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中国疫苗产业发展前景及对策建议

甲型流感 等新 型流行病的大范围传播和蔓延 ,增加 了人们 对 预 防、 控制传染性疾病疫苗 的需求 , 促进了疫苗市场需求 的快
速增长 。 2 . 2国际化进程加快 : 外 资企业的进入加剧 了我 国疫苗产业 的
组织调整 , 使产业格局发生 了较大变化。全球排名前十位的制 药公 司已全部进军 中国市场 , 葛兰素史克先后 与深圳 海王 、 江 4结 语 苏沃森成立合资公司 , 加快了 中国市场的开发 。合资企业能够 生物医药 产业是 国家七 大战略性新 兴产业之一 ,疫苗产 有效引进 、 消化和吸收 国外先进疫苗研发 的生产技术 , 在生产 业作 为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 组成 部分 ,具 有十分广阔的发展 流程与质量控 制方 面和国外 一流水平 接轨 ,为我 国企业利 用 空间。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疫苗产业的发展提供 了强有 后发优势 , 增强 国际竞争能力创造了机会 。 力的支撑措施 ,以科技创新 为主线 ,加快疫苗产业的转型发 2 . 3 新 型疫 苗成为研发 重点 : 我 国疫苗产 品 同质化严 重 、 单种 展 , 是实现跨越 式发展 的必 由之路。政府 、 企业 、 研究机构三方 产品产能过剩 , 开发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 的新型产 品 , 特别是重 应在技术 创新 、 人才引进 、 质量监管等方面保 持稳定而高效 的 大疾病治疗性疫苗 的产业化 ,将是我 国未 来疫苗产业发展 的 产学研合作模式 , 共 同为我国疫苗产业 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 。 重要方 向。未来几年里 , H P V( 人乳头瘤病 毒 ) 疫苗、 肺炎结合 参 考 文 献 疫苗 、 轮状 病毒疫苗 、 四价流脑结 合疫苗 、 预 防慢性感染病 H 等 [ 1 ] 王福 清, 易静薇 , 赵 晓燕, 等. 我 国疫苗产业发展现状与展 望 新型疫苗将是 推动疫苗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 I J ] . 中 国生 化 药 物 杂 志 , 2 0 0 9 , 3 0 ( 4 ) : 2 8 7 — 2 8 9 . 3中国疫苗产业的对策建议 [ 2 ] 潘广 成. 推 进 结构调 整 , 实现 产 业 升 级 f J 】 . 中 国制 药信 息 , 3 . 1 重视 自主创新 , 开发新型疫苗 : 政府应加强引导 , 鼓励企业 2 0 1 1 , 2 7 ( 9 ) : 1 . 加快 自主创新 , 改变以生产传 统疫苗为主的局面 , 发展包括基 【 3 】 肖亮 , 张玉 良. 战略 性新 兴产业 中的 生物产 业【 J 1 . 生物 学教 因工程减毒活疫苗 、 核酸疫苗等在 内的新型, 成人用从 畜共患 学 , 2 0 1 1 , 3 6 ( 8 ) : 5 9 — 6 1 . 病 疫苗 , 以及 治疗性疫苗 , 进 一步丰 富我国 的疫苗 品种 , 加大 [ 4 ] 张颖. 疫 苗开发 中的技 术进展 及新策略[ J ] _ 北方药学 , 2 0 1 2 , 9 成人 疫苗 的开发 , 同时 , 通过科 技重大专 项 的实施 , 组织 攻克 ( 7 ) : 6 9 .
商务部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商务部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商务部•【公布日期】2021.10.21•【文号】•【施行日期】2021.10.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国内经贸与流通正文商务部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药品流通行业是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行业。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全面提升药品流通现代化水平,完善现代药品流通体系,提高药品流通效率,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国家相关规划以及《“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有关精神,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国际化为发展方向,着力破除药品流通体制机制障碍,提升药品供应保障服务能力、流通效率和质量安全,为服务医疗卫生事业和满足人民健康需要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二)基本原则。
——创新发展、提质增效。
增强创新能力,促进发展平衡,推动药品流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需求导向、提升能级。
牢固树立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发展目标,不断增强药品流通服务民生能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化改革、优化结构。
进一步优化行业结构,持续提升行业集中度,加强药品流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药品流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系统谋划、完善功能。
优化城乡流通网络布局,健全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运行规范、安全高效的现代药品流通体系,提升药品供应的安全性、可及性、便利性。
对我国医药行业并购重组发展趋势的探讨

关键技术 和重大产 品的创新 , 进医药 促
产 业 由大 到 强 。
能力快速 提升 , 在研 发 、 营销 、 生产上 都
建 立 了 独 特 优 势 ,资 金 实 力 也 不 断 加
3 医药企业并购重组的几种 方式 .
( ) 变企业成长方式 。 1改
强 , 某种程度 上与外资药 企能进行一 在 定 的竞争 。如 在生物 医药 研发方 面 , 研
() 4 商业流通企业或成并 购焦点 。
商 务 部 接 手 医 药 商 业 流 通 主 管 部
商务部《 全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规划》
草 案 显 示 , 励 药 品 流通 企 业 兼 并 重 组 , 鼓 鼓 励 零 售 连 锁 业 态 的 发 展 , 育 国家 级 、 培 地市级 龙头航母企业 , 成为 “ 二五 ” 将 十 期 间医 药 流 通领 域 的工 作 重 点 。
发企 业规模并 不大 , 购所需 资金不是 并 太 多 , 些 有 实 力 的 国 内药 企 可 以 通 过 一 对 这 些 国外 研 发 企 业 的并 购 , 取 其 新 获 产 品的生产 、 销权 和较为领 先的研发 营
制 药企 业发 展初 期 往往 依靠 单 一 产品和单一 主业 发展 , 发展 到一定 的阶
后 的改 扩 项 目优 先 予 以核 准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完 善的产 品组合 , 提高研 发能力 。如乐 普 医疗 收购 金卫 帆 , 建从 支 架 、 影 构 造
仪 、 脏 瓣 膜 , 心 脏 药 物 的 心 脏 治 疗 心 到 产 品 组 合 ;莱 美 药 业 通 过 并 购 湖 南 康 源 , 充 自身包 材优 势 大 输 液 产 品 线 。 补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颁布后新增药事法规

4.《新药注册特殊审批管理规定》 食关物于对 征生求物加利强用中度药的提影取响和以提及取餐物后监生督物管等理效意性见研的究函技( 术-1指1-导21原) 则
改风变险制 最剂小处化方执和行变方更案药的物制给定药和途完径善的非技临术床指安导全原性则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7.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深化药品审评审批改革 进一步鼓励药物创新的意见 ( -02-22)
二.药品注册法规
(二)技术转让 1.关于印发药品技术转让注册管理规定的通知 ( -
08-19) 关于做好实施新修订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过程中
药品技术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 ( -02-26) 办公厅关于实施新修订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过程
射剂基本技术要求的通知 ( -01-10) 2.关于实施《中国药典》 年版有关事宜的公
告 ( -06-17) 3.国家食发关布于化组学织药开品展注标射准剂提和高多后组中分药生注化射药剂注生射产剂情基况本检技查术及要抽求验的的通通知知(( -0-10-31-01)5)
( -03-14) 化监学管药 部物门刺与激公性众、在过药敏物性安和全溶性血信性息研的究沟技通术(第指三导批原) 则 2007-08-23
药《品药类 品易生制产毒质化量学管品理管规理范办(法年(修卫订生)部》令(第卫7生2号部)令第07490号9) 0212
13.中国的药品安全监管状况 0701
14.《制药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 0625
1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行政复议办法》(国 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号) ( -11-06)
16.《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立法程序规定》(国 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 ( -10-24)
中国医药行业经济发展与医药企业创新管理

中国医药行业经济发展与医药企业创新管理金联亚【摘要】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rein. Moreover, it analyzes in detail that in order to reach bette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macro environment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good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novative management are required. Various management systems such as audi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duction and material are complementary and indispensible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随着医药行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制药企业也在不断地进步,制药企业的竞争在不断地加剧,我国制药企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本文介绍了医药行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存在的问题等,并且分析了在这个大环境下,医药企业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有好的管理并且要创新管理。
创新管理中审计管理制度、研发管理、生产管理、物资管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期刊名称】《上海医药》【年(卷),期】2013(000)009【总页数】4页(P48-51)【关键词】医药经济;医药发展;创新管理;审计管理【作者】金联亚【作者单位】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北京 1001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6;F425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水平要求的不断地提升,对于医药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医药行业经济发展的空间也非常之大。
医药行业政策汇总表

时间政策或规划2010年2月《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2010 年7 月新《制药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2010 年7 月《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的通知》2010 年10 月《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生产工艺评价技术原则(试行)》等7个技术原则2010 年10 月2010 版《中国药典》正式执行2010 年10 月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年11 月《关于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指导意见》2010 年11 月《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2010 年12 月降低部分单独定价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2010 年12 月《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2011 年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 年5 月《2010~2015 年全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规划》主要内容1、强化区域卫生规划。
2、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3、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4、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
5、建立公立医院监管机制。
6、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1、更为细致地对污染物进行了划分。
2、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更为严格,其主要指标均严于美国标准,发酵类企业的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和总氰化物排放要求与最严格的欧盟标准接近。
3、将启用“基准排水量”来确定排放是否达标。
《通知》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国有企业等非盈利性机构必须参加药品集中采购,并对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药品集中采购目录、采购方式、采购程序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从工艺、质量控制、非临床研究评价技术、临床研究评价技术、风险控制能力、风险效益评价技术、风险管理计划等方面规范和指导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
1、增加收载品种提升权威性2、提高药品安全性检测门槛3、加强中医药质量标准制定4、原有技术标准要求大幅提高1、强化了管理方面的要求(1)提高了对人员的要求。
(2)明确要求企业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00.02.21•【文号】国办发[2000]16号•【施行日期】2000.02.2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体改办、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卫生部、药品监管局、中医药局《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二OOO年二月二十一日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务院体改办、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药品监管局、中医药局二OOO年二月十六日)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发〔1997〕13号)和《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进一步调动医药卫生工作者的积极性,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改进医德医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抑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国务院决定在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进行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城镇医药卫生体制,促进卫生机构和医药行业健康发展,让群众享有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医疗服务,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一、实行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政事分开,打破医疗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界限,积极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宏观管理,并逐步实行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
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健全医疗服务技术规范。
合理划分卫生监督和卫生技术服务的职责,理顺和完善卫生监督体制,依法行使卫生行政监督职责。
2023医药行业政策概览

2023医药行业政策概览一、行业发展规划2023年,医药行业将进一步发展壮大,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引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医药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医药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大对医药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支持企业加强研发中心建设,推动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三、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医药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加大对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医用材料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鼓励企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推动产业集聚和协同发展。
四、药品监管改革加强药品监管体系建设,确保药品安全和有效性。
加强对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等各环节的监管,推动药品监管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风险评估,及时处置药品安全事件。
五、中医药发展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加强中医药在防治重大疾病中的作用,提高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六、行业监管加强医药行业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加强对药品价格、广告、流通等环节的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对医疗机构采购和使用药品的监管,防止不合理用药和浪费资源现象。
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
鼓励社会办医,支持民营医院发展。
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和质量。
八、医保政策改革深化医保政策改革,提高医保保障能力和水平。
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加强医保基金监管,防止医保基金不合理使用和浪费。
推进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方便人民群众就医和报销。
九、医药价格改革深化医药价格改革,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医药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现就医药行业结构调整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医药行业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长期以来,我国医药行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543亿元,工业增加值2429亿元,利润总额606亿元,出口总额107亿美元,2005-2007年间年均递增分别为21.6%、21.9%、31.1%和22.4%,继续保持持续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
当前我国医药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弱,低水平重复严重,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大,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国际竞争力不强。
同时,药品生产总体质控水平不高,药品安全存在隐患。
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下,国内医药市场加快启动和发展,行业管理规范、环保标准的提高加速医药行业的优化升级。
大力推进医药行业结构调整,不仅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同时也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医药结构调整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医药行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内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医药行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医药行业要紧紧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的总体要求和原则,全面推进技术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规范市场竞争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医药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确保医药产品的安全、有效、经济,满足全国人民防病治病的基本需求,提高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则1、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竞争,促进优胜劣汰,加强国家产业政策的合理引导,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创新发展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要巩固、发挥和提升医药行业现有的竞争优势,加快发展新产品和先进工艺技术。
把增强自主创新和发展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培育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通过创新发展、淘汰落后技术,实现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3、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
从研发、生产、销售、使用等全过程加强医药监管,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医药生产和流通秩序,加强产业政策引导、信贷政策调节和财税政策支持,全面执行环保、资源开发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市场竞争环境,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二)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1、产品结构调整目标医药产品质量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较好地满足国内多层次的医疗服务要求。
在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领域,争取有15个自主创新药物和20种新型病原体诊断试剂实现产业化。
加强名医名方开发及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发展现代中药。
以满足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设施配置、更新换代的临床需求,优先发展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重点实施临床需求量大、应用面广医疗器械产品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新增20种数字化、无创或微创的诊疗设备和医用材料进入产业化。
2、技术结构调整目标加大政府和企业医药研发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新产品和新技术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医药创新体系。
在医药行业建立一批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一批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比重达到5%以上。
3、组织结构调整目标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三、结构调整的重点(一)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医药创新体系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加快制定有利于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加大政府医药科技创新投入,扶持一批优势企业,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以引进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为重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产学研相结合,培育原始创新能力,逐步实现从仿制为主向仿创结合、创新为主的发展。
(二)产品、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重点发展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疫苗,突破大规模细胞培养、高密度发酵、蛋白纯化等下游产业化关键技术。
加快推进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的规范化发展,加强中药标准的完善和提高,大力发展现代中药。
以工艺技术二次创新为手段,在化学原料药领域重点开发和推广酶法生物转化、手性技术、结晶技术以及三废处理技术、清洁生产技术、高效节能环保等一批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巩固和提升我国在化学原料药领域的国际竞争优势。
加大药物制剂开发,提高制剂产品的技术水平,争取在国际药物制剂产品市场上实现新突破。
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加快常规医疗器械产品国产化和规模化。
(三)改善产业组织结构继续推进和完善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医药行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鼓励优势企业采用联合、兼并、参股、控股等手段,按照产业化、集聚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加大现有产业资源的整合,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集团。
鼓励科技型企业向专业化和特色方向发展,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合理的产业格局。
(四)优化产业布局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发展战略的契机,根据各地区生态资源环境和产业发展状况,按照“突出特点、特色发展”的方针,优化医药产业在全国的总体布局,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三个综合性生产基地和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若干个专业性生产基地。
形成区域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促进各地区医药经济协调发展。
加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规划与配套,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节能、环保政策,在产品、产业链的配套和布局上,摸索医药生态、循环发展之路。
四、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有关政策措施(一)制定国家医药产业政策,推动产业持续发展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地位,对保障人民健康、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医药产业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以此协调财政、税收、价格、监管、医保、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政策,充分发挥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真正承担起保障国民健康用药、保证国家用药战略安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重任,加快推动我国由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的转变,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制定和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配套政策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和完善基本药物生产、供应和使用等监督管理办法与配套政策,保证基本药物的供应和用药安全,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加强医药行业研发、技术平台建设加大政府医药科技创新投入,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医药研发,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业为目标,体制为突破”的医药创新机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研究开发平台,打造一支国际一流的研究开发队伍,引导大专家进入大企业,搭建大平台,形成大体系,提升医药科技与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医药科技创新的跨越发展。
针对国内医药产业发展所处阶段,从国内企业的发展现状和产品、技术需求出发,大力发展、建设一批技术创新平台,解决一批制约我国医药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下游深加工产品领域延伸发展的关键性工艺技术,以及绿色清洁生产、污染治理技术、循环经济等共性技术。
(四)实施医药技术改造专项,提升产业层次在中药领域实施《中药现代化专项》。
从起始原料入手,建立一批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推进中药产品、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更好地发挥出中药在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设立《化学药物制剂出口专项》和《制剂出口配套原料基地建设专项》,积极推动企业实施cGMP 改造,加快与欧美发达国家药品生产质控体系的接轨。
支持一批优势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我国整体原料药和制剂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升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设立《医疗器械国产化》专项,面向国内广大的基层医疗机构,研制开发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中急需的医疗器械。
攻克产业发展中的重点技术瓶颈难题,在重点领域实现重大医疗装备的本地化和关键技术的突破。
(五)推动医药产品、技术标准的提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严格贯彻实施《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严把土地和信贷闸门,加强新开工项目管理,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原则,制定高风险和产能过剩产品的行业准入标准,推动医药行业的优胜劣汰,使产业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六)大力推动医药行业信息化建设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改造传统医药产业。
建立医药行业运行监测网络体系,完善医药行业统计、监测制度建设,密切关注行业生产、投资和市场供求形势的变化趋势,做好医药行业运行动态的跟踪分析。
加强国际医药市场、政策信息研究,建立医药产品出口信息平台,主动为国内医药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服务,提高我国医药产品和医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加快医药企业内部ERP系统建设和实施,充分发挥ERP系统对医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规范生产管理、提高质量控制、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推动医药行业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
医药行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地区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
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认真落实推进医药结构调整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对地方和行业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