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练习题

合集下载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练习题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练习题

计时双基练(七)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计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5分)1.关于细胞膜和液泡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通过B.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C.细胞吸水或失水取决于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差D.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解析细胞膜和液泡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某些小分子物质可以以跨膜运输的方式通过细胞膜,其他小分子物质则不能通过,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膜,A项错误。

答案 A2.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某同学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制成临时装片,实验试剂有滴加了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蒸馏水等。

如图是某同学根据光学显微镜所观察到的图像绘制而成的。

下列对图和有关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A.该图绘制正确,处于该状态的细胞依然保持活性B.该图所示细胞一定正在发生质壁分离,1内液体为红色C.除图中5以外,其他细胞成分均属于原生质层的范畴D.若将该图所示细胞放于清水中,预测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解析本题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为背景,考查细胞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线粒体、高尔基体等亚显微结构,A错误;该图所示细胞也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错误;原生质层仅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而细胞核不属于原生质层的范畴,C错误;红墨水未进入细胞质,说明该细胞依然保持活性,将其置于低渗溶液中将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正确。

答案 D3.(2016·河北二次联考)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B、C中均为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溶液之间均用半透膜隔开,一段时间后达到渗透平衡形成一定的高度差,如图所示,h1>h2,在达到平衡后,A、B、C中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为()A.A=B=C B.A>B>CC.A>C>B D.无法确定解析在达到渗透平衡后,在单位时间内,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A到B及从B到A扩散的速率相等,由于影响水分子扩散速率的因素有两个,即溶液的浓度和水柱h1形成的静水压,故A中溶液浓度大于B中溶液浓度。

2019年高考生物提分秘籍:专题08-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题型专练,含答案)

2019年高考生物提分秘籍:专题08-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题型专练,含答案)

1.某植物细胞间隙的浓度为a,细胞液的浓度为b,细胞质基质的浓度为c,当它因缺水而萎蔫时,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a>b>c B.b>c>aC.a>c>b D.b>a>c【答案】C【解析】植物缺水萎蔫是因为细胞失水,故外界溶液(a)>细胞质基质(c)>细胞液浓度(b)。

2.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某同学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制成临时装片,实验试剂有滴加了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蒸馏水等。

如图是某同学根据光学显微镜所观察到的图像绘制而成的。

下列对图和有关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图绘制正确,处于该状态的细胞依然保持活性B.该图所示细胞一定正在发生质壁分离,1内液体为红色C.除图中5以外,其他细胞成分均属于原生质层的范畴D.若将该图所示细胞放于清水中,预测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答案】D3.红甜菜根的液泡中含有花青素。

某同学将红甜菜根切成大小相同的薄片,分别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 min后取出,再分别放在等量清水中浸泡1 h,获得不同温度下的浸出液,然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浸出液中花青素吸光值,吸光值大小可以反映浸出液中花青素的含量。

根据图示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花青素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协助扩散B.温度超过50 ℃,膜结构受到破坏,通透性增大C.在50 ℃以下,甜菜细胞内合成的花青素极少D.在10~50 ℃时,甜菜细胞膜流动性保持不变【答案】B4.如下图甲、乙所示是渗透作用装置,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蔗糖分子不能通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

图中溶液A、B、a、b均为蔗糖溶液,实验开始前其浓度分别用M A、M B、M a、M b表示。

一段时间达到平衡后,甲、乙装置中漏斗内的液面上升高度分别为h1、h2,a、b的浓度分别为M1、M2,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若h1>h2,M A=M B,则M a>M bB.若h1>h2,M A=M B,则M a<M bC.若M a=M b>M A>M B,则h1<h2,M1>M2D.一段时间后,A→a与a→A、B→b与b→B的水分子扩散速率均相等【答案】B【解析】若h1>h2,M A=M B,说明a从A中吸收的水分子数比b从B中吸收的多,即a与A的浓度差比b与B的大,因此M a>M b;若M a=M b>M A>M B,说明a与A的浓度差比b与B的浓度差小,a比b吸收的水分子少,则h1<h2,M1>M2;一段时间后装置中的液面不再变化,说明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运动处于平衡状态。

高考生物【7】物质跨膜运输及其实例及答案

高考生物【7】物质跨膜运输及其实例及答案

高考生物【7】物质跨膜运输及其实例及答案一、选择题1.(2018·滨拟)据报道,一种称做“瘦素穿肠蛋白”的药物治疗肥胖,可口服使用,以减轻肥胖症患者肌肉注射的痛苦。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该药物最可能的方式为( )A.渗透作用B.胞吞C.协助扩散D.主动运输解析:选 B 瘦素穿肠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其吸收方式最可能是胞吞。

2.下图为某种离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由此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离子跨膜的正确顺序是乙→丙→甲B.离子跨膜有随机性并消耗ATP中的能量C.磷脂的运动使离子跨膜的通道自动开闭D.图示的离子跨膜方式为协助扩散解析:选 A 离子跨膜有高度选择性而不是“随机性”,跨膜通道的开启与关闭取决于蛋白质而不是磷脂;图示离子跨膜方式消耗能量应属主动运输。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仍需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D.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解析:选 D 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仍要进行许多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供给,仍需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和葡萄糖的分解;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但不消耗能量;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死亡后糖分进入细胞的结果。

4.(2018·天津一中月考)在一个新鲜萝卜中挖一凹槽,在凹槽中放入浓盐水。

一段时间后,萝卜变软,凹槽中水分增多。

下列图示的实验与此实验原理差异最大的是( )解析:选 B 图A、C、D的实验原理与本题的实验原理一样,即渗透作用,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液的浓度高时,细胞失水皱缩。

图B的实验原理是细胞呼吸。

5.(2018·南拟)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习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习题

第 4 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 1 节 .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基础牢固1 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别后,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正确图示是(..)解析 : 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呈紫色, 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正常情况下色素不能够经过原生质层进出细胞。

答案 :C2 以下关于选择透过性膜与半透膜关系的说法, 正确的选项是(..)①拥有半透性必然拥有选择透过性. ②拥有选择透过性必然拥有半透性. ③活的生物膜才拥有选择透过性④只有活的生物膜才拥有半透性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②④解析 : 半透膜是指小分子物质能经过, 而大分子物质不能够经过的膜, 半透膜不用然是活的生物膜 , 如玻璃纸即为没有活性的半透膜。

活的生物膜不但拥有半透性,还拥有选择性。

因此 , 拥有选择透过性就必然拥有半透性, 而且只有活的生物膜才拥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 :C3 在“研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 之因此用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作实验资料 , 是由于这样的细胞拥有 (..)A. 伸缩性很小的细胞壁B. 功能完满的细胞膜C. 能够流动的细胞质D. 大而醒目的液泡解析 : 植物细胞质壁分别和复原的条件: 植物细胞必定是活细胞; 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必定有浓度差; 植物细胞必定有大的液泡, 最好细胞液中带有色素 ,这样便于观察。

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就能很好地满足这些条件。

答案 :D4 以下关于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说法, 不正确的选项是 (..)A.细胞膜、核膜等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B.水分子进出细胞 , 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C.小分子物质都能经过细胞膜D.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解析 : 生物膜都主要由脂质、蛋白质构成 , 都拥有选择透过性。

水分子能够自由通过 ; 被选择的一些离子、小分子也能够经过 ; 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够经过。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水分子进出细胞 ,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

高一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综合测试题(有答案)

高一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综合测试题(有答案)

高一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综合测试题(有答案)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选择题: 1.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2.观察在0.3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 A.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C.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3.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右图。

若将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溶液中,则该萝卜条的质量将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先增后减溶液马铃薯条质量变化率(%) ① 甲+5 ② 乙_5 ③ 丙 -3 ④ 丁 04.下表显示四组相同的马铃薯条分别放到四种不同的蔗糖溶液中1h 后的质量变化率,据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A.甲吸水最少 B.乙有机物的质量分数最大 C.丙吸水多于失水 D.丁不吸水也不失水5.将一张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3种状态的细胞,如图,你认为这3个细胞(均为正常的活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其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A.A�B>C B.A<B<C C.B>A>C D.B<A<C6.将一植物细胞放入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生了质壁分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细胞是活细胞 B.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段时间后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D.原生质层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KNO3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7.右图表示以洋葱表皮为材料,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0.3g/mL尿素溶液及清水进行相关实验(时间m表示开始用四种溶液分别处理洋葱表皮;时间n表示开始用清水处理洋葱表皮),测得该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变化,图中代表尿素溶液处理结果的是 A.a B.b C.c D.d8.新鲜的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

高中生物同步习题: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高中生物同步习题: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高中生物同步习题: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将盛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透析袋口扎紧后浸于蒸馏水中,下图表示透析袋中蔗糖溶液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解析水分子能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

将盛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透析袋放在蒸馏水中后,蒸馏水将不断地向透析袋中扩散,蔗糖溶液浓度不断减小,但受到透析袋容积的限制,到一定时间后水分子进出达到动态平衡,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减小到一定程度便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 B2.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正确图示是( )。

解析紫色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细胞液呈紫色,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正常状况下色素不能通过原生质层进出细胞。

答案 C3.下图中能够表示洋葱鳞茎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中液泡体积变化的是( )。

解析质壁分离时细胞失水,液泡体积减小,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水,液泡体积增大,最终与原体积基本相等。

答案 B4.下图为某学生进行某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②步骤主要观察细胞质的大小以及细胞壁的位置B.图中⑤步骤滴加的是清水C.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D.本实验不需设立对照实验,在时间上形成了前后自身对照解析②步骤主要观察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③步骤是利用引流法使细胞处于蔗糖溶液中,以便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⑤步骤是使细胞处于清水中,以便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答案 A5.观察在质量浓度为0.3 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 )。

A.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C.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解析活的洋葱表皮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渗透作用,导致中央液泡失水而变小。

答案 B6.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高一生物必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练习题

高一生物必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练习题

高一生物必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练习题 姓名 座号 班级 敢作敢赢1.下图为一渗透装置,半透膜小袋内充满30%蔗糖溶液。

用不同表面积的半透膜小袋实验,开始一段时间,玻管内液面高度变化速率的相关曲线最可能是(横坐标表示表面积)2.将盛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透析袋口扎紧后浸于蒸馏水中,下图表示透析袋中蔗糖溶液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3、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时,水分子依次通过的结构是:( )A.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B. 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C. 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D. 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 4、某同学为了观察渗透现象,设计了如下实验:用猪的膀胱膜将一玻璃漏斗封住,并向其中注入清水,然后将其浸在盛有10%的Nacl 溶液的烧杯中。

由该装置反复观察不到烧杯中的水向漏斗中渗透而使漏斗液面升高的现象,应如何改进该实验( )A.把猪的膀胱膜换成鸡的嗉囊B.把Nacl 溶液放在漏斗里,清水放在烧杯里C.把10%的Nacl 溶液换成10%的蔗糖液D.把Nacl 溶液的浓度增到30%5、下列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是( )A.生长点细胞B.根毛细胞C.胚芽鞘尖端细胞D.红细胞6、医生常常给病人输液,其实是生理盐水(0.9%的NaCl 溶液)。

为什么不输蒸馏水或浓盐水?A.蒸馏水不含营养B.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入细胞C.由血液中的红细胞的遗传物质决定D.防止细胞过度吸水或失水7、食醋中的醋酸分子是活细胞所不选择的小分子物质,蔗糖是大分子物质。

用食醋和蔗糖可以将新鲜蒜头腌成糖醋蒜头,这是因为( )A 时间 蔗糖溶液浓度B 时间 蔗糖溶液浓度 D 时间 蔗糖溶液浓度C 时间 蔗糖溶液浓度A.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存在于活细胞的间隙里1 2 3 4 5 6 7 8B B A B B D D BB.醋酸和蔗糖均能被吸附在活细胞的表面C.腌制时间长,两种物质缓慢地进入细胞内部D醋酸能杀死细胞,使细胞膜失去选择性8、右下图表示某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图中的箭头表示细胞的吸水方向,则这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依次为()A.N>M>W B.W>N>MC.M>N>W D.W>M>N24.右图表示多种植物成熟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内质壁分离的百分率,图中曲线说明这些植物细胞()A.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B.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C.有不同浓度的细胞液D.细胞膜有不同的选择透过性。

新高考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分层训练)(原卷版)

新高考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分层训练)(原卷版)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A组考点专练考向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2020·怀仁县大地学校高一月考)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物质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N2和NO3-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2.(2021·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高三期末)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C.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D.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3.(2020·吉林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

将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B.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C.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D.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的扩散4.(2020·黑龙江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月考)下面的数学模型能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A.人体红细胞中K+吸收速率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B.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随时间变化的情况C.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情况D.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5.(2020·江苏南通市·高三月考)植物受病原菌感染后,特异的蛋白水解酶被激活,从而诱导植物细胞编程性死亡,同时病原菌被消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选择题1.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之所以用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是因为这样的细胞具有()A.伸缩性很小的细胞壁B.功能完善的细胞膜C.能够流动的细胞质D.大而醒目的液泡解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条件:植物细胞必须是活细胞;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必须有浓度差;植物细胞必须有大的液泡,最好细胞液中带有色素,这样便于观察。

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就能很好地满足这些条件。

答案:D2.一个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它的吸水能力、液泡逐渐()A.减小、增大B.增大、减小C.不变、增大D.等于0、减小解析:一个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其液泡吸水,细胞液浓度逐渐降低,其吸水能力逐渐减小,液泡逐渐增大。

答案:A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膜、核膜等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B.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C.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D.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解析:生物膜都是主要由脂质、蛋白质构成,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被选择的一些离子、小分子也可以通过;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水分子进出细胞,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

答案:C4.以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B.滴加质量浓度为0.3 g·mL-1的蔗糖溶液比质量浓度为0.2 g·mL-1的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解析: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基本条件:半透膜和其两侧溶液的浓度差,而且浓度差越大,渗透速度越快。

高浓度的NaCl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能引起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D5.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装片中的材料浸润在质量分数为8%的HCl溶液中,然后再观察质壁分离现象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解离液,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C.用适当高于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能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及自动复原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有正常生理功能解析: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操作和结果。

实验过程中不需要对装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HCl溶液处理,A项错。

用适当高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处理时,能观察到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而且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复原。

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说明细胞因过度失水而死亡。

答案:C6.将同一新鲜马铃薯块茎切成4根粗细相同、长为5 cm 的条,再将这4根马铃薯条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30 min和4 h后测量每一根的长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马铃薯条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B.b马铃薯条细胞质壁分离逐渐复原C.c马铃薯条细胞质壁分离D.d马铃薯条细胞浸泡液浓度增加解析:a马铃薯条长度持续增加,表明所用KNO3为低浓度溶液,为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所致。

b、c、d马铃薯条30 min 时长度均变短,则表明所用KNO3为高浓度溶液,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而发生了质壁分离。

b马铃薯条4 h 后恢复原长,说明已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这是由K+和N进入细胞内部使细胞液浓度增加造成的。

c马铃薯条没有恢复到原长,说明仍处于质壁分离状态。

d马铃薯条30 min 和4 h时长度没有再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过高,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那么,其细胞浸泡液浓度不会增加。

答案:D7.下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蔗糖分子不能通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

图中溶液A、B、a、b均为蔗糖溶液,其浓度分别用M A、M B、M a、M b表示,且M A>M B,M a=M b>M A。

一段时间达到平衡后,甲装置、乙装置液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a、b的浓度分别为M1、M2,则() A.h1>h2,M1<M2 B.h1<h2,M1=M2C.h1>h2,M1>M2D.h1<h2,M1>M2解析:考查渗透原理的知识。

膀胱膜内装的是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且乙装置中膜内外溶液的浓度差较大,故乙中液面会上升得更高。

因乙中吸水更多,故一段时间后M2<M1。

答案:D8.植物体内有三个相邻的细胞a、b、c,已知它们的细胞液浓度是a>b>c,那么它们三者之间水分渗透的方向表示正确的是()解析:细胞液的浓度高,则吸水能力就强,a细胞液浓度最高,c细胞液浓度最低,b细胞液浓度介于a、c 细胞液浓度之间。

答案:C9.下图中甲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乙、丙两曲线图的横坐标代表时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半透膜内溶液a的浓度变化可用曲线丙表示B.水分子由半透膜外进入半透膜内的速率变化可用曲线乙表示C.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可用曲线丙表示D.半透膜内外溶液的浓度差的变化可用曲线乙表示解析:由于半透膜内为质量分数为30%的淀粉溶液,膜外为蒸馏水,膜内浓度高于膜外浓度,水分子由膜外进入膜内,淀粉溶液浓度降低,可用曲线乙表示,A项错误。

水分子进入半透膜内的速率由膜内外两侧溶液的浓度差决定。

由于水分子不断进入半透膜内,两侧溶液的浓度差越来越小,水分子进入半透膜内的速率也逐渐下降,可用曲线乙表示,B、D两项正确。

随着水分子的进入,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逐渐上升,可用曲线丙表示,C项正确。

答案:A10.实验室现在有四瓶失去标签的蔗糖溶液(编号为A、B、C、D),已知四瓶蔗糖溶液的浓度都不同。

现利用半透膜袋进行渗透实验,装置如下图,一段时间后半透膜袋①和③变得胀硬,半透膜袋②皱缩。

四种蔗糖溶液中浓度最低的是()A.蔗糖溶液AB.蔗糖溶液BC.蔗糖溶液CD.蔗糖溶液D解析:由题意知①和③吸水,说明A和C溶液浓度大于D溶液浓度;②皱缩,说明B溶液浓度小于D溶液浓度,所以溶液浓度最低的是B。

答案:B11.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下图所示状态。

a、b表示该部位的溶液浓度,由此可推测()A.可能a>b,细胞渗透吸水B. 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C. a<b,细胞渗透失水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解析:图中所示的状态为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可能正处于质壁分离过程中,也可能已经达到渗透平衡,还可能正处于质壁分离后的复原过程中,因此,a>b,a=b或者a<b均有可能。

答案:D12.用相同数量的完全培养液,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

在二者的吸水率几乎相同的情况下,72小时后原培养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发生了如下表的变化(表中数据为72小时后溶液中部分)K+Mg2+Ca2+Si水稻17.0 105 117 19.5番茄19.1 86 59.6 118A.不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需要量是不同的B.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需要量大,对C需要量小C.水稻和番茄对K+的需要量是不同的D.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一样大解析:据表可推出,水稻和番茄对同一元素(离子)的吸收量不同,A、C正确;经72小时后,培养水稻幼苗的溶液中,Si浓度减少,C浓度增大,而培养番茄幼苗的溶液中两种离子的浓度变化则相反,故B正确;在一定时间内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量不同,说明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同。

答案:D二、非选择题13.下图为某学生进行某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他做该实验的目的是。

(2)B步骤主要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紫色的大小以及的位置。

(3)请描述C步骤的操作方法:。

(4)某学生在F步骤观察时,发现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最可能的原因是。

(5)通过实验发现,蔗糖溶液浓度不适宜会造成实验失败。

请据此拟定一个相关的研究课题:。

解析:(1)由题图分析可知,该实验是教材中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

(2)B步骤低倍镜下观察,目的主要是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液泡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

(3)步骤C是一种典型的引流法操作。

(4)发现质壁分离不能复原,说明植物细胞可能已死亡,原生质层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5)从蔗糖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角度拟定实验课题,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1)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或探究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水或吸水,或证明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等)(2)(中央)液泡原生质层(3)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4)质壁分离时间过长,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5)探究蔗糖溶液浓度对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影响14.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实验设计(分析原理,设计实验,获取结论)。

给你洋葱、蔗糖、蒸馏水及必要的工具,请你设计一个测定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法。

(1)原理:水分的作用。

(2)方法:A.;B.;C.;D.。

(3)结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液浓度介于之间。

解析:实验的原理是渗透作用。

设计的实验是质壁分离实验。

实验的结果是观察初始分离和未分离两相邻溶液的浓度,即为该细胞液的浓度。

答案:(1)渗透(2)A.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B.制作一系列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C.将上述装片中的材料分别浸润在上述溶液中 D.用显微镜逐个观察并记录相应的实验现象(3)刚发生质壁分离和未发生质壁分离的两个相邻蔗糖溶液的浓度15.用2 mol/L的乙二醇溶液和2 mol/L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浴某种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原生质体体积在A→B段的变化说明在该段时间内水分从原生质体,细胞液浓度。

(2)在1 min后,处于2 mol/L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其细胞液浓度将,此时,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充满了,要使该细胞复原,应将其置于中。

(3)在1 min后,处于2 mol/L乙二醇溶液中的细胞,其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是由于逐渐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液浓度。

(4)并不是该植物的所有生活细胞均可发生质壁分离,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还必须具有。

解析: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和乙二醇溶液都可以使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当细胞液中的水分向外渗出后,细胞液的浓度升高,反之,则降低。

乙二醇可以进入植物细胞,使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复原。

答案:(1)渗出变大(2)不再变化 2 mol·L-1的蔗糖溶液清水(3)乙二醇升高(4)大型液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