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纺织品技术规范和标准
国家纺织品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国家纺织品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篇一:纺织品检测国家标准有哪些纺织品检测国家标准有哪些纺织品国家标准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产品标准-即针对产品具体品种的不同指定的标准,另一类是方法标准-即各种检测的具体强制性国家标准《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10于201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不合格的服装纺织品将禁止销售。
常用国际标准 GB 18401-2003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DIN 德国标准学会 AATCC 美国纺织品染化师协会 AS 澳大利亚标准协会 ASTM 美国测试材料协会 JIS 日本工业协会 US CPSC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 FZ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IWS 国际羊毛局 BS 英国标准协会 IDFB 国际羽绒羽毛局 CAN 加拿大标准委员会以及更多…… 国际标准:指由众多具有共同利益的独立主权国参加组成的世界性标准化组织,通过有组织的合作和协商而制定、发布的标准。
区域标准:指世界某一区域标准化团体所通过的标准。
国家标准:指由合法的国家标准化组织,经过法定程序制定、发布的标准,在该国范围内适用。
地方标准:指由地方标准化组织制定、发布的标准,它在该地方范围内适用。
行业标准:指全国性的各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它由行业标准化组织制定、发布。
企业标准:指企业制定的产品标准和为企业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技术性贸易壁垒:指一国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物或植物生命与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为限制外国产品进口所采取的一些技术性措施。
美国纺织品的品质测试标准主要有: AATCC标准(美国纺织染色家与化学家协会) ASTM标准(美国材料试验协会) CPSC(美国联邦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和FTC强制性标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
欧盟纺织品的测试标准: CEN(欧盟标准化委员会)主要是贯彻国际标准,协调各成员国标准并制定必要的CEN(欧洲标准),CEN标准大多数与ISO标准相同。
纺织品安全技术规范

纺织品安全技术规范随着消费者对纺织品安全性的日益关注,纺织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规范,以保障产品质量和用户安全。
本文将从纺织品原材料、生产工艺、检验方法等方面探讨纺织品安全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
一、纺织品原材料规范1. 纤维原材料选择及检验纺织品安全性与原材料的质量直接相关,因此制定详细的纤维原材料选择及检验规范十分必要。
规范中应包括对纤维的抗菌性、耐磨性、抗紫外线性能等指标的要求,并规定检验方法和标准,以确保原材料符合安全性要求。
2. 化学品限制纺织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品应符合相关国家和国际标准,避免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规范中应明确化学品的使用范围和限制,并规定必要的检测方法,确保纺织品的化学物质含量符合安全标准。
二、纺织品生产工艺规范1. 环保生产纺织品生产应遵循环保原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规范中应包括废水、废气、废物的处理要求,并规定生产过程中的排放标准,确保纺织品生产过程符合环保要求。
2. 劳动保护纺织品生产过程中需关注员工的劳动保护。
规范中应规定员工作业环境的安全要求,包括通风、空气质量、工作场所卫生等,确保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三、纺织品检验方法规范1. 物理性能检测纺织品的物理性能检测是保证其安全性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规范中应规定各种纺织品的物理性能检测方法,包括拉力、撕裂强度、色牢度等指标的测试方法和标准,以确保产品的使用性能符合要求。
2. 化学成分检测纺织品的化学成分检测是为了确保其不含有害物质,对人体不会产生有害影响。
规范中应规定纺织品化学成分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包括有害物质含量的测试方法和限制要求。
3. 致敏性测试纺织品的致敏性测试是为了评估其对人体过敏反应的潜在风险。
规范中应规定纺织品致敏性测试的方法和评估标准,确保产品对人体的安全性。
四、纺织品标识规范1. 安全标识纺织品的安全标识是告知消费者产品符合安全要求的重要方式。
规范中应规定纺织品安全标识的要求和标准,包括标识的形式、位置、内容等,以帮助消费者正确选择安全的纺织品产品。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第六章化学内容
6.1 化学成分的限制
衣物的化学成分限制,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减少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6.1.1 不同产品相应的要求
(1)丝绢织物及衣料:丝的抗蚀酸碱和耐磨性,染色剂的挥发性,防腐剂的无害性;
(2)毛织物及衣料:皮革织物的防水性和抗加工性,纤维及纱线的耐热性,染色剂
的活性;
(5)其他诸如牛仔布等产品:抗加工性,耐冲洗性,防潮湿性;
6.1.2 限制性指令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安全,相关的国家及部门发布了不同的指令限制衣物中使用的染料
成分:
(1)禁止使用含有毒性物质的染料,对人体有一定影响,如苯酚红;
(2)新疆特产羊毛及其制品中禁止使用1,4-Diaminobenzene(DAP)等染料;
(3)丝绢织物及衣料中禁止使用苯胺酐染料;
(4)新编绣品中,禁止使用1,4-氧化二苯锡;
(6)对儿童用品及内衣,禁止使用1,4-苯醚染料;
(8)机织布及衣料,禁止使用芳醛类化学物质;。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1. 简介本文档旨在规范和确保国家纺织产品的基本安全性,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纺织产品是指利用纺织品材料制成的各类成品,包括但不限于服装、家居纺织品、工业纺织品等。
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在国内市场销售和使用的各类纺织产品,无论生产国别和品牌。
3. 安全要求3.1. 纱线及面料•纱线及面料应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测试合格,并获得相应证书。
•纱线及面料应符合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要求。
•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及重金属染料。
•纺织品应具备一定程度的阻燃性能,以减少火灾风险。
3.2. 印染工艺•印染工艺应符合环保要求,不得排放有害物质污染环境。
•印染后的纺织品应获得纺织类产品卫生许可证。
3.3. 成衣•成衣应制作符合工程人体工学原理的剪裁设计,保证穿着舒适。
•成衣应符合国家尺寸标准,以保证穿戴者的合身感。
•成衣应有明确的洗涤标签和使用说明,供消费者参考。
4. 检测与认证4.1. 检测方法•可采用化学分析、物理测试、灯箱检验等方法对纺织产品进行全面检测。
•实施抽样检验,并对不同部位进行检测,以确保产品的整体质量。
•可采用标准颜色卡比对方法,检测纺织品的颜色牢度。
4.2. 认证机构•制定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的认证机构应具备国际公认的资质和信誉。
•认证机构应对纺织产品进行全面检测,并颁发合格证书。
4.3. 监督与处罚•抽查市场上销售的纺织产品,确保产品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对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产品,依法实施处罚措施,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5. 售后服务•生产企业应提供售后服务,以解答消费者在使用纺织产品过程中的问题和疑虑。
•消费者可通过服务热线或电子邮件等方式与生产企业联系,申请售后服务。
6. 宣传与教育•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和素质。
•纺织产品生产企业应主动宣传自身产品的安全性能和质量保证措施,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度。
纺织相关规范标准最新

纺织相关规范标准最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纺织行业也在不断更新其规范和标准以适应新的生产和消费需求。
以下是一些最新的纺织相关规范和标准:1. 环保标准: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纺织行业开始实施更为严格的环保标准。
例如,欧盟的REACH法规要求纺织产品中不得含有某些有害化学物质。
2. 安全标准:纺织品的安全性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最新的安全标准包括对易燃性、耐洗性、以及对儿童服装的特别要求。
3. 质量标准:ISO 9001等国际标准为纺织品的生产过程提供了质量保证。
这些标准确保了纺织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4. 尺寸和规格标准:为了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纺织品的尺寸和规格标准也在不断更新。
例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定期更新其纺织品尺寸标准。
5. 颜色和图案标准:色彩的一致性和图案的精确性对于纺织品来说至关重要。
最新的色彩标准,如Pantone色彩系统,为纺织品的颜色匹配提供了统一的参考。
6. 可追溯性和透明度:消费者越来越关注纺织品的来源和生产过程。
因此,许多品牌和零售商开始采用区块链等技术来提高供应链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
7. 社会责任标准: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的社会责任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
例如,公平贸易和BSCI(Business Social Compliance Initiative)等标准确保了工人的权益和工作环境的合规性。
8. 技术规范:随着科技的发展,纺织品的生产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新的技术规范包括对智能制造、3D打印和纳米技术在纺织品生产中的应用。
9. 回收和再利用标准:为了减少环境影响,纺织品的回收和再利用标准也在不断完善。
这包括对回收材料的使用和再利用纺织品的生产过程的规定。
10. 地区和国家特定标准:不同地区和国家可能有不同的纺织品规范和标准。
例如,中国的GB标准、美国的FED-STD标准等,都是针对本国市场的特殊要求。
简述我国纺织品技术规范和标准

简述我国纺织品技术规范和标准一、我国纺织品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一) 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技术法规是指:规定产品特性或与其有关的工艺和生产方法,包括适用的管理规定并强制执行的文件;当它们用于产品工艺进程或生产方法时,技术法规也可包括仅仅涉及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标准是指由公认的机构核准,共同和反复使用的非强制性实施的文件,它为产品或有关的工艺过程的生产方法提供准则、指南或特性。
当它们用于某种产品、工艺过程和生产方法时,标准也可为画面或仅仅涉及术语、符合、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合格评定程序是指任何用于直接或间接确定满足技术法规或标准有关要求的程序,合格评定程序尤其包括抽样程序,测试和检验评估、验证和合格保证、注册、认可和核准以及它们的组合。
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区别在于强制性和自愿性,两者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
这种区分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减轻技术法规对国际贸易的阻碍,相比标准而言,技术法规的强制性法律约束力更有可能给国际贸易带来极大的阻碍。
在我国目前技术法规和标准界限不明确,其实现有的强制性标准就扮演了技术法规的角色。
加入了WTO后,标准制定工作更需要与国际接轨。
“合格评定程序”是在TBBT协会首次引入的新概念。
合格评定程序的目的在于积极地推动各成员认证制度的互相认可。
在合格评定程序中值得关注的是认证问题。
认证分为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前者是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认可,注重的是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控制,包括加工环境条件及相关配套体系的管理(如污水处理等),如IS09000、IS014000等;后者则偏重产品标准及产品的质量。
认证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国家间的互相认可,简化手续、减少浪费,同时帮助消费者识别优质产品。
对某一产品认证后,为明示产品质量,常使用“标志”。
标志是产品达到该标志质量要求的直观表达。
通常用于表达描述安全性或功能特性。
二、我国现有纺织品技术法规、标准(一) 我国标准化管理工作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
纺织技术标准

纺织技术标准的相关标准和规范1. 引言纺织技术标准是指为了保证纺织产品质量、促进行业发展以及满足市场需求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详细描述纺织技术标准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包括标准的制定、执行和效果等。
2. 标准的制定纺织技术标准的制定通常由国家或行业组织负责,采取多方参与、专家评审、公开征求意见等程序。
具体步骤如下:2.1 研究需求首先,需要明确纺织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例如产品质量不稳定、工艺不规范等。
通过市场调研、企业反馈以及专家意见收集等方式,确定需要制定的标准内容。
2.2 制定草案根据研究需求阶段获得的信息,组织专家编写相关草案。
草案应包括标准名称、适用范围、主要技术指标、测试方法等内容,并参考国际标准和行业先进经验。
2.3 专家评审制定的草案需要提交给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
专家应具备相关技术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对草案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行评估,并提出修改意见。
2.4 公开征求意见修订后的草案需要公开征求行业内外的意见。
通过发布公告、组织座谈会、接受邮件反馈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2.5 审批发布经过专家评审和公开征求意见后,制定标准的草案将提交给国家或行业组织进行审批。
审批通过后,标准将正式发布并实施。
3. 标准的执行纺织技术标准的执行是保证产品质量和行业规范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标准执行的主要内容:3.1 推广宣传制定好的标准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推广宣传,包括在行业会议上宣讲、发放宣传资料、建立官方网站等。
同时,可以利用媒体资源提高标准知名度和影响力。
3.2 培训和指导为了使企业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标准,需要组织相关培训和指导工作。
可以开展线上线下的培训课程,向企业人员传授标准内容和实施方法。
3.3 检测认证对于涉及产品质量的标准,需要建立相应的检测认证机构。
通过对产品进行检测和认证,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并向消费者提供可靠的质量保证。
3.4 监督检查为了确保标准的有效执行,需要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规范国内纺织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行为,促进纺织产品行业的健康发展而制定的。
本规范适用于纺织产品的设计、生产、加工、销售和使用等全过程,旨在提高纺织产品的安全性能,减少因纺织产品使用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首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纺织产品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包括纺织品安全技术规范、纺织品安全标准等。
对于纺织品的原材料选择、生产工艺、产品检测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以确保纺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消费者造成伤害。
其次,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纺织产品必须标识清晰、准确,向消费者提供必要的使用和保养说明,以及产品的安全警示信息。
标识内容应包括产品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产品执行标准等信息,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纺织产品时能够清楚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做到知情选择。
另外,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还要求纺织产品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性能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纺织品的色牢度、PH值、甲醛含量、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限量等。
这些安全性能要求的制定是为了确保纺织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权益。
最后,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还强调了纺织产品的质量管理和售后服务要求。
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纺织产品的质量稳定可靠。
同时,企业应加强对产品的售后服务,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意见,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总之,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纺织产品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升产品安全性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纺织产品。
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纺织产品时,也应注意选择合格的产品,正确使用和保养产品,共同维护纺织产品市场的良好秩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我国纺织品技术规范和标准一、我国纺织品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一) 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技术法规是指:规定产品特性或与其有关的工艺和生产方法,包括适用的管理规定并强制执行的文件;当它们用于产品工艺进程或生产方法时,技术法规也可包括仅仅涉及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标准是指由公认的机构核准,共同和反复使用的非强制性实施的文件,它为产品或有关的工艺过程的生产方法提供准则、指南或特性。
当它们用于某种产品、工艺过程和生产方法时,标准也可为画面或仅仅涉及术语、符合、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合格评定程序是指任何用于直接或间接确定满足技术法规或标准有关要求的程序,合格评定程序尤其包括抽样程序,测试和检验评估、验证和合格保证、注册、认可和核准以及它们的组合。
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区别在于强制性和自愿性,两者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
这种区分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减轻技术法规对国际贸易的阻碍,相比标准而言,技术法规的强制性法律约束力更有可能给国际贸易带来极大的阻碍。
在我国目前技术法规和标准界限不明确,其实现有的强制性标准就扮演了技术法规的角色。
加入了WTO后,标准制定工作更需要与国际接轨。
“合格评定程序”是在TBBT协会首次引入的新概念。
合格评定程序的目的在于积极地推动各成员认证制度的互相认可。
在合格评定程序中值得关注的是认证问题。
认证分为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前者是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认可,注重的是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控制,包括加工环境条件及相关配套体系的管理(如污水处理等),如IS09000、IS014000等;后者则偏重产品标准及产品的质量。
认证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国家间的互相认可,简化手续、减少浪费,同时帮助消费者识别优质产品。
对某一产品认证后,为明示产品质量,常使用“标志”。
标志是产品达到该标志质量要求的直观表达。
通常用于表达描述安全性或功能特性。
二、我国现有纺织品技术法规、标准(一) 我国标准化管理工作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
我国的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企业标准由企业自己制定。
行业标准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地方标准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企业产品标准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具有法律属性,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法律、行政法规等手段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执行标准。
药品、食品卫生、兽药、农药、工程建设质量、人身安全、环境保护。
通用技术术语、符号、代码、通用检验方法、及有关国计民生方面的重要产品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
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由称自愿性标准。
是指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用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一类标准。
这类标准,不具有强制性,任何单位均有权决定是否采用。
违犯这类标准,不构成经济或法律方面的责任。
应当指出的是,推荐性标准一经接受并采用,或各方商定同意纳入经济合同中,就成为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
(二)我国现有纺织品强制性标准目前,我国已发布的,且与绝大多数家纺产品有关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主要有GB5296.4-1998《纺织品和服装消费品使用说明》、GB18383-2001《絮片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和GB18401-2003《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三)我国现有纺织品标准纺织品是以各种纺织纤维为原料,经过纺纱、织造、染整等工序制成的产品。
纺织品一是要遮体御寒,二要梅花生活,所以对纺织品的质量要求可以概括为服用性好、艺术性高、工艺性精、耐用性强。
纺织品质量标准主要考核五个方面:原材料、织品结构、织品物理机械性能、外观疵点和染色牢度。
纺织品的原材料决定其织品的外观特征及基本性质,合理选择织品原材料,对提高纺织品服用性能和加强养护是很重要的,织品原材料决定了织品丰满度。
光泽程度和手感柔软挺括程度。
织品结构,指纺织品的织组织结构、重量与厚度、密度、紧度、幅度与匹长等,在质量标准中都作了相应规定。
织品的物理机械性能,是指织品的透气性、透水性、吸湿性、缩水率、拉伸强度、抗裂强度、抗顶强度、抗磨强度、抗皱强度、抗疲劳强度等。
织品的外观疵点,是指织品上存在的各种缺陷,如破损、斑渍、色条、破洞、缺经、染色不均、色差、纬斜等。
这些缺陷除影响外观,也严重影响织品坚牢度和使用性能,因而对织品的外观疵点必须严格控制。
染色牢度,是指纺织品在使用中常遇到摩擦、汗渍、洗涤、熨烫、日晒等使纺织品颜色发生的变化,能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我国纺织品标准一般按照产品原料划分,本文介绍棉、毛、丝、麻和化纤纺织品标准1.棉纺织品技术标准内在质量考核项目棉纺织品技术标准内在质量考核项目:幅宽(cm)、纬密(℅)、断裂强度(N)、水洗尺寸变化(℅)、有浆重量偏差(℅)、耐光色牢度(级)、耐摩擦(级)、耐洗(级)、耐刷洗(级)、耐汗渍(级)、耐熨烫(级)。
棉纺品的产品标准大都是上世纪90年代制定的。
基本按照纺织原料分为本色、印染、色织三类产品、产品内在质量考核指标分物理指标和染色牢度两大项。
由于标准种类较多,考核指标参差不齐,不一一介绍,但总体水平较低。
而且棉纺织品考核指标与现阶段发展极不适应。
如有的标准考核纬密需要经过一系列加工系数才可以计算出来;染色牢度分各种染料,染料不同,考核指标不同。
而现在产品经过多次销售或已制成服装,原始加工信息无法查寻,在检查产品质量时,考核标准的可操作性较差。
例如:GB/T5326-1997《精梳涤棉混纺印染布》,染色牢度考核指标按六种染料(分散/活性、分散/纳夫妥、分散/还原、分散/硫化、单染还原、涂料)分别考核。
耐摩擦色牢度最高3级,最低1-2级。
而产品经过多渠道销售,已无法知道该产品所使用的染料。
特别是服装厂给产品入厂质量把关带来困难。
这几年服装标准更新较快,面料标准与服装标准不衔接的问题矛盾突出。
面料生产企业不要在依赖现有标准,而要根据市场发展的要求,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
2.毛纺织品技术标准内在质量考核项目毛纺织品技术标准内在质量考核项目:幅宽不足(cm)、平方米重量不足(%)断裂强力(N)、缩水率(%)、纤维含量(%)、起球(级)、汽蒸收缩(%)、耐磨(级)、含油脂率(%)、落水变形(级)、撕破强力(N)、脱缝程度(mm)、耐光色牢度(级)、耐洗色牢度(级)、耐汗色牢度(级)、耐水色牢度(级)、耐热压色牢度(级)、耐摩擦色牢度(级)、防虫蛀等级、阻燃性。
毛纺织品的产品标准数量不多,随着毛纺产品向轻薄化发展及羊绒产品大量问世,增加了《精梳高支轻薄型毛织品》,和羊绒织品标准。
产品内在质量考核指标水平相当,只是不同产品考核项目不同。
3.丝纺织品技术标准内在质量考核项目丝纺织品技术标准内在质量考核项目:幅宽偏差(%)、密度偏差(%)、质量偏差(%)、断裂强力(纬密)、弹子顶破强力(N)、尺寸变化率(%)、撕破强力(N)、纹路歪斜(℅)、弯曲刚性(cN/mm)、悬垂系数(℅)、折痕回复角(°)、缝口脱开程度(mm)、耐光色牢度(级)、耐洗色牢度(级)、耐水色牢度(级)、耐汗色牢度(级)、耐热压色牢度(级)、耐摩擦色牢度(级)、干洗色牢度(级)、抗渗水性(mm)、抗湿性(级)、织物厚度偏差(mm)、绒毛耐压恢复率(℅)、甲醛含量(mg/kg)、纤维含量(℅)。
丝织物产品标准色牢度的考核指标大都偏差,部分产品不考核耐光色牢度,与实际穿着有一定差距。
由于丝织物特有的服用缺陷,丝织服装纰裂现象较严重,消费者投诉较多。
而除《合成纤维丝织物》产品标准考核缝口脱开程度指标外,其他丝织物产品标准均不考核该项指标。
2005年开始实施GB18401-2003标准,该标准中色牢度指标多都高于先执行的丝织物产品标准。
生产企业要给予高度重视,否则丝织物产品就达不到GB18401-2003标准要求。
4.麻纺织品技术标准内在质量考核项目麻纺织品技术标准内在质量考核项目:幅宽(℅)、密度、(%)、质量(%)、断裂强力(N)、尺寸变化率(%)、撕破强力(N)、耐光色牢度(级)、耐洗色牢度(级)、耐水色牢度(级)、耐汗色牢度(级)、耐热压色牢度(级)、耐摩擦色牢度(级)、甲醛含量(mg/kg)、纤维含量(%)。
麻织物产品标准近两年修订三个标准,修订的新标准,在水洗尺寸变化率指标加严了。
染色牢度增加了耐水洗色牢度考核指标,取消耐日晒色牢度,耐刷洗牢度考核指标。
5.床上用品技术标准内在质量考核项目床上用品技术标准内在质量考核项目:幅宽(℅)、密度、(%)、质量(%)、压缩弹性(%)、起球(级)、断裂强力(N)、尺寸变化率(%)、吸水性(s)、耐光色牢度(级)、耐洗色牢度(级)、耐水色牢度(级)、耐汗色牢度(级)、耐热压色牢度(级)、耐摩擦色牢度(级)、甲醛含量(mg/kg)、纤维含量(%)。
从家用纺织品特别是床上用品标准的年代号看,大多是2002年以来制修订。
无论从考核项目以及考核指标都比前标准有了较大的变化。
由于床上用品这几年发展很快,床上用品的材料多用棉印染面料,特别提醒印染生产企业,现执行的床上用品标准,色牢度已不分染料统一考核,并增加了耐光、耐色牢度指标。
水洗尺寸变化率指标有所提高。
就是说印染生产企业的产品按照棉印染布或色织布的标准考核,已不能满足最终用品的质量要求,应按照产品的最终用途考核产品质量。
最近检测床上用品发现,很多产品PH值指标不合格,这也是印染生产企业后整理工序没控制好产品质量造成的。
而问题确出现在最终产品上,使床上用品生产企业为之受过。
三、目前纺织品主要的质量问题和原因(一)纤维成分含量与标实不符成分含量是产品属性的真实性标志,也是消费者选购商品主要选择内容,强制性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产品的成分含量是必须标注的内容,而且实际成分与标注成分必须相符。
面料和填充物纤维成分含量与产品标识不符。
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些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从而获取更大的利润,在组织生产时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利用消费靠感官无法识别面料、填充物真实成分的机会,做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
另外,近两年来,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在愈演愈烈的商战中,大打价格战,纷纷以降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而生产企业为了在打折大战中既不丢失市场,又不亏本,也只能以次充好来降低成本。
这是导致合格率下降的主要因素,必须引起有关部门注意。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床上用品生产企业无视产品质量,忽视质量管理,对购入的原材料没有检验手段,不经检验就组织生产,凭借供货方所说的成分来注标产品标识,或从别的产品上抄袭来的标识来标注自己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其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二)产品使用说明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对强制性标准国家标准重视不够,需要加强学习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