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案例分析培训讲学
国际物流案例分析共21页PPT

分析:
❖ 在国际货物运输保险中,保险公司对索赔人 承担赔偿责任,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保险公司和索赔人之间必须有合法有效的 合同关系,即索赔人必须是保险单的合法持 有人;向保险公司行使索赔权利的人,必须 享有保险利益;被保险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遭 受的损失必须是保险公司承保范围内的风险 造成的。
❖ 上述案例中,由于以FOB厦门成交,FOB术语以装运港船舷 作为划分买卖双方所承担风险的界限。即货物在装运港越过 船舷之前的风险,包括在装船时货物跌落码头或海中所造成 的损失,均由卖方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后,包括 在运输过程中所发生的损坏或灭失,则由买方承担。 在本案 例中,虽然卖方在货物发生意外时,对该保险标的享有保险 利益,保险单中也含有“仓至仓条款”(这个条款是规定保 险公司所承担的保险责任,是从被保险货物运离保险单所载 明的起运港发货人仓库开始,一直到货物到达保险单所载明 的目的港收货人的仓库时为止),但保险单的被保险人为买 方,保险公司和买方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保险合同关系,而 福建进出口公司即卖方不是保险单的被保险人或合法持有人, 故其没有索赔权。另外,虽然买方即法国公司是本案保险单 的被保险人和合法持有人,但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前, 如果受到损失,被保险人不会受到利益影响,即其不具有保 险利益,因此,尽管保险单中也含有“仓至仓条款”,买方 无权就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前的损失向保险公司索赔。 解决办法:卖方代买方办保险,货物装船后背书给买方。 这样装船前卖方可索赔,装船后买方可索赔 。卖方也可加卖 陆运险。
❖ (2)开证行能否拒付货款给议付行?
[案例分析]
❖ ( 1)商品净重检验证书是由商检机构签发的关于 货物重量的公证文件,而重量单为发货人所出具的 货物重量说明文件,二者是不同的。 ( 2)信用证中要求卖方提供商品净重检验证书, 而议付行误以为重量单即商品净重检验证书,则议 付行必须为此过失承担责任。按《跟单信用证统一 惯例》的规定,开证行有权对议付行拒付,而议付 行可向出口商追索押汇款项。
国际物流基础知识及案例分析

案例3:南京王家湾物流中心(WLC)全球物流服务流程一体化组员:李姣(2008152114)宋香荣(2008152140)谭桂丽(2008152141)一.案例背景国际物流基础知识1,定义。
2,特点。
3,种类。
4,主要业务。
5,现状、问题、发展趋势。
详细介绍:定义:组织商品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
特点:物流渠道长;环境复杂;标准化要求高;风险性;多种运输方式组合。
种类:(一)根据商品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向:进口物流、出口物流(二)根据商品流动的关税区域分类:国家之间的物流、经济区域之间的物流(三)根据跨国运送的商品特性分类:国际军火物流、国际商品物流、国际邮品物流、国际捐助或救助物资物流、国际展品物流、废弃物物流等。
(四)根据国际物流服务提供商的不同:国际货运代理、国际船务代理、无船承运人、报关行、国际物流公司、仓储和配送公司等。
主要业务:国际货物的采购国际货物的包装国际货物的流通加工国际货物的装卸搬运国际货物的仓储现状: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国际物流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传统体制的影响,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管理技术水平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落后,我国物流业的综合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战略合作。
大型领袖企业实现供应链管理。
外资物流企业不断进入。
国际物流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物流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现象突出。
粗放经营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
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
功能单一,缺乏特色。
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并不断流失。
物流发展的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发展趋势:1、国际物流系统更加集成化2,国际物流管理更加网络化3,国际物流标准更加统一化4,国际物流配送更加精细化5,国际物流园区更加便利化6,国际物流运输更加现代化最新国际物流讯息:全球最大型疏浚船作业由比利时国际疏浚公司拥有的全球最大型疏浚船日前已抵达巴拿马运河太平洋。
这艘全球最大型自走式重载绞吸式控泥船全长124米,预期按工程需要,将航道挖深至15.5米。
培训课件国际物流

快速 低成本 滿足顧客服務 通訊與資訊科技的應用
利用先進的通訊與資訊科技(如圖12-15),可以超 電信支援物流服務之遠景示意圖
12-37
未來物流系統之展望 2/7
未來物流子系統之發展 運輸系統 顧客服務系統 倉儲及揀貨系統 物流資訊系統 物料搬運與包裝系統 國際物流系統
12-18
表 12-1 各國物流程成本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
國家
台灣 中國大陸 新加坡 香港 日本 美國 英國
GDP
物流成本 占GDP的比重
(10億美金) (10億美金)
(%)
308
40
13.1
4,250
718
16.9
85
12
13.9
175
24
13.7
3,080
351
11.4
8,083
849
國際物流策略
多國製造商的物流策略必須考慮以下三種特定 的物流策略:
如何供應地區性市場 如何生產 如何選擇特定國家從事製造設備之生產
12-29
各種物流管理策略 4/6
全球性物流策略之抉擇受下列因素的影響:
國際分工
原廠委託製造(OEM) 原廠委託設計製造(ODM) 自創品牌(OBM) 接單後生產(BTO)
運輸業之應用 倉儲之應用 產品條碼的應用 IT與EC的應用
12-34
未來物流系統之發展環境 2/8
物流設備與技術之進步 產品的變化性增加 產品之生命週期縮短 顧客服務水準的改善 公司間的合作增加
水平合作關係 垂直合作關係
通路合作之增加 對廢棄物流的重視 物流加工作業的實施
12-35
第九節 未來物流系統之展望 1/7
现代国际物流培训讲义(ppt 34页)

第六章 国际物流
第一节 国际物流概述 一、国际物流的含义 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是
指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商品在国 与国之间的流动和转移(the movement of goods across national boundaries)。
精品资料网
精品资料网
四、国际物流的分类
(1)根据货物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向,可以将国际物 流区分为进口物流和出口物流。
(2)根据货物流动的关税区域,可以将国际物流区 分为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和不同经济区域之间的物 流。
(3)根据跨国运送的货物特性,可以将国际物流区 分为国际军火物流、国际商品物流、国际邮品物流、 国际捐助或救助物资物流、国际展品物流、废弃物 流等。
①国际法协会制订的《1932年华沙—— 牛津规则》
②美国九大商业团体制订的《1941年美 国对外贸易定义修正本》。
③国际商会制订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 通则》
精品资料网
(2)《INCOTERM2000》中的国际贸易术语
E组(启运)
EXW
工厂交货
适合于各种运输方式 包括பைடு நூலகம்式联运
输、仓储、货运保险、包装。 (3)口岸物流。如海关仓库、集装箱场站
作业、集装箱货物装御、组配、加工等。 (4)国际运输、货运保险、转运货物、过
境货物的报关等。
精品资料网
二、国际物流的产生与发展。
二战以前——萌芽阶段 二战以后——系统物流进入国际领域 60年代——开始大规模物流 70年代——大规模物流,服务水平提高
精品资料网
第三节 区域物流
一、关于物流、贸易与生产布局关系的理论分析 (1)区域和区域之间的贸易可称为地区间贸易。 (2)全世界可看作一个整体,它划分为若干个大
2024年国际物流行业培训资料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绿色物流
环保意识的提高将推动国际物 流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和
资源浪费。
智能化升级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 应用将推动国际物流行业实现 智能化升级,提高服务质量和 效率。
供应链协同
加强供应链协同和整合将成为 国际物流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提高整体供应链的运行效率 。
贸易保护主义挑战
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可能对国 际物流行业带来不利影响,企
业需要加强风险应对能力。
2023
PART 02
国际物流基础知识与技能
REPORTING
国际贸易术语与规则
贸易术语
包括常用贸易术语如FOB、CIF、 CFR等,以及术语的含义、使用 场景和注意事项。
贸易规则
涵盖国际贸易惯例、贸易合同要 素、贸易纠纷解决等内容,帮助 从业人员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操 作流程。
风险识别与防范措施
风险识别
国际物流中供应链金融风险主要包括市 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为有 效识别风险,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 估机制,定期对供应链金融业务进行风 险评估。
VS
风险防范措施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风险管理 流程;加强对合作伙伴的尽职调查,降低 信用风险;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风险识 别和防范能力;与保险公司合作,通过保 险手段分散和转移风险。
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案例分享
智能路径规划 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 术,为国际物流提供智能路径规 划,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空驶和绕 行,降低能源消耗。
碳排放权交易 参与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 过购买和销售碳排放权,推动物 流企业积极采取减排措施。
绿色仓储管理
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建 设仓储设施,同时优化仓储布局 和管理流程,降低仓储环节的能 耗和排放。
《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课堂教学分析——以海运出口为例

中国储运网H t t p ://w w w .c h i n a c h u y u n .c o m在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要准确把握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把它作为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一项长期工作尤为重要[1]。
《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在高校商贸专业群广泛开设。
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它是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是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拓展课,旨在通过对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基础知识和实务操作的教学,使学生具备较扎实的理论知识,较熟练的实操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胜任福建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第三方国际物流企业和制造业国际物流部门的一线国际货代操作、销售、客服、单证等岗位的工作。
一、整体教学设计(一)选题依据《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课程设计响应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课程改革为突破点,以课岗融合为标准,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路径,以学习情境设计为基础,通过对接货代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对接货代岗位的工作过程、工作要求、评价指标进行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设计,用项目任务将课程知识串成链,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2]。
文章以《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的重点教学内容———国际海上货运代理为例,通过对销售岗和操作岗的职业能力需求进行教学设计,贴合实际岗位需求,为学生上岗实践奠定基础。
(二)行业现状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的高速发展,为国际物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未来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将随之得到更加迅速的发展。
当前,客户对货运代理服务的需求已经超出了传统的揽货、单证操作、清关、结算、二次国内运输等,而是转向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设计、综合物流服务模式构建等高增值的代理服务。
因此,如何培养既掌握国际货运代理操作业务规范又能进行服务方案设计的高端技能人才是《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课程亟待完成的主要任务。
(三)学情分析《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授课对象为物流管理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
国际物流案例

根据不同商品类别建立不同的配送中心,提高配送中心作业效率。 子公司卡特彼勒物流服务公司于1987年成立
被每誉年为 货“运创总造在量奇达迹5电的0亿行公子业斤专;家商” 务中亚马逊将其国内的配送业务委托给美 国邮政和UPS,将国际物流委托给国际海运公司 通过这一合作,鉴于双方了解在中国从事业务的习惯,不仅能够帮助跨国公司减少在中国发展业务的风险,而且也帮助中国企业迎接
• 20世纪80年代末,制造业的基地从发达国家逐渐 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而联邦快递作为最早认识 到这一趋势的公司,开始着手进行大规模的全球 扩展,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及挑战,亚太 区分公司也就此应运而生。
物流巨人——联邦快递(续)
• 1989年联邦快递收购了飞虎航空(flying tiger),获得 了飞虎航空在亚洲21个国家及地区的航线权,从而 在全球经济增长最迅速的区域取得了立足点。
物流巨人——联邦快递(续)
• 定位与战略:
• UPS能够在任何地方、任何模式来处理任何货物
• FedEx无所不包,全面发展
电子商务领袖——亚马逊
• 美国亚马逊网上书店自1995年7月在美国开业
• 到2002年底全球已有220个国家的4000万网民在 亚马逊书店购买了商品,亚马逊为消费者提供 的商品总数已达到40多万种。
电子商务领袖——亚马逊(续)
3.完善的物流系统是电子商务生存与发展的 货物运抵全球200多个国家;
奇迹创造者——卡特彼勒(续) 正是被许多人称为是电子商务发展“瓶颈”和最大障碍的物流拯救了亚马逊,是物流创造了亚马逊今天的业绩。
命脉 电子商务领袖——亚马逊(续)
国际物流案例分析

国际物流案例分析国际物流是指跨越国界,通过多种运输方式,将货物从一国运输到另一国的物流活动。
它涉及国际贸易、运输、保险、报关、仓储等多个环节,是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下是对一个国际物流案例的分析。
案例背景:某中国制造企业计划将一批机械设备出口到巴西。
这批设备包括大型机械部件和精密仪器,总重量约50吨,体积庞大,对运输条件有较高要求。
企业选择与一家国际物流公司合作,以确保货物安全、准时到达目的地。
物流方案设计:1. 货物准备:首先,企业对机械设备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检查和包装,确保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同时,根据巴西的进口规定,准备了相应的商业发票、装箱单、原产地证明等文件。
2. 运输方式选择:考虑到货物的重量和体积,以及运输成本和时间效率,物流公司建议采用海运结合陆运的方式。
货物将通过集装箱海运至巴西的港口,然后通过陆路运输至最终目的地。
3. 报关与清关:物流公司协助企业完成了货物的出口报关手续,并提前与巴西的合作伙伴沟通,确保进口清关流程的顺利进行。
4. 货物跟踪:为了确保货物的安全,物流公司提供了实时的货物跟踪服务,企业可以通过物流公司的系统随时查看货物的位置和状态。
5. 风险管理:物流公司为货物投保了运输保险,以应对可能发生的货物损失或损坏的风险。
物流执行:1. 货物装箱:在工厂内,机械设备被仔细地装入集装箱,并进行了加固处理,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的移动或碰撞。
2. 货物运输:货物通过卡车运输至中国港口,并在港口完成装船。
海运过程中,物流公司定期检查货物状态,确保集装箱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3. 货物到达:货物抵达巴西港口后,物流公司协助完成清关手续,并安排陆路运输至最终目的地。
4. 货物交付:在目的地,物流公司与收货方协调,确保货物的顺利交付,并在交付后进行货物状态的最终确认。
案例分析:1. 成功因素:本案例中,物流方案的设计充分考虑了货物的特性和运输需求,选择了最合适的运输方式。
同时,物流公司的专业服务和风险管理措施,确保了货物的安全和准时交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物流案例分析案例一某年3月,A(卖方)与B(买方)签订了以FOB术语成交的2000吨甜菜籽销售合同,装运期不迟于8月20日。
A方于15日将货物运到港口。
码头工人16日下午开始作业装船(当天未装完),17日上午由于第九号台风影响,装卸工人作业时,突降阵雨,持续5分钟左右。
由于来不及关闭舱盖和采取其它防雨措施,使得108吨货物全部淋湿。
当时A、B都在现场,考虑到运输途中淋湿部分可能霉变。
在没有考虑由谁承担风险情况下,将淋湿部分全部扒舱,19日全部装船完毕。
A方认为此108吨货在下雨时,已越过船舷,风险已经转移给买方,货损由买方承担。
但买方和船方均认为只收到1892吨货物,拒不签发2000吨货物的提单。
A方几经交涉,毫无结果。
此时船已抵达目的港,无法提货,且货轮滞港费用极大。
考虑此种情况B公司电告船方签发2000吨货物提单。
问:此案例中采用何术语比FOB更优?案例二某年H公司与英国D公司签订一份出口轻工产品的CIF合同。
合同中订立两项特殊条款:(1)当年10月由中国上海港运至英国某港口,D公司须于当年8月底前将有关信用证开到H公司,H公司则保证运载船只不迟于12月1日前抵达目的港。
(2)如果载运船只迟于12月1日前抵达目的港,D公司可以撤销合同,如届时货款已收妥,则须将所收货款如是退回D公司。
合同签订后,H公司在清理合同过程中对该合同CIF性质发生异议。
一种意见认为该合同虽然订有两项特殊条件,但仍属CIF合同;另一种意见相反。
请问:你支持哪一种意见,原因是为什么?案例三我国某内陆出口公司于2000年2月向日本出口30吨甘草膏,每吨40箱共1200箱,每吨售价1800美元,FOB天津新港,共54000美元,即期信用证,装运期为2月25日之前,货物必须装集装箱。
该出口公司在天津设有办事处,于是在2月上旬便将货物运到天津,由天津办事处负责订箱装船,不料货物在天津存仓后的第二天,仓库午夜着火,抢救不及,1200箱甘草膏全部被焚。
办事处立即通知内地公司总部并要求尽快补发30吨。
否则无法按期装船。
结果该出口公司因货源不济,只好按合同赔偿。
问:该公司术语选择是否准确?如不准确,有何术语更适合?案例四2000年5月,美国某公司与我国江西某公司签订合同购买一批日用瓷具,贸易术语为CIF LOS-ANGELES,支付条件为不可撤销的跟单信用证,出口方需要提供己装船提单等有效单证。
出口方随后与某运输公司签订运输合同。
8月初出口方将货物备妥,装上承运人派来的货车。
途中由于驾驶员的过失发生了车祸,耽误了时间,错过了信用证规定的装船日期。
为此出口方受到货价、利息等有关损失共计达15万美元。
事后,出口方作为托运人又向承运人就有关损失提出索赔。
经3个月的多方协商,承运人最终赔偿各方面损失共计5.5万美元。
出口方实际损失9.5万美元。
问:该出口公司以后应如何避免本类风险的发生。
案例五我国某公司出口一批核桃给英国客户,采用CIF术语。
合同中规定:“10月份自中国装运港装运,卖方保证载货轮于12月2日前抵达英国目的港。
如载货轮迟于12月2日到达目的港,在买方要求下,卖方须同意取消合同,如货款已收,须退款。
”该公司10月中旬装运,而后收妥货款。
不料,轮船途中主要机件损坏,无法继续航行。
为保证如期到港,该公司以重金租拖轮,但终晚到数小时。
适逢市价下跌,除个别客户提货外,多数客户要求取消合同。
我方损失严重。
问:分析以上案例,指出本案例的问题主要出在哪?案例六我方出口手表到印度,按FCA Shanghai Airport签约。
交货期8月。
出口企业8月31日将该批手表运到上海虹桥机场并由航空公司收货开具航空运单。
我方即电传印度发出装运通知。
9月2日手表抵达孟买,将到货通知连同发票和航空运单送交孟买XX银行。
该银行即通知印商提货、付款,但印商以延迟交货为由拒绝。
问:根据案例,分析最后结果。
案例七印度孟买某公司与日本京都某公司签订了一份进出口贸易合同。
在合同中,京都方明确表示自己不愿承担内陆及海洋运输中的风险,而孟买方也表示自己不会承担交货前的风险。
双方最终商议的运输路线为京都由陆路到横滨,再由横滨海运到孟买,全程为集装箱运输。
问:根据案例,分析双方可能签约的术语。
案例八我方出口矿产500吨至欧洲,规定1月至4月由中国港口海运至欧洲,容许卖方数量增减5%,买方开来信用证装运条款为1月100吨,2月150吨,3月150吨,4月100吨,每月不得分批。
1、2月我方如期交货收款,3月因货源不足,与船公司协商,3月10日先在青岛装货70吨上C轮,该轮船航至烟台时,3月18日烟台再装75吨。
我方向银行提供了青岛、烟台两套提单共计145吨。
开证行却拒绝付款,理由是:(1)合同规定150吨,现在却只有145吨;(2)信用证规定不准分批,现在却存在青岛、烟台两地装运。
问:根据案例,分析开证行拒付理由是否充分。
案例九我方出口一批货物至德国,信用证规定:“装运自重庆至汉堡。
多式联运单据可以接受。
禁止转运。
”我方将货物交重庆外运,如期装上火车经上海改海运至汉堡。
结果,开证行却拒绝付款。
理由是:(1)运输单据上船名部分出现“预期”(intended)字样,而单据上无装船日期和批注;(2)规定禁止转运,而单据却表明该批货物发生了转运。
问:根据案例,分析开证行拒付理由是否充分。
案例十我方出口一批货物,买方为新加坡商。
在商议的过程中,以FOB中国港口为条件与新加坡商成交。
新加坡商开来的信用证的金额和单价均按FOB中国港口计。
但是在信用证上要求货物运至日本横滨,并要求在提单上注明“运费已付”(freight prepaid)字样。
问:根据案例,分析新加坡商的动机。
案例十一我国东北某公司2010年9月按DAF满洲里与俄罗斯公司签定了一笔矿产品合同。
合同数量为8000吨,可分批装运,交货期限为当年12月底之前。
签约后,卖方即开始备货,安排铁路运输,并于12月30日前将8000吨产品分批发运出去。
买方在满洲里接受了货物,经检验发现有短量现象,同时发现有一部分货物是在次年1月份到达满洲里的。
于是买方向卖方提出索赔,因为卖方违反交货期和短交货物。
但卖方以铁路承运人出具的运输单据证明自己按时交了货,并以商检证和铁路运单上所载明的数量说明自己是按量交货的,因此拒绝理赔。
问:根据案例,分析我国公司拒赔是否合理。
案例十二我方出口一批货物,买方为新加坡商。
在商议的过程中,以FOB中国港口为条件与新加坡商成交。
新加坡商开来的信用证的金额和单价均按FOB中国港口计。
但是在信用证上要求货物运至日本横滨,并要求在提单上注明“运费已付”(freight prepaid)字样。
我国A公司与非洲B签订一笔贸易合同,以FAS条件进口一批木材。
在装运期内,B公司装运完成后,来电要求我方支付全部货款,并要求支付装船时的驳船费。
问:根据案例,分析卖方的要求我方应如何处理?案例十四我国出口A公司,对加拿大魁北克B进口商出口500吨核桃仁,合同规定CIF 魁北克,装运期不得晚于10月31日,不得分批装运和转运,并规定货物应于11月30日前到达目的地,否则买方有权拒收。
我方于10月5日装船完毕,但船到加拿大东岸时已是11月25日,此时魁北克已开始结冰。
承运人担心船舶驶往魁北克后出不来,便根据自由转船条款指示船长将货物全部卸在哈利法克斯,然后从该港改装火车运往魁北克。
待这批核桃仁运到魁北克已是12月2日。
于是进口商以货物晚到为由拒绝提货,提出除非降价20%以弥补其损失。
几经交涉,最终以我方降价15%结案,我公司共损失36万加元。
问:根据案例,指出本案例的问题主要出在哪?案例十三2009年1月我国A进口商与东南亚B国以CIF条件签订合同进口香米,由于考虑到海上运输距离较近,且运输时间段海上一般风平浪静,于是卖方在没有办理海上货运保险的情况下将货物运至我国某一目的港口,适逢国内香米价格下跌,我国进口商便以出口方没有办理货运保险,卖方提交的单据不全为由,拒收货物和拒付货款。
请问问:根据案例,分析我方的要求是否合理,此案应如何处理?案例十五中国A公司(买方)与澳大利亚B公司(卖方)于2009年3月20日订立了5000公斤羊毛的买卖合同,CFR 张家港,装运期为当年6月。
7月9日卖方传真我方称,货已装船,但要在香港转船,香港的船名为Safety,预计到达张家港的时间为8月10日。
但直到8月18日Safety轮才到港,我方去办理提货手续时发现船上根本没有合同项下的货物,后经多方查找,才发现合同项下的货物已在7月20日由另一条船运抵张家港。
但此时已造成我方迟报关和迟提货,被海关征收滞报金人民币16000元。
问:根据案例,分析我方能否获得向出口方提出的索赔。
案例十六新加坡A公司与马来西亚B公司订立FCA合同,购买500吨白糖,合同约定提货地为B公司所在地。
2010年7月3日,A公司派代理人到B公司所在地提货,B公司已将白糖装箱完毕并放置在临时敞蓬中,A公司代理人由于人手不够,要求B公司帮助装货,B公司认为依国际惯例,货物已交A公司代理人照管,自己已履行完应尽的合同项下的义务,故拒绝帮助装货。
A公司代理人无奈返回,3日后A公司再次组织人手到B公司所在地提走货物。
但是,在货物堆放的3天里,因遇湿热台风天气,货物部分受损,造成10%的脏包。
问:根据案例,分析损伤应由谁承担。
案例十七我国某公司以FOB条件出口一批冻鸡,合同签订后接到买方来电,称租船较为困难,委托我方代为租船,有关费用由买方负担。
为了方便合同履行,我方接受了对方的要求,但时间已到了装运期,我方在规定的装运港无法租到合适的船,且买方又不同意改变装运港,因此到装运期满面时,货仍未装船。
买方因销售即将结束,便来函以我方未按期租船履行交货义务为由撤销合同。
问:根据案例,分析我方应如何处理。
案例分析要点案例1术语FOB是以越过船舷为界来区分风险分界点的,因为,在本案例中A方提出的理由有一定依据,但是船舷是一个不确定的空间概念,因为我们认为在FOB 术语下应以装船完毕为风险转移点更适合,所以B和船方的理由也是成立的。
在这种情况下,A、B方如果要更好的规避风险,应选用术语FAS更优。
因为FAS可以更早、更明确的转移风险。
案例2应支持后一种意见,即该合同已不是CIF合同。
在CIF合同中,卖方虽然要支付从装运港到目的港的费用,但是其承担的风险却只到装运港为止,因为常规的CIF合同卖方应只需承担内陆段的运输风险。
但是在本案例中,英国D公司添加的附加条件使得该合同由CIF合同变成了D组合同,这样H公司的风险无疑被人工延长了,这是不公平的一份合同。
案例3该出口公司所在地正处在铁路交通的干线上,外运公司和远洋公司在该市都有集装箱中转站,既可接受拼箱托运也可接受整箱托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