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测试题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光和眼睛》单元测试卷及详细答案

《第三章光和眼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空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或错选得0分)1. 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A.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 关于小孔成像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B.小孔成像相对于物来说不一定是倒立的C.小孔成的像是虚像D.当把小孔前后移动时,像的大小会改变3. 人走近镜子时,人在镜中的像与原来相比()A.变大B.变小C.不变D.都不对4. 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A.避免噪音B.尽可能避免因平面镜成像造成不安全因素6.人站在直立的平面镜前,要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镜长最少应是人身高的()B.光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在物体后面形成的影子C.潜水艇里的人通过潜望镜观看海面13.小乐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正确的做法是()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14.四块透镜分别放在蜡烛前20cm处,实验结果是:用透镜甲可成倒立缩小的像;用透镜乙可成正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丙可成倒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丁可成正立缩小的像,可以判定透镜焦距在10~20cm的凸透镜()A.甲B.乙C.丙D.丁15.某凸透镜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离焦点5cm的地方,所成的像()A.一定是实像B.一定是虚像C.一定是放大的像D.一定是缩小的像16.蜡烛从到凸透镜距离为3f的地方移到距离凸透镜为 1.5f的地方,凸透镜所成的像()A、始终是放大的B.始终是缩小的C.逐渐变大D.逐渐变小17.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B.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C.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可能是正立的,也可能是倒立的D.实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18.用不透光的纸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出现的像与不用纸遮住透镜形成的像区别是()A.像的上半部分消失B.像的下半部分消失C.像全部消失D.仍有原来大小的像,但亮度变暗19.下列事例中观察到的是物体虚像的是()A.晴天在树林中的地面上看到光亮的圆斑B.看电影,银幕上的画面C.看物体的影子D.看湖中小船的倒影20.在离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正前方100cm处,有一物体以5cm/s的速度向凸透镜匀速靠拢,运动13s时,物体所成的像为()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等大倒立的实像二、填空1.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这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光2.小孔成像是利用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_传播的道理,光在真空的速度是_________m/s 。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达标测试卷

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的大小。
2.两时钟挂在竖直墙上,如图所示,甲、乙两图都是时钟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甲图是镜子水平放置时的像,乙图是镜子竖直放置时的像,它们的实际时间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
(第2题)(第3题)3.天黑了,小明打开客厅的灯,会在窗玻璃上看到另一个“自己”,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同时,小明玩起了手影游戏(如图所示),墙壁上的“大雁”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形成的。
4.一条光线在镜面发生反射时,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40°,若是入射光线向镜面靠近1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增大___。
5.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如图所示)。
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所成的是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已知镜头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
(第5题)(第6题)(第7题)6.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12 cm 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A的像,他再取一支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B与A的像完全重合,则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为________ cm。
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实验最好在________(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透明的饮料瓶,否则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8.生活中我们经常观察到“实像”和“虚像”,请写出二者的一项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们学过的光学元件中,能使物体成“虚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9.一种称为“角反射器”的光学装置如图所示,有一束激光沿ab方向入射到平面镜S1上。
试在图中作出经平面镜S1、S2反射后的光路,并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 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

第三章综合素质评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以下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A.月亮属于光源B.小孔成像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有关C.光年是时间单位D.发生日食时,月亮在太阳和地球中间2. 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海市蜃楼B.水中倒影C.小孔成像D.雨后彩虹3.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B.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是由于发生了漫反射C.电视画面色彩多样,都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混合而成的D.科学家们通过天文望远镜拍摄地外星系图片是利用了光的反射4. 如图所示,桥在水中的倒影形成的原理是()A.光的色散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直线传播5.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将蜡烛逐渐远离平面镜,平面镜中的像()A.靠近镜面B.远离镜面C.越来越大D.越来越小6. 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A.水平向左移动B.水平向右移动C.竖直向上移动D.竖直向下移动7.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8. 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如图所示,则这个玻璃体()①可以看成两块凹透镜;②可以看成一块凸透镜;③对图示光束具有发散作用;④对图示光束具有会聚作用。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9. 如图所示是“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图甲中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0.0 cmB.如图乙所示,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C.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30 cm处,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实像D.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45 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10. 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乙和丁B.甲和丁C.乙和丙D.甲和丙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1.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用玻璃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_,从此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
2021年沪粤版八年级上物理第3章《光和眼睛》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沪粤版八年级上物理第3章《光和眼睛》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3小题)
1.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S.逐渐往杯中加水,图中光斑大致位置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B.
C.D.
2.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
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
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
A.B.
C.D.
3.如图所示,一只烧杯中装有半杯水,放在水平木板AB上,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在水面上。
现在B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木板倾斜一个小的角度,则此时()
第1 页共48 页。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达标检测卷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达标检测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以下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月亮属于光源B.小孔成像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有关C.光年是时间单位D.发生日食时,月亮在太阳和地球中间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人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B.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是由于发生了漫反射C.电视画面色彩多样,都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混合而成的D.科学家们通过天文望远镜拍摄地外星系图片是利用了光的反射3.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B.使用相同的蜡烛a、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D.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大4.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A.水平向左移动B.水平向右移动C.竖直向上移动D.竖直向下移动5.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6.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如图所示,则这个玻璃体()①可以看成两块凹透镜;②可以看成一块凸透镜;③对图示光束具有发散作用;④对图示光束具有会聚作用。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7.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进入了“刷脸”时代。
“刷脸”时人脸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身份认证。
在系统拍照过程中()A.人脸是光源B.人脸经摄像头成缩小、倒立的实像C.人脸经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平面镜相同D.人脸应保持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8.凸透镜、凹透镜等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
下面的介绍符合实际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C.照相时,若要照出人的全身像,则被照者应离相机镜头更近些D.阳光通过凹透镜也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9.当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就会拍下照片。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光和眼睛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3章光和眼睛单元测试一.单选题(共12题;共36分)1.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B. 光只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C. 光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D.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生物课上,我们要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显微镜的物镜是凸透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物镜所成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 为了看清本身不发光的细胞,有时需要利用凹凸镜提高高度,这个凹凸镜利用了光的反射C. 物镜所成的放大实像是可以用光屏承接的D. 物镜所成的像与照相机所成的像性质相同3.如图所示,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的电子钟的示数,那么这个时间是()A. 02:15B. 15:02C. 20:51D. 12:05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 潜水员在水中看到鱼儿在游动B. 阳光下人的影子C. 池水看起比实际的浅了D. 用镜子“晃”人的脸5.如图,物体AB在平面镜前,所成的像为A′B′.若在镜后PQ处放一块不透明的塑料,则像A′B′将会()A. 不变B. 变暗C. 只剩一半D. 消失6.要让一支铅笔跟它在平面镜中的像在一条直线上,它跟平面镜的夹角应是()A. 10°B. 30°C. 45°D. 90°7.让一束光斜射向一块玻璃砖.这束光射入玻璃和射出玻璃后的光路正确的是()A. B. C. D.8.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 蜡烛的正立像B. 蜡烛的倒立像C. 三角形光斑D. 圆形光斑9.如图是陈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A. 远视眼、凸透镜B. 远视眼、凹透镜C. 近视眼、凸透镜D. 近视眼、凹透镜10.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紧贴透镜处向离透镜50cm处移动时,所成像的变化情况中,正确的是( )A. 像始终变大B. 像始终变小C. 像先变小后变大D. 像先变大后变小11.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α角,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大20°(入射光线不动),则平面镜应()A.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B.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C.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D.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12.下列四个物理现象中,有一个形成的原因与另外三个不同,这个现象是()A. 人站在太阳光下就有影子B. 对镜梳妆时能看到镜中的“自己”C. 黑板上有一小块“晃亮”D. 河水中映出了岸边的树的倒影二.填空题(共8题;共24分)13.影子的形成表明光在________介质中沿________传播.14.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 .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________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形状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发现蜡烛B跟蜡烛A的像________ ,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 .(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_______ .15.小明做了如下实验:(1)照图那样,让一束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可以看到一部分光线从玻璃砖的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此时折射角________ 入射角,另一部分光反射玻璃砖内.逐渐增大光的入射角,将看到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________ ,而且越来越弱,反射光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________ 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________ 光线.他把这个发现与小刚进行了交流,最后他们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折射角变成了90°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他又用水进行了实验,得出了同样的结论.(2)根据小明和小刚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或“×”)①当光以任何角度从玻璃射到空气中时都能发生全反射 ________ ;②当光从空气射到水中时,也会发生全反射________ .(3)根据上面小明的探究和已经学过的知识,请你总结一下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16.一个晴朗周末的午后,小明陪同妈妈在西溪河边散步,只见水中的鱼儿在“云”里欢畅的游动.实际上小明看到的鱼儿是光 ________形成的虚像,而水中的“云”则是光 ________形成的虚像.1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我们不用平面镜而是用一块玻璃板代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实验时要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________,在玻璃板后面来回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18.以下物体:①太阳、②月亮、③闪闪发光的宝石、④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⑤萤火虫、⑥烛焰,其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________,属于天然光源的是 ________19.小华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A和B。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检测卷

填空题
9.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的光斑,这 种现象是由于光的_____直__线__传__播_____形成的。圆形的光 斑其实是__太__阳____的像,这个像是____实____(选填“实” 或“虚”)像。
返回
填空题
10.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到一水 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___6_0_°___,经镜面反射 后,反射角为______6_0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 到中午,反射角将逐渐______减__小____(选填“增大”“减 小”或“不变”)。
返回
实验题
23.(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反__射_____和 ____折__射______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3° 22.1° 35.4° 40.9°
返回
填空题
14.在各种不同颜色的光中,把___红_____、绿、蓝叫作色 光的三基色。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将发光体放在离 透镜25厘米的主光轴上,所成的像是倒立、___缩__小_____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像到透镜 的距离___小__于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0厘米。
凸透镜的焦距
返回
返回
实验题
21.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 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____显__示__光__路______; (2)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 AO入射时,___不__能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 看到反射光;
2020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达标检测试卷(附答案)

第三章达标测试卷一、填空题(1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0分)形成的,像的大小1.潜望镜成的像是由于光的________(填“反射”或“折射”)物体的大小。
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学习了光学知识后,小聪总结了如下知识点:①浓密树荫下圆形的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缝隙而形成的实像;②发生漫反射时,每条光线的反射角都等于入射角;③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④人走近平面镜时,人在镜中所成的像会变大。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天黑了,小明打开客厅的灯,会在窗玻璃上看到另一个“自己”,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同时,小明玩起了手影游戏(如图所示),墙壁上的“大雁”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
4.小涵站在平面镜前0.5 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__ m,她向后退的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5.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如图所示)。
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所成的是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已知镜头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
6.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12 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6 cm,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A的像,他再取一支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B与A的像完全重合,则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为________ cm。
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实验最好在的环境中进行。
________(填“较亮”或“较暗”)(第6题) (第7题)7.图中是透过装满水的玻璃瓶看纸上字“无锡”的情景,看到的“锡”字是正立、放大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这个玻璃瓶相当于________镜,它对太阳光有________作用,因此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否则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图12.如图2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图23.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后,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 )A.10° B.15° C.30° D.60°4.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4 m处,若人向镜移动1 m,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及移动后人与像的距离为( )A.变大 6 m B.变大 5 m C.不变 6 m D.不变8 m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眼睛能看到实像,也能看到虚像 B.可用光屏承接的像一定是实像C.光的折射产生的像都是虚像 D.平面镜中的像都是虚像6.把一瓶矿泉水放在物理课本前,看到的情景如图3所示。
下列光学设备中,成像性质与它相同的是( )图3A.放大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D.近视眼镜7.如图4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
下列有关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4A.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8.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50 cm处,如图5所示。
在蜡烛从10 cm处逐渐移至45 cm处的过程中,烛焰成像的变化情况是( )图5A.一直变大 B.先变小后变大C.先成实像后成虚像 D.先成虚像后成实像9.张宁用如图6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6A.凸透镜的焦距是40 cm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照相机的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0.如图7甲所示,小红和小明外出拍照,两人拍摄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焦距相同,图乙是他们俩对同一个物体拍摄的两张清晰程度相同的照片底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7A.拍摄a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B.拍摄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C.拍摄a与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一样大D.无法判断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1.排纵队时,如果看到前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原理;“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中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这是由于____________的缘故;教室里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都能看到黑板上写的字,这是光照在字上发生了________的缘故。
12.小明漫步在湖边,看到水中有柳树的倒影,这是因为光在水面发生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虚像,同时看到鱼儿在水中游动,这是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________像,实际的鱼在其___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湖中央的大喷泉,在太阳光的照耀下,形成了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
13.如图8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在界面的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
此过程中还有部分光发生了反射,反射角的大小是________。
图814.如图9所示,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________°,若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平面镜绕入射点沿顺时针方向转20°,则反射光线沿________(选填“顺”或“逆”)时针方向转了________°。
图915.为了监控取款机前的实时情况,银行ATM自动取款机上方安装有一摄像头。
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________透镜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当取款人逐渐靠近取款机时,他所成的像会逐渐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显微镜的目镜是一组透镜,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
在图10所示的甲、乙两幅示意图中,矫正近视眼的是________,矫正远视眼的是________。
(后两空均选填“甲”或“乙”)图10三、作图题(共8分)17.(4分)如图11所示,已知一条入射光线过凸透镜的光心O,一条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请分别画出它们对应的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图11.(4分)如图12所示,在平静的湖边有一盏路灯,标记为S,一潜水爱好者在水下E处看到路灯的像为S′。
请画出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S的光路图,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
图12四、实验探究题(共22分)19.(6分)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13甲所示。
图13(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
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6分)如图14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关于这个实验:图14(1)应选择____________(选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来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2)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3)如果在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
(4)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1.(10分)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由图15(a)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图15(2)如图(b)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的像,则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________点上(P点是该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__________上。
(3)通过实验,小明发现蜡烛离凸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
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此时在光屏上成的清晰的像是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4)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此时小明固定蜡烛和凸透镜,在光屏和凸透镜间放上自己的近视眼镜,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需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所成的清晰的像为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详解详析1.C [解析] 闪电和萤火虫是自然光源,霓虹灯是人造光源;月亮本身不发光,月光是月亮反射的太阳的光,月亮不是光源。
2.D6.A [解析] 透过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它的成像性质与放大镜相同,故选A。
7.B [解析] 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从而判断凸透镜的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光线平行射出,既不成实像,也不成虚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眼睛的成像原理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相同的。
8.C11.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或平面镜成像) 漫反射12.反射折射虚下方色散13.左60°14.0 顺40[解析] 当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重合,因为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为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也是0°;若入射光线不动,使平面镜绕入射点沿顺时针方向旋转20°后,则入射角为20°,所以反射角也为2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20°+20°=40°,即反射光线沿顺时针方向转了40°。
15.凸缩小变大[解析] 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取款人逐渐靠近取款机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以他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大。
16.凸凸乙甲[解析] 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近视眼矫正方法:配戴凹透镜。
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近处物体发出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远视眼矫正方法:配戴凸透镜。
17.如图所示18.如图所示19.(1)纸板EON与FON不在同一平面上(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2)测量入射角和对应反射角的大小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3)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解析]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若实验中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可能是纸板未与平面镜垂直放置或纸板EON与FON不在同一平面上。
(2)取下纸板后,应用量角器分别测出入射角和对应的反射角的大小并记录在表格中,通过分析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可以通过将FON纸板沿ON向后折,观察FON上是否能够发现反射光线,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0.(1)平板玻璃(2)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它们可以分别成像(3)不能虚像(4)不变[解析] (1)实验中如果选择平面镜,只能看到像,无法看到镜子后面的蜡烛,所以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要用平板玻璃。
(2)实验中往往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它们可以分别成像,又因为物体离两个反射面的距离不同,所以它们成像的位置也有微小差别。
(3)平面镜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来承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4)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像的大小与物体距离平面镜的远近没有关系。
21.(1) (2)c 投影仪(3)小远离倒立(4)远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