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导学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热爱和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北方地区的概念,提问:“北方地区是指哪些省份?你们对北方地区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2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北方地区的相关资料,并记录下来。
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
3.合作探究(1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资料,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并共同解答问题:“北方地区为什么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4.梳理归纳(15分钟)让学生回到座位上,开展课堂小结。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并梳理归纳北方地区的主要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
5.拓展延伸(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对当地居民有哪些影响?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整个国家有何贡献?”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拓展延伸的思考和讨论。
6.总结反思(10分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反思,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提升学生对北方地区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研究和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兴趣和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课_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导学案》

《活动课_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导学案《活动课_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别》导学案一、导入1. 讲师简要介绍今天的主题:“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别”,并引导学生思考南方和北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 激发学生兴趣,可以播放一段介绍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对两个地区有更直观的认识。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别。
2. 探讨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差别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地域差别的尊重和包容认识。
三、进修过程1. 导入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印象,并汇报讨论结果。
2. 知识讲解:介绍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别,引导学生了解两个地区的特点。
3. 案例分析:以南方和北方某个城市为例,比较两地的气候、饮食、建筑等方面的差别,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地域差别带来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差别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进行分享。
5.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扮演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居民,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感受两地的生活差别,增强对地域差别的理解和尊重。
6.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今天的进修内容,思考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差别是多样性的体现,应该怎样尊重和包容不同地域的文化。
四、教室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南方和北方地区的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两地的文化特色。
2.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或观看纪录片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历史和人文地理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南方和北方地区的美食品尝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域的美食文化。
五、教室反馈1. 组织学生进行南方和北方地区的知识竞争,检验学生对地域差别的理解水平。
2. 让学生撰写感想或心得体会,分享自己对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认识和感受。
六、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整理今天进修的内容,写一份关于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差别的小结。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地理的基本划分,特别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概念。
2. 激发学生对北方和南方地区差异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中国地理的基本划分。
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定义。
教学活动:1. 引入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中国的地理划分。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
教学资源:1. 中国地图。
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定义的理解。
2. 记录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二章: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分析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植被等特征。
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2. 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
3. 北方地区的植被特点。
教学活动:1. 展示北方地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植被等特征。
教学资源:1. 北方地区的图片或视频。
2. 相关地理资料或书籍。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理解。
2.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
第三章: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分析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植被等特征。
教学内容:1. 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2. 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
3. 南方地区的植被特点。
教学活动:1. 展示南方地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植被等特征。
教学资源:1. 南方地区的图片或视频。
2. 相关地理资料或书籍。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理解。
2.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
第四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文化差异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文化差异。
2. 分析北方和南方地区的饮食习惯、传统节日、建筑风格等方面的差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导学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因自然差异所带来的人类生活的差异。
学习
重点
掌握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限及它们之间的自然差异和人文差异。
学习
难点
掌握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限及它们之间的自然差异和人文差异。
导学过程
自
学
引导
阅读课本6页—9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和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
5、阅读课本9页图5.12和图5.13,对比归纳并完成下列表格:
人文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主要原因
土地利用类型
合作解疑及展示评价
5、分组合作探究并完成课本8页课后活动题2.
6、我国古代文献《周礼·考工记》中有个故事,意思是说南方的橘树移栽到淮河以北,就会变为小灌木,橘子也会变成不能吃的“枳”。结合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请你解释这种现象。
新拨中学地理学科导学案备课人/授课人:赵小东编号:050201
课型
展示引领课
授课时间
2013年03月06日
课题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明确划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限;通过读图比较,了解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和人文差异;以及了解两地地理差异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差异。
能力目标:
2、读7页图5.9可以发现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限为一线。
3、读课本7页图5.9,对比归纳并完成下列表格:
自然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
(高于0℃/低于0℃)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4、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导学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1秦岭一一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 •通过阅读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3 •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学习重点:北方和南方的自然特征及其差异学习难点: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导学过程:1 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 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
2•由于我国的地域辽阔,即使在北方或南方地区内部,也存在着较大的____________ 。
3•受 ___________________ 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4•北方地区的 ________________ 平原、_________________ 平原等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南方地区地形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交错,地形复杂多样。
5•北方居民的民居墙体 _________________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而南方地区民居屋顶坡度______________ ,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合作探究:1讨论完成下表2.讨论完成下表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可以在()地区看到。
A.北方 B .南方 C .西北 D .青藏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测为枳。
”造成以上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栽培技术不冋 B .耕作制度不冋 C . 气候条件不同 D .地形条件不同3. 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可以在()地区看到。
A.北方 B .南方 C .西北 D .青藏4. 导致南北方耕作制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 B .降水 C .热量 D .土壤5.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天然界线是()A.秦岭淮河一线 B .大兴安岭阴山一线C.昆仑山阿尔泰山祁连山一线 D .喜马拉雅山横断山一线6. 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11. 我国有一条大河,几乎每年5月都有几天因连续降雨,A.长江 B .珠江 C .黄河12. 我国南方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是(A .春小麦、大豆 C.水稻、油菜 13. 珠江三角洲属于(A .北方B .南方引起河水上涨,该河是(D .黑龙江B.冬小麦、油菜D .玉米、花生 )地区的工业基地。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2)学会比较和分析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和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了解北方和南方地区的特点。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地区特色展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家乡的情感。
(2)尊重和欣赏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包容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各地区特点的比较和分析。
(2)学生对地区特色的理解和展示。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北方和南方地区的相关资料、图片。
(2)准备教学课件和道具。
2. 学生准备:(1)提前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特点。
(2)准备小组合作展示的素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两地的差异。
(2)学生分享自己所在地区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教师讲解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各地的特点和差异。
3. 课堂实践:(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地区特色展示。
(2)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地区的文化。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对比图,标注各地的特点。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介绍,分享给同学。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北方和南方地区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表达能力等。
3. 学生对地区特色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包容性态度的培养。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前往当地的博物馆或者具有代表性的北方和南方地区进行实地观察和体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两地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和民俗习惯。
《北方地区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北京》

《北方地区》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优势等基本情况;2. 了解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及主要产业;3. 了解北方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名胜事迹;4. 了解北方地区的民俗风情和饮食文化。
导学内容:一、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1. 北方地区概述:北方地区是指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份。
2. 气候特点:北方地区地处寒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昼夜温差大,气候干旱。
二、北方地区的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现状1. 资源优势:北方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是中国的重要能源基地;同时也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如小麦、玉米、大豆等。
2. 经济发展:北方地区的经济以工业和农业为主,工业以煤炭、钢铁、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农业以谷物种植、畜牧业为主要产业。
三、北方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名胜事迹1. 文化特色:北方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如京剧、杂技、民间艺术等文化形式;同时也有着奇特的民俗风情和节庆活动。
2. 名胜事迹:北方地区有着浩繁的名胜事迹,如北京的故宫、长城、颐和园等;西安的兵马俑、大雁塔等。
四、北方地区的民俗风情和饮食文化1. 民俗风情:北方地区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如春节的舞狮、元宵节的灯笼节等传统节庆活动。
2. 饮食文化:北方地区的饮食文化以面食为主,如北京的炸酱面、山西的刀削面等;同时也有着丰富的烤肉、涮羊肉等特色菜肴。
导学活动:1.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优势等内容,并进行汇报。
2. 观看视频:播放北方地区的风土人情、名胜事迹等相关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方地区的文化特色。
3. 教室展示:让学生自主选择北方地区的名胜事迹或民俗风情进行钻研,并进行展示。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北方地区的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和饮食文化。
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优势、经济发展现状、文化特色、民俗风情和饮食文化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对北方地区的兴趣和认识,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地理知识和文化视野。
八年级湘教版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八年级湘教版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划分依据。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
3. 培养学生分析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
2. 难点: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差异及其成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
2. 运用地图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两地地理位置、范围。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阐述两地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我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引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地图,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
3. 课堂讲解:讲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分析两地差异及其成因。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让学生了解两地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6. 总结提升:概括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理区域差异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示意图,标注主要地形区、气候区。
2. 收集有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资料,分析两地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的差异。
六、教学评价:1. 通过对学生课堂参与、提问回答、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地理特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维过程,评估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
3.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收集资料、绘制地图等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导学案
设计:北洛初中王慧
一、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两大区域的主要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2.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差异。
3.通过学习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学习重点: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差异。
学习难点: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老师想说:学习区域,我们可以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两大方面分析。
自然环境可以从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
那么就让我们慧眼识图,共同来品读两大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吧。
品读“地形”:
读图说出南北方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及主要的地形区,并能在图中定位。
北方地区-----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积:面积约占全国的___________,人口约占全国的___________。
地形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方地区-----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积:面积约占全国的___________,人口约占全国的___________。
地形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读“气候”:
读“中国温度带图”、“干湿地区图”以及“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南、北方地区在气候方面的差异。
北方地区——温度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湿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方地区——温度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湿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读“河流”与“植被”:
1.南、北方地区在河流和植被方面的特征一样吗?
2.各有什么特点?
北方地区——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方地区——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看视频辨图片,探究自然与人文的关系
1.看视频,讨论分析:
南北方在“农耕制度”、“传统民居”方面有哪些差异?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2.读“反映生活习惯、文化习俗方面的图片”
从图中可以看出南北方地区还有哪些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好吃不如饺子”,读东北饺子馆的故事,想一想饺子馆失意“洪城”的原因是什么?
三.当堂检测
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天然界线是()
A、秦岭——淮河一线
B、大兴安岭——阴山一线
C、昆仑山——阿尔泰山——祁连山一线
D、喜马拉雅山——横断山一线
2、下列几组地形属于南方地区的是()
A.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太行山、山东丘陵
B.武夷山、南岭、珠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
C.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
D.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东南丘陵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可以在哪里看到()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造成以上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淮南、淮北栽培技术不同
B、淮南、淮北耕作制度不同
C、淮南、淮北气候条件不同
D、淮南、淮北地形条件不同
5、傣族聚居在云南南部,住竹楼,着短衣长裙,因为他们要适应()
A、火热的气候
B、干旱的环境
C、地表崎岖的地形
D、多雨的气候
6、我国南方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是()
A、春小麦、大豆
B、冬小麦、油菜
C、水稻、油菜
D、玉米、花生
7、南方地区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的主要原因是()
A、耕作历史悠久,劳动力充足
B、土壤肥沃
C、平原面积广大
D、水热条件好,生长期短
8、读“我国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
A、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
(2)填写下列数字代表的山脉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④ __________________。
(3)本区的耕地以_______为主,气候为_____________气候,主要的农作物为_________、________等,居民的主食为_______,受气候的影响,本区的传统民居是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的水果为_______等。
(4)本区的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为主。
评价等级:○○○
四.活学巧记
南北方水果南北方作物
北方水果营养好,北方作物要记清,
葡萄柿梨苹果枣。
麦棉甜菜和花生。
南方水果营养高,南方作物记得快,
菠萝荔枝和香蕉。
稻棉甘蔗和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