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练习题新人教版(2021

2018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练习题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练习题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练习题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7课明朝的灭亡一、单项选择题1.明朝中后期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 )A。
宦官专权严重 B。
政治日益腐败C。
皇帝疏于政事 D.大臣结党营私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吴中(苏州一带)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十九。
"这主要反映了()A。
官吏贪赃枉法B。
土地兼并严重C.民众不堪重负D.农民流离失所3。
某历史读物写道:“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
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
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
官府赋税苛重B。
土地兼并导致农民破产逃亡C。
连年天灾D。
阶级矛盾的激化4。
明朝末年,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的事件是()A.陕西饥民暴动B。
红巾军起义C。
黄巾起义D.李自成起义5。
明末农民起义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是因为()A.李自成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统治B.李自成起义军活动范围非常大C.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D.李自成起义军建立了农民政权6. 明朝的建立者和灭亡者是()A. 朱元璋、皇太极B. 朱棣、李自成C。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李自成起义军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推翻明朝。
了解满洲的兴起、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的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2.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加深,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没落。
明末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满洲贵族和汉族官僚地主的联合进攻,是明末农民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秦末明末农民起义,学会归纳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基本规律及各自的特点。
2.阅读有关明末社会状况的材料,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社会现状。
3.通过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通过学生的讲述,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统治腐朽、土地兼并、自然灾害是我国古代社会频繁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的主要因素。
认同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李自成起义推翻明王朝,满洲的兴起。
二、难点:分析理解满汉地主联合镇压是农民军失败的重要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示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教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回想:朱元璋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教师讲述:到了明朝中期以后,由于出现内外交困的局面,使得社会危机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和明朝的灭亡。
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
二、内容学习:(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
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2.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明朝中期以后,君主不问政事,导致奸臣把持朝政。
奸臣把持朝政,又加深了政治腐败,加深了社会危机。
宦官刘瑾、魏忠贤势倾天下,严嵩把持朝政,都是生动的例证。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_2

的历史意义?
【答案】意义:这一口号已经触及封建
土地所有制,标志着农民起义已经达到
迎闯王图
了一个新的水平,大大丰富了古代农民 起义的内容。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明王朝被农民起义军推翻的原因 (1)连年天灾导致百姓生活困苦。 (2)明政府在天灾之下不仅不体恤民情,反而加重赋税和徭役。 (3)土地兼并恶性发展,使农民不得不离开土地破产逃亡。 (4)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更激化了社会矛盾。 (5)起义军大部分由农民组成,他们提出的“均田免赋”的口号受到 了当时广大民众的支持。
①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②土地兼并严重 ③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④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⑤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⑥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①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②土地兼并严重 ③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④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⑤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8.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讲了这样几个关键信息:女真首领、八旗制度、举兵反明。
与这几个关键信息有关的人物是 ( )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原因 (1)满洲贵族和汉族官僚地主的联合进攻。 (2)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拥兵百万,流动作战,没有根据地。领导者 没有统筹全局的观念,没有高屋建瓴的政治智慧,没有高瞻远瞩的政治 谋划。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随堂 · 即时演练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材料一 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土地7
万顷;明熹宗时,一次赏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 11.明末农民起义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是因为
13.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内忧外患,又遇天灾,最终导致农民起义和明朝灭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的灭亡》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 的灭亡 》课件P PT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阅读书本P86,制作满洲 努
兴起的大事年表。
尔
哈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 赤
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皇 太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 的灭亡 》课件P 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 的灭亡 》课件P PT
元朝和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由两个少数名族建立的统 一全国的封建王朝。它们前期的历史发展进程有许多 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比较。
朝代 统一各部
建国 改国号 都城
元朝 成吉思汗 (铁木真) 忽必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 的灭亡 》课件P PT
2.经过: (1)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__均__田__免__赋_”的口号。 (2)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 __大__顺_。 (3)1644年4月,起义军 攻进北京城。明朝末帝__ _崇__祯自缢,明 朝灭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 的灭亡 》课件P PT
明熹宗朱由校就是那个传 说中的木匠皇帝。他在位期间, 外有金兵的侵扰,内有明末的 起义,是国家最动乱的时期。
但朱由校却不务正业,不 把国家大事当回事,一心只想 当木匠。
我承认我是个 好木匠,不是
个好皇帝。
魏忠贤
他自幼就有木匠的天分, 技术十分的好,很多的能工巧 匠做出的东西都不如他。
朱由校整天的和斧子、锯 子、刨子打交道,不仅制作木 器,还盖小宫殿,被世人称为 “木匠皇帝”。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表现 ①政治上日益腐败 ②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影响: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社会矛盾激化,明朝逐步走向覆亡
原因
起义的主力军 口号 建立政权
明朝灭亡
满洲兴起和 清兵入关
后金的兴起 清的建立
清兵入关
评价迁移
1A..明皇朝帝灭昏亡庸的无根能本原因是(B.B政) 治腐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清的建立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 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 极12岁丧母,20岁带兵 打仗,35岁登极,在位 17年,52岁去世,是清 朝继努尔哈赤之后又一 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 家。
爱新觉罗·皇太极 1592年----1643年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政治腐败与
社会动荡
明 朝
的 灭
李自成起义 推翻明朝
亡
满洲兴起和 清兵入关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表现 ①政治上日益腐败 ②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影响: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社会矛盾激化,明朝逐步走向覆亡
原因 起义的主力军
口号 建立政权 明朝灭亡
后金的兴起
清的建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政治腐败与
社会动荡
明 朝
的 灭
李自成起义 推翻明朝
亡
满洲兴起和 清兵入关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表现 ①政治上日益腐败 ②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影响: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社会矛盾激化,明朝逐步走向覆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时练习(pdf,含解析)

D.李自成
5.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是在起义军( )
A.进入西安时 B.进入中原后
C.进入成都时 D.进入北京时
6.李自成指挥百万大军进攻北京的时间是( )
A.1628 年
B.1643 年
C.1644 年 D.1645 年
7.下列有关李自成起义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起义军进入中原地区 ②起义军建立大顺政权 ③起义军占领西安 ④起义军进攻北京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8.某历史读物写道:“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 20 年,明朝
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食物
短缺。”该观点是( )
A.正确的
B.不完全正确的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康熙
D.雍正
12.下列朝代、建立时间及其建立者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秦朝——公元前 221 年——刘邦 B.西晋——317 年——司马睿
C.南宋——960 年——赵构
D.清朝——1636 年——皇太极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神宗在位 48 年,竟然有 20 年不上朝,不批奏疏,致使不少机构瘫痪,政事乏力。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件(24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新知预习 导学
重点直击 导析
素养达标 导练
6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 (1)1616年,__努__尔_哈__赤___基本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 史称__后__金__。 (2)1635年,__皇__太_极___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__大__清__。 2.清军入关:明朝灭亡以后,明军将领__吴__三__桂__降清,引清军入关,并 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转战各地, 最后失败。
史解释、史料实证)
新知预习 导学
重点直击 导析
素养达标 导练
3
知识梳理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 (1)概况:_明__代___中__后__期__,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 (2)表现 ① 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不少机构瘫痪,政事乏力。 ② 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更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17
能力提升
6.明朝末年,陕西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当地百姓“剥树皮而食……树皮 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地方官员却依然严征苛捐杂税。于是 侥幸活下来的百姓“转相为盗”。材料反映明末( A ) A.阶级矛盾尖锐 B.政府机构瘫痪 C.边防危机四起 D.大臣结党营私 7.满洲族(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 更迭,该民族以不同的称谓活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上。该民族曾建 立的政权是( D ) A.辽朝、清朝 B.金朝、元朝 C.辽朝、元朝 D.金朝、清朝
勋戚贵族庄田比明初增加4.7倍。这反映出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是( C )
A.自然灾害
B.农民起义
C.土地兼并
D.皇室内乱
新知预习 导学
重点直击 导析
第17课明朝的灭亡作业课件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8
知识点三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 . 满 洲 兴 起 : 1616 年 , ⑤_努__尔__哈___赤__ 统 一 女 真 各 部 , 国 号 ⑥ __大__金______,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1635 年,⑦__皇__太__极____改族名为⑧____满__洲____,次年,改国号为⑨__清____。 2.明军将领⑩__吴__三__桂____投降清朝,并引清军入关,联合夹击李 自成。最后李自成失败。
17
5.明末农民起义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是 因为( C )
A.李自成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统治 B.李自成起义军活动范围非常大 C.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D.李自成起义军建立了农民政权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Nhomakorabea18
6.小王同学从网上搜集了一些明末清初的相关史料,请你按时间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
材料三 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以摧枯拉朽之势 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顺政权取代 明朝而处于四面受敌的被动地位。而北京城内的大顺政权正忙于筹备李 自成做皇帝的登基大典,军士们则竞相追赃积财,准备还乡。面临强敌 压境,大顺军心涣散,失败不可免,李自成的“皇帝梦”最终还是断送 了。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A.皇宫建筑群的庞大 B.明朝军队的不堪一击 C.农民起义军失败的原因 D.清军大举入关的影响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15
3.【山东临沂中考】满洲族(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
唯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由于世代的变迁
和社会的更迭,该民族以不同的称谓活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上。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的灭亡
一、选择题
1. 推翻明朝统治的是()
A. 吴三桂领导的叛军
B.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C. 努尔哈赤领导的大军
D. 皇太极领导的清军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644年3月李自成进京,明末崇祯刚愎自用,自缢,李自成建立了大顺王朝。
推翻明朝统治。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2. 明朝后期,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的是()
A. 努尔哈赤
B. 皇太极
C. 铁木真
D. 阿骨打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朝后期,女真族的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国,史称后金。
A 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3. 明朝的建立者和灭亡者是()
A. 朱元璋、皇太极
B. 朱棣、李自成
C. 朱元璋、李自成
D. 朱元璋、皇太极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 1644年3月李自成进京,明末崇祯刚愎自用,自缢,李自成建立了大顺王朝,推翻明朝统治。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4. 明朝中后期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
A. 宦官专权严重
B. 政治日益腐败
C. 皇帝疏于政事
D. 大臣结党营私
【答案】B
【解析】A项宦官专权严重是东汉中后期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B项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是当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符合题意;C项“皇帝疏于政事”和D项“大臣结党营私”是政治日益腐败的具体表现;故选B。
5. 建立“后金”,后改名为“清”的民族是()
A. 契丹族
B. 女真族
C. 党项族
D. 吐蕃族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7世纪初,女真族的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国,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1636年改国号为清。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6. 李自成建立政权的地点位于今天陕西省的()
A. 北京
B. 南京
C. 西安
D. 洛阳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末土地兼并严重,赋税沉重,民不聊生,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起义。
1643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占西安,建立大顺农民政权。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7. 明朝末年,统治愈加腐朽,终于爆发了农民大起义,最先爆发于()
A. 陕西北部
B. 河南中部
C. 四川地区
D. 东北地区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朝末年农民大起义首先爆发于陕北。
因为这里土地贫瘠,生产落后,赋税和徭役严重,加之连年发生灾荒,所以率先引起农民起义。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8. 清朝时我国的最后一个王朝,其建立者是()
A. 努尔哈赤
B. 皇太极
C. 铁木真
D. 阿骨打
【答案】B
9. 下列口号中由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提出的是()
A. 平买平卖
B.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C. 均田免粮
D. 三年不征,一民不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提出的口号,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河南以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建立大顺政权后,实行的政策是三年不征,一民不杀不杀,平买平卖;“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是黄巾军起义时的口号。
故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
10. 清军入关,占领并迁都北京,开始清朝在中国的统治是在()
A. 1616年
B. 1636年
C. 1644年
D. 1683年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644年清军入关,占领并迁都北京,开始清朝在中国的统治。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1. 下列人物中,对女真族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人物是()
A. 耶鲁阿保机
B. 元昊
C. 铁木真
D. 努尔哈赤
【答案】D
12. 满族是我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
满族这一称呼是从下列哪个民族演化而来?( )
A. 契丹族
B. 党项族
C. 女真族
D. 鲜卑族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7世纪初,女真族的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国,史称后金;1635 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族,1636年改国号为清。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明熹宗进一次赏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三分之一。
材料二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材料三明末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什么社会问题?
(2)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何联系?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4)“均田免粮”口号的提出,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答案】(1)明朝末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2)正是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所以李自成起义军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
(3)李自成受到人民的欢迎,因为“均田免粮”符合人民的要求,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和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心声。
(4)这一口号已经触及到封建土地所有制,标志着农民起义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大大丰富了古代农民起义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