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瘟)

合集下载

兔病毒性出血症

兔病毒性出血症

六、防治
❖ 发病急,死亡快,来不及治疗 ❖ 预防为主: 疫苗免疫:组织灭活苗
20-25日龄首免, 60-65日龄二免,免疫期半年, 成年兔单苗或多联苗一年两次免疫
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购进种兔,引进兔要严格 检疫;
禁止外人进入兔场,更不准兔及兔毛商贩进兔舍购 兔、剪毛;
兔舍定期进行消毒。
病兔咬笼架神经症状
病兔肛门松弛,被毛沾 淡黄色胶样物
3、慢性型: ➢ 老疫区、流行后期或幼龄兔 ➢ 一般症状:病兔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
振、被毛杂乱无光泽 ➢ 鼻孔流粘性分泌物、消瘦衰竭死亡; ➢ 有的前肢叉开,头抵笼底,弓背、瘫痪,5-6d
衰竭死亡。
四、病理变化
败血症:实质器官淤血、出血为主要特征。 呼吸道:鼻腔、喉头和气管粘膜瘀血和出血,有“红气管”之称;气管
最高,其次脾、肺、肾及血液; 抵抗力:
对乙醚、氯仿有抵抗力; 对紫外线、干燥、热敏感; 常用消毒剂1%氢氧化钠4h,1-2%甲醛、1%漂白粉1h方 能灭活。
二、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仅感染兔;长毛兔易感; 3月龄以上青年兔、成年兔易感, 2月龄以下兔子具有抵抗力;
2、传染源: 病兔、带毒兔为主要传染源,病毒随粪便、尿
兔病毒性出血症
(Rabbit viral hemorrhagic disease;RHD)
又称“兔出血性肺炎”,简称“兔出血症”,俗称 “兔瘟”,
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 传染病;
特征:以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脏器水肿、 瘀血及出血性变化;
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短,传播快,发病率死亡 率高,常呈暴发性流行,危害严重。
一、病原体
分类:嵌杯病毒科、兔嵌杯病毒属、兔出血症病毒 无囊膜、球状、单股正链RNA病毒

兔病毒性出血症

兔病毒性出血症
• 2.发病时的措施:紧急接种、隔离、消毒,轻病免 注射高免血清,剂量成年兔3~4ml,仔兔及青年兔 2~3ml,疗效较好。重病兔扑杀,尸体和病死兔深 埋。病死兔污染的环境和用具等彻底消毒。
20
18
七、诊断
• 2.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HA>1:160判为阳性,HI>1:80为阳性,0.75%人的O 型红细胞。 此外,间接血凝试验、琼扩、ELISA及荧光抗体试验 对本病也有诊断价值。
19
八、防制
• 1.免疫接种:定期预防注射脏器组织灭活苗。一年 免疫二次,剂量1ml/只。注苗后7~10天产生免疫力 。仔兔20日龄开始初免。
• 以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脏器水肿,淤血及 出血性变化为特征。
3
二、历史
• 本病于1984年在我国江苏省的江阴县首先被发现, 随后迅速蔓延至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
•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本病的发生。 • 本病常呈暴发性流行,发病率及病死率极高,给养
兔业造成极大经济损失。
4
三、病原
•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是新发现的病毒,分类学位置 尚未最后定论,但有人认为是一种杯状病毒,还有 人认为是一种类细小病毒。
,后肢支起,全身颤抖,倒向一侧,四肢划动,惨叫几声 而死。 • ⑤少数病死兔鼻中流出泡沫样血液。病程1~2d。
9
五、症状
3.慢性型 • 多见于老疫区或流行后期。 • 病兔体温升高到41℃左右,精神萎顿,食欲不振,
被毛杂乱无光泽,最后消瘦、衰弱而死。 • 耐过病兔生长,迟缓,发育较差,粪便排毒至少一
个月之久。
10
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Severe epistaxis [,epɪ'stæksɪs] 鼻出血

兔瘟

兔瘟


发病后,封锁疫点,隔离病兔、可疑患 病兔,紧急接种假定健康兔;尸体焚烧、 深埋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兔舍、饲养用 具、运动场彻底消毒。

五、诊

1、参考: 暴发性流行,发病率、死亡率高; 3月龄以上兔多发,体温升高,死前 短期兴奋,死后鼻孔流泡沫样血液/ 鲜血;剖检实质器官淤血、出血。
2、实验室检测 HA-HI:取肝脏制成悬液作为被检病料; 采集人O型红细胞,做血凝试验。再用已 知阳性血清做血凝抑制试验,如果血凝作 用被抑制,则证实病料中含有本病毒。
一、病原学
杯状病毒科、兔病毒属、兔出血症病毒 可凝集人O型血、绵羊、鹅的红细胞,不 凝集马、牛、犬、鼠、鸡、鸭、鹌鹑的 红细胞。 一个血清型 体外培养困难,疫苗只能做组织灭活苗; 乳鼠可作为实验动物模型进行种毒保存、 病毒毒性测定及血清中和试验

病毒存在于病兔所有的器官组织、体液、 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以肝、脾、肺、肾 及血液含量最高 对乙醚、氯仿有抵抗力,对紫外线、干 燥、热敏感,常用消毒剂1%氢氧化钠4h, 1-2%甲醛、1%漂白粉1h方能灭活

胃粘膜潮红,小肠粘膜充血出血,肠系 膜淋巴结水肿; 肝淤血、肿大,被膜弥蔓性网状坏死, 呈现淡黄或灰白色条纹,有散在出血点; 胆囊肿大,充满稀薄胆汁; 脾脏淤血肿大,呈蓝紫色;

肾脏淤血肿大,皮质散在针尖状出血点 或灰白色坏死区; 膀胱积液,充满黄褐色尿液; 心肌松弛,心内外膜出期1-3d 最急性型: 新疫区或流行初期, 突然发病,T↑41℃,死前尖叫,抽搐、 四肢划动呈游泳装, 死后鼻孔流出血样泡沫、鲜血。

急性型:病程1-2d 表现为T↑41℃以上,食欲减退、渴欲增 加,迅速消瘦; 死前短期兴奋,挣扎、狂奔、咬笼架, 继而前肢俯伏,后肢支起,全身颤抖, 倒向一侧,四肢划动,惨叫而死。 少数病死兔鼻孔流泡沫样血液。 死前肛门常松弛,肛门四周被毛及粪便 常有淡黄色黏液。

兔病毒性出血症

兔病毒性出血症

兔病毒性出血症作者:霍玉芹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年第05期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和毁灭性的传染病。

以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脏器水肿、瘀血及出血性变化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种家兔均易感。

2月龄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断奶幼兔有一定的抵抗力,哺乳期仔兔基本不发病。

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多种途径传染,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短、传播快,发病率死亡率高,常呈暴发性流行,该病一旦发生,可导致兔群全军覆没,给养兔业发展带来一大灾害。

一、流行病学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兔和带毒兔。

传播途径主要由病兔或带毒兔与健康兔接触而感染,也可通过被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空气、兔毛以及人员来往间接传播。

经口腔、皮下、腹腔、滴鼻等途径人工感染均可引起发病,但没有由昆虫、啮齿动物或经胎盘垂直传播的证据。

本病只发生于家兔,毛用兔的易感染性略高于皮用兔,其中长毛兔最易感,青紫蓝兔和土种兔次之。

主要发生于二月龄以上的青年兔,成年兔和哺乳母兔病死率高,而哺乳期仔兔则很少发病死亡。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北方以冬春季多发,可能与气候寒冷、饲料单一导致兔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本病发病急,病死率高,常呈暴发性流行,传播迅速,几天内危及全群。

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达95%以上。

二、临床症状潜伏期自然病例为2-3天,人工感染为1-3天。

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四种病型。

最急性型:多见于非疫区或流行初期。

健康兔感染病毒后10-20小时即突然死亡,无任何前兆或仅表现短暂兴奋,只是在笼内乱跳几下,而后突然倒地,抽搐,尖叫数声倒地死亡。

急性型:此类多发生在流行中期。

健康兔感染病毒后24-40小时,病兔表现食欲减少或拒食,精神沉郁,被毛粗乱,结膜潮红,体温升高达41℃以上,稍稽留后急骤下降,临死前病兔瘫软,四肢伏地,后肢支起,不能站立,但不时挣扎,撞击笼架,高声尖叫,抽搐,四肢乱划或惨叫几声而死,有的死兔鼻腔流出泡沫样血液,死后呈角弓反张。

加工技术-长毛兔出血性败血症(兔瘟)的防治

加工技术-长毛兔出血性败血症(兔瘟)的防治

加工技术-长毛兔出血性败血症(兔瘟)的防治长毛兔饲养的经济价值高,对纺织加工业提供了发展的源泉,也是农民饲养重要项目。

兔病防治是保证养兔业正常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

兔病毒性出血症又称为出血性败血症,简称为兔瘟。

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发病急,死亡率高的传染病。

一旦感染会有毁灭性的经济损失,所以预防兔瘟病的发生是冬春季节的主要防病任务。

每年在初冬季节有不同不少的地区兔瘟发生大批的流行,以至大批的死亡。

应当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

1病毒特性:兔瘟病毒在电镜下是一个含有单股DNA ,20面体对称的球形,直径25-40nm,有芯髓,侵蚀宿主后植被于各组织之间的血管壁进行繁殖,并随血液流动而埋植与组织血管。

以肝脏含毒量最高。

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一般的消毒药如1:2000的百毒杀或碘付,5%的煤酚皂,3%次氯酸钠都能有效的杀死,在100℃煮沸的水中3分钟死亡,70度环境中10分钟死亡,直射阳光12小时能被杀死。

2流行病学特点:长毛兔是易感的宿主,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感染。

而獭兔、肉兔次之。

对长毛兔中青年兔较敏感,成年兔次之,死亡率达90-%。

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日常饲养间接接触如用具、饲料、饮水、场地、兔毛、种兔和空气等也会引发传染。

3症状:潜伏期1-7天,临床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

最急性型见于流行的初期,无有特殊的症状,突然的倒地抽搐而死亡,急性型的精伸抑郁、食欲减退,被毛粗乱,体温升高,眼结膜潮红,有眼眵,鼻流血样泡沫,1-2天角弓反张而死亡。

慢性型多数是长时间的精神不振、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型消瘦,粪便稀薄,衰竭而死亡。

4.病理变化从鼻孔,口腔到气管都有败血症出血的特点,气管轮层有环状出血,气管内有黄白色的泡沫,肺脏充血、出血、淤血。

心脏淤血呈红色,心冠有出血点;肝脏淤血舯大,呈暗红色的变性,呈麸皮状坏死灶,脾脏肿大,淤血,边沿有梗死,肾脏出血肿大,肾盂淤血,盲肠淋巴结肿大2-4倍,肠黏膜有出血斑点。

其他动物传染病14兔病毒性出血症

其他动物传染病14兔病毒性出血症

临床症状
潜伏期短,1~2天;人工感染12~72h 最急性型:常见新疫区或流行初期,无任何前驱症状而突
然死亡,死前呈划水状,抽搐、惨叫,死后呈角弓反张姿 势,天然孔流出泡沫血样液体
急性型:多见于流行中期,体温升高41℃以上,渴欲增加, 多尿,呼吸迫促,濒死时常见兴奋,抽搐,尖叫,四肢强 直、划动,天然孔流出淡红色液体,病程1~2天,死前肛 门松弛,被毛有黄色黏液沾污,粪球外附黏液
慢性型:多见于老疫区或流行后期,或幼龄兔。体温升 高41℃左右,从鼻孔流出黏性或脓性分泌物,消瘦、衰 弱而死。多数流涎,个别兔前肢向两侧伸开,头抵笼底, 有时拱背或瘫痪,5~6d后衰竭死亡,有的可耐过
病理变化
以实质器官淤血、出血为主要特征 肝脾肾等器官淤血 鼻腔、喉头、气管黏膜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及出血十分明显,有红气管之
兔病毒性出血症
(rabbitivird hemorrhagic disease,RHD)
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致死性 传染病,主要病理变化为呼吸系统出血,实质器官淤血、 肿大、出血,肝脏坏死
1984年在我国无锡首次发现 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短、传播快,发病率及病死率
极高,常呈爆发性流行 OIE列为B类传染病
实验室诊断
电镜检查 HA与HI 用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碱性磷酸酶染色系统对新
鲜组织或固定好的肝脏和脾脏进行免疫染色 荧光抗体技术、ELISA、RT-PCR
鉴别诊断
•与兔巴氏杆菌病区别开 • 涂片或分离细菌或小白鼠接种
防制
重在预防 自繁自养,从无病地区购买种兔 强化兽医防疫制度,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定期

典型病例在气管内发现多量血色泡沫液体,肺高度淤血、 水肿,散在出血点或弥漫性出血斑

兔病毒性出血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兔病毒性出血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兔病毒性出血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名称】兔病毒性出血病(Rabbit Viral Hemorrhagic Disease)兔病毒性出血病俗称兔瘟,也称为兔坏死性肝炎、兔X病.兔出血性肺炎、兔传染性出血病。

它是病毒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特征为潜伏期短、发病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

本病于1984年初,首先在我国江苏等地爆发,以后蔓延到全国部分地区。

此后,在墨西哥、欧渊大部分国家也报道了类似的疾病。

病原本病由病毒引起,病毒的形态为二十面立体对称结构,浮力密度为1.33--1.34 g/cm3。

目前,关于病毒的分类地位尚无定论,但大多数认为病毒核酸是DNA,属于细小病毒,但是有些学者认为是RNA 病毒,归属于小RNA病毒,欧洲大部分学者认为是RNA病毒,归于嵌杯状病毒属。

本病毒无囊膜,外径为30—35 nm之间。

在病兔的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心肌细胞,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核内可见呈线性排列的类病毒粒子,其直径大约在25—30nm之间。

本病毒具有凝集红细胞的能力,特别是人的O型红细胞,对牛,小鼠、大鼠、地鼠、豚鼠和绵羊的红细胞也有一定的凝集反应。

病兔的许多组织器官内都含有较多的病毒,其中,以肝脏、脾脏的病毒含量最高,其次是肺脏和肾脏器官。

本病毒能刺激兔体产生血凝抑制抗体。

关于本病毒的体外培养,目前尚无成功的报道。

本病毒能抵抗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在pH 3条件下作用lh或50℃处理lh,仍有感染性。

本病毒可被1% NaOH灭活,0.4%甲醛在40℃或37℃条件下能够杀死全部病毒,但仍能保持病毒的免疫原性。

流行病学本病毒只感染兔而发病,其它动物不敏感。

在兔中尤其以长毛兔最敏感。

本病的发病率达90%以上,病死率为76%--100%。

病兔的病料悬液经皮下,肌肉、滴鼻,口服接种健康兔均可发病,病兔大部分或全部死亡,康复的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

病兔、死免、隐性传染兔为主要传染源。

兔传染病防治技术:兔的病毒性出血症兔瘟

兔传染病防治技术:兔的病毒性出血症兔瘟
兔传染病防治技术 :兔的病毒性出血 症兔瘟
汇报人: 2023-12-01
目 录
• 疾病概述 • 诊断和识别 • 预防和控制 • 治疗和康复 • 总结和展望
01
疾病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一种高度致死 性的传染病,也被称为兔瘟,是 由病毒引起的。
症状
病兔可能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 减退、呼吸困难、体温升高、鼻 孔出血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神 经症状。
采集病死兔的组织样本, 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和鉴定 。
血清学检测
采集病兔和疑似兔的血清 样本,进行抗体检测和抗 原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
采用PCR等分子生物学技 术,检测病毒核酸序列。
鉴别诊断
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症的鉴别
如兔病毒性出血症、兔传染性水疱性口炎等,需要通过临床 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
02
诊断和识别
临床诊断
症状识别
密切观察兔子的精神状态、食欲 、粪便等,注意是否有体温升高 、呼吸困难、口腔和鼻腔出血等
症状。
病程进展
注意观察病程的进展,通常病毒性 出血症的病程比较急,且容易传染 。
流行病学调查
了解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感染 范围等情况,有助于诊断。
实验室诊断
01
02
03
病毒分离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如兔巴氏杆菌病、兔魏氏梭菌病等,需要根据病情和流行病 学特点进行鉴别。
03
预防和控制
预防措施
定期清洁和消毒
保持兔舍的清洁和卫生,定期进行消毒,特别是针对 病毒的消毒剂应优先考虑使用。
健康检查
定期对兔子进行健康检查,包括观察其行为、饮食、 排泄情况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兔病毒性出血症又叫兔病毒性败血症或兔出血性肺炎,俗称兔瘟。

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成毁灭性流行,发病急,发病率低,可达70¥-100%,死亡率可达90%-100% 。

1、症状:本病潜伏期为数小时至3天,根据发病情况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

最急性:多见于流行初期,病兔未出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或仅在前数分钟内突然尖叫、冲跳、倒地与抽搐,部分病兔从鼻孔流出泡沫状血液。

急性:较最急性发病较缓,病兔出现体温升高,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急促等等症状。

慢性:多发生在1-2月龄的幼兔、出现轻度的体温升高,精神不良,食欲减退,消瘦及轻度神经症状。

病因多发在2日左右,2日以上不死者可逐渐恢复。

2、诊断:发病急、发病率高,死亡快,青年兔和成年兔子多为急性死亡,幼兔多为慢性,哺乳仔兔一般不发病或很少发病。

3、防治:本病目前没有特效治疗药物,主要是预防本病的发生,做好日常卫生防疫工作,严禁从疫区引进病兔及被传染的饲料和兔产品,对新引种兔做好隔离观察。

定期接种灭活兔瘟疫苗是预防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6月龄以上成兔颈部皮下注射1-2毫升,幼兔1毫升,新断乳幼兔初免在35日龄前后接种为好,6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

一般接种后5-7天产生免疫力。

成兔每4-6个月免疫一次。

一旦发生本病流行,应尽早封锁兔场,隔离病兔,死兔应深埋或烧毁,兔舍、用具彻底消毒,必要时对未传染兔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