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教案doc-《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教案

合集下载

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指导书

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指导书

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指导书襄樊学院电视节目制作课程组编2005.3《电视节目编制》实验指导书一、实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培养学生电视画面意识,训练摄影造型构图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固定镜头、运动镜头及场面调度的拍摄技巧,初步具备电视画面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编辑技巧,能够用一定的编辑思想创作电视情景,表达一定的含义,基本具备创作电视教材的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1.了解摄像机的工作原理、组成部分及其功能,能熟练运用摄像机进行拍摄。

2.了解摄像用光原则,掌握电视画面的构图原理,并能用于实际拍摄过程中。

3.掌握电视画面的转换效果和镜头的组接原理,并能熟练运用于教育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

4.了解线性编辑的工作原理,掌握编辑机的使用。

5.了解非线性编辑的工作原理,能用非编软件进行节目编制。

6.了解教育电视节目的分类和制作过程,能撰写简单的文字稿本。

7.给出文字稿本,能撰写出高质量的分镜头稿本。

8.能根据分镜头稿本的要求,制作具有一定水平的教育电视节目,并能鉴别节目的档次。

二、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实验一摄像距离的选择一、实验目的1.熟悉不同景别的构图。

2.学会景别变化的方法。

3.掌握同一景别、不同焦距的构图。

4.掌握各种景别的拍摄技巧。

二、实验要求实验分组进行,每2人一小组,实验结束后,每位学生要按照实验内容交出5分钟录像带,并附有文字说明。

三、实验器材1.(型号)摄像机每组一台2.相应录像磁带每组一盒3.录像机每组一台4.彩色监视器每组一台5.充电器每组一个6.电池每组二块7.三脚架每组一个四、实验知识摄像距离是指摄像机到被摄物的距离。

距离的远近,决定了画面上景物范围的大小。

用定焦距镜头,选择不同的拍摄距离,可产生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构图变化,如图一所示;然而,在同一拍摄距离上还可以用变焦距镜头,改变摄像机的视角而产生景别变化,用不同焦距镜头拍摄同一景别画面时,改变的仍然是拍摄距离;短焦距镜头,要近拍;长焦距镜头,要远拍。

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指导手册 精品

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指导手册 精品

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指导手册电视节目制作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做为广播电视行业人的必修内容,也是当代电视技术与电视艺术的普及内容。

本课程包括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线性编辑”、“DPS非线性编辑”、“电子新闻采集”、“电视演播室节目制作”四个部分。

四门课程均在学校的综合实验楼内的最新建立的专业实验室和专业演播室内进行。

每门课程配备的是专业主讲教师。

做为一名立志要成为“电视人”的在校学生,就应该懂得电视节目制作这方面的知识,学习电视节目制作这方面的理论,提高电视节目制作这方面的能力,多角度、全方位、系统地确立自己“电视人”的知识结构,使得自己的工作、生活、学习都能够顺利发展。

电视节目制作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庞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要求都非常高的认真细致的工作,这里面还应该包括:转播车、晚会现场录像转播、片头包装、声音的后期合成等等重要的工作。

通过本课程的教和学,将使我们每一名同学1.全面了解电视媒体在信息社会中的意义、地位和作用;2.提高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3.掌握电视节目制作的系统构成、简单原理和操作方法;4.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电视节目的制作技术与技巧,并能完美地、艺术地再现作品的主题;授课方式:精讲多练,课程讲练比例大概按照1:2进行,三部分内容分配方案如下:对编9学时/非编12学时/ENG、演播室节目制作15学时考核方法:1,考勤要求全勤,不迟到早退(不能请假)更不许旷课;占总成绩59%;2,课程的每一部分都有一个阶段性测验:实际操作记录成绩(百分制),三部分成绩均合格者给予学分;(测验内容:对编—“小片”,非编—“小片”,演播室—“自编访谈小品”);占总成绩21%;3,课程结业后每人上交一篇《学习总结》占总成绩20%。

第一部分:线性对编电视节目制作大门的钥匙——“线性对编”电视技术与艺术的发展使电视节目创作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电视行业迫切需要既通晓电视编导艺术又能够掌握设备技术特点的专业人才。

《电视节目制作》教案

《电视节目制作》教案

《电视节目制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视节目的基本类型和制作流程。

2. 掌握电视节目策划、拍摄、剪辑等基本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视节目的基本类型:新闻类、娱乐类、纪实类、教育类等。

3. 电视节目策划技巧:主题设定、内容安排、嘉宾邀请等。

4. 拍摄技巧:镜头运用、光线控制、声音采集等。

5. 剪辑技巧:画面剪辑、音频剪辑、特效制作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视节目的基本类型、制作流程和策划技巧。

2.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拍摄和剪辑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能力。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电视节目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制作过程中的要点。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电视节目制作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电视节目制作》相关教材或资料。

2. 设备:摄像机、剪辑软件、投影仪等。

3. 案例:准备一些经典电视节目案例,用于分析讲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实践作品:评价学生在拍摄和剪辑实践中的作品质量。

3. 小组协作: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等。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六、教学活动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安排:第1-4课时:介绍电视节目的基本类型和制作流程。

第5-8课时:讲解电视节目策划技巧和拍摄技巧。

第9-12课时:讲解剪辑技巧和后期制作要点。

第13-16课时: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拍摄和剪辑。

第17-20课时:分析经典电视节目案例,讨论制作过程中的问题。

第21-24课时: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第25-28课时:学生完成实践作品,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

第29-32课时:总结课程内容,进行复习和考试。

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视节目制作技能。

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实验指导书

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实验指导书

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培养学生对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过程的理解与掌握,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编导人员全面了解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包括选题、策划、编剧、导演、摄像、化妆、服装、灯光、音响等。

本实验将通过模拟真实的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并通过实验的互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分组编导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自由组成小组并选择一个电视节目类型,如综艺、新闻报道、纪录片等,并确定一个主题。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电视节目的编导与制作过程,包括节目策划、选题、编剧、导演、摄像、化妆、服装、灯光、音响等方面的工作。

2. 实践训练:学生通过模拟真实的电视节目制作过程,分别扮演编导、导演、摄像、化妆、服装、灯光、音响等角色,了解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

同时,学生需要进行团队合作,与其他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一个电视节目的制作。

3. 实验报告:学生在实验结束后,需要撰写详细的实验报告,包括选题理由、节目策划、编导过程、角色分工、团队合作、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内容。

实验报告需要包含实际操作情况的记录和相应的学术理论支撑。

四、实验步骤1. 将学生分组,并确保每个小组的人数均衡,并进行小组合作规则的讲解和团队建设。

2. 学生选择一个电视节目类型,并确定一个具体的主题,进行节目策划和选题。

3. 学生根据选题和策划,进行编剧和导演的工作,并进行角色分工。

4. 学生根据编导和导演的要求,进行摄像、化妆、服装、灯光、音响等方面的工作。

5. 模拟真实的电视节目制作过程,每个小组对自己的电视节目进行拍摄和录制。

6. 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和讨论,分析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并撰写实验报告。

7. 实验结束后,学生进行结果展示,进行点评和评选最佳节目。

五、实验要求1. 学生需积极参与实验,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实验指导书

《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实验指导书

《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实验项目:实验一摄像机的使用实验二固定机位拍摄实验三景别拍摄训练实验四运动画面拍摄实验五综合拍摄训练实验六视音频采集实验七视音频剪辑实验八专题片创作实验一摄像机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熟悉摄像机的主要开关、按钮及插座的功能。

2、学会摄像机的操作方法。

3、了解使用摄像机时的注意事项。

4、学会三角架的使用。

二、实验仪器数字摄像机、三脚架、数字磁带、电池三、实验内容认识摄像机及其基本操作;熟悉常见的几种执机方法。

四、实验步骤1.认识摄像机及其基本操作(1)电池的安装(图一)A.抬起取景器;B.按电池上的▼标志方向插入并推动充电式电池直至发出咯哒声。

(如图一所示)(2)装入磁带(图二)A.安装好电源B.按下EJECT开关上的兰色小键并朝箭头方向拨动来打开录象带盖,录象带舱随后自动打开;C.推录象带背部的中间部位将其装入。

使录象带窗向外、写保护片向上笔直装入录象带舱底部。

D.按录像带舱上的PUSH标志关闭录像带舱。

E.按录像带盖上的PUSH标志关闭录像带舱。

(如图二所示)(3)白平衡的调整A.当摄像机处于待机、摄像或存储方式时,将AUTO LOCK选择开关设定于中央(自动锁定取消)位置;B.按WHT BAL键。

白平衡指示随后出现在液晶显示屏或取景器中;C.转动SEL/PUSH EXEC 拨盘以选择适合的白平衡方式。

转动拨盘时,显示将会出现图中方框3的三种状态(室内、室外、自调节)。

若选择了自调节方式,则首先对准一个白色物体如纸张的全景,然后按SEL/PUSH EXEC拨盘,指示灯快速闪烁,几秒钟后会停止闪烁,则表示白平衡调好并存入存储器。

(如图三所示)(图三)(图四)(4)光圈调节A.当摄像机处于待机、摄像或存储方式时,将AUTO LOCK选择开关设定于中央(自动锁定取消)位置;B.按IRIS键。

光圈指示随后出现在液晶屏或取景器中;C.转动IRIS拨盘以调节光圈。

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制作试验教案

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制作试验教案

《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制作》实验指导书课程类型:专业方向必修课程课程代码:0321fb08课程适用专业(或专业方向):—课程总学分:2学分总学时:48学时一、课程教学总体目标本课程结合理论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电视专题及节(栏)目方面的有关策划和制作的动手能力,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电视专题节(栏)目的策划,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节(栏)目的策划、编导、现场调度、导播、摄像、主持及制作全过程,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在掌握电视专题片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电视专题片的脚本创作和拍摄制作过程。

实验主要通过前期策划和后期拍摄、制作的方式完成。

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各类栏目的策划,在策划中,除了基本的栏目形式风格的要求外,应能充分借鉴已有的电视经验,尽力做到创意独到,形式新颖。

能够较好地运用电视画面和其他元素圆满完成栏目的拍摄和制作。

、实验项目设置三、实验具体环节:项目一、新闻栏目《校园短笛》策划(一)实验目的和要求:项目旨在训练学生对于新闻类栏目的定位、采写、编辑的预先设计能力。

要求学生完成新闻栏目的定位及策划,以及写出完整的策划案。

(二)实验器材:摄像机、三脚架(三)实验内容及步骤:解读栏目题目的要求,根据要求做出定位,并制定出相应的项目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策划方案。

(四)重点难点:重点在于确定新闻栏目的类型和方式。

难点:一,根据新闻栏目的类型和方式进行新闻条目编辑;二,确定栏目风格。

(五)实验结果要求:1、准确定位栏目的受众、风格、形式、包装;2、设计栏目的流程;3、完成文案及脚本;4、设计栏目的运营方案;5、安排摄制组成员分工;6、形成策划方案。

项目二、新闻栏目《校园短笛》制作(一)实验目的和要求:项目旨在训练学生在完成策划的基础上根据策划所规定的各种要求完成制作。

要求学生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节目制作。

(二)实验器材:摄像机、三脚架、提词器、灯光、音响、切换台(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解读策划案;2、明确分工;3、在导演的指挥下完成现场制作;4、完成后期合成。

电视节目制作教案

电视节目制作教案

电视节目制作教案教案标题:电视节目制作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掌握电视节目制作的关键步骤及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电视节目制作的关键步骤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规划和组织一档电视节目。

2. 如何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和吸引力。

教学准备:1. 电视机、摄像机等相关设备。

2. 相关电视节目制作的资料和案例。

3. 分组安排和资源协调。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电视节目制作的概念和意义(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常看的电视节目,并让他们思考电视节目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2. 定义电视节目制作的含义和意义,解释其对传媒行业以及观众、观众群体的影响。

步骤二:介绍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与步骤(15分钟)1. 介绍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包括:策划、创意、预制、拍摄、后期制作和播出等环节。

2. 详细解释每个环节的具体步骤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步骤三:分组活动:制作一个小型电视节目(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主持人、摄像师、导演、制作人等角色组成。

2. 要求每个小组自行选择一个题材和节目类型(如新闻报道、访谈、纪录片等),并进行节目策划。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分工合作,完成节目的制作准备工作,包括脚本撰写、道具准备等。

步骤四:展示和评估(15分钟)1. 让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节目,并邀请全班同学及老师进行评估。

2. 结合学生的表现和节目质量,进行评估和点评,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步骤五: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与学生共同总结电视节目制作的经验和教训。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团队协作、创意发挥等方面的表现和不足。

拓展活动:1. 邀请电视台的相关人士到班级进行讲座或分享,让学生了解真实的电视节目制作过程和行业情况。

2.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电视节目案例和资源,让他们进行观摩和学习,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制作能力。

电视节目制作实验

电视节目制作实验
➢ 摄像机AJ-D215H 台,监视器 4台,电缆若干,磁 带4盘
➢ 录像机(AJ-D450)(AJ-D440)编辑机(AGA850)每组一套
➢ 监视器 每组2台,电缆若干。
三、实验内容 ➢ 结合实物熟悉录像机的基本功能 ➢ 进行录像机一般录制、重放、编辑的配接和操作 ➢ 利用编辑控制器AG-A850组成的编辑系统学习编
辑系统的自动编辑操作
四、实验总结 认真填写实验报告,独立画出实验中出现的配接 示意图。结合录象机原理对编辑实验中出现的实 验现象予以解答。
实验三 解说词的录制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电视音响设备的使用
➢掌握解说词录制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设备
➢录象机(VO-286OP/NV-8500)l台,编辑机 RM-43OCE/NV-A500 l台,传声器1支,磁 带1盘,监视器1台,视频、音频电缆1套。
➢ 摄象机(DXC-12OOP)台
➢ 摄象机(DP-200) 1台
➢ 摄象机(DXC-18OOP)1台
➢ 彩色监视器
若干台
➢ 同轴电缆
若干条
三、实验内容 1根据实验讲义上的说明对照实物了解摄像机
的功能 2进行DXC-1200P摄像机的调整 3进行DXC-1820P摄像机的调整 4进行AJ-D400摄像机的调整 5进行AJ-D215摄像机的调整 6进行AJ-D215摄像机使用三脚架的装卸操作 7进行AJ-D215摄像机的变焦和聚焦的操作 8进行AJ-D215摄像机的拍摄录像的操作
四、实验总结
根据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报告,说明有那些 收获。
实验二 录像机和编辑机的调整和操作
一、实验目的
➢ 了解不同类型录象机的功能和特点。 ➢ 掌握录象机的一般录象、放象、编辑的配接和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KY-27摄像机的使用。
(2)松下AG-DVC63MC的使用。
50分
5检查数据或实验结果,教师签字: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松下AG-DVC63MC的按钮、功能、调整及操作。
难点:KY-27摄像机的各按钮、功能、调整及操作。
实验器材
松下AG-DVC63MC、KY-27摄像机
教学手段
教师讲解、学生进行实验训练。
难点:如何按要求进行拍摄,并且保证所拍摄内容的质量。
实验器材
松下AG-DVC63MC
教学手段
教师讲解、学生进行实验训练。
参考资料
课本及实验指导书。
作业要求
完成实验指导书所要求的内容,并能根据内容有所创新。
思考题
摄像机的使用注意事项及拍摄时的要求。
2007-2008学年第1学期《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教案
2.掌握各设备之间的连接方法及视音频信号的来龙去脉。
3.学会编辑设备的操作方法。
4.学会一对一编辑系统的连接方法。
5.认识不同类型的编辑系统,适应在不同设备条件下进行编辑工作。
6.了解编辑的流程。
实验教学设计
时间分配
1.检查学生预习报告:
检查预习报告填写是否规范、正确、是否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思考。
5分
2.掌握简单转场的方法。
3.掌握字幕机的使用。
实验教学设计
时间分配
2.检查学生预习报告:
检查预习报告填写是否规范、正确、是否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思考。
5分
2预习提问,给出预习成绩:结合预习报告进行提问。
5分
3.教师讲述:
(1)布置实验内容:动接动、静接静、动静相接的方法、转场技巧和字幕机。。
(2)实验设备:编辑录像机、监视器、控制器、字幕机。
实验教学设计
时间分配
1检查学生预习报告:
预习报告填写是否规范、正确、是否对实验内容进行了设计。
5分
2预习提问,给出预习成绩:结合预习报告进行提问。
5分
3教师讲述:
1.KY-27摄像机的各按钮、功能、调整及操作。
2.松下AG-DVC63MC的按钮、功能、调整及操作。
30分
4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检查辅导:
20分
4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检查辅导:
练习三点布光;调光控制台的使用
60分
5.检查数据或实验结果,教师签字:
10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演播室内常用灯具
难点:调光控制台的使用
实验器材
聚光灯; 散光灯;三基色荧光排灯;调光台;摄像机;录像机;监视器
教学手段
教师讲解实验内容及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训练。
参考资料
课本及实验指导书。
作业要求
完成实验指导书中指定的内容,并能根据所练习的内容进行创新。
思考题
编辑系统的操作的心得。
2007-2008学年第1学期《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教案
周次
8
教学对象
广播电视编导2005级3、4班
实验名称
实验五:视频编辑
实验类型
基础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目的:
1.掌握视频编辑的方法。
2预习提问,给出预习成绩:结合预习报告进行提问。
5分
3.教师讲述:
(1)布置实验内容:电子编辑系统简介;电子编辑设备介绍;
(2)实验设备:录像机松下AG-D455;编辑控制器松下AG-A850;监视器杰迅 H-15D;字幕机新奥特神笔1000
(3)实验操作步骤:认识编辑设备;编辑系统的操作;
25分
4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检查辅导:
1.松下AG-DVC63MC进行拍摄的注意事项。
2.外景拍摄的内容及要求。
10分
4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检查辅导:
(1)拍摄内容的回放、分析及总结。
(2)根据拍摄内容,分析学生在使用摄像机过程中的不正确操作。
70分
5检查数据或实验结果,教师签字: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用松下AG-DVC63MC进行实际拍摄。
周次
6
教学对象
广播电视编导2005级3、4班
实验名称
实验三:电视照明
实验类型
基础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目的:
1.了解演播室常用照明设备的种类和性质。
2.认识人工光位。
3.掌握室内布光的基本方法。
4.了解调光控制台。
5.掌握调光控制台的使用方法。
实验教学设计
时间分配
1.检查学生预习报告:
检查预习报告填写是否规范、正确、是否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思考。
(3)实验操作步骤:练习编辑规则;练习转场技巧;练习字幕。
5分
2预习提问,给出预习成绩:结合预习报告进行提问。
5分
3.教师讲述:
(1)布置实验内容:演播室内常用灯具;人工光位;三点布光法;调光控制台
(2)实验设备:聚光灯; 散光灯;三基色荧光排灯;调光台;摄像机;录像机;监视器
(3)实验操作步骤:认识演播室内常用灯具;练习布主光;练习三点布光;调光控制台与调光硅箱连接;调光控制台的使用。
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资料
课本及实验指导书。
作业要求
完成实验指导书所要求的内容,并能根据内容有所创新。
思考题
摄像机的使用注意事项。
2007-2008学年第1学期《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教案
周次
4
教学对象
广播电视编导2005级3、4班
实验名称
实验二:电视外景拍摄
实验类型
基础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的
及要求
目的:
1.学会不同的执机方式
编辑系统的操作;
一对一编辑系统连接
50分
5.检查数据或实验结果,教师签字:
15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编辑设备
难点:编辑系统的操作
实验器材
录像机松下AG-D455;编辑控制器松下AG-A850;监视器杰迅 H-15D;字幕机新奥特神笔1000
教学手段
教师讲解实验内容及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训练。
参考资料
2.掌握摄像机拍摄画面的基本方法。
3.恰当运用景别、角度和方向,掌握画面构图的方法。
4.掌握不同运动镜头的拍摄方法。
5.掌握电视画面拍摄的基本要领。
实验教学设计
时间分配
1检查学生预习报告:
预习报告填写是否规范、正确、是否对实验内容进行了设计。
5分
2预习提问,给出预习成绩:结合预习报告进行提问。
5分
3教师讲述:
课本及实验指导书。
作业要求
完成实验指导书中指定的内容,并能根据所练习的内容进行创新。
思考题
调光台使用的注意事项
2007-2008学年第1学期《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教案
周次
7
教学对象
广播电视编导2005级3、4班
实验名称
实验四:编辑设备的使用
实验类型
基础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目的:
1.熟悉线性编辑系统的主要组成设备。
2007-2008学年第1学期《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教案
周次
3
教学对象
广播电视编导2005级3、4班
实验名称
实验一: 摄像机的调整
实验类型
基础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的
及要求
目的:
1.熟悉KY-27摄像机的按钮及功能。
2.掌握松下AG-DVC63MC的调整及操作。
3.学会摄像机基本调整方法,保证摄像机正常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