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14 陶渊明

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14 陶渊明
衣,问征夫以前路 [25] ,恨晨光之熹微 [26] 。乃
瞻衡宇 [27] ,载欣载奔 [28] ,童仆欢迎,稚子候
门。三径就荒 [29] ,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
酒盈罇。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30];
倚南窗以寄傲 [31] ,审容膝之易安 [32] 。园日涉以 成趣 [33] ,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 [34] ,
2、陶诗的另一显著特色是意境高远而又充满理 趣。 诗中,往往将诗人的感受、自然的景物、人生 的哲理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意境。 《饮酒》之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 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 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通篇没有工巧的词句,而是寓理于情, 融情入景,意到笔随,充满了情味、理 趣。给读者的,不仅是艺术上的满足, 而且有思想上是启迪。
善万物之得时[45],感吾生之行休[46]!
已矣乎[47],寓形寓内复几时[48],曷不委心任 去留[49]。胡为遑遑欲何之[50]?富贵非武愿, 帝乡不可期[51]。怀良辰以孤往[52],或植杖而
耕耔[53]。登东皋以舒啸[54],临清流而赋诗。
(三)陶渊明的田园诗
1、作品的保存和流传:
陶渊明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诗一百二十余首,另有文、
赋等十余篇。陶诗及其题材分类。田园诗、咏怀诗、
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田园诗是其文学创作的主要
成就。
陶渊明的诗文集,历代刻印过多种,清陶澍(sh注的
《靖节先生集》,今人逯钦立注的《陶渊明集》是较
2、田园诗的思想情感 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地描绘了农村景色和归隐后的 生活,反映了诗人鄙弃官场、怡然自乐的思想感情。
归 庄 图 卷
其一,描绘田园景物的恬美与悠然自得的心境。 代表作《归园田居》、《和郭主簿》、《于西田获早 稻》、《怀古田舍》等。 由于他以全部身心热爱着大自然,把自己的真切感 受注入笔端,所以他笔下的农村田园风光和谐自然, 别开生面。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模拟卷(河南)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模拟卷(河南)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1904-河南-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考前模拟卷 001总分:100一、单选题(共 20 题,共 20 分)1、《大雅·崧高》的作者是()(1 分)A:家父B:寺人孟子C:吉甫D:奚斯2、第一个将《诗经》选作教学内容,也是第一个研究《诗经》的大师是()(1 分)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3、《庄子独见》的作者是()(1 分)A:王先谦B:胡文焕C:郭庆藩D:林云铭4、今见《庄子》定本 33 篇,其中“内篇”共()(1 分)A:12 篇B:15 篇C:11 篇D:7 篇5、陶渊明诗歌风格最突出的特色是()(1 分)A:酒脱豪迈B:平淡自然C:激情澎湃D:跌宕起伏6、司马迁认为曾经删编过《诗经》的是()(1 分)A:孔子B:孟子C:荀子D:子夏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1 分)A:纪传体通史B:纪传体断代史C:编年体通史D:编年体断代史8、对陶渊明及其创作展开全面研究始于()(1 分)A:唐代B:梁代C:宋代D:明代9、运用近代观念和方法第一个全面而深刻论述陶渊明的人是()(1 分)A:王国维B:梁启超C:陈寅恪D:朱自清10、《李太白文集》三十六卷的作者是()(1 分)A:王琦B:胡亨震C:瞿蜕园D:安旗11、《诗集传》的作者是()(1 分)A:毛亨B:郑玄C:孔颖达D:朱熹12、最早对苏轼生平给予系统论述的人是()(1 分)A:张先B:陆游C:苏辙D:黄庭坚13、明人对待辛词的态度是()(1 分)A:肯定B:批评C:褒贬兼半D:褒多于贬14、关汉卿以蒙金战争为背景的爱情婚姻杂剧是()(1 分)A:《救风尘》B:《望江字》C:《拜月亭》D:《谢天香》15、王实甫所在的书会是()(1 分)A:大都书会B:九山书会C:武林书会D:玉京书会16、《西游记》中最具有生活化,处处表现对人生欲望强烈追求的形象是()(1分)A:唐僧B:孙悟空C:猪八戒D:白骨精17、《杜臆》的著者是()(1 分)A:王嗣奭B:浦起龙C:郭知达D:仇兆鳌18、《<红楼梦>考证》的作者是()(1 分)A:蔡元培B:沈瓶庵C:邓狂言D:胡适19、《红楼梦》中贾府的三姑娘是()(1 分)A:元春B:元春C:迎春D:探春20、《红楼梦》原名()(1 分)A:《会真记》B:《石头记》C:《风月记》D:《金玉记》二、多选题(共 5 题,共 15 分)21、《史记》“列传”包括()(3 分)A:自传B:专传C:合传D:类传E:附传22、符合两宋《诗经》研究的选项是()(3 分)A:第二个高潮B:存序派与废序派之争C:《毛诗正义》问世D:蔡卞著《毛诗名物解》E:陈奂著《毛诗笺》23、陶渊明的词赋作品是()(3 分)A:《五柳先生传》B:《感士不遇赋》C:《闲情赋》D:《归去来兮辞》E:《祭从弟敬远文》24、《西游记》主题学术界的看法主要有()(3 分)A:宗教性主题B:政治性主题C:哲理性主题D:爱情性主题E:伦理性主题25、下列属于“红学”索隐派的学者是()(3 分)A:王梦阮B:沈瓶庵C:蔡元培D:邓狂言E:张新之三、填空题(共 10 题,共 20 分)26、是宋代第一个评论苏轼诗歌的专家。

2023年4月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真题及答案(考生回忆版)

2023年4月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真题及答案(考生回忆版)

2023年4月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真题及答案(考生回忆版)一、填空题1.干将莫邪的故事出自《搜神记》。

2.中国古代小说题材可归纳为讲史、世情、神魔三大类。

3.蒋防的《霍小玉传》是唐传奇的代表作之一。

4.《金瓶梅》三个女角色分别是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

5.《列国志传》的编纂者是是明代撰写的历史演义长篇小说。

(余邵鱼)。

7.“威而能谐,婉而多讽”说的是《儒林外史》的美学风格。

8.《无声戏》的作者是李渔。

9.红楼梦的形成过程是经历由____。

二、名词解释11.志怪小说【题目答案】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

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

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神异经》等;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

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12.讲史话本【题目答案】宋元时流行的以讲述历史王朝兴衰或重大历史事件的话本,又叫“平话”。

宋元讲史话本艺术上较粗糙,多是对史料的敷衔联缀,加上大量的虚构。

中国小说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是中国长篇章回小说的直接源头。

较著名的作品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宜和遗事》、《武王伐纣平话》、《三国志平话》等。

13.武侠小说武快小说是中国旧通俗小说的一种重要类型,多以侠客和义士为主人公,描写他们身怀绝技、见义勇为和叛逆造反行为。

武侠小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传统武快、浪子异侠、历史武侠、谐趣武侠。

14.儿女英雄小说【题目答案】“儿女英雄小说”是指清乾隆以后的把儿女情与英雄气结合起来,才子佳人故事和神魔或使义故事融合面成的小说。

15.霍小玉传的思想内容【题目答案】小说通过霍小玉与李益的恋爱悲剧,控诉了封建婚姻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罪恶。

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与研究方法

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与研究方法

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与研究方法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思想情感。

对于这些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研究古代文学作品的方法。

一、文本研究法文本研究法是研究古代文学作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文本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作者的意图和创作手法。

在进行文本研究时,我们可以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风格:古代文学作品使用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如辞藻华丽、修辞手法繁多等。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作品中的运用的词汇、句法结构和修辞手法等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方式。

2. 结构与篇章:古代文学作品通常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篇章安排。

我们可以研究作品的章节划分、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等,以探究作者在组织思想和情节方面的技巧与智慧。

3. 内容主题:古代文学作品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和主题。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情节、象征和隐喻等来解读作品的主题,从而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二、历史考据法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与古代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通过历史考据法,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时代境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鉴赏和理解作品。

1. 时代背景: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时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中的文化、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通过深入研究历史背景,我们可以将作品与时代相联系,体现出它的独特价值。

2. 文化潮流: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受到当时文化潮流的影响。

通过研究当时的文化形态、思潮和社会习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

3. 人物与事件:古代文学作品往往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素材。

通过对作品中涉及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考证,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和事件的真实经过,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

三、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对不同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作品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深入剖析它们的创作风格和思想。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鉴赏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鉴赏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涌现出许多经典名著,流传至今。

这些作品丰富多样,包括诗、词、曲、小说等各个体裁,具有重要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不同方面鉴赏几部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欣赏其中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第一部分:《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这部作品描绘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贾府一族的兴衰变迁。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曹雪芹刻画出了封建社会的荣华富贵与人性的悲剧冲突。

《红楼梦》的艺术风格独特,以诗词繁多而著称。

在阅读时,我们可以欣赏到作者的卓越才华和对美的追求。

此外,该书还运用了众多象征手法,如暗喻、比喻、夸张等,使得作品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第二部分:《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作家施耐庵。

这部小说以宋江等一百零八位好汉为主线,讲述了他们的抗金斗争和浪漫豪杰的生活故事。

它既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又歌颂了民间英雄的英勇和正义。

《水浒传》的艺术特点之一是形象描写的生动,作者通过细腻入微的描述,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英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小说采用了大量的山水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对自然景色的独特审美追求。

第三部分:《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作家吴承恩。

这部小说以孙悟空等主要人物为中心,讲述了他们赴西天取经、降妖除魔的故事。

它融合了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的元素,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展现了对人性、善恶、成长等问题的思考。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幽默风趣,作者通过孙悟空的调皮捣蛋和师徒四人的互动,给读者带来了欢乐和笑声。

此外,它还运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借用了众多的比喻和象征,使得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结语: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揭示和人性的探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
1. 文学史研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研究,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体裁等。

2. 作家作品研究: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3. 文学批评研究: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古代文学批评家的思想和观点。

4. 文体研究: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各种文体进行研究,如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探讨它们的特点和演变。

5. 文化背景研究: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产生和发展的文化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宗教等方面的因素。

6. 比较文学研究:将中国古代文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学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影响。

7. 文献学研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包括版本、校勘、注释等方面。

8. 文学与艺术关系研究: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古代文学名篇解读探索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古代文学名篇解读探索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古代文学名篇解读探索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古代文学名篇解读:探索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中国文学源远流长,积淀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其中许多古代文学名篇更是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这些经典之作,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有着深刻的思想、精湛的艺术表达和独特的审美魅力。

本文将以几部古代文学名篇为例,深入解读,探索其背后的中国文学精髓。

一、《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它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贾府荣府的繁华与衰落,展示了封建社会的虚妄与残酷。

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等一系列形象的刻画与众多的情节交织,作者曹雪芹诠释了人生百态、人性的善恶之辩。

同时,《红楼梦》融入大量的诗词和音乐元素,使整个作品更显艺术气息。

二、《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包含了迄今为止最早的古代诗歌作品。

它的诗风简练、清新,以叙述王朝治理、生活风俗以及情爱之事为主要内容。

《诗经》中的每一首歌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蕴含,以简洁朴实的语言表达人们对生活、爱情和社会的思考。

这部作品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也是研究古代社会、历史与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三、《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受欢迎的一部,《西游记》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四位主要角色展开了一场奇幻的取经之旅。

这部作品以富有幽默与讽刺意味的语言,传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以及对儒家理念的思考。

同时,《西游记》还选取了大量的佛教故事与传说,通过对长篇小说形式的借用,展现出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卓越成就。

四、《木兰诗》《木兰诗》是中国古代一首具有民谣特色的叙事诗歌,讲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这首诗以其简练、朴实的文字,表达了男女平等、孝道与忠诚的价值观。

它在叙事的同时,也渗透了儿女情长和战争的残酷现实,给人以启示与思考。

《木兰诗》在东亚地区广为流传,不仅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被广泛传颂。

五、《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宋江等108位英雄形象为主线,讲述了他们的故事与传奇。

中国古代文学重要作家作品分析(三)

中国古代文学重要作家作品分析(三)

中国古代文学重要作家作品分析(三)(二十七)王安石《元日》《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伤仲永》《游褒禅山记》 1.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谥文,世称王荆公、王文公。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为《游褒禅山记》《伤仲永》《元日》《泊船瓜洲》等。

籍贯临川,作品结集为《王临川集》。

2.《泊船瓜洲》此诗作于(熙宁八年)二月。

当时王安石第二次拜相,奉诏进京,舟次瓜洲。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以愉快的笔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

“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

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王安石于景祜四年(1037)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从此江宁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罢相后即寓居江宁钟山(今南京紫金山)。

“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近在咫尺,把“数重山”间隔说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诗人对钟山依恋之深;而事实上,钟山毕竟被“山”挡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

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

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其富于表现力。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从时间上说,已是夜晚。

诗人回望既久,不觉红日西沉,皓月初上。

隔岸的景物虽然消失在朦胧的月色之中,而对钟山的依恋却愈益加深。

他相信自己投老山林,终将有日,故结尾以设问句式,表达了这一想法。

3.《登飞来峰》写于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现在的浙江宁波)做知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路过杭州的时候。

当时王安石三十岁。

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前途的展望,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坚决果敢的意志和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第一章《诗经》研究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殷商末年至春秋中叶六百余年的社会生活,先秦时称为诗、诗三百、诗三百篇,诗经是儒家学者把它尊为经典之后的称呼。

梁启超说现存先秦古籍…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在《周礼-春官》中有记载,诗序认为是从思想意义的角度划分的,朱熹认为是依据作者不同而划分的,较为接近事实的是音乐说:风诗是乡土之音,雅诗为朝廷之音,颂诗为宗庙之音(章太炎认为雅是一种类似鼓的乐器,郭沫若提出诗之周南、召南、大小雅当以乐器为名)。

3、毛诗认为二南为西周初年的作品,应有西周末至东周时的作品。

王风是东周后的作品,郑风全部是春秋时的作品,魏风中讽刺统治者的诗作别具一格,秦风崇尚气力、武功,其创作时间应在东周至春秋时;周颂都是西周时代的祭祀之作,鲁颂均为春秋时的作品,古文经学派认为商颂应作于商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商颂是春秋时宋国的作品。

4、献诗说记载于国语-周语、晋语、左传,采诗说见于礼记、汉书-食货志、艺文志;孔子第一个将诗经选作教学内容的教师,又是第一位研究诗经的大师,他提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宋人大胆质疑诗序的是欧阳修,集大成者是朱熹。

5、三家诗:汉初讲诗者主要有鲁、齐、韩三家,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韩婴),鲁诗、齐诗以国得名,韩诗以人得名,合称三家诗;用汉隶书写,与较晚的毛诗学派区别,称为今文诗经学派;三家诗以鲁诗出现最早,以齐诗在当时影响最大但消亡最早,以韩诗传世文献为最多(齐诗亡于三国纷争时,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北宋)。

6、毛诗学派:毛诗因其传授人的姓氏得名,秦汉鲁人毛享传诗于赵人毛苌,毛苌广为传授;至西汉末经今古文之争,有别于三家诗,归于古文经学派;东汉时古文经学派抬头,毛诗立于官学,与齐、鲁、韩并称为四家诗。

(毛诗胜在事实多联系左传,训诂多同于尔雅,诗序较为合理,又得到大学者郑玄为之作笺)7、《毛诗正义》,毛享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这是一部全面总结两汉至初唐诗经研究成果,带有里程碑性质的专著;朱熹《诗集传》,这是一部代表宋学诗经研究成果,同样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专著。

明《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这是一部突破经学之桎梏,开始从文学角度看待诗经的专著。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此作摆脱汉学、宋学之争,独立阐发自己的思想,与崔述《读风偶识》、方玉润《诗经原始》被誉为独立思考派的三部鼎立之书。

清段玉裁《诗经小学》,这是一部自觉地运用文字音韵学理论对诗经文学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

清陈奂《诗毛氏传疏》,这是清代古文经学派集大成之作,为研究毛诗的必读之作。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被誉为清代三大治诗之作)8、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全面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周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

(1)全面反映了周人的劳动生活,如农耕、蚕桑、采摘、建筑、畜牧等,有助于了解周代经济制度和经济思想;(2)反映周人的爱情、婚姻及家庭生活,为了解当时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社会风俗、婚礼仪式等提供史料;(3)反映周人兵役、徭役及战争生活;(4)反映周人的政治生活、宗教生活、贵族的燕飨生活。

9、诗经反映的社会思想:作为一部抒情诗集,诗经不仅记录了风云变幻的社会生活,而且反映了那一时代各个阶层的思想意识,(1)反映了早期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为后世知识分子人品、人格、理想、情操的建立和健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2)反映那个时代的宗教意识;(3)反映劳动人民的反抗意识;(4)反映周人的道德意识;(5)反映先民们的审美观念及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

10、诗经的文学成就:(1)质朴淳厚的艺术风格;(2)浓郁的抒情风味;(3)情景交融的意境;(4)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用赋笔直描、曲折情节、细节描写、对比烘托);(5)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王昌龄《诗格》将兴分为14格,曰感时、引古、叙事入兴等);(6)回环复沓的篇章结构;(7)灵活多变的句式(以四言为主);(8)丰富多采的修辞手法;(9)鲜明、准确、生动、丰富的语言;(10)和谐自然的韵律。

11、诗经对后世的影响(一)思想:首先是诗经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诗经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很朦胧的、很原始的,他们所爱的仅仅是自己的宗国而已,爱国主义成为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成为乐章的主旋律,诗经是其源头。

其次,忧国忧国、重视社会责任、重视人生价值的积极入世思想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诗经塑造了众多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具有满腔的政治热情,敏锐的洞察力,关心国事,注意时局的发展动向,我国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诗经忧患意识的感染和熏陶。

再次,诗经体现出的审美意识及文艺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奠定了我国古代美学思想及文学理论的基础。

诗经的宗教意识与伦理意识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二)艺术:首先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成为推动古代进步文学创作的巨大动力,诗经中的许多作品都深刻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获得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的美称,使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主要的创作方法。

其次,诗经的表现手法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自诗经问世以来,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一直是古代诗人进行文学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

再次,诗经其他艺术成就对后世亦有极大影响,诗经生动、形象、准确的用语,奠定了我国诗歌创作的语言基础,诗经坦直、爽快的语言深受后世作家的喜爱多被借用到自己诗句中,诗经中的用韵形式和节奏要求、修辞手法、意境的创作被后世广泛接受。

(王立《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原型均归于诗经)(三)雅俗文学:诗经是雅俗文学结合的产物,三颂、二雅、十五国风大部分是贵族创作的雅文学,具有明显的典雅风格和沉稳、庄重的贵族气质;二雅中的《谷风、苕之华、何草不黄》为西周民歌,常用回环沓手法及清新活泼的用语,透露出雅文学向俗文学靠拢的迹象,影响着后世民间文学的创作和发展。

12、春秋时期为赋诗言志时期,此时重在诗的应用,战国时间为著书引诗时期,儒家学者已将诗作为说理依据。

西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为诗经研究开拓了经学研究的广阔天地;经学的今古文之争,推动了诗经研究的第一个高潮;郑玄成为两汉诗经研究集大成者。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鲁疏》成为诗经博物学研究的开端。

孔颖达《毛诗正义》,成为汉学诗经里程碑式的作品,代表了诗经研究的最高水平;陆德明《毛诗音义》标志着人们开始关注诗经音韵问题。

宋学《诗经》研究,引发存序派与废序派之争,促进诗经研究的第二个高潮;朱熹《诗集传》代表了宋学诗经研究的最高水平,成为诗经研究第二个里程碑式的作品,蔡卞《毛诗名物解》、王应麟《诗地理考、诗考》标志着诗经研究的多样性。

明代是诗经研究从经学走向文学的关键时期,以《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为代表;陈第《毛诗古音考》开启了诗经音韵学与先秦古音研究;戴君恩《读风臆评》是一部从纯文学欣赏角度评论诗经,开拓了文学研究的新天地。

清代形成诗经研究第三个高潮,陈奂、马瑞辰、王先谦三人成为清代治诗三大家,代表清代诗经研究的最高水平,姚际恒、崔述、方玉润三人独立思考治诗,显示了清代诗经研究的多样性。

皮锡瑞《经学历史》,开诗经研究史之先河;胡适、鲁迅、闻一多开始以新的文学观念研究诗经;郭沫若开始以马列主义观点研究诗经,并首作诗经今译;1993年诗经学会成立,使诗经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

最早将诗经拓展到韩国的是新罗国王,公元541年派人从梁朝请毛诗博士,成为韩国培养官吏的必读教材;平安时代传到日本;最早将诗经推介到西方的是法国金尼阁,现存最早译本是法国孙璋1733年出版的《孔夫子的诗经或民歌》。

英国汉学家威阿瑟-韦理的诗经译著本,打破风、雅、颂的顺序,以内容重新分类编排;瑞典汉学家高本汉从中国的方言和古音韵学的角度研究诗经,被誉为西方学界诗经研究的权威。

第二章《庄子》研究1、关于庄周的生活时代,司马迁说他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庄子》注释家李颐、陆德明说他与楚威王、齐愍王同时,近来学者从庄氏起源上考察其身世,认为庄周可能是楚国贵族的后裔。

(秋水篇中叙述庄子却聘故事,对名利地位不屑)2、庄子的思想:与道家创始人老子一样,庄子也把道作为自己哲学的最高范畴,但庄子的道有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和不可知的意味,将道当作理念的最高存在形态,建立齐同万物、物我合一的相对主义的哲学方法论,他认为认识的对象—万事万物没有本质的区别,没有独立的性质;认为人的主观认识能力同样是相对的,认识的结果不可能有客观的评判标准,是针对当时诸子学派纷纭繁乱的好辩风气而发;庄子的人生观理论为追求绝对自由,探讨各种各样冲破人生困境的精神自由、思想自由和心灵自由,所提出的至人、神人、圣人的名号,与世俗所指的意义不同,所标榜的人生境界的根本就在于无己、无功、无名三条纲目。

3、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余万言,是关于庄子著作的最早记录;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52篇,应当是出于刘向的校定整理;魏晋以后区分为内、外篇两部分,晋人司马彪所注本又分有杂篇;宋人苏试首次怀疑郭象注本保留有他人掺入之作,并指明属于杂篇的《盗跖、渔父、让王、说剑》四篇不是庄子著作;现代人们多相信内篇为庄子自著,将庄子一书视为庄学学派的著述总集。

4、唐宋以下流传最广的是郭象注本和包括了成玄英疏、陆德明释文在内的本子(清末郭庆藩裒集,称为庄子集释),今天较为通行的是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

5、《庄子》的文学类型庄子一书对于思想学说的表达主要是通过数量众多的寓言实现的。

庄子的寓言故事内容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对抽象的哲学观念的形象阐说,占书中较大比重,如人们比较熟悉的鲲鹏互化意在演述宇宙人生的无限,疱丁解牛则是宣讲顺应天理、养生穷年思想。

第二类是对具体的生活、学习以及技艺类哲理的寄寓性表达,这类寓言不仅数量最多,而且大多为人熟知,如逍遥游篇中不龟手之药是讲用小与用大的不同,大树之樗是讲无用之用,望洋兴叹、邯鄣学步、运斤成风等。

第三类则集中对人的现实处境与社会状况的逼真描写,数量不多,却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形成庄子文学批判精神。

6、试述《庄子》的艺术成就庄子寓言不但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更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庄子寓言作品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形象塑造、情节结构以及语言运用三个方面。

(1)人物形象的塑造:庄子书中众多的人物,无论是历史上实有的(老子、孔子、颜回),还是庄子虚构出来的,都具有极强的象征性,都是某一哲学观念的体现者,重视对他们精神境界的渲染烘托,表现出浓厚的重神轻形的倾向。

(2)故事情节的结构:庄子书中非常多见的一种结构形式是,故事围绕着人物的问答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对话双方由对立向一致的转化过程就成为这些故事的基本框架,如望洋兴叹;还有一些情节是由一个人物向多个人物反复追问同一问题串联而成,使事物向其对立面转化,是庄子构思寓言的基本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