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试卷及答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个不是生物?()
A. 树木
B. 石头
C. 小草
D. 猫咪
二、填空题
2. 天空中的太阳是由____组成的。

()
3. 生物需要营养,例如:__(填一个生物及其食物)需要吃草。

4. 地球上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它们可以分为两大类:__和__。

三、判断题
5.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养分。

()
6. 所有的动物都能自由运动。

()
四、简答题
7. 请简述生物的特征。

()
8. 请列举三种你喜欢的动物,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
五、应用题
9. 如果你是一棵植物,你将如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10.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哪个环境因素对生物生活影响最大。

()
答案
一、选择题
1. B. 石头
二、填空题
2. 太阳是由气体组成的。

3. 牛需要吃草。

4. 动物和植物。

三、判断题
5. 正确
6. 错误
四、简答题
7.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特性。

8. 略。

五、应用题
9. 如果我是一棵植物,我将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通过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自己需要的养分。

10. 略。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1. 光的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

3. 水的三态变化- 水在不同温度下可以呈现固态、液态和气态。

- 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分别是熔化和汽化现象。

4. 植物的生长- 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光照。

-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养分,通过叶进行光合作用。

5. 动物的分类- 动物可以根据生活环境、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等进行分类。

- 常见的动物分类有: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

6.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

-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7. 物质的性质- 物质具有质量、体积、密度等性质。

- 物质的三态变化会影响其体积和密度。

8. 力的作用-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力的作用效果包括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9. 简单机械-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和斜面等。

- 简单机械可以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10.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 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11. 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长期的平均状况。

- 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

12. 环境保护- 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 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归类复习-选择题

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归类复习-选择题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选择题1.杯子里的水放久了会慢慢地变少,这些变少得水去了哪里?( C )A.渗到杯子外面去了B.被太阳光吸收了C.变成空气中的水蒸气了2.在下列温度中,冰融化得最快的是( C )。

A. 0℃B. 25℃C. 60℃3.下列自然现象,形成条件相同的是( C )。

A. 霜和雪B. 冰和雪C. 云和霜D.露和霜4.湿衣服晾久了会变干,这属于( C )现象。

A. 凝结B. 凝固C. 蒸发5.下雪天,路面上积满了雪,人们会撒一些工业盐,这样做的目的主要(C)A. 盐可以使路面变得粗糙B. 盐可以养护路面C. 盐能阻止雪水结冰6.雪融化时会比下雪时还要冷,这是因为雪融化过程中会在周围环境中(B)。

A. 释放热量B. 吸收热量C. 吸收水分7.“举伞步行艰”所指的风级是( B )级。

A. 5B. 6C. 5.58.升起的旗帜飘向东北,方时此时刮的是( B )A. 西北风B. 西南风C. 东北风9.用曲线记录,气温比用表格记录( B )A.更简便B.更直观C.更难10.气象台预报天气的过程是( C )A.气象探测——天气预报B.气象信息分析——天气预报C.气象探测——气象信息分析——天气预报11.( B )预示着今天将下雨。

A.松果的鳞片张开B.蜻蜓低飞C.朝霞12.测量学校不同地点的气温,我们发现( A )A.一天里不同地点的气温的变化是不一样的B.一天里不同地点的气温的变化是一样的C.一天里不同地点的气温是一样的13.爬山虎的茎是( C )A.直立茎B.缠绕茎C.攀缘茎14.胡萝卜是植物的( A )A.根B.茎C.果实15.下列植物的根属于植根的是( C )A.葱B.玉米C.菠菜16.植物的叶可以依靠阳光制造养料,这种作用叫作( A )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C.呼吸作用17.在解剖一朵花时,我们应该( B )A.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进行解剖 B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解剖C没有顺序随意解剖18.可以制造植物所需要的养料的,是植物的( C )A.根B.茎C.叶19.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是植物的( A )A. 根B.茎C.叶20.植物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主要是为了( B )A.保持植物身体的平衡B.能更大限度的接触阳光C.美观21.吸水性能好的纸是( B )A.牛皮纸B.宣纸C.复印纸22.耐磨性能较强的布是( C )A.丝绸B.棉布C.合成纤维23.夏装所选用的衣料要( A )A.透气性好B.隔热性能好C.保温性能差24.比较两种材料,软硬最简便的方法是( C )A.折一折不容易折断的硬一些B.放在一起比比谁厚,厚的硬一些。

2023年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卷

2023年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卷

2023年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卷一、单选题1.银杏叶像()。

A.扇子B.爱心C.手掌2.下列自然现象中,不属于天气现象的是()A.雷电B.地震C.台风3.下面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

A.雨滴打在雨伞上会听到啪啪声B.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会溅起水花C.将密封在塑料袋里的闹钟放入水中,我们还是能听到闹铃声4.花的主要部分是()。

A.花冠和花萼B.雌蕊和雄蕊C.花瓣和萼片5.敲响的音叉手一握住,马上就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A.手阻隔了声音的传播B.音叉停止振动了C.声音变小了,听不清楚了6.如图所示,将手机放在玻璃瓶中,并将其中的气体不断向外抽,同时打电话呼叫该手机,这时听到的手机铃声()。

A.会越来越轻,甚至听不见B.会比原来更响C.和原来的一样响7.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由圆环加圆心构成,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共享冬奥荣光。

奖牌的打造主要应用了金属的() 。

A.延展性B.导热性C.导电性D.光泽性8.把正在发生的音叉小心插入水中,水面会有什么现象?()A.保持平静B.荡起微微的波纹C.水花四溅D.水向一个方向流动9.30℃读作()A.30度B.30摄氏度C.30华氏度10.即使老师背着你讲课,你也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传播方向是() A.一个方向B.左右方向C.四面八方二、填空题11.我们在一根足够长的水管-端敲击一次,在另一端可以听到3次声音,这说明声音可以在、和中传播。

12.叶有哪几部分构成,请你将其填出来。

13.降雨量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平地上的,它是以为单位来计量的。

14.狗睡时把耳朵贴在地上,能听到远处来人的脚步声,这就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

15.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不能传播音。

16.叶由、组成。

17.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一定的、适宜的和充足的。

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课复习题(打印版)

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课复习题(打印版)

第1课亲历科学1、闪电和打雷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这是因为(光比声音传播快)。

2、乒乓球瘪了,放在热水里一烫就鼓起来了,这是因为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起来)。

3、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4、风是一种(空气流动)现象。

5、科学是神奇的,但并不(神秘)。

6、当你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并思考为什么的时候,(探索科学)就开始了。

7、苹果树春天会(发芽),夏天会(开花),秋天会(结果),冬天会(落叶)。

8、在北方,杨树叶会在秋天(变黄),然后(脱落);而冬天的时候我们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树枝干枯)。

9、我们主要通过(上网)或(看电视)来达到“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的目的。

10、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纸片会(向中间靠拢),这种现象与(空气的流动)有关。

11、如图,用手轻轻托住乒乓球,从漏斗颈口向下吹气,再慢慢放开手。

会发生的现象是(球不会掉下来)。

第1课亲历科学1、闪电和打雷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这是因为(光比声音传播快)。

2、乒乓球瘪了,放在热水里一烫就鼓起来了,这是因为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起来)。

3、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4、风是一种(空气流动)现象。

5、科学是神奇的,但并不(神秘)。

6、当你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并思考为什么的时候,(探索科学)就开始了。

7、苹果树春天会(发芽),夏天会(开花),秋天会(结果),冬天会(落叶)。

8、在北方,杨树叶会在秋天(变黄),然后(脱落);而冬天的时候我们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树枝干枯)。

9、我们主要通过(上网)或(看电视)来达到“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的目的。

10、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纸片会(向中间靠拢),这种现象与(空气的流动)有关。

11、如图,用手轻轻托住乒乓球,从漏斗颈口向下吹气,再慢慢放开手。

会发生的现象是(球不会掉下来)。

第1课亲历科学1、闪电和打雷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这是因为(光比声音传播快)。

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归类复习-判断题

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归类复习-判断题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判断题1.用力搅拌可以让物质溶解的多一些。

(×)2.在热水中,味精溶解得快一点。

(√)3.两杯体积相同的糖水,颜色看起来比较深的一杯,水力溶解了比较多的糖。

(√)4.10毫升和20毫升的水能溶解一样多的糖。

(×)5.盐水看起来是白色的。

(×)6.搅拌后静置,若杯底仍有沉淀物,表示物质没有完全溶解。

(√)7.水的三态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8.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手摸最准确。

(×)9.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水。

(√)10.地上的水用拖把拖开能干得更快,主要是因为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11.在测量物体的温度前,我们要先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12.把一块正在融化的冰放入一大杯0℃的水中,水会结冰。

(×)13.云亮是暗云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积来划分的。

(√)14.东汉哲学家王充所著的论衡中有天气谚语的记载。

(√)15.气象工作者借助各种仪器、设备,定时观测和记录天气状况,分析记录各种数据作出天气预报。

(√)16.百叶箱都应安装在离地面1米高的草坪上。

(×)17.学校里所有地方的气温都是一样的。

(×)18.用自制的雨量器也可以进行科学研究。

(√)19.气象站常用风向标来观测风向,用风速计来观测风力。

(×)20.红萝卜和马铃薯都是变态根。

(×)21.莲藕是植物的根。

(×)22.茎的特点是分节,节上有叶和芽。

(√)23.所有植物的茎都是垂直于地面生长的。

(×)24.植物的茎从下往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25.植物可以用根繁殖后代。

(√)26.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都是交叉生长的。

(√)27.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28.虽说材料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但材料的使用并不影响周围的环境。

三年级上期科学试题及答案

三年级上期科学试题及答案

三年级上期科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什么?A. 土壤B. 水C. 阳光D. 空气2. 以下哪个不是昆虫的特征?A. 六条腿B. 有翅膀C. 有触角D. 有脊椎3. 地球围绕哪个天体转动?A. 月球B. 火星C. 太阳D. 木星4. 以下哪个是哺乳动物?A. 蛇B. 鸟C. 鱼D. 狗5. 我们通常所说的“四季”指的是什么?A. 春、夏、秋、冬B. 春、夏、秋、春C. 春、夏、秋、雨D. 春、夏、秋、雪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6. 植物通过_________来吸收水分和养分。

7. 昆虫的身体分为_________、胸部和腹部。

8. 地球的自转产生了_________和昼夜交替。

9. 哺乳动物的特点是_________、胎生、哺乳。

10. 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来观察植物的细胞结构。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1. 植物的叶子都是绿色的。

()12. 所有动物都是脊椎动物。

()13.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14. 鸟类是哺乳动物。

()15. 四季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造成的。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6. 请简述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17. 请描述一下昆虫的生命周期。

五、实验题(共40分)18. 实验一:观察植物的根、茎、叶。

请描述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20分)19. 实验二:制作简易日晷。

请说明制作步骤和日晷的工作原理。

(20分)答案:一、选择题1-5 C D C C A二、填空题6. 根7. 头部8. 季节变化9. 体温恒定10. 显微镜三、判断题11. ×(植物的叶子不都是绿色的,例如红枫叶)12. ×(不是所有动物都是脊椎动物,如昆虫)13. √14. ×(鸟类不是哺乳动物)15. √四、简答题16. 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叶绿素在阳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题含答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题含答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题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也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喷水)、(充气床垫)等。

3.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可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4.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5.将卡纸剪成的纸蛇悬挂在点燃的蜡烛上方,可以观察到(纸蛇旋转 )。

6.(热空气)要比相同体积的(冷空气)(质量轻),所以热空气会向(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7.将大塑料袋撑开后罩在点燃的蜡烛上,过一会儿松手,可以看到( 塑料袋上升 )。

8.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 上方 );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 下方 )。

9.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10.生活中制造风的方法有:(扇扇子)、(用吹风机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等都可以。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常见的三类土壤是(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3.挖来的土壤里有(蚂蚁)、(小石子)、(枯树叶)、(沙子)等。

4.把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壤中冒出,搅拌静止后发现沉淀物分层,上层的物质是(黏土),下层的物质是(沙粒)。

5.人们根据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较多的叫作(沙质土)黏粒含量较多的叫作(黏质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作(壤土)。

6.(沙质土)渗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芝麻、花生等。

(黏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荷花、芦苇等。

(壤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渗水性、透气性都较好,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蚕豆、苹果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蚯蚓)、(蚂蚁)、(屎壳郎)、(青蛙)、(蟋蟀)、(蜈蚣)、(蜘蛛)等。

2、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3、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4、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5、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燃烧后的土壤颜色会变白,质地会变硬,黏性消失,板结成块,不易碎,不透水,(陶器)、(砖)都是(土壤)烧制出来的。

6、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

7、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黏土)、(壤土)三类。

(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

8、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9、(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

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大多数植物都适宜生长在(壤土)里。

(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

10、土壤中的细菌和小动物将(死亡的动植物)分解成(养分),供植物生长。

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11、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长出的植物(茁壮、呈绿色),贫瘠土壤里长出的植物(细弱、柔软、枯黄)。

12、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

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还可以通过增加(腐殖质)(施肥)加以改良。

常用的方法有:(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

13、土壤的贡献有: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14、做肥料袋的方法:(1)塑料袋中装土、水果皮、菜叶等,也可放几条蚯蚓。

(2)洒水、轻轻扎上袋口。

(3)塑料袋放黑暗处。

15、科学家从土壤中已发现(1000多种)不同的土壤动物。

土壤动物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助手),它们默默无闻地分解着(生物遗体),改变着土壤的(肥力),如果缺少了它们,我们人类将失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16、在普通树林里,(1平方米)约有(5万)个土壤动物,当我们的脚落在林间草地上时,成年人大约踩到1000个土壤动物,青少年大约踩到725个土壤动物。

17、(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

土壤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18、(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

(塑料垃圾)被填埋在(土壤)中,降低了土壤的(透气性),同时也阻碍了植物(根系的发育)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与利用。

19、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会造成土壤(蓄水能力下降)以及(水土流失)、(肥力下降)。

人类破坏土壤的活动有:(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山毁林)、(开窑烧砖)、(乱丢废旧电池)等。

20、保护家乡土壤的方法有:(不乱喷洒农药)、(积极回收垃圾)、(植树造林)、(环保宣传)、(保护蚯蚓)等。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1、果实一般都有(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

种子都有“被子”包裹着,“被子”就是(果皮)。

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胚有(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

双子叶植物的种皮有(保护种子内部)的作用;子叶有两片,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单子叶植物的种皮和果皮有(保护种子内部)的作用;子叶有一片,有(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乳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

2、种子萌发的条件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每种果实都有它传播(种子)的方式,以使种子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

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有(借助外力)和(依靠自身所产生的力量)两种。

借助外力有:(1)利用风力:如蒲公英、挪威枫。

(2)利用水力:如椰子、莲蓬。

(3)利用动物:如浆果、刺果等。

(4)依靠自身所产生的力量——(利用弹力),常见的有:豆类种子、油菜、芝麻、凤仙花等。

4、种子传播的原因:(1)避免竞争;(2)避免近亲交配;(3)找寻适当的生育地,扩张族群的分布范围。

5、无论种子如何摆放,发芽后总是(根朝下),(小苗朝上)。

6、有些植物的种子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睡眠”才能萌(méng)发,这种现象叫做种子的(休眠)。

种子也有一定的(寿命),在(低温)和(干燥)的状态下保存种子,寿命可以(延长);在(高温)和(潮湿)的状态下保存种子,寿命就会(缩短)。

7、每棵植物根的(总和)叫做(根系),根系有(直根)和(须根)两种。

像(菠菜)的中间有一条比较粗壮的根,这条粗根周围有许多细小的根,这类根叫(直根);像(葱)的根是由许多粗细差不同的根构成的,中间没有明显的粗根,这类根叫(须根)。

胡萝卜的根是一种特殊的(直根)。

8、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体越高大,它的根就扎得(越深)、(分布)越广。

9、(形态)发生变化的根叫做(变态根)。

常见的变态根有:(1)贮(zhù)藏根,如:萝卜、甘薯等的根;(2)支柱根,如:玉米、高粱等的根;(3)气根;(4)呼吸根,如:红树、水松等的根;(5)吸根,如:菟(tù)丝子的根。

10、大多数植物都有(茎),而且茎有多种多样的(形态)。

形态各异的茎把植物身体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

这里的“食物”指的是(糖类)。

11、地上茎按照(生长状态)可分为四种类型,(1)缠绕茎(牵牛花、菜豆等)、(2)直立茎(杉树、松树等)、(3)攀缘茎(爬山虎、葡萄、黄瓜等)、(4)匍匐茎(西瓜、甘薯、草莓等)。

12、有些植物的茎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的茎叫做(变态茎)。

常见的有:茎刺(山楂、柑橘等);茎卷须(黄瓜、丝瓜等);肉质茎(仙人掌、莴苣等)。

13、取一株有茎、叶的植物,插入红水中,过一段时间,发现茎里的导管都变红了,说明茎有(运输水分)的功能。

14、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靠(绿叶)制造的。

树叶的相同之处:叶子都是由(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叶脉)。

树叶的不同之处:不同植物的叶,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是不同的。

15、一片树叶的正面(比较光滑),背面(比较粗糙)。

16、植物的叶可以分为:心形叶(白杨叶)、圆形叶(荷叶)、扇形叶(银杏叶)、掌形叶(梧桐叶)、带形叶(玉米叶)、针形叶(松树叶)等。

17、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释放出(氧气)。

18、植物总是向着阳光生长,说明植物具有(向光)性。

19、观察解剖油菜花时要按照(由外向里)的顺序依次解剖。

解剖油菜花的方法:(1)要用镊子夹住被撕部分的基部;(2)按照由外向里的顺序,依次撕下萼片、花瓣、雄蕊、雌蕊;(3)把撕下的各部分分类摆放整齐。

20、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花的各部分(构造)具有不同的(功能)。

萼片:保护未开的花。

花瓣:吸引昆虫。

雄蕊:制造花粉。

雌蕊:接受花粉。

21、(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就叫做(传粉)。

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实)。

22、雄蕊由(花丝)和(花药)两部分组成。

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组成,子房内生有(胚珠),胚珠发育成(种子)。

23、一朵花内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都具全的花叫做(完全花),如:白菜花、桃花等;一朵花内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多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如:南瓜花、黄瓜花等。

24、花粉成熟以后从雄蕊的花药里散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做(传粉)。

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植物的传粉方式通常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

异花传粉常见的是借助(昆虫)和(风力)。

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如(油菜花)、(桃花)等,常见的传粉昆虫有(蜜蜂)、(蝴蝶)等。

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如(玉米)、(水稻)的花等。

除风媒花和虫媒花之外,还有(水媒花)如:金鱼藻的花;(鸟媒花)如:山茶花。

25、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人们常常还会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26、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一般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27、我们吃的食物属于植物的哪部分:甘薯、胡萝卜吃根;马铃薯(土豆)、藕、姜、芋头等吃茎;西红柿、香蕉、四季豆、苹果、辣椒、梨等吃果实;花生、豌豆、向日葵、核桃等吃种子;芹菜、白菜、青菜等吃叶和茎;菠菜吃根茎叶;南瓜吃果实和种子;黄花菜、西兰花等吃花。

28、植物对人类的贡献:为人类提供(食物)、(药材)、(饮料)、(纺织材料)、(家具)、(燃料)、(建筑材料)等的同时,还(净化空气)、(保持水土)。

29、植物为人类的生产提供原材料,为人类的生活而奉献了自己,人类的生存不能离开自然资源,因此我们要和植物和谐相处。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1、像(文具盒)、(石头)、(勺子)、(橡皮)、(玻璃)、(丝巾)、(大树)、(螺帽)等形态的物体是(固体)。

像(水)、(油)、(醋)、(酒精)、(牛奶)、(果汁)、(洗发剂)、(钢笔水)等形态的物体是(液体)。

2、面糊、牙膏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

3、固体的共同性质是: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如果受到的(外力)不大,其体积和形状(改变很小)。

4、固体有一定的(形状)、(体积)、(颜色)和(硬度)。

不同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度)、(轻重)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