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基本参量测量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微波测量实验报告

微波测量实验报告

微波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微波测量是指利用微波技术对被测物体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其频率范围在300MHZ至300GHz之间。

微波测量广泛应用于通信、测距、雷达、卫星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微波信号的发射、传播和接收进行实验,了解微波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微波测量实验主要依赖于微波发射器和接收器的配合。

首先,发射器通过产生一个特定频率和幅度的微波信号,将信号输入到一个导波器(如开放式传输线)中。

信号在导波器中通过传播,并且可以根据特定的设计进行传播路径的调整。

接收器用来接收由被测物体反射或传播过来的微波信号,通过对信号进行处理,可以得到关于被测物体的信息。

在微波测量中,由于微波的特殊性质,测距、测速和测向等参数可以通过对微波信号的相位、频率和幅度进行分析来实现。

例如,利用多普勒频移原理,可以通过测量微波信号的频率变化来计算目标物体的速度;利用相位差原理,可以通过测量微波信号的相位差来计算目标物体的位置。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1.微波发射器:用来产生微波信号的设备;2.导波器:用来传输微波信号的导向装置;3.微波接收器:用来接收被测物体反射或传播过来的微波信号并进行参数分析的设备;4.被测物体:用来反射或传播微波信号的物体。

四、实验步骤1.连接微波发射器和接收器,并对其进行相位校准;2.将被测物体放置在适当位置,调整微波接收器的位置和角度,以便接收到反射或传播过的微波信号;3.运行微波发射器和接收器,记录并分析接收到的微波信号的相位、频率和幅度等参数;4.根据参数分析的结果,计算并得出被测物体的测量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成功地利用微波发射器和接收器对一块金属板进行了微波测量。

通过对接收到的微波信号的相位、频率和幅度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了金属板的尺寸和位置等测量结果。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微波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微波测量广泛应用于通信、测距、雷达、卫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微波测量技术实验报告

微波测量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微波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掌握微波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3. 学会使用微波测量技术对微波元件的参数进行测试;4.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二、实验原理微波测量技术是研究微波频率范围内的电磁场特性及其与微波元件相互作用的技术。

实验中,我们主要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VNA)进行微波参数的测量。

矢量网络分析仪是一种高性能的微波测量仪器,能够测量微波元件的散射参数(S参数)、阻抗、导纳等参数。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微波信号在两个端口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微波元件的散射参数,进而分析出微波元件的特性。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矢量网络分析仪(VNA)2. 微波元件(如微带传输线、微波谐振器等)3. 测试平台(如测试夹具、测试架等)4. 连接电缆四、实验步骤1. 连接测试平台,将微波元件放置在测试平台上;2. 连接VNA与测试平台,进行系统校准;3. 设置VNA的测量参数,如频率范围、扫描步进等;4. 启动VNA,进行微波参数测量;5. 记录实验数据;6.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实验数据(1)微波谐振器的Q值测量:通过扫频功率传输法,测量微波谐振器的Q值,得到谐振频率、品质因数等参数;(2)微波定向耦合器的特性参数测量:通过测量输入至主线的功率与副线中正方向传输的功率之比,得到耦合度;通过测量副线中正方向传输的功率与反方向传输的功率之比,得到方向性;(3)微波功率分配器的传输特性测量:通过测量输入至主线的功率与输出至副线的功率之比,得到传输损耗。

2. 实验数据分析(1)根据微波谐振器的Q值测量结果,分析谐振器的频率选择性和能量损耗程度;(2)根据微波定向耦合器的特性参数测量结果,分析耦合器的性能指标,如耦合度、方向性等;(3)根据微波功率分配器的传输特性测量结果,分析功率分配器的传输损耗。

六、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掌握了微波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熟练掌握了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操作技能;3.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了微波元件的特性,为微波电路设计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微波基本参量测量

微波基本参量测量

微波基本参量测量米日阿依.木合塔尔物理112班1180214微波基本参量测量引言:微波的用途极为广泛,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

微波通常是指波长从1米(300MHZ)到1毫米(300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其低频段与超短波波段相衔接,高频端与远红外相邻,由于它比一般无线电波的波长要短的多,故把这一波段的无线电波称为微波,可划分为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

微波的基本特性明显,如波长极短、频率极高、具有穿透性、似光性等。

基本特性明显使得微波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领域。

微波技术不仅在国防、通讯、工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当代尖端科学研究中也是一种重要手段,如高能粒子加速器、受控热核反应、射电天文与气象观测、分子生物学研究、等离子体参量测量、遥感技术等方面。

近年来,微波技术与各类学科交叉衍生出各类微波边缘学科,如微波超导、微波化学、微波生物学、微波医学等,在各自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微波技术是一门独特的现代科学技术,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因此掌握它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二倍最小功率法、直接测量法、平均测量法实验原理1.微波频率的测量频率的测量是微波测量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实验将采用直接测量法。

使用外差式频率计或是数字微波频率计就能直接读出频率的数值。

亦可以使用吸收式空腔波长计,利用空腔做为谐振系统,并通过机械装置进行调谐。

当吸收式波长计的腔体被调节到谐振点时,输入到指示器的功率最小。

此时即可由波长计中的螺旋测微计的读数D,通过D~f曲线查出被测的微波频率。

本实验就是使用这种方法作为直接测量的。

2.功率的测量微波功率是表征微波信号强弱的一个物理量,通常采用替代或比较的方法进行测量。

也就是将微波功率借助于能量转换器,转换成易于测量的低频或直流物理量,来实现微波功率的测量。

下图为测量功率的电路连接。

实验中将波导开关旋至功率计通路,用功率计可测得绝对功率值。

3.驻波比的测量关于驻波比,定义为波导中驻波极大值点与驻波极小值点的电场之比。

微波的基本参数测量 实验报告

微波的基本参数测量 实验报告

微波的基本参数测量【摘要】微波系统中最基本的参数有频率、驻波比、功率等。

在通过对微波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的观察和研究后,我们需要对频率、功率以及驻波比等基本量进行测量。

了解了微波在波导中的传播特点,习用微波作为观测手段来研究物理现象,从而进一步认识微波。

【关键词】微波频率驻波比功率【引言】微波的用途极为广泛,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

微波通常是指波长从1米(300MHZ)到1毫米(300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其低频段与超短波波段相衔接,高频端与远红外相邻,由于它比一般无线电波的波长要短的多,故把这一波段的无线电波称为微波,可划分为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

微波的基本特性明显,如波长极短、频率极高、具有穿透性、似光性等。

基本特性明显使得微波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领域。

微波技术不仅在国防、通讯、工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当代尖端科学研究中也是一种重要手段,如高能粒子加速器、受控热核反应、射电天文与气象观测、分子生物学研究、等离子体参量测量、遥感技术等方面。

近年来,微波技术与各类学科交叉衍生出各类微波边缘学科,如微波超导、微波化学、微波生物学、微波医学等,在各自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

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

对于水和食物等就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

而对金属类东西,则会反射微波。

从电子学和物理学观点来看,微波这段电磁频谱具有不同于其他波段的如下重要特点:穿透性:微波比其它用于辐射加热的电磁波,如红外线、远红外线等波长更长,因此具有更好的穿透性。

微波透入介质时,由于介质损耗引起的介质温度的升高,使介质材料内部、外部几乎同时加热升温,形成体热源状态,大大缩短了常规加热中的热传导时间,且在条件为介质损耗因数与介质温度呈负相关关系时,物料内外加热均匀一致。

似光性和似声性:微波波长很短,比地球上的一般物体(如飞机,舰船,汽车建筑物等)尺寸相对要小得多,或在同一量级上。

微波基本测量实验报告

微波基本测量实验报告

微波基本测量实验报告微波基本测量实验报告引言:微波技术是现代通信、雷达、天文学等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微波的特性和应用,本实验旨在通过基本的测量实验,探索微波的传输、反射和干涉等现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实验装置和原理本实验使用的实验装置包括微波发生器、微波导波管、微波检波器、微波衰减器等。

微波发生器产生微波信号,经由微波导波管传输到被测物体,再通过微波检波器接收并测量微波信号的强度。

微波衰减器用于调节微波信号的强度,以便进行不同强度的测量。

二、实验过程和结果1. 传输实验将微波发生器与微波检波器分别连接到微波导波管的两端,调节发生器的频率和功率,记录检波器的读数。

随着发生器功率的增加,检波器读数也相应增加,说明微波信号能够稳定传输。

2. 反射实验将微波发生器与微波检波器连接到微波导波管的同一端,将导波管的另一端暴露在空气中,调节发生器的功率,记录检波器的读数。

随着功率的增加,检波器读数也增加,表明微波信号在导波管与空气之间发生了反射。

3. 干涉实验将两根微波导波管分别连接到微波发生器和微波检波器上,将两根导波管的另一端合并在一起,调节发生器的功率,记录检波器的读数。

随着功率的增加,检波器读数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表明微波信号在导波管之间发生了干涉。

三、实验结果分析1. 传输实验结果表明,微波信号能够稳定传输,说明微波导波管具有良好的传输特性。

传输实验中,微波信号的强度与发生器功率呈正相关关系,这与微波信号的传输损耗有关。

2. 反射实验结果表明,微波信号在导波管与空气之间发生了反射。

反射实验中,微波信号的强度与发生器功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反射信号的强度与输入信号的强度相关。

3. 干涉实验结果表明,微波信号在导波管之间发生了干涉。

干涉实验中,微波信号的强度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这与导波管的长度和微波信号的频率有关。

当导波管的长度等于微波信号的波长的整数倍时,干涉现象最为明显。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微波基本测量实验,我们对微波的传输、反射和干涉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5微波的传输特性和基本参数测量

实验5微波的传输特性和基本参数测量

实验五微波的传输特性和基本测量0 前言在微波测量技术中,微波测量的主要内容是频率、驻波比、功率等基本参数。

在微波工程设计中,多数情况下由于边界条件的复杂性,理论分析往往只能获得近似解,最终要通过微波测量来解决,因此,掌握微波测量技术对今后实际科研工作是非常有用的。

1 实验目的(1)初步了解微波测量系统,了解微波器件的使用和特性。

(2)了解微波测量技术,微波的传输特性。

(3)熟悉测量微波的基本参数:频率、驻波比。

(4)了解微波波导波长以及自由空间波长之间的关系。

2 原理2.1 频率的测定由于波长与频率满足关系λ=c/f,因此波长的测量和频率的测量是等效的。

在分米波和厘米波波段,频率的测量常采用谐振腔式波长计,而谐振腔波长计又可分两种:即是传输型谐振腔波长计和吸收型谐振腔波长计。

传输型谐振腔有两个耦合元件,一个将能量从微波系统输入谐振腔,另一个将能量从谐振腔输出到指示器。

当谐振腔调谐于待测频率时,能量传输最大,指示器的读数也最大。

吸收式波长计的谐振腔只有一个输入端与能量传输线路衔接,调谐是从能量传输线路接收端指示器读数的降低看出。

本实验所用的是吸收式波长计:如图(5—1)所示。

此波长计由传输波导与圆柱形谐振腔构成。

连接处利用长方形孔作磁耦合,螺旋测微计(读数结构)在旋转时与腔内活塞同步。

利用波长表可以测量微波信号源的频率。

当构成波长计的空腔与传输的电磁波失谐时,它既不吸收微波功率,也基本不影响电磁波的传输。

这种当谐振腔内活塞移动到一定位置,腔的体积正好使腔谐振于待测信号的频率,就有一部分电磁波耦合到腔内并损耗在腔壁上,从而使通过波导的信号减弱,即旋转波长表的测微头,当波长表与被测频率谐振时,将出现吸收峰。

反映在检波指示器上是一跌落点,此时读出波长表测微头的读数,再从波长表频率对照表上查出对应的频率。

如图(5—2)为不同谐振腔波长计的谐振曲线。

图5—1 吸收式波长计图5—2 谐振腔波长计谐振曲线(a)为传输型谐振腔波长计谐振曲线 (b)为吸收型谐振腔波长计谐振曲线2.2 波导波长以及驻波比的测量:关于驻波比,定义为波导中驻波极大值点与驻波极小值点的电场之比。

完整微波基本参数测量实验报告

完整微波基本参数测量实验报告

(完整)微波基本参数测量实验报告微波基本参数测量实验报告【引言】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米(不含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

微波成为一门技术科学,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

微波技术的形成以波导管的实际应用为其标志,若干形式的微波电子管(速调管、磁控管、行波管等)的发明,是另一标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微波技术得到飞跃发展。

因战争需要,微波研究的焦点集中在雷达方面,由此而带动了微波元件和器件、高功率微波管、微波电路和微波测量等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至今,微波技术已成为一门无论在理论和技术上都相当成熟的学科,又是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学科。

【实验设计】一、实验原理1、微波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米(不含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统称。

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

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

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

对于水和食物等就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微波炉就是利用这一特点制成的,而对金属类东西,则会反射微波。

2、微波的似声似光性微波波长很短,比地球上的一般物体(如飞机,舰船,汽车建筑物等)尺寸相对要小得多。

使得微波的特点与几何光学相似,即所谓的似光性。

因此使用微波工作,能使电路元件尺寸减小,使系统更加紧凑;可以制成体积小,波束窄方向性很强,增益很高的天线系统,接受来自地面或空间各种物体反射回来的微弱信号,从而确定物体方位和距离,分析目标特征。

由于微波波长与物体(实验室中无线设备)的尺寸有相同的量级,使得微波的特点又与声波相似,即所谓的似声性。

3、波导管波导管是一种空心的、内壁十分光洁的金属导管或内敷金属的管子。

微波基本参数测量实验报告

微波基本参数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微波基本参量测量【摘要】微波技术是一门独特的现代科学技术, 我们应掌握它的基本知识和测量的方法。

对微波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的分析研究与基本参量的测量, 能使我们掌握微波的基本知识, 了解其传播的特点, 并且我们还能学会对功率、驻波比和频率等量的测量方法。

另外,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能熟悉功率计等实验器材的工作原理和物理学中对有关物理量的测量的思想方法。

【关键词】微波、功率、驻波比、频率、测量【引言】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 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 即波长在1米(不含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 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的统称。

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 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

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

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 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

对于水和食物等就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

而对金属类东西, 则会反射微波。

微波的特点有以下几点:第一.微波波长很短。

具有直线传播的性质, 能在微波波段制成方向性极强的无线系统, 也可以接收到地面和宇宙空间各种物体发射回来的微弱回波, 从而确定物体的方向和距离。

这使微波技术广泛的应用于雷达中。

第二.微波的频率很高, 电磁振荡周期很短。

比电子管中电子在电极经历的时间还要小。

普通电子管不能用作微波振荡器、放大器和检波器, 而必须用原理上完全不同的微波电子管来代替。

第三.许多原子和分子发射和吸收的电磁波的波长正好处在微波波内。

用这特点研究分子和原子的结构, 发展了微波波谱学和量子无线电物理学等尖端学科, 还研制了低噪音的量子放大器和极为准确的分子钟与原子钟。

第四.微波可以畅通无阻的穿过地球上空的电离层。

微波波段为宇宙通讯、导航、定位及射电天文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正文】本实验中, 我们首先要引入两个基本概念: 反射系数与驻波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微波基本参量测量班级物理092 姓名阮柳晖学号09180229
同组人任亚萍实验日期11/10/24 室温/ 气温/
微波基本参量测量
摘要:微波系统中最基本的参数有频率、驻波比、功率等。

本实验通过了解电磁波在规则
波导内传播的特点,各种常用元器件及仪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运用微波测量的基本技术,对微波的频率、驻波比、功率进行测量。

关键词:频率功率驻波比阻抗
引言:微波成为一门技术科学,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

微波技术的形成以波导管
的实际应用为其标志。

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的统称。

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

微波的最重要应用是雷达和通信。

微波与其他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若干重要的边缘学科,其中如微波天文学、微波气象学、微波波谱学、量子电动力学、微波半导体电子学、微波超导电子学等。

其应用及涉及领域仍在不断扩大。

正是由于微波的重要科技地位,学习其基础知识及工作原理等变得至关重要。

正文:
一、实验原理
微波介绍:
微波及似声似光性
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米(不含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统称。

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

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

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

对于水和食物等就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微波炉就是利用这一特点制成的,而对金属类东西,则会反射微波。

微波波长很短,比地球上的一般物体(如飞机,舰船,汽车建筑物等)尺寸相对要小得多。

使得微波的特点与几何光学相似,即所谓的似光性。

因此使用微波工作,能使电路元件尺寸减小,使系统更加紧凑;可以制成体积小,波束窄方向性很强,增益很高的天线系统,接受来自地面或空间各种物体反射回来的微弱信号,从而确定物体方位和距离,分析目标特征。

由于微波波长与物体(实验室中无线设备)的尺寸有相同的量级,使得微波的特点又与声波相似,即所谓的似声性。

实验内容:
1、微波频率的测量
频率的测量是微波测量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实验将采用直接测量法。

使用外差式频率计或是数字微波频率计就能直接读出频率的数值。

亦可以使用吸收式空腔波长计,利用空腔做为谐振系统,并通过机械装置进行调谐。

当吸收式波长计的腔体被调节到谐振点时,输入到指示器的功率最小。

此时即可由波长计中的螺旋测微计的读数D,通过D~f曲线查出被测的微波频率。

本实验就是使用这种方法作为直接测量的。

2、功率的测量
微波功率是表征微波信号强弱的一个物理量,通常采用替代或比较的方法进行测量。


就是将微波功率借助于能量转换器,转换成易于测量的低频或直流物理量,来实现微波功率
的测量。

下图为测量功率的电路连接。

实验中将波导开关旋至功率计通路,用功率计可测得
绝对功率值。

3、驻波比的测量
关于驻波比,定义为波导中驻波极大值点与驻波极小值点的电场之比。

其中Emax 和Emin 分别表示波导中驻波极大值点与驻波极小值点的电场强度。

使用驻波测量线进行测量时,要考虑探针在开槽波导管内有适当的穿伸度,探针穿伸度一般取波导窄边宽度的5%~10%。

实验前应注意驻波测量线的调谐,使其既有最佳灵敏度,又使探针对微波通路的影响降至最低。

一般是将测量线终端短接,形成纯驻波场。

移动探针置于波节点,调节测量线,使得波节点位置的检波电流最大,反复进行多次。

由于终端负载不同,驻波比s 也有大中小之分。

因此驻波比测量的首要问题是,根据驻
矩形波导测量线
波极值点所对应的检波电流,粗略估计驻波比s 的大小。

在此基础上,再作进一步的精确测定:
(1)小驻波比的测量
在这种情况下,驻波波腹和波节都不尖锐,因此要多测几个驻波波节和波腹,按下式计算S 的平均值:
max1max 2max min1min 2min x
x E E E S E E E +++=
+++
当检波晶体管满足平方检波律时,则
S =
(2)中驻波比的测量
此时只需测一个驻波腹和一个驻波节,按下式计算即可:
max
min
E S E =
=(3)大驻波比的测量
波腹振幅与波节振幅的差别很大,测量线不能同时测量波腹和波节,此时可以用二倍极小功率法进行测量。

利用探针测量极小点两旁,功率为极小功率二倍的两点的距离W ,波导波长λg ,可按下式计算驻波比:
g
W
S λπ=
二、实验仪器
DH1121C 型三厘米固态信号源、DH364A00型三厘米波导测量线、隔离器、DH4861B 型厘米波功率计、DH388A0型选频放大器、DH406A0型微波实验系统、衰减器、频率计、检流计(示波器)
几种仪器介绍: 1、波导管
波导管是一种空心的、内壁十分光洁的金属导管或内敷金属的管子。

波导管用来传送超高频电磁波,通过它脉冲信号可以以极小的损耗被传送到目的地,波导管内径的大小因所传输信号的波长而异,多用于厘米波及毫米波的无线电通讯、雷达、导航等无线电领域。

波导管的功率容量大,损耗小,特别适用于大功率微波系统,常见的有矩形波导和圆波导两种,本实验室用矩形波导管。

2、谐振腔
用于微波波段的谐振电路,通常是在波导的两端用导电板短路而构成的封闭腔体。

电磁场被限制在腔内,没有辐射损耗,谐振腔的品质因数Q 值较高。

但是由于要与不同频率的微波发生谐振,即需要改变频率,那么必须改变谐振腔的尺寸,进而影响到谐振腔的品质因数Q 。

在理想的无耗谐振腔内,任何电磁扰动一旦发生就永不停歇。

当扰动频率恰使腔内的平均电能和平均磁能相等时便发生谐振,这个频率称为谐振频率。

而谐振腔的主要参数就是谐振频率f 和品质因数Q 。

3、功率计
功率计由功率探头和指示器两部分组成,功率探头是一个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将微波功率线性地装换成直流电压的换能器。

指示器是一台高增益、低噪音的直流电压放大器,放大功率探头提供的微弱信号,用数字电压显示功率值。

功率探头是利用热电效应将射频功率线性地装换成热电势输出。

其中的射频直流转换部分:主要是由热元件及匹配的散元件组成,热电元件采用真空镀膜技术,在介质薄膜上形成热电偶堆,在同轴结构的电磁场中,它既是终端的吸收负载,又是热电转换元件,电磁波从同轴传输线部分输出,消耗在热元件上使热电堆上两个热点节的温度上升,产生与所加射频能量成正比的热电动势,该电势送入指示器进行放大,做读数指示。

三、实验数据及处理
1、频率测量
3
、驻波比的测量
各端反射点
1端:据实验观察,为大驻波比。

可得:ρ1=λg/πd=88.331 2端:据实验观察,为小驻波比。

参数: 1、输入电压: ×1 2、频率(
HZ ): 5K 3、量程:×10
=30.13uv =22.83uv
可得:ρ2=(U MAX/U MIN )1/2
=1.148 3端:据实验观察,为小驻波比。

可得:ρ3=(U MAX/U MIN )1/2
=3.693 4端:据实验观察,为大驻波比。

参数: 1、输入电压:×1 2、频率(HZ ): 5K 3、量程: ×10
可得:ρ4=λg/πd=15.816
四、实验总结
本实验使我了解微波的相关特性,测量微波基本参量的重要性以及测量参量的相关方法。

本实验有诸多不合理之处尚待改进:(一)测频率时,谐振腔读数对应的微波频率经由查表获得,既不方便,又难以消除客观存在的误差,不能完全显示其真实性。

(二)测功率,在此实验中有重要意义,但是,实验结果中难以体现,有一个问题就是难以体现其准确性,没有标准值对照。

(三)驻波比测量,其中碰到大驻波比的时候,测d ,由于其值很小,微调难度很大,表现为人为误差非常大,并会对实验仪器产生负面影响,应当改进。

斯老师的指导对我而言受益匪浅,测大驻波比及讲解功率探头工作原理都非常到位,甚为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