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的学问
语言是一门艺术,说话是一种学问作文

语言是一门艺术,说话是一种学问作文《语言是一门艺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语言就像魔法一样,是一门超级厉害的艺术!比如说,当你的朋友不小心摔倒了,很伤心。
如果你说:“哎呀,你怎么这么笨,走路都能摔倒!”那你的朋友肯定会更难过。
但要是你说:“别伤心啦,我陪你一起站起来,下次小心点就好。
”这样的话,朋友就会觉得心里暖暖的。
还有一次,我在公园里看到一个小朋友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扔到垃圾桶里。
旁边的大人说:“小朋友,你真棒,这么爱护环境,大家都要向你学习!”那个小朋友听了,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以后肯定会更愿意做好事。
所以呀,会说话能让人开心,也能让人更愿意做好事。
我们要学会用好听的话,就像给别人送了一份温暖的礼物。
《语言是一门艺术》小朋友们,语言的力量可大啦,它是一门神奇的艺术哟!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有一天,明明和亮亮一起画画。
明明画得不太好,自己有点失落。
亮亮却说:“明明,你画得真有创意,继续努力肯定会更棒!”明明听了,马上有了信心,接着认真画起来。
你看,一句好听的话能给人带来力量,能让人变得开心和勇敢。
我们要用好语言这门艺术,让身边的人都感到快乐!《说话是一种学问》小朋友们,说话可不光是张张嘴那么简单,它是一种大学问呢!假如你的同桌新买了一支漂亮的铅笔,你说:“这铅笔真好看,我好喜欢。
”同桌听了会很开心,说不定还愿意借你用用。
可要是你说:“这有啥,我的比你的好多了。
”那同桌可能就不想理你啦。
我还听说过这样一件事。
有个小朋友去同学家玩,进门就说:“你家怎么这么小呀!”同学和他的爸爸妈妈都很尴尬。
如果换种说法:“哇,你家真温馨!”大家都会高兴。
所以,我们要学会好好说话,这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大家也会更喜欢我们。
《说话是一种学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说话里面藏着好多学问呢!比如说,在公交车上,有位叔叔给一位老奶奶让座。
如果我们说:“叔叔,您真好心!”叔叔会觉得特别温暖。
但要是啥也不说,就不太礼貌啦。
“不学无术”说的是谁

“不学无术”说的是谁
“不学无术”一词出自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然光不学亡术。
立千大理。
”原意是因没有学问而没有办法,后来指为没本领、没知识。
汉武帝在位时,霍去病是当朝出类拔萃的武将,深得武帝赏识,并托子千臣,把年幼的汉昭帝刘弗陵托付给霍去病的弟弟霍光。
汉昭帝去世后霍光立刘询为带,史杯汉宣带。
崔光掌政汉朝大权四十余载,为汉室的兴盛立下显著的功勋。
宣帝刘询即位以后,立许妃为后。
但霍光的妻子霍显,为人贪图荣华,一心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后,乘许后患病的时候,头通女医,下毒害死了许后。
后来此举败露,女医被严惩。
霍光对于此事一无所知,霍显事后畏惧自己的罪行才告诉霍光。
霍光非常惊恐,责怪霍显不应该做这种蠢事。
有心告发,但却不忍自己的妻子破惩治,最终决定将此大逆不道的事情隐瞒下来。
霍光死后,朝中老臣向汉宣帝告发此案,宣帝下令对此事进行追査。
霍显听说后急忙与家人亲信商讨对策,最终决定召集族人造反,不料风声泄露,宣帝派重兵将霍家包围,霍显落了个满门抄斩的结果。
东汉的历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价霍光的功过时说道“不学亡术,暗于大理”,意思就是不读书,无学识,不明白关乎大局的道理。
说话也是一种学问

说话也是一种学问有些人其实很会炫耀,他们总认为不管做什么,别人都会不经意地给他们竖起大拇指。
现在这个时代,不懂装懂的人可越来越多,真正博学的人总在装聋作哑,不苟言辞。
我们并不是什么哲学家,也称不上是博学,但是有一点却明知,话说大了,即使你肚子里真有货,倒得不干净,也会遭人耻笑。
多少人厌恶半吊子话缸,可现在不同的是,半吊子的人才真算是聪明人。
话不能说绝对,给自己一个台阶下,那才是双赢。
不管你爱不爱谦虚,也有可能你就是喜欢臭美,只要你的一丁点儿有点不被人所知,那么你就会犯困,甚至抓狂。
不过这样一来,后果很明显,要么就是你做成一件事,赢得众人赞赏;另一种情况,那就是你搞砸一件事,本来无伤大雅,因为你的大话一出,别人就会对你很反感,认为你爱吹牛。
话只说一半,没人会讨厌,只是社会交际中的必杀手段,你千万不要一下子把自己全部裸露,这样一来,你在别人眼里就活活一具干尸。
你心里想的,要说的,别人一下子就能摸透,那么神秘感对你来说,毫无价值。
有个外国人是这样评价中国的,他说:“中国人豪爽,有话直说,但唯一的毛病就是,话说得太快,一下子全部暴露,一点悬念也不给人留,让人觉得很没意思。
”如此说来,外国人倒比中国人懂,他们从不会因为没听清别人的一句话,而刨根问底;中国人则不一样,他们经常的把别人没说完的话还要硬拖出来。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作语言暗示,这也就是说,有些聪明的人,他们暗示反应十分强,不要把话说得太全面,只需稍微一点,他们就会明白是什么含义。
话说一半,另外一半留着他人去想,这也显得你很智慧,下次你与朋友再接触,也就有话题可谈。
很多知名律师,他们的口才那是相当没话说,也倒可以一次性击败对手,可他并没有这么做,他还是会给他们留下辩证的机会,从他们的语言当中找破绽,从而凸显出他的智慧。
话多说无益,不必每次张口就是长篇大论,这样只会使得人们对你疏远,觉得跟你这个人说话很没情趣,渐渐的,你自己也会感到压抑,最后也就成了人人嫌弃的可怜虫。
处处留心皆学问的举例说明

处处留心皆学问的举例说明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可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你说,我们每天走在路上,眼前的世界其实都是我们的课堂。
就拿我上次去超市的事儿来说吧。
那天阳光明媚,我一边推着购物车,一边琢磨着晚饭吃什么。
忽然,我看到一个小女孩在水果区,手里拿着一个苹果,满脸好奇地看着。
她的眼神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真让人忍俊不禁。
那一刻,我意识到,生活中那些简单的事情,常常能教会我们最珍贵的道理。
再说说我的邻居老张。
他是个爱养花的退休老头,每次见面他都像个小学生似的,乐呵呵地跟我分享他的种植经验。
他会告诉我,养花得有耐心,浇水不能太急,要细水长流,心态放平。
他那种对生活的热爱,真是让我倍感温暖。
我觉得,老张不仅是在教我如何养花,更是在教我如何面对生活。
你看,这种小小的交流,竟然能让人领悟到很多。
生活就是这样,细节决定成败,处处皆学问。
还有一次,我和朋友去爬山。
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结果在一个陡坡上,我的鞋带竟然松了,差点摔个四脚朝天。
朋友在旁边笑得前仰后合,我也没忍住,反而跟着笑。
后来,我们停下来休息,坐在山顶,俯瞰整个山谷,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其实生活就像爬山,有时候你得停下来,喘口气,欣赏一下周围的风景。
那一刻的宁静和美丽,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人们总说,旅途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再说说我的一位老师。
她总是喜欢用生动的例子来讲课。
有一次,她讲到历史,竟然用现代的流行语来解释。
她说,古代的王侯将相就像是今天的明星,名声在外,风光无限。
但是在背后,他们也有自己的烦恼。
听得我忍不住想笑,老师用这种方式让我对历史产生了兴趣,原来那些古老的故事其实和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太大区别。
这个过程让我意识到,学习并不一定要死记硬背,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
生活中的点滴,其实都是我们学习的契机。
就拿我最近看到的一本书吧,书里提到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生活的缩影。
每次读到精彩的段落,我总会想,哎,这不就是我身边发生的事情吗?就像那句老话说的,“身边即是学问”,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老师。
不学无术的成语故事

不学无术的成语故事
宋代的寇准当上宰相以后,张咏曾经评论他说:寇公是个人才,可惜在学术方面还欠缺一些。
后来两人相会,寇准说:你总该向我提点意见吧。
张咏呆了一下,然后说:《霍光传》不可不读。
寇准不懂他的意思,等他走后,取《汉书·霍光传》来读,读到霍光不学无术时,哈哈大笑说:张公批评我的原来是这个!两个人,一个善于提意见,一个勇于接受意见。
寇准终于成为一代名臣。
不学无术指缺乏学问和本领。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不学无术
成语拼音:bù xué wú shù
成语解释:术:技术;技艺。
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典故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
成语例句:都说他的人是个好的,只可惜了一件,是犯了“不学无术”四个字的毛病。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
曾国藩做人的八大学问

曾国藩做人的八大学问经营管理11-24 1134曾国藩做人的八大学问一、砥砺自我的学问:强者总有挺身立世的时候。
人生之学问有万千。
对弱者来说,他们理解的人生学问,大多是相信“借人成己”,因此总习惯去寻找“第三只手”,但对强者来说,他们坚守的人生学问则是砥砺自我,善于从中争取自己挺身立世的方法。
人生之成,成在何处?有人以为是靠别人来获得成功的跳板,从而让自己一步登天。
这是一种最可笑罪愚钝的人生谬误。
这种人自然会是弱者——软如泥,脆如草。
真正的人生是有强者来完成的,他们善于磨砺自我,找到自己行动的目标,靠顽强的毅力打开人生的缺口。
曾国藩自然属于强者,他的一生皆是在“磨砺”两字中度过的,不断的强化自己的心智,强化自己的能力,从而寻找到了一条被他称之为“人之龙”的成功之路。
这就是曾国藩磨砺人生的学问。
这个学问,直接决定了他的腾空而起,一飞冲天的基础。
二、改变性格的学问:人生就是一个自习的大课堂。
“性格误区”是现代人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因为性格之误乃为人生之大误。
显然,性格问题是人生的一大学问。
为此,有些人总是傲慢骄横,以为它是天下学问最高的,世上他的气势是最壮的,所以常作出一副总裁的样子,指东划西,吆三喝五;为什么又总是有些人唉声叹气眼泪汪汪,只会羡慕别人,而不懂得让自己开始长征路,所以人生总是一片渺茫。
这些皆因性格之病而起。
曾国藩的一生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在不同的环境之中改变自己的性格。
尽可能达到一种完善的状态,应对人生风云。
可以看出,曾国藩把整个人生当作了一个自习的大课堂。
以改变性格为学问,去成就自己心中的大事。
三、拯救命运的学问:紧紧抓住突破一生的主动权。
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一位大的思想家,叫柏拉图。
他有一句名言:“命运是人生中的第一学问。
”的确,每个人或者都是力图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自己成为命运的主人。
因此,我们看到了无数想拯救自己命运的人,他们每天都在展现不同的战斗姿态。
同样也有无数人屈服于命运,成为命运的奴仆。
背后不说人最经典十句话

背后不说人最经典十句话咱老百姓有句老话,叫“背后不言人非”,这话听起来简单,但里头可藏着大学问呢。
今儿个,咱们就聊聊这背后的“艺术”,用几句接地气、又带劲儿的话,说说为啥背后不说人,才是最经典、最上道的做法。
第一句:“当面锣对面鼓,有啥说啥不含糊。
”意思就是,有啥事儿咱当面锣对面鼓地说清楚,别藏着掖着,更别在背后嘀咕。
这样不光显得咱光明磊落,还能减少误会,增进感情。
第二句:“人前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背后说人坏话,就像是给人心里扎了根刺,就算拔出来也留个疤。
咱们得学会给人留面子,毕竟谁都有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今天你给人留一线,明天人家说不定就会拉你一把。
第三句:“舌头底下压死人,话到嘴边留三分。
”这话告诉我们,说话得有个度,尤其是关于别人的事儿。
有时候,一句话说出去,可能就成了压垮别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咱们得管好自己的嘴巴,别让它成了伤人的利器。
第四句:“树大招风,言多必失。
”背后说人,往往容易被人听见,到时候不仅自己尴尬,还可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就像大树容易招风一样,话说多了,总有那么几句会出问题。
所以啊,还是少说为妙。
第五句:“宁在人前骂人,不在背后说人。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糙”,但理儿不糙。
与其在背后偷偷摸摸地说人坏话,不如直接在人前表达你的不满。
这样至少人家还能知道你的态度,也能有机会改正。
第六句:“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很多时候都是表面上的客气。
咱们不知道别人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所以更不应该轻易在背后议论别人。
说不定你的一句无心之言,就被别人曲解成了恶意攻击。
第七句:“积口德,就是积福报。
”背后不说人,其实就是在给自己积德。
你每说一句好话,都是在为自己积累善缘;而每说一句坏话,都是在给自己挖坑。
所以,咱们还是得嘴下留情,多积点口德吧。
第八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做事都不能太过苛刻。
对别人的小缺点、小毛病,咱们得学会包容和理解。
不学无术的本意和引申义

不学无术的本意和引申义不学无术这个词呀,可有趣得很呢。
咱们先来说说它的本意吧。
不学无术,最开始就是说一个人既不学习知识,也没有什么技能、本事。
就像那种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啥正事儿都不干的人。
比如说有些同学,上课的时候不是玩手机就是打瞌睡,下课了也不看书不写作业,就知道到处闲逛或者打游戏。
这就是在学习这件事上特别不上心,长此以往,那可不就是没什么学问,也没有啥能拿得出手的技能嘛。
这就完全符合不学无术的本意啦。
再讲讲它的引申义呢。
现在这个词啊,可不仅仅是说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事儿了。
它还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很多方面都缺乏基本的素养或者能力。
比如说在为人处世方面,有些人特别不懂礼貌,不懂得尊重别人,说话做事都特别没分寸。
这就像是在人际关系这门“学问”里不学无术。
又比如说在生活里,有些人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衣服不会洗,饭也不会做,就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这也可以说是在生活技能这方面不学无术呀。
我就见过这样的人呢。
我有个朋友的朋友,都已经是成年人了,找工作的时候,简历上啥都写不出来。
问他有啥特长,他就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来。
你说这是不是很糟糕呀?这就是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好好去学习一些东西,导致到了需要用的时候,就完全拿不出手。
这就是典型的不学无术在现代社会里的一种表现。
还有啊,在社会上,有些人想要创业,但是呢,又不去学习相关的商业知识,也不了解市场行情,就凭着一股冲动就去干了。
结果呢,往往是赔得一塌糊涂。
这也是一种不学无术的体现呀,不懂得在自己要涉足的领域里去学习、去积累,那怎么能成功呢?所以啊,不学无术这个词不管是从本意还是引申义来看,都是在提醒我们要不断地学习。
不管是学习文化知识,还是学习生活技能,或者是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都得用心去学。
要是整天浑浑噩噩的,那最后就只能成为一个被大家看低的不学无术的人啦。
咱们可不能这样,要做一个积极向上、不断学习进步的人呢。
你看,生活里到处都有这样的例子。
像那些成功的人,他们往往都是一直在学习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不”的学问
摘要:在具体的教育中,家长应成为向儿童展示良好行为的榜样,树立对各种
行为的评价信息,使孩子建立起正确的行为准则。
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
儿子会打洞。
其实更为科学的解释,不应当归咎为遗传,而应当理解为早期模仿
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为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
扣子,其意义非凡。
关键词:人格发展道德行为习惯挫折教育说“不”家长拒绝
与家长约谈,作业并不多,怎么不能及时完成呢?家长讲的最多的是孩子在
家玩手机,无法制止。
孩子放学回到家不是先写作业,而是找家长要手机,不给,就死缠硬磨,发扬“不达目的不罢休”之精神,最后使出杀手锏:哭。
一哭,家长
只好妥协,手机甩给他,玩去吧,这么磨人!其实,在孩子越是撒泼放赖之时家
长越是不可以妥协,要敢于说“不”。
一、说“不”利于人格发展
专家研究表明,婴幼儿期的孩子表达自己意愿的方式是哭,稍大一些大约三
到六岁,孩子就会察言观色,懂得使用一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求,这一阶段
的孩子做事会有很强的主动感,积极体验目的的实现。
起先,他的办法是尝试性的,大人满足了他(她)的要求,孩子就会很开心,下一次还用这个方法,假使这种办法行不通,他还会尝试新的方式。
恰逢此时,
他想到了运用“哭”或者打滚放赖的方式,家长出于心疼或者别的因由给出了他所
期望的结果,在这一场对决中孩子轻易获胜,他体验到了自己目的得靠这种方式
来达成。
再遇到这种情况,他就会首选这一办法,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发现其中的
教育契机,不能加以矫正,无疑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错误的行为,此后,凡是有
所欲求便会变本加厉,向更为不合理的方向发展,直到父母不可控的范围。
家长就得掌握一定的心理发展规律,科学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无原则的有求
必应或者心疼式的妥协均是不可取的。
那么究竟如何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呢?
1.说“不”要赶早。
儿童的品德发展是在内部矛盾的推动下,和外界原因共同
起作用的结果。
十岁之前的儿童处在他律道德阶段,儿童对道德的行为的思维判
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而儿童六岁之前处于无道德规则阶段;而只有
到了十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才多半依据自己内在的标准。
故而,
在孩子品德发展的早期,家长的干预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应当抓住六岁以前这个
关键期。
2.榜样不可少。
研究发现,通过观察学习,学习者的道德行为会受到榜样的
多种影响。
(1)形成新的行为,通过对榜样行为的观察和模仿建立新的行为。
(2)消退已有的行为,假如榜样的行为受到惩罚,学习者可以消退原先具有的
行为反应。
(3)抑制已有的行为,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减少原有的行为的出
现频率或者可能性。
(4)解除对已有行为的抑制,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使得
原有被抑制的行为重新活跃起来。
二、说“不”是挫折教育的起始
有一种父母对孩子的爱叫做“没有底线”,丝毫不讲原则,然而这种爱并不能
使孩子变得更优秀、更懂得感恩,相反却培养出许多自私、冷漠、所求无度的“白眼狼”,即是父母再怎样对他们掏心掏肺,他们都以为是理所当然。
而事实是,父母不可能永远为孩子保驾护航,在其出身社会有谁会一味地为他的行为买单呢?
那么,请你早一点对孩子说“不”,不要去一味地纵容,给孩子立下规矩,即是对
他们最大的慈悲!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很多家长是没有远瞻的,根本不去为孩子的一生计划。
人生之路必定是会有风有雨的,哪能一帆风顺的呢?无原则的有求必应,其
本质就是骄纵。
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他偶然受挫,便会无所适从,动不动就会寻
死觅活,情感如决堤之水泛滥成灾。
小的时候,他以哭相要挟,你答应了他的要求;长大以后,遇到坎坷以“自杀”相要挟,而往往酿成人间悲剧,悔之晚矣,究
其原因,是挫折教育严重缺失。
人间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哪能万事皆称心遂
愿呢?父母应当明白,父母的拒绝就是挫折教育的第一课。
1.横下心来说“不”。
我们再回到开始的话题,当儿童向父母要手机玩不吃饭
的时候,大人正言告之吃饭时间玩手机是不可以的。
如果小孩哭闹,大人要横下
心来,坚决不给予他(她)手机。
家长的心狠一点,就会锻造出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次纵容就会为下一次筑下更难改变的壁垒。
2.此时无声胜有声。
对于已经形成耍泼放赖行为的儿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
予理睬。
他(她)哭闹打滚的目的就是逼你就范,甚至故意伤害自己来攻克你的
心理防线。
他的不合理要求坚决不答应,但也不必给予惩罚,这种情况下的惩罚
是没有多大效果的。
你也别走开,就静静地看着,用你的沉默告诉他(她):你
的无理取闹对我没有效果!大人千万不要动辄歇斯底里,你的过激反应对孩子的
这种行为无疑是一剂兴奋剂,不能起到遏制作用反而有强化他的行为的作用。
心
理足够强大,让她(他)意识到所有无理要求都不会得到回应。
所有的哭闹和放赖,既没有得到想要的也没有激怒大人,孩子哭完了就会调整自己的方式。
你也不必说道理,孩子也听不进,你讲一万,不如他自己摔一跤。
在你这里,他跌了跟头,会很痛,但这痛、这泪水会是最好的老师,教会他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