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2卷物理部分试题及答案及解析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2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问题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第问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先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题文】如图,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若在两板中间a点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现将两板绕过a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45°,再由a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的微粒,该微粒将

A.保持静止状态

B.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

C.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

D.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电场以及力的合成;

对微粒受力分析如图,可知其所受合力向左下方,故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选项D正确。

【题型】单选题

【备注】

【结束】

15.【题文】如图,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平行于ab边向上。当金属框绕ab边以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时,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U a、U b、U c。已知bc边的长度为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U a>U c,金属框中无电流

B.U b>U c,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b-c-a

C.,金属框中无电流

D.,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c-b-a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电磁感应定律;

对ab来说,没有切割磁感线,因此Ub=Ua;对于bc来说,由右手定则可判定若有感应电流,则由b向c,c相当于电源正极,电势高于b点,即Ub=Ua

【题型】单选题

【备注】

【结束】

16.【题文】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103m/s,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1.55×103m/s,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

A.西偏北方向,1.9×103m/s

B.东偏南方向,1.9×103m/s

C.西偏北方向,2.7×103m/s

D.东偏南方向,2.7×103m/s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对转移轨道上的卫星上的分解可知以及

,附加速度应该使减为零,而

,即向东的增大,故附加速度应该在东偏南方向,大小约为,选项B正确。

【题型】单选题

【备注】

【结束】

17.【题文】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P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假定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f恒定不变。下列描述该汽车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牛顿第二定律以及功率;

选项A,由P=Fv可知速度增加,牵引力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可知加速度必定减小,即切线斜率变小,直到开始做匀速

运动,当功率增大后,再次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匀速,故选项A正确;

选项B,由P=Fv以及刚开始不可能做匀加速运动,选项B 错误;

选项C,若开始匀速,则功率增大后不可能匀速,故选项C错误;

选项D,不可能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选项D错误;

本题正确选项为A。

【题型】单选题

【备注】

【结束】

18.【题文】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关于指南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指南针可以仅具有一个磁极

B.指南针能够指向南北,说明地球具有磁场

C.指南针的指向会受到附近铁块的干扰

D.在指南针正上方附近沿指针方向放置一直导线,导线通电时指南针不偏转

【答案】B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磁场的合成以及电流磁效应;

选项A,如果指南针只有一个磁极,就不能确定南北方向了,起不到指明方向的作用,选项A错误;

选项B,正因为地球有磁场,指南针才能指明方向,选项B正确;

选项C,附近磁铁的磁场与地磁场合成后,指南针指向的是合磁场的方向,故选项C正确;

选项D,放置通电导线后,导线的磁场与地磁场合成后,必然使得指南针偏转指向合磁场方向,选项D错误;

本题正确选项为BC。

【题型】多选题

【备注】

【结束】

19.【题文】有两个匀强磁场区域Ⅰ和Ⅱ,Ⅰ中的磁感应强度是Ⅱ中的k倍。两个速率相同的电子分别在两磁场区域做圆周运动。与I中运动的电子相比,II中的电子

A.运动轨迹的半径是I中的k倍

B.加速度的大小是Ⅰ中的k倍

C.做圆周运动的周期是Ⅰ中的k倍

D.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与Ⅰ中的相等

【答案】A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的运动以及圆周运动;

选项A,由以及Ⅰ中的磁感应强度是Ⅱ中的k倍可知II中的电子运动轨迹的半径是I中的k倍,选项A正确;

选项B,由以及速率等大可知Ⅰ中的加速度是Ⅱ中的k倍,故选项B错误;

选项C,由可知II中的电子运动周期是I中的k倍,选项C 正确;

选项D,由选项C分析以及可知选项D错误;

本题正确选项为AC。

【题型】多选题

【备注】

【结束】

20.【题文】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车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和Q间的拉力大小为F;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和Q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A.8

B.10

C.15

D.18

【答案】B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牛顿第二定律;

设P的西侧有x个车厢,东侧有y个车厢,因不计摩擦,则向东拉时

有F=x,向西拉时有F=y,则,车厢总数必须可以分成5的整数倍,故选项BC正确。

【题型】多选题

【备注】

【结束】

21.【题文】如图,滑块a、b质量为m,a套在固定竖直杆上,与光滑水平地面相距h,b放在地面上,a、b通过铰链用刚性轻杆连接,由静止开始运动。不计摩擦,a、b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A.a落地前,轻杆对b一直做正功

B.a落地速度大小为

C.a落地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大于g

D.a落地前,当a的机械能最小时,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

【答案】B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动能定理、牛顿运动定律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选项A,刚开始b的速度为零,a落地时,由速度分解可知沿杆方向分速度为零,即b的速度为零,而落地前b速度不为零,由动能定理知杆对b先做正功,后做负功,选项A错误;

选项B,因为b最终速度为零,对系统使用机械能守恒可得a的速度为,选项B正确;

选项C,落地过程中,既然杆对b先做正功后做负功,且b的速度一直向右,则杆先有对b的推力使其加速,后有拉力使其减速,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对a先有拉力,后有推力,在有拉力阶段a的加速度必定大于g,故选项C错误;

选项D,当a的机械能最小时,对系统机械能守恒可知b的速度最大,又因为b先加速后减速,即杆的作用力由推力变为拉力,且当b的速度最大时,杆的作用力恰好处于推力和拉力的转换临界点,即杆的作用力为零,则对a来说此时只受重力,b此时也只受重力,选项D正确;

本题正确选项为BD。

【题型】多选题

【备注】

【结束】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