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章作业答案
第三章作业答案

分析:当循环队列容量较小而队列中每个元素占的空 间较多时,此种表示方法可以节约较多的存储空 间,较有价值。
if语句不能用作循环语句: for或while用于循环语句。
if(;;i++) {……}
1. 简述下列算法的功能: status algo(Stack S) {
int i,n,A[255]; n=0; while(!StackEmpty(S)) {n++;Pop(S,A[n]);} for(i=1;i<=n;i++) Push(S,A[i]); }
p++;} while(!StackEmpty(s)) { pop(s,c); *(q++)=c; //把'H'接在后部 } } //Train_arrange
6. 假设将循环队列定义为:以域变量rear和 length分别指示循环队列中队尾元素的位 置和内含元素的个数。试给出此循环队列 满的条件,并写出相应的入队列和出队列 的算法(在出队列的算法中要返回队头元 素)。(提示:rear不是指向队尾元素的 下一个位置,而是指向队尾元素;队列的 队头指针head=(Q.rearQ.length+1)%MAXSIZE)
if(a!=b) return ERROR; } return OK; }
5. 假设如题1所述火车调度站的入口处有 n节硬席或软席车厢(分别以H和S表示) 等待调度,试编写算法,输出对这n节车 厢进行调度的操作(即入栈或出栈操作)
第3章 作业答案

第3章 单元测验一、单项选择题1. 的阶差分是( C )t X k A Bkt t t k X X X -∇=-11kk k t t t k X X X ---∇=∇-∇C D111kk k t t t X X X ---∇=∇-∇1112k k k t t t X X X ----∇=∇-∇2. MA(2)模型,则移动平均部分的特征根是( A )121.10.24t t t t X εεε--=-+A , B ,10.8λ=20.3λ=10.8λ=-20.3λ=C , D ,10.8λ=-20.3λ=-10.8λ=-20.2λ=3. AR(2)模型,其中,则( B ) 121.10.24t t t t X X X ε--=-+0.04t D ε=t t EX ε=A B 00.04C D0.140.24. 若零均值平稳序列,其样本ACF 和样本PACF 都呈现拖尾性,则对可能建立( B{}t X {}t X )模型。
A. MA(2)B.ARMA(1,1)C.AR(2)D.MA(1) 5. 对于一阶滑动平均模型MA(1): ,则其一阶自相关函数为( C )。
15.0--=t t te e Y A. B. C. D. 5.0-25.04.0-8.06. 关于平稳时间序列模型,说法正确的是( B )A. 可以对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序列值进行精确预测。
B. 当前观测序列时间为t,MA(q)模型对大于t+q 时间点序列值的预测值恒为常数。
C .自相关系数具有非唯一性,偏自相关系数不具有非唯一性 D .均值非平稳的序列,可以通过对数变换将其变成平稳的。
二、多项选择题1. 关于延迟算子的性质,下列表示中正确的有 ( AD )A B10=B n-=(1-)tt n tx x B x -C∑=-=-ni n in nnB C B 0)1()1(D 对任意两个序列和,有{}t x {}t y 11()t t t t B x y x y --+=+2. ARMA 模型可逆性条件是( CD )A 的特征根都在单位圆内B 的根都在单位圆内 ()0t B εΦ=()0B Θ=C 的特征根都在单位圆内D 的根都在单位圆外 0=Θt B ε)(()0B Θ=3. 关于平稳可逆的ARMA 模型的序列预测问题,下列公式正确的有( ABCD )A12(|,,,)(0)t l t t t t lE x x x x x l +--+=≤ B12ˆ(|,,,)()(0)t l t t t t E x x x x xl l +--=>C 12(|,,,)(0)t l t t t t lE x x x l εε+--+=≤ D12(|,,,)0(0)t l t t t E x x x l ε+--=> 4. 对平稳时间序列模型矩估计方法评价正确的是 ( BCD )A 估计精度高B 估计思想简单直观C 不需要假设总体分布D 计算量小5. 下列属于模型优化方法的有( ABC )A 残差方差图定阶法B F 检验定阶法C 最佳准则函数定阶法D 最小二乘估计法 6. 下列关于说法正确的是( ABCDE ) A AR 模型总是可逆的B 平稳MA 模型的均值就等于模型的截距项参数C 偏自相关系数用来描述时间序列值间的直接影响D 只要ARMA 模型的AR 部分的系数的绝对值和小于1,该模型一定平稳。
第三章作业答案

第三章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一、名词解释1、基因型效应:通常情况下,一定的基因型会导致一定表型的产生,这就是基因型效应。
2、反应规范:遗传学上把某一基因型的个体,在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所显示的表型变化范围称为反应规范。
3、修饰基因:能改变另一基因的表型效应的基因。
它通过改变细胞的内环境来改变表型。
4、表现度:是指杂合体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影响下,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5、外显率:指在特定环境中,某一基因型(常指杂合子)个体显示出预期表型的频率(以百分比表示)。
6、不完全显性(半显性):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表现双亲性状的中间类型,称之为不完全显性。
7、镶嵌显性(嵌镶显性):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个体上双亲性状在不同部位镶嵌存在的现象。
8、共显性(并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的现象。
9、表型模写:因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类似于某基因型引起的表型变化的现象。
10、显性致死:只有一个致死基因就引起致死效应的。
在杂合状态下即可致死。
11、隐性致死: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一样时,才起致死作用。
12、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这样的一组基因成为复等位基因。
13、顺式AB型:I A和I 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没有任何等位基因,血型是AB型,基因型I AB i。
14、基因互作: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而影响性状表现的现象。
15、互补作用: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分别处纯合显性或杂合显性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新性状的发育。
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纯合或杂合),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这种作用称为互补作用。
F2性状的分离比是9:7。
16、积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则能产生第二种相似的性状,当两对都是隐性基因时则表现出第三种性状。
F2产生9:6:1的比例。
第三章作业答案_1-7

a2 N =
1 1 T 1 T − j (4 N π / T ) t 2 x t e dt = x(t )e− j (4 Nπ / T )t dt + ∫T x(t )e− j (4 Nπ / T )t dt ( ) ∫ ∫ T T T 0 T 2 =
T 1 T T ( ∫ 2 x(t )e − j (4 Nπ / T )t dt + ∫T − x(t − )e− j (4 Nπ / T )t dt ) T 0 2 2 T 1 T ( ∫ 2 x(t )e − j (4 Nπ / T ) t dt + ∫ 2 − x(t )e− j (4 Nπ / T )t dt ) = 0 0 T 0
+∞
e − j 2ω (答案) 2 + jω
+∞ +∞ −∞
X ( jϖ ) = ∫ x(t )e − jωt dt = ∫ e −2 ( t − 2) u (t − 2)e − jωt dt = ∫ e −2 ( t − 2) e − jωt dt
−∞ 2
= ∫ e −( 2+ jω )t + 4 dt =
jkπt
,由已知条件 k ≤ 4 时,H(jw)不为零,而 k ≥ 5 ,H(jw)=0
jkπt
故响应为: y k (t ) = H ( jkπ ) a k e 当 k > 5 时,激励 x k (t ) = a k e 此有 y (t ) =
= (1 −
k 5
)a k e jkπt , k ≤ 4
(2) 由于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 h(t)已知,可以据此而求出其频谱。因为 h(t)是方波脉冲,直 接由典型信号的频谱得:
FT h(t ) ←→ H ( jω ) =
生物药物分析第三章作业答案

单选题1、家兔对热原的反应与人基本相似,因而本法中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溶液注入家兔体内的方式是A.静脉注射B.动脉注射C.腹腔注射D.灌胃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家兔对热原的反应与人基本相似,因而本法系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溶液,以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入家兔体内,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家兔体温升高情况进行观察,通过观察结果判定供试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
所以答案为A。
2、用于热原检查后的家兔,如供试品判定为符合规定,若再想供热原检查用,则至少应休息A.12小时B.24小时C.36小时D.48小时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用于热原检查后的家兔,如供试品判定为符合规定,至少应休息48小时方可再供热原检查用。
所以答案为D。
3、细菌霉内素检查法系通过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由()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的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A.革兰阳性菌B.革兰阴性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大肠埃希菌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本法系通过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的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所以答案为B。
4、下列有关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叙述哪一项是错的A.每批鲎试剂的灵敏度须用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复核B.凝胶法的原理是鲎试剂与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C.抗生素类药物因具有抗菌活性,不能用凝胶法检查细菌内毒素D.凝集反应的温度规定为37℃±1℃E.凝集反应的时间规定为60分钟±2分钟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抗生素类药物可以用凝胶法检查细菌内毒素。
所以答案为C。
5、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又称为A.鲎试验法B.临床检查法C.生物效应法D.家兔热原试验法E.放射性检验法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又称为鲎试验法。
本法系通过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的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第3章--作业解答

(3)C1C2=10时, F A B
(4)C1C2=11时, F AB
试设计符合上述要求旳逻辑电路(器件不限)。
解:题目中要求控制信号对不同功能进行选择, 故选用数据选择器实现,分析设计要求,得到 逻辑体现式:
F C1C 2( A B ) C C1 2( AB ) C1C 2( A B ) C1C2( AB )
1
0
1
1
0
1
0
0
0
1
1
1
1
0
0
0
0
0
1
1
1
10
0
1
1
习题3.19 用8选1数据选择器设计一种组合逻
辑电路。该电路有3个输入逻辑变量A、B、C 和1个工作状态控制变量M。当M=0时电路实 现“意见一致”功能(A、B、C状态一致时输出 为1,不然输出为0),而M=1时电路实现“多 数表决”功能,即输出与A、B、C中多数旳状
B1B0 A1A0
00
01
11
10
00 1 0 0
0
B1 B0
01 1
10
0
A B0 1 11 1
1
11
10 1 1 0 1
A1 B1
A1 A0
A1 B0
F1 A1 B1 B1 B0 A1 A0 A1B0 A0 B1
(3)卡诺图化简函数,得到最简与或式
F1 A1 B1 B1 B0 A1 A0 A1B0 A0 B1
outp(0)<='1' WHEN inp="000" ELSE '0'; outp(1)<='1' WHEN inp="001" ELSE '0'; outp(2)<='1' WHEN inp="010" ELSE '0'; outp(3)<='1' WHEN inp="011" ELSE '0'; outp(4)<='1' WHEN inp="100" ELSE '0'; outp(5)<='1' WHEN inp="101" ELSE '0'; outp(6)<='1' WHEN inp="110" ELSE '0'; outp(7)<='1' WHEN inp="111" ELSE '0'; END behave;
第三章_受弯构件_作业答案

第3章 作业答案1 已知单筋矩形截面梁b ×h = 250mm ×500mm ,承受弯矩设计值M= 260kN.m ,混凝土强度为C30及HRB400级钢筋,环境类别为一类,计算梁的纵向受拉钢筋As ? 解: (1)查表确定个参数2/3.14mm N f c =,2/43.1mm N f t =,2/360mm N f y =,0.11=amm a h h s 460405000=-=-=,518.0=b ξ (2)计算s A344.04602503.1411026026201=⨯⨯⨯⨯==bh f a M a c sb s a ξξ<=--=441.0211 不超筋78.02211=-+=ss a γ260201446036078.010260mm h f M A y s s =⨯⨯⨯==γ实配钢筋:)1964(2542mm A s =φ(3)验算配筋率 %2.0)%178.045,2.0max (%71.14602501964min 0===>=⨯==yt s f f bh A ρρ 故满足要求。
2 已知单筋矩形截面简支梁,b ×h = 200mm ×450mm ,承受弯矩设计值M= 145kN.m ,混凝土强度为C40及HRB400级钢筋,环境类别为二类a ,计算梁的纵向受拉钢筋As ? 解: (1)查表确定个参数2/1.19mm N f c =,2/71.1mm N f t =,2/360mm N f y =,0.11=amm a h h s 405454500=-=-=,518.0=b ξ (2)计算s A231.04052001.1911014526201=⨯⨯⨯⨯==bh f a M a c sb s a ξξ<=--=267.0211 不超筋866.02211=-+=ss a γ2608.1147405360866.010145mm h f M A y s s =⨯⨯⨯==γ实配钢筋:)1140(2232mm A s =φ(3)验算配筋率 %213.0)%213.045,2.0max (%41.14052001140min 0===>=⨯==yt s f f bh A ρρ 故满足要求。
第三章作业参考答案

h( n) =
T − ( a + jb ) nT [e + e− ( a − jb ) nT ]u (n) 2
∞
H ( z ) = ∑ h( n) z − n =
n=0
T 1 1 [ ] + − aT − jbT −1 − aT jbT −1 2 1− e e z 1− e e z
模拟滤波器的幅频响应
1.4
1.2
1
0.8
0.6
0.4
0.2
0
0
0.5
1
1.5
2
2.5
3
3.5
3.6 一个采样数字处理低通滤波器,H(z)的截止频率 wc = 0.2π ,整个系统相当于一个模拟 低通滤波器,今采样频率 fs=1kHz,求等效于模拟低通的边界频率 fc。若采样频率 fs 分别改 变为 5kHz,200Hz,而 H(z)不变,问这时等效的模拟低通的边界频率又为多少? 解: fc =
T 1+ z −1 s= i 2 1− z −1
=
1 1+ z 1 + z −1 2 1 + z −1 3 1 + 2( ) 2( ) +( ) + 1 − z −1 1 − z −1 1 − z −1
−1
=
(1 − z −1 )3 6 + 2 z −2
(1 − z −1 )3 (1 − e − jω )3 幅频响应: H (e ) = | jω = 6 + 2 z −2 z =e 6 + 2e −2 jω
2 3
H a ( s) =
1 + 2( s / Ω c ) + 2 ( s / Ωc ) + ( s / Ω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计算机测控系统中的硬件习题与思考题1.上网搜索商品化的各种传感器、数据采集卡、远程I/O模块、工业控制计算机、智能仪器、PLC的技术资料,列出它们的型号、生产厂家、性能特点等。
2.模拟量有单端和差分两种输入方式,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各用在什么场合?3.工业控制计算机与普通个人计算机相比较,有何区别?4.智能仪器与传统仪器相比有哪些特点?5.PLC有哪些技术特点?可采用什么编程语言?6.查阅有关文献,学习各类电磁式继电器、固态继电器、大功率场效应管、晶闸管、电磁阀、调节阀、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等执行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等知识。
7.上网搜索商品化的电磁式继电器、固态继电器、大功率场效应管、晶闸管、电磁阀、调节阀、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等执行器(机构)的技术资料,列出它们的型号、生产厂家、性能特点等。
8.试画出一种电动阀(调节阀)的驱动控制电路图,说明工作原理。
9.试画出2种直流电动机的驱动控制电路图,说明工作原理。
10.试画出2种交流伺服电动机的驱动控制电路图,说明工作原理。
11.试画出3种步进电机的驱动控制电路图,说明工作原理。
12.试画出1种交流型SSR控制单向交流电动机的线路示意图,说明工作原理。
解答(部分)1.上网搜索商品化的各种传感器、数据采集卡、远程I/O模块、工业控制计算机、智能仪器、PLC的技术资料,列出它们的型号、生产厂家、性能特点等。
略2.模拟量有单端和差分两种输入方式,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各用在什么场合?模拟量有单端和差分两种输入方式,如图1所示。
单端输入方式是指模拟量输入信号相对于模拟信号地(SG)而言只有一个输入信号端(SH),SH一般连接到运算放大器的其中一个输入端,而另一个输入端接模拟信号地。
单端输入以一个共同接地点为参考点。
这种方式适用于输入信号为高电平(大于1V),信号源与采集端之间的距离较短(小于15英尺),并且所有输入信号有一个公共接地端。
如果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则需要使用差分输入。
差分输入方式是指模拟量输入信号相对于模拟信号地而言有两个输入信号端,分别称之为输入信号高端(SH )和输入信号低端(SL ),SH 与SL 分别连接到运算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运放的实际输出取决于SH 与SL 的差值,故称之为差分输入或差动输入。
差分输入方式每个输入可以有不同的接地参考点,并且,由于消除了共模噪声的误差,抗干扰能力优于单端输入方式,所以差分输入的精度较高。
如果模拟量信号为标准信号(如1∽5V 、4∽20mA 等),则可以采用单端输入方式,也可以采用差动输入方式;如果模拟量输入信号为毫伏级的小信号,一般采用差动输入方式。
模拟量信号的极性:模拟量信号有单极性和双极性两种。
单极性模拟量信号在整个量程范围内只有一种极性(要么为正,要么为负),双极性模拟量信号在整个量程范围内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
例如,模拟量信号AI1的变化范围为0∽5V ,模拟量信号AI2的变化范围为-2.5∽+2.5V ,则信号AI1为单极性,信号AI2为双极性。
3.工业控制计算机与普通个人计算机相比较,有何区别?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以及电子技术的发展,STD 总线工业控制机已经不能满足工业控制的需要,因此,近几年来又兴起了工业PC 机。
所谓工业PC 机就是在原来个人计算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使其在系统结构及功能模块的划分上更适合工业过程控制的需要。
基本上可以这样讲,工业PC 机一方面继承了个人计算机丰富的软件资源,使其软件开发更加方便;另一方面在结构上又采用了STD 总线工业控制机的优点,实现模块化。
正因为工业PC 机的这些优点,使得工业PC 机发展十分迅速,大有取代STD 总线工业控制机之势。
只是目前工业PC 机在价格上稍许偏高,但就其功能/价格比而言,仍然有其明显的优势。
工业PC 机与个人计算机相比,其差别在于:(1) 取消了PC 中的母板,将原来的大母板变成通用的底板总线插座系统;(2) 将母板分成几块PC 插件,如CPU 板、存储器板等;(3) 把原PC 电源改造成工业电源;(4) 采用密封机箱,并内部正压送风; +- SH SG (a )单端输入 - + SH SL(b )差分输入SG图1 模拟量的输入方式(5) 配以相应的工业应用软件。
工业PC与个人PC之间的差别如图3所示。
图3 工业PC与个人PC之间的差别4.智能仪器与传统仪器相比有哪些特点?智能仪器与传统仪器相比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仪表的功能强由于仪器内部含有微处理器,它具有数据的处理和存储功能,在丰富的、功能强大的软件的支持下,仪器的功能较常规的仪器大为增强。
例如常规的频率计数器,能够测量频率、周期等参数,带有微处理器和A/D转换器的通用计数器还能测量电压、相位、上升时间、占空比、漂移及比率等多种电参数;又如传统的数字多用表只能测量交流与直流电压、电流及电阻,而带有微处理器的数字多用表,除此之外,还能测量被测量的最大/最小、极限、统计等多种参数。
仪器如果配上适当的传感器,还可测量温度、压力等非电参数。
2)仪器的性能好智能仪器中通过微处理器的数据存储和运算处理,能很容易地实现多种自动补偿、自动校正、多次测量平均等技术,以提高测量精度。
智能仪器中,对随机误差通常用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克服,对系统误差,则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采用适当的方法处理。
在智能仪器中,很大一部分设计是软件设计,其设计与研制时间较短,硬件本身的一些缺陷或弱点可用软件方法克服,从而提高仪器的性能价格比。
3)智能仪器的自动化程度高常规仪器面板上的开关和旋钮均被键盘所代替。
仪器操作人员要做的工作仅是按键,省却了烦琐的人工调节。
智能仪器通常都能自动选择量程、自动校准,有的还能自动调整测试点,这样既方便了操作,又提高了测试精度。
4)使用维护简单、可靠性高智能仪器通常还具有很强的自测试和自诊断功能,有的还具有一定的容错功能,从而大大提高了仪器工作的可靠性,给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带来很大方便。
仪器中采用微处理器后能实现“硬件软化”,使许多硬件逻辑都可用软件取代。
例如,传统数字电压表的数字电路通常采用了大量的计数器、寄存器、译码显示电路及复杂的控制电路,而在智能仪器中,只要速度跟得上,这些电路都可用软件取代。
显然,这可使仪器降低成本、减小体积、降低功耗和提高可靠性。
智能仪器均采用面板显示,除了用简单的LED指示灯外,多用七段LED显示器来显示十进制数字和其他字符,有的用点阵式LED或CRT显示器来显示各种字符,面板显示字迹清晰、直观。
5.PLC有哪些技术特点?可采用什么编程语言?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DEC公司开发了第一台PLC,并成功应用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上。
这台PLC采用了计算机的设计思想,但只能完成逻辑运算,因此,主要用于顺序控制。
进入70年代后,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可编程序控制器具有了更多的功能。
它不但可以进行逻辑运算,还增加了数据的传送、处理和计算等功能。
同时,由于电子器件的集成规模的增加和体积的缩小,出现了小型PLC和超小型PLC。
PLC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系列化、实用化和标准化的电子计算机工业控制装置。
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对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作了如下定义:“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一类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可编程序控制器和与他相关的外接设备,都按照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紧密联系、具有进一步扩展功能的原则进行设计。
16位、32位以及更高性能的微处理器的出现,使微处理器的性价比快速提升。
PLC也得以迅速提高数据的处理能力。
为了完成更复杂的控制任务,有的PLC甚至采用了多处理器的架构。
各种可方便的与PLC组合的内置有微处理器的智能模块也大大扩展了PLC的功能。
通过组合相应的功能模块,PLC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单纯控制功能的界限,变成了具有逻辑控制功能、过程控制功能、运动控制功能、数据处理功能、联网通信功能的多功能控制器。
PLC的技术特点:PLC是一种专为工业环境下设计的计算机控制器,归纳起来,它具有以下优点:1)可靠性特别高、抗干扰能力强,能适应各种恶劣的工业环境PLC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元器件和接线的数量大大地减少;采用了光电耦合隔离及各种滤波方法,有效地防止了干扰信号的进入;内部采用电磁屏蔽,防止辐射干扰;电源使用开关电源,防止了从电源引入干扰。
具有良好的自诊断功能。
对使用的元器件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老化且设计时就留有充分的余地,充分地保证了元器件的可靠性;PLC采用了可靠性设计,如冗余设计、掉电保护、故障诊断和其他针对工业生产中恶劣的环境而使用的硬件等措施。
正因为如此,目前市场上主流的PLC其平均无故障时间都达到数万小时以上。
2)编程简单,易学、易懂PLC可采用的编程语言包括梯形图和助记符等。
PLC的梯形图与继电器电路的梯形图相似,直观易用。
而且,PLC采用软件编制程序来完成控制任务,通过修改程序就能适应生产上的改变。
因此,工程人员很容易接受和掌握。
3)采用模块化结构,系统组成灵活方便由于PLC采用的是模块式结构,一般由主模块(包含CPU的模块)、电源、各种输入输出模块构成,并可根据需要配备通信模块或远程I/O模块。
模块间的连接可通过机架底座或电缆来连接,因而十分方便。
PLC既具有可与工业现场的各种电信号相接的输入输出接口,同时还具有可与上位机相接的通信接口。
它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规模上的或者控制功能上的扩展。
4)安装调试简单方便当用PLC构成控制系统时,只需将现场的各种设备与执行机构和PLC的I/O接口端子正确连接,用简单的编程方法将程序存入存储器内,即可正常工作。
如果是在现场,可以使用手持编程器直接对PLC进行编程调试;如果是在实验室也可以使用个人计算机与PLC相连接后进行编程调试。
而且,PLC的输入输出的接线端均有发光二极管指示,调试起来十分方便。
由于PLC不需要继电器、转换开关等,它的输出可直接驱动执行机构,中间一般不需要设置转换单元,因此大大简化了接线,减少设计及施工工作量。
同时PLC又能事先进行模拟调试,减少了现场的调试工作量,并且PLC的监视功能很强,模块化结构大大减小了维修量。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PLC开发的时间相对比较早(20世纪60年代末),各PLC的生产厂家的技术都是相互封闭的,因此很难将不同厂家的PLC连接(集成)在一起。
现在PLC的生产厂家也注意到了PLC 的开放性问题,具有以太网接口的PLC以及以Windows CE(一种由MicroSoft开发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为操作系统的PLC已经面市。
PLC的编程语言:PLC依照给定的程序有步骤地进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