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合集下载

2019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案

2019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案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准备“三个一”:一本书,一图册、一学案
3.学生准备中国空白轮廓图
4.按固定程序小组内复习提问(1分钟时间)
5.教师随机提问检查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并给每组加分
第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流程一:
激趣导入
出示目标
一、激趣导入(3分钟)
1.播放“中国地形的概况录像”短片,教师根据视频提问,引导学生直观了解中国的地形概况,激发学生兴趣。在放视频文件过程中,引出课题《中国的地形》,板书课题。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地图上的分布。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地形知识和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地形的知识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分组分享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二)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学校条件和自身特质,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多媒体教学法”和“小组合作积分法”,采用的学法是“读图分析法”。
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湘教版八上地理 2.1中国的地形 教案设计

湘教版八上地理 2.1中国的地形  教案设计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一、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学习难度虽然不大,但因涉及中国宏观地形分布,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由于缺乏感性经验积累,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好相关地图和景观图片,让学生在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对中国地形特征有一个理性的判断。

二、教学内容分析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到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地质作用的制约,同时又影响着其他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

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读中国地形图,认识我国陆地上主要的地形类型,找出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及其分布位置,由学生归纳出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特征。

通过flash活动,以闯关的形式边游戏边巩固知识点。

第二部分,内容由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两部分构成。

教学时充分利用中国地形图精讲多练,让学生从地形图中获取有关知识。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27活动1题表格,理解有些山脉是不同地形区的分界线,并从中感受山脉的“骨架”作用,进一步理解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特征。

教师实例展示,引导学生分析复杂多样的地形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以中国地图的拼图游戏检测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认知我国山脉分布基本格局,了解山脉控制着中国地形分布的大势。

2.引导学生发展读图、用图的能力;以直观的视频、有趣的"闯关"活动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3.学会描述地形特征的方法,学会分析复杂多样的地形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通过对中国壮丽山河的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乡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位置,概括我国地形的特征;认识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感受山脉的“骨架”作用。

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1.1 中国的地形(第1课时)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湘教版)

2.1.1 中国的地形(第1课时)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湘教版)
较崎岖的高原, 2/3
统称山区。
吊桥
想一想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的发 展有哪些影响?
我国地形的有利影响
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山区利于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
我国地形的不利影响
山区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地面崎岖,交通不便; 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
因 地 制 宜
课堂检测
中国的地形(一)

第二章 第一节
湘教版 八年级上册
专题
运用相关地图描述一个区域的地形特征
——以中国为例(1)
学法指导 如何描述某地的地形特征呢?
单一或复杂多样? 地形以什么为主? 什么地形分布在哪儿?
地面起伏大小? 哪儿高哪儿低?
说出中国主要的地形特征。
中国地形
丘陵10%
盆地19% 平原12%
山地33% 高原26%
中国地形类型构成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山脉纵横交织 ◀地形复杂多样 ◀地势西高东低
山 脉 纵 横 交 织
① 西北-东南
③ 东-西
山脉走向பைடு நூலகம்
指山脉在地表总体或大 致的延伸方向
② 东北-西南
④ 南-北
⑤ 弧形山脉
读图2-1,活动
依次找出
东西走向 南北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西北—东南走向的主要山脉。
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
衰草……”读图,完成下题。
1.“俯视太行诸山”,该山脉大致走向是( )
A.东西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南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2.图中序号①代表的山脉是( )
A.阴山
B.南岭
C.天山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4、通过地形对人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环境观,并让学生感受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使自己认识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地势对其它地理因素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交流合作、讨论探究法【教学手段】活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一、引入:(1)放映一段反映祖国秀丽山河的录像,引导学生观察片中展示的各类地形。

(2)认一认,下面分别是哪种地形的景观(请把各自的地形类型名称写在图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3)请说出你家乡所在的地形区,并描述其地形特征。

二、新授(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1、课件演示:出现一张分层设色地形图,沿北纬320 画出一条地形剖面。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共同分析下列问题,并进一步观察分析我国地势特点。

(1)图中深浅不同的绿色和浅黄色各代表哪种地形?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什么部位?颜色加深的黄色主要出现在我国的什么部位?代表的是哪几种地形?(2)总结我国地势特点图表解析:图中深浅不同的绿色和浅黄色各代表的是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颜色加深的黄色主要指的是山地、高原及盆地等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

由此可见我国的地势具有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板书: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引导学生读2.2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根据示意图画一张简略示意图,完成以下活动。

填写表格(明确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由哪些山脉构成,三级阶梯的海拔高低分别是多少,每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

第二章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第1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第1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1)在地图中找出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2)在地图中找出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3)在地图中找出我国南北走向的山脉。(4)在地图中找出我国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阅读课本P24“图2--8中国地形分布图主要山脉”,尝试将图中的山脉按走向分类。
小结:小组谈收获。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布置小组学习任务。
读图提问
看课件,思考问题。
总结学习内容
作业设置
熟记主要山脉及走向




等级评价
(A/B/C/D)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课题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重点:能说出主要山脉的名称及其走向,并说明山脉是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难点选择
观察法、合作探究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
时数
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6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指图提问
引导学生总结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小组合作,读图学习。
探究结论:填写下表:
走向
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
南北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西北—东南走向

2.1中国的地形教案 03(湘教版八年级上)

2.1中国的地形教案 03(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让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A、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B、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本节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势的整体特征,因此中国地势特征是本节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中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

四、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用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流程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首先多媒体放映“中国各大地形区”图片,同时播放歌曲《歌唱祖国》,从学生的最熟悉的图片入手,接着复习两个概念:地形和地势。

以前学过亚洲的地势,让学生回想亚洲地势特点,那么,中国的地势有什么特征呢?从而导入新课。

2、读图分析,探索新知设疑:用什么图能更形象地表示我国地势西东低的特点呢?――那就是地形剖面图。

然后多媒体展示“我国东西(北纬36°)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在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请两名同学在黑板上画。

其他同学做出纠正与评价。

从图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的特点是什么?(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我国地势呈阶梯分布,那么,我国地形的阶梯有哪几级?它们是怎样分布的呢?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的图2.1、2.2看一看。

(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陆地上自西向东有三级阶梯。

)让学生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图”,明确三级阶梯的界线,把三级阶梯的界线填在空白图上,并请两名同学在屏幕上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学生继续“读中国地形图”,结合列表比较法,通过对三级阶梯的海拔、地形的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4、课外延伸,学以致用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我们生活的地区位于第几阶梯,所在区域是什么颜色,说明海拔高还是低? 5、合作交流,熟悉国情以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一特点对我国自然环境其它方面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看大屏幕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图片。

2.1中国的地形 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1(1)

2.1中国的地形 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1(1)

科目地理年级八班级周次课题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课时主备人辅备人备课组建议读图分析归纳我国地形特点,将地理空间分布的生收集、归纳资料,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为学生的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供中国地形分布图和填结合,指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影4.了解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以及主要的灾害性5.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6.了解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以及长江和黄河的开发(二)过程与方法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响。

2、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中国地形图挂图、板图。

教法提示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札记第一课时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认识我们的祖国。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们就来学习。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描述的,所以地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那边高,题。

提问〕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高那边低?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

由此你能得出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图、讨论、回答: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2.1中国的地形 第1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2.1中国的地形 第1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1课时)教学目标:1、我国地形的两大特点2、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及大致海拔高度3、我国地形特征对降水、河流及人民生活和生产的影响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三大阶梯差异。

重点与难点我国地形的两大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具《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吗v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二、讲授新课欣赏歌曲《歌唱祖国》,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

从歌词中我们了解到什么?提出什么问题?通过学习这一节来了解中国的地形特征。

1、地势的概念——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从以上的问题可得出:2、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承接:想一想比较图A与图B,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不同?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得出结论:3、中国的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二、中国的地形在地图册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上:1、指出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2、说出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海拔在多少米以上,塔里木盆地和黄土高原原海拔在多少米之间,华北平原的海拔大约是多少米?3、说出从青藏高原向东、向北、我国的地势有什么变化?(一)中国地势的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二)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阶梯名称及界线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第一级4000米青藏高原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东缘第二级1000—2000米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500米以下华北平原(三)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陆架。

范围: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南海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1课时
一、本节课标内容要求: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的主要山脉
二、本节教材内容分析:
主要内容:山脉纵横交错。

对于我国的主要山脉,教材则利用图文结合进行重点讲述,侧重让学生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此外,为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自学能力,教材安排了阅读材料。

总之,本节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均在于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其在图上的分布。

2.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掌握各山脉在图中的准确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归纳讲解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
2、通过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课题作业,巩固主要山脉的走向、分布。

3、通过略讲,了解中华五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
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
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难点
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五、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讲授方法、主导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教学法。

教具:教学辅助设备、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有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

它们像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交错在中华大地上。

河流有流向,山脉有走向。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

(出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山脉多按一定的方向延伸成带状。

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为走向。

我国主要山脉按它们的走向,大致可分三组。

这就是东西走向的山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和弧形山脉。

(二)新课讲解
【多媒体展示】我国主要山脉示意图
(图)中国地形图
我国主要山脉有三横三斜的网格状格局
东西走向的山脉从北向南共有三列
东西走向:北天山山脉-阴山
中昆仑山脉-秦岭
南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也有三列。

东北-西南走向东台湾山脉
中长白山脉-台湾山脉
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祁连山脉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明显不同。

南北走向山脉:横断山脉、(贺兰山、六盘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讲述]珠穆朗玛峰的科学考察
喜马拉雅山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同印度、尼泊尔等国边境上,它是由几列平行山脉组成的一条巨大山系,东西绵延长达2400千米,中段向南凸出略成弧形(指图要准确)。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雄伟高大的山脉。

它的主峰珠穆朗玛峰耸立在我国与尼泊尔边境上,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1960年5月25日,我国登山健儿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克服重重困难从条件更为复杂的我国境内北坡登顶成功。

2005年,我国又对珠峰高度进一步精确测量,珠峰高度是8844.43米。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较大的差异
(三)拓展提高,归纳小结
分组合作填写中国主要山脉的位置、中华五岳的名称。

分析作业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总结本节所学知识。

(四)【板书设计】
山脉纵横交错
1、主要山脉
北:天山—阴山
①东西走向的山脉中:昆仑山—秦岭
南:南岭
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中:长白山—武夷山
东:台湾山脉
③南北走向的山脉:横断山脉、(贺兰山、六盘山)
④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祁连山脉
⑤弧形山脉:喜马拉雅
山脉
五、练习:在图中填出
主要山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