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王朝官职表大全

合集下载

朝鲜王朝官职表大全

朝鲜王朝官职表大全

左右翊卫
判官 左右司御
左右翊赞
把总 把总 把总
百户
把总
把总 把总
大都护府使
羽林卫
训练院
世子翊卫司
训练都监
御营厅
五军营
禁卫营
总戍厅
守御厅
扈卫厅 龙虎营 捕盗厅
管理营
领事 大将
判事
知事 都总管 知事
使
尚膳 同知事 副总管
五卫将
将 将 将
尚醞 佥知事
五卫将
将 将 将 都正
大将 中军 大将 中军
大将 中军
使 中军
別将 左右大将
使
別将 千户 局別将 別将 千户ハ 別后部千户 骑士将 別将 千户 骑士将 千户 镇营将 中军 镇营将 別将 別将
宣惠厅——似乎 是掌管米仓的单 位,在宣祖时期 改名为此名。
承政院——负责 朝中秘书业务的 地方,对于王命 的直接下达以及 朝中大臣表达国 政意见的场所, 1894年(高宗31 年) 甲午改革改 名为承宣院, 1895年(高宗32 年)又改名为秘 书监,秘书院。 长官为六承旨。
奎章阁——朝鲜 时期负责御制文 书图画,管理王 室族谱还有内阁 书籍的机关。
留守 留守
领事 领事 领事
领事 监事
知事 大提学 大提学 知事
知事
从二品 正三品堂上
嘉义大夫 嘉善大夫 嘉义大夫 嘉善大夫 中义大夫 昭义大夫 资义大夫 顺义大夫

通政大夫 折冲将军 明善大夫 奉顺大夫
都正
君 尉 同知事 同知事 提学 直提学 参判
参判
参判 参判 参判
参判
左右尹 留守 留守
副尉 都正
直阁 正郎 正郎 正郎 正郎 正郎 正郎

朝鲜李氏王朝官制表

朝鲜李氏王朝官制表
品阶
正一品
从一品
正二品
从二品
正三品堂上

堂上官
上殿 内命妇 王宫
嫔 贵人 昭仪 淑仪 昭容
议政府 吏曹 戸曹 六曹 礼曹 兵曹 刑曹 工曹 中枢府 宗亲府 宗勋府 仪宾府 敦宁府 承政院
领议政 左右议政
左右赞成
左右参赞 判书 判书 判书 判书 判书 判书 参判 参判 参判 参判 参判 参判 同知事 参议 参议 参议 参议 参议 参议 佥知事 都正 正 君 尉 副尉 佥尉 知事 同知事 都正·正 都承旨 左右承旨 左右副承旨 同副承旨
检律
直长
奉事
参奉
说经 著作 正字
典经
领事
判事 君
知事
府院君 君
领事
判事

经筵 弘文馆
三司
领事 领事
知事 大提学
同知事 提学 大司宪
参赞官 副提学 直提学
司宪府 司谏院 内医院
都提调 提调
大司谏 御医
内医院 内资寺 内侍府 内廷供 奉机构 司饔院 内需司 掖庭署
管理宫中器物 与钥匙的机构
都提调
提调 提调 尚膳
副提调 尚酝 副提调
都提调
提调
副正
守 典籤
副守 经历

佥尉 副正
经历 佥正
主簿
注书
侍讲官 典翰 执义 司谏 正 佥正 应教 掌令 副应教
侍读官 校理 持平 献纳 判官 副校理
检讨官 修撰 监察 正言 主簿 副修撰
司经 博士
正 正 尚茶 正 提举 副正 尚药 提学 尚传 提检
佥正 佥正 尚册 佥正 提检 典需 别坐 尚弧
判官 判官 尚帑 判官 尚洗
典医监

朝鲜李朝宫女制度(看古韩剧时可以参考用哦~)

朝鲜李朝宫女制度(看古韩剧时可以参考用哦~)
在国王下面,有最高辅佐机关——议政府,其长官为“领议政”,相当于中国的内阁首辅。领议政之下为左右议政,与领议政同为正一品。再下为从一品左右赞成、正二品左右参赞。再下有舍人等职官。
议政府之下有吏、户、礼、兵、工、刑六曹,相当于中国的六部。其首长称判书,相当于中国的六部尚书。检察谏议机构为司宪府和司谏院(两府)。此外还有承政院,为国王起草旨意。
九品:上赞内人
正殿、偏殿的尚宫除了有特别指定的之外,其馀均交由提调尚宫分派东宫殿则由东宫殿提调尚宫分派…
另外,生前有特殊贡献或功绩的尚宫可紃由皇上下旨封为正四品尚宫,是很特殊的情况.(比如韩尚宫死后追封)
尚宫可分为
(提调尙宫:),
(副提调尙宫:阿里库尙宫)
(待令尙宫:至密尙宫)
国王的正妻相当于中国的皇后,但是称为王妃,尊称为“中宫殿”或“中殿娘娘”。翻译为“皇后”也是错误的。在王妃之下,还有嫔、淑媛、淑容、贵人这些等级;
王位继承人(通常是国王的长子)称世子,尊称为“邸下”或“世子邸下”,国王诸子皆称“大君”;
王世子的正妻称“王世子嫔”,尊称“嫔宫娘娘”;
在国王下面,有辅佐机关--议政府,其首领称"领议政",相当于中国的内阁首辅。领议政之下为左右议政,与领议政同为正一品。再下为从一品左右赞成、正二品左右参赞。再下有舍人等职官。
议政府之下有吏、户、礼、兵、工、刑六曹,相当于中国的六部。其首长称判书,相当于中国的六部尚书。检察谏议机构为司宪府和司谏院(两府)。此外还有承政院,为国王起草旨意。
(保姆尙宫)
(侍女尙宫)
(监察尙宫) 等等
提调尚宫则类似朝廷中领议政一样地位的尚宫,取得此资格都要年功为上品以上的资格,人格高尚,学识要够才能领导以下尚宫内人

朝鲜王朝体制小结[1]

朝鲜王朝体制小结[1]

朝鲜王朝的政治结构采用中央集权制。

1469年完成的《经国大典》确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以后虽然官职的名称存废有一定的变动,但是整个朝鲜王朝时期的官职制度总体上都遵循了《经国大典》的规定。

朝鲜王朝的官职仿照中国,分为正从九品,由正一品到从九品,共计十八品。

其中,正三品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

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称为堂上官。

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称为堂下官或参上官。

正七品以下为参下官。

在国王下面,有辅佐机关--议政府,其首领称"领议政",相当于中国的内阁首辅。

领议政之下为左右议政,与领议政同为正一品。

再下为从一品左右赞成、正二品左右参赞。

再下有舍人等职官。

议政府之下有吏、户、礼、兵、工、刑六曹,相当于中国的六部。

其首长称判书,相当于中国的六部尚书。

检察谏议机构为司宪府和司谏院(两府)。

此外还有承政院,为国王起草旨意。

宗亲、忠勋机构有宗亲府、忠勋府、仪宾(相当于驸马)府、敦宁府等。

国学为成均馆(相当于中国的国子监)。

其他机构有奎章阁、经筵厅、弘文馆、艺文馆等。

史馆称春秋馆。

内廷供奉机构有内医院、尚衣院、司仆寺、内资寺、内赡寺、礼宾寺、济用监、内侍院等。

此外还有宗庙署、社稷署、长兴库、义盈库、冰库、平市署、图画署、惠民署、造纸署、瓦署、归厚署、典狱署、典牲署、掌苑署、司圃署、养贤库等机构。

武职机构有五军营、内三厅、训练院、世子翊卫司、扈卫厅、捕盗厅、镇抚营、管理营、龙虎营等。

首长称大将、中军、使等。

外职分八道,道下为州、府、郡、县。

汉城府判尹为正二品。

四都(开城府、江华府、水原府、广州府)长官称留守,为正、从二品。

地方官职为从二品府尹、正三品堂下大都护府使、牧使、从四品郡守、从五品县令等等。

朝鲜王朝实行兵将分离制度,无定将、无定卒,类似轮流服役的预备役军队,而非常备军。

武官外职包括兵马节度使、三道水军统御使(均为从二品)、兵马/水军节制使、兵马虞侯、水军虞侯、兵马/水军佥节制使、兵马/水军同佥节制使、兵马万户、水军万户等品级。

朝鲜历代君王表

朝鲜历代君王表

王朝名称新罗高句丽百济金、昔、朴氏接替前57~935, 高氏前37-668, 扶余氏前18-660 朴赫居世前57-4 东明王前37-前20 温祚王前18-27南解王4月23日瑠璃王前19-17 多娄王8-76儒理王24-56 太武神王18-43 己娄王77-127昔脱解王57-79 闵中王44-47 盖娄王128-165娑婆王80-111 慕本王48-52 肖古王166-213祗摩王112-133 太祖王53-145 仇首王214-233逸圣王134-153 次大王146-164 古尔王234-285阿达罗王154-183 新大王165-178 责稽王286-297伐休王184-195 故国川王179-196 汾西王298-303奈解王195-229 山上王197-226 比流王304-343助赍王230-246 东川王227-247 契王344-345沾解王247-260 中川王248-269 近肖古王346-374味邹王261-283 西川王270-2-1 近仇首王375-383儒礼王284-297 烽上王292-299 枕流王384-385基临王298-309 美川王300-330 辰斯王385-391迄解王310-355 故国原王331-370 阿华王392-404奈勿王356-401 小兽林王371-383 腆支王405-419实圣王402-416 故国壤王384-391 久尔辛王420-426纳祗王417-457 广开土王392-412 毗有王427-454慈悲王458-478 长寿王413-490 盖卤王455-474绍智王479-500 文咨王491-516 文周王475-476 智证王500-513 安蔵王517-530 三斤王477-478 法兴王513-540 安原王531-544 东城王479-500 真兴王540-576 阳原王545-558 武宁王501-522 真智王576-579 平原王559-589 圣王523-553 真平王579-632 婴阳王590-617 威徳王554-597 善德女王632-647 荣留王618-641 惠王598-598 真徳女王647-654 宝臧王642-668 法王599-600 武烈王654-661 武王600-640文武王661-681 义慈王641-660神文王681-692孝昭王692-702圣德王702-737孝成王737-742景德王742-765恵恭王765-780宣德王780-785元圣王785-799昭圣王799-800哀荘王800-809宪德王809-826兴德王826-836僖康王836-838闵哀王837-839神武王839文圣王839-857宪安王857-861景文王861-875宪康王875-886定康王886-887真圣女王887-897孝恭王897-912神德王912-917景明王917-924景哀王924-927敬顺王927-935高丽918-1392王建创建高丽王氏太祖918-943惠宗943-945定宗945-949光宗949-975景宗975-981成宗981-997穆宗997-1009显宗1009-1031徳宗1031-1034靖宗1034-1046文宗1046-1082顺宗1082-1083宣宗1083-1094献宗1095肃宗1095-1105睿宗1105-1122仁宗1122-1146神宗1146-1170煕宗1170-1197毅宗1197-1204明宗1204-1211康宗1211-1213高宗1213-1259元宗1260-1274忠烈王1274-1308忠宣王1308-1313忠肃王1313-1339忠惠王1339-1344忠穆王1344-1348忠定王1348-1351恭愍王1351-1374辛禺1374-1388辛昌1389恭让王1389-1392朝鲜太祖李成桂1335年—1408年,在位期间1392年-1398年用明朝年号洪武朝鲜定宗李芳果1357年—1419年,在位期间1398年-1400年太祖嫡次子用明朝年号建文朝鲜太宗李芳远1367年—1422年,在位期间1400年-1418年太祖嫡五子用明朝年号永乐朝鲜世宗李祹1397年—1450年,在位期间1418年-1450年太宗嫡四子用明朝年号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朝鲜文宗李珦1414年—1452年,在位期间1450年-1452年世宗嫡长子用明朝年号景泰朝鲜端宗李弘暐1441年—1457年,在位期间1452年-1455年文宗嫡子用明朝年号景泰朝鲜世祖李瑈1417年—1468年,在位期间1455年-1468年世宗嫡次子,端宗之叔父用明朝年号景泰、天顺、成化朝鲜睿宗李晄1450年—1469年,在位期间1468年-1469年世祖嫡次子用明朝年号成化朝鲜成宗李娎1457年—1494年,在位期间1469年-1494年世祖嫡长子德宗李暲嫡次子,睿宗侄子用明朝年号成化、弘治燕山君李隆1476年—1506年,在位期间1494年-1506年成宗长子用明朝年号弘治、正德朝鲜中宗李怿1488年—1544年,在位期间1506年-1544年成宗嫡长子,燕山君之弟用明朝年号正德、嘉靖朝鲜仁宗李峼1515年—1545年,在位期间1544年-1545年中宗嫡长子用明朝年号嘉靖朝鲜明宗李峘1534年—1567年,在位期间1545年-1567年中宗嫡次子用明朝年号嘉靖、隆庆朝鲜宣祖李昖1552年—1608年,在位期间1567年-1608年中宗庶七子德兴大院君李岹之第三子,明宗庶侄用明朝年号隆庆、万历光海君李珲1575年—1641年,在位期间1608年-1623年宣祖庶次子用明朝年号万历仁祖李倧1595年—1649年,在位期间1623年-1649年宣祖庶五子元宗李琈之长子,光海君庶侄用明朝及清朝年号万历、天启、崇祯、崇德朝鲜孝宗李淏1619年—1659年,在位期间1649年-1659年仁祖嫡次子用干支纪年,同中国来往使用清朝年号朝鲜显宗李棩1641年—1674年,在位期间1659年-1674年孝宗嫡子干支纪年朝鲜肃宗李焞1661年—1720年,在位期间1674年-1720年显宗嫡子干支纪年朝鲜景宗李昀1688年—1724年,在位期间1720年-1724年肃宗庶长子干支纪年朝鲜英祖李昑1694年—1776年,在位期间1724年-1776年肃宗庶四子干支纪年朝鲜正祖李祘1752年—1800年,在位期间1776年-1800年英祖次子庄献世子李愃之次子干支纪年朝鲜纯祖李玜1790年—1834年,在位期间1800年-1834年正祖庶长子干支纪年朝鲜宪宗李奂1827年—1849年,在位期间1834年-1849年纯祖嫡长子孝明世子翼宗/文祖李旲的嫡子干支纪年朝鲜哲宗李升1831年—1863年,在位期间1849年-1863年庄献世子第三子恩彦君李裀之孙,父为恩彦君第三子全溪大院君李圹干支纪年朝鲜高宗李熙1852年—1919年,在位期间1863年-1907年庄献世子第四子恩信君李禛之曾孙,祖父南延君李球为仁祖嫡三子麟坪大君第六代孙,父为南延君第四子兴宣大院君李昰应年号:建阳/光武1896年以前用干支年号及檀君纪年朝鲜纯宗李坧1874年—1926年,在位期间1907年-1910年高宗嫡长子年号:隆熙。

朝鲜干部行政级别

朝鲜干部行政级别

朝鲜干部行政级别
朝鲜的行政级别,从最高至最低可分为5个等级:
一级:最高级别,称为“国家元首”,拥有最高行政权力;
二级:包括主席国务院、联邦主席和政府总统等高级职位;
三级:包括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和其他高级官员;
四级:包括副主席、部长、副部长、副秘书长和其他有着中级行政职
位的官员;
五级:低级行政级别,包括副---------------------------国等官员。

朝鲜的行政级别,与其他国家类似,由最高到最低依次分为国家元首,主席国务院,联邦主席,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等级,再到副主席,部长,副部长,副秘书长等级,以及低级行政级别的副乡长,乡长等官员。

朝鲜品阶

朝鲜品阶

大体上,古代朝鲜的官衔是借鉴了中国,随着朝代的更替,官衔也有变化。

让我们看看比较有代表性的朝鲜时.代的官衔吧。

品階(对应的现代职位)正一品(国务总理)영의정좌의정(문관) 우의정도제조(이상무관)영사도제조대장(이상지방관)종1 품(副总理)좌찬성우찬성판사제조,판사정2 품(장관,차관, 본부장대장,도지사)지사판서좌참찬, (문관) 우참찬대제학(무관),지사제조도총관(지방관)종2 품(차관보, 중장)동지사참판상선(문관), 동지사부총관(무관),병마절도사관찰사부윤(지방관)정3 품(관리관,소장)참의직제학(문관),첨지사별장(무관),목사병마절제사(지방관)종3 품(이사관,국장,준장)집의사간(문관), 대호군부장(무관),도호부사병마첨절제사(지방관)정4 품(부이사관, 대령)사인장령(문관), 군호(무관),종4 품(중령)경력첨정(문관),경력부호군첨정(무관),군수병마동첨절제사(지방관)정5 품(서기관,소령,군수)정랑별좌교리,(문관) 사직, (무관),종5 품(부군수)도사판관(문관),도사부사직판관(무관),도사판관현령(지방관)정6 품(사무관,대위,면장)좌랑별제(문관),종 6 품주부교수(문관), 부장수문장종사관(무관), 찰방현감교수병마절제도위(지방관)정7 품(주사,계장,중위)박사(문관),사정참군(무관),종7 품직장(문관),부사정(무관),정8 품(주사보,소위,준위)저작(문관),사맹(무관),종8 품봉사(문관),부사맹(무관),정9 품(서기,상사,중사)부봉사정자훈도(문관),사용(무관),종9 품(서기보,하사)참봉(문관), 부사용별장(무관),如果想详述就会很困难,我在这里介绍几个比较常见的官职和关系吧。

国王:往往被大臣称为상감마마, 마마,意思就是“陛下”朝鲜的三大官员如下영의정:领议政,最高职位,可以理解为中国清朝的内阁大学士。

朝鲜古代官职排名

朝鲜古代官职排名

朝鲜古代官职排名鲜王朝(1392年—1910年),又称李氏朝鲜,简称李朝,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王朝,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朝鲜古代官职排名,希望能帮到你。

朝鲜古代官职排名朝鲜王朝的官职仿照中国分为九品,由正一品到从九品,共计十八级。

其中,正三品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

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称为堂上官,官服也是仿照明朝式样制作的。

在剧中穿红袍可以与国王在殿中议事的那些官员就是堂上官。

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称堂下官或参上官。

正七品以下为参下官。

可见正三品堂上和堂下是职位高下的分水岭。

在国王之下,有最高辅佐机关——议政府,其长官为“领议政”,相当于中国的内阁首辅。

领议政之下为左右议政,与领议政同为正一品。

再下为从一品左、右赞成、正二品左、右参赞。

再下有舍人等职官。

议政府之下有吏、户、礼、兵、工、刑六曹,相当于中国的六部。

其首长称判书,相当于中国的六部尚书。

检察谏议机构为司宪府和司谏院(两府)。

此外还有承政院,为国王起草旨意。

宗亲、忠勋机构有宗亲府、忠勋府、仪宾(相当于驸马)府、敦宁府等。

国学为成均馆(相当于中国的国子监)。

其他机构有奎章阁、经筵厅、弘文馆、艺文馆等。

史馆称春秋馆。

在《大长今》中出现的从属于六曹的内廷供奉机构有:内医院(服务于宫中王室的专属医疗单位)、内侍府(掌宫廷内膳食、传令、守门、打扫等事)、内赡寺(掌管宫中各殿以及朝中二品以上大臣食物、酒饮及油等物)、司饔院(掌管御膳以及宫廷内三餐之事)、内需司(掌宫廷内用的米布、杂物和奴婢宫人等事)等,其他机构还有典医监(负责训练医官)、活人署(负责救治都城病人)、义盈库(掌管油、蜜、黄腊、素物、胡椒等事)、司圃署(掌管园圃、蔬菜等事)等。

教育科举制度《大长今》里的男主角闵政浩出身士大夫家庭,精明干练、学识渊博,才16岁便通过司马试。

他是文科及第的书生出身,却有高强的武功,被选为内禁卫从事官。

闵政浩对长今的聪明好学非常钦佩,更被她的坚毅与学识所倾倒,在帮助她的过程中渐渐情根深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检 提检
文学 兼文学
典训 別坐 別坐
別坐 典需 別坐
判官
判官
別坐 別坐
別坐 別坐
令 令 令 令 令 令
司书 兼司书
司诲 別提 別提
別提 別提 別提
令 別坐
判官
別提
掌苑 別提 司圃 別提
尚茶
尚药
上护军
大护军
尚传 护军
尚册 经历 经历
副护军
尚弧 司直
尚帑 都事 都事
副司直
尚洗 司果

副正
佥正
把总 把总 外方兼把总
左右翊卫
判官 左右司御
左右翊赞
把总 把总 把总
百户
把总
把总 把总
大都护府使
羽林卫
训练院
世子翊卫司
训练都监
御营厅
五军营
禁卫营
总戍厅
守御厅
扈卫厅 龙虎营 捕盗厅
管理营
领事 大将
判事
知事 都总管 知事
使
尚膳 同知事 副总管
五卫将
将 将 将
尚醞 佥知事
五卫将
将 将 将 都正
大将 中军 大将 中军
大将 中军
使 中军
別将 左右大将
使
別将 千户 局別将 別将 千户ハ 別后部千户 骑士将 別将 千户 骑士将 千户 镇营将 中军 镇营将 別将 別将
庶尹——地方官 名,从四品。
内禁卫———— 保卫国王御驾的 将士。
捕盗厅———— 朝鲜时期负责维 持治安,捕捉盗 贼犯罪者。
节度使——朝鲜 时代地方防卫体 制,世祖以前对 于地方上“道” 派遣节度使驻所 边界如海岸或是 军事要冲“镇” 防备。
监营——地方制 度“道”的监司 驻守的地方称监 营。
道就像我国的省 一样,是一级地 方单位首长为观 察使(监司)。平 安与咸境都是道 名。朝鲜全国分 为京畿,忠清, 江原,黄海,全 罗,庆尚,平 安,咸境八道。
东班阶
西班阶
宗亲阶
仪宾阶
宗亲府
议政府
忠勋府 仪宾府 敦宁府 义禁府
奎章阁
吏曹
户曹
六曹
礼曹 工曹 兵曹
刑曹
汉城府 四都 两府
开城府 江华府经筵厅
两馆
弘文馆 艺文馆
成均馆
尚瑞院 春秋馆 承文院
通礼院
奉常寺 宗簿寺
校书馆
正一品
大匡辅国崇禄大夫 辅国崇禄大夫
大匡辅国崇禄大夫 辅国崇禄大夫 显禄大夫 兴禄大夫 绥禄大夫 成禄大夫
留守 留守
领事 领事 领事
领事 监事
知事 大提学 大提学 知事
知事
从二品 正三品堂上
嘉义大夫 嘉善大夫 嘉义大夫 嘉善大夫 中义大夫 昭义大夫 资义大夫 顺义大夫

通政大夫 折冲将军 明善大夫 奉顺大夫
都正
君 尉 同知事 同知事 提学 直提学 参判
参判
参判 参判 参判
参判
左右尹 留守 留守
副尉 都正
以下则有府, 牧,郡,县(四 地方同为地方二 级单位)。
府还分大都护府 与都护府,大都 护府长官为府尹 。都护府长官为 府使。
牧长官为牧使。
郡长官为郡守。
县长官为县令 (监)。
正三品堂下 从三品
通训大夫 御悔将军 彰义大夫 正顺大夫

中直大夫 中训大夫 建功将军 保功将军 保信大夫 资信大夫 明信大夫 敦信大夫

领议政 左右议政
君 尉 领事
从一品
崇禄大夫 崇政大夫 崇禄大夫 崇政大夫 绥德大夫 嘉德大夫 靖德大夫 明德大夫

左右赞成
君 尉 判事 判事
提学
正二品
堂上官
正宪大夫 资宪大夫 正宪大夫 资宪大夫 崇宪大夫 承宪大夫 奉宪大夫 通宪大夫

左右参赞
君 尉 知事 知事
提学
判书
判书
判书 判书 判书
判书
判尹
直阁 正郎 正郎 正郎 正郎 正郎 正郎
持平 献纳
从五品
奉直郎 封训郎 显信校尉 彰信校尉 谨节郎 慎节郎
副令
都事 都事 判官 都事 直阁
判官 都事 判官 判官
正六品
承议郎 承训郎 敦勇校尉 进勇校尉 执顺郎 从顺郎

直阁 佐郎 佐郎 佐郎 佐郎 佐郎 佐郎
监察 正言
直提学 直提学
正 编集官 判校 左右通礼
1。吏曹负责大 军与其他王子功 臣的封爵,内外 命妇的职牒,官 吏的功过升迁监 督,以及其他任 何有关官职的事 务。
2。户曹负责掌 管户籍,赋税征 收,国家与各单 位郡县的会计预 算等
3。礼曹负责掌 管仪式、制度、 外交辞令、国葬 、宴会、外宾接 待、史官、科举 等。
4。兵曹负责军 人之认命,兵 备,兵器,防御 等,判书为长官 (正二品)
司译院
世子侍讲院
宗学 修城禁火司
典设司 丰储仓 典涓司 内需司 昭格署 宗庙署 社稷署 平市署 司醞署 义盈库
领事

赞善

贰师
左右宾客 左右副宾客
辅德
兼辅德
长兴库 冰库
掌苑署
司圃署 养贤库 典牲署 司畜署
造纸署
恵民署
图画署
典狱署 活人署
瓦署 归厚署
四学 五部 内侍院 中枢府 五卫都总府
五卫
内三厅
内禁卫 兼司仆

中军 別将 千户
镇抚营 总理营
监营
外职
各邑
兵营
使
中军 镇营将
使
中军 別骁将
观察使
中军
府尹
兵马节度使 水军节度使
防御使 三道水军统御
使 三道水军统制
使
兵马节制使 中军
镇营将
朝鲜古代官制
议政府——议政 府为最高中央行 政单位,长官有 领议政和左右议 政各一名(均为 正一品),另有 左右赞成(从一 品)各一名,左 右参赞(正二品) 各一名,
敦宁府——朝鲜 管理有关王室与 宗亲系事务的地 方。
仪宾府——朝鲜 时期作为驸马爷 办公的地方。 1894年(高宗31 年)甲午改革时 改成宗正府办理 。
汉城府——朝鲜 时的首都,就像 现在北京市政府 一样地位,原名 汉阳府,长官为 判府,府尹。
开城府——是高 丽朝的首都,是 京畿道的首府。
六曹是指吏户礼 兵刑工六曹-就 是中国的六部, 六曹隶属议政府 管辖。
司宪府-论时政 纠察百官的单 位,即使是王室 宗亲权臣都敢纠 举,也可对国王 诤谏。
持平——司宪府 所属官职,正五 品。掌令——司 宪府所属官职, 正四品。
正言——司谏院 所属官职,专门 进谏谏言,为正 六品官职。
费边司-朝鲜时 代掌管军事务单 位之一。一开始 朝鲜建国之初, 对于军务由哪一 单位负责并没有 一定的权限,后 来成宗年间北方 边境纷扰,为配 合即兴的军事行 动而 设置之, 之后反倒成为边 界管制匠士的单 位,特别是在壬 辰倭乱后,直到 高宗大院君摄 政,分散的军务 军权才由议政府 收回。
副正
佥尉 正
直阁
佥尉 副正
直阁
执义 司谏
正四品 奉正大夫 奉列大夫 振威将军 昭威将军 宣徽大夫 广徽大夫
守 典签 舍人
直阁
掌令
从四品
正五品
堂下官
参上官
朝散大夫
通德郎
朝奉大夫
通善郎
定略将军 果毅校尉
宣略将军 忠毅校尉
奉成大夫
通直郎
光成大夫
秉直郎
副守
经历 经历 佥正 经历 直阁
庶尹 经历 经历
令 典簿 检详
检详和舍人—— 都是议政府所属 的官职,舍人是 正四品,检详是 正五品
宗亲府——朝鲜 时期宗室办公场 所,管理历代王 室系谱还有王肖 像,还有王与王 妃的服装管理。 1392年(太祖元 年)设置诸君 府,1433年(世 宗15年)改称宗 亲府,1864年 (高宗元年)又名 宗簿寺,1894年 (高宗31年)又改 名为宗正府。
副正
提检 提检
佥正 提检 佥正 佥正 佥正 佥正 佥正 佥正 佥正 佥正 提检 佥正 佥正 佥正
佥正
佥正 佥正
佥正
別坐 別坐
別坐
兼校理 別坐 判官
判官 判官 別坐 判官 判官 別坐 判官 判官
判官 別坐
判官 判官
判官
別提 別提 別提 別提
判官
副正 副正
镇善 弼善 兼弼善 导善
提检 守
提检 守
佥正 佥正
直提学 直阁 参议
参议
参议 参议 参议/参知
参议
大司宪
同知事 提学 提学 同知事
大司谏 都承旨 左右承旨 左右副承旨 同副承旨 判决事 参赞官 副提学
大司成
同知事
修撰官
校书馆
司养院 内医院 尚衣院 司仆寺 军器寺 内资寺 内赡寺 内济寺 礼宾寺 司赡寺 军资寺 济用监
器用监
司宰监 掌乐院
观象监
典医监
中枢府——原名 中枢院,掌管王 命出纳与军务, 之后王命出纳事 务转移议政府与 六曹,军务又为 兵曹和三军镇府 所等单位所夺, 变成一个闲职单 位,后来世祖年 间改名为中枢府 。
义禁府-是一种 特别法庭。对于 叛国篡位等要动 摇国本的犯人, 加以施行烤问就 是义禁府的主要 工作。隶属于兵 曹,为从一品衙 门都护府——地 方制度名称,太 宗十三年改革地 方制度,其中都 护府有七十四府 。
宣惠厅——似乎 是掌管米仓的单 位,在宣祖时期 改名为此名。
承政院——负责 朝中秘书业务的 地方,对于王命 的直接下达以及 朝中大臣表达国 政意见的场所, 1894年(高宗31 年) 甲午改革改 名为承宣院, 1895年(高宗32 年)又改名为秘 书监,秘书院。 长官为六承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