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规范标准)IC技术规范
ic封装标准

ic封装标准
IC 封装标准是指集成电路封装的技术规范和要求。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 封装形式:IC 封装的形式包括DIP、SOP、QFP、BGA 等,不同的封装形式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2. 封装尺寸:IC 封装的尺寸应该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以确保其能够与其他电子元件和电路板兼容。
3. 封装材料:IC 封装所使用的材料应该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散热性能和机械强度,以确保芯片的正常工作。
4. 封装工艺:IC 封装的工艺应该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以确保封装的质量和可靠性。
5. 封装测试:IC 封装后应该进行严格的测试,以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6. 封装标识:IC 封装应该具有明确的标识,包括芯片型号、封装形式、生产日期等信息,以便用户识别和使用。
总之,IC 封装标准是确保芯片正常工作和与其他电子元件兼容的重要保障,用户在选择和使用IC 封装时应该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ic认证标准

ic认证标准一、什么是IC认证标准IC认证标准是指集成电路(IC)产品认证过程中要遵循的技术规范和评估要求。
IC认证旨在验证IC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以保护消费者和市场的利益。
二、IC认证标准的重要性IC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等领域,其质量和安全性对整个行业和市场都有着重要影响。
IC认证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促进优质产品的推广,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提升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
三、IC认证标准的分类1. 电气特性认证标准•电压和电流特性:包括静态电压和电流、动态电压和电流等相关特性的测试要求和技术指标。
•时钟频率:要求IC产品的时钟频率稳定,符合设计要求。
•电磁兼容性:要求IC产品在电磁辐射和抗扰度方面符合相应标准,不会对周围设备产生干扰或受到干扰。
2. 环境适应性认证标准•温度适应性:要求IC产品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包括高温、低温和温度变化等情况。
•湿度适应性:要求IC产品能在一定的湿度环境下正常工作,包括高湿度和低湿度环境。
•震动和冲击适应性:要求IC产品能承受一定的机械震动和冲击,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可靠性认证标准•产品寿命:要求IC产品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通过寿命测试和可靠性评估来验证。
•产品可靠性:要求IC产品在正常使用中不会出现失效、故障或退化现象。
通过可靠性测试和可靠性评估来验证。
四、IC认证标准的执行流程1. 认证准备阶段•制定认证测试方案: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应用场景,制定相应的测试方案。
•准备测试设备和环境:提前准备好测试所需的设备和环境条件,确保测试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认证测试阶段•进行测试样品准备:根据测试方案的要求,准备测试样品,并对样品进行必要的标识和记录。
•执行认证测试:按照测试方案的要求,对样品进行各项测试,包括电气特性、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测试。
•记录和分析测试结果:详细记录测试过程和测试数据,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交通部IC卡技术规范

交通部IC卡技术规范篇一:《城市公共交通IC卡业务及技术应用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附件:《城市公共交通IC卡业务及技术应用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精神,落实交通运输部368号文件《交通运输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要求,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的普及和互联互通,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交通的新期待、新要求,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水平,交通运输部决定组织开展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建设和运营工作,为确保“一卡通”行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特制定《城市公共交通IC卡业务及技术应用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
本规范的制订工作于2012年11月正式启动,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牵头组织。
二、目的及意义本规范的制订在于满足城市公共交通IC卡在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出租等公共交通领域的支付需求,并具备向其它小额支付领域的扩展能力,形成统一的指导性规范,保障联网通用。
本规范的制订为完善城市公共交通IC卡支付体系建设,推广普及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加快建设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平台,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跨市域、跨省域互联互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符合当前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整体要求,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
三、主要内容本规范包括以下8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从系统组成、系统功能、性能指标、业务流程、检测标准五个方面总体阐述了城市公共交通IC卡系统要求。
第2部分《公共交通IC卡技术要求》:定义了卡片技术要求及卡片应用技术要求,明确了公共电汽车、出租车、轨道交通、停车场、城际客运、城际铁路、轮渡等应用场景,支持包括圈存、标准扣费、分时分段扣费、脱机预授权、单次扣款优惠等交易。
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

中国⾦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引⾔《中国⾦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第1部分:卡⽚规范包括以下内容:──机电接⼝、逻辑接⼝和传输协议。
⽤于卡和终端间的信息交换。
本编参照采⽤ISO 7816第1⾄第3部分并与EMV’96-⽀付系统集成电路卡规范的第1部分等同。
──数据元和命令集。
定义了⾦融应⽤中所使⽤的⼀般数据元、命令集和对终端响应的基本要求。
⾦融应⽤中所需的专⽤命令在《中国⾦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第2部分:应⽤规范中定义。
──应⽤选择。
定义了卡和终端完成应⽤选择的处理过程,并规定了与卡中此过程相关的数据⽂件的逻辑结构。
此部分与EMV’96-⽀付系统集成电路卡规范的第3部分等同。
──安全机制。
定义了⾦融应⽤中有关安全的总体要求、加密算法和安全机制。
应⽤安全特征和设备要求在《中国⾦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第2部分:应⽤规范中定义。
1.范围《中国⾦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第1部分:卡⽚规范适⽤于由银⾏发⾏或接受的⾦融IC卡。
其使⽤对象主要是与⾦融IC卡应⽤相关的卡⽚设计、制造、管理、发⾏、受理以及应⽤系统的研制、开发、集成和维护等部门(单位),也可以作为其它⾏业IC 卡应⽤的参考。
2.参考资料EMV’96:1996 ⽀付系统的集成电路卡规范EMV’96:1996 ⽀付系统的集成电路卡应⽤规范EMV’96:1996 ⽀付系统的集成电路卡终端规范FIPS Pub 180-1:1995 安全哈什标准IEC 512-2:1979 机电设备机电器件规范第2部分:触点电阻测试、绝缘测试和电压测试ISO 639:1988 名称及语⾔表⽰代码GB 2659:1994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ISO 3166:1993)GB/T 12406:1996 表⽰货币和资⾦的代码(ISO 4217:1995)GB/T 15120.1 识别卡记录技术第1部分:凸印 (ISO/IEC7811-1:1992)GB/T 15120.3 识别卡记录技术第3部分:ID-1型卡上凸印字符的位置 (ISO/IEC 7811-3:1992)SJ/S 9028 识别卡⾦融交易卡 ISO/IEC 7813:1990GB/T 16649.1:1996 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1部分:物理特性(ISO/IEC 7816-1:1987)GB/T 16649.2:1996 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2部分:触点的尺⼨和位置(ISO/IEC 7816-2:1988) GB/T 16649.3:1996 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3部分:电信号和传输协议(ISO/IEC 7816-3:1989) ISO/IEC 7816-3:1992 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3部分:电信号和传输协议修订稿1:T=1,异步半双⼯块传输协议ISO/IEC 7816-3:1994 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3部分:电信号和传输协议修订稿2:协议类型选择(国际标准草案)ISO/IEC 7816-4:1995 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4部分:⾏业间交换⽤命令ISO/IEC 7816-5:1994 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5部分:应⽤标识符的编号系统和注册程序ISO/IEC 7816-6:1995 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6部分:⾏业间数据元(国际标准草案)ISO 8731-1:1987 银⾏业务已批准的报⽂鉴别算法第1部分:DEA ISO 8732:1987 信息处理 64位块加密算法的运算⽅法GB/T 16263:1996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抽象语法表⽰1(ASN.1)的基本编码规则(ISO/IEC 8825:1990) GB/T 15150:1996 产⽣报⽂的银⾏卡交换报⽂规范⾦融交易内容(ISO 8583:1987)ISO 8583:1993 产⽣报⽂的银⾏卡交换报⽂规范⾦融交易内容GB/T 15273 信息处理⼋位单字节代码型图型字符集 (ISO8859:1987)ISO/IEC 9796-2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报⽂恢复的数字签名⽅法第2部分:使⽤哈什函数的机制ISO/IEC 9797:1993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使⽤块加密算法进⾏加密检查的数据完整性机制ISO/IEC 10116:1993 信息技术 n位块加密算法的运算⽅法ISO/IEC 10118-3:1996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哈什函数第3部分:专⽤哈什函数ISO/IEC 10373:1993 识别卡测试⽅法中国⼈民银⾏《银⾏IC卡规范(暂⾏)》(1996.3)中国⼈民银⾏《银⾏IC卡规范需求说明书》(1997.1)3.定义本规范使⽤以下定义。
IC类技术规格书

IC类技术规格书目录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1目的 (1)1.2引用和参考的相关标准 (1)2 要求 (2)2.1一般要求 (2)2.2电气要求 (2)2.3环境试验要求 (3)2.4包装、运输、贮存 (3)2.5潮湿敏感器件的特殊要求 (4)2.6质量与可靠性 (6)2.7加工工艺说明 (6)2.8其它要求 (6)3 对供应商的要求 (6)3.1规范接收 (6)3.2提供资料和数据 (6)3.3质量控制要求 (6)3.4供应商承诺 (6)3.5样本试验 (6)3.6资格认证试验 (6)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 目的物料技术规格书是描述公司外购或外协物料的受控性文件,是公司物料规范化管理的基石。
目的是让供应厂商了解物料在质量及其可靠性方面的要求,只有质量和可靠性两方面都100%达到要求的物料才被接受。
1.2 引用和参考的相关标准GB4589-89 半导体集成电路总规范GB7092-96 半导体集成电路外形尺寸GB4590-84 半导体集成电路机械和气候试验方法GJB548-88 微电子器件试验方法和程序GJB1649-93 电子产品防静电放电控制大纲GB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EIA/JESD22-A114-A E lectrostatic Dischange Sensitivity Test Human Body ModelJEDEC STD JESD78 IC Latch-Up TestEIA/IS-47 Contact Terminations Finish for Surface Mount DeviceJ-STD-001B Requirements for Soldered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Assemblies IEC68-2-69 Solderability testing of electronic conponents for 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 by the wetting balance methodsEIA-481-A 表面安装器件卷带盘式包装IEC286 表面安装器件卷带盘式包装IPC-SM-786A Procedures for Characterizing and Handling of Moisture/Reflow Sensitive Plastic IcsJ-STD-020 Moisture/Reflow Sensitivity Classification of Plastic Surface Mount DevicesIPC-SC-60* Post Solder Solvent Cleaning HandbookIPC-AC-62A Post Solder Aqueous Cleaning HandbookIPC-CH-65 Guidelines for Cleaning of Printed Boards and AssembliesIPC-7711 Rework of Electronic Assemblies(Replaces IPC-R-700)IPC-7721 Repair and Modification of Printed Boards and ElectronicAssemblies(Replaces IPC-R-700)IPC-SM-780 Guidelines for Component Packaging and Interconnection with Emphasis on Surface MountingJ-STD-004 Requirememt for Soldering Flux2 要求2.1 一般要求器件外观必须平滑、洁净、无油污、伤痕和裂纹;器件引脚无变形,表面无氧化;BGA封装器件焊球尺寸、焊球间距误差不得超过标准;焊球表面气泡面积不得超过焊球表面积的20%;焊球内部不得有气泡。
中国银联IC卡技术规范——产品规范 第5部分 IC卡互联网多用途终端规范

2012-11-01 发布
2012-11-01 实施 发布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CUP 047.5—2012
I
CUP 047.5—2012
目
录
1 范围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 3 术语和定义 ...................................................................................................................................6 3.1 集成电路卡(IC 卡) integrated circuit(s) card (ICC) .............................................................6 3.2 卡片 card ...............................................................................................................................6 3.3 响应码 respond number ..
IC卡智能水表技术规范

IC卡智能水表技术规范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IC 卡智能水表在水资源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IC 卡智能水表以其智能化、便捷性和精确计量等特点,为用户和供水部门提供了更加高效、准确的用水计量和管理方式。
为了确保IC 卡智能水表的性能和质量,制定一套完善的技术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二、IC 卡智能水表的工作原理IC 卡智能水表是一种利用现代微电子技术、现代传感技术、智能IC 卡技术对用水量进行计量并进行用水数据传递及结算交易的新型水表。
它由水表基表、控制器、阀门、IC 卡读卡器等部分组成。
用户在使用前需先向 IC 卡中充值,然后将 IC 卡插入水表的读卡器中。
水表读取卡中的信息,根据充值金额和用水量进行计量和扣费。
当余额不足时,水表会发出报警提示,直至余额为零后自动关闭阀门,停止供水。
三、IC 卡智能水表的技术要求1、计量精度水表的计量精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通常要求在规定的流量范围内误差不超过±具体百分比。
计量精度直接关系到用户和供水部门的利益,必须得到严格保证。
2、防护等级水表应具备良好的防护性能,能适应不同的安装环境。
防护等级一般应不低于 IP具体等级,以防止水表受到灰尘、水分等的侵入而影响正常工作。
3、数据存储水表应具备足够的数据存储容量,能够记录至少具体时间段的用水量、充值记录、故障信息等重要数据。
这些数据应具备掉电保护功能,防止因电源故障而丢失。
4、通讯接口为了便于与外部系统进行数据交互,水表应配备合适的通讯接口,如 RS485、MBUS 等。
通讯协议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电池寿命由于水表通常安装在户外或难以维护的位置,因此电池寿命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水表所使用的电池应能够保证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持续使用具体年限以上,并且在电池电量不足时能够及时发出报警提示。
6、阀门可靠性阀门是控制水表供水的关键部件,其可靠性至关重要。
阀门应能够在频繁开关的情况下正常工作,使用寿命应不低于具体次数,且在关闭状态下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防止漏水。
技术资料电子电路设计规范

技术资料电子电路设计规范一、引言电子电路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电子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达到预期要求,提供统一的设计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子电路设计规范的要点,包括电路原理图设计、元器件选型、布局与布线、安全性设计等方面。
二、电路原理图设计要求1. 原理图符号使用准确:使用正确的电路符号来表示各个元件,确保原理图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2. 模块化设计:合理划分电路为各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都应具有清晰的输入和输出接口,方便后续的调试和维护。
3. 引脚标注清晰:对于IC芯片、连接器等元件,应在原理图上清晰标注引脚的功能和连接方式,避免错误连接和误解。
4. 元件之间连接线路简洁明了:避免交叉连接和交错线路,确保电路的结构清晰,有助于维护和修复。
三、元器件选型规范1. 正品元器件:选择正品、合格的元器件,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避免因元器件质量问题导致产品故障。
2. 合适的参数范围:根据设计需求,选取具有合适参数范围的元器件,考虑电压、电流、频率、温度等因素。
3. 元器件寿命和可靠性:评估元器件的寿命和可靠性指标,选择具有较长寿命和良好可靠性的元器件,以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四、布局与布线要求1. 合理布局:根据电路的功能需求和尺寸要求,合理布置各个功能模块、元器件和连接线,减少电路板上的干扰和信号串扰。
2. 电源和地线规划:电源线和地线应留足宽度,减小电阻和电感的影响,确保电源和地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信号走线规划:根据信号的特性和频率,合理规划信号走线,避免信号干扰和串扰,提高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4. 输入输出接口保护:对于易受外部电磁干扰的输入输出接口,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接地、滤波等,确保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安全性设计规范1. 防静电设计:在电路板设计中考虑防静电措施,如静电保护元件、接地等,保护元器件免受静电损害。
2. 电路板绝缘:对于可能触及人体的部分,如接口、开关等,应确保有足够的绝缘措施,防止电击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foCenter 套件 V1.3增强版InfoCenter Suite 1.3 Advanced描述:当处理Apogee系统中的历史数据需求日益增加时,提供给用户访问系统数据的解决方案也就变得异常重要了。
InfoCenter套件就是为此而设计的解决方案,它不仅满足了用户对信息管理工具的需求,而且提供了用户对大量Apogee系统中的历史数据进行存放、管理和检索的良好方法。
InfoCenter套件结合了Windows 2000服务器环境中强大的功能及灵活性,给信息管理展示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无论从高层次的分析,到长期的数据存储,InfoCenter均允许多用户在未使用Apogee工作站的情况下访问趋势数据,由此提供了较为经济的信息共享。
InfoCenter工作平台为设备追踪、分析和系统及性能之数据的存储和调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InfoCenter增强版套件是InfoCenter套件中最灵活的版本,它支持InfoCenter套件产品的所有特点。
InfoCenter增强版专门设计用来安装大量的数据,离线存储和重要客户的访问。
InfoCenter增强版套件的特点尤其是体现在保护和管理一整套有价值的信息。
系统结构InfoCenter套件主要包括以下模块:❑InfoCenter增强版服务器:服务器端应用程序,提供了客户端程序和Microsoft SQL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界面,并将系统数据均存放在 MicrosoftSQL数据库中。
❑InfoCenter管理者:客户端程序,用于管理InfoCenter服务器中的数据。
❑InfoCenter报表管理器:客户端程序,允许多用户生成报表模板,用于日后查询存放在InfoCenter 服务器中的数据。
报表模板具有自动生成已经定义好数据范围的报表的功能。
InfoCenter报表管理器支持数字认证的使用,这样提高了报表的生成效率。
InfoCenter套件是建立在Microsoft SQL关系型数据库服务器上。
SQL数据库服务器提供一个开放和灵活的工作平台来满足存放数据的需要。
InfoCenter 套件与SQL 服务器的紧密结合实现了一体化的安装方式并增强了程序的表现力。
同时它的性能和可靠性是通过与Windows 2000服务器和Microsoft SQL服务器充分结合来实现的。
InfoCenter 管理者和报表管理器是客户端应用程序,它们不仅可驻留在 Windows NT ,Windows 98或 Windows 2000的工作平台上,而且也能运行在不同的工作站(见图1a)或InfoCenter服务器上(见图1b)。
InfoCenter 增强版套件包括5个客户端应用软件许可证。
InfoCenter许可证不是用来控制可安装的客户端程序的数量,而是限制同时访问InfoCenter服务器的客户端数量。
客户端应用软件包含InfoCenter管理者、InfoCenter报表管理器、InfoCenter电子表格、效用成本管理器、APOGEE GO for InfoCenter、动物研究室报告的APOGEE GO选项或用户的应用软件可以安装在多于有许可证的PC机上,但在同一时刻,只有具有许可的客户端软件能连接到InfoCenter增强版服务器上。
5用户的软件包包括额外的客户端许可证。
图1b. InfoCenter服务器和客户端程序运行在同一台PC机上图1a. InfoCenter服务器和客户端程序运行在不同的PC机上InfoCenter 增强版服务器InfoCenter 服务器是客户端应用程序与SQL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一座桥梁。
InfoCenter 服务器管理着所有的应用服务程序,特殊的Windows2000服务以及应用程序与SQL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通讯。
加上标准的 Windows 2000 服务器安全协议,保证了 InfoCenter 数据库的完整性,存入InfoCenter的数据满足JCAHO,NFPA,ALAAC和FDA的电子记录和电子签名的规则21CFR Part 11。
点的数据记录由APOGEE产生,它们通过以太网络由标准输入方式或InfoCenter套件的OPC客户端选项方式存入InfoCenter服务器。
采用在线的和离线的方式存储技术,点的数据记录和APOGEE报警记录可以随时保留在 InfoCenter中。
InfoCenter 服务器通过提供中央的数据管理系统来集成其他工作站上的信息。
InfoCenter服务器支持五种数据输入的ASCII文件格式和OPC数据格式。
访问离线的存档数据需要恢复至InfoCenter 服务器上,一旦由客户端应用程序要求恢复离线的存档数据,InfoCenter服务器中的管理程序将提供一个所要数据的卷名。
只要用户插入一张软盘,报告会自动生成。
这样,数据存档卷的人工日志就不再需要了。
用户就能够集中精力在做数据的报表和分析上,而不是复杂的数据管理。
I n f o C e n t e r服务器提供了以下类型的数据记录●变化值(C O V):当这些值发生变化时,由楼宇控制或监控系统(例如A P O G E E)产生,C O V s可以是A S C I I文件或O P C格式●间隔数据(I n t e r v a l):这些点的值由楼宇控制或监控系统(例如A P O G E E)预先定义间隔时间产生,数据可以是A S C I I文件或O P C格式●总结型:点值是由常驻在I n f o C e n t e r服务器上的另外一点的时间由公式计算而得。
例如可以用每天15分钟的最高温度来作为总结型点值。
总结型点由I n f o C e n t e r管理者定义。
●手工型:点值是由用户通过与I n f o C e n t e r服务器相连的客户端程序输入。
手工型点通常是由手工采集并输入到系统中。
●活动报警:A P O G E E自控系统的活动报警可与点值一起存入I n f o C e n t e r管理者I n f o C e n t e r管理者是一个客户端程序,提供了I n f o C e n t e r服务器的界面使用户在服务器上管理控制数据的存取实现各种功能。
自动的完成数据库磁盘的维护计划比如输入数据文件、O P C数据的管理功能、将数据存放于离线存储器中,活动记录和访问监视减少了操作员执行这些任务的时间。
当存储数据接近存储极限时,系统将发出警告从而保证了数据不被丢失。
当正确的用户和用户组已经通过集成安全定义好(见图2),I n f o C e n t e r管理者支持通过使用目录树(t r e e-v i e w)的结构对电子记录进行有效的权限分配。
管理者先进的数据修改和注解功能使得在没有管理权用户提供注解格式的验证的情况下,数据不能被修改。
所有修改过的信息将被存储在系统中,这样作者和最终用户可以查询特殊点的数据更改和注解的历史记录。
可用注解来注释和确认点的值而不需要改变点的值。
每次进入和修改都必须拥有N T超级用户的帐号名称。
管理者根据其他I n f o C e n t e r点的值,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点的归纳。
在没有5分钟样本趋势数据的情况下,用户可以快速的找回相关的日常最大/最小值。
I n f o C e n t e r套件包括以下点的总结方式: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样本值、总和和三角函数。
计算间隔从15分钟到三个月。
还可以以公式计算方式来建立总结型点。
公式支持:+、-、*、/、A B S(绝对值)、C O S(余弦)、C O T(余切)、E X P(指数)、L O G(自然对数)、L O G10(基本对数)、P I、P O W E R、R O U N D、S I N、S Q R T和T A N(正切)。
当计算的目的仅仅是用于输出报表为目的时,使用公式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I n f o C e n t e r报表管理器I n f o C e n t e r报表管理器是服务器查询界面,能生成由用户创建的模板报表,报表服务器的工具条和菜单不但简化了查询报表的生成而且用户不需要使用宏命令就能够快捷简便的生成报表模板,模板定义了报表格式和数据类型格式选择包括了各种图表信息。
图表属性包括字体、线条、色彩的定义。
图表类型包括:条形图表、柱状图表、扇形图表、饼形图表。
图表的属性包括:粗/细线型、字体、颜色和轴定义。
排除报告仅显示给用户他们所需要知道的信息。
排除图表通过提供最大/最小的底线值使用户能快速的确认他们点的值是否在范围内。
排除表格允许用户过滤数据并且只显示每个点或每张表格的排除信息。
排除可通过标注颜色来快速的确认超出范围的点。
修改或注释过的数值将以“*”显示。
通过I n f o C e n t e r管理者的报表管理器确定访问权限。
这就确保了用户只看到他们所需的数据。
通过使报表模板的公开化或定义用户的访问权限,报表模板可在这些用户中共享。
通过运行a d h o c报表或重新编排以前产生的报表,报表模板可以用于生成报表。
报表可以输出到打印机或以电子文档的方式存储在I n f o C e n t e r服务器上。
I n f o C e n t e r套件报告可以做成P D F格式。
这些报告能够电子存档或打印输出。
电子报告可以保存在I n f o C e n t e r服务器上,用户也可以在其他地方备份存储。
当用户用P D F模板查看电子报表时,I n f o C e n t e r报表管理者自动调用相关的应用。
对P D F报告来说,可以用A c r o b a t R e a d e r或A d o b e A c r o b a t来看。
A d o b e A c r o b a t内置签名方式支持这些报告的数字认证,尽管I n f o C e n t e r套件为他们提供了报告安全和管理。
A d o b e A c r o b a t可以提供的签名功能:确认签名使用正确的签名管理,一个被许可的用户可以访问每个签名者的唯一的数字认证。
当这个签名与I n f o C e n t e r套件报告提供的签名符合时,签名的安全认证和完整性能被确认。
报告更改追踪当报告已签署,既然签名已经在A d o b e签名板上有记录,你能用签名板或通过比较文档签名的版本来跟踪报告更改。
比较报告版本在签名文档命令中使用版本比较的方法你可以查看一个报告的两个不同签名版本的变化。
A c r o b a t将一页一页的显示文档并将两个文档之间的不同之处强调显示,文档会清楚的陈述在签名以后已经改动过。
图12显示一个带数字签名的I n f o C e n t e r套件报告。
应用西门子楼宇科技的解决方案和灵活的I n f o C e n t e r套件的结合能满足你所需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