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陋室铭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陋室铭》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一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

二、三维目标剖析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教学法说明:安排一课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优美的语言,力求当堂成诵;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教具:白板、幻灯片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由陋室铭的写作背景导入:X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

据说当时X禹锡被贬至某某和州当刺史。

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

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

X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X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新宅某某,杨柳依依,X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

半年时间,X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二)整体感知课文1、简介作者、解题,学习“铭”。

介绍作者及文体。

X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在这里是一种文体,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要求:记住作者及文体。

(介绍:表现文体的字:说、记、序、铭。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主要目的是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

本文是属于哪一种呢?(称述什么功德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陋室铭(古琴曲22种释义)-刘晓睿-据《图说中国古琴丛书》

陋室铭(古琴曲22种释义)-刘晓睿-据《图说中国古琴丛书》

陋室铭(古琴曲22种释义)-刘晓睿据《图说中国古琴丛书》陋室铭共计收录于22部琴谱内。

壹《风宣玄品》收录于明代嘉靖十八年朱厚爝撰辑的《风宣玄品》中第31首琴曲。

歌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徃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贰《龙湖琴谱》收录于明代隆庆四年石国祯、陈泰等撰辑的《龙湖琴谱》中第3首琴曲。

曲意/解题龙湖曰,按是铭之作,贵德不贵室之意,人能鼓此,则居广居,宅安宅,有大丈夫之气象。

歌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叁《琴书大全》收录于明代万历十八年蒋克谦撰辑的《琴书大全》中第24首琴曲。

歌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徃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肆《伯牙心法》收录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杨抡撰辑的《伯牙心法》中第9首琴曲。

秣陵水云逸史郑道光谱。

曲意/解题作陋室铭者,唐刘禹锡也。

夫公岂恶居华屋,愽名于陋室哉。

缘当时尚糜丽,竸雕巧,故作是文讽之,以为陋巷乐贤,衡门栖士,在润身,非润屋也。

予怜其文之简切,遂合之音律,俾后之援琴而鼓者,覩其文,养其德,尚不愧于屋陋云尔。

歌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可以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伍《琴谱合璧》收录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杨抡撰辑的《琴谱合璧》中第39首琴曲,徵音,一篇。

【文言文】陋室铭赏析

【文言文】陋室铭赏析

【文言文】陋室铭赏析《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

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它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

《陋室铭》赏析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

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

对此应从两方面分析: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堕落。

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

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肯定,刘禹锡选择的就是这一条路。

同时,人的生活是复杂的,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剑拔弩张,而有时也要休息娱乐。

因此,不能简单地批评闲情逸致。

另一方面,铭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伟抱负,他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义的,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文学家,这也是作者一生的两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最后终于以文学家名世。

因此,文中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内。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

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了作者政治、文学的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

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种磅礴的文势,如开头几句排比,使全篇文气畅通,确立了一种骈体文的格局。

对偶句易形成内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间的六句对偶,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言简意丰,节奏感强。

湖南省郴州市第八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2 陋室铭导学案 新【部编版】

湖南省郴州市第八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2 陋室铭导学案 新【部编版】

22 陋室铭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识记文学常识。

2、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学习重点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学习难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预习导学。

知识链接:“铭”文的特点:课文是一篇“铭”文,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修辞手法上多用比喻,对偶,排比,文句精美,句式整齐,讲究押韵,是典型的骈文。

本文除末尾句外,其余各句都押韵,读来朗朗上口,极富音韵美。

托物言志,托”借、假托的意思,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即借物言志,借物抒怀。

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借“陋室”扬“德馨”,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走近作者(1)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

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

有《刘宾客集》。

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1、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2、学生相互质疑、解答。

3、写出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有仙则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鸿儒()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4、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5.这篇课文几乎通篇押韵、对偶,试通过朗读,体会它的音韵美。

文中押韵的字是:名、灵、馨、青、丁、经、形、亭韵脚是6、翻译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曰:“何陋之有?”二、合作探究,讨论展示1、从世俗的眼光来看,这间陋室简陋吗?表现在何处?(空间小、景致少、人来少、摆设少:从图画上看,房子确实很小,一个人坐着弹琴,室内就觉得拥挤,可见其小;文章内所提到的景致,只有“苔痕”、“草色”,可见其少;自古读书的穷人就少,能成为鸿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阶绿”了,更见来客少;室内陈设历历在目,其“少”一目了然。

2013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课件

2013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课件

矣。
③噫:叹词,相当于现代
[译文]我认为,菊是花中
汉语的“唉”
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 ④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绿
对比
往 来
与人交往
谈 可 以 调 素 琴 、 无丝竹之乱耳,
笑 阅金经。
无案牍之劳形。

高雅脱俗

白 丁
衬托自己
鸿 正面——实写 反面——虚写

高雅
不慕
的“德馨”
脱俗
富贵
3.作者为什么写诸葛庐、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
手法?
作者采用了类比的表现手法,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
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
22 短文两篇
陋室铭 ——刘禹锡
1.能背诵默写重点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 意。 2.掌握文言实词,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雅趣。
刘禹锡(772—842),字梦 得,唐代著名诗人。唐顺宗时, 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 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后又连任连州等地刺史。晚年回 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作品有《刘宾客集》等。
③濯:洗涤
[译文]我则唯独喜爱莲从淤 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 沾染;它在清水里洗涤过,
④清涟: 水清而有微波,这里 指清水
⑤妖: 美丽而不端庄
而不显得妖媚;不生枝蔓, ⑥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 ⑦亭亭净笔植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
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
耸立的样子。植,立
《爱莲说》是周敦颐在江西商康郡任职时写 的。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地 种莲,名曰“爱莲池”。池上建赏莲亭,夏秋之 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他凭栏放 目,触景生情,想宦海之沉浮,爱莲花之高洁, 写下了这篇著名的《爱莲说》。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22.短文两则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22.短文两则

文体知识
“铭”,是古代文体 名, 用于述功记行或警戒劝勉,文
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
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
与格言颇相似。《陋室铭》虽
只有81字,却是铭辞中的长者。
字词注音
陋室( lîu )
苔痕( tái ) 案牍( dú )
德馨( xīn )
鸿儒( rú 诸葛( gě ) )
shǔ 西蜀( )
文言句式
何陋之有 (倒装句,应为“有何之陋”)
精 读 课 文
2.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 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 1. 体比喻什么?请同学们找出相应文句, 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请同 并作解释。 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大家积极思考回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 从山水写起。“山不在高,有仙则 一间简陋的房子,但因为我品德高尚而 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 芳香四溢。这里,用山、水来比“室”, 名了。“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 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 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 “仙”“龙”来比“德”,用“名”和 语。 “灵”来比“馨”。
陋室铭( míng )
古今异义
(1)山不在高
(古义:动词,在乎 今义:介词,表示某物在某地)
(2)惟吾德馨
(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今义:芳香)
(3)可以调素琴
(古义:调弄
今义:调动) 今义:形状)
(4)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身体
一词多义

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
何陋之有( 倒装标志,不译 斯是陋室( 判断词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2课
短文两篇
《陋室铭》《爱莲说》

浙江省湖州四中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22 陋室铭》课件 新人教版

浙江省湖州四中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22 陋室铭》课件 新人教版


在诸 本葛 文、 提子 到云 他是 们怎 有样 何的 作人 用< <作 者

研 读 课 文

托 什这 活高 物 么种 情洁 言 <借 趣傲 志 他 。岸 物 的 来 节 表 操 明 , 心 安 迹 贫 的 乐 手 道 法 的 叫 生


室作 主者 人借 有山 怎水 样有 的仙 好人 品、 德神 <龙 比 喻 陋
陋孔“孔 了子那子 。道地想 ”:方搬 ”非到 有常九 君简夷 子陋去 去,住 住怎。 ,么有 就好人 不住说 简<: ”

之何子 有<欲 <”居 ”子九 曰夷 :。 “或 君曰 子: 居“ 之陋 ,, 何如 陋之

孔 子 云 : “ 何 陋 之 有 < ”
从在 哪作 些者 方看 面来 看, 得陋 出室 来真 <的 简 陋 吗 <

陋 室 铭
的水 山山 (不 ;不 水在 在 )于 于 了深 高 。, , 有 有 了 了 龙 仙 就 人 成 就 为 成 灵 了 异 名


• • • 灵 , 显 出 灵 异 ( 名 作 动 )
名 , 出 名 ( 名 作 动 )
在 , 在 于
水山 不不 在在 深高 ,, 有有 龙仙 则则 灵名 。;
苔 痕 上 阶 绿 , 草 色 入 帘 青 。
有的来 缺人这 乏,里 知和谈 识我天 的结说 俗交笑 人往的 。来都 的是 ,很 完有 全学 没问

白 丁 , 指 没 有 学 问 的 人 。
• • 鸿 儒 , 博 学 的 人 。
谈 笑 有 鸿 儒 , 往 来 无 白 丁 。
以可 阅以 读弹 珍奏 藏不 的加 佛雕 经饰 。的 琴 , 也 可

徙州看年永 夔(花,贞 (遵诗召革 重义涉还新 庆)讥。失 )。忿将败 、后,置被 和改执之贬 (连政郎为 巢州不署朗 湖(悦,州 )广,以司 二东复作马 州连出玄。 。州刺都居 )播观十

最新刘禹锡 陋室铭

最新刘禹锡 陋室铭

刘禹锡陋室铭刘禹锡陋室铭陋室铭朝代:唐代作者:刘禹锡【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及注释】【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⑴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神奇;灵异。

⑸斯是陋室(lòu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óng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

儒,旧指读书人。

⑼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⑽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⑾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它 显著的特点是文辞蕴藉、语言精辟。主人高 尚的道德、陋室周围优美的自然环境、主人 与客人共同营造的人文环境,结构成一曲韵 味十足的乐曲,读来如行云流水,确实是我 国古典中脍炙人口的珍品。• 关于文体
•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 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 ,读来铿锵有力。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 青ing, 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 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5. 文章开头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 龙则灵。”的作用是什么? 用了比兴的手法。“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类比“陋室”;“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自 己。 6. 文章结尾写道“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 云:‘何陋之有?’”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首句用了比兴手法,尾句与首句互相 呼应。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 下册
22. 陋室铭
刘禹锡
板块:教学设计—课件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字梦得,贞 元九年进士,。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 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 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 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 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 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 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 室铭》一文。
8、作者借山水有仙人、神龙是为了表达什 么样的思想?
9、这种借他物来表明思想的手法在前面第一 单元的一篇课文中已经学过,同学们是否记 得,那这种手法叫什么?
山——仙名
南洋诸葛庐
何陋之有
西蜀子云亭 无 丝 竹 之 乱 耳 , 无 案 牍 之 劳 形
斯是陋室,惟吾得馨
谈 笑 有 鸿 儒 , 往 来 无 白 丁 可 以 调 素 琴 , 阅 金 经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在于 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xīn)。 深,有了蛟龙就灵异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要 我有美好的品德(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t1i)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苔藓的痕迹蔓延上台阶,出现碧绿,野草的颜色 映入帷帘显得青葱。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在这里)谈笑的,有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无 知的人。
陋 室 不 陋
5、诸葛、子云分别指谁,他们是怎样的人? 6、作者在本文提到他们有何用意? 自比古代贤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 像他们一样因为自己的高雅脱俗获得别 人的尊敬与景仰。 7、“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用意? 前面直接用诸葛亮与扬子云自比为君子, 所以下句直接引用下句,反诘点题。
3、字词句疏通 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德馨 苔痕
xīn tá i tú dú
调素琴
解释下列字词 斯是陋室: 斯,这; 惟吾德馨: 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鸿儒: 指知识渊博的学者。鸿,大。 白丁: 无官职的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金经: 佛经 案牍:指官府的公文。 丝竹: 这里泛指奏乐的声音。 何陋之有:有 何陋 宾语前置 谓语 宾语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7. 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 这些矛盾吗?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 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 馨”,不鄙俗。
1、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 山 水 2、第一、二句与第三句有什么关系呢?用 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山 比喻起兴
(比兴)
仙 龙

陋室
德馨
3、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从 哪些方面看得出来? 景——环境幽雅 人——交友儒雅 事——高雅脱俗
水 龙 灵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陋 室 铭
安 贫 乐 环境优美(清幽景) 道 陋室不陋 交友高雅(不俗人) 高 生活情趣(高雅事) 洁 伟 岸 引古贤以自况 反诘点题 设喻引题
陋室 山 水 比喻起兴 德馨 仙 龙
陪衬比喻
(君子之德) 托物言志
• 中心论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表现手法: 托物 言志 •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例证、引证 • 修辞手法:比兴对比对偶反问引用
3. 想象陋室周围的环境。 既不是门庭若市,也并非人迹罕至。人与自然 有着心灵的默契,草木生长,绿意葱葱。 4. 结合文章想象作者在陋室里经常干些什么?表明作 者有怎样的志向? 主人情趣高雅,琴棋书画可能样样精通。自己 本已才学非凡,与之交往的人更有博学的学问。 人物:作者、王叔远、柳宗元 志向:雅致淡泊、豁达乐观、不图功名利禄,追求 个人品德的高尚和道德的安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可以弹弹朴素的古琴,看看泥金写的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闹声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文 件来劳累(我的)身体。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屋,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1. “陋室”的主人是个粗俗低下的人吗? 文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说明“我” 的道德高尚。 2. 从文中看,刘禹锡笔下的“陋室”究竟是不是 陋室,为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陋室优 美的自然环境。“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脱俗。“南阳诸葛庐,西 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作 者援引西汉扬雄的事例,大教育家孔子的名言, 有力地证明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