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次贷危机探讨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

合集下载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衍生金融衍生工具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衍生金融衍生工具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衍生金融衍生工具姓名:蒋亚函学院:国际学院专业:财务管理学号:20161290013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通货膨胀和竞争越来越强的金融市场,促使了金融市场在不断地突破和创新,人们在证券等原生性金融工具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和探索,于是,期货、期权、远期合约等金融衍生工具便油然而生,逐步被应用于金融市场的交易之中。

然而,开法过快的金融衍生工具由于缺乏合理的管控和投机者的滥用,使其缺点也暴露在人民面前。

2007年,美国爆发次级贷款危机,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的一次金融风暴,让人们至今对那一场影响金融界的危机记忆犹新。

本来,次级贷款市场在整个金融市场中的份额其实并不大,也并与能真正的撼动整个金融市场的体系;其实,对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和世界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金融衍生工具是其传导和夸大化的一个根本原因之一,金融衍生工具在这次次贷危机中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透过次贷危机,进一步分析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市场上的利与弊。

一、何为次贷危机(一)定义次贷,即“次级贷款”,次贷危机,即因为“次级贷款”而引发的金融问题。

美国次贷危机,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贷款在现代金融市场,尤其是美国,是十分正常的现象,而每个人的信用额度、贷款评级是不同的,因此不同人群的获得贷款能力是不同的。

一些收入较低、信用评级较低的人们想要买房,但他们无法获得优良的银行贷款,所以他们只有寻求次级贷款,这些人被称为“次级贷款者”。

次级贷款本身是一个高风险但又具备高收益的行业,它是由一些贷款机构向这些信用额度不高的“次级贷款者”提供贷款。

如果和传统意义上的银行抵押贷款相比较的话,次级贷款的借款人信用等级都不高,即借款的要求不高,但利率却远高于一般的贷款。

因此哪些收入较低,信用额度不高的人群在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时候就会寻求次级抵押贷款来购房。

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常常以按揭贷款的形式出现,其市场通常通过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还款,由于美国房地产1980以来的持续繁荣,次级贷款逐渐受到人们的接纳,次贷市场得以迅速发展。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衍生品发展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衍生品发展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衍生品发展的启示作者:冯芙蓉莫凡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第10期【摘要】本文从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入手,主要介绍了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的四大启示,即我国应该积极谨慎的推进金融衍生品的创新机制;积极引进国外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机制;加强金融机构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机制;加快我国金融衍生品的法律制度建设,以期为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工具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美国以及欧洲、日本等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市场发生了剧烈波动,同时危机也不可避免地使中国的金融市场受到影响。

目前,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度与广度还无法估量,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还没有充分显现。

但是,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的影响不容小觑。

巴菲特曾经戏言,金融衍生品是大规模杀伤武器。

作为风险管理的工具,金融衍生品一方面具有套期保值功能,另一方面则极具投机性,并且其强杠杆性和高度虚拟性,极易放大风险,可以说,它是风险管理硬币的两个面。

一、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分析首先,次级抵押贷款之所以能够生存和发展,主要依靠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手段。

但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品只是对风险进行了转移与分散,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风险。

所以无论是次级债还是更复杂的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都不会减少抵押贷款本身所蕴含的不确定性。

相反,由于交易方式的创新,风险还将随收益的放大而放大。

其次,尽管抵押贷款经证券化后风险变大,但其潜在的收益率较高,因而存在大量的投机行为。

这样,被层层衍生的次级抵押证券化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实体经济,从而在不断转手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潜在风险。

但由于次级抵押贷款是美国的抵押贷款公司和商业银行将贷款发放给了那些社会低收入阶层的人(这些人的偿债能力有限),这样就产生了次级房贷风险。

抵押贷款公司和商业银行又将这些次贷采用各种方式打包卖给“两房”,这样全国的次贷风险就转移至“两房”,当社会低收入阶层无法偿还房贷时,便引发了美国的次债危机。

浅谈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启示

浅谈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启示

浅谈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启示作者:黄炳国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09年第08期摘要: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大经济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得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困境。

引发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监管导致的金融衍生品的全球性泛滥。

我国经济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高速发展后,如何加速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以迎合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如何又快又稳地发展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并少走弯路?金融危机从侧面给我们提供了生动的经验与教训。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内衍生品发展;应时举措由次贷危机引发并从2008年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正如一场大规模的金融海啸,瞬间吞噬了几乎全球所有的大小经济体。

有人称它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说它百年不遇亦不为过。

在这场危机中,垒球金融业最发达的经济体首当其冲。

而始作俑者,恰恰是当代金融业最发达,金融创新最先进,金融衍生产品最多的美国。

面对危机。

我们一方面要设身处地考虑对策,积极应对;另一方面,我们要善于分析,从中汲取教训,从而使我们在今后的金融改革创新中降低风险,少走弯路。

关于危机的根源,想必很多人都不再陌生。

归根到底,这场危机是美国的美元国际本位制和美国长期实行的“双赤字”政策植下的祸根,而这场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次贷危机。

更为确切地说,是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品危机。

但是,即使次贷危机不爆发也会有别的金融衍生产品危机来引发美国金融危机。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保守估计,仅在2006年底,美国境内的股票、债券、外汇、大宗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值约为400万亿美元,为美国12万亿美元GDP的30倍左右。

金融衍生品是指从原生资产派生而来的金融工具。

由于交易的不透明性,衍生品极易成为扩散风险的工具。

长期以来,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实际上一直处于不受监管的自由状态。

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很多基金公司、投行不惜铤而走险,借助极高的财务杠杆比率,疯狂发展衍生品业务,远远超出了公司的实际风险承受能力。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我国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我国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

作者: 刘向华
作者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版物刊名: 党政干部论坛
页码: 27-29页
主题词: 信用衍生产品 美国市场 金融衍生品 按揭贷款 信贷市场 住房按揭 股票市场 债券市场
摘要: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简称次贷危机,源起于美国住房按揭信贷市场,由债券市场波及股票市场,对美国乃至全球金融体系产生了严重影响。

在这次危机中,美国市场上名目繁杂的金融衍生品,尤其是信用衍生产品成为被指责的对象。

尽管美国次贷危机暴露出金融衍生品发展中潜藏的风险,但我国显然也不应“因噎废食”,。

中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美国金融危机与国企衍生品投资失败的教训

中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美国金融危机与国企衍生品投资失败的教训
d i 1 . 9 9 iis . 6 3—0 9 2 1 . . 2 o: 0 3 6 /.s n 1 7 1 4. 0 1 0 0 1 9
[ 中圈分类 号]F 3 5 [ 82 文蒯 瞄 揭 】A
O 引 言
[ 文章编号 ]1 7 — 1 4 2 1 )9 0 3 . 3 6 3 0 9 ( 0 lL 0 4 0 1 . 遇” 的金 融 危 机 , 机 的 中心 华 尔 街 危 如累 卵 。五 大 投 资 银行 中 , 危
惊 。一 些 银 行 、 地 产 开 发 商 为 了 自身 利益 不 顾 借 款 人 的 实 际 还 房 贷 能 力 而 乱 放 贷 款 , 危 险 贷 款 通 过 A S 资 产 抵 押 证 券 ) 给 把 B( 卖
金 融 市 场 使 得 金 融 市场 最 终 崩 溃 。 1 多 家 国 企 因投 资金 融 衍 生 产 品失 败 发 生 巨 额 亏 损 . 2
家学 者担 忧 美 国 会 利 用 金 融 衍 生 品 来 打 压 中 国 市 场 。 即金 融 衍 20 0 8年 多 家 国有 企 业 因投 资金 融衍 生产 品 失 败 发 生 巨 额 亏 生 产 品 的发 展 会 导 致 中 国经 济 受 损 。 因 此 , 融 衍 生 产 品 到 底 会 损 。 中 国东 方 航 空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的航 油 套 期 保 值 公 允 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值 损 失 金 给 中 国带 来 什 么 . 中 国要 不 要 发 展 金 融 衍 生 产 品 以及 如何 发 展
约6 2亿 元 : 国 国航 因航 油 套 期 保 值 浮 亏 6 中 8亿 元 ; 国远 洋 远 中
期运费协议(F 公允价值损失约 加 亿元 ; 至 20 F A) 截 0 8年 9月 3 0 t 中 国 中铁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汇 兑净 损益 亏损 l - 3. 93 9亿 元 。 0 8年 20 分 析 了 国企 投 资 衍 生 产 品 失 败 的 原 因 。其 次 , 衍 生 品 的 特 性 出 度 东 方 航 空 股 份 有 限公 司 的净 亏 损 为 10亿 元 ; 国 国航 净 亏 损 从 4 中 0 . 元 ; 中 国 远 洋 净 亏 损 4 . 元 ; 中 国 中 铁 的 净 利 润 为 5亿 1 2亿 发 , 出 中 国发 展 金 融 衍 生 产 品 的 必 要 性 及 发 展 现 状 。 最 后 。 指 根 1 8 据 东 航 等 国 企 投 资 失 败 以及 美 国 的 经 验 教 训 ,提 出我 国金 融 衍 l . 亿 元 ( 图 1 示 ) 11 如 所 。

从美国次贷危机视角反思金融衍生品创新的风险_启示

从美国次贷危机视角反思金融衍生品创新的风险_启示

从美国次贷危机视角反思金融衍生品创新的风险_启示论文导读::本文介绍了美国次贷危机中金融衍生品创新的技术演进流程以及杠杆放大效应,并深刻揭示出以衍生品为主的金融创新其实质就是泡沫创新及风险转嫁;同时从金融衍生品自身的特点入手,阐述了其危险性根源,并进一步总结出了对我国及其他新兴市场金融创新的若干重要启示。

论文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衍生品创新,泡沫创新,风险转嫁,启示一、在次贷基础上进行金融衍生品创新的技术演进流程及杠杆效应(一)以次贷为基础进行金融衍生品创新的技术演进流程所谓次贷按揭,是指向那些信用级别不高(低于620分)的低收入者和少数族群发放的家庭或个人住宅抵押贷款。

由于住房贷款周期较长,一般为15-30年,房贷公司(如房地美与房利美)为了盘活这部分资产,便进行资产证券化运作,做成住房抵押债券,即MBS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在获取一定的利差后,将其在证券市场出售。

这样,风险就从房贷公司转移到证券市场,次级贷款变成次级债。

然而,华尔街的投行如美林证券、雷曼兄弟等并不满足于买来的“过手证券”几个百分点的回报率,便熟练地运用分档技术,针对投资者在期限、风险和收益上的不同偏好,把MBS中的现金流加以剥离和重组,设计成不同档级的新债券,这既满足了投资者的不同风险偏好,也便于投行自身转移风险,于是再将MBS结构化打包分装,进行二次资产证券化,甚至直接向房贷公司定制符合其结构化意图的MBS,这就在MBS基础上衍生出一系列新的交易券种,如抵押担保债券(CMO)、担保债务凭证(CDO)。

其中CDO又分割为三级,风险最低的称为高级品CDO(Senior tranche。

大约占80%) 风险中等的称为中级品CDO (Mezzanine。

大约占10%),风险最高的称为普通品CDO(Equity。

大约占10%)。

当然,这其中占80%的高级品CDO很容易从评级公司手中拿到AAA的最高评级,轻松脱手。

(发展战略)美国次贷危机背景下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战略思考

(发展战略)美国次贷危机背景下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战略思考

次贷危机背景下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战略思考黄运成(2008年10月15日)[内容概要]次债危机引发了种种针对衍生品市场的质疑与批评。

本文从次债危机根源剖析入手,力图以客观的视角揭示衍生品在此次金融风暴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全球化进程中衍生品市场的战略地位日益突显,此次金融风暴不应影响我国衍生品市场既有的发展步伐,我们应在反思和总结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抓住百年一遇的重大历史机遇,客观面对、深入研究我国期货市场自身存在的局限与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一个战略”、“两个坚持”、“三个关系”和“四个切入点”的思路,推动我国期货市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贝尔斯登被收购、美林被收购、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国联邦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房地美和美国国际集团、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美国金融市场的这一幕幕惨剧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次贷危机自2007年8月全面爆发之后,已迅速演变成全球范围内的金融风暴,并给实体经济罩上沉重的阴影。

它给思想领域带来的冲击也同样不容小觑,一场全球性反思已被引爆:衍生品市场是规避风险的场所,还是滋生风险的温床?是否有必要重新审视金融创新?如何在推进金融创新的同时兼顾金融安全?尤其对于我国这样处于发展初期的新兴市场,前面的道路究竟该如何选择?一、次贷危机中衍生品的角色分析(一)次债泡沫的破灭不可简单归因于衍生品市场所谓次级抵押证券(以下简称“次债”),是出于满足银行和贷款公司剥离、盘活违约风险较高的次级抵押贷款(其发放标准低于一般房贷)需要而设计的一种证券化产品。

衍生品的外延很广,次债仅属于场外交易(OTC)的信用衍生品的一种。

因此,那种将次债泡沫的破灭等同于整个衍生品市场都出了问题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面对指向衍生品市场的种种苛责,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荣誉主席梅拉梅德曾说得很精辟,与所有衍生品一样,次债本身只是一种工具,其使用效果决定于使用者。

实际上,就美国衍生品市场来看,虽然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场内衍生品行情波动剧烈,但以CME、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纽约期货交易所(NYBOT)为代表的主要场内市场运行正常,且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保证金管理未出问题,清算系统未出问题,期货机构也未出问题。

从次贷危机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论文(doc 8页)

从次贷危机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论文(doc 8页)

从次贷危机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论文(doc 8页)有关次贷危机论文关于金融危机论文:从次贷危机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摘要:2007年10月,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进而将全球经济带入下降轨道,究其原因是美国对金融创新产品的过度运用和监管缺失。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在此次危机中受到的影响不大,但此次危机的严重后果却给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以重要启示。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衍生品市场1美国次贷危机概况1.1证券化资产的连锁反应美国贷款市场对不同的信用金融机构区别对待,信用低的只能寻找次级贷款。

它的首付款比例优惠,利率通常比优级贷款高2%到3%,对放贷机构来说是高回报业务。

次贷危机本身是一个信用危机,由于美国金融机构将次级贷款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流通债券再证券化,使得抵押贷款的结构更加复杂化,造保债券、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市场流通债券的再证券化、信用违约互换等市场完全不受监管,也没有公开的记录显示债券违约卖方是否拥有资产进行支付。

由于这种OTC交易市场中交易商相互之间持有大量头寸,从而在该市场上蕴含着极大的交易对手违约风险。

从本质上说,这场危机,大量资本无法创造利润,和新自由主义所倡导的自由市场也不无关系。

美国的挥霍无度,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充满欺诈的次贷市场纵容了金融泡沫,并掩盖了实体经济中的矛盾,以及各国劳动分配的不平均,分配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最后导致了虚拟泡沫的破灭,引发次贷危机,使全球各国经济混乱、倒退。

总的来说,金融衍生品是把双刃剑。

此次次贷危机,究其原因是衍生产品的创新过度,同时缺乏足够的监管造成的。

在对待金融衍生品的态度上,我国不能因噎废食,应引以为鉴,深刻反思。

2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我国1993-2009年金融衍生品交易指以期货为中心的金融营业。

我国期货市场目前存在交易品种较少、规模较小、经济功能发挥不充分、市场投资套利现象时有出现等问题。

总体规模、运行水平和发展速度与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风险管理需求也还有较大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美国次贷危机探讨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
[ 10-03-02 09:59:00 ] 作者:张茜编辑:studa20
摘要: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主要原因是在金融机构监管不力的情况下过度发展金融衍生品。

在描述金融衍生品及其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的必要性,并针对国内金融衍生品发展现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衍生品;金融风险
过度发展金融衍生产品、金融监管不力等原因,造成了美国次贷危机。

对于目前衍生品市场尚不发达的中国来说,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金融衍生品在我国发展,要使金融衍生工具为我所用,助我避险。

1 金融衍生品及其功能
1、1 什么是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品又称金融衍生工具,是指在基础性金融工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投资和风险管理工具,即指从原生资产(股票、债券、货币等基础性金融工具)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

产品形态分为期权、期货、远期合约和互换交易四大类。

目前,在世界主要的金融市场上,金融衍生品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交易的主要工具。

金融衍生品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原因有三:一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元与黄金脱钩汇率自由浮动;二是虚拟经济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三是金融工具和金融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1、2 金融衍生品的主要功能
(1)规避风险,套期保值。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投资者,其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能力也不一样,这就产生了转移风险的需求,通过衍生工具,市场能够把风险转移给那些有能力且愿意承担风险的机构和个人,使风险得到分离,而使企业和居民选择一种合适的风险水平。

投资者可以通过采取与基础产品相反的操作行为来锁定价格,以规避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2)价格发现。

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特别是场内交易,是由众多投资者在交易所进行公开竞价,形成的价格反映了对于该商品价格有影响的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和不同买主与卖主的预期,这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了未来价格的走势,使真正的未来价格得以发现。

(3)增加市场流动性。

衍生工具规避风险的作用,可以使投资者安全的参与原生金融工具的交易,这增强了资本的流动性,对稳定、完善和发展原生金融工具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国债期货交易前,国债发行很困难,现货市场不活跃。

引入国债期货交易后,现货交易十分活跃,使1994年和1995年两年国债顺利发行。

(4)降低融资成本。

与传统的融资方式相比,衍生工具可以把企业在各个市场的各种不同的有
利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最佳的融资条件,从而减少融资成本。

例如互换的最大作用就是能降低筹资成本。

2 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的必要性
2、1 转移风险需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
金融衍生工具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具有降低、分散市场风险的功能;另一方面,在转移风险的同时,也可以用来进行冒险式的投资(即投机)。

自2007年8月9日以来,“次级债”危机还在深化,欧洲央行注资表现得比美国还要迫切,反证了美国向世界分散金融风险的成功。

目前全球已进入经济一体化时代,“蝴蝶效应”日趋明显,这必然要求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提供风险转移和价格发现机制。

2、2 金融全球化需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金融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金融风险传播速度之快危害之大,可以说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体系的效率是比较低的,我国银行的人均利润也相差甚远。

这造成了我国在国际上金融竞争力的薄弱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话语权也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金融衍生品对提高我国金融效率、避险能力及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

此外,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仍在不断蔓延和深化,国外一些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收购、接管,部分国家或地区信用恶化和萎缩,所以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规避风险刻不容缓。

2、3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需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国债规模的扩大、股市风险的增加,要求推出国债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的呼声越来越高。

更重要的是我国在抗风险能力上,即在运用金融工具避险万面,还缺乏经验。

2、4 吸引国际资本需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
我国自2002年开始实施QFII制度,境外资金是否参加QFII制度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避险工具。

没有避险工具,对国外投资者的吸引力将大打折扣。

受到资本市场指导思想和发展的限制,中国股市目前没有做空机制。

一旦出现风险,投资者只得抛售证券以减少市场下跌带来的损失。

大量的抛售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下跌。

同时由于只能做多才赚钱,于是只有市场跌出相当大的空间才会吸引投资者接盘,因此,市场容易呈现出非理性的下跌。

但是,若有股指期货或股票期权,股市看跌时,可以通过买人一个看跌期权或卖出股指期货合约,从而以较小的代价实现保值避险或投机盈利的目的,使股市投资风险得到有效的分散,从而减少因大量抛售带来的进一步下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