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艺术语言
艺术之语中西方视觉语言的对比分析

艺术之语中西方视觉语言的对比分析艺术之语:中西方视觉语言的对比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艺术的视觉语言,探讨了两种文化传统在艺术创作中的特点和差异。
通过对中西方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艺术形式的分析,发现中国传统艺术注重协调、内涵和智慧,而西方艺术更注重创新、个性和自由。
中西方艺术的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引言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承载着人类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
中西方艺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视觉语言,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角度对中西方艺术的视觉语言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种文化传统的异同点。
二、中西方绘画的对比分析2.1 中式山水画的特点中式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在艺术创作中注重表现自然景观,并追求协调、平衡和内涵。
作品中常常出现山水、松树、流水等元素,通过构图和墨色的运用,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和意境。
2.2 西方油画的特点西方油画以其绚丽多彩的色彩和鲜明的线条表现形式著称。
西方画家更注重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再现,通过用色和光影的处理,传达出饱满的情感和个性化的艺术风格。
三、中西方雕塑的对比分析3.1 中国传统雕塑的特点中国传统雕塑注重形神兼备,追求线条的简洁、姿态的优美和神态的生动。
雕塑作品往往以人物形象为主,通过刻画面部表情来表达人物内在的情感和思想。
3.2 西方雕塑的特点西方雕塑追求的是肌肉的质感、身体的比例和空间的立体感。
西方雕塑作品常常具有强烈的动态感和真实感,通过雕塑材料的运用和造型的塑造,展现出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追求。
四、中西方建筑的对比分析4.1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木结构、层次分明的空间布局和极富意境的园林造景而闻名。
传统建筑注重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精神的融合,通过屋顶构造、建筑比例和材料的选择,体现出中国建筑独特的审美观念。
4.2 西方现代建筑的特点西方现代建筑更加注重创新、功能性和表现力。
浅谈视觉艺术的表现语言

【 键 词 】 夸张 ; 关 绘画 ; 力度 ; 空间; 觉 视 【 作者简介 】 陈柳 , , 9 8 出生,9 3 女 16 年 19 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 00年从 清华 美术学 20
院装 潢研 修 班 毕 业 , 同职 业技 术 学院 美术 教 师 , 3 0 8 大 同 大 0 70 ,
痴 ; 象 派 以 其 对 生 活 、 象 独 到 的 见 解 , 人 们 展 示 抽 物 向
着 千 姿 百 态 的 精 神 世 界 ,仿 佛 记 载 着 时 间 的 痕 迹 ,述 说 着 对 生活 、 世 界 的思 考 。 对 建筑 设 计 和环 境 艺术 设 计 ,更 是 以 空 间 的 分 配 , 结 构 的 穿 插 ,材 质 的 对 比 ,为 人 们 创 造 着 有 品 味 的 生 活 。 它 带 给 人 们 的 不 仅 是 物 质 的 生 活 空 间 ,同 时 又 象 是 凝 固 的 音 乐 , 向 我 们 述 说 着 庭 院 的 典 雅 精 巧 、别 具
维普资讯
《 中共 太原 市委 党校 学报 》0 2年 第 4期 20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_
-
-
一
一
浅谈 视 觉 艺术 的表 现 语 言
● 陈 柳
【 摘 要 】 视觉艺术的表现语言丰富多彩。音 乐、 绘画、 环境 艺术、 文学、 工艺、 美术等 ,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随 着 物 质 生 活 的 不 断 提 高 ,人 们
越 来 越 注 重 对 精 神 生 活 的 追 求 ,在 欣 赏 各 种 形 式 的 艺
质 、 质 、 毛 等各 种 天然 纤 维 材料 , 过 印染 、 绣 、 麻 皮 经 织 补 贴 、镶 嵌 等 各 种 加 工 装 饰 手 段 , 在 有 血 有 肉 的 人 体 上 组 合 、 型 、 割 、 饰 。 那 飘 逸 、 垂 、 动 的 空 间 造 分 装 悬 运 感 受 , 给 我们 时而 高贵 典雅 、 而返 朴 归 真 、 新 自 带 时 清 然 的感 受 。 反 映着 不 同时 代 的 科 技 水平 和精 神 向往 , 也 反 映 着 不 同 年 代 的 设 计 师 们 对 生 活 的 理 解 和 追 求 。 再 来 看 看 现 代 广 告 艺 术 ,它 以 感 人 至 深 的 情 感 画 面 和 娓 娓 动 听 的 视 觉 艺 术 语 言 ,创 作 出令 人 信 服 、难 忘 的 画 面 ,满 足 人 们 物 质 和 精 神 方 面 的 需 求 。 它 创 造 了 商 品 和 艺 术 相 结 合 的 现 代 生 活 方 式 ,装 点 了 平 淡 的
艺术语言的三种形式

探究艺术语言的三种形式
艺术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其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在我
们生活中随处可见。
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艺术语言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分别为视觉艺术语言、音乐艺术语言和文学艺术语言。
视觉艺术语言作为一种传达感受和思想的手段,广泛应用于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等领域,以形状、色彩、质地、光影等元素为基础,通过组合、构图、色彩运用等手法,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音乐艺术语言则主要通过声音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达到传达情感和
思想的目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听音乐、唱歌等形式来感
受它的魅力。
音乐艺术语言依靠着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元素,
通过创造动人的声音来感染人的心灵。
文学艺术语言则是通过文字和语言的表达来传递作品的思想和主
题的一种艺术语言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
作
家可以通过文章主题、情节、语言的运用、人物的描绘等手法来表达
自己的看法和思想。
总之,艺术语言的三种形式都是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段的,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
趣爱好和特长选择并了解这些不同形式的艺术语言,做到“多看多听,多读多想”,用心感受艺术的魅力和深厚意义。
服装设计中的视觉语言探究

服装设计中的视觉语言探究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它不仅仅涉及到各种基本的美学原则,还牵扯到丰富的文化、历史、技术和商业背景等等。
在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服装设计中,视觉语言的应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从视觉语言的定义和应用、视觉语言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视觉语言与服装设计趋势等多方面进行探究。
一、什么是视觉语言?视觉语言指的是通过视觉形式来表达信息、传达情感、引起感受等非语言交流方式。
它是对视觉元素如色彩、形状、线条、质地、图案等的应用和组合的规则和约定。
在艺术与设计领域中,它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语言使用,也可以与文字、声音、影像等其他媒介形成多媒体综合表现形式。
视觉语言的核心是视觉交流,这种交流方式不同于语言文字的直接理解和传递,而是通过视觉感知来实现。
二、视觉语言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在服装设计中,视觉语言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服装元素的应用和组合,可以传达服装本身的风格、主题和表现手法,也可以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和反响。
以下是几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视觉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1.色彩色彩是整个服装设计中最明显也是最丰富的视觉元素。
它有无限延伸性,具有表现力和吸引力,可以使用不同的色彩组合来创造不同的服装表达效果。
比如,红色代表热情、力量、自信,黑色代表神秘、威严、安静,白色代表纯洁、清新、无限,等等。
在服装设计中,合理运用各种颜色的组合可以有效地表达服装设计者的意图和主题。
2.形状形状是指服装元素的线条、曲线和几何形态等视觉元素的结合。
服装的形状和结构会直接影响到整件服装的外观和手感。
衣服的形状可以通过剪裁、缝合和细节加工等手法来实现。
例如,正规的、整洁的线条可以产生严谨、严肃和高贵的感觉,而柔和、曲线的设计会引发柔和、温暖和自然的感觉。
3.质地服装的质地是指它的材质和手感。
质地可以分为柔软、硬、光滑、粗糙等等各种不同的手感。
这些质地的变化对服装设计产生很大的影响。
正如同颜色一样,不同的纹理和质地也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比如布质服装可以让人感到温暖自然,而光滑的材质可以形成高贵、光润和冷静的感觉。
题目:影视艺术中的视觉语言与叙事

题目:影视艺术中的视觉语言与叙事摘要:本文旨在探究影视艺术中的视觉语言与叙事的关系,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电影作品进行深度分析,来阐述视觉语言在影视叙事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影视艺术作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娱乐形式之一。
视觉语言和叙事是影视艺术中两个重要的元素,它们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影视作品的深层意义。
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两个元素在影视艺术中的表现和作用。
二、视觉语言在影视艺术中的表现视觉语言在影视艺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画面、色彩、光影、镜头运动等视觉元素,导演能够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和情感。
例如,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中,通过运用鲜艳的红色元素和强烈的对比色,成功地营造出一种热烈、激情的氛围。
而在电影《卧虎藏龙》中,导演通过运用流畅的镜头运动和精致的画面构图,展现出一种东方美学的韵味。
三、叙事在影视艺术中的作用叙事是影视艺术的骨架,它通过情节的展开、角色的塑造、冲突的解决等手段,将故事呈现给观众。
优秀的叙事能够让观众对故事产生共鸣,从而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例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通过讲述主人公安迪的冤屈和救赎之路,让观众感受到希望和勇气的力量。
而电视剧《权力的游戏》则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丰富的情节转折,让观众对权力、欲望和人性的探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视觉语言与叙事在影视艺术中的关系视觉语言与叙事在影视艺术中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作品的整体意义。
一方面,视觉语言可以强化叙事的效果。
例如,在电影《疯狂的石头》中,导演通过运用幽默滑稽的镜头语言和画面设计,使得故事的喜剧效果更加突出。
另一方面,叙事也可以为视觉语言的呈现提供基础。
在电影《星际穿越》中,导演通过构建一个宏大的叙事背景,使得科幻元素的呈现更加引人入胜。
五、结论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电影作品进行深度分析,阐述了视觉语言在影视叙事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视觉语言和叙事是影视艺术中两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影视作品的深层意义。
美术课程学习总结发现美的视觉语言与创作技巧

美术课程学习总结发现美的视觉语言与创作技巧在我参加的美术课程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美的视觉语言以及创作技巧在艺术表达中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和探索各种绘画媒介,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绘画技巧,更加深入了解了美术的世界。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我在这门课程中的所学所思,并展示出美的视觉语言与创作技巧对艺术表达的影响。
第一部分:掌握美的视觉语言美的视觉语言是艺术创作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不同的绘画作品,我对美的构成要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比如,在观察一幅抽象绘画作品时,我发现色彩的运用是非常关键的。
颜色的选择和配合可以产生强烈的情感和视觉冲击,调整色彩的明暗、明度和饱和度,能够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绪。
而线条则是美的另一个重要元素,线条的形状和方向可以传递出不同的表达意图,有时柔和的曲线可以表现出柔美的感觉,有时锐利的直线则能够传递出强烈的力量感。
除了色彩和线条,构图也是视觉语言中的一个重要要素。
学习各种不同的构图技巧,我逐渐明白了如何通过调整画面的元素位置和比例来创造出视觉上的平衡和动态。
通过掌握构图技巧,我能够更好地组织画面,使得观者的目光被引导到我想要表达的主题。
第二部分:发现创作技巧的重要性在学习美术课程时,我也学到了许多创作技巧,这些技巧对于我实践艺术创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重要的是观察技巧。
观察是艺术创作的基础,通过练习观察,我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到客观世界中的形象和细节,并将其运用到我的创作中。
另外,我还学到了很多关于绘画媒介的知识,如水彩、油画等。
掌握不同的绘画媒介,可以使我的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让我有机会尝试不同的创作技巧和风格。
创作技巧的学习还包括实践中的反复尝试和修正。
不论是在创作过程中还是创作完成后,我都会不断地审视和改进自己的作品。
通过对画面元素的增减、线条的加强或柔化、色彩的调整等改动,我能够使作品更加准确地表达出我的意图和情感。
结语:通过美术课程学习,我发现美的视觉语言和创作技巧对于艺术表达的重要性。
视觉风格文字描述

视觉风格文字描述
视觉风格是指通过视觉元素来传达信息和情感的一种风格。
对于文字描述来说,视觉风格主要体现在文字的排版、字体、颜色、大小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关于视觉风格文字描述的例子:
1.简约风格:这种风格通常使用简洁、清晰的字体和排版,颜色
也以单色或简单的色彩组合为主。
文字的间距和行距也较为合适,不会给人拥挤或过于松散的感觉。
整体呈现出一种简洁、清新、现代的感觉。
2.复古风格:这种风格通常使用较为传统的字体和排版方式,颜
色也以较为沉稳的色调为主。
文字的间距和行距也较为适中,不会过于拥挤或松散。
整体呈现出一种复古、典雅的感觉。
3.手写风格:这种风格通常使用手写字体或手绘插图来呈现文
字,颜色也以较为自然的色调为主。
文字的间距和行距也较为自由,不会过于严格。
整体呈现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
4.艺术风格:这种风格通常使用较为夸张、独特的字体和排版方
式,颜色也以较为鲜艳、对比强烈的色调为主。
文字的间距和行距也较为自由,不会过于严格。
整体呈现出一种艺术、创意的感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视觉风格文字描述的例子,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在选择视觉风格时,需要根据文字的内容和目的来选择合适的风格,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和情感。
浅析视觉艺术之黑白木刻的艺术语言

知识文库 第09期19浅析视觉艺术之黑白木刻的艺术语言罗园园黑白木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本文从黑白木刻的起源,黑白木刻的艺术语言中点线面,黑白灰这几方面来阐述对黑白木刻的认识,从而总结出黑白木刻具有不容忽视的艺术价值及社会意义。
一、黑白木刻的起源自1931年鲁迅先生倡导新兴木刻以来,中国的创作版画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岁月。
中国黑白木刻版画在世界上历史最悠久。
它在中华名族的解放和振兴的事业中一直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它的社会意义也是不容我们忽视的,上世纪30年代中国出现的新兴木刻,不仅是一个新的绘画品种的诞生,更是受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左翼美术家联盟”领导和影响下的无产阶级革命艺术。
黑白木刻依靠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成为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武器。
黑白木刻在革命时期深刻的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疾苦生活和革命热情;在革命取得胜利后又反映了中国人民内心的喜悦和希望。
黑白木刻作为版画的一个重要分类,在我国版画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二、黑白木刻的艺术语言版画艺术作品是以艺术思维为精神内核的版画艺术语言的视觉呈现,艺术思维是版画艺术语言的精神灵魂;艺术语言是艺术思维和观念的视觉载体。
中国黑白木刻版画在传统优势的主导下,向多维度、多层面方向发展。
内容与题材上传统的、现代的、轻松的、实验的;形式语言上具象的、抽象的、唯美的、观念的都有自己生存的空间。
如阿鸽老师的《鸽子》就通过写实细腻的刀法表现了手捧白鸽,肩挂木架,身批旧毡的女孩,纯真质朴的笑容打动了很多观众的心。
很多作品的艺术观念与创作手法都相当自由,模糊了艺术种类之间的界限,刷新了木刻版画的视觉面貌,给人比较轻松的感觉。
作品中凸显出的游戏性和随意性,也赋予了版画新的时代气息,刷新了版画的审美要求。
如康宁老师的《少女和羊》在布局结构上打破三维而追求时空错位;打破和谐而追求失衡;颠覆秩序而追求零乱;打破黑白而追求灰调。
如甘庭俭老师的《飘香时节》,刀法细腻生动而对比强烈,表现了明净阳光里宁静婉约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强烈的人文主义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一.齐白石给我们留下的价值二.世界著名标志山东大学医学院201100230289金亮一.齐白石给我们留下的价值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1864年元旦(清同治二年癸亥十一月二十二日)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二十三日)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四岁。
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
家道贫寒,只读过短暂的师塾,十五岁起从师学木工而以雕花手艺闻名,二十六岁转从萧芗陔、文少可学画像,二十七岁始从胡沁园、陈少蕃习诗文书画,三十七岁拜硕儒王闿运为师,并先后与王仲言、黎松庵、杨度等结为师友。
齐白石在家乡先后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馆、茹家冲寄萍堂。
自四十岁起,离乡出游,五出五归,遍历陕、豫、京、冀、鄂、赣、沪、苏及两广等地,饱览名山大川,广结当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诒、郭葆荪等皆为挚友。
五十五岁避乱北上,两年后定居北京。
时与陈师曾、徐悲鸿、罗瘿公、林风眠等相过从。
七十四岁游蜀,与黄宾虹、金松岑相见。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绘画师法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篆刻初学丁敬、黄小松,后仿赵撝叔,并取法汉印;见《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篆法一变再变,印风雄奇恣肆,为近现代印风嬗变期代表人物。
其书法广临碑帖,历宗何绍基、李北海、金冬心、郑板桥诸家,尤以篆、行书见长。
诗不求工,无意唐宋,师法自然,书写性灵,别具一格。
其画印书诗人称四绝。
一生勤奋,砚耕不辍,自食其力,品行高洁,尤具民族气节。
留下画作三万余幅、诗词三千余首、自述及其他文稿并手迹多卷。
其作品以多种形式一再印制行世。
齐白石曾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誉教授、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49年7月、1953年9月两次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连续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1954年8月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毛泽东主席交谊甚深并受到过接见;1953年1月文化部授予其荣誉奖状及“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12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其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其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9月举行授奖仪式;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绘画师法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
他的绘画,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齐白石80岁之后,画虾技术颇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他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
他专长画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他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
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
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
他的题句非常诙谐巧妙,他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题曰;“他日相呼”。
一幅《棉花图》题曰:“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
《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其篆刻,初学丁敬、黄小松,后仿赵撝叔,并取法汉印;见《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篆法一变再变,印风雄奇恣肆,为近现代印风嬗变期代表人物。
其书法,广临碑帖,历宗何绍基、李北海、金冬心、郑板桥诸家,尤以篆、行书见长。
诗不求工,无意唐宋,师法自然,书写性灵,别具一格。
其画印书诗,人称四绝。
一生勤奋,砚耕不辍,自食其力,品行高洁,尤具民族气节。
留下画作三万余幅、诗词三千余首、自述及其他文稿并手迹多卷。
其作品以多种表现形式,展示出个人艺术魅力。
《不肯伤廉图》什么是天才?表现在绘画上是一笔不废,增之嫌多,减之嫌少,移之便死。
在本画中,白石老人以其惊人的天赋,善于削去繁冗的气魄,几笔钩出一个旷达请正、弘通济世,汗青永驻的高风亮节之士的形象,这是几千年中国儒道文化浸淫下士人们矢志追求不渝的理想人格的象征。
读此画,心小自会浮想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志士不饮盗泉之水”、“贫贱不能移”等铸造中华民族宏大精神的基本理念。
是的,“宁肯为盗,不肯伤廉”,天下之官吏,倘若都能如是,则大道焉能不行?由画而现人,作者那纯洁高尚的心态性格不言自明矣!此画作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自识:“宰相归田,囊底无钱。
宁肯为盗,不肯伤廉。
借山老人画吾自画改稿。
”钤印四方。
《虾册》此图表现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
因为他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于。
就以画面上的虾为例:虾头上的三笔,有墨色的深浅浓淡。
水分的渗透干湿,而又表现出一种动感。
左右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
硬壳透明,由深到浅。
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
也有弯腰爬行的。
虾的尾部也是三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
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
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
看似容易,实则极难:画得活,则虾之生命自出;画僵了,也就失去了生命。
虾须的线条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
《黎夫人像》是一幅全身肖像画,这也是民间肖像画的一种样式。
画家以一种恭敬的心态塑造对象,要求逼真肖似,衣服饰件尽可能豪华,给人一种端庄、华贵之感。
从构图和表现手法来看,此作受到清代祖容肖像画的影响,并融入西方素描、色彩等写实技法,人物脸部已有明暗关系的染法,反映了清末人物画创作的一种趋势。
如果说,齐白石的花鸟画是成立其艺术成就的典型代表,并在八大、石涛以来的文人画脱俗的典型指针中找到一条新的视觉意象和精神。
那么,他的人物画则可以说是“民间味”意涵的具体呈现。
19世纪20年代,齐白石的人物画多以佛道仙人为主,此帧《无量寿佛》即作于此时。
齐白石的人物画往往执笔涂抹,不入常格,主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此画写一趺坐的无量寿佛,造型生动传神,笔墨凝练简约,线条自由率意,以墨色浓淡干湿表现出袍服的质感和衣纹转折的关系。
画左上方是典型的由《天发神忏碑》与《三公山碑》一脉相承的“无量寿佛”画题,增强了画面的气势,与画像相得益彰。
无量寿佛又称长寿佛,是阿弥陀佛的化现。
这是齐白石笔下的最受欢迎的创作题材之一。
它不仅寄寓了画家祈愿佛陀加持众生健康长寿的美意,同时也迎合了“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的民间净土宗信仰风尚。
齐白石的观音画目前传世多是收藏在美术馆和博物馆中,坊间几乎难得一见。
白石老人怀着极其虔诚之情精心绘制的此件《观音菩萨像》是其佛释画作的精品。
画中观音大士手持净瓶立于云端,衣袂飘然,慈眉善目,表情生动,正如白石曾经写道的:“客谓,余画观音大士何以美丽而慈祥?余曰:须知大士即吾心也。
尽心力所作的画,怎能不打动人心呢?”这幅《观音菩萨像》以白描线条画出。
画中那些看似随意的简单几笔衣纹实际上是经过无数次提炼,具有极强的概括力和艺术表现力。
凝练流畅的线条如行云流水,颇具吴带当风之神韵。
齐白石人物画之名,远早于山水画与花鸟画。
早年的齐白石曾在寺庙里摹绘木雕神像,后来的创作中又融入了梁楷、陈洪绶等传统文人笔墨语言,丢掉具体的佛像技巧,转而通过抽象的语言参悟佛教的义理,受到广泛欢迎。
这一类人物画用笔减而富有意趣、形象简而蕴内涵,稚拙而纯朴、凝练而平和。
无论采取何种表现方式,他所传达给世人的始终是一种真实而夸张的天趣,一种纯真的生命力。
画作绘一左前侧佛坐像,双臂前屈,背部佝偻,以墨写须眉,发丝的盘结勾曲纤纤毕见;以墨线勾画身体及衣褶,笔墨凝练简约,线条自由率意,以墨色浓淡干湿表现出袍服的质感和衣纹转折的关系。
佛的身体藏于宽袍大袖之中,无过多细节点缀,具有圆融的佛法智慧;面部清瘦,双眼圆睁,似有所悟,鼻子隆起,下巴突出,耳垂拉长,作“张口几欲言”之状,既有庄严肃穆的“法相”,又不失幽默诙谐。
其笔法粗简尚意,笔笔准确到位,佛唇周围的浓须和硕大的耳环又暗示了他异域的身份。
此幅《呼雷》是白石老人一生创造中惟一此题材的作品。
极有想象力,具有“漫画”般的意趣,又有丰富的浪漫主义情怀。
根据胡佩衡先生回忆,老人一生创作人物画虽多,但对每一幅作品都极其认真,每新创一人物形象,都要反复思考,起完草稿后,经过多次修改才进入最后创作的。
《呼雷》这幅作品在齐白石的所有人物画中是极为特殊的。
首先是他的“拟人化”,天上的雷公是只公鹞的形象,手拿利斧,试想天下有何等画家有此想象。
故白石老人也自题云:“不见故事”也。
二是他的对比呼应,白石老人通过画面人物与景象的上下呼应,使“我自岿然不动”的人物形象极有感染力。
三是题跋。
此画的跋尤其是末跋分明是一篇小散文,将此画创作过程与内心感受一一写入跋中,风神意趣,不在“画下”。
四是题字书法,白石老人的书法在近现代众多画家中是最出名的。
齐白石具有的守望精神家园的高度自觉值得当代艺术家继承。
身怀赤子之心、热爱和平的他,多半生生活在列强问鼎中华的战乱中。
列强拥有物质文明,却异化了人性,丧失了良知,造成了苍生的苦难与忧患。
对此,黄宾虹反思道:“欧战前后,人类感受痛苦。
回悟物质文明悉出人造,非如精神文明多得天趣。
”齐白石的不少作品正是充满深情和睿智地守望着物质文明发达时代人类安神立命的精神家园。
有的作品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丑恶,题为“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的《不倒翁》便是突出例证。
题有“既偷走又回望必有畏惧,倘是人血所生必有道义廉耻”的《桃猴图》也是一例。
有的作品别具一格地歌颂了劳作不止、自强不息的愚公精神,题有“以家器谱传吾子孙”的《柴耙图》可以代表。
有的作品生动形象地显示了教育对品德形成的重要意义。
他描绘鸡雏争吃蚯蚓,却忆起古人所谓的“鸡有五德”和五德之一的“得食相呼”,题上了寓意深远的“它日相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