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学》阅读书目

合集下载

地方政府学

地方政府学

1.1 地方政府的界定中央政府是单一制国家中拥有最高权力的政府。

在单一制国家中,地方政府都是中央政府的下属政府。

在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与联邦成员政府之间,不存在上下隶属关系,即不存在中央与地方关系:联邦政府不是联邦成员政府的中央政府。

国家中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的政府,则是一种区域性政府(区域政府),联邦制国家的联邦成员政府是区域政府,而地方政府则是单一制国家内的区域政府,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区域政府。

●联邦政府指联邦制国家的中央政府。

联邦政府通常出现于中央政府对地方掌控力较低的国家,或出现在地方意识强的国家。

和中央集权制相对,联邦制为一种地方分权制,其宪法将绝大多数的政府权力划分给地方,而中央政府只能负责有限的事务,但是中央通常都保留有对于军事、外交和财政的权力。

●地方政府:是中央管辖下,由中央政府设置的治理国家部分地域的政府。

●地方政府的构成:●由地方立法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组成。

●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地方政府的基本性质:●(1)权力的非主权性●(2)治理的局部性●(3)主要职责在于地方事务的管理1.2 地方政府的地位和作用●地方政府的地位与作用:●(1)就经济层面来说,地方政府是区域经济的组织者、调控者和服务者,承担着推动本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

●(2)就政治层面来说,充分发挥人民民主,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

●(3)就社会层面来说,地方政府更能够有效地了解和把握本地方民众的偏好和需求,从而比中央政府更能有效地提供地方公共物品。

1.3 地方政府学研究●地方政府学研究的意义:●(1)有利于从规律上对地方政府发展进行制度性探索;●(2)有利于将国际经验本土化;●(3)有利于推动地方政府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第2章中央—地方政府权力关系●国家权力横向配置是国家权力按照功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之间进行的分配。

《地方政府学》教学大纲

《地方政府学》教学大纲

《地方政府学》教学大纲教学用书:徐勇:《地方政府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一切政治都是地方的!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不是中央政府而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管理和治理方式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

地方政府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管理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地方政府学》这门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中国地方行政体制的实际运转和改革进程,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参与地方政府管理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地方政府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地方政府是怎样对地方事务进行管理的,理解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关系问题,以及地方政府具体行政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等基本问题掌握地方政府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地方政府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地方政府管理理论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地方政府具体实际问题。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关于国家结构的基本理论(4课时)一、国家二、国家结构形式三、单一制四、联邦制五、单一制与联邦制的主要区别第二章关于地方政府的基本理论(4课时)一、政府概论二、地方政府三、地方分权四、地方自治五、地方治理第三章地方政府责任(3课时)一、政府责任二、地方政府责任机制三、地方政府责任的实现形式第四章比较研究(3课时)一、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论二、现代西方社会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三、西方国家政府间关系的总体特征四、个案分析第五章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3课时)一、关于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基本指导思想二、实现两个积极性的基本机制三、中国中央地方关系的历史第六章省政府过程(3课时)一、省制沿革二、省政治权力结构三、中央和省的政治关系四、省政府过程的主要特点五、省际关系六、自治地方政府过程第七章中国农村政府过程(4课时)一、县制沿革与县政特点二、省—(地、市)—县政府过程三、县—乡(镇)政府过程四、农村社会的治理结构五、目前县、乡、村体制改革的主要思路第八章中国城市政府过程(4课时)一、市制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特点二、市—区政府过程三、市辖区—街政府过程四、居民委员会第九章地方政府改革(4课时)一、西方地方政府改革的兴起二、西方地方政府改革的内容三、我国地方政府改革的历史四、我国地方政府改革的内容五、我国地方政府改革的难点四考核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80%一、名词解释地方政府地方治理中央集权地方政府管理地方分权中央政府中层地方政府基层地方政府行政区划地方制度联邦制地方立法机关政府职能地方立法权村民自治地方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分税制单一制二、单选题1.乡镇人民政府是:A.基层政府机关B.群众自治组织C.社会组织D.派出机关2、在西方,最早掀起地方政府改革私有化过程的是()A 德国B英国 C 法国D美国3、各级人大的代表名额,由()人大常委会依选举法的规定确定。

地方政府学概论(21世纪公共管理教材)方雷 (6)[72页]

地方政府学概论(21世纪公共管理教材)方雷 (6)[72页]
另一部分是基层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对本地的一些 事务进行的直接行政管理,地方政府只能获得有限的行政 自主权。
地方政府学概论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第6章 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
关键术语:
地方政府管理方式 政府管理的行政手段 政府管理的经济手段
政府管理的法律手段 政府管理的思想教育手段 目标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地方管理绩效管理
电子政务
重点问题:
地方政府管理方式的内涵与类型
地方政府管理的基本方式
新兴管理技术及其在地方政府中的应用
地方政府管理方式就是地方政府为履行其行政管理职 能,实现推进本辖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协 调发展的行政管理目的,依照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授 予的权限,对本辖区内的公共事务以及本级政府的内 部事务进行管理所采取的措施、方法、手段和技术的 总称。
2.基本特点
(1)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具有具体性和针对性 (2)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3)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具有互动性和回应性 (4)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具有从属性和局限性
地方政府学概论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6.2 地方政府管理的基本方式
6.2.1地方政府管理的行政手段 6.2.2地方政府管理的经济手段 6.2.3地方政府管理的法律手段 6.2.4地方政府管理的思想教育手段
地方政府学概论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6.2.1地方政府管理的行政手段
1.行政手段的特点
政府管理的行政手段又叫做行政指令方法。指令 方法,是作为行政主体的政府依靠行政组织的权 威,运用命令、指示、规定、条例及规章制度等 措施,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和层次进行行政管理 活动的方法。 行政指令方法的实质是凭借政府作为合法行政主 体的地位,依靠行政主体的强制性行政权力,使 被管理者必须接受其命令或指示的方式实施的管 理。

地方政府学重点整理

地方政府学重点整理

地方政府学重点整理第一章1.地方政府的界定:从内涵上讲,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的对称,是中央政府设置于地方各级行政区域内负责行政工作的国家机关。

从外延来看,在单一制国家,它包括全国中央政府之外的各级政府;在联邦制国家,它包括联邦政府的直辖政府和联邦成员的下级政府。

2.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地方政府的权力不具有主权性,是中央政府依法设置的,中央政府可以依法对其予以变更或撤销。

地方政府的权限是局部的。

第一,权限所及地域范围是局部的;第二,权限所及的权限是局部的。

地方政府的职责是完成地方社会管理。

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环境、生产环境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事务是基层政府管理和服务的主要职责。

第二章1.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建立政权和巩固政权,依据领土大小、自然环境、政治、经济及文化状态、民族、人口分布、历史传统、军事防御、国家发展战略等因素,将领土进行合理的分级划分,并设置相应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构成一国的地方行政建制的一种有意识的国家行为。

2.行政区划的结构要素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行政区划是一个包含地方行政建制、地方行政单位和地方行政区域三者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性的概念。

.地方行政建制:国家设置的组成国家的结构单元,是一定地域和居民组成的政治实体。

地方行政单位: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置的治理该国结构单元的一级政府,是该单元各地方国家机构组成的整体。

地方行政区域:国家为推行政务而划分的有确定界线的区域。

三者关系地方行政建制在这三者中最为稳定,或设或撤。

地方行政单位在建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出现两个方面的变化:其具体组成的地方国家机关的改革,或其行政隶属关系的改变。

行政区域是最易改变的,在同一地方行政单位管辖下,边界调整或下属行政单位的改变,都可以导致行政区域的改变。

3.影响行政区划的因素:自然环境对行政区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国家的大小是行政区划的基本依据第二,许多自然地理物常常成为行政区划的边界、政治因素对行政区划的影响。

地方政府学概论(方雷)读书报告

地方政府学概论(方雷)读书报告

地方政府学概论(方雷)读书报告地方政府学读书报告一、地方政府学教材阅读教材—方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地方政府学概论》我阅读了由方雷主编的,人大出版社出版的《地方政府学概论》,本书主要由一个导论、上下两篇共十二章具体内容构成。

第1章导论主要明确了地方政府的研究对象,地方政府的含义、基本特征、角色定位,介绍了国内外地方政府的历史沿革,地方政府研究的理论进路。

上篇地方政府的理论包括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基本职能、主要关系、管理范围、管理方式等五章,主要侧重从静态的角度介绍地方政府的基础理论知识。

第2章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主要是对地方政府进行类型划分,分别分析了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层级结构、功能结构、权力结构的不同形态及其特点。

第3章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主要是分析了地方政府职能的界定、划分及转变等问题。

第4章地方政府的主要关系主要侧重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界定、演变和特点,从纵向角度讨论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以及地方政府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从横向角度讨论了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与合作。

第5章地方政府的管理范围首先界定了基本概念、特点,然后分析了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和公共管理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最后讨论了地方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第6章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探讨了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的内涵与作用,介绍了地方政府管理的基本方式,还介绍了当代地方政府管理方式的新变化以及现代管理技术在地方政府管理中的应用,比如应用现代工商企业管理技术、电子政务等。

下篇地方政府的治理主要包括地方政府的治道变革、法制架构、财政体制、行政文化、路径选择以及制度创新等六章,主要侧重于当代地方治理的兴起背景、治理结构、道路选择和价值取向。

第7章地方政府的治道变革主要是分析了地方治理运动兴起的背景、讨论全球化与地方治理运动的关系,介绍了地方治理的最新理念,从地方政府与社会、市场和公民的关系分析地方政府面临的生态环境。

第8章地方政府的法制架构从地方的立法体系、司法体系、行政执法体系着重探讨了地方立法机关的构成、职权和工作程序,司法机关的基本原则、行政执法的行为与手段等问题。

地方政府学概论:1—3章

地方政府学概论:1—3章
(四)混合体地方政府的优缺点 (教材P48—49)
第二节
地方政府的层级结构
略 高层地方政府 基层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类型中已析) 第三节
1978年宪法强化了地方各级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和 职权。但没有摆脱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政社合一的混同状态,也 没有对1954年《宪法》中对于地方政府的界定有所超越。因此仍有 较大缺陷。
●改革开放后我国地方政府制度 在继承和发展1954年宪法基本原则和地方政府法理基础的基础 上,形成了以1982年《宪法》为总纲,以《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特别 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主体的地方政府运 行基础。 ○对1954年《宪法》规定的地方政府的法律基础和基本结构进行确 认: 地方权力来源于人民 地方国家机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地方政府多元化领导体制 地方政府四层级结构,以一般地方政府为主、民族自治地方政 府为补充
○对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和变更权限作出了具体规定。
1982年《宪法》规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设置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权属于国务院;乡、民族乡 、镇的建置和区域划分权相应属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总体评价:这一时期我国地方政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一系列针对地方的新的法律文本的出台,丰富了地方政府 的法理基础和法律体系。 其次,县级以上地方人大设常委会并授予地方立法权,完善了我 国的宪政结构。
○1954年《宪法》取消了《共同纲领》关于中央应对中央与地方职 权作出法律划分的规定,造成地方政府权力完全由中央意志决定、 地方与中央关系失衡。
●1975年与1978年宪法中地方政府内容 1975年《宪法》对我国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的职权进行了大幅度 限制和取消,与1954宪法相关内容相比,倒退之处主要表现在: ○关于地方政府制度的规定极少,在相关条款数目上表现出忽略地 方政府的制度与权力。 ○在内容上,出现政治结构倒退,即政社合一、立法机构与行政机 构混同的状态。 评价:破坏了原有的民主与法治,削弱了地方政府运行的法理基 础,为中央集权与“人治”式管理留下法律空间。

地方政府学概论

地方政府学概论

《政治学词典》丘晓 地方政府:在联邦制国家,构成联邦的各成员国或州(邦) 政府都不是地方政府
《中外政治制度大辞典》 地方政府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的地方政府是与中央政府的对称。从这个意义上讲, 除中央政府以外的各级政府都称为地方政府。 狭义的地方政府则是直接治理一个地域及其居民的一级政 府,即基层政府。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 府之间的中间政府,也有称这为区域政府。
三、国家的组织形式
国家的组织形式,围绕国家权力体系结构 横向分配而形成的国家组织体制,是围绕 国家权力的安排形成的,权力的横向配置 与组合在国家层面上形成了不同的国家机 关,确定了相互的关系与运作规范。(立 法权、行政权和 执行权的配置) 国家管理形式反映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 去组织和管理政权机关,如 君主制 、 共 和制 、 总统制 、内阁制、委员会制等等。
地 方 政 府 学概论
主讲教师:尹学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与学习地方政府
一、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二、研究的内容 1.地方政府原理研究 2.地方政府的外部环境 3.地方政府的内部环境 4.地方政府的活动 5.地方政府的比较 三、研究的方法 1.指导思想 2.具体方法 理论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 较研究法
《美利坚百科全书》 《新时代百科全书》 地方政府→城市政府 地方政府 ,在单一制 国家里是中央政府的 地方政府包括城市政 分支机构 ,在联邦制 府以外的地方行政单 国家里则是联邦成员 位和州(省)。 政府的分支机构 。因 此,联邦国家的成员 因此,地方政府包括 政府(如美国的州 ) 除全国政府以外的所 不属于地方政府的范 有层次的政府。 围。
第三节 地方政府的地位与作用

第八章地方政府管理

第八章地方政府管理

(一)议行合一型
由地方公民选举议会,由议会选举执行委员会作为地方 政府,地方政府主要成员同时为地方议会的组成人员,负 责地方政府的设置、调整并管理其运行。这类国家大都实 行地方自治,地方政府对自己内部机构设置、变更和运转 的职权较大,自主性强,一般是在法律规范下进行管理。

(二)议行分立型

地方议会和地方行政机关即政府的首长分别由辖区 公民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由民选的地方政府行 政首长执掌地方政府的机构设置、调整和运转管理。
(三)混合型

地方政府由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既议会选举产生并对 其负责和报告工作,同时接受上级政府领导并对其 负责。地方政府按照有关法律和政策管理机构设置、 变更和运转。
三、人事管理 (一)含义
指地方政府为履行公共管理职能、推行政务,通
过特定职能机构及相应的法规、制度、方法手段等,对 其所使用的人员进行选拔、任用、培训、奖惩、考核、 调配、工资福利和退职退休等方面的管理活动。
(三)现代各国地方政府人员构成 1、政务官 2、事务官
(四)各国地方政府的人事行政管理的三个机制
1、地方政府人事行政的更新机制 ---考任、退休和培训。 2、地方政府人事行政的激励和保障机制---考核、奖励、晋 升和工资福利制度。 3、地方政府人事行政的行为调控机制---义务,道德、监督 与惩戒制度。
谢谢!
二、政治事务管理 (一)特点 (二)内容
1、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维持辖区社会治安. 3、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组织和保障辖区的民 主活动,如选举和游行集会等.
(三)方式
三、社会事务管理 (一)特点
1、它是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重点。 2、地方政府的社会事务管理相对具体,越是低层级 政府越是如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政府学》阅读书目
1、胡盛仪、苏祖勤等:《地方政府原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
2、薄贵利:《近现代地方政府比较》,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3、谢庆奎主编:《当代中国政府》,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沈立人著:《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和经济行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版
5、陈小京等:《中国地方政府体制结构》,中国广播出版社,2001年版
6、毛寿龙:《中国政府功能的经济分析》,中国广播出版社,1996年版
7、徐学林:《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8、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9、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10、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顾建、董方泽,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版
11、朱德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河南冀东保甲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2、赵秀玲:《中国乡里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13、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
14、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5、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三联书店,1997年版
16、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5年版
17、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8、咸台炅:《中国政党政府与市场》,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19、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0、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三联出版社,1998年版
21、马戎、刘士定、邱泽奇主编:《中国乡镇组织变迁研究》,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22、荣敬本、崔之元等:《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23、谢庆奎主编《中国地方政府管理》丛书:《中国政府体制分析》、《中国政府职能的经济分析》、《省政府管理》、《市政府管理》、《行署管理》、《县政府管理》、《乡政府管理》、《镇政府管理》、《特别地区政府管理》、《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概论》等10本,1994-1998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24、周庆智:《中国县级行政结构及其运行——对W县的社会学考察》,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25、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26、王铭铭:《溪村家族——社区史、仪式与地方政治》,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27、吴晗、费孝通等:《皇权与绅权》,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8、(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罗伯特·L·比什、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美国地方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
29、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范忠信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7月版
30、徐勇、高秉雄主编:《地方政府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31、傅大友、袁勇志、芮国强:《行政改革与制度创新》,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5月第1版
32、高新军:《美国地方政府治理:案例调查与制度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
33、孙柏瑛:《当代地方治理:面向21世纪的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