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2020年中国第三个农民丰收节心得五篇(四)
2020年农民丰收节个人心得体会【10篇】

2020年农民丰收节个人心得体会【10篇】【篇一】2020年农民丰收节个人心得体会炎热的夏天从我们身边悄悄的离去了,秋天来了。
它是一个火红成熟,丰收在望的季节,倘若让我设计一个节日,我会设计一个丰收节,这是为什么呢?请听我娓娓道来吧!秋天稻田已长出来了,像阳光一样金灿灿的,一阵风儿吹过,滚滚稻浪连绵起伏,淡黄,金黄,深黄……远远近近,深深浅浅,蔚为壮观。
一位农民伯伯在稻谷中抬起头来,他那古铜色的脸上挂满了汗水。
也挂满了灿烂的笑容。
果园里,树上硕果累累,风儿一吹,果实摇摇晃晃,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令人垂涎三尺。
看,那紫色的葡萄一串接一串,挤挤挨挨,晶莹剔透。
红彤彤的苹果就像害羞的`小姑娘,羞红了脸。
淡黄淡黄的橘子也露出淘气的笑容。
黄澄澄的梨子像一个个葫芦娃守护着美丽的果园。
一位农民伯伯背着箩筐来了,采着鲜美的果实,箩筐里已是沉甸甸的,还有一位农妇,她是一个劲的采呀采,过了一会儿地上已堆的像一座小山了。
她看看地下的果实,再看看五彩斑斓的果园,笑容充满了她的脸。
菜园里,白菜,扁豆,丝瓜……蔬菜在秋风姐姐的催促下也换上了金装。
南瓜熟了,就像一面面金鼓,农民伯伯抱着它,就像抱着个大元宝,乐的合不拢嘴。
瞧,农民伯伯有的忙着采摘果实,有的正为装满竹篓的果实,搬运呢,有的正为蔬菜施肥,还有的出神地望着无边无际的稻田似乎在想什么啊,好一幅丰收的景象呀,虽然农民伯伯各干各的,但是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难道这不是一个雄伟壮观的丰收节吗?农民伯伯一定很期待这个喜气洋洋的丰收节吧!【篇二】2020年农民丰收节个人心得体会”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秋天的田野里。
放眼望去,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粉的似霞;好一片丰收的喜悦!高梁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玉米乐开了怀,探出调皮的小脑袋;豆荚里的豆子有规律地摇着小铃铛,好像在催主人快点收割;大豆像喝醉了酒似的摇摇晃晃,在风中沙沙作响。
2020中国第三个农民丰收节心得及收获五篇

2020中国第三个农民丰收节心得及收获五篇中国第三个农民丰收节心得及收获一农民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介绍,“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不是一般的节日,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生动体现。
现在农民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把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基于这样几点考虑:从节气上看,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分时节硕果累累,最能体现丰收。
另外,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昼夜平分,秋高气爽,既是秋收、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也是稻谷飘香、蟹肥菊黄、踏秋赏景的大好时节。
从区域上看,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各地收获的时节有所不同,但多数地方都在秋季,秋收作物是大头。
所以,我们兼顾南北方把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便于城乡群众、农民群众参与,也利于展示农业的丰收成果,包括科技成果和农民的创造,具有鲜明的农事特点。
从民俗上看,我们国家有十几个少数民族有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畲族的丰收节,藏族的望果节,彝族的火把节,大多都在下半年。
在国家层面设立一个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睦团结和发展。
我们的先人非常智慧、非常了不起,总结的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丰六二一,下半年丰九二三。
今年的秋分是9月23日,是星期天,而且连着中秋节,届时欢迎大家到乡村望山看水忆乡愁,与农民兄弟一起共度丰收节,共享农家乐。
韩部长介绍,农业农村部对国内外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也广泛邀请了农业、文化、传媒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以及基层农民代表座谈研讨。
大家普遍认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十分必要,而且实施的基础和条件已经成熟。
一是农事节庆有传统。
我国古代就有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传统。
通过举办民俗表演、技能比赛、品尝美食等活动,大家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
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感悟与体会五篇

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感悟与体会五篇农民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那么关于中国农民丰收节感悟与体会要怎么写好呢?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感悟与体会,欢迎参阅。
中国农民丰收节感悟与体会一十月半,粽子香,是我家乡的流传数百年的风俗。
每当想起,糯米挟持老火腿的幽香,丝丝缕缕进入记忆,令人遐想……家乡在皖南深山,炎炎夏日到来,包粽子的箬叶在山麓上已经舒张开葱郁的绿影,迎风婆娑起舞。
村妇心动了,背着硕大竹篮去,踏着晨光,爬到山顶,一览无余的箬叶大大小小的尽入眼中。
摘回的箬叶捆好,悬挂在老屋的横梁晾着,村童有了盼头。
家乡层峦叠嶂的都是茶园,粮食基本靠买。
村口仅有的一点水田,为着十月半的清香,为着一年一度的等待,为着那流传至今的粽子节,自然是糯稻的天地。
耕田插秧,洒肥收割,静静等待着那期盼的佳期。
糯稻、玉米、黄豆在粮仓里欢聚一堂之时,油菜小麦吐绿山野之际,渴望已久的日子随着霜降而来。
进入农历十月,村童开始数手指,到了十二三,心急的村民就开始烧大锅煮箬叶、棕皮,氤氲的水汽如同粽子的味道。
女人蹲在在水埠头,在青石板上一张一张清洗干净,叠放在大菜篮里。
几十斤糯米,已经浸透,拌上绿豆红豆,或者是蚕豆高粱。
围着一个大脸盆,一家人齐动手。
粽子里还有板栗、蜜枣、葡萄干和隔年的老火腿。
自家的东西,加之乡村的朴实,一斤米至多包三只粽子。
水汽携带着粽子特有清香从锅盖的缝隙里,先是一丝,然后一缕。
绵绵不绝的水汽把厨房弥漫如缥缈的仙境,就是粽子千呼万唤出锅时。
掀开锅盖,饱满圆润的粽子,被棕皮勒着,丰腴诱人。
村民早已感慨大方呼朋引伴,亲朋好友闻香而来,家家户户抬空了八仙桌待客。
过节的那几天,有摆地摊的,有杀猪卖鱼的,各种小生意人风闻而来,喧闹的日子给静静的山村带来一份温馨与快乐。
外出在他乡的人,也就尽力在十月半前赶回老家,共同享受一份独得之乐,一杯酒,一个粽子,就是一份心意。
临别时,客气的村人都是拎上十个八个的一串:“带上带上,自家的东西,尝个味道。
中国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十篇)

中国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十篇)中国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篇1又是一年(秋分)时节,太阳直射点缓缓落脚至赤道,20_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尤为必要。
因此,开展“送技术”活动的落脚点就是促进经济进展,让群众得到实惠,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协助抓好产业规划乐观向所结(对联)户的农户(居民)提供产业进展致富项目信息协调信贷技术培训等帮助,扶持群众依靠进展产业发家致富,让他们能在自我努力中找到自身的价值。
党员干部在走访了解摸清实情基础上,要综合分析“三农”进展状况,从制约农业进展农民致富的“源头”做起,实行“出路子供信息帮钱物”等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帮助脱贫致富。
同时,要联系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技培训,帮助困难群众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只有让“输血与造血”的帮扶并举,才能立足于农村的长远进展,帮助他们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推而广之,如果更多的官员更多的基层政府都能“俯身弯腰”,真正放下身段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带着真情实感去融入群众中,做到“望闻问切”,多看看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多问问柴米油盐,多了解厂矿企业的生产状况,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会受群众欢迎,被基层接受。
总之,送钱送物不如送培训技术。
服务“三农”,需要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搭建起平台,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进行“零距离”服务,农民只要在田间“点菜”,农技人员就上门“送餐”。
中国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篇2农民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自20xx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介绍,“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不是一般的节日,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生动体现。
现在农民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农民丰收节直播有感及心得5篇

中国农民丰收节直播有感及心得5篇中国农民丰收节不是一般的节日,既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祈愿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中国农民丰收节直播有感及心得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中国农民丰收节直播有感及心得,欢迎查阅!中国农民丰收节直播有感及心得1又是一年秋分时节,太阳直射点缓缓落脚至赤道,20__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尤为必要。
因此,开展“送技术”活动的落脚点就是促进经济发展,让群众得到实惠,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协助抓好产业规划、积极向所结对联户的农户(居民)提供产业发展、致富项目信息、协调信贷、技术培训等帮助,扶持群众依靠发展产业发家致富,让他们能在自我努力中找到自身的价值。
党员干部在走访了解、摸清实情基础上,要综合分析“三农”发展状况,从制约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源头”做起,采取“出路子、供信息、帮钱物”等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帮助脱贫致富。
同时,要联系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技培训,帮助困难群众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只有让“输血与造血”的帮扶并举,才能立足于农村的长远发展,帮助他们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推而广之,如果更多的官员、更多的基层政府都能“俯身弯腰”,真正放下身段、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带着真情实感去融入群众中,做到“望闻问切”,多看看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多问问柴米油盐,多了解厂矿企业的生产状况,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会受群众欢迎,被基层接受。
总之,送钱送物不如送培训技术。
服务“三农”,需要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搭建起平台,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进行“零距离”服务,农民只要在田间“点菜”,农技人员就上门“送餐”。
中国农民丰收节直播有感及心得2炎热的夏天从我们身边悄悄的离去了,秋天来了。
它是一个火红成熟,丰收在望的季节,倘若让我设计一个节日,我会设计一个丰收节,这是为什么呢?请听我娓娓道来吧!秋天稻田已长出来了,像阳光一样金灿灿的,一阵风儿吹过,滚滚稻浪连绵起伏,淡黄,金黄,深黄……远远近近,深深浅浅,蔚为壮观。
2020年中国第三个农民丰收节心得五篇

2020年中国第三个农民丰收节心得五篇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发端,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那么关于今年的丰收节心得感悟有那些内容呢?下面是为大家准备2020年中国第三个农民丰收节心得,欢迎参阅。
2020年中国第三个农民丰收节心得一十月半,粽子香,是我家乡的流传数百年的风俗。
每当想起,糯米挟持老火腿的幽香,丝丝缕缕进入记忆,令人遐想……家乡在皖南深山,炎炎夏日到来,包粽子的箬叶在山麓上已经舒张开葱郁的绿影,迎风婆娑起舞。
村妇心动了,背着硕大竹篮去,踏着晨光,爬到山顶,一览无余的箬叶大大小小的尽入眼中。
摘回的箬叶捆好,悬挂在老屋的横梁晾着,村童有了盼头。
家乡层峦叠嶂的都是茶园,粮食基本靠买。
村口仅有的一点水田,为着十月半的清香,为着一年一度的等待,为着那流传至今的粽子节,自然是糯稻的天地。
耕田插秧,洒肥收割,静静等待着那期盼的佳期。
糯稻、玉米、黄豆在粮仓里欢聚一堂之时,油菜小麦吐绿山野之际,渴望已久的日子随着霜降而来。
进入农历十月,村童开始数手指,到了十二三,心急的村民就开始烧大锅煮箬叶、棕皮,氤氲的水汽如同粽子的味道。
女人蹲在在水埠头,在青石板上一张一张清洗干净,叠放在大菜篮里。
几十斤糯米,已经浸透,拌上绿豆红豆,或者是蚕豆高粱。
围着一个大脸盆,一家人齐动手。
粽子里还有板栗、蜜枣、葡萄干和隔年的老火腿。
自家的东西,加之乡村的朴实,一斤米至多包三只粽子。
水汽携带着粽子特有清香从锅盖的缝隙里,先是一丝,然后一缕。
绵绵不绝的水汽把厨房弥漫如缥缈的仙境,就是粽子千呼万唤出锅时。
掀开锅盖,饱满圆润的粽子,被棕皮勒着,丰腴诱人。
村民早已感慨大方呼朋引伴,亲朋好友闻香而来,家家户户抬空了八仙桌待客。
过节的那几天,有摆地摊的,有杀猪卖鱼的,各种小生意人风闻而来,喧闹的日子给静静的山村带来一份温馨与快乐。
外出在他乡的人,也就尽力在十月半前赶回老家,共同享受一份独得之乐,一杯酒,一个粽子,就是一份心意。
中国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四篇)

中国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中国农民丰收节是每年农历秋天举行的一项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农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丰收的喜悦,感谢大地的恩赐。
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农民丰收节的庆祝活动,深深感受到了农民们的辛勤劳动和对农田的热爱。
在庆祝活动中,我收获了许多珍贵的经验与体会。
首先,丰收是农民辛勤劳作的结果。
作为城市居民,我们很难理解农民们每天早出晚归、冒着酷暑和严寒劳动的辛苦。
然而,在农民丰收节上,我们有机会亲身参与农田劳作,目睹了农民们在土地上付出的辛劳和耐心。
从播种到收割,他们必须面对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们没有放弃,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最终取得了丰收的成果。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农民是社会中最辛勤的劳动者之一,他们的付出是不可忽视的。
其次,农民丰收节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
在农民丰收节上,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一天,农民们不仅锣鼓喧天地庆祝丰收的到来,还进行了一系列传统的庆祝活动,如鞭炮、舞龙舞狮等。
这些活动融入了中国古老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示了农民们对土地和生活的独特感悟。
感觉到了农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责任,让我更加珍惜和尊重传统文化。
此外,农民丰收节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农民依靠土地生活,他们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农民丰收节上,我看到了许多农民们以庆祝丰收为契机,强调和谐共生,提倡绿色农业的理念。
他们宣传节约和环保的意识,鼓励农民采取更加环保的种植和养殖方式,用创新思维和科技手段来提高农田的产量和效益,同时保护土壤、水源和生态环境。
这让我认识到,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人类才能够长期持续地从土地中获得丰盈的收获。
最后,我从农民丰收节中得到了对于生活的启迪。
通过与农民们的交流和观察,我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态度。
在他们的眼中,农田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存在,他们对待每一棵作物都充满了爱和希望。
他们深信,只要用心呵护,大地就会回馈他们。
这种乐观的心态让我深受鼓舞,让我明白到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只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努力去追求和付出,就一定能够得到回报。
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心得有感范文五篇

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心得有感范文五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中国农民丰收节心得有感范文一“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为什么要设立这样的节日,起码有四重深意。
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三句话精准诠释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
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雷打不动为“三农”而出,仅此,就足以显现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
而设立这样一个节日更是为了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饱含了全国上下对农民群体的深情祝福。
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针对一个群体而设立的节日,代表的往往是对一个群体的祝福。
今天的农业、农村、农民与过去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种“农民=种地”的单一模式早就一去不复返。
种养殖、做电商、搞加工,今天的农民条条大道通丰收。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就是要提醒全国上下不要忘记农民的伟大创造和艰辛付出,深情祝福广大农民大丰收、大增收,过上越来越幸福的美好生活。
高高树立新时代农民的尊严感、荣誉感。
民以食为天,不论社会怎么发展,“农业、农村、农民”的重要地位不仅不会改变,而且只会加强——因为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里,永远有放心粮食、新鲜蔬菜以及其他由“农民造”的生产生活必须品。
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就是要高高树立新时代农民的尊严感、荣誉感,提升亿万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鲜明传导兴农助农富农的使命责任。
“中国农民丰收节”强调的是“丰收”,那么农民的丰收何以才能实现?显然要靠各级各部门切实扛起兴农助农富农的使命责任,唯有真抓实干,带领广大农民奔富路,抓好产业发展,打好脱贫攻坚战,聚力乡村振兴,才有可能实现大丰收、大增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国第三个农民丰收节心得五篇20XX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发端,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那么关于今年的丰收节心得感悟有那些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2020年中国第三个农民丰收节心得,欢迎参阅。
2020年中国第三个农民丰收节心得一十月半,粽子香,是我家乡的流传数百年的风俗。
每当想起,糯米挟持老火腿的幽香,丝丝缕缕进入记忆,令人遐想……家乡在皖南深山,炎炎夏日到来,包粽子的箬叶在山麓上已经舒张开葱郁的绿影,迎风婆娑起舞。
村妇心动了,背着硕大竹篮去,踏着晨光,爬到山顶,一览无余的箬叶大大小小的尽入眼中。
摘回的箬叶捆好,悬挂在老屋的横梁晾着,村童有了盼头。
家乡层峦叠嶂的都是茶园,粮食基本靠买。
村口仅有的一点水田,为着十月半的清香,为着一年一度的等待,为着那流传至今的粽子节,自然是糯稻的天地。
耕田插秧,洒肥收割,静静等待着那期盼的佳期。
糯稻、玉米、黄豆在粮仓里欢聚一堂之时,油菜小麦吐绿山野之际,渴望已久的日子随着霜降而来。
进入农历十月,村童开始数手指,到了十二三,心急的村民就开始烧大锅煮箬叶、棕皮,氤氲的水汽如同粽子的味道。
女人蹲在在水埠头,在青石板上一张一张清洗干净,叠放在大菜篮里。
几十斤糯米,已经浸透,拌上绿豆红豆,或者是蚕豆高粱。
围着一个大脸盆,一家人齐动手。
粽子里还有板栗、蜜枣、葡萄干和隔年的老火腿。
自家的东西,加之乡村的朴实,一斤米至多包三只粽子。
水汽携带着粽子特有清香从锅盖的缝隙里,先是一丝,然后一缕。
绵绵不绝的水汽把厨房弥漫如缥缈的仙境,就是粽子千呼万唤出锅时。
掀开锅盖,饱满圆润的粽子,被棕皮勒着,丰腴诱人。
村民早已感慨大方呼朋引伴,亲朋好友闻香而来,家家户户抬空了八仙桌待客。
过节的那几天,有摆地摊的,有杀猪卖鱼的,各种小生意人风闻而来,喧闹的日子给静静的山村带来一份温馨与快乐。
外出在他乡的人,也就尽力在十月半前赶回老家,共同享受一份独得之乐,一杯酒,一个粽子,就是一份心意。
临别时,客气的村人都是拎上十个八个的一串:“带上带上,自家的东西,尝个味道。
”十月半包粽子的快乐,是我记事以来就有的。
除了我村之外,邻村阴历六月一、六月六、六月十、六月半,家家户户做各种包子与米糕,亲眷朋友都互相来往,你家的包子,我家在粽子,礼尚往来着,有夏天的快乐,有秋天的欣慰。
风俗的盛行,总是有一个传说或者典故支撑着,让其烟火鼎盛。
课文中的粽子和屈原、端午节是连着的,家里的十月半呢?我问过父亲和祖父,期待能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结果是在他们的“哈哈”中一笑了之。
在县志里寻寻觅觅,期许能解开内心的迷团,是一言以蔽之,歙东深山多年来有“庆丰节”的习俗。
我想,称之为“庆丰节”是最朴实的。
夏之初,小麦油菜收回家了,忙里偷闲做面点来庆贺;秋之后,水稻玉米搬回家了,就包粽子犒劳自我。
夏秋的农忙结束,举办一个充满温暖的活动,找到一个畅叙幽情的方式,这不就是一种乡村的慰藉,一份亲情的凝聚?2020年中国第三个农民丰收节心得二让粮食丰起来、让农民口袋鼓起来、让农民收入多起来,这是党中央多年来对农民幸福生活的期许。
对农民的尊重、对农民的敬重、对农业的关注,这是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振兴乡村的又一个生动而具体的表现。
做为传统农耕文化发展而来的国家,农民在我国社会组成中就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孟子提出:“民为贵,君为轻。
”《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载:“皇帝之功,勤劳本事。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普天之下,抟心揖志。
”虽然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统治的需要,但也可以说明,古代当权者对农业的重视。
近代的土地革命,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给予农民尊严,保护农民所得,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这是当时革命需要,也是每个农民内心“耕者有其田”的盼望。
随着时间流逝,改革开放的到来,农村百姓纷纷离开故土,到城市赚钱谋生。
土地开始慢慢荒芜,农村开始缓缓衰败,城乡差距加大。
“三农”问题日益凸显,将成为阻碍国家改革开放前进发展的羁绊。
社会要发展,就必须引起国人的重视;农村要发展,就必须让百姓有获得感幸福感。
近年来,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改革的目光投向百姓。
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华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乡村,都有着流传千年的播种或庆祝丰收的民间节日。
景颇族文化里的“新米节”就是在稻谷成熟的这天,人们为了庆祝丰收,久而久之变成了节日。
在西藏、甘肃、青海、四川以及云南的藏族地区的农区,没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庄稼成熟之际举行“望果节”。
我们熟知的中秋节,最早来源于古代的祭月,但不是在农历八月十五,而是在秋分。
帝王春分祭月是统治者的专利,老百姓选在八月半庆祝丰收是欢乐之举,二者相辅相成日久成俗。
农耕时代,庄稼熟则百姓福,那份庆典来自内心的欢呼。
在乡村日渐衰落、急需重视的当下,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农民、爱护农民、关心农民的良好氛围,更在提升百姓荣誉感的基础上,引起全社会对农村的关注,更是把那些濒临消逝的传统农耕文明得以传承和发扬,让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绽放更多的鲜花。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中国农民丰收节”还不能仅仅当成一个简单的节日,更是提醒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一定要把“丰收”两字放在心中,农民心中有信仰,民族发展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
2020年中国第三个农民丰收节心得三又是一年秋分时节,太阳直射点缓缓落脚至赤道,20_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尤为必要。
因此,开展“送技术”活动的落脚点就是促进经济发展,让群众得到实惠,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协助抓好产业规划、积极向所结对联户的农户(居民)提供产业发展、致富项目信息、协调信贷、技术培训等帮助,扶持群众依靠发展产业发家致富,让他们能在自我努力中找到自身的价值。
党员干部在走访了解、摸清实情基础上,要综合分析“三农”发展状况,从制约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源头”做起,采取“出路子、供信息、帮钱物”等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帮助脱贫致富。
同时,要联系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技培训,帮助困难群众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只有让“输血与造血”的帮扶并举,才能立足于农村的长远发展,帮助他们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推而广之,如果更多的官员、更多的基层政府都能“俯身弯腰”,真正放下身段、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带着真情实感去融入群众中,做到“望闻问切”,多看看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多问问柴米油盐,多了解厂矿企业的生产状况,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会受群众欢迎,被基层接受。
总之,送钱送物不如送培训技术。
服务“三农”,需要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搭建起平台,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进行“零距离”服务,农民只要在田间“点菜”,农技人员就上门“送餐”。
2020年中国第三个农民丰收节心得四“瞧瞧,这晚稻,穗大,籽粒饱,看来今年秋粮又要丰收了。
”湖南省炎陵县中村瑶族乡平乐村大户陈世丹忙得很,一边忙着“三秋”生产,一边还忙着把承包果园里的优质黄桃通过电商卖到各地。
中国农民丰收节,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
通过这个节日能够更好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更多热爱农业、关注农业的人投身农业发展的事业之中,为农业农村的长远发展注入更多的力量。
今年,从农民丰收节中我们看到的是丰收的喜悦,也感悟到了高质量农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为新时代的农业赋予了新的。
绿色农业,成为农业发展中的“新”力量。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吃是生活中的大事,而随着物质生活不断的满足,大家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对农业的需求也呼唤“绿色化”,在农业的生产上也需要走绿色发展之路。
今年以来,我国实施轮作休耕试点3000万亩,继续调优农业投入品结构,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
这样的绿色农业也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缩影,是新时代农业改革的一个大迈步。
现代农业,成为农业发展中的“新”渠道。
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今农业生产已经走上了现代化,不管是播种、施肥还是收割都能够看到机械式的生产,让我们看到“科技+农业”已经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的主流,也成为了农业发展中的“新”渠道,更能够提升中国农业的竞争力,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农民丰收节是农民晒丰收、庆丰收的节日,让我们看到了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绩,更让我们看到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不遗余力,也看到中国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还有一段路程,需要凝聚更强大的力量,才能够更好地谱写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的华彩乐章。
2020年中国第三个农民丰收节心得五在20_年_提出要将每年得秋分定位农民的节日---农民丰收节。
这一节日的确定,又一次表现和表明了_及党中央对于农民、农村、农业这“三农”问题的深切关注。
首先,秋分本身就是代表着丰收的日子,把农民丰收节定在这一天,更好的切合了丰收节的;而在农村来说,秋分是最繁忙的季节,忙着收割、忙着收获,而丰收节也正给了我们广大农民一个更好的体会丰收喜悦的渠道,也是让农民去传递自己的喜悦,让农民在这种节日的氛围中更加深自己对于农村、农业的希望。
其次,确定丰收节也是表现出党中央及地方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关注和关心。
在近日,全国各地都顺利举办了第一节农民丰收节,主办人都是相关政府。
并且政府人员也出出席节日现场,与当地村民共同欢度我们第一届的丰收节。
再次,丰收节也是丰富了百姓的生活,为他们增添了更多的欢乐。
农村由于经济条件、交通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缺乏更多的娱乐设施和娱乐方式。
在闲余时间,农民能够选择的娱乐活动少之又少。
而丰收节提供了一个大家可以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大家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共享农民的欢乐。
最后,在秋分确立的农民的专门的节日,通过国家确定的形式能够让社会大众更好的了解农民和农村,也能够让大众更关注的农民,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的国家主人地位。
农民丰收节有着重大的意义,我们也应将这一节日确立的真正意义发挥出来,真正的办好农民的丰收节,真正的建设好我们得新农村,打造我们得新时代农民。
2020年中国第三个农民丰收节心得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