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变动的影响教案(供参考)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年级《价格变动的影响》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年级《价格变动的影响》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年级《价格变动的影响》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价格变动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掌握价格变动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的影响,并能提出相应应对策略。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价格变动对社会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价格变动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价格变动背后的经济原理。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问题导入法: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1. 教学准备(1)准备教案和教学素材。

(2)确认学生的基础知识,了解他们对价格变动的理解和认识。

2. 教学引入(10分钟)利用教学素材(可以是实际案例、新闻报道等),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价格变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影响?(2)价格变动对企业有何影响?(3)价格变动对消费者有何影响?(4)价格变动对社会有何影响?3. 知识讲解(25分钟)(1)讲解价格变动的定义和分类: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价格波动等。

(2)解释价格变动的原因:供求关系、成本变动、货币政策等。

(3)探讨价格变动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不同情况下的价格变动。

4. 情景演练(30分钟)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和情景模拟,以具体的商品或服务为例,让学生分析价格上涨或下降对不同角色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5. 总结归纳(10分钟)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价格变动的多面性以及应对策略的重要性。

六、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阅读相关经济学、市场学的书籍或文章,进一步深化对价格变动的理解。

2. 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比如参观当地超市或工厂,了解价格变动对实际生产和消费的影响。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价格变动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2. 使学生掌握价格变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分析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实际影响的能力。

4. 提高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价格变动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2. 价格变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3.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4. 价格变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5. 价格变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价格变动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实际影响。

2. 教学难点:价格变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引入具体的价格变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价格变动的现象和影响。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价格变动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价格变动现象,如商品打折、涨价等,引发学生对价格变动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价格变动的概念、原因和影响因素,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3. 分析:分析价格变动对消费者行为、企业生产经营和国民经济的影响。

4. 实践: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价格变动现象。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价格变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六、教学策略:1. 针对价格变动的概念和表现形式,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价格变动的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价格变动。

2. 对于价格变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不同情况下的价格变动,找出规律。

3. 针对价格变动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消费者在价格变动时的购买决策。

4. 对于价格变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利用小组项目研究,让学生调查并分析某一行业价格变动对企业的影响。

七、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评估: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价格变动概念的理解程度。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价格变动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2. 让学生掌握价格变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分析价格变动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价格变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价格变动的定义和表现形式2. 价格变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3.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影响4. 价格变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5. 价格变动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价格变动的概念、原因、影响因素及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2. 教学难点:价格变动的实际应用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价格变动的原因和影响。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价格变动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价格变动的定义和表现形式,让学生理解价格变动的基本特征。

3. 分析价格变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掌握价格变动的内在逻辑。

4. 讲解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价格变动的实际效果。

5. 分析价格变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价格变动的重要性。

6.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价格变动的实际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7.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价格变动影响的理解和看法。

8.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9.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价格变动概念的理解、原因和影响因素的掌握,以及分析价格变动影响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练习、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表现等。

3. 评价标准:能够准确描述价格变动的基本特征,分析价格变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能够结合实例分析价格变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价格变动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2. 使学生掌握价格变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分析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实际影响的能力。

4. 提高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价格变动的定义与表现解释价格变动的含义,举例说明价格变动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2. 价格变动的原因分析影响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如供求关系、成本、政策等。

3. 价格变动的影响探讨价格变动对生产、消费、投资等方面的影响。

4. 价格变动的实际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价格变动对该行业或商品的影响。

5. 价格变动对策引导学生了解应对价格变动的策略,提高生活质量。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 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4. 经验分享法:邀请行业专家或企业代表,分享价格变动的实际经验。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分析。

2. 设计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搜集与价格变动相关的时事新闻,增加课堂的时效性。

4.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如分析思路、观点阐述等。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价格变动案例,引发学生对价格变动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价格变动的定义与表现:明确价格变动的概念,举例说明价格变动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如商品价格波动、通货膨胀等。

3. 分析价格变动的原因:讲解影响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如供求关系、成本、政策等,并通过图表、数据等资料进行生动展示。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价格变动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2. 使学生掌握价格变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分析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实际影响的能力。

4. 提高学生运用价格变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价格变动的含义与表现2. 价格变动的原因3. 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4.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5.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价格变动的概念、原因、影响因素及其对经济生活的实际影响。

2. 教学难点: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理解价格变动的表现和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价格变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问题解决法:培养学生运用价格变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出价格变动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价格变动的含义与表现:明确价格变动的定义,分析其表现形式。

3. 分析价格变动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价格变动的成因,总结出供求关系、成本等因素。

4. 探讨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让学生了解影响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如政策、市场竞争等。

5. 分析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讨论价格变动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6. 分析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探讨价格变动对生产规模、产品质量、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影响。

7.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价格变动的实际影响。

8.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价格变动的影响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9.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价格变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其运用能力。

六、教学拓展与练习1. 开展课堂小调查: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价格变动现象,举例说明价格变动的原因和影响。

2. 设计价格变动的模拟场景: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体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3. 完成课后练习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2024年价格变动的影响教案

2024年价格变动的影响教案

2024年价格变动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价格变动现象。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影响。

2.教学难点: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和生产者供给的具体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价格变动的情况吗?请举例说明。

2.知识讲解(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①价格上升:消费者购买力下降,需求减少。

②价格下降:消费者购买力上升,需求增加。

(2)价格变动对生产者的影响①价格上升:生产者利润增加,供给增加。

②价格下降:生产者利润减少,供给减少。

3.案例分析(1)案例分析1:2024年,我国猪肉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请分析猪肉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影响。

(2)案例分析2: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导致新能源汽车价格下降,请分析这一政策对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影响。

4.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价格变动案例,分析其对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影响。

(2)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2)强调价格变动是市场经济中的正常现象,我们要学会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价格变动。

6.课堂练习1.价格上升,消费者购买力(),需求()。

A.上升,增加B.下降,减少C.上升,减少D.下降,增加2.价格下降,生产者利润(),供给()。

A.增加,增加B.减少减少C.增加减少D.减少增加(2)练习题答案:1.B2.B7.课后作业1.2024年,我国某地区房价上涨,请分析房价上涨对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影响。

2.2024年,我国某地区农产品丰收,请分析农产品丰收对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了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精选4篇)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精选4篇)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精选4篇)价格变动的影响篇12.2 价格变动的影响★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替代品、互补品等概念。

2、理解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对生产的影响。

3、运用有关知识说明价格变动前后商品供应量和需求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进行消费选择的能力。

提高他们理解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教学重点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价格与供求的相互影响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上一节讲到,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商品的价格是经常变动的。

价格的变动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会有什么影响呢?这是这一节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价格变化影响消费需求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商品价格的高低对你的购物需求是否构成影响?你是如何根据价格变化进行消费的?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

教师点评: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涨较高时,人们的购物需求就减少,反之,则增大。

因此,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暮春买毛衣,夏末买凉席,春秋买空调”等反季节消费现象。

你们还知道有哪些类似消费?为什么这样消费?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

教师点评:这样能节约资金,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教师活动:但生活中也有一种“买涨不买落”现象。

请看教材15页材料,想想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2、不同商品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影响程度不同教学过渡:请同学们看教材15页的漫画,思考这副漫画说明什么问题?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漫画说明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的消费需求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

高一政治价格变动的影响教案3篇

高一政治价格变动的影响教案3篇

高一政治价格变动的影响教案3篇高一政治价格变动的影响教案1教学预备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识记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理解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品需求量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2、力量目标:通过学习学问,探究、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深化学生对经济生活的熟悉,提高他们理解和参加日常经济生活的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懂得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状况下购置是比拟经济合算的,从而提高起参加经济生活的力量,培育其自主性和独立精神。

教学重难点1、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讲授】预习认标:针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铺张电的现象,进展问卷调查,为导入本节课做好铺垫。

师:同学们,请大家看大屏幕,我曾经做过一次关于学生家庭用电状况的问卷调查,这是其中一位学生小明(化名)家的用电状况,请同学们仔细观看一下,他们家存在什么问题?生:1、用电量比拟高。

2、存在铺张电的现象。

师:我通过调查发觉,小明家的状况其实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由此引出本节课第一个要探究的问题) 自主探究:探究一:请大家从经济学角度说明怎样才能解决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铺张电的问题?生:提高电价师:提高电价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生:提高电价后居民的用电量会下降师:需求法则: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请同学们做好笔记。

师总结升华: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铺张现象,它不仅存在于家庭中,在我们的学校里也存在着许多铺张行为,盼望大家相互监视,为我们的国家节省资源,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

探究二:情境展现:为了节约家庭开支,小明家打算节省用电,小明家的用电量也由190度降到了110度,可是消失了一种怪现象,当小明家的用电量下降到110度时,就很难再往下降了,请问同学们这是为什么呢?有没有和它的状况相反的`商品呢?生:电是生活必需品,受价格变动影响小,也就是需求弹性小师:有没有和它的状况相反的商品呢?生:有,高档耐用品,如;苹果手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第二课第2框《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1)识记替代品、互补品的含义(2)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生产经营的影响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理解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3、通过教学使学生运用的知识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问题,解释经济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如: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解释导致价格变动的原因,并说明价格变动前后企业的供给的供给量和消费者的需求量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进行消费选择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教学重点】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和生产经营的影响【教学难点】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关系【教学方式和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情境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引导学生复习影响价格的因素。

二、进行新课(30分钟)教师:既然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那么价格的变动又会对哪些方面造成哪些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小明一家的故事一起来深入探讨《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对生活需求的影响[板书]教师:我们先来看情境一情景一(周日,上午10:00)妈妈(带了满满两大袋东西):小明,我给你买了件羽绒服,你穿穿看合不合适,比旺季时便宜多了。

还有,把这些东西接过去,累死我了。

小明:啊,这夏天就要来了,现在买羽绒服,不能穿吧?妈妈:你懂什么,暮春买毛衣,夏末买凉席,春秋买空调,这时候买羽绒服正好。

小明:那这些是什么?这么多,是不是你尽捡的便宜货啊?妈妈:什么,便宜货?你看看这些东西,鸡蛋、大米、白糖、盐、醋,价格涨的比商场的电梯还快呢!小明:那你还买?妈妈:你这孩子,这些东西再贵也要买,要生活这些东西是离不了的!小明(翻看袋子):妈妈,你答应给我买的数码相机呢?在哪儿?妈妈:没买,数码相机都涨了好几百呢,下次再买吧,你现在又用不着。

(进门)让我坐坐,公交车真是挤死人了,累死我了!小明:你提这么多东西,怎么不坐出租车呢?妈妈:出租车不是涨价了嘛,坐公交车多省钱。

小明:你和爸爸不是说要买车吗?自己开车去方便多了。

妈妈:买车?油价涨了那么多,不买了,以后再说吧。

教师:同学们,看完材料,你们知道小明妈妈为什么要在这个季节给小明买羽绒服吗?你赞同小明妈妈的行为吗?我请一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因为现在去买比较便宜......教师:对,小明妈妈在这个时候给小明买羽绒服,是因为这个时候的价格比较便宜,那同学们,超市里我们爱吃的零食涨价了,我们是不是会少买一点啊?学生:会。

教师:我们看到商品的价格上涨了就少买一点,价格下降了就多买一点。

因此,我们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结论1: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大致图像就可以这样表示:P 代表价格,Q代表需求量。

需求量的变动与价格变动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商品的价格上涨,人们就会减少对它的购买。

学生:因为鸡蛋、大米是生活必需品。

教师:那数码相机为什么妈妈不买呢?学生:因为数码相机是高档买用品。

教师:在商品中,按照人们对商品的需求程度不同,可以将商品分为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

生活必需品就包括鸡蛋、大米、白糖、食盐等,这些商品对人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是生活所必需的。

正因为它们是我们生活所必须的,所以这些商品的价格上下浮动不会引起人们对它的需求量的急剧增加或减少。

同学们不会因为大米的价格上涨了,就少吃点,对不对?所以说:商品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

高档耐用品:比如高档轿车、高档住房、数码相机、贵金属饰品等,这些商品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价格比较昂贵,不是生活所必需的,所以这类商品价格上涨时,人们对它的需求量会大幅减少;价格下降时,人们对它的需求量会大幅增加。

也就是说,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结论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教师:现在看图,同学们来区分一下,哪条曲线是生活必需品,哪条曲线是高档耐用品。

P代表价格,Q代表需求量。

高档耐用品教师:(解释)我们看到图形,价格从P1→P2,L1的需求量从Q1→Q2,也就是这一段(Q1 Q2)。

L2的需求量从Q3→Q4,也就是这一小段(Q3 Q4)。

根据我们刚才所讲的知识,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较大。

那么我们就知道,L1代表高档耐用品,L2代表生活必需品。

教师:还是回到刚才的材料,为什么妈妈要坐公交车回家呢?学生:出租车涨价了。

教师:出租车和公交车是属于什么关系?学生:替代品。

教师:这里有一个概念,同学们在书上15页做好笔记。

如果两种商品的功能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求,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

公交车和出租车都是交通工具,它们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求。

因为出租车价格上涨,妈妈觉得不划算,所以选择坐公交车回家。

这说明,作为替代品的两种商品,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教师:A、B互为替代品,A的价格上涨了,会导致A的需求量减少,会引起它的替代品B的需求量上升。

反之亦然。

所以: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其替代品需求量同方向变化。

教师:同学们能用坐标图表示刚刚我们得出的结论吗?学生:(画图)教师:同学们,为什么妈妈要放弃买车呢?学生:汽油涨价了。

教师:汽车和汽油是什么关系?学生:互补品。

教师:对。

请同学们在书上15页勾画出来,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品。

汽车和汽油要组合在一起才能使用,没有汽油汽车就只能做摆设,所以汽车与汽油是互补品。

当油价上涨时,人们使用汽车的成本会增加,人们就会考虑延迟或不买汽车,汽车的需求量会下降。

这说明,作为互补品的商品,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下降),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增加),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增加)。

教师:C、D是互补品商品,如果C的价格上涨,会导致C的需求量减少,还会导致D的需求量减少。

反之亦然。

这说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其互补品需求量反方向变化。

教师:同学们能用坐标图表示刚刚我们得出的结论吗?学生:(画图)教师:我们学习了替代品和互补品,就知道了商品的需求量不仅受到本商品价格的影响还受到相关商品的影响。

结论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既定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教师:(过渡)以上是我们所讲的价格变动对我们生活消费的影响,那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来说,又有什么影响呢?同学们看到情境二,看看小明家又发生了什么事?(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板书]情景二(下午3:30)(王叔叔来家中做客,王叔叔正经营着一家生产电磁炉的企业)王叔叔:前段时间,在煤气不断涨价的形势下,我果断出手,投资电磁炉的生产,开足马力,大大赚了一笔。

爸爸:那现在呢?王叔叔:别提了,现在市场上的电磁炉每年以30--40%的速度递增,竞争很是激烈,商品卖不出去。

我都将四个车间关了一半了。

爸爸:小明,你给王叔叔出出主意,看这时候王叔叔应该怎么办啊?小明:啊……教师:为什么王叔叔看到煤气价格上涨了,就投资电磁炉生产呢?根据我们刚才所讲的知识,煤气和电磁炉是什么关系呢?学生:煤气和电磁炉是替代品。

教师:对,煤气价格上涨,人们会选择用电代替煤气,那么,电磁炉的需求量就会增加,价格上升,就有利可图。

问题:(1)王叔叔前段时间开足马力,扩大生产规模,而现在将四个车间关了一半,缩小生产规模,那请问王叔叔是根据什么来调节自己的生产的?学生:价格。

教师:没错,王叔叔就是通过价格来调节生产产量的。

王叔叔预测市场上电磁炉的价格会上升,可以获取更多的利益,所以扩大生产,提高电磁炉的产量,获得了更多的利润。

但是,许多商家都看到了有利可图,纷纷扩大生产规模,导致市场上供过于求,产品卖不出去,所以王叔叔只能缩小规模,减少。

教师: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一,调节产量。

价格是一个风向标,商品生产者会根据价格信号来调节产量。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主动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当商品供不应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将会获得更多利润,这时会主动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表示如下: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获利减少获利增加价格上涨供不应求结论4:调节产量。

问题:(2)在电磁炉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要想改变王叔叔目前经营的状况,除了缩小规模还能怎么做呢?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教师:还是前后两排为一组,结合材料和课本讨论一下,时间为两分钟,等会儿我请同学来回答。

教师:好了,同学们,时间到了。

哪个小组首先来答?学生:(回答)教师:有同学说到了降价,没错降价可以促使王叔叔的电磁炉卖出去,但是只是降价的话,王叔叔肯定会亏本,那如何才能保证降价的情况下又不亏本呢。

那就需要降低成本。

如何降低成本?通过提高技术,减少劳动力的使用量等。

这就是我们讲的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教师:补充一个知识点,生产要素——这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四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技术、信息也作为相对独立的生产要素投入生产。

教师: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量的人、财、物。

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互相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教师:就如当劳动力价格上涨的时候,生产者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投入,减少劳动力的使用,从而降低成本。

结论5: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教师:(小结)这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调节作用,实际上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

上节课我们学习影响价格的因素时,讲到了价值规律。

同学们还记得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学生: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教师:看来同学们掌握的不错,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之所以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因为供求与价格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商品供求关系会影响价格,使价格上涨或下跌;反过来,价格上涨或下跌,也会影响供求,使供给和需求趋于平衡。

价值规律在这里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并以价格作为信号灯,调节生产。

(三)课堂小结(3分钟)对生活消费的影响:1.一般来说:价格上涨,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生活必需品、高档耐用品;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既定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替代品、互补品。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调节产量;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