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临床表现

合集下载

肥胖症(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肥胖症(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肥胖症可见于任何年龄,女性多见。多有进食过多和(或)运动 不足病史。常有肥胖家族史。轻度肥胖症多无症状,中重度肥胖 症可有气急短、体力活动减少、肌肉酸痛表现。
二、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糖尿病,也容易伴发痛风和胆石 症,慢性消化不良、脂肪肝、轻至中度肝 功能异常也较常见,其他如癌症发生率也 较非肥胖者咼。
2.神经精神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控制饥饿感和食欲,影响能量消耗速率,调节与能 量贮存相关激素的分泌,在体重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已知人类 与多种动物的下丘脑中存在着两对与摄食行为有关的神经核,调 节食欲及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但在临床上单纯性肥胖病人不 一定有下丘脑病变。食欲也受精神因素的影响,当精神过度紧张 时,食欲受抑制,反之食欲亢进。
实主要在于胃热、痰湿,其中胃热是痰湿 之因,膏脂堆积而成痰湿是胃热多食之果。
虚主要是脾气亏虚,运化不足而水谷精微 积为痰湿。
病变过程中,常发生虚实之间、各种病理 产物之间的转化。另外,肥胖病变日久, 常变生他病,或合并他病,如常合并消渴、 头痛、眩晕、胸痹、中风、胆胀、痹证等。
【临床表现】
一、症状及体征
(二)病理
1.脂肪细胞和脂肪组织
脂肪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不仅可以贮存和释放能量,而 且是一个内分泌器官,能分泌数十种脂肪细胞因子、激素或其他 调节物,影响局部或远处组织器官,在机体代谢及内环境稳定中 发挥重要作用。脂肪组织块的增大可由于脂肪细胞数量增多(增 生型)、体积增大(肥大型)或同时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增生 肥大型)。
第四节 肥胖症
肥胖症(obesity)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 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2010年国际肥胖症研究协会报告显示,全球肥胖 症患者4.75亿,每年至少有260万人死于肥胖及其 相关疾病。我国肥胖症患病率也迅速上升, 《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我国成人超 重率为32.1%,肥胖率为9.9%。

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

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

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全网发布:2011-06-23 20:24 发表者:孙聪 (访问人次:2064)肥胖症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WHO早就将肥胖症定为一种疾病。

肥胖症常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集结出现。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肥胖顾问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肥胖咨询会议, 不仅重申肥胖是一类疾病, 并指出肥胖是当今全球侵蚀人类健康的流行病之一, 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1999年WH0将中心性肥胖症定为代谢综合征的成分之一。

肥胖症也可作为某些疾病【如下丘脑、垂体的炎症、肿瘤、创伤,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性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之一,称为继发性肥胖症。

20年来,肥胖症的患病率上升很快。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04 年报告示,30 %以上成年人是肥胖患者,且年致死人数超过40 万,并将成为未来的首位致死病因[1 ]. 在中国,近10 年间肥胖人数增加了1 亿人, 截止2002 年我国肥胖人数达到2.6 亿人[2 ] . 肥胖这一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已不仅仅是发达国家的社会问题,而且亦开始影响发中国家,在中国肥胖已对公共健康形成了威胁. 故研究肥胖症及其相关疾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已成为紧迫的课题。

肥胖症已逐渐成为重要的世界性健康问题。

一.肥胖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在日常生活中,机体靠食物供给能量,若能量摄入与消耗之间通过中枢神经的调节网络取得精确的平衡,则体重维持在一定的正常范围。

任何能量摄入增加和(或)消耗减少均引起能量正平衡,过剩的能量便以脂肪的形式逐渐积存于体内。

因此,肥胖症是慢性能量平衡失调的结果。

与肥胖症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很多,主要由遗传因素或主要由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已知有24种以肥胖为主要临床表现之一的孟德尔遗传病,其中,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分别有9种和10种。

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确认了6种单基因突变引起的肥胖症,但这些病例很少。

肥胖症分度标准

肥胖症分度标准

肥胖症分度标准
肥胖症分度标准是根据体重指数(BMI)来衡量个人肥胖程度的一种常用方法。

下面是一份一般性的肥胖症分度标准:
1. 体重偏高(BMI 24.0-27.9):体重超过正常范围,但并不严重肥胖。

2. 轻度肥胖(BMI 28.0-32.9):体重明显超过正常范围,可能伴有一些相关疾病风险。

3. 中度肥胖(BMI 33.0-37.9):体重较为显著地超过正常范围,同时相关疾病风险也进一步增加。

4. 重度肥胖(BMI 38.0-41.9):体重明显超过正常范围,同时相关疾病风险大幅增加。

5. 极度肥胖(BMI 42.0及以上):体重严重超过正常范围,相关疾病风险极高。

需要注意的是,肥胖症分度标准仅仅使用BMI进行衡量,并不全面考虑个体的身体构成和健康状况,因此如有需要,还需结合其他身体指标和医生的专业意见来进行评估。

这个标准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和治疗应该由医生来确定。

肥胖的分类

肥胖的分类

根据病因一般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

一、原发性肥胖(一)单纯性肥胖肥胖是临床上的主要表现,无明显神经、内分泌系统形态和功能改变,但伴有脂肪、糖代谢调节过程障碍。

此类肥胖最为常见。

1.体质性肥胖是由于脂肪细胞增生所致,与25岁以前营养过度有关。

多半有家族性遗传历史。

超重的儿童通常成为超重的成人。

据报告,0~13岁时超重者中,到31岁时有42%的女性及18%的男性成为肥胖症患者。

在胎儿期第30周至出生后1岁半,脂肪细胞有一极为活跃的增殖期,称"敏感期"。

在此期如营养过度,就可导致脂肪细胞增多。

故儿童期特别是10岁以内,保持正常体重甚为重要。

2.营养性肥胖亦称获得性(外源性)肥胖,多由于20~25岁以后营养过度,摄取热量超过机体各种新陈代谢活动过程所需要;或由于体力活动过少或因某种原因需较长期卧床休息,热量消耗少而引起肥胖。

本类型肥胖主要是脂肪细胞肥大和脂肪细胞增生所致。

体质性肥胖,也可再发生获得性肥胖,而成为混合型。

以上两种肥胖,统称为单纯性肥胖,特别是城市里20~30岁妇女多见,中年以后男、女也有自发性肥胖倾向,绝经期妇女更易发生。

(二)水、钠潴留性肥胖亦称特发性浮肿。

此型肥胖多见于生殖及更年期女性。

其发生可能与雌激素增加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醛固酮分泌增加及静脉回流减慢等因素有关。

脂肪分布不均匀,以小腿、股、臀、腹部及乳房为主。

体重增加迅速,与体位有密切关系,劳累和立位体重增加,休息及平卧后减轻。

早晚体重变化正常人为0.4千克,本病患者早晚体重变化在1千克以上。

该病浮肿变化往往呈周期性,晨起面、眼睑浮肿,起床后活动,下肢、躯干逐渐浮肿,到晚餐前体重较早饭前增加1.2~4.5千克,平均2.4±0.7千克。

立卧位水试验表明患者有水、钠潴留。

二、继发性肥胖是以某种疾病为原发病的症状性肥胖。

临床上少见或罕见,仅占肥胖患者中的5%以下。

(一)内分泌障碍性肥胖1.间脑性肥胖主要包括下丘脑综合征及肥胖生殖无能症。

中医美容肥胖症

中医美容肥胖症
❖ 症状:形体臃肿肥胖,伴头胀,眩晕,腕腹痞满,肢重,困楚 怠惰,口渴,喜饮,舌苔腻微黄,舌质红,脉滑数或孺数。
❖ 治则:清热利湿祛浊脂。 ❖ 方药:连朴饮合甘露消毒饮加减。
健脾益气、化 湿
经验方: 七味白术散: 太子参、云苓、葛根各15g. 炒白术30g, 藿香
10g;木香、甘草各6g;荷叶、黄连各12g。
❖ 方法:①耳穴埋针:将揿针刺入穴位,胶布固定,每日自行按压5次,每次1 分钟,嘱咐患者饭前按压,留针3~5天.7次为疗程。②耳穴贴压:采用王不 留行籽经高压天菌后,钻贴在选定的耳穴上,胶布固定,每日自行按压5 次,每次1分钟,嘱咐患者饭前按压,要求以感到痛、胀或热感为度,般 4-7 日更接1次,7次为1疗程。
❖ 中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30% ~ 50%)可 见乏力,怕热,易出汗,行动迟缓, 心悸,气短,易于疲劳思睡,记忆力 减退,进食后腹胀满,便秘,头痛, 头晕,腰酸腿痛。
❖ 重度肥胖( 超过标准体重50%)上述症状均有 加重,逐渐喜坐嗜卧,行动困难,动则气短 ,疲乏无力,生活难以自理,渐至卧床不起 ,男性则性欲降低,女性月经失调,经量稀 少之 方药:平胃散合二陈汤加减。
温中行气 补中化湿 经验方:
实脾轻身饮(《圣济总录)》): 干姜5-10g, 附子5-10g,白术 10-15g, 草豆蔻5-8g.厚朴10-15g.山楂10-15g,大黄6-10g, 泽泻
6-10g,甘草3-6g。
❖ (一)辨证论治
❖ 湿热阻滞
❖ 方法:针刺以得法为主,留针时间宜长,-般每日或隔日1次,10 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5~7天,连续3个疗程。
❖ (2)腹部减肥
❖ 取穴:主穴:阿是穴、梁丘。配穴:脐以上肥胖明显配中脘、下脘、滑肉 门;脐以下肥胖明显配阴交、关元、腹结;全腹肥胖配建里、气海、大横 。

怎样判断是否有肥胖症

怎样判断是否有肥胖症

怎样判断是否有肥胖症判断自己是否有肥胖症的方法越来越多,很多朋友都会通过计算来查看自己是否在一个健康的状况。

因为太胖和太瘦都对健康不利,也无法给人们带来美感。

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怎样判断是否有肥胖症,一起来看看吧!一、BMI值检测是否为肥胖的方法有好几种,国际通用指标是BMI值,BMI 值的算法为: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比如某人的身高1.7米,体重为65公斤,那么BMI值为:65/(1.7*1.7)=22.5,BMI值小于18.5为偏瘦,18.5-23.9为正常,24-27.9为超重,大于28就属于肥胖了二、腰围腰围可以大致测出脂肪在体内的分布状况,可以检测出是否患有中心性肥胖。

腰围的测量指标分为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和中国指标,世界卫生组织的指标是男性腰围应小于95厘米,女性腰围应小于80厘米;中国的指标是男性腰围应小于85厘米,女性应小于80厘米,超过这个范围则为肥胖。

三、腰臀比腰臀比是用腰围除以臀围的比值,亚洲人的标准是男性应小于0.9,女性应小于0.8,如果超出则为肥胖。

四、标准体重标准体重是用身高的身高(CM)-105=公斤数,如果超过10%,则为超重;如果超过20%,则为肥胖;如果超过20-30%.则为轻度肥胖;如果超过30-40,为中度肥胖;如果超过50%,为中度肥胖。

体重处于标准的正负10%均匀正常。

五、体脂肪率体脂肪率是最精确的测量指标,要用专业仪器来测量,测出的值男性超过20%为轻度肥胖,超过25%为中度肥胖,超过30%为中度肥胖;女性超过30%为轻度肥胖,超过35%为中度肥胖,超过40为中度肥胖。

六、皮褶厚度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皮褶厚度的测量规定了三处不同部位的测量,分别为肩胛骨下方、上臂肱三头肌、肚脐旁边2厘米处。

指标是男性小于10毫米为偏瘦,10毫米到40毫米之间为中等,大于40毫米为肥胖;女性小于20毫米为偏瘦,20毫米到50毫米之间为中等,大于50毫米为肥胖。

肥胖是很多慢性疾病的起因,根据各个指标测测自己吧,如果处于肥胖,赶紧减肥吧,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让人健康!肥胖症的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单纯性肥胖可见于任何年龄,约1/2成年肥胖者有幼年肥胖史。

中国肥胖症的诊断标准

中国肥胖症的诊断标准

中国的肥胖症诊断标准主要参考了国际上的相关标准,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和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IOTF)的标准。

具体来说,中国肥胖症的诊断主要基于体重指数(BMI)、腰围(WC)和腰臀比(WHR)等指标。

1. 根据体重指数(BMI):成年人的肥胖症诊断标准通常为BMI≥28,而24≤BMI<28为超重。

然而,由于人种和地域的差异,中国北方和南方的肥胖标准可能略有不同。

2. 根据腰围(WC):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3. 根据腰臀比(WHR):男性WHR≥0.9,女性WHR≥0.85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并非绝对,实际诊断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

此外,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症诊断,还需要参考年龄和性别的特定标准。

儿童肥胖症诊断标准

儿童肥胖症诊断标准

儿童肥胖症诊断标准
儿童肥胖症诊断标准
一、身体质量指数诊断
1. 体重指数( BMI):将身高与体重比较,BIM指标大于或等于儿童正常范围的85%即可。

2. 体脂肪率:由皮下脂肪、肌肉和其他器官及组织的比例组成,超过儿童正常范围的85%即可。

二、血液检测
1. 胰岛素抗性:外源胰岛素浓度偏高,其反应抑制能力低于正常血液的20%。

2. 胆固醇水平:既高胆固醇,又高甘油三酯。

三、躯体测量
1. 体重计:体重指标高于儿童正常范围的85%即可。

2. 腰围测量:腰围指标大于儿童正常范围的90%即可。

四、营养评价
1. 24小时膳食记录:一天摄入的总能量超过儿童正常范围的90%。

2. 体质指数评价:身体质量指数(BMI)高于儿童正常范围的90%以上。

五、临床表现
1. 饮食习惯:多吃零食和甜食,口味重,嗜甜而减少蔬菜和水果。

2. 运动状况: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或运动,喜欢宅在家中玩游戏和看电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胖症的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单纯性肥胖可见于任何年龄,幼年型者自幼肥;成年型者多起病于20~25岁;但临床以40~50岁的中壮年女性为多,60~70岁以上的老年人亦不少见。

约1/2成年肥胖者有幼年肥胖史,一般呈体重缓慢增加(女性分娩后除外),若短时间内体重迅速增加,应考虑继发性肥胖。

男性脂肪分布以颈项部、驱干部和头部为主,而女性则以下腹部、胸部乳房及臀部为主。

轻至中度原发性肥胖可无任何自觉症状,重度肥胖者则多有怕热,活动能力降低,甚至活动时有轻度气促,睡眠时打鼾。

可有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临床表现。

⒉继发性肥胖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状态,是诱发多种严重疾病的危险因素。

大量临床实验证实,肥胖至少会影响到人体九个系统或脏器病变,如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骨关节病、不孕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胆结石、肿瘤及抑郁症等。

(1)心血管系综合征: 肥胖症患者并发冠心病、高血压的几率明显高于非肥胖者,其发生率一般为非肥胖者的5~10倍,尤其是腰臀比值高的中心型肥胖患者。

部分肥胖者存在左室功能受损和肥胖性心肌病变。

肥胖患者猝死发生率明显升高,可能与心肌肥厚、心脏传导系统脂防浸润造成的心律失常及心脏缺血的发生有关。

此外,高血压在肥胖患者中比较常见,也是加重心、肾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2) 呼吸功能改变: 肥胖患者肺活量降低且肺的顺应性下降,可导致多种肺功能异常,如肥胖性低换气综合征,临床以嗜睡、肥胖、
肺泡性低换气症为特征,常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困难。

严重者可致肥胖性肺心功能不全综合征亦称为皮克威克综合征
(pickwickian syndrome),或肥胖通气不良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源性心脏病。

肥胖性肺心功能不全综合征多发于极度肥胖的患者,是肥胖症患者中一种常见、严重的并发症。

发生的主要原因与患者胸腔、腹腔内脂防组织增多,导致主持呼吸功能的胸腔容积缩小,膈肌运动受限,患者肺部通、换气功能受限所致。

临床主要表现为不能平卧、心悸、口唇发绀、全身水肿、呼吸困难的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出现间歇或潮式呼吸、神志不清、嗜睡或昏睡,甚至出现肺动脉高压导致的心力衰竭,此种心衰往往对强心剂、利尿剂反应差。

此外,重度肥胖者,尚可引起睡眠窒息,偶见猝死的报道。

(3)消化系综合征: 食欲亢进、善饥多食、便秘腹胀较常见。

肥胖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肝脂防变性而肿大,伴胆石症者有慢性消化不良,此外还可出现胃食管反流病、疝气等。

(4) 内分泌及生殖系统改变: 脂防含量增加导致机体对胰岛素反应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表现为糖耐量异常甚至出现糖尿病。

此外肥胖者多伴有血雌激素水平增高,肥胖女孩,月经初潮提前;成年女性肥胖者常有月经紊乱或闭经。

青少年肥胖者,不育症的发生率增加,常伴有多囊卵巢并需手术治疗。

男性伴有性欲降低和女性化,并且与雌激素相关肿瘤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5) 肌肉骨骼病变: 由于长期负重增加,因此腰痛及骨性关节炎在肥胖症患者中比较普通,尤以膝关节的退行性病变最多见。

此外,大约有10%的患者合并有高尿酸血症,容易发生痛风,并导致患者活动障碍。

(6) 心理表现: 肥胖者常常存在着悲观、焦虑、抑郁、负疚感等不良心态,这些心理负担常可表现为某些躯体症状,如头痛、腹痛、失眠等。

(7) 其他: 肥胖症多伴有脂代谢的紊乱,会出现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等。

同时由于静脉循环障碍,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栓塞性静脉炎、静脉血栓等。

患者皮肤上可有淡紫纹或白纹,分布于臀外侧、大腿内侧、膝关节、下腹部等处,皱褶处易磨损,引起皮炎、皮癬,乃至擦烂。

平时汗多怕热、抵抗力较低而易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