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其历史意义

合集下载

历史上的中美关系

历史上的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1954年,在日内 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 杜勒斯霸气十足,不但 自己不与中国总理周恩 来握手,还禁止美国代 表团成员与中国代表团 接触。这样一来,尼克 松飞抵北京时,伸出长 臂与前来迎接的周恩来 握手就成了具有历史意 义的事件了。” 1972年, 尼克松访华,还未下飞机, 手却伸向了两米开外的 周总理.
△布什总统定于下月再次访华,拉姆斯菲尔德此行的重要 目的之一很可能是为布什之行试探水温
现今中美 关系
• 2003年10月19日,胡锦涛主席在泰国 首都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11次领导人非 正式会议前夕会见了美国总统布什,双方就中 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 了意见。布什说,良好的美中关系对美国很重 要,他将继续致力于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胡 锦涛说,中方赞赏美方多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 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 希望美方切实履行这些承诺。双方还就反恐、 伊拉克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美国武装力量由现役部队、后备役部队和军内 文职人员三部分组成。
现役部队分陆军、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4个 军种,分属陆军部、空军部和海军部三大军事部领导。 美军后备役部队按组织系统分国民警卫队和联邦 后备队两部分。 文职人员是美国联邦政府雇员的一部分,本国雇 佣的称直接雇员,由住在国政府雇佣的称间接雇员。 从事的工作种类有科学家与工程师、行政管理人员、 技术员、秘书和办事员、服务员、勤杂工等。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是武装部队的总司令,全军 最高统帅。总统通过国防部领导和指挥全军,紧急情 况下可越级指挥。战略核力量不论何时都由总统指挥 控制。 国防部是总统领导与指挥美国武装力量的最高军 事机关,负责防务政策、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全 般国防事务管理,并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对全军实施 作战指挥。它由国防部本部系统、军事部系统和作战 指挥系统三国,指染中国。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 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向中国走私鸦片,强定清政 府签定《中美望厦条约》。 • “门户开放”,独立侵华。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政策,即在承认列强在华侵略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 沾”。这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 扶黎扶蒋,控制中国。 “一战”期间美国扶植黎元洪, 20年代后期积极扶植蒋介石政权,实现了控制中国的目 的。 • 扶蒋反共,控制中国。为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美国实 行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 的内战。

成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给我们的启示

成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给我们的启示

成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给我们的启示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2758号决议进行表决。

表决的结果是,决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

当电子计票牌显示出表决结果后,会议大厅迅雷般的掌声轰鸣,持续达两分钟之久。

不少国家的代表放声高歌,热烈欢呼,有不少人像过节一样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

当然,也有人感到难堪和尴尬。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是一个辉煌的时刻,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值得中国人民以及全世界热爱和平、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感到自豪的时刻。

当年在外交部欧美司工作,后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的周南,对1971年10月26日上午发生在联合国的事情印象深刻,是因为当时联合国表决时,不少非洲国家的代表都是他在坦桑尼亚大使馆任职时的熟人,“26届联大的两阿提案能通过,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上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表决结果一出来,许多非洲国家代表都站起来了,热烈鼓掌”。

周南对我们解释中国能在当时进入联合国的原因:中国国力增强,是工农业大国,又有“两弹一星”上天,加上联合国在(上世纪)60年代内部局势变化很大。

刚开始,多数国家在美国控制下,(上世纪)60年代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大批非洲国家独立,而且加入了联合国,他们和中国互相支持。

周南总结说:“关键是得道多助,我们当时就公开地说,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上的那票否决权不光属于中国,而且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如果进入联合国,肯定能仗义执言。

”也因为新中国的进入,整个20世纪70年代的联合国,被称为联合国历史上最活跃的年代。

一:成功恢复的原因分析:1 根本原因:中国大陆在与中国台湾的竞争中逐渐出于优势地位,国力蒸蒸日上,在国际舞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尼克松就说过,很难想象没有7亿劳动力的帮助,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综合国力是最根本的因素。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及论述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及论述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八年级历史下册《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重点整理

八年级历史下册《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重点整理

八年级历史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重点整理一、单元大事年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1953年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由中印两国提出1954年,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1956年,歼—5型歼击机仿制成功1966年,中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核导弹武器实验1966年,组建第二炮兵部队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1971年10月,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权利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交接入列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掀起了新时代强军之路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成立五大战区本文由初中历史公众号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二、知识整合:第15课钢铁长城基础归纳:1、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

2、第一艘核潜艇:1970年我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并于1974年装备我国海军。

3、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4、第一架仿制歼击机:歼―5型歼击机。

5、空军刚建立,就面临抗美援朝的考验。

6、三支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和北海舰队。

7、三大国产装备:导弹驱逐舰、核潜艇、歼―5型歼击机。

8、海军兵种: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

9、战机机型: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10、导弹部队构成: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

11、新时代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12、五大战区:东部战区、西部战区、南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1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演变概况: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1927年8月1日,建立之初仅有陆军组成,他经历了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和新四军等阶段,1946年10月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二)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二)
1971年10月
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重返联合国
1972年
(1)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2)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29日,中日签署《联合声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6年
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二)】
1927年
(1)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2)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3)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制造“七·一五”政变。政变后,宁汉合流
(4)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创立革命根据地
1928年
井冈山会师(朱德、陈毅与毛泽东)
1928年6月
1937年8月13日
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开始
1937年9月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
1937年12月13日
南京沦陷。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1938年春
李宗仁指挥军队开展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取得的战果最大的一次胜利
1938年10月
武汉会战后,日军占领武汉,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1945年4月
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做了《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改定新约
1928年12月29日
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2年
2月东北全境沦陷,日本扶植前清逊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1934年10月
红军被迫长征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阅读课本P80小字部分及正文第三段,回答: “中美两国是如何实现关系正常化的?”
1971年4月,乒乓外交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关系实现正常化
© 山西省实验中学 2010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中美关系正常化: 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对新中国实行了什么政 策?致使双方的敌对状态持续了多长时间? 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 二十多年 2、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背景(原因)是? 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3、被誉为“小球影响大球”的事件是?时间是? “乒乓外交”,1971年4月 4、1971年7月,秘密访华的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 理是? 基辛格
© 山西省实验中学 2010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外交部副部 长乔冠华潇 洒而豪放的 大笑,被西 方媒体描述 为:“震碎 了议会大厦 的玻璃!”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成立于1989年。简称亚太经合 组织或APEC。 1991年11月,中国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该组织现有21个成员,其中, 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都是成 员国。
© 山西省实验中学 2010
1971年4月“乒乓外交 ”
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格雷厄姆· 斯廷 霍文率领的美国乒乓球队代表团,打开了中美交 往的大门。这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被誉为 “小球影响大球” zx/xk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2020中考历史时事焦点透视——美国崛起与中美关系发

2020中考历史时事焦点透视——美国崛起与中美关系发

2019中考历史时事焦点透视——美国崛起与中美关系发展变化1、中美贸易战一年多来占据世界新闻的头条2、今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3、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大国,美国已公开把中国定为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美国是中国崛起路上最大的障碍活动一:美国崛起回放思考1: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有哪些历史事件推动美国政治经济发展,从而使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大国?1、独立战争:开始、建军、建国、转折、胜利、结束、制宪2、工业革命:顺序、发明3、美国内战:原因、导火线、开始、转折、结束、性质、意义4、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影响5、一战:原因、参战、影响6、罗斯福新政:原因、时间、特点、影响7、二战:开始、进步扩大、反法西斯联盟建立、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日本投降活动二:中美关系发展变化思考2:在美国崛起过程中,中美两个世界大国的关系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1、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门户开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2、合作:世界反法西斯联盟、雅尔塔会议3、敌对: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4、正常化: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5、战略对手:中美贸易战、制裁中兴华为、南海自由航行、挑拔台海局势思考3:20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是什么?尼克松主动寻求改善中美关系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70年代中美关系得到改善原因:1、从美国方面看:①建国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②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③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④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⑤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2、从中国方面看:①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②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③有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思考4:中美关系正常化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化对当时国际形势和国际局势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1、内政:有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一国两制的实施;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中美建交打破了西方封锁新中国的坚冰

中美建交打破了西方封锁新中国的坚冰

中美建交中美建交打破了西方封锁新中国的坚冰,迎来了世界各国与新中国建交的热潮,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新中国外交展现全新局面。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国家主席毛泽东和周恩来总理从调整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外交战略需要出发,通过请美国作家斯诺传话、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等方式,发出愿与美方接触的信号,使中美关系乃至中国同西方外交关系解冻。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7天的历史性访问。

双方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着重讨论了印支问题和台湾问题。

2月28日,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为以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毛泽东邀请尼克松成功访华,打破了西方封锁新中国的坚冰,迎来了世界各国与新中国建交的热潮,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确立了以中国为一极的大国外交关系新格局,为中国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

这是在美国政府接受中方提出的“断交、废约和撤军”建交三原则情况下取得的成果,是两国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不仅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而且对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30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中美关系的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更加突出。

《秘密访问》海报1972年2月2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对中国进行为期7天的历史性访问;同年2月28日,中美双方发表了著名的上海公报--至此,尼克松总统的北京之行成为了中美由对峙转向了解漫长道路上最引人注目的历史时刻。

尼克松的北京之行,不仅改变了中国在对外战略上同时存在多个敌人的处境,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发展,也起到积极的影响。

穿越历史时空,揭密历史档案,尼克松的成功北京之行,追溯于1971年7月9日基辛格对中国的一次秘密访问。

基辛格进入尼克松政府前曾是知名的教授、学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其历史意义
第十组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一、开始与发展(1972年2月——1974年8月)
开始原因
美国国内社会运动不断;国际陷入越南泥潭,战略全面收缩;美苏争霸,需要更多国际支持;美国封锁中国的计划破产。

中国由建国初年中苏蜜月转向后来的论战、破裂乃至对抗,同样需要寻求国际支持;自身力量增长(特别是六十年代末两弹一星的研发成功,国际地位提升;台湾问题需要解决。

发展
60年代中期,尼克松对华政策进行了调整,先后直接和间接地向中国表示了接近的愿望。

1971年4月中美关系“解冻”当时正需要一个契机。

毛泽东和周恩来得知庄则栋和美国队员交往的事情后十分重视,当即拍板,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由此开始了“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中美关系以民间形式迈出了一步。

1971年7月和10月基辛格的秘密访华为之后的尼克松访华做了具体安排和准备。

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1972年2月尼克松首行中国,与中国签订了《联合公报》。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史上的里程碑,两国结束20多年的敌对状态,开始了正常化进程。

二、推迟与曲折(1974年8月——1978年1月)
水门事件尼克松下台,新福特政府违反了上海公报精神,承认台湾、讨好苏联等行为使得两国正常化脚步变得缓慢,1977年初的卡特政府也未推进正常化步伐。

最终实现(1978年1月——1979年1月)
1977年中美国感到苏联的威胁以及中国贸易的发展,卡特政府转变态度于1978年12月16日与中国签订了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最终中美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最终实现。

历史意义:
中美建交符合两国以及世界人民的利益,它一方面促进了美国战略调整和收缩,改善了美国的处境;另一方面是中国摆脱了在两个战略方向上同时面临强大对手的状况,获得更大的活动余地;此外,它对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局势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大历史转折。

中美关系正常化,对遏制当时苏联的扩张势头和越南的地区霸权主义起到了有力的作用,对维护和加强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美关系正常化也是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随着联结两国关系纽带的恢复,两国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乃至军事上的交流与合作都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