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
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

20:13
9
第二节 复合麻醉的应用原则
1.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和剂量 了解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特点,掌握药物使用禁忌证。 协同作用、相加作用、拮抗作用。 病理生理特点和手术要求调整药物的种类、剂量及用法。 注意配伍禁忌。
20:13
第二节 复合麻醉的应用原则
2.准确判断麻醉深度 传统的麻醉深度分期:遗忘期、兴奋期、外科麻醉期、 延髓麻醉期。 麻醉深度监测方法:BIS等。
20:13
第二节 复合麻醉的应用原则
6.不同麻醉技术的联合应用 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 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 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 部位麻醉复合全身麻醉
20:13
第三节 静吸复合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将静脉全身麻醉与吸入全身麻 醉同时或先后应用于同一次麻醉过程。
麻醉诱导
静脉诱导法 吸入诱导法 静吸复合诱导法
20:13
二、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
麻醉方法 1.麻醉诱导 小儿基础麻醉 ,肌注4~10mg/kg,静注1~2mg/kg。 2.麻醉维持 (1)氯-羟、氯-安、氯-丙泊酚.氯-杜氟合剂.无肌松作用,一般用于小 儿手术。也可用于成人无需肌松的短小手术。 (2)氯-安-琥、氯-普-琥.有肌松作用,气管插管,一般用于小儿手术。
20:13
5 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
1
(二)注意事项 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术中应警惕发生呼吸 抑制,恶心呕吐,术后精神作用,一过性失明等
云南泌尿外科模拟题2021年(74)_真题-无答案

云南泌尿外科模拟题2021年(74)(总分86.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有严重系统性疾病,重要器官功能受损,但仍在代偿范围内。
行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
施行麻醉和手术有一定的顾虑和风险,其ASA分级为A. Ⅰ级B. Ⅱ级C. Ⅲ级D. Ⅳ级E. Ⅴ级2. 在麻醉前用药中,口服比肌肉注射生物利用度高的药物是A. 格隆溴铵B. 苯巴比妥钠片C. 西咪替丁片D. 地西泮E. 哌替啶3. 吸入麻醉诱导最适用于A. 老年患者B. 产科患者C. 儿科患者D. 饱食的急诊创伤患者E. 估计有气管插管困难的患者4. 下列药物能弥散进气管导管套囊,使囊内压增高的是A. 恩氟烷B. 异氟烷C. 氧化亚氮D. 七氟烷E. 地氟烷5. 关于吸入麻醉,不正确的是A. 心排血量和肺血流量增加可增大对吸入麻醉药的摄取B. 将氧化亚氮与挥发性吸入麻醉药两种药物同时吸入时可产生第二气体效应C. 肺泡内麻醉药浓度与吸入浓度的比值上升速度决定麻醉起效速度D. 麻醉的可控性取决于药物的血/气分配系数E. 吸入麻醉不可用于哮喘患者6. 有癫痫和精神病史的病人应禁用A. 咪达唑仑和依托咪酯B. 硫喷妥钠和咪达唑仑C. 地西泮和硫喷妥钠E. 地西泮和依托咪酯7. 能被血浆非特异性酯酶水解的麻醉镇痛药是A. 芬太尼B. 吗啡C. 舒芬太尼D. 瑞芬太尼E. 哌替啶8. 根据药物的作用时效分类,泮库溴铵应属于A. 超短时效肌松药B. 短时效肌松药C. 中时效肌松药D. 长时效肌松药E. 超长时效肌松药9. 治疗蛛网膜下隙麻醉并发症头痛的措施,错误的是A. 去枕平卧或采用头低位B. 输液治疗C. 使用镇静药或小剂量镇痛药D. 头部降温E. 硬膜外自体血充填10. 造成术中病人低体温的热散失形式不包括A. 辐射B. 传导C. 蒸发D. 冷却E. 对流11. 手法解除舌后坠所造成的气道梗阻最有效的方法是A. 让患者头后仰B. 让患者头偏向一侧C. 抬起患者颈部D. 提起患者下颏E. 托起患者下颌12. 一旦发生反流误吸,处理错误的是A. 立即置病人于头低位,并将头转向一侧B. 尽快吸除口咽腔和气管内的呕吐物和反流物C. 在充分吸引的条件下,压迫胃部尽量挤出胃内容物,以防发生再次误吸D. 给一定的支气管解痉药E. 给予必要的呼吸支持13. 术中发生空气栓塞,最常见于A. 腹腔镜手术注气B. 肝移植手术C. 硬膜外穿刺注气D. 坐位颅脑手术E. 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人经静脉通路带入空气14. 动脉置管测压最常用的部位是A. 尺动脉C. 肱动脉D. 腋动脉E. 股动脉15. 关于术中输血,正确的是A. 只有当Hb<60g/L时才可以考虑输血B. 麻醉手术期间的重危患者应维持Hb≥100g/LC. 术中如需输血,首选输入全血以补充凝血因子D. 浓缩红细胞只有在患者出现急性贫血时才能使用E. 大量输血可引起患者低体温,导致红细胞氧离曲线右移16. 导致腹部巨大肿瘤患者功能残气量进一步减少的因素不包括A. 平卧位B. 手术探查推挤C. 膈下放置手术拉钩D. 术中将肠管放置在腹腔外E. 在腹腔内填塞纱布敷料17. 抑制子宫收缩最强的麻醉药是A. 氯胺酮B. 羟丁酸钠C. 氧化亚氮D. 七氟烷E. 异氟烷18. 为保证手术中麻醉的安全性,最有意义的监测是A. 脑电图B. 心电图C. 脉搏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D. 血电解质E. 体温19. 在麻醉前用药中,提高痛阈最显著且有明显镇静作用的是A. 咪达唑仑B. 吗啡C. 苯巴比妥D. 东莨菪碱E. 格隆溴铵20. 临床上最常用的吸入麻醉方法是A. 开放式吸入麻醉B. 半开放式吸入麻醉C. 半紧闭式吸入麻醉D. 紧闭式吸入麻醉E. 极低流量吸入麻醉21. 产生剂量依赖性心肌抑制的程度,按从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A. 恩氟烷>氧化亚氮>异氟烷>地氟烷B. 异氟烷>恩氟烷>氧化亚氮>地氟烷C. 恩氟烷>异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D. 地氟烷>恩氟烷>异氟烷>氧化亚氮E. 异氟烷>恩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22. 实施吸入麻醉时,肠梗阻患者不宜使用的药物是A. 地氟烷B. 七氟烷C. 异氟烷D. 恩氟烷E. 氧化亚氮23. 下列不属于阿片类镇痛药作用的是A. 降低脊髓交感神经张力B. 缩瞳C. 尿潴留D. 肌肉僵直E. 增加脑血流量,具有脑保护作用24. 接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应用下列可发生谵妄或高热的药物是A. 吗啡B. 芬太尼C. 哌替啶D. 舒芬太尼E. 瑞芬太尼25. 阿曲库铵的降解方式为A. 经肝代谢B. 经肾代谢C. 经血浆胆碱酯酶水解D. 大部分以原形从尿排出E. 经酯酶水解和霍夫曼消除26. 血、气胸发生率最高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是A.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法B.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法C.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法D. 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法E. 经颈路臂丛神经阻滞法27. 蛛网膜下隙麻醉平面固定的原因是A. 体位相对不动,脑脊液停止流动B. 药物被充分代谢C. 药物与脊神经充分结合D. 药物被血管吸收E. 药物在脑脊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无法透过神经纤维膜28. 关于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错误的是A. 可选择一个穿刺点,也可以选择两个穿刺点B. 一点穿刺法的关键技术是"针内针"技术C. 明显减少术后头痛发生率D. 操作上的时间延搁8分钟以内不足以影响经蛛网膜下隙途径给药的麻醉平面控制E. 经硬膜外导管给药量比单纯硬膜外阻滞时小29. 麻醉期间喉痉挛最容易发生于A. 全麻诱导后暴露声门B. 于浅麻醉下给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放置口咽通气道C. 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胃肠牵拉反射D. 用七氟烷进行吸入麻醉诱导E. 浅昏迷患者咳痰反射30. 治疗恶性高热特异性药物是A. 胰岛素B. 地塞米松C. 甘露醇D. 碳酸氢钠E. 丹曲林31. 使眼压增高的药物是A. 硫喷妥钠B. 异丙酚C. 氯胺酮D. 氟烷E. 维库溴铵32. 产妇椎管内麻醉不宜使用0.75%布比卡因的最主要原因是A. 作用时间长B. 易透过胎盘屏障C. 可对胎儿产生毒性作用D. 对心肌抑制作用E. 与蛋白结合度33. 麻醉前用药的目的不包括A. 情绪安定、合作,减少恐惧,解除焦虑B. 减少麻醉药的副作用C. 调整自主神经功能,消除或减弱不利的神经反射活动D. 预防室上性心动过速E. 缓解术前疼痛34. 关于高血压患者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是A. 应停用术前所有抗高血压药B. 利尿药至少应停用1周以上C. 舒张压大于110mmHg应延期手术D. 为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预防心动过速,术晨应加用β受体阻滞药E. 收缩压应控制在150mmHg以下35. 使气管黏膜毛细血管血流中断的气管导管套囊的压力是A. 18mmHgB. 22mmHgC. 25mmHgD. 28mmHgE. 32mmHg36. 吸收和排出速率,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A. 地氟烷>氟烷>异氟烷>恩氟烷>七氟烷B. 七氟烷>地氟烷>氟烷>异氟烷>恩氟烷C. 地氟烷>七氟烷>异氟烷>恩氟烷>氟烷D. 氟烷>地氟烷>异氟烷>七氟烷>恩氟烷E. 异氟烷>恩氟烷>氟烷>七氟烷>地氟烷37. 关于静脉全身麻醉,不正确的是A. 患者依从性好B. 多数静脉全麻药经过一次臂脑循环时间即可发挥麻醉效应C. 最大的优点就是无手术室污染且可控性好D. 单一药物无法达到理想的麻醉状态E. 静脉全身麻醉主要采用复合给药的方法38. 依托咪酯多用于静脉全身麻醉的诱导,不主张多次重复用药,尤其不宜用于A. 高血压患者的麻醉B. 心脏手术的麻醉C. 眼科手术的麻醉D.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的麻醉E. 耳鼻喉科手术的麻醉39. 对心肌可产生直接抑制作用的麻醉性镇痛药是A. 吗啡B. 芬太尼C. 舒芬太尼D. 哌替啶E. 阿芬太尼40. 满足气管插管的0.15~0.1Hz的单颤搐抑制应达到A. 25%B. 50%C. 75%D. 90%E. 95%41. 下列不是颈丛和臂丛神经阻滞共同并发症的是A. 局麻药中毒B. 出血及血肿C. 气胸D. 高位硬膜外阻滞E. 膈神经阻滞42. 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平面范围大小决定于A. 穿刺点位置B. 患者的体位C. 硬膜外导管置管方向D. 硬膜外给药速度E. 硬膜外给药容量43. 关于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的叙述,正确的是A. 联合麻醉是复合麻醉的一种形式B. 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的界限难以区分C. 复合麻醉是同一次麻醉中同时或先后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D. 联合麻醉涉及的技术操作要比复合麻醉技术操作少E. 联合麻醉与复合麻醉使麻醉并发症显著增加44. 下列最容易引起喉痉挛的药物是A. 异丙酚B. 依托咪酯C. 咪达唑仑D. 硫喷妥钠E. 地西泮45. 术中引起血压升高幅度最大的因素是A. 颅脑手术时牵拉额叶B. 脾切除时挤压脾脏C. 嗜铬细胞瘤手术术中探查肿瘤D. 颅脑手术时刺激第Ⅴ、Ⅸ、Ⅹ颅神经E. 术中患者因麻醉深度不够出现呛咳46. ASA关于全麻患者的基本监测标准不包括A. 吸入氧浓度和脉搏氧饱和度B. 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C. 心电图监测和体温D. 血压和脉搏E. 中心静脉压47. 凡是全麻药作用于中枢的某个部位都能降低眼内压,该作用部位是A. 中脑B. 间脑C. 延髓D. 端脑E. 小脑48. 下列不会出现高热的是A. 甲亢危象B. 恶性高热C. 输血反应D. 神经安定药恶性综合征E. 垂体危象49. 择期手术气管插管的禁忌证是A. 气管内肿瘤B. 凝血功能障碍C. 急性喉水肿D. 声带麻痹E. 声带出血50. 关于麻醉维持期的管理,正确的是A. 当麻醉达到满足手术要求的深度时就进入麻醉维持期B. 吸入麻醉复合阿片类无法保留自主呼吸C. 在麻醉维持期发现患者心动过速、高血压、瞳孔缩小、出汗、流涎往往提示麻醉深度不够D. 在麻醉维持期患者出现自主神经系统反应只能用自主神经系统阻滞药来解除E. 常规应用东莨菪碱,以免发生术中知晓51. 吸入麻醉药对气道可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按从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A. 地氟烷>七氟烷>异氟烷>恩氟烷B. 恩氟烷>异氟烷>地氟烷>七氟烷C. 异氟烷>恩氟烷>地氟烷>七氟烷D. 地氟烷>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E. 地氟烷>异氟烷>恩氟烷>七氟烷52. 进行静脉注射可引起静脉注射痛的静脉全身麻醉药是A. 氯胺酮和硫喷妥钠B. 咪达唑仑和氯胺酮C. 异丙酚和依托咪酯D. 硫喷妥钠和咪达唑仑E. 异丙酚和咪达唑仑53. 通过拟交感神经效应减轻支气管痉挛的静脉麻醉药是A. 异丙酚B. 咪达唑仑C. 氯胺酮D. 依托咪酯E. 硫喷妥钠54.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最适宜的肌松药是A. 琥珀胆碱B. 顺式阿曲库铵C. 哌库溴铵D. 罗库溴铵E. 右筒箭毒55. 局麻药中毒引起惊厥和抽搐时,下列措施错误的是A. 立即停止给药B. 立即静注苯妥英钠C. 立即静注硫喷妥钠D. 立即在肌松的条件下行气管插管人工通气E. 各种支持疗法维持呼吸和循环56. 关于全麻与非全麻的联合应用,错误的是A. 可达到更完善的麻醉效果,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性更高B.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静脉复合全麻与硬膜外阻滞麻醉的联合C. 静脉全麻与硬膜外阻滞麻醉的联合不宜用于心功能不全或心肌缺血的患者D. 可免用或少用肌松药E. 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可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57. 加热毯在术中常被用于给患者保温,为避免烫伤,温度应控制在A. 40℃以下B. 45℃以下C. 50℃以下D. 55℃以下E. 60℃以下58. 麻醉期间低血压是指血压降低幅度超过麻醉前的A. 15%B. 20%C. 25%D. 30%E. 40%59. 预防术中知晓的有效措施中不包括A. 麻醉不宜过浅B. 术中应用脑电双频谱分析C. 术中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D. 应用强效吸入麻醉药E. 应用氧化亚氮-氧-肌松药麻醉60. 监测鼻咽温电极从鼻孔插入深度相当于A. 甲颏间距B. 口角到乳突的距离C. 外耳道到外鼻孔的距离D. 鼻尖到甲状软骨的距离E. 门齿到环状软骨的距离61. 关于眼心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 是在压迫、刺激眼球或眼眶,牵拉眼外肌引起的心动过缓或心律紊乱B. 眼心反射的传入神经为三叉神经,传出神经为迷走神经C. 浅麻醉、缺氧和(或)二氧化碳蓄积时眼心反射加重D. 眼心反射在小儿斜视手术中发生率较低E. 当出现眼心反射时应暂停手术刺激,加深麻醉,静注阿托品62. 关于嗜铬细胞瘤患者病理生理改变,错误的是A. 血容量显著减少B. 术中可发生高血压危象C. 肿瘤切除后易发生高血糖D. 多数以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为主E. 伴有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63. 近代麻醉学的发展始于A. 19世纪20年代B. 19世纪30年代C. 19世纪40年代D. 19世纪50年代E. 19世纪60年代64. 患者术前有呼吸系统感染,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高。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腹股沟疝病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中的对比探讨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腹股沟疝病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中的对比探讨【摘要】目的:探析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治疗中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期间8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将研究对象划分成对照组(n=40,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和观察组(n=40,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时间指标(起效时间、清醒时间);统计并且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头晕、恶心、嗜睡。
呕吐为分析指标,评价患者麻醉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和清醒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更少,和对照组有着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中Ramsay 评分更高(P<0.05)。
结论:腹股沟疝病人在腹腔镜手术实施期间,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有助于改善麻醉效果,缩短清醒和起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腰硬联合;静吸复合全身;腹股沟疝;腹腔镜;麻醉效果腹股沟疝即疝气,作为常见于中老年男性的外科疾病,主要是指脏器经腹股沟部突出形成体外疝,症状较轻时能够自动回纳,一旦症状严重,就有可能引起肠管水肿穿孔甚至坏死,直接影响到生命安全[1]。
目前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针对该病临床常采取修补术,在手术过程中麻醉方式选择对治疗效果如何尤为关键,此次研究以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探析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效果。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期间80例腹股沟疝患者。
按照随机综合平衡法,划分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
对照组男32例,女8例;年龄51-79岁,平均(63.47±3.81)岁;观察组男31例,女9例;年龄51-78岁,平均(63.54±3.27)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础病历信息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较。
重医大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

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麻醉学专业使用)第一章绪论1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麻醉专业的任务和范围。
2.掌握学好麻醉的方法。
3.熟悉麻醉的分类。
二、授课要点1.麻醉学发展简史——现代麻醉学的开始与发展。
2.麻醉学专业的任务与范围。
3.如何学好麻醉、麻醉的分类。
第二章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2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麻醉前对病情评估的重要性、目的和基本内容。
2.掌握麻醉前对全身情况和重要器官的评估要点。
二、授课要点1.麻醉前访视——ASA分类法。
2.全身情况和各器官系统的检查——对全身情况、心、肺、肝、肾、CNS、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评估。
3.自学:麻醉和手术的风险因素;麻醉前治疗用药的评估。
第三章麻醉前准备与麻醉前用药2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麻醉前准备的目的和任务、基本内容。
2.掌握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常用药物和基本原则。
二、授课要点1.麻醉前准备的目的和任务,病人体格与精神方面的准备(重点),麻醉准备和准备与检查2.麻醉前用药(重点)。
3.自学:病人入手术室后的复核。
第四章气管和支气管内插管3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插管前准备与麻醉。
2.熟悉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及优点以及气管内插管的基本方法(经口、经鼻)。
3.了解插管困难的插管方法。
4.了解支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及优缺点。
5.熟悉气管及支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和气管内拔管的并发症。
二、授课要点1.插管前准备与麻醉。
2.气管内插管(重点)及支气管内插管。
3.气管内插管和支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气管内拔管的并发症。
4.自学:喉罩的应用。
第五章全麻的基本概念1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熟悉全麻的三过程(诱导、维持与苏醒)。
2.了解全麻深浅判断的指标二、授课要点1.全麻的诱导、维持与苏醒(重点)。
2.全麻深浅的判断与掌握。
第六章吸入麻醉2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熟悉吸入麻醉药的临床评价。
2.了解常用吸入麻醉装置及吸入麻醉方法。
3.熟悉吸入麻醉期间的观察与管理。
二、授课要点1.吸入麻醉药的临床评价(重点)。
临床麻醉学 笔记

徐州医学院临床麻醉学第3版麻醉学院2009级3班王芷临床麻醉学笔记麻醉学院2009级3班王芷目录第一章绪论........................................................................................................................2 第二章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2 第三章麻醉前准备与麻醉前用药.............................................................................................6 第四章气管和支气管内插管................................................................................................10 第五章全身麻醉的基本概念................................................................................................17 第六章吸入全身麻醉 (19)第七章静脉全身麻醉 (21)第八章肌肉松弛药的临床应用…………………………………………………………………………………26 第九章局部麻醉…………………………………………………………………………………………………30 第十章椎管内麻醉 (35)第十一章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39 第十二章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41 第十三章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43 第十四章全身麻醉期间严重并发症的防治..............................................................................45 第十五章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监测.......................................................................................51 第十六章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容量治疗与血液保护..................................................................55 第十七章胸科手术的麻醉 (58)第十八章心血管手术的麻醉……………………………………………………………………………………61 第二十章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66 第二十一章眼、耳鼻喉手术的麻醉………………………………………………………………………………77 第二十二章口腔颌面外科病人的麻醉…………………………………………………………………………81 第二十三章腹部外科与泌尿外科手术的麻醉...........................................................................82 第二十四章烧伤病人的麻醉................................................................................................82 第二十五章脊柱、四肢手术的麻醉..........................................................................................83 第二十六章内分泌病人手术的麻醉.......................................................................................87 第二十七章小儿麻醉 (91)第二十八章妇产科麻醉…………………………………………………………………………………………83 第二十九章老年病人手术的麻醉………………………………………………………………………………96 第三十章血液病病人的麻醉……………………………………………………………………………………105 第三十一章严重创伤病人的麻醉………………………………………………………………………………104 第三十二章常见器官移植手术的麻醉…………………………………………………………………………107 第三十五章诊断性检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的麻醉……………………………………………………………112 第三十六章非住院病人的麻醉…………………………………………………………………………………114 第三十七章药物依赖与戒断……………………………………………………………………………………115 第三十四章内镜手术的麻醉……………………………………………………………………………………109 第三十八章麻醉后监测治疗……………………………………………………………………………………101 1 临床麻醉学笔记麻醉学院2009级3班王芷第一章绪论1. 我国习用的麻醉方法分类⑴全身麻醉① 吸入麻醉:经呼吸道吸入② 静脉麻醉: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泵注、靶控输注③ 肌肉麻醉:肌内注射④ 直肠麻醉:经直肠灌注⑵椎管内麻醉① 蛛网膜下腔阻滞: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② 硬脊膜外隙阻滞:局麻药注入硬脊膜外隙⑶局部麻醉① 表面麻醉:局麻药涂敷、喷、滴② 局部浸润麻醉:局麻药浸润注射③ 区域阻滞:局麻药注射④ 周围神经阻滞:局麻药注射⑤ 静脉局部麻醉:止血带下静脉注入第二章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目的与要求】掌握ASA病情分类法。
临床麻醉学重点总结

麻醉:是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这种抑制的特点主要是感觉特别是痛觉的丧失。
Broca指数(肥胖指数):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女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超过标准体重15%~20%这为明显肥胖,超过20%~30%者为过渡肥胖。
BMI(体重指数):BMI(kg/m2)=体重(kg)/身高(m)2。
标准体重的男性的BMI约为22kg/m2,女性约为20 kg/m2复合麻醉:指在同一次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联合麻醉:指在同一次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技术气管内插管:通过口腔或鼻孔经喉把特质的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称为气管内插管MAC:肺泡最小有效浓度,指挥发性麻醉药和纯氧同时吸入时在肺泡内能达到50%的病人对手术刺激不会引起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的浓度。
半紧闭式:用循环式麻醉机,对逸气活瓣保持一定程度的开放,在呼气时一部分呼出气体经此活瓣排出,一部分呼气通过CO2吸收器,再与新鲜气体混合后被重复吸入,故不易产生CO2蓄积。
本法优点在于容易控制麻醉药浓度。
局部麻醉:指用局部麻醉药暂时地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受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血液中局麻药的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能力,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出现各种兴奋或抑制的临床症状,称为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高敏反应:用小量局麻药即出现毒性反应症状者称为高敏反应。
区域阻滞麻醉:围绕手术区四周和底部注射局麻药,阻滞进入手术区的神经纤维的传导,使该手术区产生麻醉作用称为区域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将局麻药注射至神经干、神经丛或神经节旁,暂时地阻断该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神经阻滞。
术中控制性降压: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期间,在保证重要脏器氧供情况下,采用降压药物与技术等方法,人为地将平均动脉血压减低到50-65mmHg,使手术野出血量随血压的降低而相应减少,不致有重要器官的缺血缺氧性损害,终止降压后血压可迅速回复至正常水平,不产生永久性器官损害。
《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

《临床麻醉学》考试大纲(供麻醉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班用)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麻醉学系I 前言临床麻醉学是麻醉学专业的专业课程。
为帮助考生明确课程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同时指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Ⅱ正文第一章绪论一、重点内容:麻醉学专业的任务及范围第二章麻醉前病情的评估一、核心内容:麻醉前病情分类方法(ASA分级);重要脏器如呼吸系统(通气和换气功能)和心血管系统(心功能.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等)的评价方法及内容。
二、重点内容:熟悉麻醉前检诊的目的和内容;肝脏和肾脏、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水和电解质等的评价方法及内容;麻醉和手术的风险因素和麻醉前治疗用药的剂量。
第三章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一、核心内容: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和种类。
二、重点内容:麻醉前病人体格和精神方面准备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气管及支气管内插管一、核心内容:插管前检查和评估的基本内容;气管插管的适应征.禁忌证及优点,经口和经鼻插管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气管导管拔管的指征。
二、重点内容:气管插管.拔管的并发症和拔管后并发征及防治;支气管内插管的适应征及优缺点。
第五章全麻的基本概念一、重点内容:全麻的诱导、维持与苏醒。
第六章吸入麻醉一、核心内容:吸入麻醉药的临床评价。
二、重点内容:吸入麻醉方法;吸入麻醉期间的观察与管理。
第七章静脉全身麻醉一、核心内容:氯胺酮麻醉和丙泊酚麻醉。
二、重点内容:芬太尼及其衍生物静脉麻醉.咪达唑仑和依托咪酯麻醉。
第八章肌松药的临床应用一、核心内容:肌松药在麻醉中应用;肌松药的拮抗。
二、重点内容:肌松药常见的不良反应,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
第九章局部麻醉一、核心内容:局麻药的毒性反应;掌握神经阻滞麻醉。
二、重点内容:常用局麻药的临床药理。
第十章椎管内麻醉一、核心内容:蛛网膜下隙阻滞的临床应用及蛛网膜下隙阻滞后的并发症;硬脊膜外阻滞的临床应用及硬脊膜外隙阻滞的并发症。
【临床麻醉学教案】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doc

课程名称:临床麻醉学教材名称:临床麻醉学授课时间:授课对象:麻醉专业教学内容: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计划学时:4学时重点:复合麻醉的概念及应用原则全凭静脉麻醉概念难点:各种复合麻醉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学目的:掌握复合麻醉的概念及应用原则、全凭静脉麻醉概念熟悉各种复合麻醉方法及注意事项、优点了解各种复合麻醉诱导及维持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具(挂图幻灯投影及CAI等):CAI新内容新知识(注明來源及所占比例):麻醉期间药物的相互作用,咪呼安定、异丙酚药理作用來源于《Anesthesia》、占20%夕卜语关键词:balanced anesthesia> combined anesthesia^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synergism> additive> antagonism参考资料:《现代麻醉学》第三版、《Anesthesia》(Miller第六版)、《中华麻醉学杂志》、《国外医学麻醉学分册》课堂设计:导课、介绍重点10 设问、讲解复合麻醉的概念、优点、种类20 CAK讲解、举例复合麻醉的应用原则20 CAI.讲解、举例静吸复合麻醉方法20 CAI.讲解、举例静吸复合麻醉注意事项15CAI、讲解、举例全凭静脉麻醉的概念15CA1、讲解、举例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方法10CAI、讲解、举例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注意事项10CAI、讲解、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方法15CAT.讲解、举例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注意事项15CAI、讲解、举例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方法10CA1、讲解、举例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注意事项10CAI、讲解、举例全麻与非全麻静脉复合麻醉15CAI、讲解、举例针刺镇痛的应用10 CAI.讲解总结、归纳5板书、讲解教学过程:Chapter 11Balanced and Combined AnesthesiaIntroduction:Background:2. Bala need or combined anesthesia:3. Forte:4. Commonly used method: intravenous anesthesia + inhalation anesthesia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general anaesthesia+ othersApplication principle of combined anesthesia1. Select drugs reasonably: synergism、additive> antagonism2. Judge depth of anesthesia accurately3. Enhance periaaesthetic management4. Optimize drugs scheme:5. Mmaintenance individualization6.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anesthetic techniquesCombined Intravenous ・ Inhalational anesthesia Introduction:conceptmethod一、A nesthetic method:1.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麻醉诱导):(1) intravenous induction: thiopentak etomidate、propofok midazolamfentanyl + scoline、vecurium(2) inhaled in duction:2. Maintenance of anesthesia (麻醉维持):(1) inhalation anesthesia:(2) intravenous balaneed anesthesia: propofol + ketaminemidazolam + ketamine procai ne +ketamine droperidol + fentanyl(3) Intravenous combined Inhalation anesthesia二、A nnouncements (注意事项):Individualization2. Endotracheal tube3. Accurately monitoring4. Minimum effective dose5. Residuary effect of an esthetics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全凭静脉麻醉)一、T 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TIVA:二、I ntravenous combined anesthesia by Procaine:(一)An esthetic method:1 .In ducti on of an esthesia:2. Maintenanee of anesthesia: 1% procaine (_) In dications:(三)contraindications:(四)Announcements: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的分期肢体呼吸血压脉搏循环末梢眼睑张力眼压眼球位置瞳孔大小肌张力活动浅麻浅快升高快速疼痛时增加止常不止常手指屈曲明显醉期皮肤苍固定痛时有张力白湿凉散大中麻平稳稳定正常良好皮稍稍固定不大手指稍屈手指醉期有力肤红润减弱降低曲但无力微动深麻抑制下降细弱迟滞松弛明显固定散大肌松弛手对刺醉期脉压先快紫组屮毒时降低平伸、中激无缩小后慢抽搐毒吋亢进反应三、I ntravenous combined anesthesia by Propofol:(—)Anesthetic method:1. In duction of anesthesia: 1.5-2.5 mg/kg2. Maintenance of anesthesia: 75〜200 pg/ (kg • min)TCI - 3〜7 pg/ml(二)Anno uncements:四、I ntravenous combined anesthesia by Ketamine:(—)Anesthetic method:Induction of anesthesia: ketamine 2mg/kg IV ketamine 4~6mg/kg im 2. Maintenance of anesthesia:(1) ketamine + y-OH: y-OH 50~*100mg/kg iv—分次ketamine1 mg/kg iv 或*1% ketamine ivgtt(2) ketamine + diazepam:(3) ketamine + diazepam + scoline:(二)Indications:(三)contraindications:(四)Announcements:Combined General - other anaesthesia (全麻与非全麻的复合)一、Forte:t anesthesia effect, t perioperation safety2. Avoid fear and psychentonia3. Reduce the dosage of n arcotic an algesics or local an esthetics4. Reduce the dosage of intrave nous an esthetics or in halational anesthetics5. Reduce the dosage of muscle relaxant6. Postoperatio n an algesia二、Method:(—)Combined (Intravenous + Inhalation)・ epidural anesthesia1. Premedication2. Induction of anesthesia3. Maintenanee of anesthesia4. Announcements(二)Combined Intravenous - intraspinal anesthesia(三)Others: brachiplex anesthesia、cervical plexus anesthesia三、Acupuncture analgesia:1. acupuncture combined drugs anesthesia2. Acup un cture an algesia木次课内容小结(重点内容或思考题):本次课重点:复合麻醉的概念及应用原则全凭静脉麻醉概念思考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选用何种麻醉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 • 伤前张口度基本正常,现张口1.5指,未发现其
他插管困难相关体征,紧急情况下气管插管困 难可能性很小。 • 急性Ⅰ型呼吸衰竭 • 凝血功能异常
讨论
• 麻醉方法的选择 • 如何完善术前准备 • 围术期注意事项
麻醉方法选择
• 全身麻醉 • 椎管内麻醉+臂丛神经阻滞 • 股神经(腰丛)+坐骨神经+臂丛神经阻滞
• 离子:钾4.2mmol/l、钠134mmol/l、氯 108mmol/l
• 入 PKC+3室O.92后3m6血mmo气ml/分Hl、g析、C:aS2p+O1Hm287m3.3o%8l/、、l、NPHaO+b12853509gmm/mmLHolg/、l、
体检
• 双眼熊猫眼,左睑淤血青紫,双眼视力大致正 常。鼻外形正常,无压痛,鼻道通畅。左下唇 有缝合的创口,张口1.5指,牙齿无松动缺失, 伸舌居中舌面有血痂。
• 颈部活动尚可,无痛,气管居中。 • 胸部:腹式呼吸,呼吸动度尚可两侧对称,压
痛+,无皮下气肿,听诊双侧呼吸音较粗,有 痰鸣。(胸部CT示:双侧胸腔积液,少量,右 主支气管入口有高密度带状影。胸外科会诊意 见:可能存在吸入性肺炎或创伤性湿肺,气管 内全身麻醉尽可能避免!)
术前评估
• ASAⅢE • 中年男性,伤前体健,脏器功能储备好。 • 神清语利,无神经系相关症状体征,精神状态
• 急诊室曾输浓红4U。 • 神清语利,查体配合,精神状态尚可,约75kg。 • 既往体健,未发现系统性疾病史,无烟酒嗜好。
化验检查
• 血常规:RBC2.65×1012/L、Hb85g/L、 HCT0.249、PLT128×109/L
• 血凝系列:凝血酶原时间26.3S(对照12S),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4.6S (对照30S),纤维 蛋白原0.97g/L (对照1.25-5.25)。
2、实施静吸复合麻醉时必须行气管内插管 3、静脉和吸入麻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都可能出现在静吸复合
麻醉中,应保持高度警惕。 4、牢记最小有效量这一基本原则 5、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使苏醒期的临床表现更为复杂临床上要
严格掌握气管内插管的拔管指征,警惕由于多种药物阈下剂量 的残留作用叠加而致病人出现再抑制。
第三节 静脉吸入复合麻醉
一.麻醉诱导 静脉诱导法;吸入诱导法
二.麻醉维持 吸入麻醉维持;静脉麻醉维持; 静吸复合麻醉维持
注意事项★
1、施行静吸复合麻醉,应充分掌握各种麻醉药的药理特点,根 据病人的不同病情和手术需要,正确选择不同的麻醉药组合和 配伍,尽可能以最少的麻醉药达到最完善的麻醉效果,并将各 种麻醉药的毒副作用减少至最少。
清创内固定术。 • 左内踝骨折清创内固定创口小,局麻下完成。
麻醉预案
• 联系ICU病房。 • 准备全麻药物,呼吸机,气管插管用物,随
时可以改全麻。 • 下列情况改全麻 1. 阻滞效果不完善。 2. 有局麻药中毒症状。 3. 术中出现意识状态改变、血流动力学不平稳、
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
• 多用于儿童,副作用大,有逐渐淘汰的趋势。 • 优势 便宜 兼有镇静镇痛作用,镇痛作用强,分离麻醉。 呼吸抑制较少,术中保留自主呼吸,避免气管
插管。 术中知晓很少。 有广泛使用的经验。
第五节 全麻与非全麻的联合应用
病例讨论
• 女性、65岁、156㎝、72㎏、卵巢癌拟施卵巢癌根治术。高血 压史5年,口服尼群地平10㎎BID。ECG示V4-6ST段压低> 0.05mv。其他检查结果大致在正常范围。
第二节 复合麻醉的应用原则
复合麻醉的应用原则
1. 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和剂量 2. 准确判断麻醉深度 3. 加强麻醉管理 4. 优化用药方案 5. 坚持个体化原则 6. 不同麻醉技术的联合应用
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和剂量
① 首先深刻了解每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 动力学特点。
② 考虑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相加作用和拮抗 作用。
入院诊断
• 左肩胛骨骨折
• 左前颅底骨折
• 左桡骨骨折
• 左颧骨骨折
• 左内踝骨折(开放性) • 右1左1、2肋骨骨折
• 右肱骨骨折(开放性) • 左下唇贯通伤
• 右尺骨骨折(开放性) • 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 右髂骨骨折
• 双侧胸腔积液
• 右胫腓骨骨折(开放性) • 吸入性肺炎?
• 创伤性湿肺?
拟施手术
• 配方 1%普鲁卡因+1%氯胺酮+1%琥珀胆碱 1%普鲁卡因、芬太尼和琥珀胆碱 1%普鲁卡因、氟芬合剂和琥珀胆碱 1%普鲁卡因、r-OH或地西泮和琥珀胆碱 1%普鲁卡因溶液注射前,辅以冬眠合剂
注意事项
1. 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存在麻醉效能低,术 中知晓可能性大,以及存在普鲁卡因中毒和 输液量大等缺点。
苏醒后伤口疼痛。
麻醉性镇痛药,肌松药
残余作用。
价格贵
方案3—全麻联合连硬外
• 入室后补液。 • 连硬外置管给药麻醉平
面满意。
• 缓慢诱导+口咽表麻+置 入喉罩。
• 七氟烷吸入维持。 • 关腹后视具体情况唤醒
病人拔除喉罩。
联合麻醉
全麻: 气道控制
镇静 牵拉反应
连硬外: 镇痛 肌松
优点:
优化用药方案
药物的选配在满足临床手术的基本要求下, 原则上应尽量减少药物种类。复合药物越多, 其相互作用越复杂,对机体的影响越难预料,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将增加判断及处理的难度, 影响复合麻醉的安全性及可控性。
不同麻醉技术的联合应用
根据手术要求和要达到的临床目的 • 复合麻醉 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 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 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 • 联合麻醉 静脉吸入复合麻醉 全麻与部位麻醉联合 非全麻方法之间联合
肌松剂。
应不能完全消除。
术后恶心呕吐较少。
术中镇静。
避免苏醒延迟。
术中呼吸道保护。
方案2—全麻
优点:
缺点:
舒适
苏醒延迟,恶心呕吐。
妥善地保护气道。
术后呼吸功能不全。
完全消除牵拉反应。
麻醉诱导苏醒过程中血
术中知晓可以有效避免。 流动力学波动。
肌松完善。
病史摘要
马×,男性,38岁,于7月27日18:00左右被 矿车撞伤,倒入一污水坑中,感全身疼痛,无 意识丧失、头痛、呕吐病史,当地医院简单包 扎后7月28日2:00点左右转入我院。急诊室 BP120/85mmhg、HR130BPM、RR30BPM、 T36.8℃.自述呼吸窘迫,全身疼痛,神清语利, 查体配合。请相关科室会诊,进行术前准备。 15:00入手术室。
加以静脉镇静镇痛药物,剂
3. 住院费用下降。
量不当可发生呼吸抑制,安 全性下降。
4.
术中与患者有效沟通,可以及 时发现病情加重先驱症状,及
2.
局麻药中毒风险增加。
时处理。
3. 手术时间较长,患者紧张不
5. 改善术后精神状态。
适感明显,应激反应程度增 加,可能加重病情。
6. 7.
增加局部血流量。 允许精神状态评估继续进行。
第四节 全凭静脉麻醉
• 全静脉麻醉,是指完全采用静脉麻醉药及静脉 麻醉辅助药的麻醉方法。实际上是一种静脉复 合麻醉。
• 常用的全凭静脉麻醉方法有普鲁卡因静脉复合 麻醉,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氯胺酮静脉复合 麻醉等。
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
• 普鲁卡因是一酯类局麻药,作用较弱,其血药浓度的 增加不仅不能加强镇静镇痛的效果,反而会产生更多 的毒副作用,故临床上常与其他静脉麻醉性镇痛药或 静脉麻醉药及肌松剂复合。
• 手术时间大约3~4小时。 • 麻醉考虑 手术麻醉中生命体征平稳。 无术中知晓、腹膜牵拉反应。 苏醒快、完善、舒适、呼吸循环平稳。 术后镇痛。 术后:恶心呕吐、咽痛、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等。 经济性 其他
方案1--椎管内麻醉
优点:
缺点:
经济
平面控制。
避免使用麻醉性镇痛药, 术中知晓、腹膜牵拉反
• 清创术 • 左内踝骨折(开放性)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右肱骨骨折(开放性)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右尺骨骨折(开放性)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右胫腓骨骨折(开放性)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一般状况(入手术室后)
• NBP115/65mmHg、HR 126BPM、RR 32BPM、SPO285%(91%鼻导管吸氧3L/MIN)
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 赵利军
基本概念★
• 复合麻醉,曾经称为平衡麻醉,它是指在同一 次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麻醉药物。
• 联合麻醉,指在同一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采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技术。
第一节 概 述
近年来,随着麻醉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 现代麻醉的观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无痛,肌肉松弛和 意识消失等传统认识,而要求临床麻醉尽可能达到较 为理想的麻醉状态。理想的麻醉状态除要求保障病人 安全及手术顺利外,还应当包括有效调控机体的应激 状态,维护重要生命器官和系统的功能,阻止原发病 的发展以及消除麻醉手术的恶性刺激对病人生理和心 理的影响。目前,尚无任何一种麻醉药物或麻醉方法 能够满足理想麻醉状态的要求。复合麻醉和联合麻醉 可以发挥每种麻醉药物或麻醉技术的优点,取长补短, 减少单一种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增强麻醉的安全性 和可控性,提高麻醉质量。
吸肌充分休息、有效地降 4. 影响神经系统功能检查。
低呼吸作功。
4. 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紧张焦 虑心情,应激反应程度降 低。
神经阻滞麻醉优缺点
• 优点
• 缺点
1. 术后拔管困难及呼吸机治疗相 1. 麻醉起效较慢,效果不能确 关并发症风险最大程度避免。 保完善,患者疼痛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