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精修订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附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1、. 填出下列数据的单位:一个学生的身高是170 ;一张报纸的厚度约8×10﹣4 ;一枚壹圆硬币的厚度约2×103;圆珠笔的长度是0.135 ;课桌的高度大约是780.2.如图所示,在“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的一瞬间,若以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
3、丙图中,长方形铁片的长度是cm;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 m 高空飞行时,能顺手抓住一颗窗外飞行的子弹,这是因为此时子弹相对于飞机处于状态.5.一架飞机在10m i n内飞行了180k m,它的速度是m/s,合k m/h,它飞行30s通过的路程是_m.6.正在行驶的列车速度是15m/s,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7.甲、乙两人进行百米赛跑,甲到达终点时,乙还距终点10m,若让甲从起跑线后退10m,甲、乙同时起跑,则先到达终点,要让甲、乙同时起跑,并同时到达终点,则乙应从起跑线前m 处起跑.8.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0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800m,这个物体在最后100m的路程中的速度是_m/s,所用的时间是s.9.一列长100m的列车,穿过500m的某一ft洞,若火车运行速度是108k m/h,火车穿过ft洞所用时间是s.10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路程是乙的2倍,乙运动的时间是甲的1.5倍,那么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11.公共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如果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的;如果以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12.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它相对于地球是的,相对于太阳是的.13.我们平常说:“旭日东升”,是以做参照物的.飞行员在回忆飞机俯冲的情景时,说:“大地迎面而来”,他是以做参照物的.14 一列长150 m、以54 km/h 的速度匀速前进的火车,当它越过一列长130m、以5 m/s 的速度同向行走的队伍时,以队伍的第一人为参照物,列车的速度为m/s,需要秒时间可以越过。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五四运动B 太阳升上天空C 心情激动D 铁生锈了2、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 1s 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 2s 内通过的路程是 3m,第 3s 内通过的路程是 4m,则()A 前 2s 内的平均速度是 25m/sB 前 2s 内的平均速度是 2m/sC 3s 内的平均速度是 3m/sD 后 2s 内的平均速度是 4m/s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4s 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则它在前 2s 的速度一定是()A 80m/sB 10m/sC 5m/sD 无法判断4、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速度之比是 2 : 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4 : 5,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A 8 : 15B 15 : 8C 5 : 6D 6 : 55、关于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 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 物体通过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大6、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 60km/h,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 40km/h,则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 50km/hB 48km/hC 52km/h7、下列运动中,速度最大的是()A 百米赛跑中成绩是 986sB 手扶拖拉机 10min 内行驶了 24kmC 某同学骑自行车 1h 前进了 22kmD 载重汽车在城区行驶的速度是 30km/h8、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它在第 1min 内、第 2min 内、第 3min 内通过的路程都是 300m,则这个物体()A 一定是做匀速直线运动B 一定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 可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D 以上说法都不对9、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公路上跑步,二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速度之比为 5 : 4,所用时间之比为 4 : 3,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A 5 : 3B 4 : 3C 5 : 410、某同学郊游时,用半小时走完 18km 的路程,休息半小时后,再用 30min 走完 13km 的路程。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飞机在空中飞行B 河水流动C 一杯开水变凉D 地球绕太阳公转2、小明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他是以()为参照物。
A 地面B 汽车C 路旁的建筑物D 树木3、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B 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C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D 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4、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4s 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则它在前 2s 的速度一定是()A 5m/sB 10m/sC 20m/sD 无法确定5、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3∶1,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2∶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A 2∶9B 2∶1C 9∶2D 1∶26、下列运动中,速度最大的是()A 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 10s 跑完全程B 汽车在 1h 内通过 54km 的路程C 自行车在 10min 内通过 24km 的路程D 磁悬浮列车在 1min 内行驶 12km7、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 120km 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60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40km/h,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 48km/hB 50km/hC 52km/hD 45km/h8、甲、乙两车同时从同地同向出发,在同一水平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甲以初速度 v₁=16m/s、加速度 a₁=2m/s²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以初速度 v₂=4m/s、加速度 a₂=1m/s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求两车再次相遇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为()A 24mB 36mC 48mD 60m9、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6m/s,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4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 48m/sB 5m/sC 52m/sD 无法确定10、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它在第 1min 内、第 2min 内、第 3min 内通过的路程都是 300m,则在这 3min 内物体做的是()A 匀速直线运动B 变速直线运动C 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 以上都不对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30 分)11、物理学里把物体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1.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右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2s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B.2-4s时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C.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D.4-5s内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左运动2.《龟兔赛跑》是大家熟知的寓言故事,乌龟和兔子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途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到了终点,最终乌龟获胜。
在这个故事中()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慢B.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大C.终点裁判员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作出裁决D.物理学中采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3.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下述记录四次结果:2.99cm, 3.00cm,2.98cm,2.9c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读数为2.9cm是因为测量误差B.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0.01mmC.物体的长度最接近2.99cm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错误4.2023年9月30日,在杭州亚运会比赛中,中国跳水梦之队的全红婵、陈芋汐获女双 10 米跳台项目冠军。
在比赛中,她们的动作高度协调统一,从侧面看似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此时,若说全红婵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评委B.陈芋汐C.跳台D.水面5.地球的半径为R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4 h,某地球同步卫星位于赤道上空且离地面的高度约为5.6R,卫星正下方地面上有一观察者,用天文望远镜观察被太阳光照射的此卫星。
若不考虑大气对光的折射,春分(即太阳光直射赤道)那天在日落的时间内,此人观察不到卫星的时间约为()。
A.40min B.70min C.100 min D.140 min6.甲、乙两人站在一堵光滑的墙壁前,两人相距102 m,且距离墙壁均为68 m,如图1.9所示,甲开了一枪后,乙先后听到两声枪响的时间间隔为(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 m/s)()A.0.1 s B.0.2 s C.0.3 s D.0.4 s7.甲、乙两名同学从同一起点出发,沿平直公路运动到相同终点。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C.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2.多数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身高在( )A .1.5m ~1.7m 之间B .15cm ~17cm 之间C .15mm ~17mm 之间D .150dm ~170dm 之间3.小明同学坐在公园的过山车上,过山车高速运动时,小明看到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转,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地面上的人B.建筑物C.过山车轨道D.过山车 4. 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下图所示的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5.三个人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步行速度是3千米/时,乙在2分钟内走126米,丙行进的速度是1米/秒,比较三人的速度大小,则( ) A. V 甲 >V 乙 > V 丙 B. V 丙> V 乙> V 甲 C. V 乙> V 丙> V 甲 D. V 乙> V 甲> V 丙6. 某火车站并列停靠着甲乙两列火车,甲车上的乘客突然发现自己所在的列车向东运动了,关于两列火车运动情况的说法可能是( )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 B.甲车不动,乙车向西 C.甲车向西,乙车不动 D.甲车向西,乙车向东7.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vt。
在图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8. 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2.38cm,12.35cm,则宽度应记录为( )A.12.38cm B.12.3675cm C.12.36cm D.12.37cm9.某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v=s/t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v与s成正比B.v与s成反比C.s与t成正比D.以上说法均不对10.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秒钟内通过5米的路程,接着静止5秒,再在5秒钟内通过10米的路程,物体在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A.1m/s B.15 m/s C.2 m/s D.1.5 m/s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每空2分,共24分)11.两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2:1,行驶的路程之比是4: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河水流动 C.水凝固成冰 D.雨滴下落2.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 B.茶杯的高度是10C.物理书的长度是 D.他自己的身高是3.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时间的物理量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4.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最接近于5.坐在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们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A.船舱 B.河水 C.河岸上的树 D.迎面驶来的船6.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的错误叫误差B.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C.产生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7.一个物体沿平直公路第1 s运动了10 m的路程,第2 s、第3 s所通过的路程都是10 m,则该物体在3 s内的运动;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A,B选项中两种运动都有可能D.可能是匀速曲线运动8.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行人为参照物,汽车;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9.一天某市的天气格外晴朗,风吹着白云在蓝天中飞行;某人走进一座高高的商业大厦时,抬头一望,惊呼大厦在移动;该大厦其实牢牢地耸立在一片空旷的场地上,造成此人错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B.商业大厦C.蓝天D.飞行的白云8. 小明和小华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明都要比小华提前5m到达终点,若小明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5m, 小华仍在起点处与小明同时起跑,他们仍按原来的平均速度奔跑,则A小明先到终点 B.小华先到终点C.两人同时到达终点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0. 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两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两人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则此木块的长度是 cm,12.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诗中描写“青山”与“孤帆”运动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与第11题 13. 小明在火车站坐火车时,感觉自己坐的火车开始向北行驶,他看看站台,发现原来是对面的火车在向南行驶,而自己坐的火车并没有开动;“小明感觉自己坐的火车开始向北行驶”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自己坐的火车并没有开动”是以______为参照物;14. 用图3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所测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图3图415. 某桥全长1916 m,正桥全长480 m,一辆汽车匀速通过正桥时,车上速度表如图4所示,汽车通过正桥所用的时间为_____;16. 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5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小球每隔s 所处的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_______球运动时间长,______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大;17. 暑假期间,爸爸驾车带小明去南京旅游,在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图6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50”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南京,最快需要_________h;18.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经过 5 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____;三、作图与实验题19题10分,20题10分19.某物体运动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请你画出该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20.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234 5 cm和测平均速度.2该实验原理是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选填>、<、=四,计算题共20分21.右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是什么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莆田需要多少分钟22. 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m;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姓名:_______考号: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题次答案1、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8所示,图9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2、坐在顺水漂流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A.河岸上的树B.河水C.迎面驶来的船D.河岸3.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下列数据的单位是“厘米”的是: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B.茶杯的高度是11.2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4、一著名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起跑时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7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1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答,7m/sb,9m/sc,10m/sd,11m/s5。
汽车在直线公路上行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30m/s,后半程平均速度为20m/s,所以汽车全程平均速度为A.50m/s B.25m/s C.24m/s D.10m/s6.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C.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D.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7.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前5秒通过5米的距离,然后静止5秒,再5秒通过10米的距离。
物体在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1米/秒15米/秒2米/秒1.5米/秒8.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向行驶。
下列关于它们的说******确的是:a .联合收割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选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C.相对于收割机来说,卡车在运动D.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9.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形容词(adjective的缩写)12.56cm=12.5610-2m=0.125 mb . 12.56cm=12.56cm10-2m=0.125 mc . 12.56cm=12.m=0.125 md . 12.56cm=12.56cm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碳(carbon的缩写)只要仔细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 .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11。
(完整版)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单选题1.小明坐在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与公路并排的铁路上一列火车的车头,过了一会儿又看到车尾.关于火车与汽车的运动情况,不可能的是( )A.火车静止,汽车运动B.火车运动,汽车静止C.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同,火车的速度等于汽车的速度D.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反,火车的速度小于汽车的速度2.张强同学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是5 min,已知他家到学校的路程为1 500 m,则他骑车的平均速度是( )A.300 m/sB.30 m/sC.10 m/sD. 5 m/s3.在时速达300 km/h 匀速行驶的“和谐号”动车组车厢中,座位上的乘客将装满水的纸杯放置于身前的桌面上,杯中水都不会溢出,此时,选择什么为参照物,纸杯的速度也是300 km/h?( )A.车厢B.桌面C.乘客D.铁轨4.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小鸟在空中飞行B.河水流动C.水凝固成冰D.雨滴下落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1 min 时间的长短,小翔同学描述正确的是( )A.中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书,1 min 时间只能读50 个字B.健康人的脉搏,1 min 时间跳动70 次左右C.人们呼、吸气5 次所用的时间通常是1 minD.中学生骑自行车上学,1 min 时间正常能骑行600 m6.下列属于时间单位的是( )A.光年B.岁月C.旭日D.小时7.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0~5 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 m/sB.0~7 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 m/sC.2s~5 s 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D.5s~7 s 内,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8.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运动就是物质的一切运动B.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无关C.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D.机械运动就是一切机械的运动,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9.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 秒内经过1 米,在二秒内经过2 米,在3 秒内经过3 米,在4秒内经过4 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10.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的速度最大B.甲车和丙车运动速度相同C.乙车的速度最少D.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丙11.要测量如图所示的一根曲线MN 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A.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数值B.用一条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C.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测量过程和B 一样D.以上都不可取.12.下列运动中的人或物,速度最大的是( )A.刘翔以12.88 s 创造了男子110 m 栏世界纪录B.某同学骑自行车用2 min45 s 前进了1000 mC.手扶拖拉机在20 min 内前进4.8 kmD.载重汽车在城区行驶时限速30 km/h13.2012 年国际田联110m 栏比赛中,刘翔以12 秒97 破赛会记录夺得冠军.如图所示是刘翔在跨栏时的情景,若说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刘翔B.看台上坐着的观众C.地面D.刘翔前方立着的栏14.半天等于多少秒( )A.600B.720C.43 200D.86 400二、填空题15.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 点沿直线运动到E 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 点到E 点是作(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A 点运动到E 点的平均速度约为m/s.16.如图所示,总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由甲图:由乙图:.17.尝试利用手中的直尺和三角尺你能精确的测出硬币的直径,下面几位同学各自设计的测量方案,其中测量方法最好的是.A.B.C.18.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速度表如图所示,指针显示汽车速度为km/h,合m/s.19.天安门广场的旗杆高度是32.6 (填上适合的单位).电视机的尺寸是荧光屏对角线的长度(常用单位用吋,1 吋=2.54 cm)来表示的,一台38 吋彩色电视机荧光屏的对角线长度是cm.20.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拟将PM2.5 正式命名为“细颗粒物”.细颗粒物粒径小于或等于2.5 (写单位),合m.21.5 月31 号的国际田径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男子100 米比赛中,我国选手苏炳添以9.99 秒获得季军,刷新了亚洲人在国际田联赛的记录,则黄炳添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约为m/s.22.单位换算:1.8×10-2m=km=cm=μm2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常用符号表示,时间单位还有(写出一个时间单位)等.24.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a)、(b)所示.(1)观察图(a)可知,甲车在作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 m 的路程所用时间为s.(2)观察图(b)可知,在AB 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m.(3)比较图(a)、(b)可知,甲车的速度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5.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行驶在江北大道上,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以大道两旁的树木、房屋为参照物,甲乙两车都是(选填“运动”或“静止”).26.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为4∶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若甲、乙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通过相同的路程,则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为;以后在相同的时间内他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7.在图中,圆筒的直径d 为cm.28.某同学用一个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值分别是462 mm、464 mm、463 mm,此物体的长度是mm.三、实验题29.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 cm,所用的时间为7 s 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选填”快”或“慢”).30.现有一内径2 cm 的圆环和一直径为0.6 cm 的圆柱形铅笔.仅用这些器材,你如何较精确地测出一足够长且厚薄均匀的纸带的厚度?31.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 cm,所用的时间为7 s 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选填”快”或“慢”).32.在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中,小雪选用长80 cm、内径10 mm 的均匀玻璃直管进行实验,在管内注满水,在管的下方用注射器注入小气泡.测量小气泡在管内上升过程中的速度.(1)该实验的原理是.(2)小雪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小雪的实验数据,请你用“实心圆点”在图中标出不同时刻气泡的位置,并将这些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3)分析以上探究过程,小气泡的运动特点是.(4)晓彤在小雪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动,利用10 cm 长的试管做实验,用注射器分三次向试管内注入不同的小气泡,获取相关的数据后,画出图像如图所示,并求出速度的平均值.请你对晓彤的实验进行合理评价.33.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丙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并依据数据做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观察甲、乙、丙车的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分析图C 丙车图象可知,丙车在AB 段处于状态(选填“运动”或“静止”).(2)观察分析甲、乙、丙车运动图象,在前5 秒钟内车运动的较快,它的速度是m/s.(3)观察分析甲或乙车运动图象,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由这个特点可以得的初步结论是甲或乙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理由.四、计算题34.已知一辆汽车在合宁高速公路上行驶,一位乘客在车到如图所示的A 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8 时整;当车到B 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8 时30 分.(1)AB 两地相距多远?(2)小汽车在A、B 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5.小星利用节假日到上海去看望奶奶,他来到镇江火车站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如图所示,他比较了特快T131 和动车组“和谐号”D413 的运行时间后,决定乘坐动车组“和谐号”D413 前往上海.若两列车均正常运行,试问:(1)动车组“和谐号”D413 比特快T131 少运行多少时间?(2)动车组“和谐号”D413 从镇江到上海的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秒?合多少千米/时?36.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1)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2)如果到达机场用了45 min,则出租车的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五、作图题37.图甲为利用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受超声波信号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距离传感器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后反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收到信号后自动计算出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并显示物体的距离(s)——时间(t)图象.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1)某次检测车速时,从传感器发出到接受超声波信号用了0.4 s,求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米.(2)如果将距离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可以将物体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利用传感器测得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如图乙所示,请你根据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在丙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38.一辆电动玩具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上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象.39.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甲图象在乙图中画出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小明先看到火车的车头,后看到火车车尾,以汽车为参照物火车是向前运动.汽车有三种情况:如果汽车静止,火车是向前运动的.如果汽车向前行驶,火车也向前运动,火车的运动速度比汽车大.如果汽车是向后倒车,火车可能是静止、可能是向前运动、也可能是倒车但是比汽车的倒车速度小.因此不可能是C.2.【答案】D【解析】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是5 min=300 s,∴他骑车的平均速度是v===5m/s.3.【答案】D【解析】如果以车厢、桌面和乘客为参照物,纸杯相对静止,速度为0,以铁轨为参照物,纸杯的速度和动车的速度相等.4.【答案】C【解析】小鸟在空中飞行,小鸟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小鸟飞行属于机械运动;河水流动,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河水流动属于机械运动;水凝固成冰,水的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化,水发生的是物态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雨滴下落,雨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雨滴下落属于机械运动.5.【答案】B【解析】A,较快速度读书,1 min 大约能读300 个字,故A 不正确;B,健康人的脉搏1 min 大约跳动70 次,故B 正确;C,人们呼吸一次的时间大约为3 s~5 s,故C 不正确;D,正常骑自行车1 min 大约行驶150 m~300 m,故D 不正确.6.【答案】D【解析】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通过的距离,是长度单位;岁月与旭日不是物理量单位;小时是时间的单位,D 正确.7.【答案】A【解析】根据路程-时间坐标图像可知,在0~2 s 时间段,小车前进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且成正比,即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2~5 s 时间段,小车的路程没有发生改变,说明小车处于静止状态;5~7 s 时间段,小车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比0~2 时间段增大.所以,C、D 选项错误.0~5 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0.4 m/s,选项A 正确;0~7 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2 m/s,所以 B 选项不正确.8.【答案】C【解析】机械运动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不包括微观物体的运动,故A 不正确;物体运动是相对的,判断物体运动和怎样运动时,首先确定参照物,离开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就没有意义了.故B 不正确.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故C 正确.空气在流动时,空气相对于地面来讲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空气流动是机械运动.故D 不正确.9.【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内容可以理解为: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每秒通过的距离是1 米,但是这只能说明摩托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但是不能说明在每秒内每刻的速度也有可能不同,因此摩托车做的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10.【答案】B【解析】第一个图象是路程时间图象,由图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 甲===4 m/s. 第二个图象是速度时间图象,乙车与丙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车的速度为V 乙=6 m/s,V 丙=4 m/s.所以乙车的速度最大,经过5 s 乙车跑在最前面,甲车与丙车的速度相等.11.【答案】B【解析】MN 为曲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很难测量也不准确;可以用一条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采取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故B 正确;因为橡皮筋有弹性,不能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把它拉直后测量值会变大.故C 错误.12.【答案】A【解析】刘翔的速度:v=≈8.5 m/s=8.5×3.6 km/h=30.6 km/h,自行车的速度:v=≈6.0 m/s=21.6 km/h,手扶拖拉机的速度:v==14.4 km/h,载重汽车的行驶速度是30 km/h.通过比较可得:刘翔的速度是最快的.13.【答案】A【解析】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所以主席台是研究对象,主席台位置的变化是相对于刘翔的位置而言的,故参照物是刘翔.故A 正确.14.【答案】C【解析】一天有24 小时,一小时等于3 600 秒,半天=12 小时=12×3 600 秒=43 200 秒;故C 正确.15.【答案】变速0.1 m/s【解析】(1)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小球运动的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做的变速直线运动;(2)有图像可得,从A 到E 的路程为s=8.00 cm=0.08 m,时间t=0.8 s,所以从A 到E 的平均速度v===0.1 m/s16.【答案】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解析】由甲图可知,三人运动的时间相同,通过的路程不同,所以是通过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乙图三人通过的路程一样,所用的时间不同,所以可以通过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式判断运动的快慢.17.【答案】B【解析】利用辅助工具法测量长度时,注意测量设计要便于操作和便于读数.A 设计方案不便于读数,C 方案设计错误,从刻度尺读数误差较大.18.【答案】90 km/h 25 m/s【解析】根据速度表指针指示的位置可知,汽车速度为90 km/h.因为1 m/s=3.6 km/h,所以90 km/h=m/s=25 m/s19.【答案】m 96.52 cm【解析】天安门广场的旗杆高度是32.6 m.38 吋=38×2.54 cm=96.52 cm20.【答案】μm(微米) 2.5×10-6m【解析】PM2.5 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微米);单位换算的基本步骤是:物理量前面的系数(数字)乘以换算关系,然后把单位改变单位为要换算的单位,最后化简.2.5μm=2.5×10-6m21.【答案】10【解析】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等于v==≈10 m/s22.【答案】1.8×10-5 1.8 1.8×104【解析】本题考查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属于考试的基础知识题,注意科学计数法的表示方法和指数的运算.①∵1 m=10-3km,∴1.8×10-2m=1.8×10-3km=1.8×10-5km;②∵1 m=100 cm,∴1.8×10-2m=1.8×10-2×100 cm=18 cm;③∵1 m=106μm,∴1.8×10-2m=1.8×10-2×106μm=1.8×104μm.故答案为:1.8×10-5;1.8;1.8×104.23.【答案】秒s 小时.【解析】时间是物理量中常用的一个量,日常生活中时间的单位有年、月、日、周、天、时、分、秒等.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用字母s 表示.24.【答案】(1)匀速6 s;(2)1.2 m;(3)小于【解析】(1)根据图像可知,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 m 所用的时间为6 s;(2)乙车在AB 对应的时间段内,通过的路程为s=1.8 m-0.6 m=1.2 m;(3)根据(a)图可知,甲车2 s 通过的路程为0.2 m,所以甲车的速度为v 甲==0.1 m/s;由(b)图可知,乙车3 s 通过的路程为0.6 m,所以甲车的速度为v 乙==0.2 m/s,所以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25.【答案】静止;运动.【解析】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行驶在江北大道上,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和乙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甲车是静止;以大道两旁的树木、房屋为参照物,甲乙两的位置发生变化,甲车和乙车车都是运动的.26.【答案】9∶8 8∶9 9∶8【解析】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可以得到,====;若通过相同的路程则===;相同的时间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7.【答案】1.19~1.21【解析】由图示刻度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圆筒的直径d=3.21 cm~2.00 cm=1.21 cm28.【答案】463 mm【解析】用刻度尺测长度时,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实验误差.平均值的结果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L==463 mm29.【答案】(1)运动(2)0.08 m/s (3)慢【解析】(1)以气泡为参照物,塞子相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2)由题意知,路程S 为0.56 米,时间t 为7 s.利用速度计算公式可以求得气泡的速度:v===0.08 m/s(3)要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30.【答案】①把纸带紧密绕在圆柱形的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为止;②取下圆环,记下纸带的圈数n;③算出n 圈的总厚度为S=0.7 cm.纸带厚度的表达式:d=【解析】由分析知,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来完成实验.可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n;而n 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内径差的二分之一,即:(2 cm-0.6 cm)=0.7 cm, 然后用n 圈的厚度,除以圈数即可得到纸带的厚度.31.【答案】(1)运动(2)0.08 m/s (3)慢【解析】(1)以气泡为参照物,塞子相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2)由题意知,路程S 为0.56 米,时间t 为7 s.利用速度计算公式可以求得气泡的速度:v===0.08 m/s(3)要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32.【答案】(1)v=s/t;(2)如图所示(3)匀速直线运动(4)晓彤的实验不合理.用10 cm 长试管做实验,气泡运动时间短,实验误差较大(1 分).(图像显示)不同气泡的速度各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解析】(1)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的原理:v=;(2)先根据表中的数据描点,然后用直线连接,如下图所示:(3)根据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因此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4)晓彤的实验不合理;用10 cm 长试管做实验,气泡运动时间短,实验误美较大;不同气泡的速度各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故答案为:(1)v=;(3)匀速直线运动;33.【答案】静止乙 3 m/s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或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解析】(1)由C 图像可以看出,丙车在AB 段路程没有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所以AB 段处于静止状态;(2)前5 秒内,甲车通过的路程10 m,乙车通过的路程为15 m,丙车通过的路程为10 m,所以乙车的速度最快,速度为v===3 m/s;(3)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34.【答案】(1)由图中,s=120 km-40 km=80 km;(2)t=8 时30 分-8 时=30 分=0.5 h;则小汽车在A、B 间的平均速度:v===160 km/h.答:(1)AB 两地相距80 km;(2)小汽车在A、B 间的平均速度是160 km/h【解析】35.【答案】解:(1)动车D413 次比特快T131 次少运行59 分钟;(2)D413 从镇江到上海的平均速度为:v===2.2 km/min=132 km/h【解析】(1)动车组D413,10:06 至11:53,运行时间是:1 小时47 分钟;特快T131,9:45 至12:31,运行时间是:2 小时46 分钟;对比得出:动车D413 次比特快T131 次少运行59 分钟.(2)D413 从镇江到上海的平均速度为:v===2.2 km/min=132 km/h36.【答案】(1)根据标志牌可知,从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入到机场的距离为30 km,出租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00 km/h;∵v=∴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的时间:t===0.3 h;(2)出租车的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40 km/h.答:(1)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0.3 h 才能到达机场;(2)如果到达机场用了45 min,则出租车的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40 km/h.【解析】(1)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汽车已最快的速度100 km/h 行驶时,所用时间最少,根据题意可知到机场的距离为30 km,利用公式t=可以算出时间;(2)题目告诉了到达机场的实际时间,利用公式v=可以求出平均速度.37.【答案】(1)68;(2)【解析】(1)传感器发出到接收超声波信号用了0.4 秒,所以超声波从传感器到汽车的时间为t0===0.2 s,所以汽车与传感器的距离为s=vt=340 m/s×0.2 s=68 m;(2)根据乙图路程--时间的坐标图像可以发现,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38.【答案】【解析】根据甲图像(时间—速度图像)可得出,玩具车的速度为3 m/s,由公式s=vt 可以求出在0 s、2 s、4 s 后的路程分别为:0 m、6 m、12 m,在路程—时间坐标图上画出(0,0)、(2、6)、(4、12)三点的坐标位置,然后连线,就可得出路程—时间坐标图像.39.【答案】【解析】根据甲图可以求得,物体的运动速度等于v===5 m/s,即物体在做速度为5 m/s 的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河水流动
C.水凝固成冰
D.雨滴下落
2.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 )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 B.茶杯的高度是10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
3.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时间的物理量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4.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最接近于()
5.坐在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们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A.船舱 B.河水 C.河岸上的树 D.迎面驶来的船
6.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的错误叫误差
B.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产生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7.一个物体沿平直公路第1 s运动了10 m的路程,第2 s、第3 s所通过的路程都是10 m,则该物体在3 s内的运动()。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A,B选项中两种运动都有可能
D.可能是匀速曲线运动
8.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
以行人为参照物,汽车()。
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9.一天某市的天气格外晴朗,风吹着白云在蓝天中飞行。
某人走进一座高高的商业大厦时,抬头一望,惊呼大厦在移动。
该大厦其实牢牢地耸立在一片空旷的场地上,造成此人错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商业大厦
C.蓝天
D.飞行的白云
8. 小明和小华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明都要比小华提前5m到达终点,若小明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5m, 小华仍在起点处与小明同时起跑,他们仍按原来的平均速度奔跑,则()
A小明先到终点 B.小华先到终点
C.两人同时到达终点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0. 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
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两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两人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则此木块的长度是 cm,
12.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两句诗中描写“青山”与“孤帆”运动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与
13. 小明在火车站坐火车时,感觉自己坐的火车开始向北行驶,他看看站台,发现
原来是对面的火车在向南行驶,而自己坐的火车并没有开动。
“小明感觉自己坐的火车开始向北行驶”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自己坐的火车并没有开动”
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14. 用图3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所测铅笔
的长度为_______。
234 5 cm
图3
图4
15. 某桥全长1916 m,正桥全长480 m,一辆汽车匀速通过正桥时,车上速度表如图4所示,汽车通过正桥所用的时间为_____。
16. 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如图5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小
球每隔?s所处的位置。
根据底片可以判断,_______球运动时间长,______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17. 暑假期间,爸爸驾车带小明去南京旅游,在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
到图6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50”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汽
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南京,最快需要
_________h。
18.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经过 5 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____。
三、作图与实验题(19题10分,20题10分)
19.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请你画出该物体运动的v-t图象。
20.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
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
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
用和
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实验中测得路程s
1上的平均速度为v
1
,路程s
2
上的平均速度为v
2
,路程s
3
上
的平均速度为v
3.那么,v
1
、v
2
、v
3
的大小关系是
(选填>、<、=)四,计算题(共20分)
21.右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是什么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
莆田需要多少分钟
22. 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m。
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