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是几点到几点
十二时辰的基础知识

十二时辰的基础知识
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代时间划分的一种方式,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两个小时,分别对应不同的名称和象征意义。
二、十二时辰的名称及其象征意义
1. 子时:23点至1点,代表阴气渐生,阳气渐衰;
2. 丑时:1点至3点,代表万物沉睡,阴气加强;
3. 寅时:3点至5点,代表天地之间,阴阳交替;
4. 卯时:5点至7点,代表阳气抬升,阴气减弱;
5. 辰时:7点至9点,代表阳气强盛,百花开放;
6. 巳时:9点至11点,代表阳气渐盛,万物生长;
7. 午时:11点至13点,代表阳气达到最高点,万物茁壮;
8. 未时:13点至15点,代表阳气渐衰,万物开始凋零;
9. 申时:15点至17点,代表阳气减弱,阴气加强;
10. 酉时:17点至19点,代表阴气渐盛,阳气减弱;
11. 戌时:19点至21点,代表阴气强盛,万物沉睡;
12. 亥时:21点至23点,代表阴气达到最高点,阳气减弱。
三、十二时辰的应用
1. 命理学:十二时辰是命理学的基本元素之一,用于推算人的
吉凶祸福;
2. 中医学:十二时辰与人体经络相对应,用于诊断及治疗疾病;
3. 农业:根据十二时辰的应用,农民可以根据不同的时辰选择
适宜的农业操作;
4. 文化:十二时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运用于中国传统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中。
十二时辰对照表-生活类

十二时辰对照表-生活类关键信息项:1、十二时辰的名称2、每个时辰对应的现代时间范围3、每个时辰适合进行的主要生活活动4、每个时辰的特点和对人体的影响1、十二时辰概述11 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12 十二时辰制在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子时(23:00 01:00)21 现代时间范围:23 点至凌晨 1 点。
22 生活活动:此时是胆经当令,宜睡眠养生,保证充足的休息,以利于胆汁的新陈代谢,让胆气得以生发。
23 特点与影响:子时是一天中阴气最盛、阳气初生的时刻,睡眠质量对于身体的恢复和健康至关重要。
3、丑时(01:00 03:00)31 现代时间范围:凌晨 1 点至 3 点。
32 生活活动:肝经当令,应处于深度睡眠状态,以养肝血。
33 特点与影响:丑时是肝脏排毒和修复的最佳时段,如果此时未睡,容易导致肝火旺盛,影响身体健康。
4、寅时(03:00 05:00)41 现代时间范围:凌晨 3 点至 5 点。
42 生活活动:肺经当令,此时人体处于深度睡眠,有助于肺气的宣发和肃降。
43 特点与影响:寅时是呼吸系统功能最强的时候,若睡眠不足,易出现呼吸不畅等问题。
5、卯时(05:00 07:00)51 现代时间范围:早上 5 点至 7 点。
52 生活活动:大肠经当令,适合起床排便,然后喝一杯温水,开始适度的晨练。
53 特点与影响:卯时是大肠蠕动最活跃的时间,有利于排出体内的废物。
6、辰时(07:00 09:00)61 现代时间范围:早上 7 点至 9 点。
62 生活活动:胃经当令,此时应吃早餐,为身体提供能量。
63 特点与影响:辰时是胃消化能力最强的时候,早餐的营养吸收效果最佳。
十二时辰怎么分

十二时辰怎么分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夜半,子时,十二经时辰对应表

夜半,子时,十二经时辰对应表展开全文夜半——子时(23:00—凌晨1:00)鸡鸣——丑时(凌晨1:00—3:00)平旦——寅时(凌晨3:00-5:00)日出——卯时(早上5:00—7:00)食时——辰时(早上7:00—9:00)隅中——巳时(9:00-11:00)日中——午时(11:00—13:00)日昳——未时(13:00—15:00)脯时——申时(15:00-17:00)日入——酉时(17:00-19:00)黄昏——戌时(19:00-21:00)人定——亥时(21:00-23:00)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1.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2. 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3.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4.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5.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6.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7.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8.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9.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10.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11.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12.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
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好。
以上是子午流注的基本概况,作为知识了解可以,死用则不行。
十二时辰详解

十二时辰详解
十二时辰详解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十二时辰小常识(子时是几点?)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十二时辰小常识(子时是几点?)
admin / 2014-07-18
十二时辰小常识
子时:夜半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古时尚有午夜、子夜、夜半、夜分、宵分、未分、未且、未央等别称。
丑时:晨一时至三时,又称鸡鸣。
寅时:三至五时,别称骑旦,平明,平旦。
卯时:五时至七时,为古时官署开始办公的时间,故又称点卯。
因是时正值朝暝冉冉东升,故又谓之曰出。
辰时:七时至九时,别称食时。
巳时:九时至十一时。
巳时又称“隅中”。
午时:十一时至十三时,别称日中,而正午十—时又有平午,平昼、亭午等别称。
未时:十三时至十五时。
此时太阳蹉跌而下,开始偏西,故又谓之日侧,日映。
申时:十五时至十七时。
别称哺时、曰哺。
酉时:十七时至十九时。
酉时又叫日入。
戌时:十九时至二十一时,别称黄昏。
亥时:二十一时至二十三时,此时正是夜阑人静之夕,故又称人定。
亥时又称黉夜。
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

十一时辰与时间对照表,十一经络时辰表古代每个时辰都是两个小时,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字代替,子时是凌晨23:00- 1:00,以此推算,申时是15:00-17:00 点.【子时】夜半,胆经当令,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肝经当令,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肺经当令,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大肠经当令,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胃经当令,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脾经当令,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心经当令,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 时至13时)。
【未时】日映,小肠经当令,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膀胱经当令,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肾经当令,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心包经当令,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三焦经当令,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十二经络时辰表流注于经脉的气血有盛有衰,把每天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分配一经,除了在对应的时辰敲对应的经络,晚上的时辰换在白天相对应的时辰来敲,还要注意做以下的事情来保养经络。
按照这个时间表保养经络,事半功倍。
这就是我们一天24小时里的12时辰养生法则。
时间----------- 对应的经络23 : 00-1 : 00子时:鼠:胆经当令胆经。
各时辰对应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00 — 1:00)。
【丑Chou3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1:00 — 3:00)。
【寅yin2时】平时,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3:00 — 5:00)。
【卯mao3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5:00 — 7:00)。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7:00 — 9:00)。
【巳s i 4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北京时间9:00 — 11:00)。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00 — 13:00)。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00 — 15:00)。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00 — 17:00)。
【酉you2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北京时间17:00 — 19:00)。
【戌x u 1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19:00 — 21:00)。
【亥hai4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北京时间21:00 — 23:00)。
(拼音中最后一个字是声调(1、2、3、4代替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时是几点到几点-正子时是什么时候时间
2011-12-19 16:03
子时也就是半夜1 1点到凌晨1点,此时胆经当令。
子时属鼠,此时夜半更深,老鼠就会偷偷出来活动,将天地间的混沌状态咬出缝隙,因此有“鼠咬天开”之说。
老鼠虽小,但生机很大,这与子时一阳初生的状态正好吻合。
由于阳气刚升起时是最微弱的,所以此刻最需要保护,而睡眠就是养阳最好的办法。
子时也是一天当中太极生命钟的阴极时候,阴气此刻最重。
而阴主静,人体顺应阴阳消长的规律就应当静卧以养阳。
现代人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往往会熬夜、吃夜宵,或是从事各种娱乐活动,这样就会对胆腑造成很大的伤害。
中医有“少阳不升,天下不明”之说,阳气升不起来,各种疾病也就接踵而至了。
为了你的健康着想,此刻还是好好休息吧!健康,往往就是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的!
从医生涯中,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才能长寿。
这个问题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秦始皇曾派徐福东渡以求长寿仙丹,但自己刚50岁就死了。
一些山村农夫粗茶淡饭却可活到
天年。
生命就是这样奇妙!
只要你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自会安然无恙。
具体来说,就是做到“跟着太阳走”。
但一些人恰恰相反,不是“跟着太阳走”,而是“跟着月亮走”。
天黑了,他起来工作;天亮了,他埋头大睡。
你可别认为这是偶然现象,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还真不在少数,越到晚上
越精神,典型的‘‘夜猫”一族。
你或许有些不屑一顾。
睡得晚有什么,第二天晚些起不就行了。
当然不行!中医讲究天人相应,“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若“逆天而行”,人
就会受到惩罚。
熬夜族气色一般都不会太好,要么脸色惨白,要么口唇乌黑,这就是身体向你提出“严重警告”了!因为23点到凌晨3点是肝胆工作的时间,人体的造血工作也主要在这一阶段
内完成。
这个时候还不睡,就会耽误身体造血的大好时光。
其实一两天倒还无妨,日子一多身体就会受不了。
因为气血相当于体内的能源,经常熬夜会使身体的能源人不敷出。
也许你此时并
不会感到任何不适,因为你体内的气血太虚了,只能勉强“糊口”,其他事它就顾不上管了。
人体的自我诊断维修系统就会变得迟钝,哪怕有疾病入侵,如果损伤不是即时的话,它就会奉
行“不抵抗政策”,睁只眼闭只眼,将其搁置一旁暂处理。
这时我们就感觉不到什么不适。
但疾病却会长驱直入,在人体的肤色、五官上留下痕迹。
而有经验的中医师往往就是凭这点来判断
病情的。
身体本来就弱,如果你还肆无忌惮地熬夜,这时想睡反而睡不着了,越到晚上越精神。
可别把这当成好事,这是因为你家“断电”了,你的身体不得不使用备用能源。
什么是常用能源和
备用能源呢?常用能源就是“血气”,而备用能源则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火”,往往在人体透支体力时才能用到。
从阴阳角度来讲,阳为“血气”,如果气血不足,就说明你“阳虚”了。
阳虚
时气血就已经低于正常水平了。
如果气血再继续下降的话,就会导致“阴虚”,这就不仅仅是气血不足的问题了,还要动用
体内的备用能源“火”。
一用备用能源,身体又有劲头了,所以这种人越到晚上越精神。
如果备用能源也不知道节省,反而大量透支的话,身体就呈“阴虚火重”状态,这时人体就相当危险
了。
等你体内的“火”也透支完了,那就成了“阴阳两虚”了。
因为已经没有能源可以用,这时人体会经常感到疲惫。
这其实是身体自保的一种方式,它就是想强迫你停下来休息。
如果你还
不停下来,人体为了取得能量,只好进一步向肌肉等其他部位“榨取”能量,这时就是“阴阳大虚”了。
换个更通俗的说法,就是“灯枯油尽”,身体已经山穷水尽了。
这时五脏六腑就会慢
慢衰竭,身体的怒火往往会在一瞬间爆发,于是“病来如山倒”,一切都变得不可收拾了。
所以,晚上越来越精神往往是身体向你拉响警报了,你得抓紧时间调理。
否则高血压病、肝炎、胆
结石、失眠、健忘等很快就会找上你。
如何调理呢?可能大多数人会想到运动。
其实运动的目的是加速气血循环,使一些受阻的经络打通。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感觉,那就是每次运动过后都感到特别累,晚上睡得也会更加香甜。
其实,正是因为人体的睡眠时间多了,气血供应足了,身体才慢慢健康的。
如果你不改变生活规律而只想通过运动来提高身体素质,完全是本末倒置。
所以,补充睡眠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办
法最简单,也最有效。
不要以为这个办法太慢,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手机上的电池用了好几天没电了,可充电却只需要几个小时,咱们的身体也有这种功能。
所以对于一些经年累月熬
夜的人来说,他只要好好睡上几个月,面色就会变得红润,精神也会特别饱满。
就是因为我们体内的气血迅速回升,“电力”足了的缘故。
?
当然,如果补充睡眠可以和敲胆经结合起来的话,效果会更好。
但有一点需要记住,那就是敲胆经的时间要选在白天,晚上最好不要敲。
因为一敲,体内的气血就流动起来,结果越敲越
精神,反而睡不着了。
晚上不敲胆经做什么呢?我们可以捶一下背。
别看这个动作简单,保健功效可是不容小觑的。
看过《红楼梦》的人可能都对“晴雯深夜补雀裘”那一段有些印象吧!晴雯
补完雀裘后已是“力尽神危”,宝玉赶紧命小丫头过来捶背,一会晴雯便睡去了。
捶背在这里便有两个功效,一是“补”,一是“睡”。
这是因为背部分布着许多重要的经络,督脉、膀胱经
等都在此经过,此外还有许多重要穴位。
捶背既可以振奋阳气,还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和五脏六腑,心宁神安,入睡自然就快。
捶背时要注意手法,握空
心拳,以快慢适中的速度拍打背
部,力度以使身体震动但感不到疼痛为宜。
每次捶打的时间在30分钟左右,每天1~2次,站着坐着都能拍。
可以夫妻间捶背,也可以让儿孙帮忙捶背,健身的同时还可享受天伦之乐,心灵上
的慰藉是其他疗法所不能取代的。
养生之法就是这样简单。
但如果你只懂不练,却也难于登天。
如果秦始皇明白这个道理,也不用耗尽国力人力四处求取灵丹妙药了。
当然,我们没有本事改写历史,却有能力掌控自己
的健康。
心意一分,行动二分.健康也就好三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