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划分

合集下载

网格划分排序方法

网格划分排序方法
网格划分及分级方法
1.
(1)市区、县城网格保证连续、无缝连接,每个网格面积不大于4平方公里。
(2)交通枢纽、CBD、党政机关、大型聚集场馆、地标性建筑区域、产业园区、高层住宅区等区域划分为独立网格,不包含在城区及其他网格内。
(3)山区、戈壁、水面等不需要覆盖的区域不包含在网格内。
(4)网格内应包含全部基站。(现网、目标需求库)
各维度得分方法与业务密度得分方法一致
高等级用户数据维度评分方法:
4G终端数据维度评分方法:
用户投诉数据维度评分方法:
(3)综合得分
维度一权重:60%
维度二权重:15%
维度三权重:15%
维度四权重:10%
网格总得分=维度一得分*60%+维度二得分*15%+维度三得分*15%+维度四得分*10%。
3.
A类(精品)网格:刚性目标网格+总得分前30%网格
业务量数据:2G业务密度、3G业务密度、4G业务密度
网格业务密度综合得分=2G业务密度分值×2G权重+3G业务密度分值×3G权重+4G业务密度分值×4G权重。
(2)其他维度综合调整
维度二:高等级用户数据(去重后金卡、银卡、钻石卡用户之和)
维度三:4G终端数据(网格内4G终端数量之和)
维度四:用户投诉数据(网格内投诉次数之和)
(5)其他要求与集团下发标准保持一致。
2.根据业务量ຫໍສະໝຸດ 据对网格进行初步分级,叠加用户分布、用户投诉数据、市场重要性等对网格分级结果进行调整,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2.1
校园(包括一、二、三类校园)、4A以上景区网格,无论得分高低不进行网格分级排序,直接定义为A类(精品)网格。
2.2

网格划分原则

网格划分原则

网格划分的原则1、网格划分法定基础原则在不打破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以村、社区为基础,并将村社区外的一些公共区域和设施,按照就近原则一并划入相关网格内,从而实现网格间无缝对接,达到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的目标。

单元网格的划分应基于法定的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其对应的比例尺一般以1 : 500或1 : 1000为宜,不能小于1 : 2000,其含义是划分单元网格应在规定的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实施施划,这是保证单元网格法定依据和数据精度的基础。

2、网格划分地理布局原则单元网格应依照城市的街巷、道路、院落、公共绿地、广场、桥梁、空地、水域、山区等自然地理布局进行划分,其含义是在划分单人网格时,不能按照经纬度,不能穿越建筑物和管理对象,应充分考量现实的地形地物,保证单人网格的实际有效性。

3、网格划分现状管理原则不拆分单位自主管理的独立院落,以其完整的院落作为一个单元网格,其含义是一般政府对城市公共空间负有管理责任,而独立单位和封闭小区,其管理主本身亦负有对此的管理责任。

因此,按现状管理职责划分单人网格,相关单位和物业公司应承担所辖独立范围的管理责任。

4、网格员划分管理原则划分的单元网格应便于使用安全快捷的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实施巡查监督管理,其含义是应考虑巡查路径的便捷问题比如,北京的胡同划分单元格时就要考虑楼门元的开门方向,很多院落可能跨两个胡同,看似坐落在一起实际院门开在不同的胡同。

因此在划分单元网格时因周全考虑院落的构成,以利于网格员合理确定巡查路线5、单元格划分负载均衡原则各单元网格内管理部件的数量相对均衡,其含义是既要兼顾建筑物、管理对像的完整性以及网格员巡查工作量的相对均衡,也要尽量做到单元网格内承载的管理对象和内部数量大致均衡。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网格员巡查范围应为若干个单元网格组成的责任网格,因此要将单元网格内管理部件的数量相对均衡,可通过责任网格的划分来调整。

管理部件数量的均衡性,按单元网格进行的部件数量统计可通过系统承建商或承担部件普查的单位提供。

第二章 Gambit划分网格

第二章 Gambit划分网格

1)应用分级设定的边
2)分级方案
3)网格节点步长(间隔数目) 4)边网格划分选项
线网格划分
2)分级方案 Gambit 提供了以下类型的边网格划分分级方案:
• • • • • •

Successive Ratio First Length Last Length First Last Ratio Last First Ratio Exponent Bi-exponent Bell Shaped
非对称格式,产生的分级 形式不需要关于边的中心对称
对称格式,限制关于边 中心对称的分级类型

线网格划分
• 狭长型网格长宽比不要超过5; • 燃烧反应的区域网格尽量细化。
3、面网格划分
进行一个面网格划分,用户必须 设定以下参数:
1)要网格划分的面
2)网格划分的形式 3)网格节点的间距 4)面网格划分选项
体网格光顺化
• Smooth Volume Meshes 在一个或多个体积上光顺化网格节点。 1、选择要光顺化的体积; 2、光顺化方案 L-W Lapiacian:使每个节点 周围单元平均边长; Equipotential:使节点周围单元体积相等。
体网格划分技巧
• 首先画线网格和部分面网格; • 尽量采用五面体和六面体网格,以控制网 格数量; • 复杂结构考虑分块画网格,避免把所有几 何组合成一个整体;
平整面网格
Smooth Faces Meshes命令 将调整一个或者多个面网格节点的位置 用户需设定以下参数: 1)要平整的网格面 2)平整方式 L-W Laplalian :在每个节点周围使用单元的平均变长(趋向平 均单元 边长)
Centroid Area :平衡相邻单元的面积

网格编号及划分说明文档v1[1].1

网格编号及划分说明文档v1[1].1

网格编号及划分说明文档V1.1 2011年3月14日一、网格划分规则全国各地市高速、铁路、市区、干道网格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划分:1.铁路及高速网格不能跨省、跨市,如果某条铁路或高速跨市、跨省,需要分段进行划分,跨省的如津京高速,需要划分为津京高速北京段和津京高速天津段;跨地市的如汉宜高速,在武汉境内需要划分为汉宜高速武汉段。

2.进行网格划分时各图层(高速、铁路、市区、干道为4类图层)网格单独划分到一个图层,例如市区类网格可以单独划分到一个图层,高速类网格可划分到另一个图层中。

作为市区网格进行测试的非市区类网格(绕城高速、机场高速等干道网格)可划分到干道图层中,编号按市区网格编号规则进行,见1。

补充说明:跨市、跨省的高速或铁路网格在分段后纳入对应地市一并提交。

各省不再单独提交高速或铁路网格。

二、网格编号规则全国各地市高速、铁路、市区、干道网格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编号:1.市区网格编号必须为数字,从1开始顺序编号。

如果把机场高速、环城高速等也算作市区网格,编号也要为数字,但是需要从201开始编号。

例如:某地市市区内有17个网格,编号应为1至17,如果该地市把二环路、三环路、四环(绕城高速)、机场高速也作为市区网格,则编号为201至204。

2.高速网格的编号格式为:H*高速名称,H代表此网格为高速网格,*为数字,从1开始顺序编号。

例如:京津高速北京段,编号为H1津京高速北京段。

3.铁路网格的编号格式为:R*铁路名称,R代表此网格为铁路网格,*为数字,从1开始顺序编号。

例如:京津高铁天津段,编号为R1京津高铁天津段。

4.干道网格的编号格式为:M*干道名称,M代表此网格为干道网格,*为数字,从1开始顺序编号。

例如:成青快速通道(成都市区到其郊县的快速路),编号为M1成青快速通道。

(机场高速、环城高速)等如果需要作为市区网格进行测试,可算作市区网格,编号规范参考1。

三、网格划分详细流程1.打开MAPINFO创建空白图层进行网格划分(使用坐标系WGS1984),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直接在地图上进行网格划分。

学校网格化管理制度四级

学校网格化管理制度四级

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为了提高学校管理效率,确保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师生安全,我校决定实施网格化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通过科学划分网格,明确责任,加强管理,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

二、网格划分1. 一级网格:学校整体,由校长担任一级网格长,负责全校网格化管理工作。

2. 二级网格:各学院、部门,由学院院长、部门负责人担任二级网格长,负责本学院、部门的网格化管理工作。

3. 三级网格:各班级、教研组,由班主任、教研组长担任三级网格长,负责本班级、教研组的网格化管理工作。

4. 四级网格:宿舍、教室、实验室等具体场所,由宿舍长、班委、实验室负责人等担任四级网格长,负责具体场所的网格化管理工作。

三、网格职责1. 一级网格长:负责全校网格化管理制度的建设、实施和监督,协调各部门、学院的工作,确保网格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 二级网格长:负责本学院、部门的网格化管理工作,对下级网格长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确保本学院、部门工作有序进行。

3. 三级网格长:负责本班级、教研组的网格化管理工作,对下级网格长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确保教育教学、教研工作顺利进行。

4. 四级网格长:负责具体场所的网格化管理工作,对下级网格长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确保场所安全、整洁、有序。

四、网格管理措施1. 建立网格化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网格长职责,确保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2. 定期召开网格化管理工作会议,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 加强网格长培训,提高网格长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4. 建立网格长考核机制,对网格长进行考核,奖优罚劣。

5. 实施网格化信息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6. 加强网格长与师生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师生需求,解决实际问题。

五、保障措施1.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网格化管理工作,将其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

2. 加大经费投入,为网格化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网格划分方法

网格划分方法

有限元法——原理、建模及应用第二次讨论课关于网格划分方法问题讨论报告。

班级:模具1班小组成员:郑福鑫110101020059吴立军110101020049周坤110101020062杨钊110101020061邢增日110101020058目录16.1 网格划分原则一、网格数量二、网格疏密三、单元阶次四、网格质量五、网格分界面和分界点六、位移协调性七、网格布局16.2 网格划分方法一、半自动分网方法二、自动分网方法三、自适应分网16.1 网格划分原则一.网格数量网格数量又称绝对网格密度,由网格的整体和局部尺寸控制。

其多少主要影响结果精度和计算规模。

1.结果精度网格数增加,结果精度一般会提高。

因为:(1)网格边界能更好逼近几何模型的曲线或曲面边界(2)单元插值函数能更好逼近实际函数(3)在应力梯度较大的部位,能更好反映应力值的变化但网格数太大时,数值计算的累积误差反而会降低计算精度2.计算规模网格数量增加,主要增加以下计算时间。

(1)单刚形成时间(2)方程求解时间(3)网格划分时间选择网格量时还应考虑分析类型和特点,可遵循以下原则:(1)静力分析。

对变形可较少网格;对应力或应变应较多。

(2)固有特性分析。

对低阶模态可较少网格,对高阶应较多。

其中集中质量矩阵法精度低于一致质量矩阵法,应更多网格。

(3)响应分析。

对位移响应可较少网格;对应力响应应较多。

(4)热分析。

对热传导,结构内部温度梯度趋于常数,可较少内部单元;对热变形和热应力,按位移和应力原则选。

二、网格疏密网格疏密又称相对网格密度,指不同部位网格大小不同应力集中区(梯度变化较大处)应较密网格计算精度不随网格数绝对增加,网格数应增加到关键部位网络有疏密时,要注意疏密之间的过渡。

一般原则是网格尺寸突变最少,以免畸形或质量较差的网络。

常见过渡方式1.单元过渡。

用三角形过渡四边形、用四面体和五面体过渡六面体。

2.强制过渡。

用约束条件保持大小网格间的位移连续。

ICEM网格拓扑划分

ICEM网格拓扑划分

2D网格1
M1 M2
2D网格2
M1
M2
O-grid
2D网格3
M1
M2
L-grid
2D网格4
M1
M2
2D网格5
初始块
Geometry 块
Blocking
遇折则劈o-grid
网格
实体
Pre_Mesh
多块的索引控制->方便选出特定块进行操作
2D网格6:外O-grid的应用
实体
1、建块: 选中高亮的块,勾选 around block;最后删除中间块 2、关联点线; 3、设置边上节点数
左键 中键
右键
转轮
单击并拖动 旋转 移动
单击
选择
(对某些功能单击并 拖动能框选)
确认
上下移动:缩放 水平移动:2D旋转
取消
缩放 ——
附录2:输出网格的方法
非结构网格: 如果四面体网格,生成网格后选择File——〉Export Mesh,选择求解器, solver选择autodyn ,autodyn patible file输出filename.k 不需要的网格 通过选择none进行屏蔽,比如,不需要壳网格shell elements 选择 none, 在这apply或ok。 如果是六面体网格,生成pre-mesh后,右键在这model tree——〉 Blocking——〉pre-mesh,选择 Convert to unstruct mesh;然后选择 File——〉Export Mesh 。solver选择autodyn ,autodyn patible file输出 filename.k 不需要的网格通过选择none进行屏蔽,比如,不需要壳网格 shell elements 选择 none,在这apply或ok。

网格划分注意问题

网格划分注意问题

网格划分相关问题作阐述一、自由网格划分自由网格划分是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网格划分技术之一,它在面上(平面、曲面)可以自动生成三角形或四边形网格,在体上自动生成四面体网格。

通常情况下,可利用ANSYS的智能尺寸控制技术(SMARTSIZE命令)来自动控制网格的大小和疏密分布,也可进行人工设置网格的大小(AESIZE、LESIZE、KESIZE、ESIZE等系列命令)并控制疏密分布以及选择分网算法等(MOPT 命令)。

对于复杂几何模型而言,这种分网方法省时省力,但缺点是单元数量通常会很大,计算效率降低。

同时,由于这种方法对于三维复杂模型只能生成四面体单元,为了获得较好的计算精度,建议采用二次四面体单元(92号单元)。

如果选用的是六面体单元,则此方法自动将六面体单元退化为阶次一致的四面体单元,因此,最好不要选用线性的六面体单元(没有中间节点,比如45号单元),因为该单元退化后为线性的四面体单元,具有过刚的刚度,计算精度较差;如果选用二次的六面体单元(比如95号单元),由于其是退化形式,节点数与其六面体原型单元一致,只是有多个节点在同一位置而已,因此,可以利用TCHG命令将模型中的退化形式的四面体单元变化为非退化的四面体单元,减少每个单元的节点数量,提高求解效率。

在有些情况下,必须要用六面体单元的退化形式来进行自由网格划分,比如,在进行混合网格划分(后面详述)时,只有用六面体单元才能形成金字塔过渡单元。

对于计算流体力学和考虑集肤效应的电磁场分析而言,自由网格划分中的层网格功能(由LESIZE命令的LAYER1和LAYER2域控制)是非常有用的。

二、映射网格划分映射网格划分是对规整模型的一种规整网格划分方法,其原始概念是:对于面,只能是四边形面,网格划分数需在对边上保持一致,形成的单元全部为四边形;对于体,只能是六面体,对应线和面的网格划分数保持一致;形成的单元全部为六面体。

在ANSYS中,这些条件有了很大的放宽,包括:1 面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或其它任意多边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元网格划分
摘要:总结近十年有限元网格划分技术发展状况。

首先,研究和分析有限元网格划分的基本原则;其次,对当前典型网格划分方法进行科学地分类,结合实例,系统地分析各种网格划分方法的机理、特点及其适用范围,如映射法、基于栅格法、节点连元法、拓扑分解法、几何分解法和扫描法等;再次,阐述当前网格划分的研究热点,综述六面体网格和曲面网格划分技术;最后,展望有限元网格划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有限元网格划分;映射法;节点连元法;拓扑分解法;几何分解法;扫描法;六面体网格
1 引言
有限元网格划分是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至关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影响着后续数值计算分析结果的精确性。

网格划分涉及单元的形状及其拓扑类型、单元类型、网格生成器的选择、网格的密度、单元的编号以及几何体素。

在有限元数值求解中,单元的等效节点力、刚度矩阵、质量矩阵等均用数值积分生成,连续体单元以及壳、板、梁单元的面内均采用高斯(Gauss)积分,而壳、板、梁单元的厚度方向采用辛普生(Simpson)积分。

2 有限元网格划分的基本原则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结构离散化,即对连续体进行离散化,利用简化几何单元来近似逼近连续体,然后根据变形协调条件综合求解。

所以有限元网格的划分一方面要考虑对各物体几何形状的准确描述,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变形梯度的准确描述。

为正确、合理地建立有限元模型,这里介绍划分网格时应考虑的一些基本原则。

2.1 网格数量
网格数量直接影响计算精度和计算时耗,网格数量增加会提高计算精度,但同时计算时耗也会增加。

当网格数量较少时增加网格,计算精度可明显提高,但计算时耗不会有明显增加;当网格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再继续增加网格时精度提高就很小,而计算时耗却大幅度增加。

所以在确定网格数量时应权衡这两个因素综合考虑。

2.2 网格密度
为了适应应力等计算数据的分布特点,在结构不同部位需要采用大小不同的网格。

在孔的附近有集中应力,因此网格需要加密;周边应力梯度相对较小,网格划分较稀。

由此反映了疏密不同的网格划分原则:在计算数据变化梯度较大的部位,为了较好地反映数据变化规律,需要采用比较密集的网格;而在计算数据变化梯度较小的部位,为减小模型规模,网格则应相对稀疏。

2.3 单元阶次
单元阶次与有限元的计算精度有着密切的关联,单元一般具有线性、二次和三次等形式,其中二次和三次形式的单元称为高阶单元。

高阶单元的曲线或曲面边界能够更好地逼近结构的曲线和曲面边界,且高次插值函数可更高精度地逼近复杂场函数,所以增加单元阶次可提高计算精度。

但增加单元阶次的同时网格的节点数也会随之增加,在网格数量相同的情况下由高阶单元组成的模型规模相对较大,因此在使用时应权衡考虑计算精度和时耗。

2.4 单元形状
网格单元形状的好坏对计算精度有着很大的影响,单元形状太差的网格甚至会中止计算。

单元形状评价一般有以下几个指标:
(1)单元的边长比、面积比或体积比以正三角形、正四面体、正六面体为参考基准。

(2)扭曲度:单元面内的扭转和面外的翘曲程度。

(3)节点编号:节点编号对于求解过程中总刚矩阵的带宽和波前因数有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计算时耗和存储容量的大小
2.5 单元协调性
单元协调是指单元上的力和力矩能够通过节点传递给相邻单元。

为保证单元协调,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1)一个单元的节点必须同时也是相邻点,而不应是内点或边界点。

(2)相邻单元的共有节点具有相同的自由度性质。

另外,有相同自由度的单元网格也并非一定协调。

3 网格生成通用方法
有限元网格划分方法难以准确分类,分类方法有很多,可以按产生的单元类型、生成单元的维数、自动化程度等进行分类。

3.1 映射法
映射法的基本思想是实际图形与标准图形的双向映射,具体有三个步骤:
(1)根据形体边界的参数方程,利用适当的映射函数,将待划分的物理域映射到参数空间,形成规则参数域;
(2)对参数域进行网格划分;
(3)将参数空间内单元的网格反向映射到欧氏空间,从而生成实际的网格。

这种网格控制机理有以下几个缺点:
(1)映射法不是完全面向几何特征的,所以很难完成自动化,尤其是对于3D区域;
(2)网格局部控制能力差;
(3)各映射块之间的网格密度相互影响程度很大,改变某一映射块的网格密度,其它映射块的网格都要做相应的调整;
(4)对于形状较为复杂的形体适应性差,要求事先根据所要产生的网格类型将目标域分割成一系列可映射的子区域。

子域分解繁琐,所需人工交互多,难以实现网格自动的生成。

3.2 基于栅格法
基于栅格法也叫空间分解法。

该算法的基本流程:首先用一组不相交的栅格覆盖在物体之上,既可在栅格的规则点处布置节点,也可在栅格单元中随机布置节点;再对栅格和物体进行相交
检测,保留完全或部分落在目标区域之内的栅格,删除完全落在目标区域之外的栅格;然后对与物体边界相交的栅格进行调整、剪裁、再分解等操作,使其更准确地逼近目标区域;最后对内部栅格和边界栅格进行栅格级的网格剖分,进而得到整个目标区域的有限元网格。

3.3 节点连元法
节点连元法一般分为两步:(1)在物体的边界和有效区域内按照网格密度的要求均匀布点;(2)根据一定的准则将这些节点连接成三角形或四面体网格。

3.4 拓扑分解法
拓扑分解法它首先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的Wordenwaber提出来的。

拓扑分解法是从形体的拓扑因素着手进行分割,而不过问元素的具体形状。

首先假设网格顶点全部由目标边界顶点组成,那么可以用一种三角化算法将目标用尽量少的三角形完全分割覆盖。

3.5 几何分解法
几何分解法最大的特点是节点和单元同步生成。

该方法较多地考虑了待分域的几何特征,确保生成质量较好的网格单元
3.6 扫描法
扫描法是将离散化的基本单元形体进行旋转、扫描、拉伸等操作,获得高维网格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难度较低,容易实现,在当今大多数商用CAD软件和有限元前置处理软件中均有这种功能。

但是这种方法只适合于形状简单的三维物体,且主要靠人机交互来实现,自动化程度低。

4 研究热点
近年来有限元分析在各种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网格划分技术的理论基础已日趋成熟。

近几年有限元网格划分的研究领域已由二维平面问题转移到三维实体,研究重点已经由三角形(四面体)网格转变为四边形(六面体)网格,注重网格的全自动生成、网格自适应等研究。

4.1 六面体网格划分
当前,六面体单元网格生成算法主要有映射单元法、单元转换法、基于栅格法、多子区域法、扫描法和投影法等。

映射单元法:先把三维实体分成几个大的20节点六面体区,然后使用形函数映射技术把各个六面体区域映射为很多细小的8节点六面体单元。

单元转换法:通过其他单元转化为六面体单元。

基于栅格法:首先产生六面体网格模板,将其覆盖到需要网格化的三维实体上。

多子区域法:分为三个主要步骤:首先将复杂目标域分解为一定数量的简单子区域,然后对每个子区域进行六面体网格划分,最后将各个子区域的网格组合成全局网格,从而形成目标域的整体网格
扫描法:是由二维四边形有限元网格通过旋转、扫描、拉伸等操作而形成六面体网格的一种方法。

投影法:是利用良好的四面体网格作为投影网格,通过模板网格节点与待分实体表面关键点的对应关系控制投影的路径与比例缩放情况。

4.2 曲面网格划分
工程结构中常用的薄壳结构都是由自由曲面组合而成的。

三维曲面是三维实体的退化,是一种特殊形式,三维曲面的有限元网格划分的应用范围很广。

目前的曲面网格生成方法可粗略地分为直接法和映射法两种。

直接法的曲面网格划分是直接在曲面的物理空间进行,网格划分过程直接以曲面的局部几何形态为参考,并根据曲面的局部状况采取不同的剖分策略
映射法首先将曲面边界映射到二维参数空间,在二维参数空间中进行网格划分,然后将划分结果反向映射到物理空间形成曲面网格,
5 展望
目前有限元网格生成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可以实现三维领域的网格划分全自动,但在网格划分方面依然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有限元网格划分还有许多难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网格划分的效率、单元质量等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1] 唐荣锡.CAD/CAM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
[2] 王明强,朱永梅,刘文欣,等.有限元网格划分方法应用研究
[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4,1:22-24.
[3] 黄志超,包忠诩,周天瑞,等.有限元网格划分技术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2001,23(4):25-31.
[4] 吕军,王忠金,王仲仁,等.有限元六面体网格的典型生成方
法及发展趋势[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1,33(4):485-4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