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2 传统节日 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

2 传统节日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识字1。
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种传统节日,分别是。
6﹒拍手、齐读小儿歌。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1)(课件出示)tiē jiē sǎo zhōu ài zhuǎn tuán rè nɑo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
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认“传、统、贴”等15个生字;会写“贴”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春节相关习俗。
2.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听、想、说、写的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学习传统节日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喜爱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在田字格里规范书写“贴”字。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生字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童谣激趣,目标导学1.童谣激趣,课前导入。
(1)师:听,什么声音这么热闹?(课件出示图片)一群小朋友在大街上又唱又跳的,我们也来加入他们吧。
(齐唱儿歌)新年到,大团圆,真热闹,穿新衣,戴新帽。
见面说声新年好,大家一起乐淘淘。
(2)师:这么热闹,这么高兴,过的是什么节呀?生齐答:春节。
师:过节是人们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春节是人们对新年的企盼和祝福。
每个节日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本堂课我们要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写课题。
(1)师:伸出你的小手指,和老师一起书空写课题。
(2)齐读课题——2.传统节日二、新知探究(一)自学自研1.检查生字读音预习情况(1)初读课文师:同学们将书翻到31页,自由朗读课文,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
师:大家读得真用心,课文中的生字,你会读了吗?(3)请学生读第一组生字,请同学评一评。
师:大家都跃跃欲试,请你先来读第一行。
师:听他读完,谁能来评一评?(预设):有学生指出不足。
师评价:你指出的问题很细小,说明你听得认真,你来读一读。
(4)请学生读第二组。
师:你读的真不错,可以请你当小老师吗?师:掌声送给他。
(5)请学生读第三组。
刚刚这几位同学,老师听到了他们的声音,读得很不错,其他同学呢?(6)开小火车读。
师:小小火车从哪儿开。
(评价:小火车载着同学们稳稳当当地开到了终点)(7)齐读。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第【1】篇〗一、课文简析。
这首儿歌按照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顺序,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和人们的活动,充分展示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国传统节日,表达了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喜爱与敬重之情。
二、生字及笔画(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词语解释。
大街小巷:意思是城镇里的街道,形容都市里的各处地方。
先人:祖先(常指祖父辈以上的)。
祭扫:到墓前祭奠亡灵,并打扫坟墓。
乞巧: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称为"乞巧"。
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民间神话故事中的人物。
织女是天帝的孙女,与牛郎结合后,不再给天帝织云锦,天帝用天河将他们隔开,只准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相会一次。
相会时喜鹊在银河上给他们搭桥,称为鹊桥。
现多比喻长期分居两地的夫妻。
重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登高:重阳节登山的习俗。
团圆:团圆指的是一家人全部在一起。
五、近义词。
大街小巷——街头巷尾,先人——祖先、团圆——团聚、转眼——瞬间。
六、反义词。
先人——后人、热闹——冷清、欢笑——痛哭、团圆——分离。
七、多音字。
重:[zhòng]重要、体重。
[chóng]重复、重阳。
传:[chuán]传统、传说。
[zhuàn]左传、自传。
八、练习。
1、给下列词语注音。
2、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转眼、团圆、热闹。
3、课内阅读。
(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春节到,人欢笑,贴(),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过端午,赛(),粽香艾()满堂飘。
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通用12篇)

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通用12篇)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通用12篇)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篇1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2、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动重点: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学生:传统节日的代表图片及相关资料,排练舞蹈、绘画、手工、收集古诗、春联等。
老师:1、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课件。
2、收集或上网下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过程:一、从实际生活出发,导入主题。
1、欣赏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前几天我们刚刚过完的是什么节?(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2、提示课题——传统节日。
[导入部分选用儿歌,并结合学生过中秋节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与欢乐。
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向往,激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研究兴趣。
]二、认识传统节日。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通过课前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记录,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较多的了解,能准确说出传统节日的名称及日期,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问题的答案,提高自我学习并概括能力。
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2、请同学们查阅传统节日习俗的更多资料。
3、学生汇报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演示课件)4、小结: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
[学生自己操作微机,提高了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自信心。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初步印象得到进一步加深。
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教案:识字2《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传、统”等13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贴窗花、转眼”等9个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培养观察、表达、搜集资料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语,书写生字。
3. 谈谈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感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2. 教学难点: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检查朗读情况。
3. 学习生字、词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语,讲解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4. 书写生字: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书写生字,教师检查书写情况。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识字2《传统节日》2. 生字:传、统、贴、窗、花、炮、龙、舟、灯、闹、情、怀、转眼3. 词语:贴窗花、转眼、团圆、中秋节、贴对联、龙舟、粽子、春节、元宵节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语。
2.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我国的传统节日。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传统节日》,使学生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搜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节日相关的视频、展示节日图片或讲述节日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传统节日》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传统节日》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节日。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书写“敬、转、团、热、闹”5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复习生字词。
(1)教师出示写有会认字的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齐读。
(2)听写由“贴、街、舟、艾”组成的词语。
2.谈话导入。
二、朗读感悟,学文识字1.指四名学生接力朗读前四句话。
2.学习第五句话: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1)学生齐读、思考:①此句介绍了哪个传统节日?(乞巧节。
)②“乞巧”是什么意思?(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
)③认识生字“乞”“巧”。
“乞”和“气”对比识记;“巧”组词识记:巧妙、巧手。
(2)(课件出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图)谁知道“牛郎织女会鹊桥”的故事?(指名讲述,教师补充)你还知道哪些民间故事?(3)对比识记生字“郎”:郎—朗。
3.学习第6句话: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1)自由读,跟同桌说说中秋节的习俗。
(2)明白中秋代表团圆的节日意义。
(3)认读“饼”:说说自己吃过什么馅儿的月饼,回忆和家人吃月饼赏月的情景。
4.学习第7句话: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1)自由读,想一想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敬老、踏秋、赏菊、登高。
)(2)说到登高,我便会想起王维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学习生字“赏”“菊”:“赏”和“堂”对比识记,“菊”借助菊花图片识记。
(4)教师简介重阳节: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5)拓展:九月九日重阳节,让我们牵起爷爷、奶奶的手,让我们牵起外公、外婆的手,去踏秋,去赏菊……5.学习第8句话: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1)学生齐读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最后一句话与第一句话相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2《传统节日》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2《传统节日》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传、统”等13个生字,会写“贴”等9个字,会写“贴窗花”等9个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传统节日》2. 生字词:传、统、贴、窗、花、炮、穿、颗、宵、观、舞、龙、炮3. 词语:贴窗花、放鞭炮、拜年、汤圆、龙舟、艾香、嫦娥、团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插图2. 学具:田字格纸、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节日,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2)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检查阅读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3.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
4.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主拼读生字词,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题:传统节日2. 生字词:传、统、贴、窗、花、炮、穿、颗、宵、观、舞、龙、炮3. 词语:贴窗花、放鞭炮、拜年、汤圆、龙舟、艾香、嫦娥、团圆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用“贴、窗、花、炮、穿、颗、宵、观、舞、龙、炮”等生字词造句。
3. 课下搜集其他传统节日的习俗,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传统节日的习俗,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生字词的教学。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更加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
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传、统”等12个生字,会写“贴、窗”等8个字,会写“贴窗花、放鞭炮”等6个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理解传统节日的含义和习俗,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传统节日的定义与重要性:介绍传统节日的概念,强调其在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中的重要作用。
2. 主要传统节日的介绍:详细讲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主要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意义。
3. 识字与写字练习:通过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词语,学习新字,练习写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习和掌握与传统节日相关的生字和词语,理解传统节日的含义和习俗。
2. 难点:正确书写和运用新学的字词,理解传统节日的深层文化含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故事书等。
2. 学具:练习本、笔、彩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知讲解:讲解传统节日的定义、重要性和主要节日的习俗。
3. 识字与写字练习:通过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词语,学习新字,练习写字。
4. 互动活动: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感受。
板书设计识字2《传统节日》主要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生字:传、统、节、习、俗等词语:贴窗花、放鞭炮、吃月饼等作业设计1. 填空题: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词语。
2. 写作题:写一段关于自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的短文。
3. 实践活动: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过一个传统节日,记录过程和感受。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对传统节日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新字词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辅导和纠正。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接收、理解和内化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入()分钟一、激趣导入,走近课文。
师: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请同学们猜猜诗中所写的是什么节日?(课件出示2)
生:重阳节。
师: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其实,祖国的传统节日
有很多,请和老师一起,来了解祖国传统节日到底有多少。
由古诗句来猜
节日,调动了学生的积
极性,也丰富了学生的
知识积累。
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朗读课文
1.要求:朗读本课,以诵读为主。
朗读指导:(课件出示3)朗读本文的时候,以轻快
的声音,亲切的语气反复诵读。
三字一句,三字一句,
再七字一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感。
在读的时候,大家
仔细体会。
老师范读。
指名读。
齐读。
师点评。
2.找一找,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传统节日。
(课件出示
4)
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
节、重阳节。
①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
闹的一个节日,喜欢过春节吗?
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生交流)
(课件出示5)(师播放春节有关图片)春节俗称“过
年”,那一天人们按照传统习惯要穿新衣、拜年、贴春联、
吃团圆饭、放鞭炮,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②请一年当中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节日?(生自
由说)
师出示节日名: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节日,大家判断哪
些是传统节日,哪些不是传统节日?为什么?
说说各节日的时间,引导比较:从各个节日的时间上
你发现了什么?
朗读指导,为学生诵
读本文,背诵本文打下
了基础。
课伊始借“春节”
来唤起学生对春节的
回味,充分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
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使课堂一开始就充满
了快乐、和谐、互动的
气氛。
l x t t
郎巷堂统j x b t
菊宵饼贴
认真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材分析】
《传统节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
本课以长短句的形式,介绍我国一些传统节日。
本文讲解的祖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跟西方的节日不一样,它是流传了很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节日。
学习本课,以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确定研究小主题,在活动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动手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亲身体验、展示与评价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传统节日这个窗口,来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拉近学生与传统节日文化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民族人文素养。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部分传统节日的时间】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农历一月一日) 、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清明节(4月5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等。
【有关节日的古诗】
新雷(清)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醉花阴(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采桑子(现代)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故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端午节的来历】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
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人民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并在夜晚点燃火把到旷野中游行。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用相互泼水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达努节”,是广西都安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人人华服艳装,走村串寨访亲问友,互庆丰收。
村村寨寨敲起铜鼓,载歌载舞,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苗族人民为了迎接龙舟节的到来,每个村寨都要专门制作一至两艘龙舟,等到龙舟节来临,他们就会举行激烈的划龙舟比赛。
课后作业
一、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上“”。
①大街小巷(xiànɡ hànɡ)都挂起了红红的灯笼。
②过年时,全家团圆真热闹(lào nào)。
③中秋节到了,我们全家一块儿吃月饼(bǐnɡ bǐn)。
二、选择正确答案。
①下面全部是传统节日的一组是()
A.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教师节
B. 国庆节春节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
C.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重阳节
②下面节日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中秋节重阳节清明节端午节春节
B.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C.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
三、结合课文,说说重阳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四、课文综合阅读。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1.“街”是结构的字,它的部首是,除了部首还有画。
如果用音序查字法,它的音序是,音节是,我可以用它组一个词,并且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2.选用合适的解释。
①“先人”指的是()
A.先生B.先前的人C.死去的前辈
②“花灯”指的是()
A.灯笼。
它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汉族传统民俗工艺品。
B.用花扎成的灯。
C.元宵节这天所有的灯。
五、请写出下列诗句中的传统节日。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个节日是:
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这个节日是:
③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这个节日是:
④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这个节日是:
答案
一、①xiànɡ②nào③bǐnɡ
二、①C ②B
三、在重阳节的时候,人们去赏菊,登高。
四、1. 左中右彳 9 J jiē 示例:街上我在街上买了一本书。
2. ①C ②A
五、①重阳节②春节③端午节④乞巧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