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合集下载

几种世界濒危的奇特物种

几种世界濒危的奇特物种

几种世界濒危的奇特物种1、无毛猿:无毛猿属猿类,外形奇特身体上不长毛发,而且是半水栖生活,对生存环境要求比较高,数量非常少,是一种少为人知的猿类.濒临灭绝.另外,还有一种秃头黑猿,它的头上几乎没有头发。

现存的无毛猿主要分布在坦桑尼亚的森林中,由于是半水栖的生物,所以只生活在森林中河流的沿岸。

可供选择的栖息地十分狭小。

所以数量稀少,目前仅剩170-260只。

其中大部分是不利于繁殖的近亲,保护形势堪忧,随时有灭绝的危险。

2、树懒:树懒是哺乳动物,共有2科2属6种。

形状略似猴,产于热带森林中。

动作迟缓,常用爪倒挂在树枝上数小时不移动,故称之为树懒。

树懒是唯一身上长有植物的野生动物,它虽然有脚但是却不能走路,靠得是前肢拖动身体前行。

树獭属于贫齿类动物,贫齿类动物包括食蚁兽、犰狳和针鼹,许多贫齿类动物都是处于威胁和濒临灭绝的物种。

树獭具有许多与众不同的事实,所有的树獭都长有三个脚趾,但是“两趾”树獭仅有两个爪子,它们经常群体进行捕猎。

平时它们是一种行为缓慢的动物,但是当锋利的爪子挥动时非常迅速。

它们的行动缓慢以及身体的伪装避开鹰等掠食者的攻击。

十分有趣的是,它们的身体上悬挂着许多生物,在任何时候它们身体上寄生着600多种细菌、植物和动物,当树獭饥饿时就会以它们为食,一般情况下主要以水藻为食。

树獭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它的头部可以旋转270度,此外它们非常喜欢喝酒,即使喝下许多啤酒也会没有丝毫醉意。

3、黄眼企鹅:黄眼企鹅是新西兰本土物种,是世界上非常罕见和最奇特的企鹅物种。

它们可以潜水抵达400英尺以下的水域,喜欢远离海岸20英里寻找食物,它们更倾向于在森林里筑巢,而不在海岸附近。

据悉,黄眼企鹅更倾向于群居生活,这是由于海岸森林采伐将使这种外形奇特的企鹅处于危险境地。

黄眼企鹅属于灌木森林企鹅,平时在草丛、森林内筑巢,每天早晨会摇摇摆摆地走上一公里左右的路程,到海中觅食,一直到黄昏时分才会回到陆上,再摇摇摆摆地走回巢中。

什么是濒危物种,如何保护它们?

什么是濒危物种,如何保护它们?

什么是濒危物种,如何保护它们?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濒危物种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些物种因为种种原因面临着灭绝的威胁。

那么,什么是濒危物种?如何保护它们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这一话题。

一、什么是濒危物种?
濒危物种的定义:濒危物种指在自然环境中,由于人类活动、栖息地丧失、污染等原因,导致一个物种数量锐减,分布范围缩小,或者面对灭绝的威胁的生物种类。

濒危物种往往具有独特的生态和生物学特征,是生态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为什么濒危物种需要保护?
1.生态平衡破坏:濒危物种在生态环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旦灭绝,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科研价值:濒危物种往往有着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对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3.经济效益:许多濒危物种对人类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比如森林的木材、药材、珍稀动物皮毛等。

三、如何保护濒危物种?
1.树立环保意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2.严格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切实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力度。

3.加强对濒危物种的研究:加强对濒危物种的生态学、行为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为科学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控制人类活动对濒危物种的影响:加强生态移植等保护措施,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对濒危物种的影响。

结语:
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了什么是濒危物种以及如何保护它们的问题。

保护濒危物种是维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任务。

希望大家能够树立环保意识,从自身做起,为濒危物种保护工作添一份力。

国务院认证濒危物种名单

国务院认证濒危物种名单

国务院认证濒危物种名单1.白鱀豚,亦称:白鳍鲸、白鳍、白旗、白夹、青鳍、江马、中华江豚、扬子江豚及长江河豚等,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仅产于长江中下游。

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白鱀豚种群数量锐减,2002年估计已不足50头,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

白鱀豚自成一科,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

2007年8月8日,《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内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鱀豚功能性灭绝。

2018年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简称IUCN红色名录)更新发布,白鱀豚未被宣布野外灭绝。

2.华南虎,于1981年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Ⅰ保护名单,亦称“中国虎”,华南虎头圆,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较长,胸腹部杂有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黄色并布满黑色横纹。

华南虎毛皮上有既短又窄的条纹,条纹的间距较孟加拉虎、西伯利亚虎的大,体侧还常出现菱形纹,在亚种老虎中体型较小。

华南虎以草食性动物野猪、鹿、狍等为食,是中国的十大濒危动物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色物种名录极度濒危,在野外已灭绝。

3.麋鹿: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

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

截至2011年8月,江苏盐城大丰湿地麋鹿总数达1789头;2013年6月,湖北石首市天鹅洲麋鹿保护区麋鹿总数达1016头。

4.雪豹,是一种重要的大型猫科食肉动物和旗舰种,由于其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故名“雪豹”。

雪豹具有高度发达的分配血液、节呼吸等技能。

2016年9月,新龙县环林局与猫盟CFCA共同启动了新阶段野外猫科动物调查工作。

至2017年11月,调查并确认甘孜州新龙县分布有雪豹。

5.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

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

有哪些濒危动物

有哪些濒危动物

有哪些濒危动物
1、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被称为“国宝”,活泼可爱,憨态可掬,一直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和喜爱。

它不仅集珍稀、濒危、特产于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称。

2、滇金丝猴。

滇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一级珍稀濒危保护动物,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与大熊猫一样被称为中国的“国宝”。

滇金丝猴仅分布于金沙江和澜沧江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的狭窄地带,现存种群数量约为3000只。

3、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素有“海上大熊猫”之称,属于鲸类的海豚科,是与大熊猫、华南虎属同级别的珍稀濒危物种。

从曾经终年可见到仅存4000余头。

它们和人类一样能够恒温、用肺部呼吸、怀胎产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儿。

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4、朱鹮。

朱鹮是世界濒危鸟类之一,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但1981年,中国科学家在陕西洋县发现了仅存的7只朱鹮,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出一代代朱鹮,目前中国野生朱鹮数量达1800只左右,人工饲养的也有约700只。

5、丹顶鹤。

丹顶鹤具有三长:嘴长、颈长、腿长。

体羽几乎全为纯白色。

头顶裸出部分鲜红色;额和眼先微具黑羽;喉、颊和颈大部为暗褐色。

次级和三级飞羽黑色,延长弯曲呈弓状。

尾羽短、白色。

嘴灰绿色,脚灰黑色。

丹顶鹤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世界十大濒危动物简介

世界十大濒危动物简介

世界十大濒危动物简介濒危动物是指受到威胁,数量濒临灭绝或濒临严重减少的动物物种。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上许多珍稀的生物正面临着被彻底消失的危险。

以下是世界十大濒危动物的简介:1. 大熊猫: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

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非法狩猎,大熊猫的数量急剧减少。

目前,大熊猫被列为濒危物种,并受到了严格的保护。

2. 虎:虎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猫科动物之一,但它们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栖息地的破坏和非法狩猎是导致虎种群锐减的主要原因。

目前,全球虎的数量仅剩下约3900只。

3. 非洲象:非洲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动物,但它们正面临着走向灭绝的危险。

买卖象牙和栖息地的丧失是导致非洲象种群减少的主要因素。

国际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非洲象,但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4. 北极熊: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标志性物种,但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冰减少,它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

北极熊需要海冰来捕食和繁殖,而海冰融化使它们的生存变得困难。

5. 红毛猩猩:红毛猩猩是人类最近的亲属之一,但它们的数量正急剧下降。

森林砍伐和非法狩猎是导致红毛猩猩种群减少的主要原因。

目前,红毛猩猩被列为高度濒危物种。

6. 亚洲象:亚洲象是非洲象的近亲,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栖息地的丧失和非法狩猎使亚洲象种群锐减。

目前,亚洲象被列为濒危物种,并受到了国际保护组织的关注和保护。

7. 大猩猩:大猩猩是世界上最大的猿猴,但它们的数量正急剧下降。

森林砍伐、非法狩猎和疾病是导致大猩猩种群减少的主要原因。

目前,大猩猩被列为濒危物种,需要全球范围内的保护。

8. 南中国虎:南中国虎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也是世界上最濒危的虎种之一。

非法狩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使南中国虎数量锐减至极低水平。

目前,全球仅剩下不到30只南中国虎。

9. 金丝猴:金丝猴是中国的珍稀动物,分布在云南和四川等地。

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非法狩猎,金丝猴的数量急剧减少。

目前,金丝猴被列为濒危物种,并受到了中国政府的严格保护。

中国十大濒危动物

中国十大濒危动物

中国十大濒危动物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1、大熊猫;2、金丝猴;3、白鳍豚;
环境是一个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如果我们破坏了4、华南虎;5、朱鹮;6、褐马鸡;
环境,这等于破坏了我们生存的条件。

7、扬子鳄;8、黑颈鹤;9、藏羚羊;
目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劣,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水10、四不象
资源。

据有关资料报道:排水系统的铺设和清洁剂的使用
有增无减,消耗水中的氧,使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污染物排入水中,使
水受到污染。

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的污水排入河中,人类是怎样模仿动物的
污染了5.5万亿的淡水。

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以
木桨仿鳍。

相传早在大禹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观察鱼在水中用尾巴的摇摆而游动、转弯,他们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桨。

通过反复的观察、模仿和实践,逐渐改成橹和舵,增加了船的动力,掌握了使船转弯的手段。

这样,即使在波涛滚滚的江河中,人们也能让船只航行自如。

制作人:陈珈乐。

濒危物种等级划分的标准

濒危物种等级划分的标准

濒危物种等级划分的标准
1、灭绝:如果具有确凿证据证明一个分类单元的最后一个个体已经死亡,即认为该分类单元已经绝灭。

2、野生灭绝:如果已知一个分类单元只生活在栽培、圈养条件下,或者只作为被自然化后的种群生活在远离其过去栖息地时,即认为该分类单元属于野生绝灭。

3、极危:当一个分类单元的野生种群面临即将绝灭的几率非常高,即符合极危标准中的任何一条标准时,该分类单元被列为极危。

4、濒危:当一个分类单元未达到极危标准,但是其野生种群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绝灭的几率很高,即符合濒危标准中的任何一条标准时,该分类单元被列为濒危。

5、易危:当一个分类单元未达到极危或濒危标准,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其野生种群绝灭的几率较高,即符合易危标准中的任何一条标准时,该分类单元被列为易危。

6、低危:通过评估被不符合极危、濒危或易危等级中的任何一个等级的分类单元。

列为低危的分类单元可
以再三个亚等级,即依赖保护,接近受危和需要予关注。

7、数据缺乏: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料来直接、间接地根据一个分类单元的分布和种群状况来评估其绝灭的受危程度时,即认为该分类单元属于数据缺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国十大濒危动物

中国十大濒危动物

一、古朴国宝:大熊猫英文:Giant Panda 学名:Ailurpoda melanolenca 大熊猫时一种以食竹为主的食肉目动物,不仅集珍稀、濒危、特产于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称。

与其同时代的古动物剑齿虎、猛犸象、巨貘等均已因冰川的侵袭而灭绝,惟有大熊猫因隐退山谷而遗存下来。

现仅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甘肃约40个县境内的群山叠翠的竹林中,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

传说中,过去大熊猫是白色的,在一次动物葬礼上,为表达哀思,它们把煤灰涂在胳膊上,相互拥抱后,形成了延至后背的黑色,擦眼泪又染黑了眼眶…….这当然是杜撰,但大熊猫与许多动物一样,生存状况十分可悲,处在灭绝的边缘。

原因无非是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使其退缩于山顶,呈孤岛化分布,食物与配偶资源贫乏,近亲繁殖严重、体质下降、抗病力弱。

目前总数仅仅1000只,被列为. 一级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濒危物种”。

作为中国的“国宝”和“友谊使者”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选为自己的会徽标志。

二、仰鼻蓝面:金丝猴英名:Snnb-nosed Golden Monkey 学名:Rhinpitheius roxellanae 中国金丝猴包括川、滇、黔三种,因滇金丝猴远居滇藏的雪山杉树林,数量仅千余只,黔金丝猴仅见于贵州梵净山,数量才700多只,大家比较熟悉的当属川金丝猴,川金丝猴,布于四川、陕西、湖北及甘肃,深居山林,结群生活。

背覆金丝“披风”,攀树跳跃、腾挪如飞。

金丝猴刚被命名时,因其仰鼻金发,使动物学家爱德华先生联想起欧洲十字军司令的翘鼻金发的夫人洛克安娜,于是,他便把这个美人之名放到了金丝猴身上(请看金丝猴的学名)。

金丝猴为灵长目、猴科、仰鼻猴属。

在这个仰鼻猴属中,还有一支中国以外的金丝猴家族,即越南仰鼻猴,这是一种小型、黑色腹及四肢内侧浅黄的长尾素食猴子,1910年才被发现,曾失踪半个世纪,到1989年才又发现,仅有200只,栖息于越南北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謂「瀕危物種」﹖
科學家共錄得約140萬個動植物物種,但全球物種的確實數目仍不得而知,估計介乎500萬至3000萬之間。

估計每年共有 17 500個物種絕種,相等於每30分鐘便有一個物種在世上絕跡﹗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分類及定義:
類別定義例子
絕種物種在過去50年明確在野外消失。

渡渡鳥
瀕危物種有絕種危險,如致危因素持續,存活的機會渺茫。

大熊貓
易危可能面臨瀕危威脅的物種。

非洲象
稀有物種只有少量種群數目,目前未至瀕危水平。

得州更格盧鼠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之物種瀕危等級
.tw/~hastwww/Canada.html
1. 稀有度分級(Rarity Ranks)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保育資訊中心(Conservation Data Center) ,對瀕危物種之分類有二種不同層級之分類法,第一種是以該物種在全球之分布及保育情形之全球分類,第二種是以該物種在哥倫比亞省境內之分布及保育為著眼,以地方觀點考量其稀有度及面臨生存危機。

(1) 全球性基本等級(Global Ranks)
A. 全球性基本等級(Basic Global Ranks)
(A) 推測已絕滅(GX, Presumed Extinct)
一般相信在其分範圍內均已絕滅。

即使密集地調查也找不到,幾乎不可能再發現。

(B) 可能已絕滅(GH, Possibly Extinct)
目前只有以往出現地之資料,仍有可能再次發現者。

(C) 極危(G1, Critically Imperiled)
因為極為稀有或某些因素造成它特別容易受害而絕滅。

一般而言,只剩下5個或更少的出現地點或現存個體
已少於1000。

(D) 瀕危(G2, Imperiled)
因為極為稀有或某些因素造成它特別容易受害而絕滅。

一般而言,只剩下6到20個出現地點或現存個體在
1,000~3,000之間。

(E) 易危(G3, Vulnerable)
因為稀有或分布局限,只在某些地區發現(即使在某些地方數量很多),或某些因素造成它特別容易受害而絕
滅。

一般而言,有21到100個出現地點或現存個體在3,000~10,000之間。

(F) 似乎安全(G4, Apparently Secure)
廣泛分布,不是很常見但仍不至於稀有。

值得長期注意。

一般而言,分布地點多於100個,現存個體多於
10,000。

(G) 安全(G5, Secure)
很普遍,廣泛分布,數量也很多者。

B. 變異等級(Variant Global Rank)
(A) 跨級(G#G#, Range Rank)
對於不能確定屬於那一級比較適當者,可以跨級處理。

例如 G2G3。

(B) 無法分級(GU, Unrankable)
因為欠缺有關保育狀況之資料,目前尚無法分級者。

(C) 未分級(G?, Unranked)
迄未進行分級者。

(D) 雜交種(HYB, Hybrid)
雜交種應多列出,不另分級。

C. 分級之修飾語(Rank Qualifiers)
(A) 不確定的分級(?, Inexact numeric rank)
表示不確定的分級。

(B) 有疑問的分類群(Q, Questionable taxonomy)
分地位仍有疑問者。

其分級將會隨分類地位而改變。

(C) 栽培或繁殖(C, Captive or cultivated only)
該物種目前只有栽培或人工繁殖之個體,或其再引回 (reintroduction) 之族群未建立者。

D. 種內分類之分級(T, Intraspecific Taxon Ranks, Trinomial)
亞種或變種等種內分類群之分級,以該種之分級後面加上該亞種或變種之等級,並以T表示,至於T之分級完全和前述各點相同。

例如一個全球普遍種之瀕危亞種,可以G5T1表示。

(2) 省的瀕危等級(British Columbia Provincial Ranks)
A. 省的基本等級(British Columbia Provincial Ranks)
基本等級共有SX、SH、S1、S2、S3、S4、S5等七級,其定義與前述全球基本等級之GX、G、G1、G2、G3、G4、G5相同。

B. 變異等級(Variant Provincial Ranks)
共有S#S#、SU、S?、HYB四種等級,萁定義與前述全球之變異等級之G#G#、GU、G?、HYB相同。

C. 分級修飾語(Rank Qualifiers)
除了全球性分級之?、Q、C三種外,增列二級如次:
(A) 繁殖季之分級(B, Breeding):
指移動性動物繁殖族群之出現情形。

(B) 非繁殖季之分級(N, Non-Breeding):
指移動性動物非繁殖族群之出現情形。

D. 種內分類群之分級(T, Intraspecific Taxon, Trinomial)
其定義同全球性分級之T。

2. 紅、藍分級
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之稀有物種及族群,除照該省保育資訊中心 (Conservation Data Center) 之全球性及省的稀有性分級外,省環境部還有所謂的紅、藍分級,茲分述如次:
(1) 紅色級(Red List)
包括任何被認為在該省將絕滅、瀕危及受威脅之原生物種或亞種。

(2) 藍色級(Blue List)
包括任何被認為在該省易受害原生物種及亞種。

他們均是面臨危險之物種,惟仍不至於絕滅、瀕危或受威脅。

(3) 黃色級(Yellow List)
在該省屬於安全,沒有生存危機之原生物種。

(4) 除外物種(Excluded Taxa)
海洋爬蟲類及哺乳類不屬於環境部主管業務範圍,但是保育資訊中心仍然依其稀有性予以分級。

這些海洋爬蟲類及哺乳類有全球性瀕危等級與省瀕危等級,但在紅、藍分級上則以「除外物種」(N/A, not applicable)註記。

3. 分級名錄(Tracking List)
以前述稀有度分級及紅藍分級為基礎,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保育資訊中心之專家和相關生物學者之合作下,目前已針對易受害的脊椎動物、維管束植物及植物群落,建立一個包括學名、俗名、全球性保育等級、省保育等級及紅藍分級等五個項目的省分級名錄(Provincial Tracking Lists),以供進行保育工作之重要依據。

香港法例第586章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
z法例於2006年12月1日生效,條例旨在於香港施行在1973年3月3日於華盛頓簽訂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規管某些瀕危動植物物種及其部分及衍生物的進口、從公海引進、出口、再出口和管有或控制;並就附帶及相關事宜訂定條文。

z受保護物種詳列於法例第586章附表1、第586A章附表1、及第586B章附表1。

法例原文可參閱
.hk/blis_export.nsf/chome.htm
瀕危物種面對的威脅
1. 即時威脅
- 包括生境地喪失、過度開採資源、外來物種入侵造成競爭、及種群細小導致存活機會偏低。

2. 野生生物貿易對稀有及瀕危物種構成莫大威脅
3. 污染帶來的直接及間接影響
4. 「酸雨」摧毀北美洲、歐洲、中國及其他國家幅員廣闊的森林,同時也導致海洋及河流的酸鹼下
降及鋁的濃度上升,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5. 殺蟲藥氯苯三氯乙烷 (DDT) 而及很多人造化學物質導致多種生物不能成功繁殖而數目大降。

瀕臨絕種生物 (Endangered Species)
十大世界瀕危生物
第一位:黑犀牛(Diceros bicornis)
第二位:大熊貓(Ailuropoda melanoleucus)
第三位:東南亞虎
第四位:大鱘魚
第五位:金璽草【植物】
第六位:大 龜(Marcrochelys temninckii)
第七位:玳瑁海龜(Eretmochelys imbricata)
第八位:大葉桃花心木(Swietenia mahogani)【植物】
第九位:綠頰鸚鵡
第十位:馬可鯊
其他瀕臨絕種生物
黑臉琵鷺
紐厄爾剪水
巴西馬代拉海燕愛斯基摩杓鷸
帝啄木鳥
蕉鵑

密克羅尼西亞翠鳥長尾地佛法僧
達爾文美洲鴕
無鱗甲三刺魚
葉唇魚
菲爾角銀光魚
小杜父魚
帕朗泊
黃鰭連尾
潮汐蝦虎魚
大彎食蚊魚
黑側雅羅魚
鉺魚
貂熊
白頸長尾雉
鷹鴞
棕尾虹雉
白頭鶴
比薩亞疣豬白枕鶴
草原鵰
白鷴
領角鴞
白鸛
草鴞
白暨豚

大靈貓
白頰長臂猿
細痣疣螈
阿爾及利亞鳾
高山兀鷲
亞洲獅
中華鱘
小鼷鹿
儒艮
冠斑犀鳥
疣鼻天鵝
長耳鴞
北美紅眼雀
巨蜥
滇金絲猴
北方狼
駝鹿
"馬馬虎虎"
華南虎
舟山黃牛
鯨魚
越南犀牛
赤頸鶴
黑鶴
大鴇
蜂鷹
褐鰹鳥
褐林鴞
黑頸長尾雉
指猴
小天鵝
白掌長臂猿
白頭葉猴
斑林狸
蛇鵰
斑海豹
雪鴞
血雉
雙角犀鳥
河狸
岩雷鳥
高鼻羚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