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橙实验报告
制备甲基橙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甲基橙的制备实验日期:2022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学习重氮化反应和偶联反应的实验操作;2. 掌握甲基橙的制备方法及原理;3. 了解甲基橙的性质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甲基橙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具有C6H5-NN-N-C6H5结构。
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呈黄色。
本实验采用重氮化-偶联反应法制备甲基橙。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试管、玻璃棒、抽滤瓶、冰水浴、温度计、天平、电子秤、滴管、滤纸等。
2. 试剂:对氨基苯磺酸、NaNO2、N,N-二甲基苯胺、冰醋酸、NaOH、浓盐酸、饱和氯化钠溶液、乙醇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溶液:(1)称取2.00g对氨基苯磺酸晶体,加入100ml烧杯中,再加入10ml 5%氢氧化钠水溶液,热水浴湿热溶解。
(2)溶液冷却至室温,一边搅拌一边加入0.8g NaNO2,将其溶解。
2. 制备重氮盐:(1)将13ml水和0.25ml浓盐酸加入250ml烧杯中,搅拌均匀。
(2)将上述溶液分批滴入步骤1中制备的溶液中,边滴边搅拌。
(3)用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以确定亚硝酸钠是否不足。
保持液体温度在0-5℃以下,反应结束后将烧杯放在冰水浴中,放置15min。
3. 偶联反应:(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1.3ml N,N-二甲基苯胺和1ml冰醋酸,振荡混合。
(2)在搅拌下将上述溶液缓慢加入步骤2中的冷却重氮液中,搅拌10min左右。
4. 结晶与纯化:(1)烧杯一直浸在冰水中,一边慢慢加入15ml 10% NaOH,一边搅拌。
(2)以上2-6步骤总体系温度不应超过5℃,以免发生冒料危险。
(3)反应后,将烧杯加热,沸腾,烧杯内物质溶解,浓缩。
(4)冷却至室温后,置于冰水浴中,使甲基橙结晶沉淀。
(5)抽滤,收集晶体。
抽滤时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冲洗烧杯两次,每次10ml左右。
5. 干燥与称量:将收集到的晶体用干燥器干燥,称量并计算产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甲基橙的制备:通过重氮化-偶联反应,成功制备了甲基橙。
甲基橙的合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重氮化反应和偶联反应的实验操作。
2. 通过实验掌握甲基橙的合成方法,了解其结构及性质。
3. 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操作规范。
二、实验原理甲基橙是一种偶氮类的化合物,化学式为C14H14N3SO3Na,常用于酸碱滴定的指示剂。
甲基橙的合成主要通过重氮化反应和偶联反应完成。
首先,将对氨基苯磺酸在碱性溶液中溶解,然后与亚硝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重氮盐。
重氮盐与N,N-二甲基苯胺和冰醋酸反应,生成甲基橙。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烧瓶、玻璃棒、滴定管、锥形瓶、水浴锅、滤纸、蒸发皿、烘箱等。
2. 试剂:对氨基苯磺酸、氢氧化钠、亚硝酸钠、盐酸、N,N-二甲基苯胺、冰醋酸、无水乙醇、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5%的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1g对氨基苯磺酸晶体,放入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水浴加热至对氨基苯磺酸晶体完全溶解。
2. 在另一个烧杯中加入1.5g亚硝酸钠和10ml蒸馏水,搅拌溶解。
3. 将步骤1得到的溶液倒入步骤2得到的溶液中,搅拌均匀。
4. 加入5ml盐酸,搅拌均匀,使溶液呈微酸性。
5. 将步骤4得到的溶液倒入另一个烧杯中,加入2mlN,N-二甲基苯胺和5ml冰醋酸,搅拌均匀。
6. 将烧杯置于水浴锅中,加热至60℃左右,保持1小时。
7. 停止加热,将溶液冷却至室温。
8. 将溶液过滤,滤液用无水乙醇洗涤,滤渣用烘箱干燥。
9. 将干燥后的产物转移至蒸发皿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
10. 将溶液转移至烧瓶中,加热蒸发至浓缩。
11. 冷却后,将产物转移至烘箱中,干燥至恒重。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经过上述步骤,成功合成了甲基橙。
产物为橙黄色固体,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2. 讨论:甲基橙的合成过程中,重氮化反应和偶联反应是关键步骤。
实验过程中,对氨基苯磺酸与亚硝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盐与N,N-二甲基苯胺和冰醋酸反应生成甲基橙。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成功合成甲基橙。
甲基橙萃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萃取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使用萃取法分离混合物中特定成分的方法。
3. 熟悉甲基橙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并观察萃取现象。
二、实验原理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通过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溶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过程。
在本实验中,甲基橙作为溶质,其在水和有机溶剂(如氯仿)中的溶解度存在差异,通过萃取可以将甲基橙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1. 实验器材:- 分液漏斗(梨形)- 铁架台(带铁圈)- 滴定管- 烧杯- 玻璃棒2. 实验药品:- 甲基橙溶液- 氯仿- 水饱和的NaCl溶液- 无水乙醇- 1mol/L的NaOH溶液四、实验步骤1. 准备甲基橙溶液:称取一定量的甲基橙固体,加入少量水溶解,定容至100mL 容量瓶中,得到甲基橙溶液。
2. 配制氯仿溶液:将一定量的氯仿加入烧杯中,滴加1mol/L的NaOH溶液,直至溶液呈微碱性。
3. 萃取:将甲基橙溶液加入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氯仿,振荡混合,静置分层。
4. 分液:待溶液分层后,打开分液漏斗下方的活塞,缓慢放出下层氯仿溶液,收集于另一烧杯中。
5. 洗涤:用少量水饱和的NaCl溶液洗涤有机层,重复步骤4,以去除残留的甲基橙。
6. 测定:将氯仿溶液转移至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振荡混合,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五、实验现象1. 在步骤3中,溶液振荡混合后,静置分层,有机层(氯仿层)呈橙红色,水层(甲基橙层)几乎无色。
2. 在步骤5中,洗涤过程中,有机层颜色逐渐变浅,说明甲基橙逐渐被氯仿萃取。
3. 在步骤6中,加入无水乙醇后,溶液颜色由橙红色变为浅橙色,说明甲基橙在氯仿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六、实验结论1. 通过萃取实验,成功地将甲基橙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氯仿)中。
2. 甲基橙在氯仿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说明萃取法可以有效地分离混合物中的特定成分。
3. 本实验验证了萃取原理,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甲基橙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甲基橙的制备实验,学习重氮化反应和偶合反应的实验操作。
2. 了解甲基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酸碱滴定中的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二、实验原理甲基橙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化学式为C14H14N3NaO3S。
在水中,甲基橙可以形成鲜艳的橙色溶液。
当甲基橙分子吸收可见光时,会发生颜色变化。
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pH 3.1(红色)至pH 4.4(黄色),在pH 3.1~4.4时呈橙色。
甲基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重氮化-偶合反应和磺化反应两种。
本实验采用重氮化-偶合反应制备甲基橙。
首先将对氨基苯磺酸溶解于NaOH溶液中,使其转变为对氨基苯磺酸钠。
然后,在冰浴条件下加入亚硝酸钠,使对氨基苯磺酸钠重氮化。
接着,加入少量浓盐酸,使溶液中形成重氮盐。
随后,加入N-N-二甲基苯胺和少量乙酸,使重氮盐与N-N-二甲基苯胺发生偶合反应,生成甲基橙。
最后,通过抽滤、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甲基橙。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玻璃棒、滴定管、抽滤瓶、干燥器、天平等。
2. 试剂:对氨基苯磺酸、亚硝酸钠、N-N-二甲基苯胺、乙酸、NaOH、浓盐酸、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将对氨基苯磺酸溶解于NaOH溶液中,配制成10%的溶液。
2. 在冰浴条件下,向上述溶液中加入亚硝酸钠,边加边搅拌,直至溶液呈淡黄色。
3. 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浓盐酸,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直至溶液呈红色。
4. 向溶液中加入N-N-二甲基苯胺和少量乙酸,边加边搅拌,直至溶液呈黄红色。
5. 将混合溶液转移至烧杯中,置于电热套中加热,直至溶液产生气泡。
6. 待气泡消失后,冷却溶液,用抽滤瓶抽滤,收集滤液。
7. 将滤液转移至干燥器中,晾干,得到甲基橙。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甲基橙的制备:通过重氮化-偶合反应成功制备了甲基橙,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溶液颜色由黄色逐渐变为橙色,最终变为红色,符合实验原理。
2. 甲基橙的物理性质:甲基橙为橙黄色粉末或鳞片状结晶,易溶于热水,溶液呈金黄色。
甲基橙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甲基橙的制备方法;2. 掌握甲基橙的性质及变色范围;3. 熟悉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甲基橙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其化学名称为对氨基苯磺酸。
在酸性溶液中,甲基橙呈红色;在碱性溶液中,甲基橙呈黄色。
本实验通过重氮化反应和偶合反应,制备甲基橙,并观察其变色现象。
三、实验试剂与仪器1. 试剂:- 对氨基苯磺酸- 亚硝酸钠- N,N-二甲基苯胺- 乙酸- 氢氧化钠- 盐酸- 烧碱- 饱和食盐水2. 仪器:- 烧杯- 锥形瓶- 玻璃棒- 滴定管- 移液管- 水浴锅- 电热套- 抽滤装置四、实验步骤1. 将对氨基苯磺酸溶解于NaOH溶液中,水浴加热,待溶解充分后,向其中加入亚硝酸钠。
2. 保持冰浴,随后加入少量浓HCl(36%质量分数),用贴纸盖住浓HCl容器顶部。
3. 加入N,N-二甲基苯胺和少量乙酸,震荡混合,搅拌十分钟。
4. 加入N,N-二甲基苯胺和乙酸后,溶液颜色突变,变成黄红混合,似油漆。
5. 保持搅拌,随后溶液逐渐全红,有凝块视觉感受,如猪血。
6. 向其中加入浓度略高于第一步的NaOH溶液,当加入的瞬间,溶液立刻出现变橙黄的显色变化。
7. 将溶液放在电热套中加热,溶液产生气泡,但不剧烈,很安全。
上层黄色浮层物质逐渐碎裂下沉。
8. 待黄色物质全部沉积后,移除电热套,冷却后,抽滤。
烧杯用饱和食盐水洗涤,以获取更多目标物。
9. 将所得产物进行干燥,得到甲基橙。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溶液颜色变化如下:- 溶解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呈黄色;- 加入亚硝酸钠:溶液颜色变浅;- 加入浓HCl:溶液颜色突变,变成黄红混合;- 加入N,N-二甲基苯胺和乙酸:溶液颜色逐渐全红;- 加入NaOH溶液:溶液颜色由红变为橙黄。
2. 通过实验观察,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pH3.1~4.4,酸性溶液中呈红色,碱性溶液中呈黄色。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成功制备了甲基橙,并观察到了其变色现象。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甲基橙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变色范围,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甲基橙实验报告现象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甲基橙的制备过程及原理;2. 掌握重氮化反应和偶联反应的实验操作;3. 观察甲基橙在不同pH值下的变色现象;4. 了解甲基橙作为酸碱指示剂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甲基橙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其结构式为H2N-N=N-C6H4-NH-C6H4-SO3Na。
甲基橙在不同pH值下呈现不同的颜色,其变色范围为pH 3.1-4.4。
在酸性条件下,甲基橙呈红色;在碱性条件下,甲基橙呈黄色。
本实验通过重氮化反应和偶联反应制备甲基橙,并观察其在不同pH值下的变色现象。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对氨基苯磺酸、亚硝酸钠、盐酸、氢氧化钠、醋酸、醋酸铵、二氧化硫等;2. 仪器:烧杯、玻璃棒、滴定管、移液管、pH计、甲基橙指示剂等。
四、实验步骤1. 甲基橙的制备:(1)取一定量的对氨基苯磺酸,溶于少量水中;(2)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亚硝酸钠,搅拌使其溶解;(3)将溶液转移至烧杯中,加入适量盐酸,调节pH值为2.5-3.0;(4)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搅拌至溶液呈橙红色;(5)加入适量的醋酸,使溶液呈微酸性;(6)滴加适量的醋酸铵,搅拌使其溶解;(7)将溶液转移至锥形瓶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混合;(8)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 观察甲基橙在不同pH值下的变色现象:(1)取少量甲基橙溶液,用pH计测定其pH值;(2)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pH值;(3)逐滴加入盐酸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pH值。
五、实验现象1. 甲基橙的制备过程中,溶液颜色从无色逐渐变为橙红色,最后变为橙黄色。
说明重氮化反应和偶联反应成功进行,甲基橙制备成功。
2. 在观察甲基橙在不同pH值下的变色现象时,发现以下结果:(1)当pH值为3.1时,溶液呈红色;(2)当pH值为3.5时,溶液呈橙色;(3)当pH值为4.0时,溶液呈黄色;(4)当pH值为4.4时,溶液呈橙色;(5)当pH值大于4.4时,溶液呈黄色。
甲基橙制备实验报告

甲基橙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甲基橙制备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甲基橙的制备方法,了解甲基橙的应用领域,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数据分析的能力。
实验器材:
1. 次氯酸钠(NaClO);
2. 甲酸(HCOOH);
3. 溴酸钾(KBrO3);
4. 二甲苯(C8H10);
5. 玻璃棒;
6. 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三口烧瓶、均质器等)。
实验步骤:
1. 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0mL甲酸和25mL水,用玻璃棒搅拌至均匀;
2. 慢慢加入5g的溴酸钾,并不断搅拌至全部溶解;
3. 在另一个三口烧瓶中加入25mL二甲苯,加热至沸腾状态;
4. 将加热的二甲苯缓慢地滴入第一个三口烧瓶中,同时不断搅拌;
5. 加热混合液至50℃,不断搅拌;
6. 逐滴加入10mL的次氯酸钠(NaClO),搅拌约10min;
7. 调节温度至90℃左右,继续搅拌20min;
8. 将混合液放置闷盖10min;
9. 用均质器机器将液体振荡30s,保证混合液均匀后,放置。
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制得了橙色甲基橙,其成分结构为
C14H14N3NaO3S。
甲基橙为有机合成颜料,主要用于制备感光材料和橡胶助剂等行业。
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甲基橙颜料。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掌控温度和滴加速度,以保证反应的稳定进行。
同时,实验后应及时清洗实验器材和实验环境,保证实验室的卫生和安全。
制作甲基橙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甲基橙的制备方法;2. 了解重氮化反应和偶联反应的实验操作;3. 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甲基橙是一种酸性染料,具有酸碱指示作用。
它是由对氨基苯磺酸和N-甲基苯胺通过重氮化反应和偶联反应制备而成。
在实验中,首先将对氨基苯磺酸与盐酸反应,生成重氮盐;然后将重氮盐与N-甲基苯胺反应,生成甲基橙。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对氨基苯磺酸- N-甲基苯胺- 盐酸- 硫酸- 氢氧化钠- 乙醇- 乙醚- 碳酸钠- 硫酸钠- 碘化钾- 氯化钠- 氢氧化钾- 氢氧化钠溶液- 氯化铵溶液- 硫酸溶液- 碘化钾溶液- 氯化钠溶液- 氢氧化钾溶液2. 实验仪器:- 烧杯- 烧瓶- 试管- 滴定管- 移液管- 酒精灯- 搅拌棒- 铁架台- 量筒- 精密天平- 温度计- pH计四、实验步骤1. 制备重氮盐- 将对氨基苯磺酸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盐酸,搅拌均匀; - 将混合液加热至50-60℃,保温30分钟;- 将混合液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重氮盐溶液。
2. 制备甲基橙- 将N-甲基苯胺加入烧瓶中,加入适量硫酸,搅拌均匀;- 将重氮盐溶液缓慢滴加到烧瓶中,继续搅拌;- 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 将混合液加热至50-60℃,保温30分钟;- 将混合液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甲基橙溶液。
3. 质量分析- 将甲基橙溶液滴入pH计,测量其pH值;- 将甲基橙溶液与氯化钠溶液混合,观察颜色变化;- 将甲基橙溶液与碘化钾溶液混合,观察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甲基橙的pH值为3.1-4.4,表明甲基橙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呈黄色。
2. 将甲基橙溶液与氯化钠溶液混合,溶液颜色未发生变化,说明甲基橙与氯化钠不发生反应。
3. 将甲基橙溶液与碘化钾溶液混合,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黄色,说明甲基橙与碘化钾发生反应。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甲基橙,掌握了重氮化反应和偶联反应的实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甲基橙的制备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级:
姓名学号3
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目的
1、通过甲基橙的制备学习重氮化反应和偶合反应的实验操作。
2、巩固盐析和重结晶的原理和操作。
∙实验原理
本实验主要运用了芳香伯胺的重氮化反应及重氮盐的偶联反应。
由于原料对氨基苯磺酸本身能生成内盐,而不溶于无机酸,故采用倒重氮化法,即先将对氨基苯
磺酸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再加需要量的亚硝酸钠,然后加入稀盐酸。
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
试剂:对氨基苯磺酸,N,N—二甲苯胺,亚硝酸钠,浓盐酸,5%氢氧化钠溶液,
化合物分子
量
性状
比重
(d )
熔点
(℃)
沸点
(℃)
折光
率
(n)
溶解度
水
乙
醇
对氨
基苯磺酸173.84
白色或
灰白色
晶体
1.485
280℃
时分解
炭化
--微溶
不
溶
亚硝酸钠69.05
白色或
微带浅
黄色晶
体
2.168271
320℃
以上
分解
-易溶
微
溶
N,N-
二甲基苯胺121.18
淡黄色
油状液
体
0.9557 2.45194 1.5582微溶
易
溶
甲基橙327.34
橙黄色
鳞片状
结晶
----
微溶,
易溶
于热
水
不
溶
四、仪器装置
仪器:250的烧杯,锥形瓶,抽滤瓶,布氏漏斗
实验步骤及现象
时间步骤现象
13:30在250mL烧杯中放置10 mL5%氢氧化钠溶液及2.0g对氨基苯磺酸晶体,温热晶体逐渐溶解,溶液呈橘黄色
13:40冷却至室温
13:50加入0.8g亚硝酸钠,搅拌溶解,然后放入冰水浴中溶液的橙色变淡,有小颗粒生成
13:54在不断搅拌下,将2.5mL浓盐酸与13mL冰水配成的溶液缓缓滴加到上述混合溶液中,用
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溶液颜色变深,变成橙红色,小颗粒愈来愈多,淀粉-碘化钾试纸呈紫色
14:13控制温度在5℃以下,放置15 min以保证反
应完全
溶液分层,下层是颗粒
在试管内混合1.3mLN,N—二甲基苯胺和1mL
冰醋酸,振荡混合
14:28在不断搅拌下,将此溶液慢慢加到上述冷却
的重氮盐溶液中。
加完后,继续搅拌10min
溶液变成深红色糊状物14:42慢慢加入25mL5%氢氧化钠溶液,直至反应
物变为橙色
溶液变为橙色
14:50将反应物在沸水浴上加热5min刚开始加热时,产生大量
泡沫,随着温度的升高,
泡沫慢慢消失,变为红色
悬浊液,颗粒消失,变为
深红色溶液
冷至室温后,再在冰水浴中冷却,使甲基橙晶体析出完全。
抽滤收集结晶,用饱和食盐水洗涤两次,每次10mL
得到有橘黄色颗粒的滤
纸,和深红色的虑液
将晶体连同滤纸转移到装有75mL 的热水中溶解,全溶后,冷却至室温,再冰水浴冷却
至甲基橙结晶全部析出,减压抽滤
在热水中晶体溶解,
冷却后慢慢有晶体析出,母液
表面也有一层晶体
用2mL 乙醇洗涤滤饼两次,将滤饼上的晶体转移至表面皿中
称重,计算产率
∙
实验结果
产率计算:
已知:对氨基苯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M1=173.83 g/mol 甲基橙的相对分子质量M2=327.33 g/mol 理论上2.00 g 的对氨基苯磺酸可得到甲基橙的质量:
m1=(2.00g ×M2) ÷M1=(2.00 g ×327.33 g/mol ) ÷173.83 g/mol =3.77 g
所以实验的产率:
ω=(实际上甲基橙的质量÷理论上甲基橙的质量)×100% =(2.40 g ÷3.77 g )×100%=63.7%
∙
实验讨论
从实验结果来看,该实验的产率比较低,说明实验过程存在不少问题。
∙ 冷却过程应该让其自然冷却,用冰水浴会使晶体骤然析出。
∙
往溶液中加浓盐酸与冰水配成的溶液时过快,导致溶液变得特别的红。
∙偶合反应时,加热溶液至沸腾的过程中,加热速度太快,搅拌不及时,导致泡沫外溢,造成一部分的产品损失。
∙冰水浴,冷却结晶,要等到溶液温度低于5℃才可以,所以过早的过滤会造成晶体数量的减少
注意事项:
∙若试纸不显色,需补充亚硝酸钠溶液。
∙重结晶操作要迅速,否则由于产物呈碱性,在温度高时易变质,颜色变深。
∙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为了让产品迅速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