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工程环评报告表

合集下载

黄墩湖滞洪区调整与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pdf

黄墩湖滞洪区调整与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pdf

黄墩湖滞洪区调整与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本简本仅供公示查阅)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淮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甲字第2104号2015年6月目录1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3)1.1工程建设背景 (3)1.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0)1.3工程特性及项目组成 (11)1.4工程总体布局及主要建筑物 (13)1.5滞洪区运用调度 (19)1.6施工组织设计 (19)1.7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 (25)2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 (26)2.1环境现状评价 (26)2.2影响预测评价 (31)3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35)3.1地表水水环境保护措施 (35)3.2环境空气和声环境保护措施 (35)3.3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35)3.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5)3.5水土保持措施 (36)3.6土壤环境保护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7移民安置环境保护措施 (36)3.8人群健康保护措施 (36)3.9环保投资及环境经济损益结论 (36)4公众参与 (37)4.1公众参与的目的、作用和方式 (37)4.2公众参与的调查内容 (37)5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40)1建设项目情况简述1.1工程建设背景1.1.1流域概况1.1.1.1地理位置沂沭泗河流域东临黄海,西北与黄河接壤,北至沂蒙分水岭及大汶河流域,南以废黄河为界,流域面积78900km2,山区占31%,平原占67%,湖泊占2%。

流域内有耕地5756万亩,人口50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40万人。

行政区划包括山东省荷泽、济宁、枣庄、临沂、日照及江苏省徐州、淮安、宿迁、连云港等市和河南、安徽两省的部分地区。

沂沭泗河水系发源于沂蒙山区,由沂河、沭河和泗河组成。

沂、沭河自沂蒙山区平行南下,沂河流经山东临沂至江苏新沂入骆马湖。

福建省晋江防洪工程

福建省晋江防洪工程

福建省晋江防洪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可公开文本)建设单位:泉州市水利局编制单位: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12年2月目录一、说明 (1)二、工程概况 (1)三、工程区域环境现状 (1)四、评价范围 (2)五、评价重点 (2)六、主要环境敏感目标 (2)七、主要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6)八、污染对策措施 (10)九、评价结论 (14)一、说明本文本内容由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并经泉州市水利局确认,同意提供给环保主管部门作为福建省晋江防洪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受理信息公开。

泉州市水利局、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对本文本内容的真实性、一致性负责。

随着项目实施进程及环评工作的开展,相关信息将完善或调整。

二、工程概况(1)项目名称:福建省晋江防洪工程(2)建设单位:泉州市水利局(3)项目性质:新建(4)建设地点:福建省泉州市辖区内的晋江市、南安市、安溪县、永春县4个县(市)。

(5)项目规模:工程涉及4个河段和4个县(市),4个河段分别为晋江流域的泉州段、南安段、安溪段、永春段,4个县(市)分别为晋江市、南安市、安溪县和永春县,工程共布置17个堤段,堤线总长108.46km,新建河道护岸长5.07km,河道疏浚、清障长19.66km,同时建设排涝泵站2座,水闸21座。

工程总投资148464.17万元。

三、工程区域环境现状1、水环境根据2009年、2010年和2011年晋江流域8个水利常规监测断面的水质全分析检测报告(监测单位为泉州市江河湖库水质监测中心实验室),所检项目除个别指标,如东溪上游永春段氨氮、总磷偶有超标,下游洪濑铁锰偶有超标外,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根据2009年泉州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全市各县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8.5%。

2、大气环境工程区位于交通居民混合区,通过对项目沿线的现场勘查和环境调查,沿线大气环境敏感点主要为城镇居民区,主要污染源为生活大气污染、汽车排放的尾气以及道路扬尘。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场踏勘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场踏勘表
现场踏勘中
其它问题

建设单位代表:环评单位代表:
项目所在地勘查
用地范围四至拐点
A B全长9.43km
A:28°31'北,115°47'东
B:28°26'北,115°49'东
周边项目踏勘情况
新建县厚田乡迴栏圩位于锦江与赣江汇流处北部,在赣江西岸,地处新建县东南部,起东部濒临赣江,西连本乡的万亩沙丘。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场踏勘表
项目名称
江西省五河治理防洪工程新建县迴栏圩除险加固工程
环评负责人
赖发英
现场勘查时间
2016.11.19
定位设备型号
测距设备型号
项目建设情况
□未开工在建□在设备安装□已投产
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
锦江与赣江汇流的北部,赣江下游左岸,地处新建县东南部
现有项目依托工程
本工程建设任务主要包括堤防堤身增厚及危险工险段处理等。针对迴栏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实际情况,确定本工程建设任务主要为对堤段进行除险加固处理。除险加固项目包括:土堤断面达标、堤身堤基防渗、穿堤建筑物加固整治。
居民分布踏勘情况
圩堤上起狮子村,经木埠村、东洲村、新洲村、材洲村,下至老山下村,全长9.43km。
受纳水体踏勘情况
施工废水不外排,经沉淀、中和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
项目现场踏勘
发现的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期主要环境污染来源是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施工机械和车辆冲洗废水及基坑排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及车辆排放废气,交通扬尘;施工机械噪声,交通噪声;弃渣,生活垃圾。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评报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评报告


(2)中下游河段及附近地区:三斗坪坝址至江苏省江阴,包括
洞庭湖、鄱阳湖和湖北省四湖地区等。

(3)河口区:江苏省江阴至河口和海滨,为咸淡水交汇区。

考虑到上游水土流失对库区泥沙淤积的影响和水土保持、防护林
体系建设与工程的关系,以及河口区咸淡水变化对近海海域的影响,
评价范围也适当扩展到水库上游区及近海区。
库区属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暖春早、夏热伏旱、秋多雨、湿度大及云雾多等特征。海 拔500m以下的河谷地带≥10°C年积温为5000~6000°C。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140~1200mm。
库区物种资源丰富,具有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群落、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优势。有维管束植物2787 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达49种。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 叶与常绿针叶混交林、针叶林和灌草丛等。由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虽宜林面积很大,但森 林覆盖率低,约为19.5%。陆生脊椎动物36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6种。土特产资源丰 富,以经济产品独具优势,如桐油、生漆、山羊板皮、蚕丝等。库区还是中药材的天然产地,名贵 药材达1900余种,其中石柱县被称为“黄莲之乡”。
一、前言
• 库区环境状况调查
三峡水库位于长江上游下段,受回水影响的水库淹没区和移民安置涉及的19个县市称为库区, 其幅员面积5.4万km2,据1989年统计资料,总人口1434.5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95.64万人,耕地 面积153万公顷,人均耕地0.09公顷。
库区内地形复杂,奉节以东属川东鄂西山地,奉节以西属川东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高差悬殊 ,山高坡陡,河谷深切。河谷平坝约占总面积的 4.3% ,丘陵占21.7%,山地占74%。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霍邱县治淮工程建设管理局霍邱县沿岗河防洪治理二工程环境影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霍邱县治淮工程建设管理局霍邱县沿岗河防洪治理二工程环境影环评报告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霍邱县沿岗河防洪治理二期工程建设单位霍邱县治淮工程建设管理局法人代表余厚平联系人陈祝国通讯地址霍邱县水务局大院邮政编码237400联系电话136****1836传真——建设地点霍邱县沿岗河左岸高台至城西湖站段22.8km堤防立项审批部门安徽省水利厅批准文号皖水基函2016[1676]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N7610防洪除涝设施管理占地面积(m2)——绿化面积(m2)——总投资(万元)22084.97其中:环保投资(万元)4424.01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20.03%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7年12月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由来(1)项目背景沿岗河位于六安市霍邱县北部,在淮河中游南岸城西湖蓄洪区内,属淮河一级支流,是城西湖蓄洪区排水、进洪的主要通道。

为提高沿岗河防洪排涝能力,于2010年霍邱县治淮工程建设管理局先安排实施了“霍邱县沿岗河防洪治理一期工程”,沿岗河上格堤逸桥涵至天井湖圩东端河段治理、反修桥至城西湖上引河河口河段右岸生产圩圩堤加固等措施,目前该工程已实施完成。

沿岗河已实施治理河段防洪能力显著提高,但沿岗河深水区高台至反修桥段堤防、沿岗河左堤反修桥至城西湖站段未系统除险加固,部分堤段出现崩岸、滑坡等险情,散浸渗漏、堤脚淘刷等现象严重,已是沿岗河防洪短板,也是霍邱县水利薄弱环节。

每遇大水年份,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防汛,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此,霍邱县治淮工程建设管理局决定建设“霍邱县沿岗河防洪治理二期工程”项目,工程治理范围为沿岗河左岸高台至城西湖站段22.8km堤防,通过堤防加固、堤坡防护、穿堤建筑物处理等措施,提高治理段防洪能力。

本工程的实施,对提高区域防洪除涝风险的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改善项目区经济贫困状况,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将有效保障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是巨大的。

城市防洪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及评价

城市防洪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及评价

城市防洪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及评价由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原因,城市往往靠近大江大河。

大江大河既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水资源,也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持续不断的洪灾隐患。

城市防洪工程往往涉及堤防、堰坝、泵闸、交通桥等项目,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宜确定防洪形势、城市生态、市政基础设施、社会经济、人群健康、拆迁移民、施工等方面内容为城市防洪工程环评的重点。

作者从2004年至今在县防办工作,关于城市防汛工程对环境影响的一些观点、看法在此一并提出,希望对指导防洪工程的环评工作能有借鉴作用,敬请同行指正。

一、城市防洪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城市防洪工程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防洪安全保障。

城市防洪工程的目的是协调城市发展与城市排涝、城市所在江河行洪之间的关系。

目前一些城市尤其中小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对城市防洪安全问题重视和研究得不够,造成一些地方先建设后防洪保安的被动局面。

1、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1)对城市排水的影响城市内的河道,为雨水的排泄通道,除低洼地区需用泵站排水外,其余能以重力流形式排放。

实施防洪工程,阻挡外部洪水入侵城区,有利减轻城区排涝压力。

城市河道中为考虑景观所设置的堰坝(形成蓄水面防止枯水期河道干枯),要求河道蓄水面高程低于两岸排水口高程,对坡降较陡的河道,可设若干个堰坝形成梯级蓄水面,以防止对城市排水的影响。

(2)对城市排污的影响堤防工程在设计时就要考虑与城市排污相衔接,一般情况下,工程不改变其原有排污口的位置和高程,故正常情况下城市污水多能顺利出流,只是在洪水期,由于外河水位高于排污口高程,会对污水出流产生影响。

由于城市规划都要建设污水处理厂,可将各排放口污水集中汇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到下游排放,届时,城市污水的排放将不受影响。

城市河道堰坝建设形成一定水面,有利于环境的改善,但排污入堰坝上游,在枯水季节对河道景观、水质会产生不利影响。

除了加强污染源治理外,要求排污口设置在城市河道的最后一级堰坝下游,以保证城区河道水面水质良好。

长江上游干流四川段防洪治理工程环评简本

长江上游干流四川段防洪治理工程环评简本

长江上游干流四川段防洪治理工程环评简本(一)建设项目概况长江上游干流四川段防洪治理工程位于甘孜州(石渠县、巴塘县、得荣县)、宜宾市(宜宾县、翠屏区、南溪区、江安县)、泸州市(纳溪区、龙马潭区、合江县)及广安市邻水县。

工程通过新建堤防、加固河堤等措施达到防洪减灾、美化环境的目的。

工程区域分布在长江、金沙江、定曲河、巴楚河、横江、岷江、永宁河、赤水河、御临河等9个长江干支流及二级支流流域,整治岸线总长91.555km,其中:金沙江、长江干流工程共计10处,总长34.602 km,其它支流工程11处,总长56.953km;按11个区县划分:石渠县1处4.354km,巴塘县1处9.040km,得荣县1处7.559km;宜宾县1处1.697km,翠屏区5处17.559km,南溪区1处2.793km,江安县1处4.874km;纳溪区7处21.835km,龙马潭区1处2.046km,合江县1处2.318km;邻水县1处17.480km。

各工程段主要建设内容详见表1-1。

工程永久占地4886.36亩,其中耕地576.66亩,园地22.38亩,林地643.7亩,草地533.94亩,交通运输用地41.5亩,工矿仓储用地63.4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942.65亩,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7.43亩,其他用地54.7亩;临时占地5466.39亩,其中耕地1188.63亩,园地13.09亩,林地771.05亩,草地839.1亩,交通运输用地11.6亩,工矿仓储用地149.2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128.57亩,其他用地365.15亩。

工程总投资351879.50万元。

项目建设内容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鼓励类,二、水利1.江河堤防建设及河道、水库治理工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生态功能区划》、《长江流域综合规划》、《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及四川省甘孜州、宜宾市、泸州市、邻水县防洪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相符。

浅谈城市防洪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浅谈城市防洪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浅谈城市防洪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杨伟英
【期刊名称】《水利天地》
【年(卷),期】2010(000)007
【摘要】一、城市防洪工程环评特点(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由于城市是一
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一旦遭受洪水淹没,经济损失和社会后果严重。

环评中要突出入居环境,强化以人为本思想,实现人、环境与城市的和谐发展。

通过自然环境风貌与人文环境风貌的有机构筑,使城市真正具有生态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文化城市的品味,成为市民富有自豪感的家园和理想的人居环境。

【总页数】1页(P28-28)
【作者】杨伟英
【作者单位】哈尔滨水文局,15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2.4
【相关文献】
1.城市防洪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 [J], 陈增奇;陈伟法
2.城市防洪工程加固中居民拆迁安置环境影响评价探讨 [J], 罗小勇;邹永庆;唐文坚
3.长江流域城市防洪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J], 王培
4.浅谈城市防洪工程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 [J], 周刚;明水银;李正良;徐聪;李勇
5.浅谈竖井贯流泵和潜水贯流泵在城市防洪工程中的运用 [J], 王旭鸣; 刘利; 周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洪工程环评报告表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XXX新民居防洪工程建设单位XXX政府法人代表XXX 联系人XXX通讯地址XXX政府联系电话XXXXXXXXX 传真邮政编码XXXXXX 建设地点XXXXX河口右岸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79 水利管理业占地面积(平方米) XX河右岸堤防护砌长度550米,XXX河道治理长度2730米,山洪沟治理共12条长2470米,截洪沟长度3000米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 4915.94其中:环保投资(万元)6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22%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年月工程内容及规模:1工程概况及工程建设必要性本工程为XXX十村联建新民居项目的防洪工程。

XXX位于XXX东部,XX公路沿线,处于京津唐、环渤海经济圈内,距XXX城56公里,距XXX市区72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XXX河自北向南贯穿于XXX乡,河道全长7.7km,与XX河汇合口以上流域面积25.3km2。

XX河流域面积341km2。

十村联建新民居项目涉及村庄10个,2742户,人口9641人。

规划新民居位于X XX村XXX河两岸。

XXX河现状河道大部分河段没有堤防,河槽淤积严重,杂草丛生,河床内种植部分农作物,缩窄了过水断面,河道泄洪能力较低。

规划后的沿河两岸为新建社区、办公教育文化中心及沿街商业带。

为了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营造人水和谐的人居环境,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和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周边地区水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XXX乡政府拟对XXX河和XX河右岸实施整治工程。

河道整治工程的实施,对提升XXX乡及XXX县整体形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工程总投资4915.94万元,其中建筑工程3790.73万元,施工临时工程256.3万元,其他临时工程40.07万元,独立费用422.01万元,预备费446.9万元。

本工程环境保护工程投资60万元。

环保投资主要用于工程施工期的噪声防治和河底防渗等,环保投资占总投资额的1.22%。

2工程内容及规模本工程包括XX河河道右岸护岸工程、XXX河道治理工程及新民居两侧山洪沟、截洪沟治理工程。

工程规模:XX河右岸堤防护砌长度550米,XXX河道治理长度27 30米,山洪沟治理共12条长2470米,截洪沟长度3000米。

2.1工程任务(1)XX河右岸堤防护砌工程:治理范围为XX河与XXX河汇合口上游550米,治理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标准。

(2)XXX河道治理工程:包括河道清淤、开挖及两岸护砌。

治理范围北起正沟以上新民居项目红线,南至与XX河汇合口,其中包括西沟、正沟沟口治理。

河道治理长度2730米,新建两岸堤防5460米。

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结合景观布置和营造水面景观要求,在XXX河道沿线新建梯级溢流坝,改善和加强河道的生态功能,创造出水清、岸绿、秀美宜人的河流环境,为新民居项目增添一条景观走廊。

(3)新民居两侧山洪沟、截洪沟治理工程:两岸山洪沟共12条,总长度2470m。

山洪沟宽度3~5m,深2.5m,其中盖板段500m。

左(东)岸山脚设截洪沟2000m,右(西)岸山脚设截洪沟1000m,沟宽2m,深2.0m,盖板段100m。

山洪沟、截洪沟洪水直接进入XXX河道。

2.2工程设计标准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本工程防洪标准均采用20年一遇洪水标准,XX河相应洪峰流量为1605m3/s,XXX河道相应洪峰流量:西沟以下为327m3/s,正沟以下为246m3/s,正沟以上为153m3/s。

2.3工程规模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并考虑该工程的重要性,确定工程等别为Ⅳ等。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T50286-98),堤防工程的级别为4级。

3工程布置方案和主要建筑物设计3.1XX河右岸堤防工程设计新建堤防平面位置基本按照现状河岸线布置,治理工程范围为上进心河与XXX河汇合口上游550m。

现状河道宽度不满足20年一遇防洪标准,需对河道进行清淤,并对南岸进行扩挖,去河东桥扩两孔。

清淤扩挖后设计河道纵坡1/250。

本次工程实施范围仅对XX河右岸护砌550m,不包括河道清淤扩挖。

右岸堤防护砌采用浆砌石衡重式挡土墙结构形式,顶部设混凝土压顶及栏杆。

挡土墙迎水面河底铺设两层格宾石笼脚,宽度5m,厚度1 m。

3.2XXX河道治理工程设计(1)河道平面设计两岸堤防平面走向尽量保持现状河流所特有的、丰富的多样性环境,河道走向基本沿河道中心线布置,西沟汇合口至正沟汇合口河段(桩号1+250~2+100)根据新民居建设规划对现状河道进行迁移改造,河道改道至西侧山体下。

西沟汇合口处河道开阔,设人工湖一处,西沟沟口以上治理长度163m,正沟沟口以上治理长度168m,河岸尽量保持平顺连接。

(2)河道纵断面设计0+000~1+100河段设计纵坡为1.5%,1+100~2+100河段为1.66%,2+100~2+470河段为2.0%。

(3)河道横断面设计XX公路桥下游至XX河汇合口段采用矩形断面形式,两岸堤防0+075~0+183段采用衡重式浆砌石挡土墙结构。

挡土墙迎水面设格宾石笼护脚,宽3m,厚0.5m。

挡土墙顶设0.3m厚混凝土压顶,上部设钢管栏杆,花岗岩栏杆柱。

附:河道断面形式图XX公路桥上游为满足人的亲水需求,河道过水断面采用复式断面形式,即中间为深槽,深槽两侧设3m宽休闲步道平台,平台外侧为河道岸墙,平台靠河道护岸间设1 Mpam 绿化带。

深槽宽度:东沟为8m,正沟以下为20m,深槽部位每50m建档水坝蓄水,蓄水深度0.3~0.8m,水面宽度8~20m,形成蓄水景观效果。

挡水坝采用浆砌石外包混凝土结构形式。

深槽两岸为一级护岸,为重力式浆砌石挡土墙结构,墙顶设花岗岩料石压顶。

深槽两侧休闲步道宽3m,步道下部为0.4m厚浆砌石基础,上部铺设0.1m厚步道砖。

步道外侧为河道护岸,即二级护岸,为重力式浆砌石挡土墙结构,墙顶设混凝土压顶0.3m 厚,压顶外露面镶蘑菇石磁砖。

压顶上部设钢管栏杆。

护岸外回填范围不小于4.5m,1:2放坡至现状地面,护岸堤顶与堤顶路间预留不小于2.5m宽的保护带,可作为街区绿化带或人行步道。

河道护岸墙顶高程按设计洪水位加安全超高确定。

一、二级护岸之间每隔100m设一处下河台阶,两岸交错布置,台阶踏步采用花岗岩剁斧石,台阶基础采用浆砌石。

(4)XXX河两岸山洪沟、截洪沟工程设计两岸山洪沟共12条,总长度2470m。

山洪沟宽度3~5m,深2.5m,其中盖板段500m。

左(东)岸山脚设截洪沟长度2000m,右(西)岸山脚设截洪沟1000m,沟宽2m,深2m,盖板段100m。

山洪沟、截洪沟洪水直接进入XXX河道。

(5)堤岸冲刷深度及妨冲刷措施通过计算,顺直段河床从河底算起的冲刷深度为0.25~0.32m,弯道段河床从河底算起的冲刷深度为1.56~2.00m。

考虑到河道冲刷问题的复杂性,结合护岸型式确定河底坡脚处主冲刷措施为:XX河浆砌石岸墙基础底面低于设计河底0.5m,河底以上格宾石笼护脚厚1m。

XXX河岸墙基础埋深1m。

4施工组织设计4.1施工条件工程位于XXXXXX乡境内,主要材料设备可由公路运输,交通便利,施工用水、用电可由附近解决。

工程项目建设难度不大,施工较为简便。

4.2施工导流及排水一期工程施工安排在2010年实施,日常河道内基流甚小,常水位不高,但仍需要施工导流、施工围堰,施工中还应面市足够的排水设施,排除地下水,以保证工程安全顺利完成。

4.3主体工程施工主体工程为浆砌石挡土墙工程。

砌石体采用铺浆法砌筑,砂浆的配合比必须满足强度和施工易性要求,外露面的灰缝厚度不得大于40mm,所用水泥质量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规范和标准。

挡土墙砌筑可以分多个独立的作业面进行交叉流水作业,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施工机械,合理调配施工人员,而且使工期紧凑,安排合理,进度高效。

施工用水应符合要求,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不得使用,砂料应质地坚硬,清洁。

4.4施工总布置施工场地开阔,施工营地及料场布置可以安排在沿岸,为减少临时占地,砂石料根据施工进度要求随用随进。

4.5主要工程量土方开挖277780m3,土方填筑90210m3,浆砌石99493m3,干砌石3926m3,混凝土8492m3。

4.6施工进度工程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XXX河道堤防及XX河右岸堤防2010年10月开工,年底前完工;二期工程沿岸山洪沟治理工程2011年实施。

5主要施工设备工程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见表1。

表1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1 推土机74kW 台 32 履带拖拉机74kW 辆 23 蛙式打夯机 2.8kW 台 24 动力翻斗车0.4m3辆 35 混凝土搅拌机0.4m3台 26 钢筋调直机14kW 台 27 钢筋切断机20kW 台 28 钢筋弯曲机D6-40 台 29 挖掘机1m3台 310 自卸汽车8t 辆 311 砂浆搅拌机0.4 台 26主要原材料用量工程主要原材料及用量见表2。

表2 工程主要原材料及用量序号原料名称单位数量序号原料名称单位数量1 砂m350 6 钢筋t 44002 中砂m350 7 型钢t 4.43 块石m380 8 组合钢模板t 4.174 碎石m364 9 水泥32.5 t 2905 粗料石m31500 10 水泥42.5 t 4307工程占地本工程XXX河河道疏浚和防洪堤建设范围均在现状河道内,不新增占地。

施工人员租用附近民房或闲置的工业用房,不设专门的施工区,无临时占地问题。

8相关政策及规划⑴产业政策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中鼓励类第二类第7项“江河湖库清淤疏浚工程”和第8项“病险水库和堤防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项目不属于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河北省区域禁(限)批建设项目的实施意见(试行)》(冀政〔2009〕89号)中的限制、禁止内容,也不在该文件规定的敏感区内。

XXX县人民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纪要(XX常纪[2006]1号)中研究并同意了该工程的实施方案。

⑵规划符合性本工程为XXX乡新民居防洪工程,XXX乡为一般城镇,保护人口小于20万人,设防等级为4级,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符合《XXX县县城总体规划》(2002—2020年)中防洪规划要求。

本工程为XXX河防洪工程,符合《XX生态县建设规划》(2008—2020年)中关于“加强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和洪水灾害防治工程的建设,集中搞好水库除险加固、河道防洪、山洪灾害防治和水土保持等工程”的规划要求。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XXX河现状河道大部分河段没有堤防,河槽淤积严重,杂草丛生,河床内种植部分农作物,缩窄了过水断面,河道泄洪能力较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