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求和与综合(讲义)

数列求和与综合(讲义)
数列求和与综合(讲义)

数列求和与综合(讲义)

知识点睛

一、数列求和 1. 公式法:

(1)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 (2)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 2. 错位相减法:

适用于形如{}n n a b ?的数列,其中{}n a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n b 是公比q ≠1的等比数列. 方法:

设1122n n n S a b a b a b =+++… ① 则12231

n n n qS a b a b a b +=+++…

①-②得:11231(1)()n n n n q S a b d b b b a b +-=++++-…,转化为公式法求和.

3. 裂项相消法:

把数列的通项拆分为两项之差,使之在求和时产生前后相互抵消的项的求和方法.常见类型有:

(1)

1111

()()n n k k n n k

=-++; (2)

21

111()4122121

n n n =---+;

(31

k

=; (4)1

log (1)log (1)log a a a n n n

+=+-.

4. 其他方法:

(1)分解法:分解为基本数列求和,比如数列{}n n a b +,其中{}n a 是等差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

(2)分组法:分为若干组整体求和,经常分为偶数项之和与奇数项之和, 比如通项公式为(1)n n a n =-的数列{}n a .

(3)倒序相加法:把求和式倒序后两和式相加,适用于具有对称性质的数列求和.

二、

数列综合

1. 已知n S 求n a 的三个步骤: (1)先利用11a S =,求出1a ;

(2)用1n -替换n S 中的n 得到一个新的关系式, 利用1(2)n n n a S S n -=-≥求出当2n ≥时n a 的表达式;

(3)对1n =时的结果进行检验,看是否符合2n ≥时n a 的表达式, 如果符合,则可以把数列的通项公式合写; 如果不符合,则应该分1n =与2n ≥两段来写,即

11 1 2n n

n a n a S S n -=?=?-?≥,

,.

2. 非等差或等比数列的转化:

(1

)转化为1{} n

a 2

{}n

a 、1{}n n a a +-等形式的等差、等比数列; (2)形如1=(010)n n a pa q p q ++≠≠,,的数列,转化为等比数列,设1+=()n n a p a λλ++,可解得=

1

q

p λ-,则数列{}n a λ+为等比数列; (3)形如11=(010)n n n a pa qp p q +++≠≠,,的数列,转化为等差数列,两端同时除以1n p +,即得11n n n n a a q p p ++-=,则数列{}n

n

a p 为等差数列.

精讲精练

1. 在数列{}n a 中,1(1)n a n n =

+,若它的前n 项和为2 014

2 015

则项数n 为( ) A .2 013

B .2 014

C .2 015

D .2 016

2. 数列112,134,158,1

716

,…,1(21)2n n -+,…的前n 项和

n S 的值等于( )

A .2112n n +-

B .21

212n n n -+-

C .211

12

n n -+-

D .21

12

n n n -+-

3. 化简221(1)2(2)2222n n n S n n n --=+-?+-?++?+…的结果

为( ) A .122n n ++- B .122n n +-+ C .22n n --

D .122n n +--

4. 已知{}n a 是1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n b 是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

比数列.设n n b c a =,*12()n n T c c c n =+++∈N …, 则当 2 013n T >时,n 的最小值是( ) A .11 B .10 C .9 D .7

5. 在数列{}n a 中,11a =,22a =,若2122n n n a a a ++=-+,则n a =( )

A .222n n -+

B .2254n n -+

C .3126555n n -+

D .32594n n n -+-

6.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1()2

n

n n a a n a +=

∈+N ,则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 ) A .21n n a =- B .11

22n n a -=-

C .1

21

n n a =-

D .1

32

n n a =-

7. 已知数列{}n a 是各项均为正数且公比不等于1的等比数列,

对于函数()f x ,若数列{}ln ()n f a 为等差数列,则称函数 ()f x 为“保比差数列函数”

.现有定义在(0)+∞,上的如下

函数:①1

()f x x

=,②2()f x x =,③()e x f x =,④()f x =差数列函数”的所有序号为(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8.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且点*1()()n n a a n +∈N ,均在直线

21y x =+上.

(1)求证:数列{}1n a +为等比数列,并求出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若2log (1)n n b a =+,求数列{}(1)n n a b +?的前n 项和n T .

9. 已知函数23

()3x f x x

+=

,数列{}n a 满足11a =, *11

(

)()n n

a f n a +=∈N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令11n n n

b a a +=

,12n n S b b b =+++…,若 2 013

2

n m S -<对 一切*n ∈N 成立,求最小正整数m .

10. 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11a =,

21212

33n n S a n n n +=---*()n ∈N . (1)求2a 的值;

(2)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3)求证:对一切正整数n ,有

1211174

n a a a +++<….

回顾与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A 3.D

4.B

5.A

6.C

7.C

8.(1)112(1)n n a a ++=+,21n n a =-; (2)n b n =,1(1)22n n T n +=-+

9.(1)2133n a n =+;

(2)9113

()23232

n S n =-<+,min 2 016m =

10.(1)24a =;(2)2n a n =; (3)121111111717

142344

n a a a n n +++<++-++-=-<……

数列求和的教学反思

数列求和的教学反思 数列求和的教学反思 由于数列的求和在求解的方法中比较多,学生难以一次性熟练掌握全部的方法并灵活运用,所以在《数列求和》的专题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数列求和的前三种重要方法: 1、公式法求和(即直接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进行求和); 2、利用叠加法、叠乘法将已知数列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再行求和; 3、对于数列的通项是由等差乘以等比数列构成的,用乘公比错位相减求和法。 从实际教学效果看教学内容安排得符合学生实际,由浅入深,比较合理,基本达到了这节课预期的教学目标及要求。结合自我感觉、工作室评课、学生反馈,这节课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优点。 1、注重“三基”的训练与落实 数列部分中两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数列就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很多数列问题包括数列求和都是围绕这两种特殊数列展开的,即使不能直接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公式求和,也可根据所给数列的

不同特点,合理恰当地选择不同方法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再行求和。因此上课伊始做为本节课的知识必备,就要求学生强化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记忆。其次本节课充分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并且通过典型例题使学生体会并掌握根据所给求和数列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叠加法或叠乘法将所给数列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再行求和的基本技能。 2、例、习题的选配典型,有层次 一方面精选近年典型的高考试题、模拟题做为例、习题,使学生通过体会和掌握,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另一方面结合学生实际,自行编纂或改编了一些题目,或在原题基础上降低了难度,设计出了层次,或在学生易错的地方设置了陷阱,提醒学生留意。同时所配的课堂练习也充分注意了题目的难易梯度,把握了层次性,由具体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由直接给出数列各项到用分段函数形式抽象表述数列,由单一方法适用到能够一题多解等等。 3、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预见性,并能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进行设计 对于直接利用公式求和的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和问题,预见到学生的关键问题应该出在搞不清

数列求和、数列的综合应用

数列求和、数列的综合应用 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点:1.数列求和; 2.数列的综合应用。 内容解读:①掌握非等差、等比数列求和的几种常见方法. ②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抽象出数列的模型,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分析解读 1.会用公式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分组转化法求解不同类型数列的和. 2.能综合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知识解决相关综合问题. 3.数列递推关系、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是高考热点,特别是错位相减法和裂项相消法求和.分值约为12分,难度中等. 破考点 【考点集训】 考点一数列求和 1.(2017湖南郴州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6)在等差数列{a n}中,a4=5,a7=11.设b n=(-1)n·a n,则数列{b n}的前100项之和S100=( ) A.-200 B.-100 C.200 D.100 答案 D 2.(2018湖北东南省级示范高中联考,15)已知S n为{a n}的前n项和,若a n(4+cos nπ)=n(2-cos nπ),则S88等于. 答案2332 3.(2018江西吉安一中、九江一中等八所重点中学4月联考,13)若{a n},{b n}满足 a n b n=1,a n=n2+3n+2,则{b n}的前2018项和为. 答案 1 009 2 020 考点二数列的综合应用

1.(2018福建漳州期末调研测试,5)等差数列{a n}和等比数列{b n}的首项均为1,公差与公比 均为3,则a b 1+a b 2 +a b 3 =( ) A.64 B.32 C.38 D.33 答案 D 2.(2017陕西西安铁一中第五次模拟,9)已知数列{a n}满足a n=log(n+1)(n+2)(n∈N*),我们把使乘积a1·a2·a3·…·a n为整数的数n叫做“优数”,则在区间(1,2004)内的所有“优数”的和为( ) A.1024 B.2003 C.2026 D.2048 答案 C 3.已知a n=3n(n∈N*),记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T n,若对任意的n∈N*,(T n+3 2 )k≥3n-6恒成立,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k≥2 27 炼技法 【方法集训】 方法1 错位相减法求和 1.(2018福建闽侯第八中学期末,16)已知数列{na n}的前n项和为S n,且a n=2n,则使得S n-na n+1+50<0的最小正整数n的值为. 答案5 2.(2018河南安阳第二次模拟,17)设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点(n,S n)在函数f(x)=x2+Bx+C-1(B,C∈R)的图象上,且a1=C. (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 (2)记b n=a n(a2n-1+1),求数列{b n}的前n项和T n. 解析(1)设数列{a n}的公差为d, 则S n=na1+n(n-1) 2d=d 2 n2+(a1-d 2 )n, 又S n=n2+Bn+C-1,两式对照得{d 2 =1, C-1=0, 解得{ d=2, C=1, 所以a1=1, 所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2n-1(n∈N*). (2)由(1)知b n=(2n-1)(2·2n-1-1+1)=(2n-1)2n,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巧妙求和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专题-巧妙求和(一) 专题简析: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项的个数称为项数. 相邻两项的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称为公差. 通项公式:第n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例1:有一个数列:4,10,16,22,…,52,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分析:容易看出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6,首项是4,末项是52,要求项数,可直接带入项数公式进行计算. 项数=(52-4)÷6+1=9 答:这个数列共有9项. 试一试1:有一个等差数列:2,5,8,11,…,101,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例2:有一等差数列:3,7,11,15,……,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00项是多少? 分析: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3,公差是4,项数是100.要求第100项,可根据“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进行计算. 第100项=3+4×(100-1)=399

试一试2:求1,4,7,10……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0项. 例3:有这样一个数列:1,2,3,4,…,99,100.请求出这个数列所有项的和. 分析:等差数列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1+2+3+…+99+100=(1+100)×100÷2=5050 试一试3:6+7+8+…+74+75 例4:求等差数列2,4,6,…,48,50的和. 分析: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50-2)÷2+1=25 首项=2,末项=50,项数=25 等差数列的和=(2+50)×25÷2=650 试一试4:9+18+27+36+…+261+270 巧妙求和(二) 专题简析:

常见的数列求和及应用

常见的数列求和及应用 常见的数列求和及应用 一、自主探究 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①当时,; ②当时, = 。 3、常见求和公式有: ①1+2+3+4+…+②1+3+5+…+(2n-1)= ※③※④ 二、典例剖析 (一)、分组求和法:某些数列,通过适当分组,可得出两个或几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进而利用公式分别求和,从而得出原数列的和。 例1 已知,求数列{}的前n项和。 变式练习:已知,求数列{}的前n项和。 (二)、裂项求和法:如果数列的通项公式可转化为形式,常采用裂项求和的方法。特别地,当数列形如,其中是等差数列,可采用此法 例2 求和:() 变式练习: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数列{}的前n

项和。 (三)、奇偶并项法:当数列通项中出现时,常常需要对n取值的奇偶性进行分类讨论。 例3 求和: (四)、倒序相加法:此法主要适用数列前后具有“对称性”,即“首末两项之和相等”的形式。 例4 求在区间内分母是3的所有不可约分数之和。 变式练习:已知且 .求 (五)错位相减法:一般地,如果数列时等差数列,是等比数列,求数列的前项和时,可采用此法,在等式的两边乘以或,再错一位相减。 例5 求和: 变式练习:求和: 三、提炼总结:数列的求和是数列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往往是数列知识的综合体现,求和题在试题中更是常见,它常用来考察我们的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一个数列的前n项和都是从第1项一直加到第n项。数列的求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⑴公式法;⑵分组求和法;⑶裂项求和法;拆项成差求和经常用到下列拆项公式,请补充完整:① = ;

数列求和讲义及练习题

数列求和 数列求和这类问题在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课本里都占有一定的比例,我们在小学学习数列求和问题的目的旨在发散思维,断炼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知识要点】 数列: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 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项的个数称为项数。特殊的数列——等差数列:数列中任意相邻两项的差相当 公差:等差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称为公差。 在这一章要用到两个非常重要的公式:“通项公式”和“项数公式”。 通项公式:第n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例题讲解及思维拓展训练题】 例1:有一等差数列:3,7,11,15,……,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00项是多少? 分析: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3.公差是4,项数是100。要求第100项 列表分析找规律: 解:第100项=3+(100-1)×4=399. 总结:通项公式:第n项=首项+(项数-1)×公差 思维拓展训练一: 1.一等差数列,首项=3.公差= 2.项数=10,它的末项是多少? 2.求1,4,7,10……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0项。

3.求等差数列2,6,10,14……的第100项。 例2:有一个数列:4,10,16,22,…,52.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 分析:容易看出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6,首项是4,末项是52. 总结例1:要求一列数有多少项,可以先求出末项比首项多的公差的个数,再加1.解:项数=(52-4)÷6+1=9,即这个数列共有9项。 总结: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思维拓展训练二: 1.等差数列中,首项=1.末项=39,公差= 2.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2.有一个等差数列:2,5,8,11.…,101.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3.已知等差数列11,16,21,26,…,1001.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数列求和专项训练题(学生)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第一类:公式法求和 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 1、等差数列前n 和公式:()() 11122 n n n a a n n S na d +-= =+ 2、等比数列前n 和公式:1 11(1)(1)(1) 11n n n na q S a a q a q q q q =?? =--?=≠?--? 自然数方幂和公式: 3、11(1)2n n k S k n n ===+∑ 4、211 (1)(21) 6n n k S k n n n ===++∑ 5、32 1 1[(1)]2 n n k S k n n ===+∑ 【例】已知数列{}n a 满足*111,4,n n a a a n N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 n S . 【练习】已知321 log log 3 x -= ,求23n x x x x +++???++???的前n 项和.

第二类:分组法求和 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 若数列{}n c 的通项公式为n n n c a b =+,其中数列{}n a ,{}n b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求和时一般用分组结合法。 【例】数列111111,2,3,4 ,,,24816 2n n 求数列的前n 项和. 【练习】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21n n a n =+- 第三类:裂项法求和 这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 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 常用的通项分解(裂项)如:

考点25 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

考点25 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 一、选择题 1. (2013·新课标Ⅰ高考理科·T12)设△A n B n C n 的三边长分别为a n ,b n ,c n ,△A n B n C n 的面积为S n ,n =1,2,3,…若b 1>c 1,b 1+c 1=2a 1,a n +1=a n ,b n +1=c n +a n 2,c n +1=b n +a n 2,则( ) A 、{S n }为递减数列 B 、{S n }为递增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S 2n -1}为递增数列,{S 2n }为递减数列 D 、{S 2n -1}为递减数列,{S 2n }为递增数列 【解析】选B.因为n n a a =+1,21n n n a c b += +,2 1n n n a b c +=+,所以1a a n =,++1n b = +1n c 2n n a c +2 n n a b ++ 1)(21 )(21a c b a c b n n n n n ++=++= ++1n b )2(2 1 2111a c b a c n n n -+= -+,注意到1112a c b =+,所以12a c b n n =+. 于是n n n C B A ?中,边长1a C B n n =为定值,另两边的长度之和为12a c b n n =+为定值. 因为-+1n b = +1n c 2n n a c +2n n a b +- )(21 n n c b --=, 所以)()2 1 (111c b c b n n n --=--,当+∞→n 时,有0→-n n c b ,即n n c b →,于是n n n C B A ?的边n n C B 的高n h 随n 增大而增大,于是其面积n n n n n h a h C B S 12 1||21==为递增数列. 二、填空题 2.(2013·新课标Ⅰ高考理科·T14)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3 132+=n n a S ,则 }{n a 的通项公式是=n a _________

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 基础知识名师讲义 第五章 第五节数列的求和 文

第五节 数列的求和 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能把某些不是等差和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来解决;掌握裂项求和的思想方法,掌握错位相减法求和的思想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相应问题. 知识梳理 一、直接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 1.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公式. S n =n (a 1+a n )2=na 1+n (n -1)2 d . 2.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公式. S n =????? na 1 ,q =1,a 1(1-q n )1-q ,q ≠1. (注意:公比含字母时一定要分类讨论) 二、错位相减法求和 例如{}a n 是等差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求a 1b 1+a 2b 2+…+a n b n 的和就适用此法.做法是先将和的形式写出,再给式子两边同乘或同除以公比q ,然后将两式相减,相减后以“q n ”为同类项进行合并得到一个可求和的数列(注意合并后有两项不能构成等比数列中的项,不要遗漏掉). 三、分组求和 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若干项,使其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再求和. 四、并项求和 例如求1002-992+982-972+…+22-12的和可用此法. 五、裂项相消法求和 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正负相消,剩下首尾若干项. 1.特别是对于???? ??c a n a n +1,其中{}a n 是各项均不为0的等差数列,通常用裂项相消法,即

利用c a n a n +1=c d ??? ?1a n -1a n +1(其中d =a n +1-a n ). 2.常见的拆项. 1n (n +1)=1n -1n +1;1(2n -1)(2n +1)=12? ???12n -1-12n +1; 1n (n +1)(n +2)=12? ???1n (n +1)-1(n +1)(n +2); 六、公式法求和 ∑k =1n k =n (n +1)2;∑k =1n ()2k -1=n 2;∑k =1n k 2=n (n +1)(2n +1)6; ∑k =1n k 3=????n (n +1)22. 七、倒序相加法求和 如果一个数列{a n }多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如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就是用此法推导的. 八、其他求和法 如归纳猜想法、奇偶分拆法等. 基础自测 1.(2012·南阳一中考试)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3=9,S 6=36,则a 7+a 8+a 9=( ) A .63 B .45 C .36 D .27 解析:由等差数列的性质知,S 3,S 6-S 3,S 9-S 6成等差数列,∴9,36-9,S 9-36成等差数列,即54=9+S 9-36.∴S 9=81.∴a 7+a 8+a 9=81-36=45.故选B. 答案:B 2.(2013·三亚质检)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1)n (2n -1),则a 1+a 2+a 3+…+a 100=( ) A .-200 B .-100 C .200 D .100 解析:由题意知,a 1+a 2+a 3+…+a 100 =-1+3-5+7+…+(-1)100(2×100-1)

(完整word版)数列求和方法(带例题和练习题)

数列的求和 数列求和主要思路: 1.求数列的和注意方法的选取:关键是看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和过程中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3.转化思想的运用;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一、利用常用求和公式求和 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 ) 1(2)(11-+=+=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11)1()1(111 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3、 11123(1) 2 n n k S k n n n == =+++++=+∑L … 4、 222221 1 123(1)(21)6n n k S k n n n n ===++++=++∑L 5、 2 3 3 3 3 3 1 (1)1232n n k n n S k n =+?? ===++++=????∑L 公式法求和注意事项 (1)弄准求和项数n 的值; (2)等比数列公比q 未知时,运用前n 项和公式要分类。 例1.求和2 2 1-++++n x x x Λ(0,2≠≥x n ) 二、错位相减法求和 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 a n }、{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例2.求和:1 32)12(7531--+???++++=n n x n x x x S 例3.求数列 ??????,2 2,,26,24,2232n n 前n 项的和. 三、倒序相加法 如果一个数列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前n 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发,如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就是此法推导的 例4.求ο ο ο ο ο 89sin 88sin 3sin 2sin 1sin 2 2 2 2 2++???+++的值 例4变式训练1:求cos1°+ cos2°+ cos3°+···+ cos178°+ cos179°的值. 例4变式训练2: 数列{a n }:n n n a a a a a a -====++12321,2,3,1,求S 2002. 例4变式训练3: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若103231365log log log ,9a a a a a +???++=求的值.

专题04 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原卷版)

专题04 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 【要点提炼】 1.常用公式:12+22+32+42+…+n 2=n (n +1)(2n +1) 6. 2.(1)数列通项a n 与前n 项和S n 的关系为a n =???S 1 (n =1), S n -S n -1 (n ≥2). (2)应用a n 与S n 的关系式f (a n ,S n )=0时,应特别注意n =1时的情况,防止产生错误. 3.数列求和 (1)分组转化法:一个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个数列适当拆开,重新组合,就会变成几个可以求和的部分,分别求和,然后再合并. (2)错位相减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a n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3)裂项相消法:即将数列的通项分成两个式子的代数差的形式,然后通过累加 抵消中间若干项的方法,裂项相消法适用于形如? ???????? ?c a n a n +1(其中{a n }是各项均不为 零的等差数列,c 为常数)的数列. 温馨提醒 裂项求和时,易把系数写成它的倒数或忘记系数导致错误. 4.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的交汇 数列与函数的综合问题一般是利用函数作为背景,给出数列所满足的条件,通常利用点在曲线上给出S n 的表达式,还有以曲线上的切点为背景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用数列与函数的对应关系,将条件进行准确的转化.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一般以数列为载体,考查不等关系或恒成立问题. 考点一 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 考向一 a n 与S n 的关系问题 【典例1】 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a n =5S n +1成立,b n =-1-log 2|a n |,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c n =b n +1 T n T n +1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A n ,并求出A n 的最值.

2020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通用版讲义数列求和

第四节数列求和 一、基础知识批注——理解深一点 1.公式法 (1)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a 1+a n )2=na 1+n (n -1)d 2 . 推导方法:倒序相加法. (2)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 na 1 ,q =1,a 1(1-q n )1-q ,q ≠1. 推导方法:乘公比,错位相减法. (3)一些常见的数列的前n 项和: ①1+2+3+…+n = n (n +1) 2 ; ②2+4+6+…+2n =n (n +1); ③1+3+5+…+2n -1=n 2. 2.几种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分组转化求和法: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由若干个等差或等比或可求和的数列组成的,则求和时可用分组求和法,分别求和后相加减. (2)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求得前n 项和. (3)错位相减法: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构成的,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 (4)倒序相加法:如果一个数列{a n }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求解. 二、基础小题强化——功底牢一点 (一)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 (1)如果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且公比不等于1,则其前n 项和S n =a 1-a n +1 1-q .( ) (2)当n ≥2时, 1n 2 -1=12? ???1 n -1-1n +1.( ) (3)求S n =a +2a 2+3a 2+…+na n 之和时,只要把上式等号两边同时乘以a 即可根据错位相减法求得.( )

2013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三 第2讲 数列求和及数列的综合应用教案

第2讲 数列求和及数列的综合应用 自主学习导引 真题感悟 1.(2012·大纲全国卷)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5=5,S 5=15,则数列??? ? ? ? 1a n a n +1的前100项和为 A. 100101 B.99101 C.99100 D.101 100 解析 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 设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 ∵a 5=5,S 5=15, ∴? ???? a 1+4d =5,5a 1+5×5-1 2d =15,, ∴???? ? a 1=1d =1, ∴a n =a 1+(n -1)d =n . ∴ 1 a n a n +1= 1n n +1=1n -1 n +1 , ∴数列{1 a n a n +1}的前100项和为1-12+12-13+…1100-1101=1-1101=100101 . 答案 A 2.(2012·浙江)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n =2n 2+n ,n ∈N +,数列{b n }满足a n =4log 2b n +3,n ∈N +. (1)求a n ,b n ; (2)求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T n . 解析 (1)由S n =2n 2+n ,得 当n =1时,a 1=S 1=3; 当n ≥2时,a n =S n -S n -1=4n -1. 所以a n =4n -1,n ∈N +. 由4n -1=a n =4log 2b n +3,得b n =2n -1,n ∈N +. (2)由(1)知a n b n =(4n -1)·2n -1,n ∈N +,

数列求和与综合(讲义)

数列求和与综合(讲义) 知识点睛 一、数列求和 1. 公式法: (1)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 (2)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 2. 错位相减法: 适用于形如{}n n a b ?的数列,其中{}n a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n b 是公比q ≠1的等比数列. 方法: 设1122n n n S a b a b a b =+++… ① 则12231 n n n qS a b a b a b +=+++… ② ①-②得:11231(1)()n n n n q S a b d b b b a b +-=++++-…,转化为公式法求和. 3. 裂项相消法: 把数列的通项拆分为两项之差,使之在求和时产生前后相互抵消的项的求和方法.常见类型有: (1) 1111 ()()n n k k n n k =-++; (2) 21 111()4122121 n n n =---+; (31 k =; (4)1 log (1)log (1)log a a a n n n +=+-. 4. 其他方法: (1)分解法:分解为基本数列求和,比如数列{}n n a b +,其中{}n a 是等差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 (2)分组法:分为若干组整体求和,经常分为偶数项之和与奇数项之和, 比如通项公式为(1)n n a n =-的数列{}n a . (3)倒序相加法:把求和式倒序后两和式相加,适用于具有对称性质的数列求和. 二、 数列综合 1. 已知n S 求n a 的三个步骤: (1)先利用11a S =,求出1a ;

(2)用1n -替换n S 中的n 得到一个新的关系式, 利用1(2)n n n a S S n -=-≥求出当2n ≥时n a 的表达式; (3)对1n =时的结果进行检验,看是否符合2n ≥时n a 的表达式, 如果符合,则可以把数列的通项公式合写; 如果不符合,则应该分1n =与2n ≥两段来写,即 11 1 2n n n a n a S S n -=?=?-?≥, ,. 2. 非等差或等比数列的转化: (1 )转化为1{} n a 2 {}n a 、1{}n n a a +-等形式的等差、等比数列; (2)形如1=(010)n n a pa q p q ++≠≠,,的数列,转化为等比数列,设1+=()n n a p a λλ++,可解得= 1 q p λ-,则数列{}n a λ+为等比数列; (3)形如11=(010)n n n a pa qp p q +++≠≠,,的数列,转化为等差数列,两端同时除以1n p +,即得11n n n n a a q p p ++-=,则数列{}n n a p 为等差数列. 精讲精练 1. 在数列{}n a 中,1(1)n a n n = +,若它的前n 项和为2 014 2 015 , 则项数n 为( ) A .2 013 B .2 014 C .2 015 D .2 016

数列求和专题训练 方法归纳

数列求和专题 方法归纳 方法1:分组转化法求和 1.已知{a n }的前n 项是3+2-1,6+4-1,9+8-1,12+16-1,…,3n +2n -1,则S n = ________. 2.等差数列{a n }中,a 2=4,a 4+a 7=15.(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2an -2+n ,求 b 1+b 2+b 3+…+b 10的值. 方法2裂项相消法求和 3.设数列{}a n 满足a 1=1,且a n +1-a n =n +1(n ∈N * ),则数列? ???????? ?1a n 前 10项的和为______. 4. 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已知a n >0,a 2n +2a n =4S n +3. ①求{a n }的通项公式; ②设b n = 1 a n a n +1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 5.若已知数列的前四项是 112 +2,122+4,132+6,1 42+8 ,则数列的前n 项和为________. 6.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1=10,a 2为整数,且S n ≤S 4. (1)求{a n }的通项 公式; (2)设b n =1 a n a n +1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7.已知数列{a n }各项均为正数,且a 1=1,a n +1a n +a n +1-a n =0(n ∈N *). (1)设 b n =1 a n ,求证:数列{ b n }是等差数列;(2)求数列?????? ??? ?a n n +1的前n 项和S n . 方法3:错位相减法求和 8.已知{a n }是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为S n ,{b n }是等比数列(b n >0),且a 1=b 1=2,a 3+b 3=16,S 4+b 3=34.(1)求数列{a n }与{b n }的通项公式;(2)记T n 为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求 T n . 9.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点(a n ,b n )在函数f (x )=2x 的图象上(n ∈N *).

考点25 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 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25 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 一、选择题 1. (2013·新课标Ⅰ高考理科·T12)设△A n B n C n 的三边长分别为a n ,b n ,c n ,△A n B n C n 的面积为S n ,n =1,2,3,…若b 1>c 1,b 1+c 1=2a 1,a n +1=a n ,b n +1=c n +a n 2,c n +1=b n +a n 2,则( ) A 、{S n }为递减数列 B 、{S n }为递增数列 C 、{S 2n -1}为递增数列,{S 2n }为递减数列 D 、{S 2n -1}为递减数列,{S 2n }为递增数列 【解析】选B.因为n n a a =+1,21n n n a c b += +,2 1n n n a b c +=+,所以1a a n =,++1n b = +1n c 2n n a c +2 n n a b ++ 1)(21 )(21a c b a c b n n n n n ++=++= ++1n b )2(2 1 2111a c b a c n n n -+= -+,注意到1112a c b =+,所以12a c b n n =+. 于是n n n C B A ?中,边长1a C B n n =为定值,另两边的长度之和为12a c b n n =+为定值. 因为-+1n b = +1n c 2n n a c +2n n a b +- )(21 n n c b --=, 所以)()2 1 (111c b c b n n n --=--,当+∞→n 时,有0→-n n c b ,即n n c b →,于是n n n C B A ?的边n n C B 的高n h 随n 增大而增大,于是其面积n n n n n h a h C B S 12 1||21==为递增数列. 二、填空题

三种常用的数列求和方法-高考文科数学分类专题突破训练

考查角度2三种常用的数列求和方法 分组转化法求和 已知等差数列{a n}满足a2=2,a1+a4=5. {a n}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b n}满足b1=3,b2=6,{b n-a n}为等比数列,求数列{b n}的前n T n. 利用已知条件求出等差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因为{b n n,所以数列{b n}的前n项和T n可以看成数列{b n-a n} {a n}的前n项和的总和. 设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d, {a n}满足a2=2,a1+a4=5, ∴解得a1=d=1, ∴a n=1+(n-1)×1=n. (2)设等比数列{b n-a n}的公比为q,∵b1=3,b2=6, ∴b1-a1=3-1=2,b2-a2=6-2=4, ∴q=2. ∴b n-a n=2×2n-1=2n, ∴b n=n+2n, ∴数列{b n}的前n项和 T n=(1+2+3+…+n)+(2+22+…+2n)=+- -=+2n+1-2. 从求和数列的通项入手,将其转化为等差数列与等比 ,再利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进行分组求和. 错位相减法求和 已知{a n}的前n项和S n=4n-n2+4. {a n}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T n. 由{a n}的前n项和求出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利用错 (当n=1时要单独考虑). 当n≥2时,a n=S n-S n-1=4n-n2-[4(n-1)-(n-1)2]=5-2n; 1时,a1=S1=7. ∴a n= - (2)令b n=-,

当n=1时,T1=b1=-=0; 当n≥2时,b n=-= - , ∴T n=0++++…+ -+ - , T n=+++…+ - +, 两式相减得T n=1+++…+ --= - - -=2-, ∴T n=4- - (n≥2 . 当n=1时,满足上式. 综上所述,T n=4- - . 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应注意: ,特别是等比数列的公比为负数的情形; (2)在写出“S n”与“qS n”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项对齐”以便下一步准确写出“S n-qS n”的表达式; (3)在应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若等比数列的公比未知,应分公比等于1和不等于1两种情况求解. 分类透析三a n=型的裂项相消法求和 已知数列{a n}为单调递增数列,S n为其前n项和,2S n=+n. (1)求{a n}的通项公式. (2)若b n=,T n为数列{b n}的前n项和,证明:T n<. 由递推公式2S n=+n求出{a n}的通项公式;(2)先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再进行适当放缩证明. 当n=1时,2S1=2a1=+1,即(a1-1)2=0,解得a1=1. 又{a n}为单调递增数列,所以a n≥1. 由2S n=+n得2S n+1=+n+1, 所以2S n+1-2S n=-+1, 整理得2a n+1=-+1,所以=(a n+1-1)2. 所以a n=a n+1-1,即a n+1-a n=1, 所以{a n}是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a n=n.

41总复习:数列求和及其综合应用(基础)知识梳理

数列求和与综合应用 【考纲要求】 1.熟练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2. 掌握数列的通项a n 与前n 项和S n 之间的关系式 3.注意观察数列的特点和规律,在分析通项的基础上分解为基本数列求和或转化为基本数列求和,熟练掌握求数列的前n 项和的几种常用方法; 4.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在解答题中,有关数列的试题出现的频率较高,不仅可与函数、方程、不等式、复数相联系,而且还与三角、立体几何密切相关;数列作为特殊的函数,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增长率、银行信贷、浓度匹配、养老保险、圆钢堆垒等问题.这就要求同学们除熟练运用有关概念式外,还要善于观察题设的特征,联想有关数学知识和方法,迅速确定解题的方向,以提高解数列题的速度. 与计算有关的问题主要有:求数列的某项,确定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有穷数列或无穷数列之和,计算数列的极限,将数列与方程,与不等式,与某些几何问题等联系起来,从而解决有关问题. 有关定性问题的论证问题主要有:考察或论证数列的单调性,将数列分类定性,考察数列的图像特征,考察数列的极限存在与否等等. 有关实际应用问题:某些与非零自然数有关的实际应用题,可用数列的各项与之对应,然后利用数列有关知识解答此类应用题. 数列的函数属性:因数列是函数的特例,故解答有关问题时,常与函数知识联系起来考虑. 【典型例题】 类型一:数列与函数的综合应用 例1.(2015 菏泽一模)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 )* 1n S n n n N =+∈. 综合应用 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等 与几何、实际问题等 数列前n 项和 公式法 错位相减 倒序相加 裂项相消 分组求和

专题训练-常见数列的求和

专题训练-常见数列的求和 德阳二中 谢超强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如何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下面介绍既非等差数列又 非等比数列的某些数列前n 项和的求法。 一、分组求和法 某些数列,通过适当的分组,可得出两个或几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从而可利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分别求和,得出原数列的和。 例1:求数列3 11,912 ,2713,…,)3 1n n +(,…的前n 项和。 解:n S =311+912+271 3+…+)3 1n n +( =(1+2+3+…+n )+)3 1 2719131(n ++++ = 3 11) 311(312 )1(--++n n n =)3 1 1(21)1(21n n n -++ 二、聚合法 有的数列表示形式较复杂,每一项是若干个数的和,这时常采用聚合法,先对其第n 项求和,然后将通项化简,从而改变原数列的形式,再采用分组求和。 例2:求数列 ,2 221,,221,21,11 2 2 -+++++++n 的前n 项和。 解:∵122 1212 22112 -=--=++++=-n n n n a ∴n n a a a a S ++++= 321 =)12()12()12()12(3 2 1 -++-+-+-n =n n -++++)2222(3 2 1 = 222 1) 21(21--=---+n n n n 三、裂项相消法 这种方法是先把数列的第n 项n a 分裂为几项的代数和,从而改变数列的形式,以便可以进行消项处理,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3.求数列 ,) 1(6,,436,326,216+????n n 的前n 项和。

2020版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全国理)讲义:专题四 第二讲 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

第二讲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 高考考点 考点解读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1.已知数列的递推关系式以及某些项,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已知等差(比)的某些项或前几项的和,求其通项公式 2.考查等差(比)数列的概念以及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 求数列的前n项和1.以等差(比)数列为命题背景,考查等差(比)的前n项和公式、分组求和 2.以递推数列、等差(比)数列为命题背景,考查错位相减、裂项相消、倒序相加等求和方法 与数列的和有关的综合应用1.等差(比)数列的求和、分组求和、错位相减求和及裂项相消求和 2.常与不等式、函数、解析几何相结合考查数列求和函数、不等式的性质等 本部分内容在备考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递推数列概念及解析式的理解,掌握递推数列给出数列的方法. (2)掌握等差(比)数列求和公式及方法. (3)掌握数列分组求和、裂项相消求和、错位相减求和的方法. (4)掌握与数列求和有关的综合问题的求解方法及解题策略. 预测2020年命题热点为: (1)已知等差(比)数列的某些项的值或其前几项的和,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2)已知某数列的递推式或某项的值,求该数列的和. (3)已知某个不等式成立,求某参数的值.证明某个不等式成立. Z 知识整合 hi shi zheng he 1.分组求和法:分组求和法是解决通项公式可以写成c n=a n+b n形式的数列求和问题的方法,其中{a n}与{b n}是等差(比)数列或一些可以直接求和的数列. 2.裂项相消法:将数列的通项分成两个代数式子的差,即a n=f(n+1)-f(n)的形式,然 后通过累加抵消中间若干项的求和方法.形如{c a n a n+1 }(其中{a n}是公差d≠0且各项均不为0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数列求和(教案及同步练习)

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S n =n (a 1+a n )2=na 1+n (n -1)2d . 2.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S n =???? ? na 1,q =1,a 1-a n q 1-q =a 1(1-q n )1-q ,q ≠1. 3.一些常见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1)1+2+3+4+…+n =n (n +1) 2. (2)1+3+5+7+…+2n -1=n 2. (3)2+4+6+8+…+2n =n (n +1). (4)12+22+…+n 2=n (n +1)(2n +1) 6. 【知识拓展】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公式法 等差、等比数列或可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可直接使用公式求和. (2)分组转化法 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两项或几项,使其转化为几个等差、等比数列,再求解. (3)裂项相消法 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求和,正负相消剩下首尾若干项. 常见的裂项公式 ① 1n (n +1)=1n -1 n +1 ;

②1(2n -1)(2n +1)=12????1 2n -1-12n +1; ③ 1 n +n +1 =n +1-n . (4)倒序相加法 把数列分别正着写和倒着写再相加,即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推广. (5)错位相减法 主要用于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所得的数列的求和,即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推广. (6)并项求和法 一个数列的前n 项和中,可两两结合求解,则称之为并项求和.形如a n =(-1)n f (n )类型,可采用两项合并求解. 例如,S n =1002-992+982-972+…+22-12=(100+99)+(98+97)+…+(2+1)=5 050. 【思考辨析】 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如果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且公比不等于1,则其前n 项和S n =a 1-a n +1 1-q .( √ ) (2)当n ≥2时,1n 2-1=12(1n -1-1 n +1 ).( √ ) (3)求S n =a +2a 2+3a 3+…+na n 之和时,只要把上式等号两边同时乘以a 即可根据错位相减法求得.( × ) (4)数列{12n +2n -1}的前n 项和为n 2+1 2 n .( × ) (5)推导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方法叫做倒序求和法,利用此法可求得sin 21°+sin 22°+sin 23°+…+sin 288°+sin 289°=44.5.( √ ) 1.(2017·潍坊调研)设{a n }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 1=2,且a 1,a 3,a 6成等比数列,则{a n }的前n 项和S n 等于( ) A.n 2+7n 4 B.n 2+5n 3 C.2n 2+3n 4 D .n 2+n 答案 A 解析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 ,则a 1=2, a 3=2+2d ,a 6=2+5d . 又∵a 1,a 3,a 6成等比数列,∴a 23=a 1·a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