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专题

合集下载

初中科学探究专题——提出问题型(单一型探究)

初中科学探究专题——提出问题型(单一型探究)

提出问题型一、定义:提出问题型探究题是指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并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的、可以探究举例:以“寻找疯牛病的病原体”为例,较科学的提问是“引起疯牛病的病原体是什么?” 如果问题是“引起疯牛病的病因是什么”,则对这个问题的探究不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超过了学习者的认知基础.二、目标方向:考查学生能否对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心;能否从观察、调查、阅读等情境中发现问题;能否提出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来解决的问题;能否领会提出科学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能否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一、例题精析例题1 阅读下面短文,结合图片展示的情景,提出两个物理问题并尝试解答。

“祥云”火炬设计理念来自蕴含“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华夏传统“云纹”符号,通过“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借祥云之势,传播祥和文化,传递东方文明.“祥云”火炬制作时采用了许多高新技术,利用液态丙烷作燃料,轻质、绿色环保。

“点燃激情,传递梦想”,2008年3月24日希腊女祭司在希腊奥林匹亚通过一面大凹面镜点燃了“祥云"火炬,由此展开了奥运圣火在全世界的传递活动.圣火越过五大洲宽广的平原,著名的河流,繁华的城市,巍峨的高山。

传递中,我国登山运动员高举圣火成功登上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作为中国人,我们衷心祝愿第29届北京奥运会顺利召开,圆满成功.问题1: 解答:问题2: 解答:例题2 如图为一名滑雪运动员正在滑雪比赛,根据图中展现的情景,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简答.例如:问题:运动员手拿的两根棒有何作用?简答:通过棒与地面的相互作用,使人获得向前的动力。

(1)问题:。

简答:.(2)问题:. 简答:。

例题3 初春的早晨,小丽去农贸市场买蜂蜜,售货员将蜂蜜用勺子盛出,往瓶子里倒,小丽发现蜂蜜往瓶子里流的比较缓慢,不像流水那样。

“咦!淌的这么慢!”售货员笑着说:“我的蜂蜜质量好,太粘了!”小丽心想:“对了,蜂蜜比水的粘性大。

专题一-科学探究

专题一-科学探究

(5)如需要,你认为下列哪组可做为其对照?(A ) A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喷洒清水。 B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相同的大豆幼苗,既不喷洒清水, 也部喷洒“模拟酸雨” C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相同的大豆幼苗,放在阴暗环境 中。 D,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相同的大豆幼苗,放在低温环 境中
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酸—雨—对—植—物—生—长—有—不—良—影—响————————
5、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
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等量馒头
碎屑与2毫升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等量馒头块与2
毫在升 该唾实液验放中入,起3号对试照管作中用不的搅是拌:。—试—问1—:—组。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
(4)我们在制定这项探究计划时,有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 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四种处理,就是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 不搅拌”。这第四种处理不_____必要(填“有”或“不”)
6、某同学做“探究菜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 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菜豆种子 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
不萌发
乙 潮湿的棉花,置于25 ℃的橱柜
萌发
丙 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 ℃) 不萌发

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 ℃的橱柜中
不萌发
(2)乙装置在该实验中起 对照 作用;要想证明“温度是 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可选用的装置乙是 丙和 。 (3)若想探究“光照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你如何设计:
浆糊 唾液
浆糊 唾液
温度 时间
37℃ 10分钟

科学探究专题

科学探究专题

(11·盐城)11.锯子的锯齿都“东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猜想这是为了减小锯木头时的阻力,并设计实验检验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A.用同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硬木头和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B.用同一把锯子,分别在“东倒西歪”和拨正锯齿时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C.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D.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答案:B(11·扬州)11.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位研究石墨烯材料的教授.石墨烯是一种神奇的物质,是人类至今发现的厚度最薄、强度最高的材料.针对这一发现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石墨烯为什么很薄?”B.“如何提取石墨烯这种物质?”C.“石墨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D.“石墨烯的强度与石墨烯的厚度、面积有什么关系?”答案:D(11·淮安)25.阅读短文,将问题答案的序号填写到对应的横线上。

A.小华和小明中午赤脚在海边玩耍,觉得沙子很烫。

B.小华和小明跳到海水里游泳,感到海水比沙子凉很好。

C.小华对小明说,为什么海水会比沙子凉很多?D.小明说,可能是海水的温度比沙子低。

E.傍晚她们双来到海边,仔细测试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发现沙子比海水凉。

F.小明说,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G.小华说,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

H.小华和小明取同样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分别升高的温度值;移去酒精灯,再记下相同时间内降低的温度值。

I.小华和小明在笔记本上写道: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

短文的叙述中,(1)属于体验的有___________ ;(2)属于提出问题的有___________ ;(3)属于假设的有________________ ;(4)属于描述实验过程的有________________ ;(5)属于结论的有__________ 。

八年级下科学探究题专题

八年级下科学探究题专题

16.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 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降 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 圾的消失时间,而且将大量垃圾埋入土中,会对环境造 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最大的弊端。
___C_O_2_+_C__a_(__O_H_)__2_=_=_=_C__a_C_O_3_↓_+_H_2_O
(4)结论与讨论: 这个探究实验获得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B
装置中的石灰水_没_有__变_浑__浊___,D装置中 的石灰水____变__浑_浊_______。
如果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的结论不正确, 原因是多方面的。请你从实验条件控制上 找出可能的两个原因:一是可__能_空_气_中_的_C_O_2,没有除净
八年级下科学探究题专题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欲利用下列装置 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CO2气体 产生,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回答其中 的有关问题。
(1)假设:绿色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有CO2气体 产生。
(2)设计方案:使绿色植物在避光的黑暗处发 生呼吸作用,检验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澄 清
澄 清
(2)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有:_空__气__、__水_、_ 食盐 _ 。
时间/小时
A瓶(盛干燥铁丝)
B瓶(盛沾了食盐水的铁丝)
C瓶(盛沾了清水的铁丝) D瓶(盛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的
铁丝)
0 0.5 1.0 1.5 2.0 2.5 3.0 00 0 0 0 0 0 0 0.4 1.2 3.4 5.6 7.6 9.8 0 0 0 0.3 0.8 2.0 3.5 00 0 0 0 0 0
(3)实验③挤出的一滴液体不能燃烧的可能原因是 酒精挥发了

八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探究题专题

八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探究题专题

八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探究题专题1.“底部很平滑的圆柱体铁块沉到装水的烧杯底部时,还受到浮力吗?"小红认为铁块下表面一定还有水,所以受到浮力;小美认为铁的密度很大,其下沉后会与烧杯底部紧密接触,所以不受到浮力。

于是她们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进行验证:[实验步骤]①用细线将铁块挂在弹簧秤上,测出铁块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F1,如图甲所示。

②将铁块沉到烧杯底部后,再向上缓慢提拉弹簧秤,测出恰好拉起铁块时弹簧秤的示数F2,如图乙所示。

[实验预测]支持铁块受到浮力的证据是F1_F2(选填“=”“>"或“<”);支持铁块不受浮力的证据是F1F2(选填“=”“>"或“<”)。

[实验结果]若实验测得F1=7.9N,F2=6.9N。

则铁块浸没水中后,烧杯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力会比铁块浸入前增加N。

[交流评价]小红提出,可以不做步骤①,而是测量出时弹簧秤的示数F3。

再与步骤②中F2进行比较,也可得出相应结论。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下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粗盐提纯的操作顺序为(填选项)、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A.①⑤③⑥②④B.①⑤②③⑥④C.①②③⑤⑥④D.①⑤②⑥③④(2)请找出上述操作中的一处错误。

(3)用已调平的天平称取提纯后的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左,接下来的操作是;(4)经检测,配置好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有(填选项)。

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B.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D.将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3.如图所示是小谭自制的用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装置:将弹簧和标尺固定在支架上,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块悬挂在弹簧下端,弹簧静止时指针正对标尺上的A位置(本装置使用时,弹簧未超过弹性限度)。

(1)向杯中缓慢注水,从金属块底部接触水面,到金属块刚好浸没水中的过程中,指针由标尺上的A位置慢上移至C位置,继续向杯中注水,指针(选填“上移”、“不动”或“下移”),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有关;(2)将水倒尽,向杯中缓慢注入某种液体(ρ液≠ρ水),从金属块底部接触液面,到金属块刚好浸没液体中的过程中,指针由标尺上的A位置缓慢上移至B位置,分析可金属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有关。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专题学习PPT课件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专题学习PPT课件

例题:2008宁波卷
中国女排北仑主场的吉祥物“圆圆”,其原型是宁波市独有的国家二 级保护动物——镇海棘螈。目前它的数量只有350多尾,比大熊猫还 稀少,已濒临灭绝。 (1)镇海棘螈在陆上产卵,卵孵化后,幼体再进入水中继续进行个体发 两栖 育,成体则在陆上生活。它和大鲵同属于_______ 类动物。 (2)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是否与其产卵习性有关?中科院的科 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将收集到的60颗镇海棘螈受精卵平均分成6组, 在适宜温度下,分别将它们放在陆地上、池水下深1cm、5cm、10cm、 15cm、20cm处,一段时间后,比较它们的孵化率。科学家设计的实 验可以研究两个问题: ①受精卵在陆上与水中的孵化率是否有差异? ②受精卵在水中的孵化率与受精卵在水中的深度 _____ __是否有关? (3)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的原因除了可能与陆上产卵习性有关 外,还可能与其生存环境的变化有关,如:气候异常、_______等。
①农药污染 ②水池减少 ③天敌 捕食 ④人为因素等
中国女排主场吉祥物圆 圆 (第
五、检验与评价
检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或记录的数据, 找出数据所反映出的共同规律(求同), 或者发现事物间存在的差别(求异),分 析数据时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算或画 出图象来分析,使结论更加直观地显现出 来。 评价:1、探究的过程是否恰当; 2、探究得到的结论是否合理; 3、探究过程中是否出现新问题。
科学探究专题学习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具有六个要素:
1、提出问题 2、建立猜想与假设 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4、获取事实与证据 5、检验与评价 6、合作与交流
一、提出问题例题:
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 鼠在竹林里出现。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 在松树上,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它是不 是也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 拔了几棵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 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 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这里属 于提出问题的是:

专题二 科学探究

专题二  科学探究
答案∶(1)问题紧扣题目,合理就行; (2)符合问题就行; (3)蚯蚓靠湿润的体表呼吸; (4)玻璃板;〈5〉放回适于 蚯蚓生活的环境中。
⑥视野中的污点有三种情况:物镜上,目镜上,装片 上。移动目镜,如果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 玻片标本,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前两 次都不能移动污点,则污点在物镜上。 ⑦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 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 ⑧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 模糊不清,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⑨转换物镜时,应转动转换器的边缘,而不能直接用 手扳动物镜。 ⑩镜头脏了,只能用擦镜纸擦拭。
二、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7s:P14-15) 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 - )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 案——实施实验——获得实验结果——交流、讨论结果并分 析得出结论。
知识巩固∶
1.下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甲 (1).属于植物细胞的是_______图,属于动物细胞的是 乙 图, 图中B的主要作用是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和保护作用。 (2).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B 细胞膜 、C 细胞核 、 D 细胞质 。 (3).若甲取自植物绿色部分,则细胞具有绿色部分的结构是 叶绿体 [ E ]_________。 (4)C结构内含有 遗传 物质,是遗传信息库。其中的主要的 遗传物质是 DNA 。
操作要领一: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 边缘7cm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操作要领二: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 物台要保持2cm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 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 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2021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考点测试:科学实验探究【含答案】

2021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考点测试:科学实验探究【含答案】

2021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考点测试《科学探究》专题1班级姓名学号一、知识梳理1.科学探究的题型结构思维模式:2.注意实验操作(加入某种试剂、对药品进行加热等)、实验现象(有无沉淀、气体、溶液颜色变化等)、实验结论(有无某种物质、猜想是否正确等)之间的对应关系:二、考点透视考点1 气体成分的探究例1 如图为某家长带着小孩在下水道井盖小孔上点燃鞭炮发生爆炸的画面。

现要探究某下水道的可燃性气体成分:【猜想】(Ⅰ)含可燃性气体CO;(Ⅱ)含可燃性气体CH4;(Ⅲ)含可燃性气体CO和CH4。

【收集气体】用大的可乐塑料瓶装满水,打开瓶盖用绳子吊入下水道中,用铁钩将塑料瓶倒转,使__________,将瓶提到井口迅速盖好瓶盖备用。

【进行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1)导出瓶中气体,通过装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洗气瓶目的是除CO2等酸性气体(2)再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目的是除去____________(3)将步骤(2)的气体导出点燃:①用吸附少量无水硫酸铜粉末的石棉贴在小烧杯内壁,再把小烧杯斜罩于火焰上方;①用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火焰上方①无水硫酸铜__________;①烧杯内壁变浑浊①证明有H2O生成;①证明有_______生成【作出判断】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甲同学认为猜想Ⅲ正确;而乙同学认为甲的判断不严谨。

因为猜想______也有相同的现象。

如需进一步确认还应检验________的存在,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若需要工人进入下水道清理淤泥,打开下水道井盖后应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考点2 固体成分的探究例2 某白色固体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Fe3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

同学们为了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资料卡片】BaCl2溶液显中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8 .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某同学用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
水平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了有关数据 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 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 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
第三组凹陷程度最小。
表一
(1) 甲同 学设 计 了如 图 的实 验 电路 图 ,得 到 一致认 同 . 在 选 用 定 值 电 阻 Ro 时 引 起 争 议 , 甲 认 为 选 R01(0.1Ω),乙认为选R02(1000Ω),你认为应选用 R02 , 其理由是:① 如果选R01(0.1Ω),电路 , 中电流将超出电流表量 程,损坏电流表 如果选R03(1000Ω),只闭合S1时, ② 电路中电流太小,电流表指针偏 . 转不明显。
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物质的种类、质量和升高的温 度有关.为了探究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物质的种类的关系,我们应计划: 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液体加热,让 相同 质量 的 不同 液体升高 相同 的温度,然后比较它 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请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格.
组别 液体 质量/g 升高的温度/℃ 加热时间/min ① ②
(1)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乙 中画出弹簧长度L与拉力 F的函数关系图像 。 (2)分析实验结果,你认为 小华的猜想正确吗?说出 你的理由.
答:小华的猜想不正确。弹簧的长度跟受到的拉力不成 正比。正确的结论是,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实验次数 拉力F/N 弹簧长度L/cm 1 0 8 2 0.5 10 3 1.0 12 4 1.5 14 5 2.0 16 6 2.5 18
有关控制变量的具体做法的几个典型例子: 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如何控制定值 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
调节滑动变阻器. ( 若定值电阻由小阻值换成 大阻值,则应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变阻器接入电 路的电阻变大)
4.在探究电流做功的大小与电压的关系时,如 何控制电流相同?在探究电流做功的大小与电流 的关系量,如何控制电压相同? 用电器串联,电流相同; 用电器并联,电压相同.
20
0.84
五、分析与论证
1.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 2.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 3.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4.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5.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6.认识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例7.小华看到: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长度
就越长.于是他提出猜想:“弹簧的长度跟受到的 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设计了如 图所示的实验.通过逐个加挂钩码,使弹簧受到的 拉力 F1 、 F2 、 F3…… 逐渐增大,记下每次弹簧的长 度L1、L2、L3……其实验数据如下表:
③换用铁块重复上述步骤,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铁 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2= G2-F2
④整理器材。 (3) 比较 F 浮 1 和 F 浮 2 的大小,如果相等,则浮力与重力 无关;如果不相等,则浮力与重力有关。
例4. 现有各种规格的不锈钢丝和铜丝.请你设计实
验研究方案,比较不锈钢和铜这两种材料的导电性 能. (1)实验研究中对不锈钢丝和铜丝的选取有什么要求? (2)你用什么方法显示材料的导电性能 ?(写出所需要的 实验器材、画出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可能出现的 现象和结论)
4.能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
5.有团队精神。
6.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例11.下面是某同学拟出的一份实验报告,试回答下列问题。
实 验
实验目的 Rx=U/I
报 告
测量电阻Rx的阻值
实验原理 及电路图
(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调节变阻器的滑片P至 阻值最大的位置。 实验步骤 (2)闭合开关S,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 (3)根据测得的电压、电流值计算Rx。 电压(V) 电流(A) 电阻(Ω) 实验记录 2.8 0.4 实验讨论
例10.下面是某次两位同学合作完成的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一段金属丝电阻(约10Ω). 实 验 器 材 : 电 源 (3V) ; 定 值 电 阻 3 个 R01(0.1Ω) 、 R02(10Ω) 、 R03(1000Ω) ;电流表 1 只 ( 只有 0 ~ 0.6A 量程 能使用);单刀开关2个;若干导线.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 2.能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 3.尝试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
4.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书面说明操作。
5.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例5.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猜想:物体温度升高吸
(2)请你任选器材,设计一种不同于上面两位同学设 计的测量电路,并画出电路图.并比较两个电路图, 说一说你设计的电路的优点. 我设计的电路的优点: ①可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②能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 误差。
七、交流与合作
1.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 2.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3.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
将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装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 然后将它们放置在同一房间(相同环境)里。过了一 段时间,他观察到酒精液面明显低于水的液面。试根 据这个蒸发快慢的现象,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
答: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是否有关?
二、猜想与假设
1.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2.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 过程。
2.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3.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例3. (2004.辽宁大连)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
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 液体密度的大小、物体浸入液体中体积的大小、物体 重力的大小有关。 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 大小是否有关”.
(1)本实验报告不完整,应添上的基本项目是: ①
实验器材

实验结论

(2)从实验步骤看,主要缺陷是 没有多次测 ;因 量求平均值 而测量结果Rx= 7Ω 不够精确。 (3)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 ① 保护电路 ② 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以便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 可归纳得出什么结论?
当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六、评估
1.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2.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 3.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
4.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5.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6.认识评估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例 9 . 老 师 取 出 两 只 烧 杯 , 内 盛 清 水 和 盐 水 (ρ 盐 水
=1.1g/cm3) ,一块体积为 10 cm 3 的石块,一只分度值 为0.1N、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要求同学们利用浮 力的原理,区分出两只烧杯中各装何种液体。
例2.在“用电压表测电压的实验” 中,晓聪同学先测得电池组两端电压 为3.0V,然后将两只灯泡 L1、 L2并联 在电池的两端,测得L1、L2两端电压 U1、U2均为2.5V,如图所示.并联的 两个灯泡的电压小于 3.0V, 0.5V的电 压哪儿去了呢 ? 请你就此问题提出合 理的猜想.
答:电池的内部可能有电阻,这个内电阻在电路 中分得了一部分电压。
实验提供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各一个, 水、盐水、细线适量,一大块橡皮泥,体积相同的铜 块和铁块各一块;体积不同的铁块各一块。
(1)从给定的器材中选出你需要的器材。
(2)实验步骤. (3)根据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探究结论。
(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细线、体积 相同的铜块和铁块。 (2)实验步骤: ①用细线把铜块拴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其重力G1 ②将铜块浸没在水中称,记下测力计示数F1,求出 铜块受到的浮力F浮1= G1-F1
例6.小华同学在测
定食用色拉油的密度的 实验中,其方法步骤完 全正确,图中显示的是 他测量的相关数据,请 帮小华填写表中空白的 测量值和数据.
烧杯和 倒出适量油 油的总 后烧杯和油 质量(g) 的总质量(g) 倒出油的 质量(g) 倒出油的 油的密度 体积(cm3) (g/cm3)
33.8
17
16.8
表二
表三
序 压力 受力面积 号 (N) (cm2) 1 6.0 10 2 9.0 15 3 12 20
序 压力 受力面积 号 (N) (cm2) 4 3.0 10 5 4.5 15 6 6.0 20
序 压力 受力面积 号 (N) (cm2) 7 3.0 20 8 4.5 30 9 6.0 40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2与5、3与6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什么?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1、6、9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________________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科学探究专题
科学探究过程包括以下要素: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一、提出问题:
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 有关的问题。 2.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例1.小明为了研究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王明同学想:只要测出石块的重力G,测出石块浸没 液体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就可以计算出液体的密 度,区分出清水和盐水。你认为行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如果不行,请说出你的改进方法。 ( 计算时取 g=10N/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