肠道菌群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42页PPT

合集下载

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沈男;刘毅;盖中涛【摘要】The largest microbial community of the human microbiome is located in the digestive tract and performs vital functions. The changes in the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intestinal microflora can influence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prognosis of intestinal diseases. 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a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 are common intestinal diseas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intestinal microflora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人类最大的菌群位于消化道,它们执行着重要的生理功能.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影响着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腹泻病、肠易激综合征(IBS)和炎性肠病(IBD)均为常见的肠道疾病,它们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期刊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8(038)007【总页数】4页(P1034-1037)【关键词】肠道菌群;腹泻病;肠易激综合征;炎性肠病【作者】沈男;刘毅;盖中涛【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山东济南250022;济南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22;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山东济南250022;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山东济南25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5+.1人体内共生的微生物总数可达100万亿,且种类多样,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虫等多种微生物。

第四章肠道菌群的PPT课件

第四章肠道菌群的PPT课件
它是一种普通的原核生物,是人类和大多数温血动物 肠道中的正常茵群。但也有某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可 引起不同症状的腹泻,根据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将致病 性大肠杆菌分为5类: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 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肠黏附性大肠杆菌 (EAEC)。
32
. 33
.
其他方法 大肠菌群PetrifilmTM测试纸片法
34
. 35
. 36
. 37
. 38
.
二、粪大肠菌群(faecal coliform)
定义:一群能在44.5℃,24-48h内发酵乳糖, 产酸产气的需氧或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 无芽孢杆菌
检测意义:粪大肠菌群的来源是人和温血 动物粪便,作为粪便污染的指标评价食品 的卫生状况,推断食品中肠道致病菌污染 的可能性。比大肠菌群更加直接。
肺炎克雷伯氏菌 阴沟肠杆菌 弗氏志贺氏菌
鼠伤寒沙门氏菌
粪链球菌
菌落形态
紫黑色,有绿色 金属光泽
粉色,中心色深 粉色,中心色深
无色 无色 无色
.
44
大肠杆菌 的MPN计数
法 (GB4789. 38-2012)
第四章肠道菌群的检验大肠菌群enumerationcoliforms粪大肠菌群enumerationfaecalcoliforms大肠杆菌enumerationescherichiacoli一大群居住在人和动物肠道中生物学性状近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属于肠杆菌科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至少有30个菌属120个以上的菌种少数为致病菌是胃肠传染病的最重要病原菌肠道杆菌entericbacilli乳糖发酵试验共同特性1相似的形态染色2简单的培养条件3活泼的生化反应重要试验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肠道非致病菌肠道致病菌肠道非致病菌多数不发酵乳糖多数发酵乳糖5抵抗力不强6易变异溶源性转换生化反应性变异通过引起耐药性变异毒力性变异转导接合4抗原构造复杂1

肠道菌群研究进展课件

肠道菌群研究进展课件
Gastroenterology. 2018 Jun;154(8):2178-2193.
(六)肠道菌群与呼吸系统疾病
➢ Emerging pathogenic links between microbiota and the gut-lung axis. Nat Rev Microbiol. 2017 Jan;15(1):55-63. ➢ Microbiota in allergy and asthma and the emerg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gut microbiome. Cell Host Microbe. 2015 May 13;17(5):592-602. ➢ An integrative view of microbiome-host interaction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Cell Host Microbe. 2015 May 13;17(5):577-91.
肠道微生态深入影响大脑的生理和功能
(四)肠道菌群与自身免疫疾病
➢ Dysbiosis and the immune system.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017;219–232 . ➢ The microbiome and innate immunity. Nature . 2016 July 07;65–74. ➢ The microbiota in adaptive immune homeostasis and disease. Nature. 2016 Jul 7;535(7610):75-84. ➢ Gut microbiota, metabolites and host immunity. Nat Rev Immunol. 2016 May 27;16(6):341-52.

肠道菌群紊乱与疾病PPT课件

肠道菌群紊乱与疾病PPT课件

肠道菌群紊乱与代谢性疾病
代谢性疾病
肠道菌群紊乱与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机制
肠道菌群紊乱可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导致能量代谢异常,引发肥胖和糖尿病等代 谢性疾病。同时,肠道菌群紊乱还可影响肝脏的脂肪代谢,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治疗建议
针对肠道菌群紊乱引发的代谢性疾病,治疗时应注重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同时可使用益 生菌、益生元等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
探索基于肠道菌群的治疗 方法,如益生菌、益生元 和粪菌移植等,为疾病治 疗提供新的途径。
个体化治疗
通过对肠道菌群的研究, 实现个体化治疗,根据患 者的肠道菌群特征制定针 对性的治疗方案。
提高公众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 对肠道健康和肠道菌群的认识,增强 自我保健意识。
肠道菌群紊乱是指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异常变化,导致肠 道功能失调的现象。
影响
肠道菌群紊乱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症状,如腹泻、便秘、腹胀等,还可能引发全 身性疾病,如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02
肠道菌群紊乱与疾病的 关系
肠道菌群紊乱与消化系统疾病
01
消化系统疾病
肠道菌群紊乱可引发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
药物治疗与抗生素使用
要点一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和抗炎药物,以缓解肠道菌群紊 乱引起的症状。
要点二
抗生素使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以维护肠道菌群的平衡。
其他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
采用中药、针灸等中医治疗方法,调理肠道功能,改善 肠道菌群状态。
其他疗法
如按摩、运动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肠道环境 。
治疗建议

肠道菌群与人体代谢疾病通用课件

肠道菌群与人体代谢疾病通用课件

肠道菌群能够合成维生素和矿 物质,如维生素K、维生素B12 等,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求。
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营养物 质吸收障碍,引发营养不良、 贫血等疾病。
对激素代谢的影响
肠道菌群可以影响人体激素的合 成和分泌,如胰岛素、胰高血糖
素等。
肠道菌群产生的代谢产物,如吲 哚、酚等,可以影响激素的生物 活性,进而调节人体的代谢过程
肠道菌群监测与评估
未来可以通过定期监测个体的肠道菌群状况,评 估其代谢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干预潜在的代谢 性疾病风险。
THANKS
感谢观看
其他调节方法
适量运动
控制药物使用
适量的运动能够促进肠道蠕动,有利 于肠道菌群的生长繁殖。建议每天进 行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
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会破坏肠道菌 群平衡,应尽量避免或减少使用。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 平衡,建议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 作息时间。
06
未来展望
糖尿病的肠道菌群特征
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中,某些细菌如梭状芽胞杆菌、肠球菌和拟杆菌的丰度增加,而双歧杆菌、乳杆菌等益生菌的丰 度减少。这些细菌可能通过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肪吸收和炎症反应等途径导致糖尿病。
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的治疗
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等方法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从而有助于控制血糖和预防糖尿病 。
肥胖与肠道菌群的治疗
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等方法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从而有助于控制体重 和预防肥胖。
糖尿病
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异,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减少,厚壁菌门丰度增加,拟杆菌门丰度减少。 肠道菌群的改变可能影响葡萄糖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导致糖尿病。

肠道菌群与宿主健康PPT课件

肠道菌群与宿主健康PPT课件

第31页/共87页
一个思考
甲烷
便秘
50岁以上 便秘史 家族史
-结肠癌
结肠癌手术前后
第32页/共87页
肥胖与肠道菌群
第33页/共87页
第34页/共87页
产甲烷肥胖的人有较高的身体质量指 数
• 58人,BMI显着较高的甲烷阳性者(±公斤/米2)比甲烷阴性(± 公斤/米2,)。甲烷阳性者也有更大程度的便秘与甲烷阴性者相 比(±比±,P?= .043)。多元回归分析说明了BMI甲烷之间有 显着的关系。
第39页/共87页
肠道菌群导致脂肪肝
Carmine Finelli and Giovanni Tarantino,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DIET AND GUT MICROBIOTA. EXCLI Journal 2014;13:461-490
第40页/共87页
(2011) S70–S80
第45页/共87页
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
第46页/共87页
肠道菌群增加能量储存
Nathalie M. Delzenne & Patrice D. Cani, Interaction Between Obesity and the Gut Microbiota: Relevance in Nutrition. Annu. Rev. Nutr. 2011. 31:15–31.
第47页/共87页
肠道菌群导致能量聚集
Patrice D Cani and Nathalie M Delzenne, Interplay between obesity and associated metabolic disorders: new insights into the gut microbiota. Current Opinion in Pharmacology 2009, 9:737–743.

肠道菌群与人体代谢疾病ppt课件

肠道菌群与人体代谢疾病ppt课件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菌群是健康的核心
胃旁路 Nathalie M. Delzenne, et al., Targeting gut microbiota in obesity: effects of prebiotics and probiotics. Nat. Rev. Endocrinol. 7, 639–646 (2011).
原理:改变肠道结构、关闭大部分胃功能,减少胃的空 间和小肠的长度; 评价:在减重和糖尿病手术中,胃旁路术研究较早且较 多,对伴有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最好; 200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将胃旁路手术纳入美国国 民医疗保险,正式认可胃旁路手术为病态肥胖症的最佳疗 法之一。
4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
菌群分析显示,具有入侵性的瘦菌
是拟杆菌
25
Ridaura VK,et al.Science.2013 Sep 6;341(6150):1241214.
Patrice D Cani and Nathalie M Delzenne, Interplay between obesity and associated metabolic disorders: new insights into the gut microbiota. Current Opinion in Pharmacology 2009, 9:737–743.

B.Basseri等,肝脏病杂志胃肠病学杂志,2012年1月8(1):22-28
结论:这是人类第一次有研究表明,较高浓度的甲烷 检测呼气测试是预测显着更大的肥胖超重者。
美国Cedars-Sinai 医学中心
14
肠道菌群导致能量聚集
饥饿诱导表达的脂肪因子基因 (fasting induced adiposefactor) 脂蛋白脂肪酶 (lipoprteinlipase,LPL) 短链脂肪 酸受体 短链脂 肪酸

肠道菌群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研究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对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性研究
肠道菌群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涉及众多领域。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通过调 节免疫应答、代谢产物、神经递质等方式影响抑郁症、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 等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此外,肠道菌群还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 病密切相关。
2、炎症反应: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导致内毒素和炎症因 子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心血管炎症反应。
3、细胞信号转导: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以影响心血管细胞信号转导, 进而调节心血管功能。
未来研究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将 更加深入。未来研究可以以下几个方面:
2.胆固醇
肠道菌群通过影响胆固醇的吸收、合成与代谢,进而影响心血管健康。一项 研究发现,高胆固醇饮食小鼠的肠道菌群中,产生胆固醇还原酶的菌群数量增多, 这种酶有助于胆固醇的吸收和合成。另外,一些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调 节胆汁酸的合成与分泌,影响胆固醇的代谢过程。
3.脂肪酸
脂肪酸是肠道菌群另一类重要的代谢产物。研究发现,肠道菌群通过产生脂 肪酸氧化酶,促进脂肪酸的分解与利用,降低血浆中脂肪酸水平,从而降低心血 管疾病风险。此外,脂肪酸还可能在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方面影响心血管健康。
研究进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研究进展的概述:
1、肥胖症:研究发现,肥胖人群的肠道菌群以厚壁菌门为主,而瘦弱人群 的肠道菌群以拟杆菌门为主。这表明肠道菌群可能与能量吸收和代谢有关,影响 肥胖症的发生。
2、糖尿病: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厚壁菌门和梭 杆菌门的比例增加。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有望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