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地区76种元素地球化学填图

合集下载

地球化学ppt课件

地球化学ppt课件

生物体内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与分布
研究生物体内各种污染物的含量、分布和变化规律,揭示生物体对污染物的吸收、积累 和排泄特征。
生物体内污染物迁移转化机制
分析生物体内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途径和机制,包括生物转化、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等作 用。
生物体内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探讨生物体内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生பைடு நூலகம்系统功能和人类健康等 方面的影响。
05
地球化学在灾害防治中应用
地震预测预报中地球化学方法
01
02
03
地球化学异常识别
通过监测地震前后地下水 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识别 与地震有关的地球化学异 常。
异常成因分析
研究地球化学异常的成因 机制,包括地震孕育过程 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地下 流体运移等。
异常时空演化规律
分析地球化学异常在时间 和空间上的演化规律,为 地震预测预报提供依据。
水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水体化学组成与性质
研究水体中各种溶解物质、胶体物质和悬浮物质的含量、分布和 变化规律,揭示水体的化学性质。
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分析水体中污染物的来源,研究其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和归宿, 为水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水环境地球化学过程
探讨水体中化学物质的循环、转化和相互作用过程,以及这些过程 对水环境的影响。
数据背后的地球化学信息和过程。
02 03
数据解释
结合地质背景和研究目的,对地球化学数据进行解释和推断。通过比较 不同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趋势和异常等信息,揭示地球化学过程的机理 和影响因素。
数据应用
将地球化学数据应用于资源勘查、环境评价、灾害预测等领域,为相关 研究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深圳市中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元素周期表及微观结构示意图(附答案解析)

2025年深圳市中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元素周期表及微观结构示意图(附答案解析)

第1页(共45页)2025年深圳市中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元素周期表及微观结构示
意图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张青莲院士主持测定的锑、铈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A .58
B .82.1
C .140.1
D .198.1
2.日前,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宣布限制镓锗两种战略性金属元素的出口。

锗元素的元素符号为Ge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2,中子数为41,相对原子质量为72.64。

甲图是镓元素的信息图,请模仿甲图,乙图的①处应填(

A .41
B .72.64
C .32
D .40.64
3.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飞船起飞,其采用了最新的三结砷化镓光伏电池柔性太阳翼,在太空中大放异彩。

砷、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砷和镓位于同一周期
B .砷化镓的化学式是Ga 3As 5。

地球化学勘查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地球化学勘查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第四发展期(1990 年以后),为信息找矿期。这一 时期,找矿难度明显加大,找隐伏矿的方法空前 增多,探测深度明显增大,所获信息量成倍增加, 推断解释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既需要现代高 新技术,又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越来越多的 研究者将成矿作用臵于岩石圈、地壳、乃至整个 地球-宇宙体系的演化过程来考虑。勘查地球化学 找矿,以某些微观或超微观信息的获得,使间接 找矿为主的信息找矿期又重新返回到直接找矿为 主的时期。因此,发展高灵敏度和大探测深度的 勘查地球化学方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并预 示着一个找隐伏矿的新时期的到来。

L.Malmqvist 和 Kristiansson(1984)研制出地气法 (Geogas)找隐伏金属矿床。20世纪80 年代初, 瑞典 Lund 大学物理系和布立登(Boliden Mineral) 公司合作,提出金属元素从地下深处以微气泡附 着气体形式上升到地表并在矿体上形成成矿元素 异常的思想,据此开始研究并使用一种新的“金 属气体”测量技术,即地气测量。他们在本国及 其它国家的 30 多个地区进行试验,发现地气异常 与矿化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并对地气迁移机制 也作了许多工作。
浅析国内外地球化学勘查 的研究现状、主要进展及 发展趋势
物探0901班 武孝 200911020121
(一)地球化学勘查的研究现状 1、国外地球化学勘查的研究现状
1798 年,B.M.谢维尔金提出了“矿物邻近 性”的概念。 1849 年德国 J.F.A.布莱绍普特揭示了矿物 共生组合的规律性,对推断铁帽和矿化露 头下部可能的矿化情况提供了依据。
3、国内外地球化学勘查的发展阶段

第一发展期(1950 年以前)。这时期,勘探者主要 依靠肉眼观察地表露头找矿,以土壤测量和水系 沉积测量为主要手段,对于土壤中的地球化学异 常,用探槽或浅井揭露矿体。人们这一阶段延续 的时间最长,找到的矿最多。据R.W.Boyle(1977) 统计,迄今为止,世界各地开采的矿床 80%以上 是在古人开采的基础上进行的。

应用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数据手册-原版

应用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数据手册-原版

应用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数据手册迟清华鄢明才编著地质出版社·北京·1内容提要本书汇编了国内外不同研究者提出的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土壤、水系沉积物、泛滥平原沉积物、浅海沉积物和大陆地壳的化学组成与元素丰度,同时列出了勘查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常用的中国主要地球化学标准物质的标准值,所提供内容均为地球化学工作者所必须了解的各种重要地质介质的地球化学基础数据。

本书供从事地球化学、岩石学、勘查地球化学、生态环境与农业地球化学、地质样品分析测试、矿产勘查、基础地质等领域的研究者阅读,也可供地球科学其它领域的研究者使用。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应用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数据手册/迟清华,鄢明才编著.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12ISBN 978-7-116-05536-0Ⅰ. 应… Ⅱ. ①迟…②鄢…Ⅲ. 地球化学丰度-化学元素-数据-手册Ⅳ. P595-62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7)第185917号责任编辑:王永奉陈军中责任校对:李玫出版发行:地质出版社社址邮编: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1号,100083电话:(010)82324508(邮购部)网址:电子邮箱:zbs@传真:(010)82310759印刷:北京地大彩印厂开本:889mm×1194mm 1/16印张:10.25字数:260千字印数:1-3000册版次:2007年12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定价:28.00元书号:ISBN 978-7-116-05536-0(如对本书有建议或意见,敬请致电本社;如本社有印装问题,本社负责调换)2关于应用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数据手册(代序)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数据,即地壳五个圈内多种元素在各种介质、各种尺度内含量的统计数据。

它是应用地球化学研究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上重要的资料。

将这些数据资料汇编在一起将使研究人员节省不少查找文献的劳动与时间。

这本小册子就是按照这样的想法编汇的。

中国东部大陆地壳化学元素丰度分析

中国东部大陆地壳化学元素丰度分析

中国东部大陆地壳化学元素丰度分析Jesse·Du2013-10-28中国东部大陆地壳化学元素丰度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内蒙兴安—吉黑造山带、华北地台以及华东南地块的总陆壳、上陆壳、中下陆壳元素丰度的文献数据值进行整理分析,主要着眼于特征元素之间的差别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层次地壳元素丰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一系列结论。

文章从亲石元素、亲铁元素、亲铜元素、亲生物元素以及稀土元素入手,总结了元素变化的一般规律,研究了其地质意义并总结了地球丰度的意义。

关键词:大陆地壳元素丰度变化规律地质意义0、引言大陆地壳是在地质历史过程中通过地幔部分熔融的岩浆向上侵入或喷出逐步形成的,部分熔融形成地壳后残余的地幔部分就成了现今的贫化或亏损地幔。

大陆地壳覆盖地球表面的45%,主要表现为大陆、大陆边缘海以及较小的浅海。

地壳的化学组成以硅铝质为特点,可分为两大类岩石:一类是地壳上部的相对未变形的沉积岩或火山岩堆积,另一类是已经变形变质的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带。

后者构成地球表面的山脉或在地壳深部,前者多在地壳表层的盆地及其边缘。

地壳可以承受强烈的板块构造运动,所以目前能寻找到38亿年前的地壳。

元素克拉克值反映了地壳的平均化学成分,确定着地壳作为一个物理化学体系的总特征以及地壳中各种地球化学过程的总背景。

它既是一种影响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重要因素,又为地球化学提供了衡量地壳体系中元素集中分散程度的标尺。

本文立足于中国东部各构造单元前人的大量实测资料,有条理的选择并分析了部分化学元素丰度值差异。

对于前人的数据进行了综合性的整理分析,对于更好认识地壳组成以及地球化学元素丰度的重要性有着重要意义。

1、数据处理方法对所有地壳微量元素进行原始地幔标准化(除REE),对稀土元素进行球粒陨石标准化;在整个数据处理中,对数据含量单位进行了处理,使所有元素含量单位均为ppm;对所成表格纵坐标取对数刻度。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主要对亲石元素、亲铁元素、亲铜元素、亲生物元素、稀土元素等五项进行了处理分析。

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

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

FHZDZDQHX0001 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F-HZ-DZ-DQHX-0001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地球化学是研究化学元素在矿物、岩石、土壤、水和大气圈中的分布和含量以及这些元素在自然界的转移规律。

勘查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具体运用,目前地球化学调查已成为地质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化学调查主要采用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水化学、生物(植被)、气体等地球化学调查方法,当前广泛应用的是岩石、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三种地球化学调查方法。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除内地和沿海地区外,地质工作程度较低。

内地和沿海地区除冲积平原和黄土覆盖区外,一般水系较发育,因此采用水系沉积物调查方法,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扫视大面积范围内元素地球化学分布情况,从而发现潜在的矿化异常,取得区域地球化学填图和地质勘查效果。

边远地区由于地质条件较复杂,常根据不同地球化学景观,综合应用相适应的地球化学调查方法。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为便于资料对比和元素地球化学拼图,常使用水系沉积物为主,岩石和土壤为辅的地球化学调查方法。

我国勘查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五十年代开始以土壤的1/20万金属量测量方式开展,由于剖面间距大(2km),对矿床的遥测能力差,而且元素受雨淋流失严重,再加上当时分析技术水平不高,因此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1978年地质矿产部确定在全国开展水系沉积物的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区域化探扫面),由于水系沉积物采样点的均匀布置及其形成特征,调查方式较能适应地质和表生环境条件的变化,可反映上游汇水盆地中元素的平均含量,再加上分析化学技术的进步,元素分析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有较大提高,因此地质效果较显著,特别是包含潜水的运移,对寻找隐伏矿体有明显效果。

在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全国发现了大量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通过筛选,选择有利地段开展1/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普查化探),缩小靶区,对异常进行验证和检查,直接取得地质找矿效果。

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

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

FHZDZDQHX0001 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F-HZ-DZ-DQHX-0001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地球化学是研究化学元素在矿物、岩石、土壤、水和大气圈中的分布和含量以及这些元素在自然界的转移规律。

勘查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具体运用,目前地球化学调查已成为地质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化学调查主要采用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水化学、生物(植被)、气体等地球化学调查方法,当前广泛应用的是岩石、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三种地球化学调查方法。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除内地和沿海地区外,地质工作程度较低。

内地和沿海地区除冲积平原和黄土覆盖区外,一般水系较发育,因此采用水系沉积物调查方法,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扫视大面积范围内元素地球化学分布情况,从而发现潜在的矿化异常,取得区域地球化学填图和地质勘查效果。

边远地区由于地质条件较复杂,常根据不同地球化学景观,综合应用相适应的地球化学调查方法。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为便于资料对比和元素地球化学拼图,常使用水系沉积物为主,岩石和土壤为辅的地球化学调查方法。

我国勘查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五十年代开始以土壤的1/20万金属量测量方式开展,由于剖面间距大(2km),对矿床的遥测能力差,而且元素受雨淋流失严重,再加上当时分析技术水平不高,因此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1978年地质矿产部确定在全国开展水系沉积物的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区域化探扫面),由于水系沉积物采样点的均匀布置及其形成特征,调查方式较能适应地质和表生环境条件的变化,可反映上游汇水盆地中元素的平均含量,再加上分析化学技术的进步,元素分析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有较大提高,因此地质效果较显著,特别是包含潜水的运移,对寻找隐伏矿体有明显效果。

在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全国发现了大量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通过筛选,选择有利地段开展1/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普查化探),缩小靶区,对异常进行验证和检查,直接取得地质找矿效果。

勘查地球化学

勘查地球化学

绪论勘查地球化学是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地学最年轻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是地学与化学相结合的产物,即化学方法找矿,简称化探。

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地球化学找矿已以从纯粹的找矿领域拓展到环境地球化学、工程地球化学、农业地球化学、基础地质研究等领域。

“化探(地球化学找矿)”这一名词逐步被勘查地球化学所取代。

5※<一.概念>20世纪中叶,原苏联学者认为:“地球化学找矿是根据基岩及其覆盖层中、地下水及地表水流中、植物中、土壤中和气体中的含矿物质不明显的微观晕,以发现矿床的一种找矿方法。

”西方国家的学者对地球化学找矿的定义则是:“地球化学找矿是基于系统的测定天然物质中一种或数种化学物质的任何勘查方法。

”我国学者认为:“勘查地球化学是为了各种不同目的,系统地在不同比例尺与规模上考察地壳元素的分布变化,应用化学元素分布分配、共生组合及变化规律来指导找矿等的应用学科。

”5※<二.勘查地球化学发展史>勘查地球化学是从一种找矿技术地球化学找矿发展起来的年轻的地学分支。

地球化学探矿最早是在北欧和前苏联发展起来的,受到了几位大师的影响。

一个是戈尔德施密特,他在挪威的哥廷根实验室开始使用光谱技术,于是有了痕量地球化学的发展。

另外两位是俄罗斯的维尔纳茨基和费尔斯曼。

我国在勘查地球化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是谢学锦院士。

V.M.戈尔德施密特Goldschmidt,Victor Moritz1888年生于瑞典苏黎世,其父亲是一位颇有名望的奥斯陆大学物理化学家。

1911年在奥斯陆大学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地壳中矿物学变化的相位定律。

1929年在哥廷根大学任职。

戈尔德施米特使矿物学不再是一门纯描述性的学科。

如同古腾贝格是地球物理的倡导者一样,戈尔德施米特是地球化学的先驱者。

戈尔德施米特是犹太人,在集中营关押时期健康受到严重损害,1947年卒于挪威奥斯陆。

贡献1:1917年在挪威奥斯陆创立了晶体化学新学科,并在此基础上开创了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揭示微量元素在岩石及矿物中存在形式和分布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 1973年至今 ,世界上共有 50余项区域性及 国 家 性 地 球 化 学 填 图 计 划 已 完 成 、或 正 在 进 行 [ 4~16 ] ,分析元素 的数目从数种至最 多 40 种 , 但 由于测定的元素种类较少 ,且很不一致 ,痕量或次
痕量元素信息量不够 ,特别是对一些痕量及超痕量 元素分析检出限偏高或根本未分析 ,取得结果不能 全球对比 ,使得绝大部分地球化学图远远达不到地 球化学图对资源与环境问题本应做出的贡献。
Cu, Ga, In, La, Mo, Nb, Ni, Pb, R b, Sb, Th, U, W , Y, Zn, Tl, Ta, Hf, Ge,
P t, Pd, Os, R h, Ru, Ir, R e Te)
Ag, Au
As, Sb, Se, (B i, Ge)
CV - AFS
Hg
SIE ES VOL CF - COL FA - POL FA - ES FA - COL
摘 要 : 人类生活的地球是由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构成的 ,了解所有元素在地球的分布规 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以及资源与环境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利用西南地区区域化探扫面 的副样 ,采用 1∶50000图幅一个组合成一个分析样的方式 ,收集水系沉积物样品 ,研制开发了 76 种元素分析方案 ,特别是对一些困难元素进行重点研究 ,使得所有元素的分析检出限低于地壳丰 度值 。编制完成 76 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图 ,利用地球化学资料进行资源远景的初步评价 ,区域成 矿的划分等基础性研究工作 。
1962年 H. E. Hawkes 和 J. S. W ebb在《矿产 勘查的地球化学 》[ 1 ] 一书中首次指出地 球化 学填 图的重要意义 。指出 :“将元素的变化来制图也是 研究地球的一种办法 ,与制作土壤图 ,岩石类型图 , 构造图和变质作用图件的作用一样 。”1973年 J. S. W ebb等出版了第一部地球化学图集《北爱尔兰地 球化学实验 图集 》[ 2 ] 。从 197 5 年 W eb b[ 3 ] 及 他在 伦敦帝国学院的同事们开始在赞比亚、塞拉利昂 、 马来西亚 、爱尔兰等地用稀密度的水系沉积物采样 及多元素分析进行区域性地球化学填图。
测定元素 Si, A l, Fe, Mg, Ca, Na, K, Ba, Ce, Co, C r, Cu, Ga, La, M n, Nb, Ni, P,
Pb, Rb, S, Sc, Sr, Th, Ti, V, Y, Zn, Zr, ( Cl, B r)
Pr, Nd, Sm , Eu, Gd, Tb, Dy, Ho, Er, Tm, Yb, Lu( Be, B i, Ce, Co, C s,
高 、精密度好 、速度快 、成本低 ,同一份试料可同时
测定多种元素的分析方法 ,作为优选分析方法 。
表 1 76种元素分析方案 Tab. 1 M ulti2e lem ent analytical scheme s for 76 elements
分析方法 XRF
ICP - MS GF - AAS HG - AFS
收稿日期 : 2007 - 06 - 30
增刊
程志中等 : 中国西南地区 76种元素地球化学填图
·175·
球对比 。这些填图成果为矿产勘查提供了重要的 信息 。1999年 ,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资助下 ,我们 开展了 76种元素地球化学填图的试验工作 ,选择 中国西南的四川、云南 、贵州 、广西和重庆五省区市 开展 76种元素地球化学填图试验工作 。
王水吸 附、活 性炭分 离富 集、灰 化后 光谱法 测定
A u、P t和 Pd,其分析检出限达到 012 ng/ g。采用过 氧化钠熔融 ,硫酸酸 化 ,经氧 化剂氧 化 ,使 O s、R u
生成挥发性的四氧化物 ,用蒸馏方法 ,使其与伴生
元素分离 ,再选用三氧化二砷和硫酸溶液作为 O s
的吸收剂 ; 乙醇 、盐酸 、硫酸作为钌的吸收剂 ,利用 O s、R u 对 A s3 + ~Ce4 + 体系的催 化作用 ,分别进行
Y
1
36
Lu
0. 1
74 Yb
0. 1
37 M gO
0. 053
75 Zn
5
38
Mn
10
76 Zr
5
3 以 %计量 , A u、H g、Ir、Os、Pd、Pt、Re、Rh、Ru、Te以 ng/ g计 量 ,其它以 μg/g计量
3 76 种元素地球化学图的编制
中国的地球化学填图工作一直处于国际领先 水平 ,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全国区域化探扫 面计划 [ 18, 19 ] ,经过二十多年的进行 ,已覆盖了全国 6 500 000 km2 的国土面积 ,分析了 39 种元素 。39 种元素的分析检出限均小于地壳丰度值 ,并且 ,分 析中使用标准样来监控分析批次之间与实验室之 间的分析质量 ,使得各实验室之间的分析结果可全
第 29卷 增刊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07年 10月
文章编号 : 1001—1749 (2007)增刊 (1) — 0174— 06
中 国 西 南 地 区 76种 元 素 地 球 化 学 填 图
程志中 , 谢学锦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 河北 廊坊 065000)
方法 检出 限 (DL ) 0. 02 0. 053 1 0. 0002 2 5 0. 2 0. 05 1 0. 1 0. 053 0. 02 2 20 1 5 0. 5 1 0. 1 0. 1 0. 1 1 00 0. 053 2
序号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0. 2
26
Ge
0. 1
64 Tb
0. 1
27
Hf
1
65 Te
5
28
Hg
0. 005
66 Th
2
29
Ho
0. 1
67 Ti
50
30
I
0. 5
68 Tl
0. 1
31
In
0. 01
69 Tm
0. 1
32
Ir
0. 01
70 U
0. 2
33
K2 O
0. 053
71 V
5
34
La
1
72 W
0. 3
35
Li
1
73
F Ag, B , Sn, (B e)
C, N, ( S) I
( Rh, Ir) (Au, P t, Pd)
(Os, R u, )
XRF X - 射线荧光光 谱法 ; ICP - M S 等离子 焰质谱法 ; GF - AAS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 HG
·176·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9卷
- AFS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 ; CV - AFS冷蒸气 原子荧光光谱法 ; S IE 离子选 择电 极法 ; ES发射 光谱法 ; VOL 容量法 ; CF - COL催化分光光度法 ; FA - POL 火试金极谱法 ; FA - ES 火试金光谱法 ; FA - COL 火试金分光光度法 。
元素 Mo
方法检出限 (DL )
0. 2
N
20
N a2 O
0. 13
Nb
2
Nd
0. 1
Ni
1
Os
0. 02
P
10
Pb
2
Pd
0. 2
Pt
0. 2
Pr
0. 1
Rb
1
Re
0. 2
Rh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 02
Ru
0. 02
S
50
Sb
0. 05
Sc
1
Se
0. 01
SiO2
0. 13
Sm
0. 1
Sn
1
Sr
5
25
Gd
0. 1
63 Ta
1 样品组合
中国西南地区面积 约 1 250 0 00 km2 ,于 二十 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完成 1 ∶200 000区域化探扫 面因而这些样品中所含有的信息应是未受到大规 模工业化进程明显干扰的原始信息 。
为了快速获得研究区内 76种元素的地球化学 图 ,本次工作采用的样品收集与组合方案是 : 将区 内已完 成 1 ∶200 00 0 区域化 探扫 面计 划 的每 个 1∶50 000图幅内的所有原始样品组合成 一件 分析 样品 。对于原保存的单件原始样品 ,图幅内每平方 公里抽取 5 g样品参与组合 。若该平方公里内有 二件或二件以上样品时 ,按等重量抽取的原则组成 总共重 5 g的组合样品参与组合 。对于原保存的 4 km2组合样 ,每件样品抽取 2 0 g参与组合。空白 格不予考虑 。总计组合样品数为 2 740件。
针对国际地球化学填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国际地球化学填图计划 ( IGCP 259 /360)提出新规 定要求分析 71 种元素后 [ 17 ] ,许多国家都 在努力 , 从 1996年开始 ,全欧地质调查所论坛 ( The Forum of European Geologica l Surveys ( FOR EGS ) ) ( Salm inen , R. 2005 ) 的 [ 1 ] 26 个国家开展了一项极 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计划 ,由欧洲五个实验室采用 XRF、ICP - M S、ICP - AES和 Hg测量仪等四种方 法分析 ,但分析的元素也没有完全达到国际地球化 学填图计划的要求 ,由于分析方法的单一 ,有些元 素的分析检出限达不到国际地球化学填图的要求 , 也未使用国际承认的标准样进行分析质量监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