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常见疾病兔病毒性出血症和防治

合集下载

兔病毒性出血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兔病毒性出血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兔病毒性出血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名称】兔病毒性出血病(Rabbit Viral Hemorrhagic Disease)兔病毒性出血病俗称兔瘟,也称为兔坏死性肝炎、兔X病.兔出血性肺炎、兔传染性出血病。

它是病毒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特征为潜伏期短、发病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

本病于1984年初,首先在我国江苏等地爆发,以后蔓延到全国部分地区。

此后,在墨西哥、欧渊大部分国家也报道了类似的疾病。

病原本病由病毒引起,病毒的形态为二十面立体对称结构,浮力密度为1.33--1.34 g/cm3。

目前,关于病毒的分类地位尚无定论,但大多数认为病毒核酸是DNA,属于细小病毒,但是有些学者认为是RNA 病毒,归属于小RNA病毒,欧洲大部分学者认为是RNA病毒,归于嵌杯状病毒属。

本病毒无囊膜,外径为30—35 nm之间。

在病兔的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心肌细胞,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核内可见呈线性排列的类病毒粒子,其直径大约在25—30nm之间。

本病毒具有凝集红细胞的能力,特别是人的O型红细胞,对牛,小鼠、大鼠、地鼠、豚鼠和绵羊的红细胞也有一定的凝集反应。

病兔的许多组织器官内都含有较多的病毒,其中,以肝脏、脾脏的病毒含量最高,其次是肺脏和肾脏器官。

本病毒能刺激兔体产生血凝抑制抗体。

关于本病毒的体外培养,目前尚无成功的报道。

本病毒能抵抗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在pH 3条件下作用lh或50℃处理lh,仍有感染性。

本病毒可被1% NaOH灭活,0.4%甲醛在40℃或37℃条件下能够杀死全部病毒,但仍能保持病毒的免疫原性。

流行病学本病毒只感染兔而发病,其它动物不敏感。

在兔中尤其以长毛兔最敏感。

本病的发病率达90%以上,病死率为76%--100%。

病兔的病料悬液经皮下,肌肉、滴鼻,口服接种健康兔均可发病,病兔大部分或全部死亡,康复的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

病兔、死免、隐性传染兔为主要传染源。

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瘟)

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瘟)

兔病毒性出血症又叫兔病毒性败血症或兔出血性肺炎,俗称兔瘟。

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成毁灭性流行,发病急,发病率低,可达70¥-100%,死亡率可达90%-100% 。

1、症状:本病潜伏期为数小时至3天,根据发病情况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

最急性:多见于流行初期,病兔未出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或仅在前数分钟内突然尖叫、冲跳、倒地与抽搐,部分病兔从鼻孔流出泡沫状血液。

急性:较最急性发病较缓,病兔出现体温升高,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急促等等症状。

慢性:多发生在1-2月龄的幼兔、出现轻度的体温升高,精神不良,食欲减退,消瘦及轻度神经症状。

病因多发在2日左右,2日以上不死者可逐渐恢复。

2、诊断:发病急、发病率高,死亡快,青年兔和成年兔子多为急性死亡,幼兔多为慢性,哺乳仔兔一般不发病或很少发病。

3、防治:本病目前没有特效治疗药物,主要是预防本病的发生,做好日常卫生防疫工作,严禁从疫区引进病兔及被传染的饲料和兔产品,对新引种兔做好隔离观察。

定期接种灭活兔瘟疫苗是预防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6月龄以上成兔颈部皮下注射1-2毫升,幼兔1毫升,新断乳幼兔初免在35日龄前后接种为好,6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

一般接种后5-7天产生免疫力。

成兔每4-6个月免疫一次。

一旦发生本病流行,应尽早封锁兔场,隔离病兔,死兔应深埋或烧毁,兔舍、用具彻底消毒,必要时对未传染兔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獭兔6种常见疾病的防治

獭兔6种常见疾病的防治

獭兔6种常见疾病的防治獭兔的疾病很多,但对其影响较大的疾病主要是病毒性出血症、传染性鼻炎、球虫病、疥癣病、皮肤霉菌病和肠炎。

一、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具有传染性强、发病急、死亡高等特点,常呈暴发流行,对养兔业有巨大的威胁。

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秋和冬季发生更为严重;不同年龄表现不一,哺乳期的仔兔未见发病,幼兔2月龄以后逐渐增加对本病的易感性,青年兔和成年兔易感性最高。

防治:目前没有很好的办法治疗,最理想的办法是免疫注射。

仔兔断乳后第35~40天开始,颈部耳后皮下注射兔瘟疫苗1毫升,60日龄时加强免疫一次,免疫期4~6个月。

其他獭兔每年免疫3次即可。

二、传染性鼻炎传染性鼻炎是由巴氏杆菌、波氏杆菌等多种病原菌所致的兔子的一种以闭眼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所有家兔均易感,而幼兔的易感性最高;室内养兔发病率高于室外,尤其是有害气体增多的兔舍传染性鼻炎易发。

防治:有条件的地方,要净化兔群,淘汰鼻炎阳性兔,并以0.3%~0.5%的煌绿溶液对全群滴鼻,20小时后表现鼻炎的兔为带菌兔,予以淘汰。

据研究,传染性鼻炎的发生与环境条件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兔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高时,会诱发家兔患鼻炎。

因此,尽力使兔舍通风透气,空气新鲜。

在气候多变季节,定时投喂一些预防药物,如土霉素、磺胺类药物、环丙沙星等,也可定期投喂大蒜等药用植物,可用卡那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等滴鼻,均有较好效果。

三、球虫病球虫病是由艾美尔属的多种球虫引起的、对幼兔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常见体内寄生虫病。

各品种家兔都易感,以断乳至3月龄的幼兔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成年兔对此有耐受性,但不产生免疫力,并成为长期的带虫者和传染源。

预防:降低感染强度,母兔是球虫病的传染源,减少仔兔与母兔的接触机会,实行定时哺乳,对母兔笼经常清洗和消毒,对其粪便堆积发酵;仔兔哺乳前,洗擦母兔乳房,并涂抹2%的医用碘酊。

兔场中的兔病毒出血症防控指南

兔场中的兔病毒出血症防控指南

兔场中的兔病毒出血症防控指南兔病毒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简称RHD)是一种严重危害养兔业的病毒性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命性。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兔病毒出血症的传播,在兔场中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兔场中兔病毒出血症的防控指南,详细列出了预防措施和处置措施。

一、预防措施:1. 定期消毒:兔场定期进行有效的消毒是预防兔病毒出血症的重要措施。

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对饲养环境、饲料、饮水设施和器材进行彻底消毒,以杀灭潜在的病毒。

2. 隔离新兔:引入新兔时,应严格进行隔离观察。

新兔应单独饲养至少2周,观察是否出现病症,以防止病毒传播到整个兔群。

同时,隔离区应严格进行消毒,防止病毒在区域内传播。

3. 控制兔只接触:减少兔只之间的直接接触是有效预防兔病毒出血症的手段之一。

养殖户应该控制兔只的交替接触,避免兔只之间的直接接触,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4. 加强饲养管理:采取正确的饲养管理方法可以减少兔只感染兔病毒出血症的风险。

包括兔舍环境清洁、科学的饲喂和合理的免疫程序等。

保持兔只的身体健康状态,提高其免疫能力。

5. 进行疫苗接种:及早接种兔病毒出血症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

疫苗接种应按照兽医建议的时间和剂量进行,并确保兔只完全接种到位。

此外,定期复查兔只的免疫情况,及时补充疫苗。

二、处置措施:1. 快速报告:一旦发现兔病毒出血症的疑似病例,养殖户应立即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

及时报告有助于采取相应措施,限制病毒的传播。

2. 隔离患病兔只:将发现病症的兔只进行隔离,避免与健康兔只接触。

隔离兔只的舍室和设备也要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病毒扩散。

3. 进行扑杀:在兔病毒出血症爆发的情况下,进行扑杀可能是无法避免的措施之一。

扑杀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操作正确、安全,且高效杀死病毒。

4. 进行安全处理:扑杀后的兔只和兔场环境都要进行安全处理。

将兔只的遗体安全处理,以防止病毒再次传播。

同时,兔场环境、舍室和设施也要进行彻底消毒。

兔病毒性败血症及其防治

兔病毒性败血症及其防治

膜有出血点。淋 巴结肿大 ,切面外翻,多汁有出血点。
3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 ,临床特点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初步诊 断。确诊应做病毒学检验 ,血清学检验等。
1 症状症状
1 . 1 最急性型 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 ,有的兔子正在吃食 ,突然尖叫倒地 抽 搐死 亡 ,两鼻孔 流 出鲜血 或血样 泡 沫 。 1 . 2 急 性 型 病兔体温升高,呼吸、心跳次数加快,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 沉郁,鼻部及可视粘膜发绀,有 的肚胀便秘 , 有的腹泻排出胶样粪 便 。病 兔常 几小时到2 d 内死 亡 , 死亡前尖 叫、抽搐 、兴 奋、打滚 。
( 上接第1 1 6 页) 临床兽医常常遇到 ,注射疫苗怕激发更多的羊只发病 ;不注射疫 苗会不断有羊只发病 ,甚至死亡。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 如可用 药 物治疗 ,可对全 群先 用药 物进行 治疗 性预 防 。1 周后 ,进 行全 群 免疫 接种 。或者 立 即进行 全 群免 疫 接种 ,对 发病 者 进行 治 疗 。这样做 ,可大大缩短疫病的流行时间,减少损失。如疫病 尚 无有 效 治疗 ,可 立 即进 行免 疫 接种 ,对 发病 者 对症 治疗 ,加强 护 理 ,缩短 病程 ,减 少损失 。 4 . 1 . 3 弱毒疫苗 避免在怀孕初期的1 个月内注射弱毒疫苗 ,否 则 ,有可 能引 起流 产和胎 儿 畸形 。 4 . 2 驱 虫 每年春季剪毛后1 —2 周内药浴1 次 ,间隔1 周再药浴1 次,驱除 体外寄生虫。每年春秋驱虫2 次,口服或肌肉注射驱虫药驱出体内 外 寄生虫 ,对 寄生 虫发 生较重 的地 区 ,要 增加 驱虫 次数 。 常用药物包括螨净 、巴胺磷、溴氢菊酯等,配成溶液在药浴 池 进行 药浴 。
临 床 兽 医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宠物兔子的五大常见疾病防治方法

宠物兔子的五大常见疾病防治方法

宠物兔子的五大常见疾病防治方法作为一位宠物方面的专家,我了解到宠物兔子作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宠物之一,也会面临一些身体健康问题。

兔子常见的五大疾病包括传染性肝炎、兔子病毒性出血症、热性肿胀、体外寄生虫和维生素缺乏症等。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这些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帮助兔子主人更好地照顾他们的小伙伴。

一、传染性肝炎传染性肝炎是一种严重威胁兔子健康的疾病。

预防的关键在于维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卫生习惯。

首先,要保持兔舍的整洁,经常清理兔舍内的排泄物和食物残渣。

其次,要定期给兔子进行疫苗接种,这有助于提高兔子的免疫力。

最后,要注意兔子的日常饮食,提供新鲜且富含营养的食物。

二、兔子病毒性出血症兔子病毒性出血症是一种致命的疾病,症状包括食欲减退、呼吸急促和体温升高等。

预防的关键在于加强兔子的免疫力。

首先,要保持兔子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其次,定期进行病毒疫苗接种,及时补充兔子的营养,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另外,建议养殖者及时隔离病情明显的兔子,以避免疾病传播。

三、热性肿胀热性肿胀是兔子常见的一种胃肠疾病,症状包括胃肠扩张、呕吐和腹痛等。

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在于合理的饮食和预防饮水感染。

首先,要给兔子提供新鲜干燥的饲料,避免过量进食和一次进食过多。

其次,要确保饮水器的清洁卫生,并定期更换水源。

如果发现兔子有胃肠不适的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四、体外寄生虫兔子常见的体外寄生虫包括螨虫和蚤虱等,它们会导致兔子出现瘙痒和皮肤病变等症状。

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在于定期的驱虫和保持兔子的卫生。

首先,要定期给兔子进行驱虫,选择合适的驱虫药物产品。

同时,要保持兔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更换兔子的床铺和清理饮食器具。

在养殖兔子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以减少寄生虫传播的可能性。

五、维生素缺乏症维生素缺乏症是兔子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毛发退色、食欲不振和免疫力下降等。

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在于兔子的饮食和补充适当的维生素。

家兔常见疾病的综合防治

家兔常见疾病的综合防治

家兔常见疾病的综合防治家兔是我国广泛饲养的一种宠物和畜禽,家兔养殖的产业也逐渐兴起。

但是,家兔在生长过程中容易染上各种疾病,而且由于家兔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存环境的特殊性,一旦发生疾病,很难治愈,甚至会严重影响到兔舍的正常生产。

因此,加强家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对于提高家兔养殖的效益和保障家兔健康至关重要。

一、常见疾病及其症状1. 病毒病家兔病毒性疾病比较多,常见的有家兔病毒性出血症、家兔传染性肝炎、家兔病毒性肠炎和家兔瘟热等。

这些疾病在初发阶段很难发现,但是一旦发现一般都会在短时间内危及兔只生命。

症状:以急性开始,发热、食欲减退、虚弱无力、呼吸急促、体重下降、食肉动物型毒鼠咬伤病则常有出血倾向等。

2. 细菌病常见的有肠炎、脚后跟炎、鹅口疮和卡他热等,细菌感染一般属于慢性病,严重的会引起兔只死亡。

症状: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体重下降、腹泻、瘤疣、皮肤炎症等。

3. 寄生虫病家兔可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寄生虫,比如环虫、绦虫、蛔虫、耳螨等。

寄生虫感染会直接影响到兔只的身体机能,而且对兔只的健康影响很大。

症状: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体质虚弱、体重下降、脱毛等。

4. 眼疾由于各种原因,家兔的眼睛容易受到感染。

眼疾主要表现为泪痕、结膜充血、眼部肿胀和结膜炎等。

症状:眼部发炎、眼睛发红、流泪、发干等。

二、综合防治措施1. 养殖环境要保持兔舍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各类粪便和残饲料,以减少病菌和寄生虫的滋生,并要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空气污染。

2. 饲料管理要保证家兔摄取充足、营养均衡的饲料,尽量避免生水饮用,以免引发肠胃疾病。

3. 疫苗接种家兔疫苗是预防家兔疫病的有效手段,家兔应按规定时间接种疫苗,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家兔的免疫力,在疾病面前更具有抵抗力。

4. 定期检查应每天对家兔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对疾病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

5. 给予营养化疗对于有疾病的家兔,要及时给予营养化疗,通过饲喂某些特定的饲料或添加药剂,加速家兔康复。

常见兔病的防控技术

常见兔病的防控技术

常见兔病的防控技术养兔是人们常见的家庭爱好之一,兔子可爱活泼,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兔子也是一种容易感染疾病的动物,对于兔病的防控技术需要我们加以重视。

下面将从常见兔病、防病技术、兔疫苗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常见兔病的防控技术。

1. 常见兔病(1)兔传染性病毒性出血热兔传染性病毒性出血热(RHD)是一种由兔传染性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尿液、粪便和气溶胶传播。

患病兔子会出现抑郁、食欲减退、高烧、黏膜苍白等症状,严重者会在三到四天内死亡。

(2)兔链球菌病兔链球菌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患病兔子会有鼻流清或脓性分泌物、咳嗽、打喷嚏、呼吸困难等症状。

(3)耳螨病耳螨病是兔耳朵内寄生的一种疾病,患病兔子会出现耳廓瘙痒、头部抓耳、内耳脱皮增厚、耳廓内疱疹、耳下溢脓等症状。

2. 防病技术(1)保持环境卫生兔子的生活环境是影响兔病防控的重要因素,兔舍要保持干燥、通风良好,定期清理粪便,保持卫生。

(2)合理营养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防控兔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要保证兔子的营养需求,定期做好驱虫工作,保持兔子的身体健康。

(3)隔离患病兔一旦发现兔子患有传染病,要及时将其隔离,避免疾病传播给其他兔子。

(4)加强环境消毒兔舍、兔具、饲料容器等都要定期消毒,杀灭传播病毒、细菌、真菌的可能。

3. 兔疫苗目前,市场上有一些兔子的疫苗可以用于预防兔病,如RHD疫苗、兔链球菌疫苗等。

在养兔过程中,及时接种疫苗也是预防兔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兔病的防控技术需要从疫苗接种、环境卫生、隔离患病兔和合理饲养管理等方面全面考虑,加强对兔病的防控是保证兔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希望广大兔友们能够重视养兔过程中的疾病防控工作,为兔子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兔子常见疾病兔传染性水疱型口炎和防治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兔子的常见疾病和学会一定的防治措施
教学重难点:1、学会辨别兔子常见疾病---兔传染性水疱型口炎
2、对兔传染性水疱型口炎的防治措施
教学过程:
1.病原:水疱性口炎病毒。

2.流行特点:本病常在兔场广泛流行,多发于 1~3 个月龄小兔,春、秋两季发病较多,成年兔发生较少,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

3,症状及病理变化特征:多因采食被污染的饲料经口传染,或饲喂霉烂、粗硬饲料,引起口腔黏膜受损,感染发病。

4,诊断方法:
(1)潜伏期为 3~7 天。

病初,病兔口腔粘膜潮红、充血,随后在唇、舌、硬腭及口腔粘膜等处出现粟粒大至扁豆大的水疱,水疱内充满含纤椎素的清亮液体。

(2)不久,水疱破溃,形成烂斑和溃疡,同时大量流涎。

随着流涎使下颚、髯、颈、胸部和前爪沾汤,该处的绒毛粘成一片。

局部的皮肤,由于经常浸湿和刺激,而发生炎症和脱毛。

外生殖器也可见溃疡性的损害。

常由于细菌的继发感染而引起唇、舌和口腔其他部位粘膜的坏死,并伴有恶臭。

由于口腔损害,食欲减退或不食,随着损害加重,病兔发热、沉郁、腹泻、日渐消瘦、虚弱。

病程一般 2~10 天,最后因衰竭而死亡。

5.防治措施:
(1)2%硼酸溶液 15~30ml 清洗口腔后涂以碘甘油。

(2)青黛 0.5g 白芨 1g 白蔹 1g 甘草 1g 。

共研末,每次 0.2g 吹入患部,每天 3 次,连用 3~5 天。

(3)青黛 10g,黄连 10g,黄芩 10g,儿茶 6g,冰片 6g,桔梗 6g。

共研末,每次 2~3g 内服。

每日 3 次。

连用 3~5 天。

(4)创造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饲喂新鲜、柔软的草料,避免尖锐物损伤口腔黏膜。

(5)加强对兔舍、兔笼、用具等的消毒卫生工作。

可选用1-2%氢氧化钠溶液作喷雾、浸洗消毒。

(6)每只病兔皮下注射青霉素80-160万单位,利巴韦林0.1克,每天2次。

⑷取板蓝根90克、黄芩60克、黄柏60克、野菊花60克、金银花60克、甘草90克,加水6000毫升,用文火煎汁至3000毫升,每只兔每次灌服5-10毫升,每天3次
预防:本病尚无疫苗,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调剂品种时,引进的种兔,要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健康无病,才可入群。

坚持常规消毒。

发现病兔,必须立即隔离,进行处置。

兔子常见疾病仔兔轮状病毒病的症状和防治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兔子的仔兔轮状病毒病的症状和学会一定的防治措施
教学重难点:1、学会辨别兔子常见疾病---仔兔轮状病毒病
2、对仔兔轮状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教学过程:
本病以仔兔腹泻为特征,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仔兔的一种肠道传染病。

轮状病毒属于呼肠弧病毒科、轮状病毒属。

病毒主要存在于病兔的肠内容物及粪便中。

病兔及带毒兔是传染源。

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发生于2~6周龄仔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成年兔隐性感染而带毒,不表现临床症状。

本病常呈突然爆发、迅速传播。

一旦发生本病不易根除而每年连续发生。

一、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18~96小时,突然爆发、病兔昏睡、减食或绝食、排出稀薄或水样粪便。

病兔的会阴部或后肢的被毛都粘有粪便、体温不高、多数于下痢后3天左右,因脱水衰褐而死亡、死亡率可达40%。

青年兔、成年兔大多不表现症状、仅有少数表现短暂的食欲不振和排软便。

二、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空肠和回肠部的绒毛呈多灶性融合和中度缩短或变钝、肠细胞中度变扁平。

肠腺轻度到中度变深,某些肠段的粘膜固有层和下层轻度水肿。

三、防治措施
坚持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和消毒制度、不从本病流行的兔场引进种兔。

发生本病时及早发现立即隔离,全面消毒、死兔及排泻物、污染物一律深埋或烧毁。

有条件时可自制灭活疫苗、给母兔免疫保护仔兔。

兔子常见疾病兔流行性腹胀病和防治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兔子的常见兔流行性腹胀病和学会一定的防治措施
教学重难点:1、学会辨别兔子常见疾病---兔流行性腹胀病
2、对兔流行性腹胀病的防治措施
教学过程:
.1、兔流行性腹胀病
兔流行性腹胀病,发病兔临床多表现为腹胀,且临床表现具有传染性,又因其病因至今不清楚,故暂定此名。

曾称其为兔粘液性肠病,因可见病死兔结肠中多有大量胶冻样粘液,为避免与粘液性肠炎(有人称为兔大肠杆菌病)相区别,故称兔粘液性肠病。

俗称胀肚、大肚子病、臌胀病。

近年来,此病发生呈大幅上升的趋势,对养兔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流行特征该病始见于2004年春,首先在山东省某兔场发生,后该省诸多兔场发生,继而在全国各地陆续流行,近年全国主要养兔区域如山东、四川、重庆、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安徽、黑龙江等相继发生。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秋后至次年春天发病率较高。

不分品种,毛兔、獭兔、肉兔均可发病。

以断奶后至4月龄兔发病为主,特别是2-3月龄兔发病率高,成年兔很少发病,断奶前兔未见发病。

还发现在某个地区流行一段时间后,该病自行消失,暂时不再发生。

2、病因
至今仍不清楚其病因。

在临床上,曾怀疑饲料霉变,但更换饲料不能阻止发病;因怀疑大肠杆菌病,曾用多种抗生素类药如氧氟沙星等添加在饲料中进行预防,也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在死亡兔的肠内容物中发现有较多球虫卵囊,但在饲料中加抗球虫药物进行预防,仍不能起到防治效果。

因此有待加强研究,弄清病因或病原,有助于深入研究其发生、发展及控制规律。

3、临床症状
发病初,病兔减食,精神欠佳,腹胀,怕冷,扎堆(图1),渐至不吃料,但仍饮水,粪便起初变化不大,后粪便渐少,病后期以拉黄色、白色胶冻样粘液为主(图2),部分兔死前少量腹泻。

摇动兔体,有响水声,腹部触诊,前期较软,后期较硬,部分兔腹内无硬块。

发病期间体温不升高,死亡前体温下降至37℃以下。

病程3~5天,发病兔绝大部分死亡,极少能康复。

发病率50~70%,死亡率90%以上,一些兔场发病死亡率高达100%。

4、预防
在多个发病兔场,试用复方新诺明拌料对预防该病有一定的效果。

复方新诺明以千分之一(以原药计算)的比例拌料,喂断奶后的幼兔,连用5-7天。

病情严重的兔场,隔一周重复一个疗程。

治疗发病兔用多种抗菌药物、泻药等,均无明显治疗效果。

将已发病兔放在有草的庭院里自由活动,会有部分兔自然康复而存活。

补充:预防该病,现在推荐用流胀立克(水溶性的复方新诺明)以万分之五(以原药计算)的比例饮水,水中加1-2%的糖,喂断奶后的幼兔,连用6-7天。

病情严重的兔场,隔一周重复一个疗程。

另取流胀立克5克加100毫升冷开水,混匀后,皮下注射发病兔,每兔1-2毫升,一天2次,连用2-3天,或到痊愈。

用药5天后,新发病例就很少了。

兔子常见疾病兔巴氏杆菌病和防治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兔子的常见疾病兔巴氏杆菌病和学会一定的防治措施
教学重难点:1、学会辨别兔子常见疾病---兔巴氏杆菌病
2、对兔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教学过程:
1、兔巴氏杆菌病
兔巴氏杆菌病是由Fo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其血清型为7:A、5:A,家兔中较常发生,一般无季节性,以冷热交替、气温骤变,闷热、潮湿多雨季节发生较多。

2、发病原因
当饲养管理不善、营养缺乏、饲料突变、过度疲劳、长途运输、寄生虫感染以及寒冷、闷热、潮湿、拥挤、圈舍通风不良、阴雨绵绵等,使兔子抵抗力降低时,病菌易乘机侵入体内,发生内源性感染。

病兔的粪便、分泌物可以不断排出有毒力的病菌,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外界环境,经消化道而传染给健康兔,或由咳嗽、喷嚏排出病菌,通过飞沫经呼吸道而传染,吸血昆虫的媒介和皮肤、粘膜的伤口也可发生传染。

临诊特征是鼻炎、地方流行性肺炎、全身性败血症、中耳炎、结膜炎、子宫积脓、睾丸炎等不同病型。

此病是引起9周龄~6月龄兔死亡的一种最主要的传染病。

3、发病阶段
潜伏期一般数小时至5d或更长。

在临床常见有以下几各类型:
(1)出血性败血症型:最急性的常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

生产中以鼻炎和肺炎混合发生的败血症最为多见,可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但没有废绝,体温升高,鼻腔流出浆液性、黏液性或脓性鼻液,有时腹泻。

临死前体温下降,四肢抽搐,病程数小时至3天。

4、防治方法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改善兔子食欲为主,注意保暖防寒,防治寄生虫病等;定期进行检疫;兔舍、用具要严格消毒。

预防时可用兔巴氏杆菌氢氧化铝菌苗肌肉注射(或禽巴氏杆菌菌苗免疫肌肉注射,或用兔瘟、兔巴氏杆菌二联苗免疫肌肉注射,或者兔巴氏杆菌、波氏杆菌二联苗免疫肌肉注射,最好不用三联苗),每年两次,对预防本病有一定效果。

病兔可用链霉素(链霉素+青霉素混合肌肉注射2ml/只,有显著效果)、诺氟沙星、增效磺胺及头孢菌素等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