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层与平流层
简述大气层的垂直分层及特征

简述大气层的垂直分层及特征大气层是地球表面上空的一层气体包围物,它保护并维持地球上的生命。
大气层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和性质进行垂直分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大气层的垂直分层及其特征。
1. 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层中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它从地面开始,向上延伸约10-15公里。
这一层是人类活动和大部分天气现象发生的区域。
对流层中有丰富的水汽和空气运动,形成了云、风、降水等现象。
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每升高1公里温度下降约6.5摄氏度。
2. 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延伸至约50公里高度。
在平流层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保持稳定或略微上升。
这是因为平流层中存在着臭氧(O3)浓度最高的臭氧层(臭氧圈),它吸收了紫外线辐射并使温度升高。
平流层也是飞机和气球等航空器的主要活动区域。
3. 中间层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之上,延伸至约80公里高度。
在这一层中,气温开始逐渐下降。
中间层的特征之一是稳定的大气压力和较低的空气密度。
由于大气压力较低,这一层对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4. 热层热层位于中间层之上,延伸至约500公里高度。
在这一层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上升。
这是因为热层受到太阳辐射的直接影响,吸收了大量的太阳能量并使温度升高。
热层也是人造卫星轨道所在的区域。
5. 顶部大气顶部被认为是大约1000公里以上的高空区域。
在这个区域内,大气变得非常稀薄,并且几乎没有可测量的空气运动。
除了垂直分层外,大气还具有以下特征:1. 水汽含量:大气中含有不同程度的水汽,这决定了云、降水和湿度等天气现象。
2. 气压:大气压力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在海平面上,平均气压约为1013.25毫巴。
3. 温度变化:大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变化而不同。
通常情况下,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下降,但在平流层和热层中可能会出现升高的情况。
4. 大气成分:大气主要由氮气(约78%)和氧气(约21%)组成,还包括稀有气体、水蒸汽、二氧化碳等微量成分。
大气层分类

大气层分类大气层分类一般分为三层。
大气层分类一般分为三层,即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和中间层。
下面就按大气的成分、结构和空间特征来加以区别:(1)大气的成分地球上的大气约有1000亿吨,其中氧气占0。
03%,氮气占78%,剩下的就是二氧化碳,其它气体和杂质了。
这些大气层中的成分及比例的不同,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2)大气的结构大气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四个主要部分。
层一:对流层,也称同温层,是大气层中的最低一层。
在这一层里,温度随高度而增加。
由于大气受地球表面的影响,所以热的、高能量的、大量悬浮在空中的微粒,大部分被从地球表面抛向高空。
所以,对流层的大气又叫做大气的烟雾层。
层二:平流层,平流层里,云和雾等小水滴都很少,太阳辐射穿过大气的强度很弱,因此气温比较稳定,昼夜变化小。
另外,平流层的臭氧层能够吸收危害人体健康的紫外线。
层三:中间层,处在平流层顶部,厚约1000千米,此层内有云、雨、尘埃、水气和悬浮微粒等,水汽含量非常丰富,因而又有“雨层”之称。
O3:平流层,处在对流层顶部,这一层对地球表面起保护作用。
从高空往下看,大气层呈现白色。
这层的气体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因此稀薄的空气会上升。
在下雨或下雪时,在对流层和平流层的交界处常常会出现白色的混合云带,这是下雨和下雪的先兆。
而在中间层则没有这种混合云。
中间层中的云多为层状,厚度从几百米到2000千米不等。
云的底部通常为蓝色,愈接近云顶,颜色愈深。
大部分的云是由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二者的混合物组成。
有时也会包括一些较大的雨滴、雪花和雪片。
He:电离层,电离层在大气层的中部,是大气层中离地面最近的一层。
电离层是大气中的一个电离层,与地球的磁场有关。
在人造卫星上可以利用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从而准确测定距地面的高度。
He 的厚度一般认为只有20~50千米。
电离层可以分为对流层顶部以上、中间层顶部以上及平流层顶部以上3个部分。
平流层 对流层 电离层

平流层对流层电离层
平流层:大气圈中的一层,位于对流层顶部到距地面约50千米
的高度范围。
层内气温通常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平稳,以平流运动为主,能见度好,适合高空飞行。
对流层:指在平流层以下,从地面向上伸展到大约—公里的大
气层,在这层大气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迅速下降有云的形成以
及有对流活动。
电离层:是指地球大气的一个电离区域。
电离层受太阳高能辐射以及宇宙线的激励而电离的大气高层。
60千米以上的整个地球大气
层都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的状态,电离层是部分电离的大气区域,完全电离的大气区域称磁层。
也有人把整个电离的大气称为电离层,这样就把磁层看作电离层的一部分。
除地球外,金星、火星和木星都有电离层。
电离层从离地面约50公里开始一直伸展到约1000公里高度的地球高层大气空域,其中存在相当多的自由电子和离子,能使无线电波改变传播速度,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产生极化面的旋转并受到不同程度的吸收。
平流层和对流层的区别

平流层和对流层的区别平流层和对流层是大气层中的两个重要部分,它们在气候、天气和生态系统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平流层和对流层的区别。
一、平流层平流层是大气层中的一个重要层次,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约为10至50公里。
平流层的特点如下:1. 温度变化小:平流层的温度变化相对较小,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下降。
这是因为平流层主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太阳辐射在平流层中被吸收和散射,导致温度相对稳定。
2. 高度稳定:平流层的高度相对稳定,大气层中的大部分飞行器和卫星都在平流层中运行。
平流层的稳定性使得飞行器能够更加稳定地进行飞行和导航。
3. 气流平稳:平流层中的气流相对平稳,没有明显的上升和下降运动。
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气流主要是水平流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相对较小。
4. 含氧量较低:平流层中的氧气含量相对较低,这是由于平流层高度较高,氧气分子相对较少。
这也是为什么高山登山者在攀登高山时需要额外的氧气补给的原因之一。
二、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层中的另一个重要层次,位于地球表面上方,高度约为0至10公里。
对流层的特点如下:1. 温度变化大:对流层的温度变化相对较大,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下降。
这是因为对流层主要受到地面辐射的影响,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释放出的热量导致温度变化较大。
2. 高度变化大:对流层的高度变化较大,地球表面的山脉、山谷和平原等地形特征都会对对流层的高度产生影响。
对流层的高度变化使得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产生上升和下降运动。
3. 气流活跃:对流层中的气流相对活跃,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的运动频繁。
这是因为对流层中的气流主要是垂直流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相对较小。
4. 含氧量较高:对流层中的氧气含量相对较高,这是由于对流层高度较低,氧气分子相对较多。
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生物和人类都生活在对流层中的原因之一。
总结:平流层和对流层在温度变化、高度稳定、气流特性和氧气含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平流层温度变化小、高度稳定、气流平稳、含氧量较低;而对流层温度变化大、高度变化大、气流活跃、含氧量较高。
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四个区别

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四个区别
一、对流层
位置:大气的最低层。
高度:紧靠地球表面,其厚度大约为10至20千米,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温度变化: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5℃。
主要成分:氮、氧、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一氧化碳、臭氧、硫酸、二氧化氮、氢氧根。
空气运动: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空气对流。
天气现象:云、雾、雨、雪等。
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二、平流层
位置:对流层以上。
高度:大约距地球表面20至50千米。
温度变化:随高度上升而上升,高度每上升1公里,气温会平均下降摄氏6.99度。
主要成分:氮气、氧气、少量的水汽、臭氧(在22到27千米形成臭氧层)、尘埃、放射性微粒、硫酸盐质点。
空气运动:空气较为稳定,平流运动特别显著。
天气现象:基本上没有水汽,晴朗无云,很少发生天气变化,适于飞机航行。
臭氧具有吸收紫外线功能,保护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地表免受强烈紫外线的侵袭。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度

对流层平流层高度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度是大气科学中的重要概念。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三个概念,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一、对流层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中最底层的一部分,位于地面上方约10-15公里的高度范围内。
它的特点是温度递减、密度递减和气压递减。
在对流层内,空气呈现垂直混合的状态,形成了对流运动,因此得名对流层。
对流层的上界称为对流层顶,其高度大约在10-15公里左右。
对流层顶的高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理位置、季节和天气等。
对流层的高度越高,气温越低,气压和空气密度也越小。
对流层是地球上大部分天气现象发生的地方。
其中,对流层中的对流运动是形成云、降水和风等天气现象的重要原因。
对流层的温度递减和密度递减特点,也为气象学家提供了研究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的重要线索。
二、平流层平流层是对流层上方的一个大气层,高度范围大约在对流层顶上方50-55公里处,直到距离地面约80-85公里的位置。
平流层的特点是高度基本上保持不变,温度递增和密度递减较缓。
在平流层中,空气呈现水平混合的状态,形成了平流运动,因此得名平流层。
平流层的上界称为平流层顶,其高度大约在50-55公里左右。
平流层的高度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相对稳定。
平流层的高度和稳定特性使得大气飞行器、气象观测仪器等能够在这个层次进行运行和观测。
平流层的温度递增和密度递减特点,与对流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温度递增和密度递减的特性使得平流层中的空气流动相对较稳定,几乎没有对流运动。
这也是为什么飞机在航行过程中会选择在平流层中飞行的原因之一。
三、高度高度是指某个点相对于参考点的垂直距离。
在大气科学中,高度是衡量大气层次的一个重要指标。
常用的高度单位有米(m)和千米(km)。
在对流层和平流层中,高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对流层的高度通常是以地面为参考点,以海平面为基准,通过气压的测量来计算得出。
而平流层的高度则是以对流层顶为参考点,通过大气层次结构和温度的变化来确定。
平流层和对流层的区别

平流层和对流层的区别
平流层和对流层是大气圈中的两个重要层,它们在大气循环和气
候形成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平流层和对流层
之间的区别。
平流层是大气圈中的一个重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大约在
10公里到50公里之间。
平流层的主要特点是气流的垂直运动非常弱,主要是水平方向的运动。
在平流层中,气流呈现出水平流动的状态,
形成了大范围的气旋和反气旋,这种运动方式被称为平流。
平流层中
的气流稳定,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这种温度变化规律被
称为逆温层。
平流层中的气流运动缓慢,大气层内的气体能够充分混合,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气候环境。
对流层是大气圈中最底层的一个层,位于地球表面到平流层之间,高度大约在0公里到10公里之间。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气流的垂直运
动非常强烈,主要是由地表的热量引起的对流运动。
在对流层中,气
流呈现出垂直上升和下沉的状态,形成了对流运动。
对流层中的气流
不稳定,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这种温度变化规律被称为
正常层。
对流层中的气流运动剧烈,大气层内的气体很难充分混合,
从而形成了气候变化较为剧烈的环境。
总的来说,平流层和对流层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气流运动的方式、温度变化规律和气候环境的稳定性上。
平流层中的气流呈现出水
平流动的状态,温度逆温层,气候相对稳定;而对流层中的气流呈现
出垂直运动的状态,温度正常层,气候变化较为剧烈。
这两个大气层
的不同特点,共同构成了地球大气圈复杂多变的气候系统,影响着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活。
大气层的四大层次解析

大气层的四大层次解析1.引言大气层是地球周围的一层气体包围物,它起到保护地球和维持生命的重要作用。
大气层可以被分为四个主要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
本文将深入探讨每个层次的特点和功能。
2.对流层对流层是离地表最接近的一层,大约从地球表面延伸到10-15公里的高度。
这个层次是大气层中最活跃的部分,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此处。
对流层中的空气以热力对流的形式运动,形成云、降水和风。
大气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下降,这种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地表并加热对流层的空气所致。
3.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上方,大约从10-15公里到50公里的高度。
在这个层次中,空气运动变得相对较为平稳,没有明显的对流现象。
平流层中的空气以水平流动为主,这种水平运动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了大气层的稳定性和天气系统的形成。
此外,平流层中还存在着臭氧层,它起到过滤紫外线辐射并保护地球生物的作用。
4.中间层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上方,大约从50公里到80公里的高度。
这个层次中的空气非常稀薄,几乎没有气象现象发生。
然而,大气层中的温度在中间层中开始上升,这是因为太阳辐射使得大气层中的稀有气体吸收能量。
中间层中还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大气层现象,如极光和流星。
5.外层外层是大气层中最高的一层,从80公里开始延伸到数百公里的高度。
在这个层次中,大气层变得更加稀薄,几乎没有气体分子存在。
外层中的温度再次开始下降,直到大气层与太空相接。
外层的特点之一是高能粒子的存在,它们是由太阳风和宇宙射线产生的。
6.结论大气层的四大层次对地球和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对流层是天气现象发生的主要区域,平流层控制着大气层的稳定性,中间层中的温度变化影响着大气层的物理特性,而外层则与太空相连。
深入理解大气层的四大层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科学研究和全球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為什麼要學氣候學? 甚麼是氣候?
一年:24節氣
每一節氣15天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立夏、小滿、芒氣種候、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節處令暑、變白遷露為、「秋分氣、候寒」露、霜降 一年立中冬,、小天雪氣、隨大雪季、節冬變至化、小的寒概、念大寒模式
Tropical Rainforest
Tropical Desert Climate
Tropical Monsoon
1. 年溫差分佈的特徵?原因? 2. 撒哈拉沙漠 vs.熱帶雨林 vs.季風區? 3. 台北與夏威夷有何不同?原因? 4. 影響季節變化的因素為何?
為何微量氣體對「氣候變化」影響這麼大? 透過甚麼過程影響?
地球大氣的特徵
1. 為何對流層氣溫往上遞減? 2. 為何平流層氣溫往上遞增? 3. 氣溫垂直剖面與其他行星有
何不同?原因?
1. 哪一個緯度帶對流層頂最高?最低?原因? 2. 垂直遞減率?原因?
1. 哪一個季節氣溫最高?最低?原因(對流層與平流層)? 2. 垂直遞減率呢?有何特色?原因?
1. 年溫差的特徵? 2. 北半球 vs.南半球?南極vs.北極?原因? 3. 南半球不同緯度帶的特徵?原因?
Aristotle's Climate Classification
Speaking of climatology in 1978 in an address reported in the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10, 11711174),
1. 為何熱帶水氣量最大? 2. 為何水氣量往上遞減? 3. 相對濕度呢?
Continents 3%
Ocean 97%
Continents 3%
Ice Sheets 75%
Other 1%
可用淡水量 (ground water + other) 0.8% 大氣中的水佔其中的0.35%
Other 1%
Groundwater 24%
Soil 38%
Lakes 20%
River 20%
Air 22%
水的循環圖
甚麼因素決定海水密度?
大氣與海洋成分不同,有何影響?
海水成分
重碳鹽酸
硫酸鹽 鎂
鈣 鉀
溴
氯
From “The Blue Planet” by Skinner et al.
鈉
海溫的垂直分佈特徵? 哪一緯度的海洋最穩定? 為什麼?
作業一
1. 為什麼要學氣候學? 2. 為何對流層氣溫往上遞減? 3. 哪一個緯度帶對流層頂最高?最低?原因? 4. 年溫差分佈的特徵?原因? 5. 為何微量氣體對「氣候變化」影響這麼大?透過甚麼
過程影響? 6. 為何水氣量往上遞減? 7. 估計大氣水含量佔全球水含量的比例。 8. 大氣與海洋成分不同,對大氣與海洋運動的影響有何
舊曆:五天一候,三候成一節氣,
一年72候 現代:五天平均,pentad (一年73)
Climate: ancient Greek - klima, meaning inclination
• 風塔可能建於西元前二~一世紀
• 由大理石建造,呈八角形 • 每個方位各有一個雕像
希臘人的風塔
• 由雕塑神像描述該風向盛行時的天氣特徵。
不同? 9. 上網查詢有哪些網站可以提供土地利用、地表狀態、
植背、冰雪等資料,監測方式為何?
10/9下午5時前交給助教(可用電子檔)
什麼是氣候?
“A statistical ensemble of states of the atmosphere-ocean-land system during a time period several decades long.”
- A.S. Monin
• 統計系集 • 數十年 • 氣-海-陸
IPCC, 2007
不斷變遷的氣候
CO2 O2
特性: 多重時間尺度
間冰期
冰河期
百萬年
規律的冰期與間冰期:10萬年週期
全新世
小 冰 期 中 世 紀 暖 期
Long-term variation of JJA temperature in Taiwan: Secular+interdecadal+abrupt change+interannual
Professor Kenneth Hare said,
‘… you hardly heard the word professionally in the 1940s. It was a layman’s word. Climatologists were the halt and the lame…in the British service you actually had to be medically disabled in order to get into the climatological division… It was clearly not the age of climate. Now it is. It’s the respectபைடு நூலகம்ble thing to do… This is obviously the decade in which climate is coming its own.’
鹽度的垂直分佈特徵? 哪一個緯度的海洋最穩定? 為什麼?
海陸分佈,地形的影響?
地表、土地利用與植被的影響?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Vegetation
Spring 2000
Vegetation
Fall 2000
Summer 2000
Winter 2001
冰雪的影響
/GlobalM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