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教案
推拿按摩教案

推拿按摩教案教案标题:推拿按摩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推拿按摩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掌握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和注意事项。
3. 学习推拿按摩的常见应用和效果。
教学内容:1. 推拿按摩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推拿按摩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
3. 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和技巧。
4. 推拿按摩的常见应用和效果。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推拿按摩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对推拿按摩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推拿按摩的起源、原理、手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推拿按摩的基本知识。
3. 演示示范:老师现场演示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和技巧,让学生观摩并学习。
4. 分组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练习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和技巧,老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5. 应用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的案例中应用推拿按摩技巧,观察和记录效果。
6.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推拿按摩的作用和效果,分享实践经验和感悟。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学习笔记和实践记录。
2. 学生对推拿按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在实际案例中的表现和效果。
教学资源:1. 推拿按摩的相关书籍和资料。
2. 推拿按摩的视频和图片。
3. 推拿按摩的实践案例和经验分享。
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对推拿按摩教学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2. 整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践效果,做出评价和总结。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推拿按摩比赛或活动。
2. 鼓励学生进一步深造推拿按摩的知识和技能,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中医教学《推拿学》教案

中医教学《推拿学》教案教案:《推拿学》——小学推拿保健课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推拿学教材的第三章,主要讲述推拿的基本手法和推拿的适用范围。
具体内容包括:推拿的定义、推拿的基本手法(推、拿、按、摩、揉、捏、摇、拍)、推拿的适用范围(头痛、肩颈痛、腰痛、消化不良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推拿的基本手法和适用范围,掌握至少三种推拿手法。
2. 培养学生对手法的兴趣,养成正确的推拿习惯。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推拿的基本手法和适用范围。
难点:推拿手法的正确操作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推拿模型、推拿手法视频资料、推拿手法图解。
学具:推拿模型、推拿手法图解、练习推拿的手法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推拿的起源和发展,引起学生对手法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推拿的定义、基本手法和适用范围,配合视频资料和图解,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推拿。
3. 示范:教师亲自示范正确的推拿手法,让学生跟随操作。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推拿手法,教师巡回指导。
5. 应用:学生通过推拿模型,实践所学手法,体验推拿的效果。
六、板书设计推拿学定义基本手法:推、拿、按、摩、揉、捏、摇、拍适用范围:头痛、肩颈痛、腰痛、消化不良等七、作业设计1. 描述推拿的基本手法,并说明其适用范围。
答案:推拿的基本手法包括推、拿、按、摩、揉、捏、摇、拍。
推拿适用于治疗头痛、肩颈痛、腰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2. 简述推拿的起源和发展。
答案:推拿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推拿已成为中国传统的医学疗法之一,并在现代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推拿的基本手法和适用范围,掌握了正确的推拿手法。
但在实践中,部分学生对推拿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学生可利用课后时间,深入了解推拿的历史和发展,学习更多推拿手法,尝试运用推拿治疗生活中常见的疾病,提高自己的推拿技能。
中医教学《推拿学》教案

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尊重患者、关爱生命;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创新的精神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
课程安排与时间
理论课程
课程时间
包括推拿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 内容,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等形 式进行。占总课时的1/3。
每周3-4学时,共36学时。其中理论 课程12学时,实践课程24学时。
程度。
实践技能考核
要求学生现场演示推拿手法, 评估其手法的准确性、熟练度 和规范性。
案例分析报告
学生需提交一份关于推拿治疗 常见病症的案例分析报告,以 评估其临床思维和实际操作能 力。
综合评价
结合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 、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
价。
对未来学习建议
01
深入学习推拿学相关理 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 理论素养。
实践课程
包括常用推拿手法的操作练习、临床 实习等内容,通过实验课、临床见习 等形式进行。占总课时的2/3。
02 推拿学基础知识
推拿学定义及历史发展
推拿学定义
推拿学是研究运用手法和特定肢体动 作来防治疾病的一门中医学科。
历史发展
推拿作为中医外治法之一,历史悠久 ,起源于先秦时期,经过历代医家的 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独特的 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避免误操作和注意事项
避免暴力推拿
注意患者反应
严禁使用粗暴的手法,以免对患者造成伤 害。
在推拿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推拿, 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禁忌症掌握性肿 瘤、骨折等,避免对不适宜推拿的患者进 行误操作。
保持双手清洁,避免在推拿过程中造成皮 肤破损或感染。
推拿手法学 教案 精品

《推拿手法学》教案教案内容教学目的:1、了解推拿手法学的概念、任务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2、熟悉推拿手法学在推拿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3、掌握推拿手法学与推拿练功学、推拿治疗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1、推拿手法学的概念、任务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2、推拿手法学在推拿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3、推拿手法学与推拿练功学、推拿治疗学的关系。
教学要点:1、重点:推拿手法学在推拿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2、难点:推拿手法学与推拿练功学、推拿治疗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2学时1、简要回顾推拿手法与推拿练功的关系。
2、以中医的方药为例,导入推拿手法学的概念及在推拿学中的作用。
3、讲解推拿手法学所承担的任务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4、最后,详细阐述推拿手法学与推拿治疗学的关系,以明确学习推拿手法学的目的。
6、总结本次课学习内容,提出所要思考的问题。
体会:教案内容教学目的:1、了解推拿手法学的发展简史的主要内容。
2、熟悉历代对推拿手法学的贡献。
3、掌握历代有关手法学的著作。
教学内容:1、推拿手法学发展简史的主要内容。
2、历代对推拿手法学的贡献。
3、历代有关手法学的著作。
教学要点:1、重点:历代有关手法学的著作。
2、难点:历代对推拿手法学的贡献。
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3学时1、简要回顾上单元的内容,并提问推拿手法学的概念及任务。
2、按历史发展顺序讲解推拿手法的历代沿革。
3、从横向的角度,讲解历代对推拿手法学的贡献。
4、最后,强调与推拿手法有关的几部重要推拿著作。
6、总结本次课学习内容,提出所要思考的问题。
体会:教案内容教学目的:1、了解推拿手法的动作结构的概念及特点。
2、熟悉推拿手法学的概念。
3、掌握推拿手法技能的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推拿手法的动作结构的概念及特点。
2、推拿手法学的概念。
3、推拿手法技能的基本要求。
教学要点:1、重点:推拿手法技能的基本要求。
2、难点:推拿手法的动作结构的概念及特点。
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2学时1、简要回顾上单元的内容;对推拿手法学的发展有影响的几部重要著作进行提问。
按摩推拿课程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按摩推拿基础课程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按摩推拿的基本理论、手法和操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按摩推拿服务。
3. 增强学生的健康保健意识,让学生了解按摩推拿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的作用。
三、课程内容:第一部分:理论教学1. 按摩推拿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2. 中医经络、穴位基础知识3. 按摩推拿的基本手法及操作要领4. 按摩推拿的适应症与禁忌症5. 案例分析:常见病症的按摩推拿治疗第二部分:实践操作1. 基本手法练习:揉、推、摩、搓、抖等2. 案例实操:肩颈按摩、腰背按摩、足底按摩等3. 按摩推拿的注意事项及安全防护四、教学时间安排:1. 理论教学:共计8课时2. 实践操作:共计16课时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按摩推拿的基本理论、手法和操作要领。
2. 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按摩推拿手法,学生观摩学习。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按摩推拿操作练习。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理论考试:考察学生对按摩推拿基本理论、手法和操作要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考核:考察学生按摩推拿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七、课程教案示例:课时一:按摩推拿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按摩推拿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了解按摩推拿的发展历程。
教学内容:1. 按摩推拿的基本概念2. 按摩推拿的发展历程教学步骤:1. 教师讲解按摩推拿的基本概念2. 教师展示按摩推拿的发展历程3.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教学评估:1. 理论考试:考察学生对按摩推拿基本概念和发展的掌握程度2.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通过以上课程教案设计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确保课程内容丰富、实用,满足学生的需求。
推拿学教案

推拿学教案一、推拿学基本知识1.推拿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以摩擦和拍打的方式把身体的阻力关系通过身体肌肉、骨骼和血液系统进行调节,以达到缓解身体症状、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和安全舒适的身体健康。
2.推拿气机:推拿气机是常用于推拿治疗的重要方法,它是把外力作用于肌肉和关节,以调节身体内部机能和气机而得名,包括经络、经脉调养、伤口止血、寒热调控、关节平滑操作、按摩腱鞘和功能运动等操作方法。
3.推拿针灸:推拿针灸是指在按摩的基础上加入针灸,以达到改善身体器官功能及治疗疾病的目的。
主要包括局部温灸、提肌针、敷灸、电灸、灸穴、刮痧、拔罐等。
二、推拿学教学目标1.运用推拿学的知识来调节人体内部的气机和血脉,缓解身体症状,改善血液循环,改良机能,保持健康。
2.学习推拿气机的运用方法和技术,掌握推拿操作的基本原则,并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
3.学习推拿针灸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手足穴位及其功效。
4.学习经络理论,掌握风调神弈与放松舒张的原理,能掌握补血补气之法性。
5.能够正确从事刮痧、拔罐、热敷、穴位灸等治疗方法,掌握有效的疗效和操作技巧,让病人收到安全舒适的治疗效果。
三、教学实施1.讲解推拿学的基本知识:主要涉及推拿学的概念、治疗方法和操作技术等内容。
2.培养学员理解推拿操作的基本原则,能够正确运用推拿学的技术调节身体机能:教授推拿操作的基本原则、正确的姿势操作和握力、气机的正确使用、操作的速度和程度等3.培养学员掌握推拿针灸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教授手足穴位的分布、穴位作用、针刺深度、攻刺技巧和调控原则等。
4.学习推拿操作临床常识:学习推拿治疗的注意事项、诊断依据和治疗决策,以及推拿治疗的常见病症。
5.训练实际技能:按摩、刮痧、拔罐、热敷、穴位灸等技法,以及因病作出正确的治疗决策等。
四、教学结果1.学习完推拿学课程,能够正确、有效地应用推拿治疗技术,为病人提供安全舒适的治疗效果。
推拿学第三版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推拿学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推拿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2)使学生熟悉推拿学的基本手法和操作规范。
(3)使学生了解推拿学的临床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推拿手法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推拿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内容:一、推拿学概述1. 推拿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2. 推拿学的分类和特点3. 推拿学的临床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二、推拿手法1. 按摩手法的基本分类2. 常见按摩手法的操作规范3. 按摩手法的应用技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推拿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推拿学概述(1)讲解推拿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2)介绍推拿学的分类和特点。
(3)阐述推拿学的临床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2. 推拿手法(1)讲解按摩手法的基本分类。
(2)示范常见按摩手法的操作规范。
(3)讲解按摩手法的应用技巧。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操作不规范的地方。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推拿学的实践性和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引导学生提出疑问。
二、讲授新课1. 推拿手法(续)(1)讲解其他常见按摩手法的操作规范。
(2)示范并讲解按摩手法的应用技巧。
2. 推拿学的临床应用(1)介绍推拿学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实例。
(2)讲解推拿学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推拿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相互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推拿手法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推拿手法授课班级:XX班授课时间:2课时授课教师:XX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推拿手法的分类、基本操作方法、作用原理和临床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手法进行推拿治疗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医推拿的热爱,培养关爱患者的意识。
教学内容:一、推拿手法的分类1. 按摩手法:揉、按、推、摩、擦、搓、抖、摇等。
2. 拔罐手法:拔罐、闪罐、走罐、留罐等。
3. 拔筋手法:拔筋、拉筋、抻筋等。
二、基本操作方法1. 揉法:用手掌、手指或拇指在特定部位进行旋转揉动。
2. 按法:用拇指、食指、中指的指腹在特定部位进行按压。
3. 推法:用拇指、食指、中指的指腹在特定部位进行直线推动。
4. 摩法:用手掌或手指在特定部位进行环形揉动。
5. 擦法:用手掌或手指在特定部位进行直线摩擦。
6. 搓法:用手掌或手指在特定部位进行交叉搓动。
7. 抖法:用手掌或手指在特定部位进行快速抖动。
8. 摇法:用手掌或手指在特定部位进行摇动。
三、作用原理1. 调整气血:通过推拿手法,调节人体气血运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脏腑的目的。
2. 消除疲劳:推拿手法能缓解肌肉紧张,消除疲劳。
3. 缓解疼痛:推拿手法能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四、临床应用1. 颈椎病:揉法、按法、推法等。
2. 肩周炎:揉法、按法、搓法等。
3. 腰椎间盘突出:揉法、按法、抖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推拿手法的起源和发展。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二、讲授(30分钟)1. 讲解推拿手法的分类、基本操作方法、作用原理和临床应用。
2. 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推拿手法的操作过程。
三、实践操作(4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提高操作技巧。
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准备:1. 教材:《推拿学》2. 活页教材:推拿手法操作流程3. 教学视频:推拿手法操作演示4. 教学器材:模型、手套等教学评价:1. 学生对推拿手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教案20 -20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名称推拿学
授课对象
任课教师
所属部门
哈尔滨体育学院
教案授课名称推拿学
教案授课名称推拿学
教案授课名称推拿学
教案授课名称推拿学
教案授课名称推拿学
教案授课名称推拿学
教案授课名称推拿学
教案授课名称推拿学
教案授课名称推拿学
教案授课名称推拿学
教案授课名称推拿学
一、定义:由于颈椎增生,椎间盘退变而刺激压迫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产生的临床证候群。
二、病因病机
(一)内因:椎间盘退变,引起椎间隙变窄,压迫刺激神经根而产生相应临床症状。
(二)外因:各种急慢性损伤。
三、临床表现
1.颈肩背部疼痛,颈部发僵,活动受限。
2.棘突旁有压痛,并向远隔部位放射。
3.颈部神经根刺激症状。
4.特殊检查: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顶,叩顶试验。
5.X线:生理曲度,骨质增生。
四、治疗
1.肩部:1)颈后、肩背部行滚法,一指禅推法。
2)拿肩井、风池,按揉缺盆、肩髃、天宗。
3)按揉两侧肩胛内缘之间的部位。
2.颈部关节活动手法
3.上肢:1)行一指禅推法、滚法、按揉法、拿捏法
2)弹拨极泉穴
4.手指:捻按、拔伸手法
5.结束:搓抖上肢三、落枕
一、定义:颈部肌肉痉挛、强直、痠胀、疼痛以致活动失灵为主要症状的急性疾病。
二、病因病机:颈部一侧肌群过度伸展。
三、临床表现
1.疼痛:一侧胸锁乳突肌痉挛,僵硬,疼痛为主要症状。
2.颈部活动受限。
四、治疗
1.放松紧张的肌肉:颈项、肩背部行法,一指禅推法、拿法、弹拨法。
2.活动关节:摇法、扳法。
3.放松肌肉:点按穴位、拿法。
演示半月板损伤、颈椎病、落枕的治疗
学生练习半月板损伤、颈椎病、落枕的治疗
三、结束部分
1、课堂小结
2、留思考题
3、师生再见
教案
授课名称推拿学
一、课堂常规
1、宣布上课,师生问好
2、教师点名,检查记录学生出勤情况
3、复旧导新
4、宣讲本次课主要教学内容
二、授课内容
四、漏肩风
一、定义: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二、病因病机
肩部受凉、外伤、年老引起局部代谢障碍,炎性渗出,日久粘连引起肩关节功能障碍。
三、临床表现
1.肩部疼痛
2.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
3.日久出现废用性三角肌萎缩
四、治疗
1.肩前部、上臂内侧行法
2.肩外侧、腋后行法
3.点按穴位
4.肩关节摇法
5.上肢被动后扳法
6.体后位手
7.提抖上肢,搓法结束治疗
五、自我锻炼
1.弯腰晃肩2.甩手锻炼3.体后拉手4.双肩内收、外展运动
5.外旋锻炼6.爬墙活动
五、失眠
一、定义: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
二、治疗
教案授课名称推拿学
教案授课名称推拿学
教案授课名称推拿学
教案授课名称推拿学
教案授课名称推拿学
教案授课名称推拿学
教案授课名称推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