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
阿司匹林制备原理

阿司匹林制备原理
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药物,也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炎作用。
它的制备原理主要涉及苯酚的酯化反应和水杨酸的乙酰化反应。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阿司匹林的制备原理。
首先,苯酚的酯化反应是制备阿司匹林的第一步。
在这一步骤中,苯酚与乙酸酐在硫酸的存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酰苯酚。
这个步骤是整个制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乙酰苯酚是制备阿司匹林的前体物质。
接下来,乙酰苯酚与水杨酸的乙酰化反应是制备阿司匹林的第二步。
在这一步骤中,乙酰苯酚与水杨酸在硫酸的存在下发生乙酰化反应,生成阿司匹林和乙酸。
这个步骤是最终生成阿司匹林的关键步骤,也是整个制备过程中的核心步骤。
整个制备过程中,硫酸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加速了酯化和乙酰化反应的进行。
而乙酸酐和水杨酸则是反应的反应物,它们在反应中被转化为了乙酰苯酚和阿司匹林。
整个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时间和反应物的摩尔比等,以保证反应的进行和产
物的纯度。
通过以上的制备原理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阿司匹林的制备过程并不复杂,但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和注意安全。
掌握了制备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阿司匹林的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为其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总的来说,阿司匹林的制备原理涉及到苯酚的酯化反应和水杨酸的乙酰化反应,通过这两个步骤可以制备出阿司匹林。
这个制备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以保证产物的纯度和反应的进行。
通过了解制备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阿司匹林的结构和作用,为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阿司匹林的制备流程

阿司匹林(Aspirin)又名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化学名.(/乙酰氧基)苯甲酸,系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熔点135—140℃,无臭或略带醋酸味,水中微溶,乙醇中易溶,氯仿或乙醚中溶解,遇湿气缓慢水解生成水杨酸,具弱酸性,最稳定ph值2.5。
阿司匹林可由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乙酸酐经酰化制得。
在生成阿斯匹林的同时,水杨酸分子之间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少量的聚合物。
副产物不溶于碳酸氢钠溶液,由此可提纯阿斯匹林。
实验过程中,阿斯匹林产量少,并且不易结晶析出,常常须采用摩擦杯壁、加入晶种、浓缩溶液等办法才析出晶体,实验现象成功率低,同时需要较长的处理及静置时间。
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室制备阿司匹林本实验以浓硫酸为催化剂,使水杨酸与乙酸酐发生酰化反应,制取阿斯匹林。
由于水杨酸中的羟基和羧基能形成分子内氢键,反应必须加热到150~160℃。
不过,加入少量的浓硫酸或浓磷酸过氧酸等来破坏氢键,反应温度也可降到60~80℃,而且副产物也会有所减少。
原理如下:水杨酸在酸性条件下受热,还可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少量聚合物:酰化反应在100 mL干燥的园底烧瓶中加入4 g水杨酸、10 mL乙酸酐和10滴浓硫酸,采用搅拌使水杨酸尽量溶解,然后在水浴上加热,水杨酸立即溶解.如不全溶解,则需补加浓硫酸和乙酰酐。
保持锥形瓶内温度在70℃左右.安装回流装置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80~85℃,同时保持低速匀速搅拌,20 min后停止加热。
反应液稍微冷(50℃以下)却缓慢加入15 mL冰水用来水解过量的乙酸酐,冷却至室温,再将反应液倒入50mL冰水的锥形瓶,即有乙酰水杨酸析出,将锥形瓶置于冰水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析出。
产品的提纯减压过滤:用滤液淋洗锥形瓶,直至所有晶体被收集到布氏漏斗,每次用少量冷水洗涤结晶3次,减压过滤,即得到粗产物。
产品重结晶:将粗产物转移至烧杯,在搅拌下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直至无二氧化碳产生.减压过滤,用少量水冲洗漏斗,除去少量的白色聚合物,合并滤液,倒入预先盛有浓10mL浓盐酸和20 mL水的烧杯中,使溶液pH呈弱酸性,此时即有阿司匹林析出.将烧杯放置冰水浴冷却,待结晶析出完全,减压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结晶2~3次,抽干水分,产物自然干燥后称重,可以得到较为纯净的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制备

阿司匹林制备
阿司匹林制备
一、基本原理:
阿司匹林的制备原理是考虑到了原料物质的相对稳定性,利用盐酸酸化乙酰水杨酸的乙酰基、盐酸氢氧化铝,利用同时反应的原理,获得稳定高效能、可控的制备过程。
二、实验步骤:
1、将乙酰水杨酸2g和氢氧化铝2g分别放入无水盐酸50ml中,溶解后形成混合溶液;
2、将混合溶液加热至80℃,持续煮3小时;
3、放凉至室温,过滤,结晶即为阿司匹林粉末;
4、将粉末加入蒸馏水100ml,搅拌分散后,即可形成阿司匹林溶液。
三、安全操作:
1、实验前请务必穿上实验服,佩戴安全镜;
2、实验时务必注意实验室的温度控制,确保实验室的温度为室温;
3、请勿随意接触实验液体,如有接触请尽快用大量清水冲洗;
4、请勿将溶液和粉末排出实验室外,不可抛弃;
5、实验后请及时清理实验室,将实验液体放入合适的容器中,尽快运出实验室;
6、实验后洗手,以免沾染残留物。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阿司匹林(Acetylsalicylic acid)是一种非处方药,常用于缓解疼痛和降低发热。
它是由乙酰化的水杨酸制备而成的。
制备步骤:
1. 准备所需材料:水杨酸(Salicylic acid)、乙酸酐(Acetic anhydride)、硫酸(Sulfuric acid)、乙醇(Ethanol)。
2. 在试管中加入2毫摩尔(mol)的水杨酸和5毫摩尔的乙酸酐,混合均匀。
3. 加入几滴浓硫酸(10%),作为催化剂。
4. 把试管放进加热水浴中,加热温度在80℃左右,保持反应1小时。
5. 拿出试管,冷却至室温,并缓慢加入适量的冷乙醇。
6. 过滤制得的白色晶体。
7. 用少量冷乙醇洗涤晶体,直到无色洗涤液为止。
8. 把晶体放在干燥器中干燥。
9. 最后,称取所需的阿司匹林药物,装在药品瓶中,储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
注意事项:
1. 阿司匹林制备过程中有一些危险化学品,如浓硫酸,需要小心使用。
2. 乙酸酐具有腐蚀性,需要小心操纵。
3. 制备过程需要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或安全通风柜内进行。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方法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方法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准备:准备阿司匹林的药物原料,包括阿司匹林、辅料以及溶剂。
2. 预处理:将原料进行预处理,如研磨、筛选、干燥等。
这些操作可以提高原料的流动性和均匀混合性。
3. 配料混合:按照配方要求,将阿司匹林与辅料进行混合。
混合通常采用干混法,即将原料放入混合机中进行搅拌和翻转,以确保药物分布均匀。
4. 制粒和造型:将混合物进行制粒处理,即将粉状物料压制成颗粒状,或者采用颗粒法,将混合物制成颗粒粒径适当的颗粒。
然后,使用造型机将颗粒进行造型,将其制成所需的片剂形状。
5. 包衣:根据需要,可以进行药物片剂的包衣处理,主要是为了改善药物的稳定性、掩masking 难闻的味道或口感,或者使药物可以进行延时释放。
6. 包装:将制备好的阿司匹林片剂进行包装,通常使用泡罩膜、铝塑复合膜等进行包装,以保护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般的制备方法,具体的步骤和工艺可能会因生产厂家和药物形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实际的制剂工艺应当根据具体药物的特性和药物监管部门的要求进行制定。
阿司匹林的制备

3、重结晶
在盛有粗产品的烧杯中加入25 mL35 %乙醇, 置于45~50 ℃水浴中加热,使其迅速溶解(溶解时, 加热时间不宜太长,温度不宜过高,否则阿司匹林发生 水解)。若产品不能完全溶解,可酌情补加35%的乙 醇溶液。然后静置到室温,冰水冷却,待结晶完全析出 后,进行抽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滤饼两次,压紧抽干。 将结晶转移至表面皿中,自然晾干后称量,计算产率。 产品外观 实际产量 理论产量 产率
1、酰化反应时,要用手压住瓶塞,以防反应蒸气 冲出。并不断振摇,确保反应进行完全。
2、控制好酰化反应温度,否则将增加副产物的生 成。 3、将反应液转移到水中时,要充分搅拌,将大的 固体颗粒搅碎,以防重结晶时不易溶解。
4、乙酸酐具有强烈刺激性,要在通风橱内取用, 并注意不要粘在皮肤上。
生成的阿司匹林粗品,用35%的乙醇溶液进行重结晶将其纯化。
实 验 流 程 图
仪器:
锥形瓶(100 mL)、量筒(10mL,25mL)、温度计
(100℃)、烧杯(200mL,100mL)、吸滤瓶、布氏漏斗、水泵、
水浴锅、电炉
药品:
水杨酸、乙酸酐、硫酸(98%)、乙醇水溶液(35%)
1、酰化
在干燥的锥形瓶中加入4.3 g水杨酸和6mL乙酸酐, 再滴入7滴浓硫酸(水杨酸分子内存在氢键,阻碍酚羟基 的酰基化反应。反应需加热至150~160℃才能进行。若 加入少量浓硫酸,可破坏水杨酸分子内氢键,使反应温度 降低到80℃左右,从而减少副产物的生成),立即配上带 有100 ℃温度计的塞子(温度计插入物料之中)。混匀后 置于水浴中加热,在充分振摇下缓慢升温至75 ℃。保持 此温度反应15 min,期间仍不断振摇。最后提高反应温度 至80℃,再反应5min,使反应进行完全。
阿司匹林的制备工艺

阿司匹林制备工艺一、提取首先,从柳树皮中提取水杨酸。
将柳树皮切成小块,然后浸泡在水中,经过搅拌和过滤,得到含有水杨酸的溶液。
二、药片变粉末将阿司匹林药片研磨成粉末状。
这些药片通常是已经制作好的,里面含有阿司匹林成分。
将药片研磨后,可以得到阿司匹林的粉末。
三、粉末包裹将阿司匹林的粉末包裹在淀粉或其他适合的载体上。
这一步是为了增加粉末的体积,使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同时,包裹还可以保护阿司匹林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四、低温保存将包裹好的粉末保存在低温下。
低温可以保持阿司匹林的稳定性,避免其分解或变质。
五、消毒处理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对使用的原料和设备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细菌污染。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照射、高温灭菌等。
六、加热处理在特定的温度下,对阿司匹林粉末进行加热处理。
这样可以破坏其中的有害物质,提高其纯度。
同时,加热还可以增加阿司匹林的溶解度,使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七、混合将加热处理后的粉末与其他辅料混合。
这些辅料包括赋形剂、崩解剂等,可以增加阿司匹林的药效和稳定性。
八、过滤处理将混合后的溶液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溶物。
这样可以保证药物的纯净度和安全性。
九、干燥处理将过滤后的溶液进行干燥处理,得到最终的阿司匹林制剂。
干燥可以去除多余的水分,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药效。
十、胶囊制剂将干燥后的阿司匹林制剂装入胶囊中。
胶囊可以保护药物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方便患者服用。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不同规格和材质的胶囊。
阿司匹林的制备工艺

阿司匹林的制备工艺
阿司匹林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原料准备:主要原料包括水杨酸和乙酸酐。
水杨酸可从柳树皮中提取或通过化学合成得到。
2. 酮酸化反应:将水杨酸和乙酸酐加入反应釜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酯化反应。
反应温度一般在60-90摄氏度之间。
3. 结晶纯化: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低温,使阿司匹林结晶出来。
然后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等工艺步骤,将杂质去除,得到纯净的阿司匹林晶体。
4. 粉碎和包装:将阿司匹林晶体进行粉碎,使其成为细粉末。
然后根据需要进行包装,常见的包装形式包括片剂、胶囊等。
需要注意的是,制备阿司匹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反应温度、催化剂的选择和用量、结晶条件等,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纯度。
生产过程中还需要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防止事故和污染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浴加热 仪器:烧瓶、 仪器:烧瓶、 烧杯、加热器、 烧杯、加热器、 冷凝管
实验ING~~~
将反应物冷却至室温, 将反应物冷却至室温,边振摇边慢慢加入 26ml-28ml水 水
加入水27ml, 加入水27ml,先用量筒量取 27ml 27ml蒸馏水再加到装有药品的 27ml蒸馏水再加到装有药品的 小烧瓶
↑ ← 抽滤过后的药品
实验结束。。。
最终称取 1.30 g 成品阿司匹林
本次实验中我们组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加热时的温度,时高时低所以实验失败了很 多次。最后还是成功了。。。(*^__^*)
实验分工
实验主要操作员:刘强 仪器清洗、实验助手:周豪 药品称取与配制:谢琦
实验总结 ★做实验最重要的是对实验的熟悉程度 ★这次实验分工不是很清楚。所以有过争持 ★实验准备不充分
量取乙酸酐 仪器:锥形瓶、 仪器:锥形瓶、移液管
称取水杨酸 滴加浓硫酸 仪器:天平、小烧瓶、 仪器:天平、小烧瓶、 烧瓶 仪器:烧瓶、 仪器:烧瓶、胶头滴管
实验ING~~~
振摇,使固体溶解, 振摇,使固体溶解,然后在磁力搅拌器上 用水浴加热,控制浴温在85℃ ℃ 用水浴加热,控制浴温在 ℃-90℃,搅拌 维持20min 维持
加入碳酸氢钠溶液 仪器:50ml移液管、 仪器:50ml移液管、小烧 移液管 瓶
实验ING~~~
滤液倒至100ml烧杯中,在不断搅拌下慢慢 烧杯中, 滤液倒至 烧杯中 加入30ml(1:1)盐酸 加入 ( )
↑ ← 都是加入盐酸后的药品
实验ING~~~
将混合物在冰浴中冷却, 将混合物在冰浴中冷却,使晶体析出完全 抽滤,用少量水洗涤晶体2-3次 抽滤,用少量水洗涤晶体 次 干燥, 干燥,称重
实验进行ING~~~
在冰浴中冷却后,抽滤收集产物, 在冰浴中冷却后,抽滤收集产物,用50ml 冰水洗涤晶体, 冰水洗涤晶体,抽干
←粗提取的阿司匹林 粗提取的阿司匹林
第一次抽滤 仪器:真空泵、 仪器:真空泵、烧杯Fra bibliotek验ING~~~
将粗产物转移到100ml烧杯中,在搅拌下加 烧杯中, 将粗产物转移到 烧杯中 入50ml 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
组长:刘强 组员:周豪 谢琦
实验药品
水杨酸 7.0 g 乙酸酐 70.0 ml 盐酸(1:1) 30.0 ml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50.0 ml 浓硫酸 10.0 滴
实验开始。。。
干燥的烧瓶中放置7g水杨酸 在100ml干燥的烧瓶中放置 水杨酸 干燥的烧瓶中放置 ),10ml乙酸酐(0.08ml)和 乙酸酐( (0.02mol), ), 乙酸酐 ) 10滴浓硫酸。 滴浓硫酸。 滴浓硫酸
有不足但是下次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