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计算题实例
土木工程施工剩土计算例题

土木工程施工剩土计算例题一、题目描述某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开挖一个长方体土方,其长为100m,宽为50m,高为30m。
土方开挖过程中,采用自卸汽车将挖出的土方运输至指定弃土场。
已知土的容重为1.5t/m³,求开挖过程中挖出土方的总量以及运输到弃土场的土方量。
二、解题步骤1. 计算挖出土方的总体积根据题目描述,长方体土方的长、宽、高分别为100m、50m、30m,因此土方的总体积V为:V = 长× 宽× 高V = 100m × 50m × 30mV = 150000m³所以,挖出土方的总量为150000m³。
2. 计算挖出土方的总质量根据题目描述,土的容重为1.5t/m³,因此挖出土方的总质量M为:M = 总体积× 土的容重M = 150000m³ × 1.5t/m³M = 225000t所以,挖出土方的总质量为225000t。
3. 计算运输到弃土场的土方量由于土方开挖过程中,部分土方可能会由于施工需要而被利用,因此实际运输到弃土场的土方量可能会小于挖出土方的总量。
假设实际运输到弃土场的土方量为V’,则有:V’ = V × 利用率其中,利用率是指实际运输到弃土场的土方量与挖出土方总量的比例。
由于题目中没有给出利用率,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假设利用率分别为50%、70%和90%,则可以计算出相应的运输到弃土场的土方量。
当利用率分别为50%时,V’ = 150000m³ × 50% = 75000m³,对应的总质量为75000m³ × 1.5t/m³ = 112500t。
当利用率分别为70%时,V’ = 150000m³ × 70% = 105000m³,对应的总质量为105000m³ × 1.5t/m³ = 157500t。
土木工程施工的计算题

以下是一道关于土木工程施工的计算题:【题目】某土木工程施工项目,需要在一片空地上开挖一个长方形的基坑。
基坑的长为100米,宽为80米,深度为6米。
基坑的四边均需要进行放坡处理,放坡的坡度为1:1.5。
请计算以下内容:1. 挖土的土方量是多少?2. 如果基坑底面需要铺设一层厚度为0.2米的砂垫层,那么需要多少砂料?3. 假设挖出的土方需要外运,每辆运输车的容量为5立方米,外运土方量是多少?需要多少辆运输车?【解题过程】1. 计算挖土的土方量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基坑的底面积和上口面积。
基坑的长为100米,宽为80米,因此基坑的底面积为:Sa = 100米× 80米 = 8000平方米基坑的深度为6米,因此基坑的体积为:V = Sa × 深度 = 8000平方米× 6米 = 48000立方米因此,挖土的土方量为48000立方米。
2. 计算砂垫层的砂料量基坑底面需要铺设一层厚度为0.2米的砂垫层,因此砂垫层的体积为:V' = Sa × 砂垫层厚度 = 8000平方米× 0.2米 = 1600立方米砂料的密度一般取为1.5吨/立方米,因此需要的砂料重量为:W' = V' × 砂料密度 = 1600立方米× 1.5吨/立方米 = 2400吨3. 计算外运土方量和运输车次数假设挖出的土方需要外运,每辆运输车的容量为5立方米,外运土方量为48000立方米,因此需要的运输车次数为:N = 外运土方量 / 每辆运输车容量 = 48000立方米 / 5立方米/车 = 9600车【答案】1. 挖土的土方量为48000立方米。
2. 需要2400吨砂料。
3. 外运土方量为48000立方米,需要9600辆运输车。
土木工程施工复习计算题

1、某基坑深3.8m 、长45m 、宽25m ,四边放坡,坡度1:0.5,实测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为1.24,最终可松性系数为1.04,问挖土土方量(天然状态)为多少? 拟在地坪以下浇混凝土体积为2890 m 3,则回填土(松散状态)需留置多少?外运土若采用斗容量为6 m 3的汽车运土,则需运多少车次?32014799))8.325()8.345()2/8.325()2/8.345(42545(68.3)4(6m F F F h V =+⨯+++⨯+⨯+⨯⨯=++=3/0220224.104.128904799m K K V V V s s =⨯-=⋅-=填 车次车填运593622022.14799=-⨯=-=V V VKs n2、某场地的方格网如图所示,方格网边长a=20 m ,泄水坡度取ix=0.3%,iy=0.2%,试用挖填平衡法确定挖、填土方量。
2-2解:1、场地设计标高:[]mH H H H nH 18.43)40.4399.42(4)56.422.4294.4379.4215.4470.43(2)79.4288.4148.4403.43(641)432(4143210=+⨯++++++⨯++++⨯=+++=∑∑∑∑2、泄水坡度度调整后各点设计标高:3、各点的施工标高:4、确定零线及挖填区域:5、计算挖、填土方量:32223223223204.50595.4463.129316.167.14263.21)11.167.08.019.0(4208.035.019.0620)19.067.017.19.0(42035.067.016.0620)16.09.07.02(62067.061.051.0620m V =+++++=++⨯+++++⨯+-+⨯+⨯=∑挖322232223232271.51395.6363.167.15025416.163.2167.20)11.144.08.061.0(4208.035.019.0620)19.091.077.02(620)16.091.017.13.0(42035.067.016.062067.061.051.0620)51.03.026.02(620m V =++++++=++⨯+-+⨯+++++⨯+⨯+-+⨯=∑填3、某基坑面积为18 m ×28 m ,深5 m ,边坡坡度系数为0.5,地下水为潜水,水位离地面1m ,不透水层离地面9 m ,渗透系数经现场抽水试验得,K=6.8 m/d ,水力坡度为1/10,拟采用轻型井点降水,井管管径为50mm ,长6 m ,滤管管径为50mm ,长1.2 m ,总管管径为100mm ,长4m ,每0.8 m 有一接口,试进行该轻型井点系统设计并画出布置图。
土木工程施工计算题题库

土木工程施工计算题1、某基坑深、长45m 、宽25m ,四边放坡,坡度1:,实测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为,最终可松性系数为,问挖土土方量(天然状态)为多少? 拟在地坪以下浇混凝土体积为2890 m 3,则回填土(松散状态)需留置多少?外运土若采用斗容量为 6 m 3的汽车运土,则需运多少车次?32014799))8.325()8.345()2/8.325()2/8.345(42545(68.3)4(6m F F F h V =+⨯+++⨯+⨯+⨯⨯=++=3/0220224.104.128904799m K K V V V s s =⨯-=⋅-=填 车次车填运593622022.14799=-⨯=-=V V VKs n2、某场地的方格网如图所示,方格网边长a=20 m ,泄水坡度取ix=%,iy=%,试用挖填平衡法确定挖、填土方量。
2-2解:1、场地设计标高:[]mH H H H nH 18.43)40.4399.42(4)56.422.4294.4379.4215.4470.43(2)79.4288.4148.4403.43(641)432(4143210=+⨯++++++⨯++++⨯=+++=∑∑∑∑2、泄水坡度度调整后各点设计标高:3、各点的施工标高:4、确定零线及挖填区域:5、计算挖、填土方量:32223223223204.50595.4463.129316.167.14263.21)11.167.08.019.0(4208.035.019.0620)19.067.017.19.0(42035.067.016.0620)16.09.07.02(62067.061.051.0620m V =+++++=++⨯+++++⨯+-+⨯+⨯=∑挖322232223232271.51395.6363.167.15025416.163.2167.20)11.144.08.061.0(4208.035.019.0620)19.091.077.02(620)16.091.017.13.0(42035.067.016.062067.061.051.0620)51.03.026.02(620m V =++++++=++⨯+-+⨯+++++⨯+⨯+-+⨯=∑填2、已知设计配合比为: 1:S :G :W=1:::,每m 3水泥用量为300kg ,工地现场测出砂含水率为3%,石子含水率为1%,试求施工配合比;每m 3混凝土的配料用量;搅拌机出料容量为260L ,则每盘所需的配料用量。
土木工程施工-计算题实例

土木工作施工计算题实例1、已知某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为1:2.37:4.41,水灰比为0.55,水泥用量为300kg/m3,现场测出砂石的含水率分别为5%和1%,若用装料容量为500L的搅拌机拌制混凝土(出料系数为0.65),求施工配合比及每盘配料量(用袋装水泥)。
解题步骤:(1)由实验室配合比求施工配合比,也就是以水泥为基础,沙砂和石分别加上各自的含水率,算出水泥与含水的砂、石的比值。
具体如下:施工配合比=1:2。
37×(1+0。
05):4。
41×(1.01)=1:2。
49:4。
45。
(2)计算每盘混凝土的出料容量,公式为:出料容量=装料容量×出料系数。
具体如下:出料容量=500L×0.65=0。
5m3×0。
65=0。
325 m3。
(3)计算每盘的配料量,即水泥、砂、石、水的用量。
具体如下:水泥:300kg/m3×0.325 m3=97。
5kg。
(用袋装水泥,一袋50kg,取2袋,100kg)。
砂:100kg×2.49=249kg.(以水泥为基础进行计算,水泥为100kg)石:100kg×4。
45=445kg。
(以水泥为基础进行计算,水泥为100kg)水:先要根据水灰比减去砂、石的实际含水比例,计算出施工的实际用水比例,即:实际用水比例=0。
55—2.37×0.05-4.41×0.01=0。
55-0.1185—0.0441=0.3874所以水的用量为:100kg×0.3874=38.74kg。
(以水泥为基础进行计算,水泥为100kg)2、某工程由8项工作组成,它们的持续时间和网络逻辑关系如下表所示,试绘制双代号网络图,找出关键线路(以工作表示),并计算工期。
A--B6B A C、D、E7C B F、G5D B F3E B G4F C、D H10G C、E H8H F、G——6解题步骤:(1)绘图①绘制工作A②绘制A的紧后工作B③绘制B的紧后工作C、D、E。
土木工程施工案例题(3篇)

第1篇一、背景某市新建一座跨江大桥,该桥全长1000米,主桥为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主跨为500米。
桥面宽度为30米,两侧各设2米的人行道。
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预计工期为4年。
二、施工方案1. 施工准备(1)成立项目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
(2)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要求。
(3)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施工技能和安全意识。
(4)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确保施工现场符合施工要求。
2. 施工方法(1)基础施工: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1.2米,桩长60米。
(2)主桥施工:采用悬臂浇筑法,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施工。
第一阶段:先浇筑主塔基础和承台,再进行主塔施工。
第二阶段:主塔施工完成后,进行主梁施工。
(3)桥面施工:采用预制混凝土板,现场拼接。
3. 施工进度(1)基础施工:预计3个月完成。
(2)主桥施工:预计18个月完成。
(3)桥面施工:预计3个月完成。
三、施工难点及解决方案1. 难点:主跨500米,施工难度大。
解决方案:采用悬臂浇筑法,分段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2. 难点:跨江施工,受水文、气象等因素影响。
解决方案:密切关注水文、气象变化,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施工进度。
3. 难点:施工场地狭小,施工干扰大。
解决方案: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减少施工干扰。
四、施工质量控制1. 施工前,对原材料、施工设备、施工人员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要求。
2. 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
3. 施工完成后,对施工质量进行检验,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五、安全文明施工1.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2.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3. 加强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 严格控制施工噪音,确保周边居民生活质量。
六、总结本案例通过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案、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加强安全文明施工等措施,确保了工程顺利实施。
土木工程施工计算题(3篇)

第1篇一、题目背景某简支梁桥,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桥梁全长为60米,桥面宽度为9米,行车道宽度为7米,两侧各设0.5米的人行道。
桥梁横截面设计为等截面矩形,截面尺寸为1.2米×0.25米。
梁高为0.8米,梁底至桥面净空为4.5米。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强度等级为HRB400。
现将桥梁分为10个节段进行预制。
二、题目要求1. 计算桥梁混凝土总用量。
2. 计算桥梁钢筋总用量。
三、解题过程1. 计算桥梁混凝土总用量(1)计算单个梁节段的混凝土用量梁节段混凝土体积 = 梁长× 梁宽×梁高= 60米× 1.2米× 0.8米= 57.6立方米(2)计算桥梁混凝土总用量桥梁混凝土总用量 = 单个梁节段混凝土用量× 节段数量= 57.6立方米× 10= 576立方米2. 计算桥梁钢筋总用量(1)计算单个梁节段钢筋用量钢筋用量 = 梁长× 梁宽× 梁高× 钢筋配筋率梁节段钢筋配筋率 = 钢筋总面积 / 梁节段混凝土体积钢筋总面积= 2 × 梁宽× 梁高× 钢筋直径× 钢筋间距钢筋直径取为16mm,钢筋间距取为100mm。
钢筋总面积= 2 × 1.2米× 0.8米× 16mm × 100mm= 38400平方毫米钢筋配筋率 = 38400平方毫米 / 57.6立方米× 1000= 6.67%梁节段钢筋用量 = 57.6立方米× 6.67%= 3.84立方米(2)计算桥梁钢筋总用量桥梁钢筋总用量 = 单个梁节段钢筋用量× 节段数量= 3.84立方米× 10= 38.4立方米四、答案1. 桥梁混凝土总用量为576立方米。
2. 桥梁钢筋总用量为38.4立方米。
五、注意事项1.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用量及钢筋用量可能会因施工工艺、现场条件等因素而有所调整。
土木工程施工计算题

土木工程施工计算题涉及到基坑工程、混凝土工程、土方工程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以一个基坑工程为例,详细解析土木工程施工计算题的解题过程。
【题目】某基坑工程,基坑长50米,宽40米,深5.5米,四边放坡,边坡坡度1:0.5。
已知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Ks为1.14,最终可松性系数K's为1.05。
试计算以下内容:1. 挖土土方量是多少?2. 如果混凝土基础的体积为3000立方米,则回填土为多少?3. 多余土方外运,外运土方量为多少?4. 如果用斗容量3立方米的汽车运土,需运多少次?【解题过程】1. 挖土土方量计算根据基坑的尺寸,可以计算出基坑底面积Sa为50米×40米=2000平方米。
基坑上口面积Sb为(50米+2×0.5米×5.5米)×(40米+2×0.5米×5.5米)=2525平方米。
因此,挖方量Vw为1/3×H×(Sa-Sb),其中H为基坑深度,即5.5米。
代入数值,得到挖方量Vw=12393立方米。
2. 回填土计算回填土的体积应等于基坑底面积乘以基坑深度,即Vt=Sa×H=2000平方米×5.5米=11000立方米。
3. 多余土方外运量计算多余土方外运量即为挖方量减去回填土的体积,即Vex=Vw-Vt=12393立方米-11000立方米=1393立方米。
4. 运土次数计算如果用斗容量为3立方米的汽车运土,则每次运输量为3立方米。
因此,总运输次数N=Vex/每次运输量=1393立方米/3立方米=464.33次。
由于运输次数必须是整数,所以需要向上取整,即需运465次。
【答案】1. 挖土土方量为12393立方米。
2. 回填土为11000立方米。
3. 多余土方外运量为1393立方米。
4. 如果用斗容量为3立方米的汽车运土,需运465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木工作施工计算题实例
1、已知某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为1:2.37:4.41,水灰比为0.55,水泥用量为300kg/m3,现场测出砂石的含水率分别为5%和1%,若用装料容量为500L的搅拌机拌制混凝土(出料系数为0.65),求施工配合比及每盘配料量(用袋装水泥)。
解题步骤:
(1)由实验室配合比求施工配合比,也就是以水泥为基础,沙砂和石分别加上各自的含水率,算出水泥与含水的砂、石的比值。
具体如下:
施工配合比=1:2.37×(1+0.05):4.41×(1.01)
=1:2.49:4.45。
(2)计算每盘混凝土的出料容量,公式为:出料容量=装料容量×出料系数。
具体如下:
出料容量=500L×0.65=0.5m3×0.65=0.325 m3。
(3)计算每盘的配料量,即水泥、砂、石、水的用量。
具体如下:水泥:300kg/m3×0.325 m3=97.5kg。
(用袋装水泥,一袋50kg,取2袋,100kg)。
砂:100kg×2.49=249kg。
(以水泥为基础进行计算,水泥为100kg)
石:100kg×4.45=445kg。
(以水泥为基础进行计算,水泥为100kg)
水:先要根据水灰比减去砂、石的实际含水比例,计算出施工的实际用水比例,即:
实际用水比例=0.55-2.37×0.05-4.41×0.01
=0.55-0.1185-0.0441
=0.3874
所以水的用量为:100kg×0.3874=38.74kg。
(以水泥为基础进行计算,水泥为100kg)
2、某工程由8项工作组成,它们的持续时间和网络逻辑关系如下表所示,试绘制双代号网络图,找出关键线路(以工作表示),并计算工期。
解题步骤:
(1)绘图
①绘制工作A
②绘制A的紧后工作B
③绘制B的紧后工作C、D、E。
注意三者的上下顺序。
看表格发现,C有2个紧后工作F、G,分别也是D、E的紧后工作,所以C应该在中间,D、E在上下。
④绘制D的紧后工作F。
同时它也是C的紧后工作,所以要添加从一个节点⑤出发的虚工作。
⑤绘制E的紧后工作G。
因为G的紧后工作是H,而F的紧后工作也是F,所以F、G指向同一个终止节点⑦。
同时,因为G也是C的紧后工作,所以要添加从一个节点⑤出发的虚工作。
⑥绘制F、G的紧后工作H。
整个双代号网络图绘制完毕。
(2)寻找关键线路(以工作表示)。
根据绘制的双代号网络图,找出所有的线路,并分别计算持续时间。
①ABDFH=6+7+3+10+6=32天。
②ABCFH=6+7+5+10+6=34天。
③ABCGH=6+7+5+8+6=32天。
④ABEGH=6+7+4+8+6=31天。
根据上述计算,发现第②条线路持续时间最长,即关键线路为ABCFG。
(3)计算工期
工期就是关键线路的持续时间,即3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