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有感

合集下载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通用5篇)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通用5篇)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通用5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1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之后,深深地被其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所折服。

他用他真挚的爱心、诚恳的话语,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鲜活的生活画面,使我们不仅有感性的认识,更有理性的提升。

读其书,就是与这位哲人促膝交谈;读其书,就是与这位伟人平等对话;读其书,真乃是受益匪浅哪!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句话:教师的艺术和水平表现在是否善于把热忱和智慧结合起来。

看到这句话时,我的心不禁怦然一动,因为我想到了我自己。

从教这么多年来,教过的学生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班主任工作也做了十多年了,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仁至义尽”的,我自己感觉对学生也是非常平易近人的,可是我逐渐发现,学生对我是“敬而远之”,这种“发现”是从我的要好的同事身上发现的。

我这名也是一名小学教师,每次与她走在一起遇到学生的时候,学生都会与她谈笑风生、亲密有加。

而对我,我明显感觉到了他们的拘谨与不安。

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对学生可以说是严厉有加、极尽爱心的,为何学生看到我那么不自在呢?真是白教他们一回了!我不禁愤愤然。

我同事笑着对我说:“你的‘极尽爱心’是做到了,可是完全让‘严厉有加’给掩盖住了。

你对学生来说是高高在上,学生需小心地仰视你,而我,学生只要放心地平视就行了。

你呀,对学生好,也要讲究点方法嘛”,看着她那洋洋得意的样子,我不由地“怒火中烧”,可转念一想:她说的还真有一些道理。

回想自己以前,对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许”,不许犯错误、不许违规、不许做有损于学校的事、不许这、不许那······一旦发现学生有犯禁者,便会大发雷霆,怒吼声“响彻云霄”,最后,不让这个学生“连哭带嚎”地出去绝不罢休。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心得体会5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心得体会5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一)《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是一本讨论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书籍,对于我来说阅读这本书收获颇丰。

首先,这本书给我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建议,让我对于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作者从各个方面,包括教学方法、学生管理、教育技术等等,提出了一百条具体的建议。

这些建议都是作者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对于我来说非常实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比如如何设计课程、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等等。

其次,这本书让我对于教育的目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作者在书中不仅仅讲述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还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让学生不断成长和发现自己潜力的过程。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于自己的教学目标有了更明确的定位。

最后,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他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自己的教师角色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我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格。

总结起来,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教育读物。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对于教育目标和教师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相信这些新的理念和方法会对我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我成为一名更出色的教师。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二)在阅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我得出了一些重要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本书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良好的教师形象,争取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

其次,这本书还向教师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其中一个重要的建议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个性化教学。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篇1这本《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每一篇文章,每一句话都写出了作为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感悟和自我警醒,其中有一些话让我印象深刻。

“教师实在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因为你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那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

”教师不仅应对美好的事物保持敏锐,更要学会在教学中追求美,创造美的环境。

要追求美的语言。

由于教师职业的关系,在公众的场合教师的语言总是表现得很温雅,而且自觉的克制自己语言的粗俗。

教师的语言美,可以影响身边的学生群体。

比如,在和学生谈心时,总会使用普通话,并且讲究语言的艺术,心与心地交流、沟通,这样,不仅能在学生面前树立好的形象和榜样,而且也让学生在不知不绝中会说普通话,会用普通话。

假如,你要赢得学生的尊重,教师就必须修饰好自己的语言,让美的语言在校园中传递。

要追求美的人情,那就是要有宽容精神。

郑校长说:“宽容不仅是一种方法和手段,更是一种精神。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不可避免地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因为我们是教师,而不是警察,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里,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

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

”在教育中,宽容比惩罚更具有力量。

学生是最需要被宽容的,无论他们有多么优秀,他们身上都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不足,他们需要教师的宽容。

而那些学习上有困难,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学生更需要我们老师的宽容,需要我们老师耐心细致的工作。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感心得(通用8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感心得(通用8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感心得(通用8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感心得篇1《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是上海市北郊学校的郑杰校长写的,这本书是站在现代化、信息化时代从教师的角色对教师的建议,而不是教育教学的某个领域。

郑杰校长把他的“一百条新建议”分为四部分:“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教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以及“教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

“做自己的主人”书中提到“做自己的主人”,提倡我们做自己的主人绝不限于做自己肉身的主人,而是指以下一个完整的过程:一、认识自己;二、自己选择;三、按自己的方式教书;四、自己评价自己。

在第三点“按自己的方式教书”中,我感触颇深。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即使是同一个教案,不同老师来上都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前提下,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教。

如今网络信息发达,有很多资料可以共享和借鉴,但借鉴归借鉴,不能全部照搬,你就是你,不要做别人的影子。

“作品是历史,教材是传统,学生是时代人”,社会在发展,我们在传统教学上还应该多加入现代的元素,与时代接轨,这样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会学得更好,而对于我们也是一种学习,在准备和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开阔我们的视野,不固步自封。

“学会赞美真的很难”我们对学生总是挑剔、批评多于赞美,或者说我们很少甚至根本没有赞美过学生,我们对他们总是抱有审视的眼光,想在他们身上挖掘更深的潜力却不由自主地运用了高姿态的谈话语气。

我们担心学生得到赞美会骄傲自满“翘尾巴”,增长虚荣心,而更多时候,是学生偶尔得到一两句好话就出现“受宠若惊”、“不知所措”的表情。

书中说:“这种力量来自于深度的不信任……我们其实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美。

”赞美学生并不难,重要的是我们能放下心里的怀疑,对于孩子来说,你的一句话可能改变他的一生。

“为沉重的负担找到良好的理由”现在都在提倡学生要减负,这是让老师给学生减负,而给自己减负也非常重要,关键在于为沉重的负担找到良好的理由。

《给教师的100字条建议》读后感(通用6篇)

《给教师的100字条建议》读后感(通用6篇)

《给老师的100字条建议》〔通用6篇〕《给老师的100字条建议》〔通用6篇〕《给老师的100字条建议》1假期,重新拜读了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

这次是逐字逐句细致又系统的阅读,虽然是还不能全然领会其中的要义,但确实使自己对教育有了更加深化和丰富的认识。

这位上世纪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箴言,在半个世界后的今天让读者照旧感受到熠熠生辉的教育智慧,另我深思和警醒。

阅读的重要性,屡次被苏霍姆林斯基在不同的教育主题中强调。

从注意力的培养,到对后进生的工作,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展智育,抽象思维的开展等等,不一而足。

反观现实,许多家庭、许多学校却照旧不够重视,或者是有形无实的开展,或者是有心无术的引导。

这确实是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当然,我们在引导学生们好读书、读好书的同时,也要以身作那么,对学生形成耳濡目染的影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头活水来。

”假如老师可以读书破万卷,势必也能做到上课如有神。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也是苏霍姆林斯基书中提到的核心概念。

而“到大自然中去”被苏霍姆林斯基成为“思维的活的泉”。

这对于当代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的青少年们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如今的学生在室内待得时间太久,在室外待得时间太短;在教室内待得时间太久,在野外待得时间太短。

而神奇的大自然其实是一本更宏大的教科书,大自然中更有着无限待开发的课程,我们应该为学生们提供更多这样的场所,提供参观、研究大自然的时机,而我们老师要做好引导者,带着学生们从中学到更多的智慧。

在大自然中,学生们可以观察到很多,感受到更强烈的万事万物的联络,从而使思维得到更好的开发。

“阅读”与到“到大自然中去”,可以说应该成为学生们行走的两条腿。

古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不也是这个道理吗?阅读给予学生们成长的阳光,而到自然中去那么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缺的空气,唯有二者俱全,才能孕育出更有生命力的个体。

《给老师的100字条建议》2暑假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通用21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通用21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通用21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1以前,读教育学的著作时,总是有这样的一种感觉:书中的理论知识很完美,可是对于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是没有操作性强的指导提议。

觉得资料很枯燥,很乏味,没有意思。

可是当我有幸读过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提议》后,完全改变了我以前对教育著作的认识,觉得它们不再枯燥不再乏味了。

在书中,作者用真实生动的案例来告诉我们一条条对我们教学来说具有指导性的提议,能够帮忙我们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很多问题。

在书中,作者就像是在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让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内心受到了震撼,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共鸣。

其中的一条,是作者对我们的教导,“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读过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在各个方面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可是在我细细的`品读之后,觉得作者是要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一样的,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自我的性格,孩子们是有差异的。

当然在学习领域中,就是表此刻“智力上”的差异。

相信在工作中我们都以往有过这样的感叹:“同一个教师教的,同一个教室里坐着,学习的成绩却是天地之差”,“同样的一节课,有的学生掌握的相当完美,而有的学生什么也不会”,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学生的差异性也会在智力上有所表现。

而作者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差异,更是用了儿童提水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

因为我们都明白儿童的身高、体重、力气等都不一样,还有性别的不一样,肯定是提水的结果就不一样了。

如果非要让体弱瘦小的人和身强力壮的人提水一样多不可,那可能就会适得其反,导致体弱瘦小的人会元气大伤,到第二天就什么也干不了了。

因为差异性的存在,学习出现不一样的结果也就不难理解了。

应对着这样的差异,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再“一视同仁”了。

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它们有什么样的理解力,理解力,根据学生的不一样层次的需求,授课的资料能够做适当的调整,尽可能的做到学困生有点收获,中等生收获多点,优等生全部收获。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精选5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精选5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精选5篇)《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是本书是一位新锐校长给教师的建议,也是一位教育改革者的畅想。

他关注教师的生命质量,走进教师的心灵世界,并努力为教师增添职业欢乐。

下面给大家分享《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借鉴!《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篇1这个学期我一直用闲暇时间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作者的很多观点和看法我非常认同,接下来我就“学会倾听不容易”这一观点谈谈我的看法。

今年我在教毕业班的同时还肩负着三年级二班的英语教学任务。

六年级的课堂安静而有秩序,可是一到三年级的课堂,就让我束手无策。

每次当我提出一个问题后,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们争先恐后,个个急于表述自己的观点,不但手举得老高,嘴里还不停地喊着:“老师,我!我!”当老师喊别的同学发言时,他们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或悄悄地与前后左右的同学窃窃私语,说些与问题毫不相关的话;或急不可耐,没等别人说完,就跳着喊着举起了手……真正能坐着倾听别人讲话的孩子不多。

课堂可真是热闹,我想这似乎也和小孩子们好动的天性有关吧。

那么怎么才能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呢?1、让学生懂得倾听。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告诉孩子们倾听是对老师和发言的同学最基本的尊重和礼貌。

当同学发言时,注意力要指向发言者,不随便打断,不嘲笑、不起哄。

我们自己发言时是不是也想让同学们静静地听呢?学生听了我的话后,有了一点改变,可是还不明显。

2、设计小组,为表现优秀的小组加分。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在有限的时间最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我给学生进行了分组。

每次小组有同学答对问题,加一分,表现优秀的时候加一分。

一旦有同学做小动作或者随便说话就会被扣掉一分。

这个办法很奏效,那些爱动爱说的同学,慢慢地收敛起来,课堂渐渐变得有条不紊,秩序井然。

3、增加复述游戏。

三年级的英语课本较多的是对话的练习,以前别的同学在表演对话时,其他孩子们总是不能静下心来听。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精选7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精选7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精选7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篇1本学期我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个是十分精彩的比喻,我印象深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

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这个比喻多么的贴切,它告诉我们每一个教师,要保护好学生脆弱的心灵,引导好学生健康成长,特别对于后进生,更应该多倾注精力,付出爱心。

后进生因为各方面表现较差,常常在班级中遭人白眼。

他们在同伴们中,找不到自尊,找不到自信,在老师面前,更是觉得自愧。

每天在课堂上,看着别人高举的双手,他们也渴望能像优生一样,胸有成竹地回答问题,得到老师同学们或多或少的赞美的眼光。

可是,他们不行,常常的出错让他们表现的机会越来越少。

他们也是孩子,也渴望掌声和鲜花。

于是,他们更多地做出各种举动,捣蛋,说怪话,扮鬼脸,欺负女孩子……以各种破坏性的举动赢得大家的注意,其实,他们也不喜欢自己如此。

所以,每次遇到问题,教师的关爱和鼓励,信任和支持是他们进步的最佳武器。

那么,怎样才算尊重差生呢?1、寻找闪光点。

找出差生的特长,比如绘画很好,就多让他出出板报;热爱劳动的,就把集体劳动的指挥权交给他;喜爱运动的,就让他当当体育委员……2、不要每次都公布差生的成绩。

既然跟“差”“后进”沾边,他们的成绩一般都很烂。

所以,适当给给他们面子,保留一点他们的自尊,不在同学面前取笑他们可怜的成绩,他们有时反而会反思反思自己的不足。

3、师生注意说话的分寸。

教师要注意克制,哪怕后进生做出再惹人厌惹人烦的举动,教师也一定要用较有修养的语言,鼓励学生有错就改,而不是威吓体罚,以势压人,那样只会加深学生的叛逆,甚至破罐子破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有感
这段时间来我读了郑杰老师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的感受很深,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要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就必须要认真地学习新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点,正如郑杰老师说的:“教师要有一桶水,教给学生一杯水还不够。

”要不断的看书学习,给自己充电。

充实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一、读“教师要继续学习”
书中是这样说的,如果教师不能经常地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在学生眼里“老古董”多得很呢!一旦教师不被学生看重,麻烦可真多了,因为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

教师一旦停止学习,他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

这一切都将是教师工作显得令人厌恶。

因此,学习还能拯救教师自己。

学习可能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使学生亲近你,使你永保活力,使你有魅力。

最终,因为学习,你拥有你的工作,但你将学习与工作合在了一起,甚至你的美好生活有一大半在工作中实现。

读了这段话使偶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教师要更新观念,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二、读教师要有“静气”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有的人一生匠气,只知机械的干同样的事,干得毫无生气。

在他们眼中,工作仅仅是需要完成任务的,为了完成任务,只习惯于从过去的经验中搜取营养。

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的态度,任何热闹的包装、宣传、炒作都不能代替实实在在的一天天的熏陶,一本本的作业,一句句的话语。

教师要的是静气。

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询问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的超越自
己,静气就是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

读了这段话,使我体会到,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

教师吃的是一碗良心饭,每当我走进校园的时候,就想到我今天又有新的任务,要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

所以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我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我自己。

三、读“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
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苏格拉底说:“在所有的事上,凡是受到尊敬和赞美的人,都是那些知识最广博的人,而那些受人谴责的和轻视的人,都是那些最无知的人。

如果你真想在城邦在获得荣誉并受到人的赞扬,就当努力对你要做的事求得最广泛的支持。

其实要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必须应具备四个特点:一是热情,二是真诚,三是善良,四是宽容,学了这段话,使我懂得了要做一个好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修养,要学习热情,真诚,善良,宽容这才受学生,同事,领导,社会受欢迎的人,只有你到处受欢迎,就会有一身漂亮的羽毛。

这本书中向教师提出的问题很多,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这样的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

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总之,这本书给我的第一个强烈感受,就是与现实的紧密联系,问题意识、忧患意识流淌于字里行间,而一个个社会现实中实际生动的事例,则支撑起了这种问题意识,使全书血肉丰满、鲜活、充实,激起你对现实的关注,激起你对现实的思考,并在这种关注思考中,令你得以专注地读下去,而绝无某些政治思想读物的空洞、苍白之嫌。

譬如,作者在讲到建立教育科研机制,创造研究学问的氛围和环境,鼓励高学历、高学位、高学术水平的教师脱颖而出时,举的是哈尔滨第三中学的实际例子,并详细地介绍了其现存的状态、采用方法等等,甚至具体地介绍了该校给作为学科带头人的教师的津贴数额。

再如,在介绍德育工作在“五育”中的作用时,作者举的是湖北黄冈中学、山西通宝育杰学校这样分属国有、民营的两个中学实例。

对山西省几年来有关德育工作的若干数据的评价,则使人从整体上增进了对当前德育工作的了解。

生动的点,概括的面,点面结合,具体生动,让你从感性、理性上真正能够理解德育工作的迫切性、重要性及现实性。

这样的一种务实态度鲜明地体现在该书对德育工作的理解、论述中。

一般人的印象中,德育工作属于“软任务”,多有空洞之嫌。

但该书却鲜明地提出来,要把“软”任务落实到实处,这样,它才能扎扎实实地硬起来。

为此,该书评价了一系列的德育工作的可行性极强的规则、做法,使德育工作内容上层次化,方法上科学化,考核上常规化,把德育工作从不着边际、无法操作、无法落实检查的“假、软、大、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我觉得,我们的许多研究论著,往往宏观的原理性的论述多,结合现实的可行性则基本缺席,这也是许多人不大看重社科研究论著的一个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