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的解析

合集下载

《飘》中斯嘉丽的悲剧命运解析

《飘》中斯嘉丽的悲剧命运解析

南风论坛ANFENGLUNTANN176 Feb. 2016 MAGAZINE《飘》是美国现代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于1936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斯嘉丽从战前到战后经历的悲剧性命运为主线,反映了南北战争带给南方的重创及战后南方恢复的历史。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发展是以对女性的压抑为基础的,父权制社会正是建立在这种对女性的压抑上。

斯嘉丽的爱情理想的破灭和痛苦的人生经历的根源就在于她与父权制社会的强烈冲突,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有斯嘉丽自身的悲剧因素。

一.斯嘉丽的家庭教育女性是通过几个因素所塑造的和影响的,如家庭背景,社会和文化。

作为社会的一员,斯嘉丽也不例外。

斯嘉丽是在家里长大,在家里接受教育,几乎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

斯嘉丽是在母亲的教育下长大的。

她母亲是典型的南方女性,在斯嘉丽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就灌输了保守的思想道德。

母亲努力使斯嘉丽成为一个合格的淑女和将来作为丈夫的附属品的妻子。

“你必须学会温柔一些,亲切一些,文静一些”,爱伦对女儿说。

“男人们说话时千万别去插嘴,哪怕你真的认为自己比人家知道得多。

男人总不喜欢快嘴快舌的姑娘。

” 在母亲和嬷嬷的常年坚持不懈的教育下,斯嘉丽终于按照预期变成了一名大家闺秀。

在斯嘉丽的心目中,她的母亲是一个完美和伟大的女人,她总是充满钦佩并希望自己成为自己母亲那样的人。

斯佳丽小时候,曾把母亲和圣母玛丽亚混为一谈,如今大了,她仍然认为没理由改变自己的看法,所以她完全不假批判地接受这些传统价值观念。

当她发现她不能实现她的梦想—成为她母亲一样的淑女时,她陷入沮丧。

正如她母亲所说的,女性应该致力于寻找一个丈夫,依靠并献身于他们的丈夫和家庭。

这种传统思想一直是她们长期信念。

女性一生的责任都是与男性相关,比如,使男性快乐,成为对男性有用的人,成为男性喜爱和尊重的人,年轻的时候教育他们,成年后照顾他们,劝导他们,让生活甜蜜和惬意--这些都是妇女的责任。

这是她们从小被灌输的思想。

解析飘中的历史背景

解析飘中的历史背景

解析飘中的历史背景《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代表作,以南北战争期间美国南方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女人斯嘉丽·奥哈拉在战争中的经历和感情生活。

以下为解析《飘》中的历史背景。

一、南北战争与奴隶制度《飘》的故事背景是南北战争期间的美国南方,在南北战争中,南方联盟州支持并保护奴隶制度,而北方则主张废除奴隶制度,这一争议最终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

奴隶制度是南方社会的基础,奴隶被视为财产,可以买卖、赠予和继承。

奴隶没有权利和自由,生活在极端贫困和不人道的环境中。

《飘》中,主人公斯嘉丽的家族就是奴隶主家族,她们的生活和社交圈子都建立在奴隶制度基础上。

二、南方社会与文化南方社会长期以来保持着一种特殊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主张家族荣耀、骑士精神和圣洁的生活方式。

在南方社会中,男人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领袖,而妇女则要服从男人的指挥,并扮演好妻子、母亲和家庭主妇的角色。

同时,南方社会的经济结构也非常独特,在南方社会中,种植园经济是主要的经济形式,特别是种植棉花。

大量奴隶为种植园经济提供劳动力,这也使得南方社会的阶级分化更加明显。

三、南北战争对南方社会的影响南北战争时期,南方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与北方相比,南方的工业发展较落后,军事力量也无法与北方抗衡。

南方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秩序也遭受严重破坏,许多人失去了生计,庄园被烧毁,野兽的疯狂袭击削弱了农业生产力。

《飘》中,主人公斯嘉丽和她的家族也深受南北战争的影响,家族的荣耀受到严重损害,庄园被烧毁,丈夫和家人的死亡使得斯嘉丽必须独自面对生活的挑战。

综上所述,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既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对美国南方历史的真实记录。

《飘》中的历史背景描绘了南北战争期间南方社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现状,反映了奴隶制度下南方社会的封闭与落后。

_飘_中郝思嘉的形象解析

_飘_中郝思嘉的形象解析

电影文学2 0 0 7 年 10 月 下 半 月89《飘》的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郝思嘉具有贵族般的高雅气质和漂亮的容貌,她的性格具有两面性,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郝思嘉有自私贪婪、虚伪冷酷的一面,但她也有仁慈、热情奔放的一面,她是一个特殊的矛盾统一体。

全书以乱世佳人郝思嘉的爱情婚姻生活为主线,以南北战争中双方的胜负为契机,描绘了兵荒马乱的岁月中,男女主人公欲爱不得、欲恨不能的令人困惑的窘境。

郝思嘉前后经历过三次婚姻,经历过四个男人,尽管她到最后才明白她真正爱的人是白瑞德。

一、复杂的人物形象(一)“水火交融”的性格郝思嘉初次亮相表现出的优雅和性情的率真让我们看到她身上那种如她父亲般刚烈的爱尔兰人性格。

她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她的思想像田野里的风,不受任何束缚地想吹到哪儿就吹到哪儿。

她唯我独尊,无拘无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她对维希礼一见钟情,不可救药地狂热地爱上了他。

当她发现他们的爱情受到了阻碍时,她甚至决定和维希礼私奔。

这种勇气和决心是“上等人 ”所不具备的。

郝思嘉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她对维希礼的爱情,以及她心中的渴望,那就是嫁给他。

从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已看不到任何所谓淑女的矜持。

我们所感受到的是一颗火一般热情奔放的少女的心。

郝思嘉性格的另一面就是冷酷、贪婪而又无所顾及。

在她的第一个丈夫去世后,由于南北战争的爆发,她的家园遭到了破坏,家庭经济陷入了困境,甚至到了无法维持生活的境地。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她妹妹的男朋友条件颇好的弗兰克,为了改变她困窘的经济状况,她对深爱着她妹妹的弗兰克谎称她的妹妹已经爱上了别人,并不顾妹妹的痛苦,想方设法嫁给了弗兰克,表现出了极大的自私与冷酷无情。

(二)不屈不挠的个性郝思嘉被塑造成美丽、活泼开朗,不达目的不止的、不屈不挠的女性形象。

在风云突变的乱世中,在备受创伤和打击之后,郝思嘉表现出了乐观的生活态度。

她初恋就遭到了失败,新婚不久丈夫就在南北战争中牺牲,在生活上,郝思嘉由于丈夫刚刚在战争中去世,去亚特兰大的姑母家散心。

《飘》读后感

《飘》读后感

《飘》读后感《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长篇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为背景,讲述了女主角斯嘉丽的爱情与生活。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这部作品的魅力所深深吸引,其中几个感悟值得分享。

首先,《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人物形象。

斯嘉丽,这位女主人公,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她美丽、聪明、独立,同时又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面对生活的挫折和爱情的曲折时,她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的态度,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

这种勇敢和决心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其次,小说中的爱情描写令人动容。

斯嘉丽与艾希礼、瑞德等人的感情纠葛让人感慨万千。

爱情在小说中既是情感交流的纽带,也是心灵的契合。

通过斯嘉丽的爱情经历,我深刻领悟到爱情的真谛:爱情需要勇气、理解和包容,只有当我们真正懂得珍惜和付出,才能收获美好的爱情。

此外,《飘》还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小说以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不仅了解了美国历史上的这段重要时期,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黑暗。

历史对于我们来说是宝贵的财富,它教会我们如何面对困境、如何成长。

最后,《飘》所传递的人生哲理也让我受益匪浅。

小说中斯嘉丽的人生充满了起伏和转折,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这种勇敢面对人生的态度,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珍惜当下、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不能放弃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总之,《飘》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示的作品。

它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了人生、爱情和历史的问题,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和所拥有的一切。

我相信这部小说将会成为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时刻激励着我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

深度解析《飘》:爱情、宽容与坚韧不拔

深度解析《飘》:爱情、宽容与坚韧不拔

深度解析《飘》:爱情、宽容与坚韧不拔1. 引言在文学史上,《飘》是一部备受推崇的经典小说,它以其深刻的描绘和复杂的人物关系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深入分析《飘》这部作品中所展现出的爱情、宽容以及坚韧不拔的主题,并探讨这些主题在小说中的重要性。

2. 爱情与报复2.1 主人公斯嘉丽·奥哈拉的爱情观斯嘉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角色,她对爱情有着独特而强烈的渴望。

她既迷恋着传统社会价值观下对爱情的理想化,同时也被她对阿希利斯·梅勒尼(Ashley Wilkes)不能实现的爱产生了极大冲击。

这使得斯嘉丽性格复杂,她既追求真挚纯粹的爱情,又使用自己美貌权谋他人,通过报复来满足内心被伤害后的愤怒。

2.2 雷德·巴特勒与斯嘉丽之间的关系雷德·巴特勒是一个粗野而坚韧的角色,他对斯嘉丽有着深深的爱慕之情。

虽然一开始斯嘉丽并不接受他,但是雷德表现出了真正的宽容和忍耐力,并在危机时刻成为她的支持者。

在雷德与斯嘉丽的复杂爱情中,我们看到了爱情所需的宽容、理解和承诺。

3. 宽容与人性3.1 南方庄园主母对奴隶的态度《飘》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描绘了那个动荡时代中百态纷呈的南部社会。

在这个背景下,小说中展示了一些主人公对待黑奴身份以及种族问题上的态度。

其中,南方庄园主母梅拉尼(Melanie Hamilton)被描绘为一个极其宽容并理解黑奴状况艰难处境的女性形象。

这个角色展现了宽容以及对人性善良一面,在小说中起到了重要的正面榜样作用。

3.2 斯嘉丽与梅拉尼之间的冲突与和解斯嘉丽和梅拉尼是小说中截然不同的两个女性形象,她们一开始几乎没有共同点。

然而,在战争时期,斯嘉丽逐渐认识到自己对梅拉尼的误解,并最终从中学到了宽容与理解。

通过她们之间的冲突及最终和解,展现了宽容和坚韧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4. 坚韧不拔与生存意志4.1 南北战争背景下的挑战小说《飘》背景设置在南北战争时期,塑造出各种各样克服困难、坚持生存下去的角色。

《飘》阅读感想

《飘》阅读感想

《飘》阅读感想
《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女子斯嘉丽·奥哈拉的坚韧生活和爱情故事。

阅读这部小说,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1. 坚韧不拔的精神:斯嘉丽·奥哈拉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性格的女性形象。

她在战争中失去了家园,亲人和朋友,但她并没有被困境击垮,而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努力重建家园,最终成为了一位成功的商人。

她的坚韧不拔精神令人敬佩。

2. 爱情的无奈与现实:《飘》中的爱情故事让人感慨万分。

斯嘉丽一直钟爱着艾希礼,但艾希礼却爱上了她的朋友梅兰妮。

而斯嘉丽在失去艾希礼后,又嫁给了瑞德·巴特勒。

然而,瑞德并不是她真正爱的人,她始终无法忘记艾希礼。

这种无法圆满的爱情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和现实的无奈。

3. 对历史的反思:《飘》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摧残和影响。

小说中的人物在战争中失去了家园,亲人和朋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反思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4. 人性的复杂与多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性格各异。


善良的梅兰妮,有狡猾的瑞德,有坚强的斯嘉丽等等。

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都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与多样,让我们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飘》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与无奈,还让我们对历史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解析《飘》中郝思嘉的女性叛逆意识

解析《飘》中郝思嘉的女性叛逆意识

解析《飘》中郝思嘉的女性叛逆意识一前言《飘》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创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反映南北战争题材的小说。

小说虽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但作者玛格丽特并没有把着眼点放在战场上。

除了亚特兰大失陷前五角场上躺满伤病员那悲壮的一幕外,其他战争场景并没有花费作者过多的笔墨。

作为第一部从南方女性角度来叙述美国内战的小说,玛格丽特着重描写了留在后方家里的妇女饱受战乱之苦的体验和感受,从战争伊始对战争怀有的崇敬心理、对战争全然的支持,到因战争而带来的失去亲人的痛苦、不得不屈服于失败的命运以及战后立志重建家园的艰辛历程。

玛格丽特不仅以写实的手法勾勒出这一时期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画面,还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刻画了一个个性鲜明的新女性形象,特别是女主人公郝思嘉形象的成功塑造,展现了女性独立的人格、坚强的性格、身处逆境而不甘沉沦的精神。

郝思嘉原本是一个娇生惯养、矫情任性、孤高自傲的奴隶主大小姐,既沿袭了父亲豪爽、粗犷、不拘小节、脾气暴躁的性格,又受到母亲良好家教和道德观念的教诲。

她既想做个像她妈妈那样有大家闺秀风范的淑女,骨子里又有背叛妈妈的道德框框的反骨。

在十六岁时,她爱上了风度翩翩的邻居卫希礼,可卫希礼却娶了善解人意的表妹媚兰。

在尚属青春年少的花季岁月,郝思嘉就遭遇了情场失意的痛苦。

然而使郝思嘉更加不幸的是,战乱的接踵而至,整个南方社会不得不投身战争岁月。

在残酷的战争和艰辛的生活这双重重压之下,历经磨难的郝思嘉成了一位二十八岁的成熟女性。

她从不向困苦低头,力图开拓奋进、执着追求女性自我价值的精神;她敢爱、敢恨、敢做、敢为、敢于打破陈规陋习的性格,无不凸显了强烈的女性叛逆意识。

二思想上的叛逆在《飘》中,女主人公郝思嘉是一位追求自由、个性鲜明、不拘一格、不被传统观念所束缚的女性。

她身上表现了浓郁的女性意识。

这种浓郁的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她对宗教信仰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反叛上。

1 宗教信仰的叛逆众所周知,西方社会是信奉宗教,崇拜上帝的。

《飘》中梅兰妮和斯佳丽性格分析

《飘》中梅兰妮和斯佳丽性格分析

《飘》中梅兰妮和斯佳丽性格分析内容摘要:斯佳丽和梅兰妮是《飘》中聪明勇敢又富有魅力的女性。

斯佳丽和梅兰妮生活在同样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却承担着不同的角色。

一个是打破束缚的先进女性,一个是保守的传统女性。

她们虽都不凡却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

本文主要分析这两位女主角的人物性格带给当代女性一些生活和工作上的启示。

关键词:《飘》斯佳丽梅兰妮性格分析《飘》是玛格丽特米切尔唯一的一部小说。

《飘》在类似以美国内战为背景的小说中被誉为最经典的浪漫小说。

作者成功塑造了以往作品中从未塑造过的两位勇敢。

聪明的女性人物形象。

一个是斯佳丽,她性格复杂。

一方面她聪明,勇敢,独立又有毅力。

另一方面她冲动,自大,自私又富有侵略性。

另一位女性是梅兰妮。

她是一位典型的传统女性。

她与斯佳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温柔,善良,无私是她鲜明的性格特点。

一.斯佳丽的性格斯嘉丽是一个混血儿,她的父亲来自爱尔兰,她的母亲是法国贵族,这使她继承了两种不同的文化。

此外,美国文化也对她性格的影响显著。

因此,斯嘉丽的性格是复杂的。

1.勇敢和坚持不懈勇敢是斯嘉丽的性格特点之一。

她敢于尝试任何事不管多么艰难或人们如何谈论她。

首先,她敢于突破传统的社会规范。

例如,她对社会对女性的不平等要求非常不满。

她的妈妈教导她要顺从男人。

她认为那是愚蠢的。

她作了许多不被社会所接受的事。

所有的南方人讨厌北佬。

她跟北佬做生意与投机者打交道。

所有的南方人不喜欢瑞德,她嫁给了他。

其次,斯嘉丽的勇敢还体现在克服困难上。

在从亚特兰大回到塔拉的路上瑞德弃斯佳丽而去从军,斯佳丽不得不勇敢地带着梅兰妮,普莉西和孩子们一路躲避北军回到塔拉。

斯佳丽回到家发现母亲去世了父亲神志不清了,家中还有两个生病的妹妹需要照顾,塔拉已被北军洗劫的一空。

没有食物,没有钱。

她饱受饥饿之苦。

她发誓说:“上帝见证,无论是偷还是去抢,我再也不会遭受饥饿”。

所有时她并没有屈服于这些麻烦。

相反,她勇敢地把责任来保护和照顾自己的家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飘》与人性
09080344X22
李晓菁
2012/10/25 花了三天多的工夫终于又通读了《飘》,我知道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进程。

这几天,我几乎除了吃饭和睡觉,所有工夫都消耗在这来自边远国家的小说里。

但是我还得在埋怨的同时,不得不供认它的出色与迷人。

很少见到这样迷人的异国风情。

这布满着美国十九世纪爱情的故事里,让我感触了很多。

其实我应该早些接触这本书,早就有很多的人介绍它了。

很惋惜,一直拖到如今去观赏它,切实有些相见恨晚。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是仅仅写了一部作品就名扬天下并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家,她惟一的作品《飘》一经问世便成了美国小说中最畅销的作品。

自1936年出版之日起,《飘》这部美国内战时期的罗曼史便打破了当时所有的出版记录。

1937年,小说获得普利策奖。

随后被改编成电影,连电影也成了美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读完了小说《飘》,同时又看了一遍电影《乱世佳人》。

感觉两者还是有很大差异。

《飘》是通过描写主人公思嘉的命运,包括对她的家庭、婚姻、爱情等人生经历的描写,反映了不同的人性、人性的本质,美国农场主时期的种族差异、文化观念差异,以及战争对人类的伤害、对和平的向往,为我们展开了一幅非常生动的南北战争前后时期的真实画面。

而《乱世佳人》则是一部纯粹的爱情片。

主要描写在南北战争特定时期郝思嘉的爱情。

相比之下,它比小说要显示苍白。

而小说更为立体、丰满、生动。

当然电影的时间有限,不能象小说那样有足够的文字刻画、述说。

在《飘》中,有4位让我欣赏的人物,他们分别是:媚兰:这个人人都喜欢、无可挑剔的完美女性。

瑞德:这个让女性读者们痴狂、在当时却受社会舆论排斥的人物。

郝思嘉:这个让读者们颇有争议的人物。

媚兰:既然人人都认可她,似乎我不需要再多做说明。

可是我还是想写写她的美德。

这是一个和蔼可亲、人人喜欢的女性,在她瘦弱的身躯下,有着一颗勇
敢的心。

她有最让我钦佩的场面是:在亚特兰大,两个协会召开的一次是否为战争中牺牲的北方士兵们扫墓的会议上。

所有的这些南方人不同意为它们拔草、献花。

愤怒地说要把这些北方佬的尸体挖出来抛弃在外。

但柔弱的媚兰站出来,说:我愿意献花。

虽然我的哥哥查理葬在家乡,但我想到,他如果回不来葬在北方的话,如果那些北方的妇女们把他的尸骨挖出来抛弃在外,该多么恐怖啊!所以,我每次给查理献花时一定要给旁边的北方士兵们的墓献花。

我想,北方妇女中一定有好心的,她们也会这样给葬在北方的我们的士兵们献花。

不管你们怎么想的,反正我会这么做。

如果你们非要阻拦我,我愿意退出这两个协会。

说完,她大哭地跑出去了。

所有人为之震撼,从起初地对她强烈指责变成了都同意献花。

并由此她成了两个协会的秘书。

这真是一个心理美好、永远会用看待人的正面的一位善良美好而又勇敢坚强的女性。

所以瑞德评价她为:一个真正的贵妇人。

瑞德:他出身贵族,却被当时的贵族所不齿。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他叛逆,是一个贵族的败类:对女孩不负责而被扫家出门、发战争财而被人唾骂、与妓女有染。

但他却是一个真正的男人:真实,对世界、对人性看得清楚真切,敢于面对一切,包容、大度。

同时他身上还有善良与温暖。

让人记忆深刻的几个关于他的画面:他冒着生命危险帮思嘉偷到一匹老马,让思嘉回去。

但他没有将她送到最后,因为尽管战败了,哪怕他知道最终是输,他却走上了战场,为了捍卫最后的尊严。

他深爱着思嘉,为了不让她为钱再嫁而不愿结婚的他娶了她。

并且也给思嘉与前夫们所生的孩子真正的父爱。

他更是深爱他们俩的女儿----邦妮,为了女儿,他一改成天叛逆形象,争取做真正的贵族,让女儿在长大后能得到社会地位。

他无愧于说是一位胸怀宽广、有眼光有远见、爱家人爱妻子的优秀男性。

如果哪个女性嫁给他,一定会是非常幸福,无忧无虑。

思嘉:这是个颇受争议的人物,有着十分突出的优点,同时也有着十分突出的缺点:贪婪、自私、不遵守社会规则、不择手段、唯利是图。

但她身上却有着面对命运,不屈不饶的精神,勇敢坚强的性格。

最后带着媚兰与婴儿一起回到她的家乡。

当回到家,看到母亲去世、父亲痴呆、妹妹生病、上百名黑人仆人只剩三人时,她用瘦弱的肩膀义不容辞地接起了家的重担,咬紧牙交,带着家人挺过饥饿交加的艰难。

在北方佬来扫荡时,她让全家人带着东西在外面躲藏着,而她
自己最后来不及走,家里只剩她一个成人和两个小孩,她怀抱着的媚兰还不会走路的婴儿,旁边站着因害怕恐惧紧紧抓住她的儿子韦德。

她镇定勇敢地面对了一群扫荡的北方部队。

不可否认,就算人们再不喜欢她,否认她的为人,但当她做出那些行为时,我们不得不从心底生出钦佩之情,就如她不喜欢媚兰,但对媚兰产生的钦佩。

希礼:思嘉心中一直有爱着的恋人。

这是个心地美好的男性,他拥有瑞德一样的眼光与远见,但他缺少瑞德的勇气,不能面对战争带来的改变,优越环境的失去,犹如一颗娇贵的室内植物,不能移植到恶劣的环境中生存。

这5位人物各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但之所以欣赏他们,是因为他们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勇敢坚强,敢于直面人生。

人真是怪。

十几年前读《飘》的时候,我是喜欢郝思嘉的。

可最近,无意中拿起旧书重读,却深深地被媚兰吸引住了。

哪个年轻女孩看了《飘》不喜欢郝思嘉呢?漂亮不说,又聪明倔强,周围总有男人围绕着。

特别是有瑞德这样有魅力的男子始终追随,宠着,还有,她十分有个性,我是多么地喜欢这个有血有肉有性格的郝思嘉啊!可是现在,我不这么想了。

我注意到,在庄园聚会上,媚兰安静地坐在一旁,她瘦小的身体一点也不显眼。

募捐舞会上,她痛苦而毅然地摘掉手上的结婚戒指,捐给了部队。

在亚特兰大沦陷的那天,因为临产,她虚弱的身体正在死亡的边缘挣扎。

可从没有对郝思嘉说过她的痛苦,而因为在这场逃难与郝思嘉逐渐建立起来的感情,使得媚兰从始自终默默站在郝思嘉的身后,时时刻刻保护着她,维护着她。

最后,她死时,米德大夫愤恨地对郝思嘉说不要对她忏悔!永远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吧!不要去伤害这个善良的女人!可媚兰仅仅是善良的吗?不,应该是伟大的,代表了一种传统性格的女性形象。

坚韧,内敛,勇敢,贤良。

如果说郝思嘉是一位有冲劲,敢做敢为的新女性,那么,媚兰是旧阶级贵族中最值得尊重的典型妇女。

即使是到了现在,几百年后的今天,媚兰的身上仍有我们值得欣赏的光辉。

我一直在想:媚兰真的没有私心吗?在这点上,作者描写得很模糊。

尤其不能接受,临死时表露出实际上一直以来都是知道郝思嘉与艾希礼多年来的暧昧关系的。

她真那么大度的吗?而我更愿意相信,那是她聪明的缘故。

她什么都看得清楚。

其实,艾希礼与郝思嘉根本没有什么,也不可
能有什么。

她放任他们,是最明智的举动。

相比较,郝思嘉真是一个糊涂虫。

爱了艾希礼多年,到最后,媚兰去了,才发现根本就不爱他。

瑞德才是最爱。

而瑞德呢,已经被她伤害得退缩,失望。

象瑞德说的,她要艾希礼。

不过是小女孩想要洋娃娃似的,可她要来有什么用呢?她嫁过三个男人,其实从来不懂男人。

她那套把戏,不过糊弄一下小男孩而已。

或者弗兰克这样老实的老家伙。

斯佳丽是个矛盾体,可又有谁不是矛盾体呢?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来,当她面对困难时,她选择迎接,当她面对责任时,她选择担负,可当她面对爱的抉择是,起初,他选择蒙蔽自己,当她终于认清,要面对时,却已为时已晚。

而她,在无能为力时,就会告诉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会好了,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她在整个故事中,都是个充满生气、充满斗志的人。

我最欣赏的,便是她的这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永远充满了希望,充满斗志,永远不会放弃,永远不会绝望。

这份精神,是最值得我学习的。

所以,每当我遇到困难、心情不佳时,我便会告诉自己:“Tomorrow is another day.”。

《飘》称得上有史以来最经典的爱情巨著之一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主线是好强、任性的庄园主小姐斯佳丽纠缠在几个男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与之相伴的还有社会、历史的重大变迁,旧日熟悉的一切的一去不返,《飘》既是一首人类爱情的绝唱,又是一幅反映社会政治、经济、道德诸多方面巨大而深刻变化的宏大历史画卷。

参考文献:
[1]History And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吴伟仁编著,1988
[2]解析《飘》中郝思嘉的女性叛逆意识,张白杨,2010
[3] 玛格丽特. 米切尔. 戴侃,李野光和庄绎传译《飘》。

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90.
[4]GilbretS.M.andS.Gubar.The Norton Anthology of Literature by Women: The Tradition English ,New York, 19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