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4笔记整理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选修第四课知识点

高二历史选修第四课知识点

高二历史选修第四课知识点高二历史选修第四课主要涉及中国古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下面将介绍该课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中原文明与华夏文化的形成在新石器时代中后期,黄河中游地区出现了典型的中原文明,包括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等。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加深,人们开始形成固定居住的村落,提高农业技术和生产力水平。

中原地区形成的华夏文化表现在汉字的形成和发展、礼仪制度的成立等方面,为后来中国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商代与周代的变革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王通过祭祀活动来维护统治,商代的政治制度主要由王权和贵族共同组成,表现出等级制度的特点。

然而,由于商代王朝的内部腐败和外部侵袭,周公继位后发动了代号“革命”的战争,终于推翻了商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周王朝。

周代采取分封制来控制地方,实行了天子、诸侯、卿大夫等等各级官职的设立,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分裂与思想纷争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失去了实际统治力,天下分崩离析,形成了一百多个小国。

在这个时期,各国进行了激烈的战争和争斗,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学派。

孔子提出了“仁人之心,仁心之人”的理论,强调君臣义务和家庭伦理;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反对各国之间的战争;老子则提出了追求“以柔克刚”和“无为而治”的理念。

这些思想家和学派的思想影响了后来的中国文化和政治制度。

四、统一秦时代的政治与文化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等,为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同时,秦始皇推行焚书坑儒的政策,对古代文化进行大规模的破坏和扼杀,为后来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汉代的政治和文化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长达四个多世纪的繁荣时期,形成了以儒学为主导的文化传统。

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盛世,推行了多种改革措施,如封建等级制度和选官制度等。

同时,汉代还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瑰宝,如《诗经》和《论语》等经典之作,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四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四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四由于您没有提供具体的选修四的标题或主题,我将假设这是一个通用的高中历史选修课程,并提供一些常见的历史知识点作为总结。

请注意,不同地区和国家的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可能有所不同,以下内容是基于一般的历史教育标准。

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的重要性,法老制度,金字塔的建造。

2.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人、阿卡德帝国、巴比伦帝国,汉谟拉比法典。

3. 印度河流域文明:城市布局,未解之谜。

4. 古代中国:夏、商、周三代,封建制度,诸子百家。

二、古典时期的帝国与文化交流1. 希腊城邦:雅典的民主制度,斯巴达的军事化社会,希腊哲学与科学。

2.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罗马法,罗马军事,基督教的兴起。

3. 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连接东西方的贸易路线,文化与宗教的传播。

4. 古代宗教:多神教与一神教的发展,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起源。

三、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与教会1. 欧洲封建制度:领主与农奴的关系,封建社会的结构。

2. 教会的权威:教皇与国王的关系,十字军东征。

3. 伊斯兰世界: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文化与科学的贡献。

4. 东亚的帝国:中国的唐宋变革,日本的平安时代,朝鲜的高丽时代。

四、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 文艺复兴的起源:意大利城邦,人文主义的兴起。

2. 艺术与科学的革命: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哥白尼与伽利略。

3.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与新教的诞生,加尔文主义。

4. 地理大发现:哥伦布、麦哲伦的航海,新大陆的发现与影响。

五、近现代的革命与改革1. 启蒙运动:伏尔泰、卢梭等思想家的贡献,科学与理性的推崇。

2. 美国独立战争:英国殖民统治,独立宣言,宪法的制定。

3. 法国大革命:巴士底狱的风暴,拿破仑的崛起与帝国。

4. 工业革命:英国的纺织业,蒸汽机的发明,城市化与社会变革。

六、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1. 第一次世界大战:民族主义,帝国主义竞争,战争的爆发与后果。

2. 俄国革命与苏联的建立:1917年的十月革命,共产主义的实践。

高中历史第一到三单元笔记整理人教版历史选修4

高中历史第一到三单元笔记整理人教版历史选修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2课圣雄甘地第五单元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第2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第六单元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关于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几个注意点:(1)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具体分析历史人物的功与过;(2)不以成败论英雄,关键看是否顺应人民意愿,符合时代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3)将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科学的评价历史人物;(4)密切联系结合历史人物的主要历史活动,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知识结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封建社会繁荣时期→封建社会衰落时期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统贞巩一观固创之统新治一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兼并六国(一)过程1、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2、顺序:韩赵魏楚燕齐(1)先灭弱韩:前230年;(2)离间灭赵:前228年;(3)水灌灭魏:前225年;(4)王翦灭楚:前223年;(5)北灭燕国:前222年;(6)完胜灭齐:前221年。

3、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二)条件1、社会基础:(1)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和地区之间联系加强(2)长期争霸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2、人民需要:战争带来沉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一→根本原因:顺应了统一的历史趋势3、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理论4、秦国自身:商鞅变法最彻底,实力最强(政治、经济、军事)5、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广招贤士、正确方略二、巩固统一(一)政治:确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1、中央:皇帝制、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对皇帝负责]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2、地方:郡县制△内容:“郡”(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县”(隶属于郡)/“道”(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地方行政机构)→“乡”→“里”→“亭”(负责地方治安并监管公文传递)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

最新历史选修4 秦始皇 整理笔记 提纲 知识点

最新历史选修4 秦始皇 整理笔记 提纲 知识点

历史选修4秦始皇整理笔记提纲知识点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创立者 -----秦始皇一、统一全国1、条件:实力强大(政治经济);统一民心所向;赢政的雄才大略(广纳贤能士;统一方略得当)。

2、过程和特点:各个击破3、意义一、秦统一六国1、过程:①先灭弱韩:前230年②离间灭赵:前228年③水灌灭魏:前225年④王翦灭楚:前223年⑤北灭燕国:前222年⑥完胜灭齐:前221年“远交近攻”(特点:先弱后强、先近后远)2、秦国为什么能顺利统一六国?(1)、必要性——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①经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②政治:战国时期各国封建制确立,实现局部统一③民族:各族间民族融合加强④民心:战争频繁,人民渴望统一(2)、可能性——从秦国来说,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①国家实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实力最强的诸侯国②个人作用: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招贤纳士、远交近攻)3、秦统一六国有何历史意义?①政治: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②经济: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安定。

③民族: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二、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a 建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1)内容:①确立皇帝制度;②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名称及职责)③地方实施郡县制度。

(2)特点:①皇权至上,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②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没有独立性;(“强干弱枝”);③皇帝直接任免主要官吏。

(3)影响:①巩固统一;②加强了对人民统治,恶化了人民的处境。

b 实行三公九卿制(中央)c 实行郡县制(地方)2、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通越族,增设四郡。

●意义:拓展了疆土,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

3、思想文化:统一文字(小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4、经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5、交通上: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历史选修四笔记本

历史选修四笔记本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模块一学案粘贴处
模块二课堂笔记
模块三练习粘贴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模块一学案粘贴处
模块二课堂笔记
模块三练习粘贴
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模块一学案粘贴处
模块二课堂笔记
模块三练习粘贴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模块一学案粘贴处
模块二课堂笔记
模块三练习粘贴
第2课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模块一学案粘贴处
模块二课堂笔记
模块三练习粘贴
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模块一学案粘贴处
模块二课堂笔记
模块三练习粘贴
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杰出人物
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模块一学案粘贴处
模块二课堂笔记
模块三练习粘贴
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模块一学案粘贴处
模块二课堂笔记
模块三练习粘贴
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模块一学案粘贴处
模块二课堂笔记
模块三练习粘贴
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
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模块一学案粘贴处
模块二课堂笔记
模块三练习粘贴
第2课圣雄甘地模块一学案粘贴处
模块二课堂笔记
模块三练习粘贴
第3课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模块一学案粘贴处
模块二课堂笔记
模块三练习粘贴
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
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模块一学案粘贴处
模块二课堂笔记。

历史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历史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历史选修四知识点总结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的称呼法:统一六国前:秦国统一六国后:秦朝2、隋(隋朝时已存在):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一、千秋功过秦始皇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条件/背景:①时代趋势: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②国力基础:商鞅变法使国力强盛,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③个人条件:秦始皇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的决断力、雄才大略;④重用人才:破格录用一批谋臣猛将(善于发现人才,礼待人才,并能用人不疑)。

☆2、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②经济上: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移民垦荒,鼓励耕织;统一货币、度量衡;③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经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④文化上:统一文字,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焚书坑儒,统一思想;⑤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3、秦始皇被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原因:原因:秦始皇统一全国,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采取了措施巩固了统一。

★4、秦亡的原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

☆5、评价秦始皇:①积极: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②消极:A、制定残酷的刑法促使秦朝灭亡;B、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二、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1、唐朝初年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①治国思想上: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教训,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②用人策略上:唐太宗任人唯贤,虚心纳谏;③经济:轻徭薄赋,使唐初社会经济逐步复苏;④文化:完善科举制,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⑤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采取“战而后和”的政策;⑥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加强了君权、重视法律,颁行《唐律》;⑦外交:采取开放的政策,对外来文明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增强了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选修四历史知识点

选修四历史知识点

选修四历史知识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是历史选修四的学习内容,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选修四历史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选修四历史知识点:认识历史人物的立体形象“中国古代的政治家”主要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归纳。

如秦始皇: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拓展疆域、实行暴政;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民族关系上:修筑长城,抵御游牧民族的骚扰;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东西方的先哲”主要从哲学思想、政治主张、教育思想和其它贡献等方面进行归纳。

如孔子:哲学思想:仁、礼、中庸;政治主张:为政以德,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成人”和成为“君子”、因材施教;其它:整理文化典籍“六经”。

“欧美资产阶级时代的杰出人物”主要从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进行归纳。

如华盛顿:对内:领导独立战争,建立美国;主持制订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担任首任总统治理美国;保留黑人奴隶制度和种族歧视。

对外:主张不要感情用事地同外国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该主张成为美国孤立主义的先导。

“亚洲觉醒的先驱”主要从革命理论、革命实践和结果等方面进行归纳。

如孙中山:革命理论: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义。

革命实践: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制订《临时约法》、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维护共和;召开国民党一大,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和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无产阶级革命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归纳。

如列宁:理论研究:提出无产阶级革命专政革命纲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首先获得胜利、《四月提纲》、《国家与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电气化”、处理民族问题原则等。

革命实践:建立革命政党、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巩固新生政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等。

“杰出的科学家”主要从科学理论与实践成果两个方面进行归纳。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总结

3、功过评价:功:①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②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③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过:④严刑峻法、赋役役繁重,滥用民力,广建宫殿陵墓;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第2课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注意问题: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唐朝实行的开明的对内对外政策1、贞观之治出现原因:①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唐太宗个人作用;②客观上:隋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2、贞观之治的内容及作用:①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精简了机构,提高了效率。

②法律:重视法制,颁行《唐律》,惩治贪赃枉法。

③科举:发展隋朝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

④经济: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经济逐步复苏。

⑤民族关系:开明的民族政策——A、平定边疆:平定东突厥,打败颉利可汗、突利可汗;平定西突厥。

B、加强管理:在东突厥旧地设置羁縻府,任命突厥首领为都督;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西南西北很多少数民族首领被册封;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

C、和亲政策:与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婚。

D、民族政策:有效的军事征服,实行怀柔政策、和亲政策。

——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E、意义:巩固了唐朝的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评价唐太宗(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方面的历史作用)唐太宗统治期间,吸取隋亡教训,知人善用,虚怀纳谏,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对少数民族开明怀柔政策,经济上轻摇薄赋,休养生息,对外兼容并蓄。

这一系列政策为唐王朝带来政治清明、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景象,为开元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很多制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其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其清醒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精神,更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注意问题: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选修4笔记整理一、秦统一六国(1客观条件:①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各地区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②久经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③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2主观条件:①广泛吸引各国贤士②制定正确的统一方略——“先弱后强远交近攻”③接受法家思想理论2、历史意义:符合人民愿望,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内容:①确立皇帝制度;②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名称及职责③地方实施郡县制度(2特点:①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②地方绝对服从中央(通过郡县制③皇帝直接任免官吏(3影响:①巩固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统治,②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军事:南征百越设四郡、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意义:拓展了疆土,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3、文化:统一文字(小篆4、经济:①统一度量衡制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5、交通: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直道,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络。

(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6、措施颁布意义:①有利于巩固统一;②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三、暴政1、表现:a“焚书坑儒”:摧残文化,钳制思想(2严刑酷法轻罪重罚(3大兴土木徭役兵役繁重:修长城建宫殿、陵墓2、影响: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四、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有作为的皇帝。

①统一中国②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等,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③“焚书坑儒”摧残了古代文化,钳制了思想发展。

④秦始皇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导致秦朝很快灭亡的根本原因。

一、贞观之治(627——649(一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生产发展民风淳朴社会和谐民族关系融合对外开放(二原因①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个人作用;②客观上:隋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三措施a政治:选贤任能,虚怀纳谏,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完善三省六部制b.经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c.思想文化: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d.民族: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利于民族融合,国家统一e.对外:友好开放,兼收并蓄(四民族:平靖边疆,设机构管辖,册封,和亲(五自省:撰写帝范二、评说:唐太宗作为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其统治时期(原因+内容为唐王朝带来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升平景象,形成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开元盛世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唐太宗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其晚年的反省和总结,也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

因此,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康熙初年面临的形势(1661-17221、清政府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2、统一全国和保卫边疆的任务仍然繁重①台湾——郑成功②黑龙江流域:沙俄③漠西漠北:蒙古各部3、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复4、辅政鳌拜专权二、巩固统一国家1、平定“三藩”(1673—1681影响:加强了国家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2、收复台湾(1681—1684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实现了统一。

影响: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3、平定准噶尔部影响:噶尔丹自杀,平叛取得胜利。

4、加强民族团结⑴尊崇儒家文化⑵加强与蒙、藏民族团结,尊重喇嘛教(3维护国家主权,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1689签订《尼布楚条约》意义:维护国家利益肯定了“两江一岛”属中国评价:①管理边疆:平定噶尔丹叛乱;册封五世班禅;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并设台湾府②抗击沙俄:雅克萨反击战,划定东段边界③发展经济:治理黄河,奖励垦荒,厉行节俭等消极:①兴文字狱②实行闭关政策二、开创儒家思想1、背景:春秋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礼坏乐崩;违背周利行为司空见惯2、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3、核心内容:(1“礼”的思想——“周礼”,克己复礼评价: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奴隶社会规范制度。

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2“仁”核心民本思想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仁爱有等级,(3中庸:协调礼和仁“和而不同”4.1、创办私学2、教育思想(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2.教育目的:“成人”、成“君子”(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4.教学内容:六经5、影响①孔子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渗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被神圣化;②儒家思想传到亚洲各国,成为东方文化的主干,与西方文化并称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形态;③儒家文化对法、德等国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孔子是世界公认的古代社会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一、柏拉图生活的时代特征1、发生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前404年2、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二、柏拉图思想——理念论和《理想国》1、理念论①世界:理性世界:由理念构成,事物的概念或实质———真实、永恒感性世界:由具体事物构成,物质或现象———虚假、变幻②对立:理性世界—感性世界③理念先于物质而存在,知识是人先天固有的,学习即是回忆。

2、理想国(政治思想A、代表作:《国家篇》(曾经翻译《理想国》B、观点:①理想国家:护国者—负责治理国家“智慧之德”卫国者—对外御敌,对内保民“勇敢之德”生产者—从事生产,要有节制“节制之德”②国家统治者:哲学王三、雅典学园阿卡德米。

贡献1、哲学:①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是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外界事物的感觉。

②确定哲学研究对象。

《形而上学》2、生物学: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植物进行分类,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解剖研究。

3、物理学: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物理学》4、分类研究:划分出很多新的学科,后世一直沿用。

5、逻辑学:三段论至今被学术界尊为权威,推理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判断构成。

6、教育:创办吕克昂学园;逍遥学派7、伦理学“中庸之道”: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

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一种人生境界。

8、政治学:强调法治,认为法治优于人治。

二、评价:亚里士多德是影响西方世界的伟大哲学家和人类知识知识体系中多门学科的奠基人。

他用科学的方法总结古希腊文化的成就,建立了一些规范性的理论,在西方文化思想界产生了长久的深刻影响;他的论著是系统的,对当时所能涉及的学科都做过研究,因此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提倡“中庸之道”,创办“吕克昂学园”,使古希腊教育理论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其科学探求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被后人推崇和学习。

库伦威尔二、主要活动1、1640重开议会2、1642—1649①组建军队:自耕农组成、打破只有骑士和贵族才能充任军官的陈规、军纪严肃马斯顿荒原战役——铁骑军纳西比战役——新模范军——全歼王军主②1949年处死国王,宣布英国为共和国。

3、1649年—1658年克伦威尔统治时期①血腥征服爱尔兰、苏格兰②1653年就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

③经济:发展工商业④宗教信仰:提倡宗教信仰自由⑤扶持文化教育、改善法律⑥对外:《航海条例》打击荷兰三、评价克伦威尔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领导者,在革命中做出重大贡献。

组建“新模范军”并在他的领导下打败王党军队,处死国王,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在其统治期间,维护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颁布《航海条例》,巩固英国的海上权威与商业利益,促进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另一方面,就任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远征爱尔兰、苏格兰,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

因此,他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史上一位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华盛顿1.主要事迹:①领导独立:1774年,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任大陆军总司令;1776年宣布独立;1 781年,英军投降,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②开国立制:制定美国1787 年宪法,任第一届美国总统。

③确立国策:制定了许多开创性的政策;功成身退,不迷恋权势。

2、评价:①华盛顿是美国开国元勋,在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身为大陆军总司令,功绩卓著。

②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为美国民主制度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③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两任总统届满后,坚决不再次连任,为以后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树立了范例。

④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赢得美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拿破仑1.、发展及顶盛1、1799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2、1804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3、1805奥斯特里茨战役,充分显露军事才能。

4、1804《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有利于法国社会的稳定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5、统治措施:①政治上:精简编制,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军事体制;剥夺人民民主权利,迫害工人②经济上:建立法兰西银行,整顿国家财政;扶植资本主义发展③军事上:废除雇佣兵制,代之以征兵制三、帝国走向覆亡原因1.根本: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力量强于法国资本主义势力2.评价拿破仑是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

1799年,他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1804年,他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这些措施有利于法国政治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巩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秩序。

他对外多次与反法同盟进行战争,通过早期的对外战争,他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传播了法国革命的思想,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

但在其后期进行的战争中,他侵犯了许多国家的独立,掠夺和奴役了欧洲各国人民,引起了各地人民的反抗,最终导致了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总之拿破仑有功有过,功大于过。

孙中山一、1894—1912创建民主共和1、弃医从政2、1894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标志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3、1905同盟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五权分立”4、组织参与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反清斗争如:1895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1911.4、武昌起义1911.105、1912任临时大总统颁布《临时约法》体现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性质2、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了民主共和制(最伟大。

3、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国社会面貌发生重大改变,促进社会的进步(最深远的意义。

4、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6、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意义二、捍卫民主共和1.1913二次革命1915反袁护国运动1917第一次护法运动1920第二次护法运动三、国共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发展新三民主义1924创办黄埔军校1925.3.12病逝四、评价孙中山1、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