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BP提问技巧——“苏格拉底”提问法

合集下载

逻辑性差怎么办?试试这4个“苏格拉底式提问”

逻辑性差怎么办?试试这4个“苏格拉底式提问”

逻辑性差怎么办?试试这4个“苏格拉底式提问”好的逻辑就像多米诺骨牌,看上去是一个个独立事件,但只要第一块倒下,其他的也随之倒下。

为什么逻辑能力强的人看上去更有“大公司的范儿”?领导说我逻辑混乱,这病怎么治?好逻辑就是最科学的逻辑吗?01.为什么逻辑能力强的人看上去更有“大公司的范儿”根据一项调查,大公司HR在挑新人时,最看中的职业素质就是“逻辑能力”。

为什么大公司这么关注员工的逻辑能力呢?因为部门多,层级多,协作多,沟通成本很高,所以每个人都力争用最短的时间了解情况,或者把工作交流清楚,这就是逻辑能力。

为什么语文课一天到晚要你总结中心思想、段落结构?不是想让你当作家,而是让你看起来很像是大公司要的那种人,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就业率。

当然,坏的方面也有,束缚了你的思维。

职场上的逻辑能力可以分为观点总结能力(从材料到观点)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观点到语言),今天只讲前半个——如何形成一个有说服力的观点?02.好的逻辑就是一串多米诺骨牌从一个故事开始。

抗战时,有一个叫浦熙修的新闻记者,在重庆机场采访,看见宋霭龄走下飞机,怀里抱着一条狗,身边跟着一群狗。

她转眼又看到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先生没有接到他的夫人,失望而归,因为香港沦陷后,大批官员家属逃难,导致飞机票一票难求。

为了避开新闻审查,浦熙修把这条“负能量”的新闻变成两条中性消息,“宋霭龄带着一群狗下飞机”和“王云五没有接到夫人”一起见报,立刻引起舆论哗然。

所以逻辑性,就是在两件事情之间建立因果关系。

好的逻辑就像多米诺骨牌,看上去是一个个独立事件,但只要第一块倒下,其他的也随之倒下。

试比较下面三个人说的三组句子:甲:销售额增加了10%,客单价平均增加了20%。

乙:随着客单价平均增加了20%,销售额增加了10%丙:客单价平均增加了25%,而销售额仅增加了10%,说明新增客户呈下降的趋势。

一眼就能看出,这三句话的逻辑性一句比一句强。

分析原因,甲只是说了两件事,乙点出了两件事的时间关系,而丙为两件事建立了新的因果关系。

引导发现法-苏格拉底式提问

引导发现法-苏格拉底式提问

引导发现法-苏格拉底式提问
认知行为治疗实践
引导发现法
引导发现是治疗师作为向导,
帮助来访者的过程,
发现、检验和现实测试
他们适应不良的思维和信念,
发展适应的、
平衡的认知反应,
作出更好的问题解决决定。

引导发现法源于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
苏格拉底式提问,
如果苏格拉底认为他
能够通过提问引导他的谈话者,
那些和他辩论的人
接近真理,
这是因为他相信
真理已经在我们身边,
虽然我们经常不知道,
所以当得知真理的时候,
我们并不是真正的学习到真理,
而是想起我们曾经知道的和已经忘记的,
基于苏格拉底式提问所获得的相关信息。

来访者经常会这样说,
“我早就知道了,但是我好像在哪儿把这一信息遗失了。


治疗师真正的好奇心
能够驱使苏格拉底式提问,
进而能够理解来访者的观点。

而虚假的好奇心则不行,
因为虚假的好奇心,
无聊的假设
治疗师能够听到所有的预期答案。

苏格拉底式提问

苏格拉底式提问

苏格拉底式提问所谓苏格拉底的提问法,就是在和竞争对手的争辩也经过一连串的提问和陈述,使对方的回答前后出现矛盾,这时再加以反驳,揭穿对方的荒谬之处,或者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主管只负责提出问题,然后在讨论与challenge之下,不断地修正观念,所有的答案都必须由同仁自己提出来。

主管用一连串相关的问题,去激发同仁们思考,铺成一条探求真理之路(the way of truth)。

苏格拉底式提问:1、在谈话进行中,苏格拉底偏重于问,他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

2、他只要求对方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他以谦和的态度发问,由对方回答中而导引出其他问题的资料,直至最后由于不断的诘询,使青年承认他的无知。

苏格拉底式提问的三步:1、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

2、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3、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苏格拉底自比产婆,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苏格拉底轶事:一天,苏格拉底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

那正是收获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

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惜。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苏格拉底问答法

苏格拉底问答法

苏格拉底创立的问答法被世界公认为“最聪明的劝诱法”。

其原则是:与人辩论时,开始不要讨论分歧的观点,而着重强调彼此共同的观点,取得完全一致后,自然地转向自己的主张。

具体的做法和特点是:开头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对方连连说:“是”,同时,尽力避免让他说不。

一开始就说“是”字,会使整个心理趋向于肯定的一面。

这时全身的组织都呈放松状态。

情绪轻松,可以保持谈话间的和谐气氛。

在这种方法中,谈判者开始所问的问题,都是反对者所赞同的。

在谈判者机智而巧妙的发问中,获得无数“是”的反应,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被诱导到我方在谈判中所希望得到的结沦中。

它是著名的苏格拉底问答法的妙用。

让人作出“是”的反应,并非容易。

所以,对提出的问题要经过思考,方法有以下几种:可以从对方的需要出发,从对方的角度提问;可以提出常识范围以内的问题;也可以巧妙诱使对方承认你的立场。

所以,有三步:开始,不要讨论分歧的观点,而着重强调彼此共同的观点。

取得完全一致后,自然地转向自己的主张,同时,尽力避免让他说不。

巧妙诱使对方承认你的立场。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又叫做“产婆术”式的教学对话.2.色诺芬在其《回忆录》中曾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苏格拉底与青年欧谛德漠有关正义的“产婆术”式的教学对话,其教学情景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令人不乏启迪。

欧谛德漠想当一名政治家,于是苏格拉底便向他提出了有关:“正义”与“非正义”的问题。

为使欧谛德漠能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一问题,苏格拉底与他进行了如下问答:问:虚伪应当归于哪一行?。

答:显然应该放在非正义一行。

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于哪一行?答:应归于非正义一行。

这时苏格拉底洁问道:如果一个将军惩罚那些极大地损害了自家利益的敌人,并对其采取了奴役的手段,这能说是非正义吗?答:不能。

问: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中欺骗了敌人,该如何断定?答:这当然正确,但我指的是欺骗朋友。

听到这里,苏格拉底说:好吧,那我们就专门讨论朋友间的问题。

倘若一个将军所统帅的军队已经丧失了进攻的勇气,如果他欺骗士兵说援军就要来了,从而鼓舞士气,取得了最后胜利,这种行为应怎样理解?答:也应算是正义的。

苏格拉底提问法

苏格拉底提问法

点滴12 Array与心境,一目了然。

顾况立刻回敬一首:“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里断肠时。

君畴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予谁?”顾况找到进入上阳宫的水道,投入红叶。

但是,内宫深似海,没想到,渔阳鼙鼓动地来,惊醒了皇帝的霓裳美梦,也促成了顾况的红叶传情。

洛阳城破之日,有情人双双出逃,美满终生。

在苦难中发现美,这是成人的成熟美。

最终,唐朝葬送在黄巢之手。

对,就是这位黄巢,不知道为什么,看上去那么与众不同。

或许,他是失败的理想者?他说过,他起兵是为了“讨国奸臣,洗濯朝廷”。

他曾发表公告,指出朝廷宦官专权、贿赂公行以及铨贡失才。

后来的史学家根本反对黄巢,但也不得不承认这确实切中时弊。

从来,造反者不都是因为活不下去吗?有谁是为了改善国家?或许,因为他写得一手好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如此有气魄、有才情、有魅力的起义领袖,是不是也是唐朝特有?唐朝过后的中国,当然不是一无是处。

聪明的人越来越多,朝廷上下充满美文式的算计。

宋朝的殿堂,几乎是文学家的聚会,文章风流潇洒,可是政治总是阳刚不振。

每到关键时刻,一定会有很多大臣主张妥协,算来算去,最后放弃的总是一个国家应有的精神。

拼死一搏的念头在宋朝永远居于下风,以至于“死亦为鬼雄”的豪言壮语只能出自女子之口。

“恐辽症”比辽朝存在的时间还长,这也恐惧,那也恐惧,这不就是垂垂老矣的症状吗?唐代崇尚优雅,任何报告都需要文学式的书写,即使是军队的胜利捷报,也一定很文学。

那是一个唯美主义的时代。

看看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就知道唐代的艺术成就,一些普通的边地画师,也能让后世叹为观止。

更不要说唐代的书法了,那个高度一直让后人仰视。

《论语·雍也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是观察个人精神气质的标准,可不可以用来衡量一个时代呢?还是孔子,在《礼记·表记篇》中留下一段语录:“虞夏之文,不胜其质。

殷周之质,不胜其文。

苏格拉底提问法三步

苏格拉底提问法三步

苏格拉底提问法分三个步骤:
1.浅表问题。

这一步要提些浅显易懂的问题,引导对方开始思考这个话题。

这些问题通常很开放,答案不存在单一的对错,主要是让对方感兴趣并开口回答。

例如:你觉得成功的定义是什么?你为什么会那么想?
2.深入追问。

这一步是在对方回答之后,针对其回答提出更深入的追问,进一步引导其思考这个话题。

追问要尽量中立和开放,避免对错误观点进行直接否定。

这一步最关键在于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所在。

例如:那你认为,对成功来说更重要的因素是努力还是机遇?为什么?
3.矛盾点提炼。

这一步是在深入追问的基础上,找到对方观点中存在的矛盾或漏洞,并加以提炼和联结,使其意识到可以改进的地方。

这一步也要中立提问,让对方自己发现问题所在。

例如:你前面说过成功离不开机遇,但机遇往往是随运气而来的,与个人努力无关。

这两点之间似乎有些矛盾,你对此有何看法?
通过这三步提问,可以达到启发他人思考的目的,但过程必须温和耐心,使对方主动改变观点而非被动接受教诲。

这也是苏格拉底提问法的精髓所在。

苏格拉底问答法名词解释

苏格拉底问答法名词解释

苏格拉底问答法名词解释
苏格拉底法则是苏格拉底常用的诘问法。

苏格拉底和人讨论有关问题时,常用诘问法,又称苏格拉底法(Thesocraticmethod)。

这种谈话也有个特点:
谈话是藉助于问答,以弄清对方的思路,使其自己发现真理。

唯在谈话进行中,苏氏则偏重于问,他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

他只要求对方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他以谦和的态度发问,由对方回答中而导引出其他问题的资料,直至最后由于不断的诘询,使青年承认他的无知。

在发问的过程中,苏氏给予学生以最高的智慧,此即有名的苏格拉底反诘法(Socraticirony)。

苏格拉底式提问6步举例?

苏格拉底式提问6步举例?

苏格拉底式提问6步举例?
六个步骤如下:
第一、澄清问题
事实上,不能掌握知识及思维,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形成明确的概念,概念不清晰,怎么讲也如同鸡跟鸭讲。

第二、证明或推翻假设
在产生一些不正确的想法的时候,不是立刻更正想法,而是通过提问,引导通过思考去证明或推翻这个想法。

第三、理性分析,寻找真理
产生创意的想法式可以靠自己的喜好,但验证想法,寻找真理的过程却必须是理性的,在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当中,最重要的式引导理性思考分析,自己寻找到真理。

第四、开阔思路,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我们都知道,一件事从不同角度出发,往往会有不同的方法或者结论,数学题目也一样,不同的角度出发,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这能开拓思维,更好的把握事物的本质。

第五、探究可能的结果
通过以上步骤,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基础了,这个时候,需要引导进一步探究真理,去思考验证自己得出的结论的可行性。

第六步、回归原问题
经过以上五个步骤后,已经能很清晰的把握知识的概念,并且在提问的过程中,打开了思路,看到了知识本质、真相,或者加深了对原有认知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
1、什么是“苏格拉底提问法”
2、如何应用“苏格拉底提问法”
3、案例分析
4、TIPS
一、什么是“苏格拉底”提问法
1、“最聪明的劝诱法”
苏格拉底,大家都很熟悉,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

他创立的问答法被世界公认为“最聪明的劝诱法”。

苏格拉底式提问的方法不是直接告诉别人答案,而是通过引导性提问,通过审查我们信念当中的逻辑,就可以弄清楚:“错在哪里?”“为什么没有道理?怀疑它们的依据是什么?”
2、公式
WHAT+WHY+SO?+AND?
二、如何应用“苏格拉底提问法”
1、WHAT——定义与澄清语意(defining your terms)
澄清疑问的“第一个问题”
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一种方法吗?主要问题是什么?可以给我们举一个例子吗?可以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吗?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
这个问题为什么很重要?这个问题是容易还是难回答?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根据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行什么样的假设?这个问题会不会引起其他的问题?
2.WHY——找出思考规则(deciding your rules)
对假设问题的提问
为什么有人会做这样的设想?在这里假设的是什么? 我们用什么假设来替代? 你似乎正在假设…….我是否正确理解你的意思了?
用来引出理由、证据的问题
可以用什么来举例?你为什么相信这是真的?我们还需要什么信息?
能解释一下原因吗?你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是否有理由怀疑这一结果?
是什么让你相信的?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听别人说的?你的观点是否受到了某人或某事的影响?
SO?——找出证据(finding your evidence)
对暗示、结论的提问
那会有什么结果?那真的有可能发生吗?可供选择的办法是什么?
你说那话是什么意思?如果那样的话,还有可能发生其他的什么事?为什么?
AND?——延伸提问(finding your evidence)
“还有别的可能吗”
B:“头儿,客户说时间排不开,取消了这周的会议”
1、WHAT:弄清楚问题
A:“会议延期未定还是取消?”“之前的会议时间排的合理吗?”
B:“延迟吧,客户临时有点事情,后天出发去杭州。

”/“会议时间是合理的。

是取消了会议,时间再约。


2、WHY:找原因
A:“除了客户不在上海,还有其他排不开的原因吗?是什么?”
B:“这几天我们的资料也没有准备好,上海这几天老实下雨,客户过来也不方
便。

”/“可能我们的准备不太充分,客户可能不太满意我们的方案。


3、SO?解决方案
A:“可供选择的办法是什么?”
B:“约客户明天的时间,今晚加班印出材料,如果客户不想下雨出来,可以将会议地点改为去客户公司。


1、让对方多说“是”
苏格拉底提问法的原则是:问题开始时,不要讨论分歧的观点,而着重强调彼此共同的观点,取得完全一致后,自然地转向自己的主张。

具体的做法和特点是:开头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对方连连说:“是”,同时,尽力避免让他说不。

一开始就说“是”字,会使整个心理趋向于肯定的一面。

这时全身的组织都呈放松状态。

情绪轻松,可以保持谈话间的和谐气氛。

2、注意语气与措辞
由于苏格拉底提问法挖的比较深,很容易让人产生被质问的感觉,在提问的是时候可以少用写“你”“你们”这种区分界限明显的主语,可以考虑忽略注意“你为什么这么说?”改成“为什么这么说呀?”就是两个感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