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王朝氏表
朝鲜李植对儒学思想的接受及其意义

朝鲜李植对儒学思想的接受及其意义朝鲜李植是朝鲜王朝时期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他是朝鲜儒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对儒学思想的接受及其意义是深远的,对于朝鲜王朝时期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
朝鲜李植深刻理解并接受了儒学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儒学强调仁爱、礼义、忠恕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对于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李植在他的著作中多次提到了这些价值观念,强调了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朝鲜李植对儒学思想的接受表现在他对儒家经典的阐释和解读上。
他研究典籍,注释《论语》,《大学》等经典著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将这些见解运用到实际的政治实践中。
他的阐释和解读对于当时的社会思潮和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朝鲜李植将儒学思想与实际社会生活相结合,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政治主张和治国理政的思想。
他主张尊儒让道,推崇贤能,主张以德治国,推行善政,为当时的社会稳定和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朝鲜李植的对儒学思想的接受促进了朝鲜社会的和谐发展。
儒学强调仁爱、礼义,这些价值观对于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
李植在政治实践中运用儒学思想,推行善政,使得朝鲜社会保持着相对的和谐与稳定。
朝鲜李植的对儒学思想的接受促进了朝鲜社会的文化繁荣。
儒学思想在朝鲜社会占据着统治地位,对于朝鲜社会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植的阐释和解读让儒学思想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促进了朝鲜儒学思想的整体发展。
朝鲜李植对儒学思想的接受及其意义是深远的,对于朝鲜王朝时期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深刻理解并接受儒学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将其与实际社会生活相结合,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政治主张和治国理政的思想,促进了朝鲜社会的和谐发展、文化繁荣和政治进步。
朝鲜李植的思想对于当时的社会思潮和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朝鲜王朝时期的一代儒学大家,为朝鲜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朝鲜高丽王朝历史

朝鲜高丽王朝历史农学院农林经济管理郑于华2134123388高丽王朝(西元918-1392年)是中世纪东亚一个重要的政权,可以说是首次实现朝鲜半岛民族与文化彻底融合统一的朝代。
高丽王朝的文化元素,在现代朝鲜半岛文化中占有重要一席,其象征意义更大大影响着现代朝鲜民族的思维。
今天韩国国名的英文“Korea”,正是“高丽”的音译。
西元9世纪,千年古国新罗王朝政散人离、日趋没落,终于在世纪的末年重新陷入三国鼎立的状态,史称“后三国时代”。
在统一的新罗王朝之前,朝鲜半岛存在着三个分庭抗礼的国家,称为高句丽、百济、新罗—新罗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联合唐朝次第蚕食高句丽与百济的国土,在高句丽与百济灭亡之后,新罗成为半岛上唯一一个统一国家。
然而,统一只维持了一百多年。
之后,不满新罗王朝统治的群雄纷纷揭竿而起,消亡的高句丽、百济亦趁此机会借尸还魂。
率先复兴的是“后百济”。
另一位豪杰也热衷于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
在新罗内部权术争斗中失败的新罗王子弓裔,则在松岳(即今开城)打着“后高句丽”的旗号,发起对故国新罗的疯狂报复。
不过他对新罗人的极端仇恨却丝毫没有改变。
于是,在朝鲜半岛上斗个你死我活,然而沸腾的热血与杀戮的快感无益于构筑万世基业。
弓裔虽然建立了霸业,可是他的性格暴虐古怪。
他对自己在新罗遭受的耻辱耿耿于怀,为此他对新罗人实施灭绝种族的政策。
他肆意屠杀部下甚至妻子儿女,一时间人心惶惶。
于是,更具政治抱负和战略眼光的部将王建将之推翻。
王建出身于松岳的海上商人家庭,因为家族与个人的声望而被弓裔任命为松岳的守将,并统领水军。
此后,王建屡立战功,受到弓裔的赏识,官居百僚之首。
王建并非一般武夫可比,他对形势具有高瞻远瞩的见解。
在夺得权柄之后,他一边谋划着一统半岛的事业,一边巧妙处理涉及立国方略的原则问题。
面对势力强大的后百济,王建采取步步为营的谨慎对策,而对新罗小朝廷则报以忠顺的拥戴者姿态、暗地里却不忘不断施加压力。
最后,机会终于来临。
李氏朝鲜第四代君主 朝鲜王朝第二任国王李祹简介

李氏朝鲜第四代君主朝鲜王朝第二任国王李祹简介本文导读:李祹22岁即位,共在位32年(1418年至1450年),在位期间是朝鲜王朝的鼎盛时期,朝鲜社会文化得到长足发展,在此期间创造了谚文,对朝鲜之后的语言和文化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后世的韩国史学家通常都尊称他为世宗大王(세종대왕),同时,他也被称为“海东尧舜”,包括田制改革等在内的内政、文化的改革取得较大成果。
正统十年(1445年)以后,李祹因病让王世子李珦摄政。
景泰元年二月十七日(1450年4月8日),李祹在汉城永膺大君府邸内去世,享年五十四岁。
明朝赐谥庄宪,朝鲜加谥曰庄宪英文睿武仁圣明孝大王,庙号世宗。
初葬广州(京畿道广州大母山)献陵,明成化四年(1468年)移葬骊州城山英陵。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洪武三十年四月十日(1397年5月7日),李祹出生于汉城的太宗潜邸,是朝鲜太宗与元敬王后闵氏的第三个儿子。
永乐六年(1408年)封忠宁君,和沈氏(后来的昭宪王后)结婚。
四年后(永乐十一年)进封忠宁大君。
其实朝鲜的世子是太宗的嫡长子李禔,李祹似乎与王位无缘。
永乐十六年(1418年),朝鲜宫中发生变化。
李祹才华横溢,很受太宗喜爱。
相反李祹的两位兄长却毫无王者风范,并粗鲁阻挠太宗传位给李祹。
两人后来被逐出宫。
太宗长子让宁大君流浪深山,二子则作了和尚。
世子被废为让宁大君,而忠宁大君李祹则被太宗册封为王世子。
永乐十六年八月八日(1418年9月),身心疲惫的太宗将王位禅让给世子李祹,李祹于景福宫勤政殿登基,是为世宗大王。
退位的太宗在宫内仍保留一定权力,并掌握军事大权直到1422年后他去世。
己亥东征永乐十七年(1419年5月),忠清道、全罗道传来警报,倭船数十艘集结海岸,袭击朝鲜兵船。
同月,黄海道海面也有倭寇出没,入寇海州等地......李祹在当时还掌权的太宗提议下,任命长川君李从茂为三军都体察使,柳廷显为三道都统使,禹博、李叔亩、黄象为中军副节制使,朴础、朴实为左军节制使,李之实为右军节制使,率领诸道军船200余艘,诸色军士17000余人,于当年五月二十五日出发,向对马岛进发。
朝鲜王朝的社会政治体制与文化风貌

朝鲜王朝的社会政治体制与文化风貌朝鲜王朝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为长久的王朝,其统治时间长达五百多年。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朝鲜王朝的社会政治体制与文化风貌也经历了多次的演变和变革。
朝鲜王朝最初建立于1392年,由朱元璋的女婿李成桂所创建。
在前面的几百年时间里,朝鲜王朝主要是以王室、士大夫和农民阶层为主的三元社会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非常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其中,士大夫阶层是朝鲜王朝社会的核心群体,他们不仅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主导力量,也是社会地位最高的人群。
同时,他们对于朝廷政策、法规和决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而在王朝的最高权力机构上,朝鲜王朝则采用了集权制度,朝鲜王朝王朝中央最高统治机构名为六曹(左、中、右、内、外、守备),负责处理国家大事和各种具体事务。
这种集权制度确保了朝鲜王朝的强大统治力,但也为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承压力。
而朝鲜王朝的文化风貌则展现了另外一种鲜明的特点,它极富本土特色而且非常注重传承。
其中,书法、诗歌和音乐是朝鲜王朝文化的三大代表。
朝鲜王朝的书法艺术非常独特,以一种流畅、简洁而不失威严的方式向世人展现了韩国半岛上独特的书法文化。
此外,它还历经了雅、颂、赋、乐四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而在音乐领域,朝鲜王朝则创造了许多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音乐作品,如鼓舞曲、舞蹈和圣乐等。
除此之外,朝鲜王朝的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新年和婚礼。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和民俗表演,并在年夜饭上品尝特色的韩国美食。
而在结婚仪式上,鲜花、音乐和美食也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元素。
此外,由于朝鲜王朝的宗教信仰主要为儒教和佛教,所以在王朝的社会文化中还浸透着许多民间信仰和神话故事。
总的来说,朝鲜王朝的社会政治体制与文化风貌都非常独特且历史悠久。
它代表了韩国半岛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也体现了韩国民族性格上的很多方面。
北朝鲜中国历史上的南北分裂时期

北朝鲜中国历史上的南北分裂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北朝鲜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是中国历史上南北分裂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南北朝形成并相互对立,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北朝鲜中国历史上的南北分裂时期进行探讨。
一、南北朝的形成南北朝时期是从420年开始,到589年南北朝统一结束。
这一时期的形成源于东晋王朝的衰弱和内部政治经济的混乱。
东晋王朝疲弱无力应对外部威胁和克服内部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毁于内乱和外敌。
同时,北方的战乱也导致了人民的流离失所,大量的人民开始南渡。
南渡的人们带着他们的文化和传统南下,他们逐渐形成了南方的朝鲜。
而北方则逐渐形成了北方的朝鲜。
南北朝的形成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二、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在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南方的朝鲜王朝以南朝宋、斯、梁、陈四大朝代为代表,北方的朝鲜王朝以北齐、北周、须、隋、唐五大朝代为代表。
北朝的政权建立者须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有着重大影响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他们对政治、军事和经济都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南方的君王非常重视文化发展,他们提倡儒学、道学、佛学等思想文化,大力支持文化教育的发展,南方出现了许多文化名人。
而在北方,统治者更加重视军事力量和经济建设,他们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军事训练和农业生产中,致力于巩固国家的力量。
无论南北朝的政治走向如何,南方和北方各自的政权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政治变革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发展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南北分化的特点。
南方农业经济相对较发达,南方的自然环境和农业资源条件优越,南方的工商业发达。
而北方多山少水,环境相对恶劣,北方的人们更多地依靠畜牧业和渔业为生。
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差异导致了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的分化。
南方的经济繁荣带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南方出现了许多有才华的文化名人。
古朝鲜时代

古朝鲜时代古朝鲜即箕氏朝鲜 ,是公元前 1 1世纪商周时期出现于我国东北的特定的历史产物 ,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今天本人给大家找来了古朝鲜时代,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朝鲜时代简介古朝鲜是对在汉武帝设置汉四郡(公元前108年)以前,古代朝鲜半岛北部国家的称谓,包括檀君朝鲜以及箕子朝鲜、卫满朝鲜三个王朝。
对古朝鲜这一概念,其他国家的学者与南北韩学者的理解有所不同。
其他国家的学者主要用该词指信史(箕子朝鲜、卫满朝鲜和汉四郡)产生以前,朝鲜半岛地区的古代文明。
而朝鲜和韩国单称古朝鲜,多合指檀君朝鲜和卫满朝鲜,而不承认箕子朝鲜的存在。
13世纪晚期高丽王朝史书《三国遗事》是箕子朝鲜、卫氏朝鲜并立而言的。
据《汉书·地理志》载"玄菟、乐浪,(汉)武帝时置,皆朝鲜、秽貂、句丽蛮夷",此处朝鲜与句丽并称,说明古朝鲜与高句丽当时是两个不同的部族群体。
《后汉书·高句丽传》也指出,高句丽南与朝鲜相接。
说明高句丽当时并不领有古朝鲜,古朝鲜也不包括高句丽。
古朝鲜时代传说根据高丽时代僧侣一然所编撰的史书《三国遗事》和李承休编撰的《帝王韵纪》的记载,帝释桓因(桓因即帝释,帝释天,别名释提桓因)的儿子桓雄想下凡与人类一起生活。
得到桓因的同意,桓雄率领3000人降临到太伯山,建立了神市。
除了带来风伯、雨师、云师外,桓雄还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则,并教给人类各种各样的艺术、医学和农业技术。
据说,当时山洞中的一个虎和一个熊,求桓雄把他们变成为人。
桓雄给了他们20片蒜和一把艾草,并告诉它们吃完之后百日之内不能见阳光。
虎没能照办,因此没能变成人。
熊在第21日时变成了女人。
“熊女”因没有丈夫,于是在一棵神檀树下再次向桓雄祈祷,希望能有一个孩子。
桓雄被熊女的祈祷打动,娶了熊女为妻,名为栖梧。
后来熊女生了个孩子,就是檀君王俭。
朝韩学者认为,檀君朝鲜传说中的朝鲜政权有存在的可能,但如果依照Willian T. Sanders与Barbara J. Price所提出的四个阶段:游团、部落、酋邦、国家,那么照此论述国家形成的必要条件有两个,一是血缘关系在国家组织上被地缘关系所取代;二是拥有合法的武力,那么檀君朝鲜文化可能属于部落或者酋邦,而非国家。
朝鲜三国时代及王朝君主表

朝鲜三国时代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5世纪末时朝鲜三国时代的版图朝鲜三国时代(삼국시대)是指在公元前57年到公元668年之间占据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三个国家高句丽(前37年-668年)、新罗(前57年-935年)、百济(前18年-660年)。
在三国时代和之前存在的小国家和民族国家包括伽倻(42年-562年)、东秽濊、沃沮、扶余、于山国、耽罗等国。
公元668年,征服了百济后,新罗又征服了高句丽,因此结束了三国时代,创立了统一新罗时代。
三国的名称被用于朝鲜经典教科书《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的标题。
高丽高丽高宗安孝大王王皞()高丽元宗顺孝大王(高丽忠敬王)王倎(禃)高丽忠烈王王賰(昛)(椹)高丽忠宣王王璋高丽忠肃王王焘高丽忠惠王王祯高丽忠穆王王昕高丽忠定王王蚳(迷思监朶儿只)高丽恭愍王王瑞(祺)高丽前废王王禑(辛禑)高丽后废王王昌(辛昌)高丽恭让王王瑶李氏朝鲜庙号諡号(皇帝)諡号(大王)尊号讳名领导年代朝鲜太祖高皇帝康献大王至仁启运应天肇通光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李成桂1392年-1398年朝鲜定宗恭靖大王懿文庄武温仁顺孝李芳果1398年-1400年朝鲜太宗恭定大王圣德神功建天体极大正启佑文武叡哲成烈光孝李芳远1400年-1418年朝鲜世宗庄宪大王英文睿武仁圣明孝李祹1418年-1450年朝鲜文宗恭顺大王钦明仁肃光文圣孝李珦1450年-1452年朝鲜端宗纯定大王安庄景顺敦孝李弘暐1452年-1455年朝鲜世祖惠庄大王承天体道烈文英武至德隆功圣神明睿钦肃仁孝李瑈1455年-1468年大韩帝国。
朝鲜历史朝代顺序

朝鲜历史朝代顺序对于朝鲜历史上的朝代,可以说都有其各自独特的历史轨迹以及发展过程。
可以从三国时期、金朝时期、元朝时期开始,到清朝时期以及现代朝鲜时代,朝鲜的历史变化非常丰富多彩。
一、三国时期(37BC-668AD)三国时期的朝鲜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7年,时期由三个君主国组成,分别是古代西九州的高句骊(Goguryeo)、古代南九州的蔡氏(Baekjae)和古代中九州的孟囊(Gaya)三个国家。
其中,最早的韩通王朝开始于公元前37年,从关东地区一直延伸到安东地区,是最强大的政权,并从此建立起朝鲜历史上第一个君主制朝代;以梁军破高句骊为分界,蔡氏和孟囊分别建立朝代,史称”三国”。
二、金朝时期(668-1392)金朝时期是朝鲜历史上第二个君主制朝代,时期从公元668年至1392年。
此时期,韩国有Silla(新罗)和Kiyok(奇高)两大朝代。
其中,Silla朝建立于二十三年后,实现了三国时期的统一,史称”新罗统一”;其后,新罗统治朝鲜半岛的900多年时间,实现了强盛朝代的形成,且在半岛上实行君主制,并成为一个杰出的文明朝代。
三、元朝时期(1392-1910)元朝时期是朝鲜历史上第三个君主制朝代,公元1392年朝鲜统一实现后,乾隆帝派高宗兼任朝鲜王、李舜臣称曹国的缔盟,使朝鲜成为中国的一子国。
此时期,在中国同类领域的科技先进程度上,也较西洋先进多年。
此期是朝鲜国力最强盛的时候,朝鲜的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为朝鲜未来的发展建立了一定的基础。
四、清朝时期(1910-1948)清朝时期是朝鲜历史上第四个君主制朝代,也是朝鲜现代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朝代,时期从公元1910年至1948年,整个时期朝鲜作为清朝傀儡,地位得到象征性的声明,自此朝鲜处于日本保护下,以及清朝管辖下。
此时期,朝鲜自治权和自主权被削弱,走进殖民统治的阴影,朝鲜地区内的原文化也受到极大的破坏。
五、现代朝鲜时代(1948-今)现代朝鲜时代是朝鲜历史上第五个君主制朝代,从公元1948年至今,朝鲜开始了走向近代的历史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氏朝鲜历代皇帝简介1392年-1398年太祖李成桂1335年—1408年1398年-1400年定宗李芳果1357年—1419年1400年-1418年太宗李芳遠1367年—1422年1418年-1450年世宗李祹1397年—1450年1450年-1452年文宗李珦1414年-1452年1452年-1455年端宗李弘暐1441年-1457年1455年-1468年世祖李瑈1417年-1468年1468年-1469年睿宗李晄1450年-1469年1469年-1494年成宗李娎1457年-1494年1494年-1506年燕山君李隆1476年-1506年1506年-1544年中宗李懌1488年-1544年1544年-1545年仁宗李峼1515年-1545年1545年-1567年明宗李峘1534年-1567年1567年-1608年宣祖(宣宗) 李昖1552年-1608年1608年-1623年光海君李琿1575年-1641年1623年-1649年仁祖李倧1595年-1649年1649年-1659年孝宗李淏1619年-1659年1659年-1674年显宗李棩1641年-1674年1674年-1720年肃宗李焞1661年-1720年1720年-1724年景宗李昀1688年-1724年1724年-1776年英祖(英宗)李昑1694年-1776年1776年-1800年正祖(正宗)李祘1752年-1800年1800年-1834年纯祖(纯宗)李玜1790年-1834年1834年-1849年宪宗李奐1827年-1849年1849年-1863年哲宗李昇1831年-1863年1863年-1907年高宗李熙1852年-1919年1907年-1910年纯宗李坧1874年-1926年详细参考/43729该回答在2006-02-19 00:02:42由回答者修改过李氏朝鲜历代皇帝简介李氏朝鲜(1392年—1910年),朝鲜半岛历史上的王朝之一,君主的本贯是全州李氏。
因君主姓李,所以在中国大陆和日本等地被称为李氏朝鲜,简称李朝。
正式国号朝鲜国。
李朝建都于汉阳(即今日首尔汉江以北地区)。
历经27代君主共五百余年,其大部分时间内先后作为中国明清两朝的重要的朝贡国。
1896年,朝鲜宣布终止与清朝的册封关系,改国号为大韩帝国。
1910年日本侵吞朝鲜,李氏朝鲜灭亡。
目前朝鲜和韩国的一些学者认为李氏朝鲜是日本殖民时创造出来羞辱朝鲜王朝的用语,应该使用朝鲜王朝的名称,但此名称易被混淆,少被接受。
李氏朝鲜的国土大体上相当于今天朝鲜和韩国的总和,北方以鸭绿江和图们江同中国为界。
王朝的首都初在高丽王朝的故都开京(今开城。
又称“松都”),1395年定都于汉城。
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后再度迁都开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乱后最终定都汉城,直到1910年被日本吞并。
关系列表见下图screen.width*0.35) this.width=screen.width*0.4" border=0>李氏朝鲜历代皇帝简介可能是受《大长今》等韩国电视剧的影响,中国人普遍认为朝鲜(韩国)历史上也存在皇帝。
但这完全是韩国影视界为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或中国翻译为崇洋媚外而篡改的历史。
实际上,朝鲜(韩国)历史上称皇帝的,也仅两人:高宗李熙,韩国光武元年(1897年)至韩国光武十一年(1907年)在位;纯宗李坧,韩国隆熙元年(1907年)至韩国隆熙四年(1910年)在位。
两人称帝合计十四年。
在高宗李熙称帝以前,历任新罗、百济、高丽、朝鲜等所有君主均为由中国皇帝册立的国王。
作为藩属国,它的君主从来就不敢称帝。
作为宗主国,按“天无二日”的原则,中国政府也决不允许藩属国君主称帝。
高丽、朝鲜等一直使用中国年号,以表示奉中国正朔,臣服中原王朝。
高宗李熙和纯宗李坧,仅仅是由明治天皇睦仁操纵的傀儡。
清光绪二十一年(日本明治二十八年,朝鲜高宗三十二年,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
其第一款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後全行废决。
”高宗李熙乘机停用光绪年号,改明年为建阳元年。
朝鲜建阳二年(1897年),经日本挑唆,高宗李熙居然废弃太祖朱元璋所赐国名,定号曰大韩帝国。
但大韩帝国一直听命于日本。
韩国隆熙四年(日本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纯宗李坧退位,其领土并入日本。
朝鲜、韩国在国际法上已与中国作为对等主体存在,起因是日本胁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也是中国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日本,帮助朝鲜、韩国获得独立的的结果。
中华民国政府并未提出废除《马关条约》,也未要求朝鲜、韩国恢复与中国的藩属国与宗主国的关系。
但将太祖李旦至高宗李熙的历任朝鲜国王,看作皇帝,是对历史的歪曲。
附:朝鲜、韩国历任君主在位年代:1.太祖康献至仁启运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大王李旦,朝鲜太祖元年(1392年)至朝鲜太祖七年(1398年)在位;2.定宗恭靖懿文庄武温仁顺孝大王李曔,太祖李旦次子,朝鲜太祖七年(1398年)至朝鲜定宗二年(1400年)在位;3.太宗恭定圣德神功建天体极大正启佑文武睿哲成烈光孝大王李芳远,太祖李旦五子,朝鲜定宗二年(1400年)至朝鲜太宗十八年(1418年)在位;4.世宗庄宪英文睿武仁圣明孝大王李祹,太宗李芳远第三子,朝鲜太宗十八年(1418年)至朝鲜世宗三十二年(1450年)在位;5.文宗恭顺钦明仁肃光文圣孝大王李珦,太祖李旦长孙,朝鲜世宗三十二年(1450年)至朝鲜文宗二年(1452年)在位;6.端宗恭懿温文纯定安庄景顺敦孝大王李弘暐,朝鲜文宗二年(1452年年)至朝鲜端宗三年(1455年)在位;7.世祖惠庄承天体道烈文英武至德隆功圣神明睿钦肃仁孝大王李瑈,世宗李祹次子,朝鲜世祖元年(1455年)至朝鲜世祖十四年(1468年)在位;8.睿宗襄悼钦文圣武懿仁昭孝大王李晄,世祖李瑈次子,朝鲜世祖十四年(1468年)至朝鲜睿宗元年(1469年)在位;9.成宗康靖仁文宪武钦圣恭孝大王李娎,世祖李瑈长孙,朝鲜睿宗元年(1469年)至朝鲜成宗二十五年(1494年)在位;10.燕山君李漋,成宗李娎长子,朝鲜成宗二十五年(1494年)至朝鲜燕山君十二年(1506年)在位;11.中宗恭僖徽文昭武钦仁诚孝大王李怿,成宗李娎次子,朝鲜中宗元年(1506年)至朝鲜中宗三十九年(1544年)在位;12.仁宗荣靖献文懿武章肃钦孝大王李岹,中宗李怿长子,朝鲜中宗三十九年(1544年)至朝鲜仁宗元年(1545年)在位;13.明宗恭宪献毅昭文光肃敬孝大王李峘,中宗李怿次子,朝鲜仁宗元年(1545年)至朝鲜明宗二十二年(1567年)在位;14.宣祖昭敬正伦立极盛德洪烈至诚大义格天熙运景命神历弘功隆业显文毅武圣睿达孝大王李昖,中宗李怿孙、德兴大院君李岹第三子,朝鲜明宗二十二年(1567年)至朝鲜宣祖四十一年(1608年)在位;15.光海君李珲,宣祖李昖长子,朝鲜宣祖四十一年(1608年年)至朝鲜光海君十五年(1623年)在位;16.仁祖宪文烈武明肃纯孝大王李倧,宣祖孙、定远君李琈长子,朝鲜仁祖元年(1623年)至朝鲜仁祖二十七年(1649年)在位;17.孝宗宣文章武神圣显仁明义正德大王李淏,仁祖李倧次子,朝鲜仁祖二十七年(1649年)至朝鲜孝宗十年(1659年)在位;18.显宗昭休衍庆敦德绥成纯文肃武敬仁彰孝大王李棩,孝宗李淏长子,朝鲜孝宗十年(1659年)至朝鲜显宗十五年(1674年)在位;19.肃宗显义光伦睿圣英烈裕谟永运洪仁峻德配天合道启休笃庆正中协极神毅大勋章文宪武敬明元孝大王李焞,显宗李棩长子,朝鲜显宗十五年(1674年)至朝鲜肃宗四十六年(1720年)在位;20.景宗德文翼武纯仁宣孝大王李昀,肃宗李焞长子,朝鲜肃宗四十六年(1720年)至朝鲜景宗四年(1724年)在位;21.英祖至行纯德英谟毅烈章义弘伦光仁敦禧体天建极圣功神化大成广运开泰基永尧明舜哲干健坤宁配命垂统景历洪休中和隆道肃庄彰勋正文宣武熙敬显孝大王李昑,肃宗李焞次子,朝鲜景宗四年(1724年)至朝鲜英祖五十二年(1776年)在位;22.正祖文成武烈圣仁庄孝大王李祘,英祖李昑孙、李愃次子,朝鲜英祖五十二年(1776年)至朝鲜正祖二十四年(1800年)在位;23.纯祖渊德显道景仁纯禧体圣凝命钦光锡庆继天配极隆元敦休懿行昭伦熙化峻烈大中至正洪勋哲谟干始泰亨昌运弘基高明博厚刚健粹精启统垂历建功裕范文安武靖英敬成孝大王李玜,正祖李祘次子,朝鲜正祖二十四年(1800年)至朝鲜纯祖三十四年(1834年)在位;24.宪宗体健继极中正光大至圣广德弘运章化经文纬武明仁哲孝大王李奂,纯祖李玜孙,朝鲜纯祖三十四年(1834年)至朝鲜宪宗十五年(1849年)在位;25.哲宗熙伦正极粹德纯圣钦命光道敦元彰化文显武成献仁英孝大王李昇,英祖李昑玄孙、李愃曾孙、恩彦君李裀孙、全溪大院君李圹第三子,朝鲜宪宗十五年(1849年)至朝鲜哲宗十四年(1863年)在位;26.高宗统天隆运肇极敦伦正圣光义明功大德尧峻舜徽禹谟汤敬应命立纪至化神烈巍勋洪业启基宣历乾行坤定英毅弘休寿康文宪武章仁翼贞孝太皇帝李熙,英祖李昑六世孙、李愃玄孙、恩信君李禛曾孙、南延君李球孙、兴宣大院君李昰应次子,朝鲜哲宗十四年(1863年)至韩国光武十一年(1907年)在位,韩国光武元年(1897年)起称帝;27.纯宗文温武宁敦仁诚敬孝皇帝李坧,高宗李熙长子,韩国光武十一年(1907年)至韩国隆熙四年(1910年)在位。
该回答在2006-02-19 16:20:42由回答者修改过该回答在2006-02-19 16:39:08由回答者修改过该回答在2006-02-19 22:21:39由回答者修改过李氏朝鲜历代皇帝简介传统上认为朝鲜在公元前2333年建国。
据《三国史记》和《高丽史》所记,朝鲜的始祖王檀君建立古朝鲜,定都平壤。
公元1世纪被分为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公元7世纪新罗统一朝鲜。
904年,新罗僧人金弓裔建立摩震国,又称泰封国。
918年王建建立高丽王朝,建都开京(今开城,又称“松都”,板门店所在地),定国号“高丽”。
并深受中国儒家思想以及佛教的影响。
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取代高丽王朝,建都于汉阳(现汉城),将国号定为朝鲜,历史上称为李朝。
它是朝鲜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存在了五百余年。
朝鲜在19世纪末不得不开放国门。
1896年,朝鲜宣布独立,改国号为大韩帝国。
在1910年日本侵吞朝鲜,李氏王朝灭亡。
李氏王朝李氏朝鲜,朝鲜半岛历史上的王朝之一。
又称朝鲜王朝(Chosun Dynasty),简称李朝。
(1392年-1910年),开国始祖为李成桂,历经27代国王和皇帝,在1910年被日本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