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管道设计基本思路

合集下载

船舶管路系统设计大纲

船舶管路系统设计大纲

内容提要本书共分五个章节,包括船舶管路系统的概念、设计和生产的发展概况和趋势、管路系统的基础知识、船舶管路系统的原理设计和生产设计,船舶管子的弯制与管路的安装等内容。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船厂比较先进的管系设计和生产的方法、使用的设计软件和生产过程。

本书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专业和船舶舾装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亦可供从事船舶设计、生产及航运系统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参考。

前言本书是根据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的要求编写出版的。

“船舶管路系统”是“船舶动力装置”和“船舶动力装置安装工艺”课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章节,船舶管路系统的生产约占造船总工时的12~15%,过去没有一本关于“船舶管路系统”的系统教材,各个高等职业学院都是采用内部教材和讲义来讲授的,市场上这样内容的参考书极少,给教学和设计带来了许多麻烦,所以这次几所学校联合公开出版了“船舶管路系统”教材。

全书共分五个章节,兼顾内河船舶和海洋运输船舶管路系统的特点,参照了新出版的《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和《内河钢船建造规范》,系统地介绍了船舶管路系统设计和生产的相关知识,结合目前造船的新工艺和新手段编写的。

第一章:绪论,重点介绍了船舶管路系统的含义和组成,船舶管路生产设计的发展简史和趋势;第二章:船舶管路的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了船用管子的代号、管材、规格、特性和选用的一般原则,管径、壁厚的计算与质量检验,管路附件的类型、特点及适用范围等;第三章:船舶管路系统的原理设计,介绍了船舶动力管系、船舶管系的功用、类型、原理、组成及管系的布置设计等。

第四章:船舶管系的生产设计,介绍了管系放样的基本知识,弯管参数的计算、机装生产设计、船装生产设计及管系放样的设计软件等;第五章:船舶管子的弯制与管路的安装,介绍了管子弯制的方法、设备,管子的校对、管子的强度试验、管子的化学清洗与表面处理,船舶管路的安装与质量检验,管路的绝缘与油漆等。

本书第一章、第二章由武汉船院付锦云副教授编写,第三章由武汉船院彭维高级工程师编写,第四章由武汉船院王鸿舰讲师编写,第五章由南通交院徐向荣讲师编写。

第三章船舶管路系统的原理设计

第三章船舶管路系统的原理设计

五、柴油机排气管路布置
(一)布置形式
自由补偿型。
柴油机的废气直接由排气管,经消声器排出。管路的热膨 胀由管路的弯曲来自动补偿。这种形式,其适用范围为没有 废气锅炉的小型船舶。
补偿器型。 装有热膨胀补偿器排气管路的布置形式。它不仅广泛应用 于辅柴油机的排气管路,而且对于没有废气锅炉的主柴油机排 气管也是常见的布置形式。
大的管路。对于大、中型船舶,海水总管连通左、右海水门和 高位海水门,并将舷外水引进管内,供给各需用机械。其布置 形式均为横跨机舱。为保证船舶在横倾3°~5°的情况下,海水 泵的吸水性能不受影响,同时还应考虑避免管内沉积泥砂,故 海水总管应按舱底设置的自然高进行水平布置,不能有局部低 凹或凸起。且净空间高H大于所通过管路最大管径的法兰外径 。
1、水灭火系统的管路布置 水灭火系统是用来扑灭机舱、干货舱以及居住和公用舱室的
一般火灾。此外,还可用作冲洗甲板、舱室及锚链,可作舱底 水吸射泵的动力源。
(1)水灭火系统管路布置形式。布置形式有总管环节布置、线 形布置和混合布置。
环节布置是将消防总管布置成环形,当管路在任一舷发生故障 时,水源能从另一舷通过,并达到所需要的场所。一般都是以 左、右通道处布置总管,在横通道适当场所布置横跨接管,分 隔阀则设在显而易见的部位。
燃油系统设置吸入口的处所一般为双层底油舱、沉淀油舱 (柜)。不同用途舱柜的吸口布置有其相应的要求:
1、双层底油舱大多底部为曲面,因此,吸口应布置在最深部 位,这有利于扫舱、清洁。
2、沉淀油柜的作用是沉淀燃油中的水和杂质,然后再运至 储存油柜或直接驳进日用油柜。若吸口太低,吸出的首先将是 沉淀物,失去沉淀意义;若吸口较高,清除沉淀物又会出现困 难。故燃油的驳运、输送、净化管路在沉淀油柜中,一般都设 高、低位吸口,其中高位吸口一般比低位吸口高出400~ 1000mm。

船舶管路综合布局优化

船舶管路综合布局优化

船舶管路综合布局优化船舶是海上运输和航海工作的重要工具,而船舶管路则是船舶运行所必需的关键组成部分。

船舶管路的综合布局优化对于提高船舶性能、降低能源消耗和提升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船舶管路综合布局优化的相关内容。

一、船舶管路综合布局的重要性船舶管路综合布局是指将船舶上各类管道的布置位置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以确保船舶的正常运行。

良好的综合布局能够提高船舶的燃料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增加航行舒适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降低维修成本和减少维护工作。

因此,船舶管路综合布局优化对于保障船舶的正常运行和提高船舶竞争力具有关键作用。

二、船舶管路综合布局优化的主要内容1. 管路布局规划船舶管路的布局规划应该根据船舶的具体功能和使用需求进行设计。

不同类型的船舶,如油轮、货船、客船等,其管道布局需求有所不同。

合理的管路布局规划能够减少管道长度,降低阻力,提高流体传输效率。

2. 管路材料选取在船舶管路综合布局中,合适的管路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优良的管路材料能够耐受高温、高压和腐蚀等环境条件,提高管路的使用寿命,并确保船舶的安全性。

3. 管路连接方式设计管路的连接方式直接影响到船舶管路的可靠性和维修工作的便利性。

因此,在船舶管路综合布局优化中,应该选择适合的管路连接方式,如焊接、螺纹连接等,以提高管路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4. 管路绝缘保温设计管路的绝缘保温设计能够减少能量损失,提高管路传热效率,从而降低船舶的能源消耗。

因此,在船舶管路综合布局优化中,应该合理选择绝缘材料和保温层厚度,以提高船舶管路系统的绝缘保温性能。

三、船舶管路综合布局优化的挑战船舶管路综合布局优化面临一些挑战,如空间限制、安全性要求等。

船舶的空间有限,因此在进行管路综合布局时需要考虑管道直径、布局紧凑性等因素。

此外,船舶管路系统的安全性要求较高,需要考虑管路之间的隔离和防火设计等问题。

四、船舶管路综合布局优化的案例研究对于船舶管路综合布局优化的研究,有许多案例可以借鉴。

船舶管系设计和安装

船舶管系设计和安装

船舶管系生产设计和安装工作总结管系生产设计和安装是一个系统而又繁琐的工程,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掌握更多的知识来做好这件事.现就管系在设计及安装过程中部结的经验总结如下:一、管子在设计过程中的布置要求:在进行管系生产设计前首先需要熟悉该船的建造方针、技术规格书、所有详细设计图纸及相关工艺文件。

同时需要确定所有管系对所选用的管材、阀附件及连接件型式的要求,并最终需要得到船东认可。

在保证各系统使用性能的前提下,优先考虑美观整齐、节省空间、管材消耗少、尽量减少连接件、弯曲少、便于拆装和操作,同时还需便于管子焊接、表面处理及方便于交通运输。

管路布置时,应尽量满足分段划分要求,尽量提高管子的预装率,对设备及舾装件的组合尽可能避开高空和狭窄部位的作业,尽量采用功能性单元、组装单元、集管单元、模块及分段预装,使预装率能达到90%以上;同时也应考虑船体结构油漆的可能性。

船体分段之间要设合拢管,合拢管段长度应大于或等于800mm,特殊情况不少于400mm,管端连接件应为现场校装焊接。

机舱内布置管路前,需要熟悉所有设备的性能和要求,设备布置应由大到小,由下到上进行统一布置,便于拆卸、调试、维修、操作方便,设备周围应确保操作空间的实际距离;主机、副机、锚、舵机、各种泵及吊机等应确保前、后、左、右有一定的操作空。

主机左、右侧花钢板以下周围500~600mm以内不能布管,个别不能避免也要保证通道500mm,便于人员进出检修,要确保热交换器的滤芯等能拉出检修。

布管时要尽量满足管路生产设计软件系统的要求,并结合酸洗、镀锌生产厂家的能力和要求。

考虑船上狭窄部位钢管需要进行打磨、喷塑、特涂、热浸锌,其支管长度要尽量短,从支管开口处至主管端部最长不要超过700mm。

对于弯管,在一段管子中不宜超过一个90º弯角或两个小弯角。

管子布置时需要考虑到方便工作人员的通行,在高度方向尽量保持在2000mm以上,但不得小于1900mm;主要通道的宽度应保持在800mm以上,但不得低于600mm,操作维修通道需要保持在400mm以上;对于箱柜等的人孔以及检查手孔前的空间为600mm。

船舶管道设计基本思路

船舶管道设计基本思路

船舶管道设计基本思路在我国,一直到70年代的初期,船舶管路还是依据设计部门的管系原理图和管系布置图中提供的管路大致走向进行施工的。

而管路的具体走向及有关工艺处理都是在船体分段合拢、机电设备定位以后,由具有相当实践经验的人员,进行现场的管路安排,再用样棒弯制成管子的实际形状,带回车间,按样棒进行管子的弯制。

这种方法称为实船布置法,目前仅在制作合拢管或船舶修理时使用。

70年代中期,各大船厂开始采用“比例绘图法”(放样)进行船舶管路的施工设计,从而在制造和安装管路时,基本上取消了样棒。

按图施工,不但提高了产品质量,改善了劳动条件,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缩短了造船周期。

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进了造船厂,各厂纷纷走出国门,向造船先进国家日本学习先进的造船技术、工艺、管理等,在设计方面引进了生产设计的概念。

生产设计既是施工设计的深化,又是施工设计的发展,它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为一个全新的设计阶段。

生产设计包括船体的生产设计、管子的生产设计以及其他专业的生产设计。

与此同时还引进了舾装件托盘管理系统,使船舶舾装件的设计、制造、安装、管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管系生产设计经过20多年的引进、吸收、消化和推广应用,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建立了比较齐全的生产设计标准,完善了生产设计的流程,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生产设计体系。

一、管路布置的基本原理空间任意一点的位置必须由三个坐标值确定。

如图7.2.1所示,A点的空间位置可用坐标x、y、z来描述。

而空间一条直线段的位置可以用其两端点的坐标值就能确定。

对于空间任何线段的形状,可以应用投影法画出)三面视图。

机械制图中的正投影法是管路布置中采用的基本投影方法。

图7.2.2 所示为直线段AB在互成x直角的三个坐标平面中的投影。

把坐标值与投影图结合起来就可以用一个或二个视图清楚地表达出空间某一管段的几何形状,具体尺图7.2.1 A点的空间坐标寸和安装位置。

这就是管路布置图的基本原理。

船舶管路 第三章 原理设计2

船舶管路 第三章 原理设计2
二节.船舶管系的 原理设计

简述
船上需设置的船舶管系主要有压载水,舱底
水,消防,供水管系,空气、测量与溢流管, 甲板排水管和卫生排泄管,生活污水排泄管 等。 按规范和SOLAS公约的有关规定,本章仅对货 船(油船除外)和客船的上述船舶管系从简单 原理、基本要求、布置与计算等方面,作些 较为详细地说明和介绍。 船舶机舱含油废弃物处理系统的要求,在 MARPOL73/78附则及其实施导则中有具体规 定,故在本章舱底水管系中未涉及上述内容 作简介。
所以应与其他舱来的管路分开,应设专阀且必须有干管直接 与机舱的舱底水总管和舱底水泵相接。 2)舱底水系统只允许将舱底水排出舷外,而不允许舷外水 或任何水舱(柜)中的水经过该系统进入舱内。所以在吸入 管路上的阀门和接舱底水泵的舱底水总管上的所有阀门都应 使用截止止回阀。各个吸入支管的吸口处都要有止回装置 (止回阀或止回吸入口)。 3)由于舱底水是含有油和各种杂质的污液,为了防止舱底 污物堵住吸入口,在舱底水吸口处装有过滤网或泥箱。机舱 和轴隧内的舱底水吸口均应设置泥箱,泥箱应设置在花钢板 附近的地方,并引一直管至污水井或污水沟。直管的下端或 应急舱底吸入口不得装设滤网箱。 4)舱底水管一般均应布置在机舱的最下层,并尽量保持管 路的平直,不允许有过大的起伏,以免形成气囊或存积垃圾。 5)舱底水泵必须具有自吸能力或装有独立的自吸装置。 6)在首、尾尖舱、窄小处设独立喷射泵抽出。
舱底水管系布置的一般要求
直通舱底泵的舱底水管内径等于舱底水总管
的内径。 舱底水管的内径一般不应小于50mm。轴隧舱 底水管的内径一般不应小于65mm。
管隧
管路布置应便于操纵管理.并且要尽量减少
隔舱壁开孔。 机舱后各货舱和轴隧等处的舱底水抽吸支管, 往往通过轴隧接至机舱内的舱底水总管。 不少大型船舶从机舱前部至首尖舱为止,在 船舶纵中剖面附近专门设一管隧,将舱底水 管(包括压载水管)铺设其中。

第一章_第四节_船舶系统的管路布置

第一章_第四节_船舶系统的管路布置

第四节船舶系统的管路布置船舶系统主要包括舱底水系统、压载水系统、灭火系统、日用供水系统、泄漏水系统、日用蒸汽和制冷系统、空调系统,全船、水舱的空气、溢流和测深管路等。

按照船舶系统基本任务,可归纳为保船、生活设施和输送储藏三个类别。

各类系统都各具功用。

在管路布置时,应按系统特性及技术要求,做出相应的工艺处理。

一、保船系统的管路布置(一)舱底水系统的管路布置舱底水系统是保船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

它应保证船舶在正浮或向任何一舷倾斜不超过5°时皆能排干舱内积水,同时还不使舷外水或任何水舱(柜)中的水经该系统流入舱内;保证在船体破损时,及时抽除涌入的海水。

根据这一特点,对系统的布置有以下要求:图1-44 舱底水系统止回阀的布置1、直角舷外排除阀;2、舱底水泵;3、截止止回吸入阀箱;4、带滤网吸入口;5、直通截止止回阀1、管路在布置时,应考虑使该系统具有最大的生命力。

舱底水总管应布置在夏季重载水线平面上,垂直于船舶中心线从船舷量起的1/5船宽内侧。

如果不能达到此要求,则舱底水吸入管上应设有止回阀。

阀的布置位置应直接固定在舱壁上。

如图1-44所示。

2、为能将舱底水排净,各吸入管的吸入口皆布置在每个舱底的最低处。

在有舭水沟的船舱中,可装在该舱两舷最低处;在无舭水沟的船舱中,装在两舷或纵中剖面处所设的污水井。

它的布置方法有以下几种:(1)舱底或内底板向两舷升高大于或等于5°时,在纵中剖面处应设置两只吸口。

如图1-45(a)所示。

(2)舱底或底板向两舷升高小于5°时,在两舷各设一只吸口,在中纵剖面处设有两只吸口,如图1-45(b)所示。

(3)机舱舱底水吸入口布置除应符合上述要求外,还应将吸口直接接在舱底泵吸入端;对艉机型船舶在机舱的前端设置两个吸口,艉端也应设有吸口。

如图1-46所示。

(4)当船尖舱未装舱底水总管时,可采用手摇泵有效排水,但吸口高度不应大于7m。

(5)货舱的长度超过30m时,应在该舱的前后部适当的布置舱底水吸口。

船舶管系原理设计的认知

船舶管系原理设计的认知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动力工程系
船舶管路系统
燃油管路
▪ 燃油管路应与其他管路隔离。不许油进入结构上不宜装油 的舱柜,或进入用于装载淡水的舱柜燃油管路。如确需与 压载管系连接时,则管路间应设置盲通两用法兰或其他可 靠的隔离装置。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动力工程系
船舶管路系统
工作原理
图图3-32-2燃油系燃统油原系理统图原理图 1-注入头;2-贮存舱;3-过滤器;4-驳运 1、注入泵头;;25、-贮输存油舱泵;;3、6-过日滤用器;油4柜、;驳7运-泵过;滤5、器输;油8泵; 6、日用油柜;-7、主过机滤;器9;-8、加主热机管;;91、0-加热分管油;机10、分油机
要求而确定的燃油装载量来设计计算。(注入管路也兼
作排油至舷外的管路。在船舷允许吸高的条件下,可借 助自身设置的燃油驳运泵强行注入各舱)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动力工程系
船舶管路系统
1
2
3
4
11
5
13 6
10 12 9 12 8
7
图图3-13-1燃油的注燃入油和的调注驳入和调驳 左舷注入阀;2、右1舷-注左入舷阀;注3入、连 阀通;管2;-4右、注 舷入注管入;阀5、;截3止-阀连;通6、管双;排4六-路注调入拨阀管;;7、通至各 的吸排管;8、泵的5-吸入截管止;阀9、;驳6运-泵双;排10泵 六的路输调出拨管; 阀1;1、7驳-运通管至;各12、油截舱止的阀吸;1排3、截止阀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动力工程系
船舶管路系统
▪ 加热:
• 不同的船舶,使用不同的燃油,因油的品质不同, 其流动性、粘度也不相同,给油泵的输送、分油 机的分离及柴油机的雾化喷射带来极大的困难。 为保证燃油有良好的流动性。在燃油的贮存舱柜 和管路上、分油机、过滤器、输送泵、供给泵及 发动机的喷油器前,均须加热燃油,并使之保温, 通常在油舱柜中设置加热器,在输送管路上设置 伴行加热管,喷油前设雾化加热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管道设计基本思路在我国,一直到70年代的初期,船舶管路还是依据设计部门的管系原理图和管系布置图中提供的管路大致走向进行施工的。

而管路的具体走向及有关工艺处理都是在船体分段合拢、机电设备定位以后,由具有相当实践经验的人员,进行现场的管路安排,再用样棒弯制成管子的实际形状,带回车间,按样棒进行管子的弯制。

这种方法称为实船布置法,目前仅在制作合拢管或船舶修理时使用。

70年代中期,各大船厂开始采用“比例绘图法”(放样)进行船舶管路的施工设计,从而在制造和安装管路时,基本上取消了样棒。

按图施工,不但提高了产品质量,改善了劳动条件,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缩短了造船周期。

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进了造船厂,各厂纷纷走出国门,向造船先进国家日本学习先进的造船技术、工艺、管理等,在设计方面引进了生产设计的概念。

生产设计既是施工设计的深化,又是施工设计的发展,它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为一个全新的设计阶段。

生产设计包括船体的生产设计、管子的生产设计以及其他专业的生产设计。

与此同时还引进了舾装件托盘管理系统,使船舶舾装件的设计、制造、安装、管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管系生产设计经过20多年的引进、吸收、消化和推广应用,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建立了比较齐全的生产设计标准,完善了生产设计的流程,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生产设计体系。

一、管路布置的基本原理空间任意一点的位置必须由三个坐标值确定。

如图7.2.1所示,A点的空间位置可用坐标x、y、z来描述。

而空间一条直线段的位置可以用其两端点的坐标值就能确定。

对于空间任何线段的形状,可以应用投影法画出)三面视图。

机械制图中的正投影法是管路布置中采用的基本投影方法。

图7.2.2 所示为直线段AB在互成x直角的三个坐标平面中的投影。

把坐标值与投影图结合起来就可以用一个或二个视图清楚地表达出空间某一管段的几何形状,具体尺图7.2.1 A点的空间坐标寸和安装位置。

这就是管路布置图的基本原理。

根据这一原理,在船舶上选择适当的基准面作为空间坐标的三个平面,就可将任意一根管子的典型参数用坐标值表示出来。

二、管路布置的手段在手工进行管路布置中,为简化绘图起见,除个子,x附件的种类等,必须制定一些制图的标准。

㈠符号图7.2.2 空间直线段的投影在平面布置图或零件图上仅采用一个投影面表示一根管子时,就必须要有一定形式的符号才能反映出管子的几何形状。

对于阀件附件则必须规定一些简化了的符号来代替实际的物体,以便加快设计的进度,也使图面更清楚。

1. 管子曲形符号管子的基本曲形只有二种,即弯曲成90°的直角弯(角折弯)和成形角大于或小于90°的别弯。

由于这两种曲形在平面上有各种不同的位置,因而其曲形符号也有相应的变化,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有六种基本情况,它们的曲形符号如表7.2.1所示。

⑴符号中的圆、半圆的直径应等于所表示管子的外径,它应按比例画在施工图上。

⑵通常离投影面远的管子画至圆心,离投影面近的管子画至圆周。

⑶俯视图和侧视图中符号为圆时均表示为90°弯头,半圆表示为别弯,且开口端连接的管子比闭口端连接的管子离投影面远。

⑷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使用正视图中的表示方法,使人一目了然。

⑸别弯弯头仅画俯视图,或仅画侧视图可能还不能完全表达清楚管子的状态,必须结合尺寸的标注才能确定。

2. 连接件符号原则上可根据标准CB510-75的规定设绘。

但各厂的情况有差异,所建造的船舶也不同,使用的连接件也有一些差别,再加上标准制定的时间比较早,所以超出标准的新的连接件各厂都根据实际情况增编了某些符号,同样可以使用。

表7.2.2为最常见的一些连接件的符号。

管子连接件最常用的有法兰连接、螺纹连接、软管连接、套管连接等,一般都有相应所采用的标准。

其中现存法兰的标准体系中,根据螺孔可分为二进制法兰和四进制法兰。

由于管子在制作中,经常发生要求管子旋转90°后进行校管的情况,所以对于二进制的法兰必须标注有“单”或“双”的字样。

表7.2.2 管子连接件符号3. 支管曲形符号管路上的支管也需要符号加以规定,支管上的连接件标注方法同主管的标注方法。

支管按与主管的连接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类,即直支管(包括垂直支管和斜支管)、圆弧形支管(也可称为小脚支管)和镍铜管用的双向圆弧支管。

见图7.2.3所示。

图7.2.3 支管形状(c)双向圆弧形支管(b) 圆弧形支管(a) 直支管图7.2.3所示支管的符号与主管的符号没有什么区别。

除上正或下正支管外,一般支管最好以主视图表示,否则应在旁边加注有关文字说明。

如果是带有弯头的支管更应该用局部视图表示清楚。

4. 附件符号除了上述连接件外的各种阀件、旋塞、阀箱、器具等,它们的符号基本仍按CB510-75的规定表示,这儿不作详细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绘图符号是在投影原理基础上加以简化,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但也只能抽象说明所代表的管子曲形、连接件、支管或附件属于哪一种型式,尚不能全面反映它的真实几何形状及具体尺寸和安装位置,因而绘图符号必须与尺寸数字及其它符号相配合才能确切地反映它们的空间曲形和安装位置。

这是管路施工图的一个基本特点。

㈡管路基准面的选择管路施工图中的符号,解决了用平面图形示意表达一个空间物体(管子曲形、附件、连接件等)的几何形状的画法,但是要确定该物体在空间的位置还必须知道它的坐标值。

要确定坐标值就需要基准的三维坐标系,选择适当的平面作为坐标系的基准平面。

管路的布置是在船体的结构图上进行的,因而将船体结构剖面作为基准平面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1. 高度基准面通常以船体的基线、内底、平台、甲板等作为管路布置的高度基准面。

标注的方法是:基准面符号+位置号+距基准面垂直距离Array基准面符号各船厂可根据不同的船舶自行确定,表7.2.3为各层基准面符号的一般规定。

所谓位置号即当管路布置在基准面上方时可以用“+”表示(也可以省略),在基准面下方时用“-”表示。

例如,内+500,即表示管段中心的某一点(一般为端点)在内底板上500mm。

由于船体的板厚是不一样的,为了图7.2.4 距甲板尺寸标注示例方便现场的施工,一般要求标注的距基准面的垂直距离是能直接量取的尺寸。

即管子位于甲板上方时,标注到上平面,位于甲板下方时,标注到甲板下平面,而不必再进行减去板厚的计算。

必要时,可以采用船体结构的标注方法,标出板厚方向,如图7.2.4所示。

同时要适应预舾装的要求,基准面一定要在作业区域内,如分段预装时的基准面必须在分段内。

2. 横向基准面横向基准面确定管路在左舷或右舷的坐标。

一般取船体的纵中剖面、横舱壁、油水舱壁、纵骨等作为基准面。

距横向基准面的尺寸标注方法同高度基准面。

纵中剖面可用符号“B”表示,“-”表示在左舷,“+”表示在右舷。

例如B+2000表示距船体中心线向右舷2000mm。

以其它面作为基准面时,必须写清舱壁的名称或纵骨号,在舱壁或纵骨向舷一边用“+”表示,向船中的一边的用“-”表示。

例如14#纵骨+300,表示管子中心在14#纵骨向舷300mm的地方。

位于船侧的空气管或测量管等,也可以标注距舷边的尺寸。

3. 纵向基准面纵向基准面用来确定管路在首、尾方向的位置。

一般均以船舶某一肋骨线或横舱壁作为纵向基准面。

通常规定大号码肋骨向小号码肋骨的尺寸,应用符号“-”表示,反之则用符号“+”表示。

例如36#+450,表示36#肋骨向37#肋骨方向450mm处。

㈢尺寸标注方法管路的安装图、零件图、开孔图、复板图、支架图等均必须标注足够的尺寸,以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其中开孔图只要标注出该孔的位置,孔的大小即可,支架图、复板图按机械制图标准进行标注。

1. 管路安装图尺寸的标注方法管路安装图尺寸的标注方法,根据它的作用可以有不同的标注方法。

管路安装时以安装图为主,零件图为辅时,其尺寸必须标注齐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机械设备的安装尺寸。

主要包括机械设备及基座的外形尺寸,与管子接口的座标尺寸、箱柜的位置及外形尺寸等。

⑵每路管子的定位尺寸及不同管路之间的间距。

每一路管子至少应标注有高度、距中或前后的定位尺寸中的二个。

例如平行于船体中心线的管路只要标注出距中、高度两个定位尺寸即可。

根据管子的定位尺寸也可以确定穿过船体结构的开孔位置(非预开孔)。

⑶管子支架的件号和安装位置。

除了以上所需要的尺寸标注外,安装图还必须标注管子的件号、规格、附件的名称或标准号或件号等。

如果管子的安装以零件图为主,安装图为辅,则安装图只要标注几个主要的定位尺寸即可,其余的尺寸在零件图上均可以确定。

关于安装图的详细要求我们将在第五节中讨论。

2. 手工管子零件图的尺寸标注方法管子零件图的尺寸标注必须满足管子的加工和安装的要求。

为了便于管子的制造加工,其尺寸标注方法与机械制图的尺寸标注方法有所不同,即采用封闭尺寸标注方法。

常规的手工零件图包括主管的几何尺寸标注、支管的几何尺寸标注、安装尺寸的标注、管子余量的标注等。

⑴主管的几何尺寸标注法对于空间的一管段,最复杂的就是必须标注齐x、y、z三个方向上的尺寸。

例如图7.2.5所示。

此图为管段在平面上的投影图,所以x、y向的尺寸能直接标注,而z向的尺寸要依靠符号与尺寸的组合,其中H150表示以投影平面为基准,管段的B点比A点高出150mm。

当管段的任何一个方向与坐标轴(或平面)平行时,就可以少标注一个尺寸,但至少有一个尺寸。

掌握了这个方法,就可准确地标注出任何复杂的管子的尺寸。

如图7.2.6所示,尽管此管子比较复杂,但在标注尺寸时只要按x、y、z三个方向对每一管段顺序标注,就不会发生错误基准或遗漏。

但有几点要注意的:①一般还要求标注好每个方向上的总尺寸(长、宽、高),如图7.2.6中的尺寸800mm和350mm;②高度尺寸一般以最低一点为H0,随后逐步升高,管段两端的实际高度差为两端H尺寸的差,如图7.2.6中两角折的高差应为450mm减去300mm,即150mm;③图面上的管段尺寸均为投影长度。

④直角弯向上或向下时,可以标注为上正或下正,其长度即为上正或下正的值。

④尺寸线应从端点或管段的交叉点引出。

图7.2.5 管段尺寸标注图7.2.6 管子尺寸标注示例⑵支管尺寸标注法支管尺寸的标注方法与主管相似,不同点仅在于,必须标注支管在总管上的位置尺寸。

其次对于复杂的支管,可以设置必要的局部视图,在视图上将尺寸标注清楚。

①垂直支管。

支管与主管垂直,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支管,所以只要一个视图就可以标注清楚了。

当支管垂直于图面时,与主管标注上正或下正的方法相同。

与图面平行时,标注一个方向的尺寸就可以了。

同时均需标注它在某管段上的位置尺寸。

见图7.2.7左面三只支管所示②斜直支管。

应在平行于支管与总管所在平面的投影面中标注。

同样作为一根管段,按需可以标注一个、二个或三个方向的几何尺寸及位置尺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