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常见病的中医药防治
手足口病

如何教会家长早期识别重症病例
持续高热不退 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萎软无力 呼吸、心跳增快 出冷汗、手脚发凉、皮肤花纹 头痛、呕吐、眼花,前囟突起,张力增高 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尤其是危重病例,所以每一名诊断为 手足口病的患儿均需行血常规检查 高血糖可有口渴、多饮多尿等 门急诊医师在接诊中要仔细询问病史,着重询问有无类 似病例接触史、治疗经过;体检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 经系统及肺部体征。初次就诊时即需告知家长以上7种表现 或其他危急情况,提示重症病例可能,需再次就诊医院。
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要点(一)
鉴别诊断: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手足口病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 儿多见。 (二)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少数可无发热。 (三)有以下条件可确诊: 1、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出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 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升高。
手足口病
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什么是手足口病?
图片资料认识手足口病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如何早期识别手足口重症病例
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要点
手足口病的中医中药治疗
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传染源 发病特点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情况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的病理原因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 儿童发病率最高。(2008年5月2日纳入法定丙类)。 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 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主 要感染对象是5岁以下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多。可以通过玩具、 食具、鼻咽分泌物、飞沫等途径传染。
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内容一、1岁以内儿童指导内容:1、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指导断奶。
新生儿护养的主要措施有拭口洁眼、断脐护脐、洗浴衣着、生后开乳。
婴儿湿疹可内服冬瓜汤,外敷紫草油。
2、生长发育监测:定期做健康检查和体格测量,让家长对婴儿期生长发育特点正确了解,促进小儿正常的生长发育。
6个月后可食用猪肝瘦肉粥、参枣莲子粥、菠菜猪肝汤等预防缺血性贫血。
3、坚持户外活动:阳光及新鲜空气是婴儿成长不可缺乏的,要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
中医认为,天和暖无风之时,将小儿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小儿肌骨强健,耐受风寒。
4、完成基础免疫:婴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对各种传染病都有较高的易感性,必须完成预防接种的基础免疫工作。
二、1-2岁儿童指导内容:1、饮食调养:幼儿处于以乳食为主转变为以普通饮食为主的时期。
此期乳牙逐渐出齐,但咀嚼功能仍差,脾胃功能仍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
平时可多食用山楂萝卜排骨汤、莲子粥、山药饼等健脾消食的药膳。
2、良好的习惯:幼儿智力发育比较突出,语言、思维和应人、应物的能力增强,要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每天保证睡眠时间,2岁开始培养其睡前及晨起漱口等。
3、"预防疾病与事故:此期小儿学会了走路,活动范围扩大,接触周围事物的机会增多,同时,感邪患病和发生意外事故的机会也较前增加,应注意防止烫伤、触电、外伤、中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3-6岁儿童指导内容:1、体格锻炼:学龄前期小儿一般进入了幼儿园,也可能散居。
要加强体格锻炼,以增强小儿体质。
可安排适合该年龄特点的锻炼项目,如跳绳、跳舞、踢毽子、做保健操等。
2、早期教育:学龄前期小儿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能发育趋于完善,在这一时期,要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基本素质,包括增强体质、生活习惯、思想品德、早期教育等。
3、疾病、意外事故防治:学龄前期儿童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对在这一阶段仍然经常发病未愈的患儿,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疳证、厌食等,应抓紧调治,以免将这些疾病迁延至学龄期。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高频考点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高频考点汇总小儿年龄分期一胎儿期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断脐,胎儿出生,称为胎儿期。
妊娠早期12周的胚胎期,从受精卵细胞至基本形成胎儿,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如感染、药物、劳累、物理、营养缺乏以及不良心理因素等伤害,造成流产、死胎或先天畸形。
妊娠中期15周,胎儿各器官迅速增长,功能也渐成熟。
妊娠晩期13周,胎儿以肌肉发育和脂肪积累为主,体重增长快。
后两个阶段若胎儿受到伤害,易发生早产。
二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
由于新生儿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御邪能力都较差,加上胎内、分娩及生后护理不当等原因损伤胎儿,可导致产伤、窒息、硬肿、脐风等疾病。
三婴儿期从出生后至1周岁,称为婴儿期。
其中包括新生儿期。
这一时期生长发育迅速,处于乳类喂养并逐渐添加辅食的阶段,机体发育快,营养需求高。
但是,婴儿脾胃运化力弱,肺卫娇嫩未固,受之于母体的免疫能力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力尚未健全,容易发生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及各种传染病。
四幼儿期从出生后至1周岁,称为婴儿期。
其中包括新生儿期。
这一时期生长发育迅速,处于乳类喂养并逐渐添加辅食的阶段,机体发育快,营养需求高。
但是,婴儿脾胃运化力弱,肺卫娇嫩未固,受之于母体的免疫能力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力尚未健全,容易发生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及各种传染病。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入小学前(6~7岁)为学龄前期。
这一时期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学龄前期儿童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如溺水、烫伤、坠床、误服药物中毒等,应注意防护。
六学龄期从6~7周岁入小学至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称为学龄期。
这一时期儿童急性疾病的发病率下降,但应注意保护视力,防止近视;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防治龋齿;注意情绪和行为变化,减少精神行为障碍的发病率。
七青春期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到18~20岁。
儿童中医保健知识讲座

儿童中医保健知识讲座目录一、儿童中医保健概述 (2)1. 儿童生长发育特点 (2)1.1 生理发育 (3)1.2 心理发展 (5)2. 中医儿童保健理念 (6)2.1 预防为主 (7)2.2 调理身体平衡 (8)二、儿童常见疾病预防与调理 (9)1. 感冒与预防 (11)1.1 感冒原因及症状 (12)1.2 预防措施与家庭护理 (13)2. 消化不良与调理 (14)2.1 消化不良表现及原因 (15)2.2 饮食调理与按摩方法 (16)三、儿童中医保健方法与技术 (18)1. 穴位按摩与推拿 (19)1.1 常见穴位功能介绍 (20)1.2 按摩与推拿技巧 (20)2. 饮食调养与营养搭配 (21)2.1 儿童营养需求特点 (23)2.2 饮食调养原则及食谱推荐 (24)四、儿童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 (25)1. 心理健康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26)2. 儿童情绪表现及特点 (27)3.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情绪管理 (28)五、家庭中医保健实践指导 (29)1. 家庭环境优化建议 (30)2. 日常观察与记录方法 (31)3. 家长参与儿童中医保健培训 (32)一、儿童中医保健概述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中医强调“治未病”,在儿童保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传统中医理论和方法,结合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需求,进行科学的保健管理,有助于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儿童中医保健主要围绕饮食调养、起居作息、情志调护等方面展开。
在饮食方面,主张“乳贵有时,食贵有节”,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及四季变化调整饮食结构,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起居作息方面,强调“养生之道,形神兼备”,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遵循自然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情志调护也是儿童中医保健的重要内容,情志不畅会影响脏腑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态,培养乐观向上的性格,以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超微中药常见病效方

超微中药美容养生方祛黄褐斑处方:当归、柴胡、川芎、白芍、红花、益母草各1袋(斑色深,加三七1袋)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祛雀斑处方:三七、赤芍、地黄、蝉蜕、牛蒡子各1袋。
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青春痘处方:黄芪、赤芍、僵蚕、三七、夏枯草各1袋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贫血处方:当归、白芍、阿胶、黄芪、党参各1袋用法:每次每样半袋,每日两次,饭前10分钟服。
神经性失眠方处方:灵芝、酸枣仁、远志、当归各1袋用法:每次每样半袋,每日两次,饭前10分钟服。
近视方处方:黄芪、枸杞子、菊花、丹参、决明子各1袋用法:每次每样半袋,每日两次,饭前10分钟服。
脱发处方:地黄(七天后改为熟地黄)、牡丹皮、蝉蜕、制何首乌、当归、阿胶、赤芍(七天后改为白芍)、甘草各1袋。
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少年白头处方:制何首乌2袋,桑椹、当归、杜仲、黑芝麻、墨旱莲、侧柏叶各1袋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甲低(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处方:党参、大枣各2袋,牡蛎1袋、枸杞、杜仲、甘草各1袋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超微中药预防甲流方一、漱饮方处方:金银花、大青叶、薄荷、甘草各一袋用量: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连用5天适应人群:易患咽喉肿痛或与流感病例有密切接触史者。
注意事项: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服用方法:全部倒入带盖杯中,用适量开水冲泡搅拌后密闭15-20分钟,取药汁服用。
二、老年预防方处方:太子参、紫苏叶、黄芩、牛蒡子各1袋用量: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5天适应人群:适用于老人及体虚,易于外感的人群注意事项:1,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2、体质强壮者不宜服用服用方法:全部倒入带盖杯中,用适量开水冲泡搅拌后密闭15-20分钟,取药汁服用。
三、孕妇预防方处方:白术、黄芩、紫苏叶、金银花各1袋用量: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5天适应人群:孕妇注意事项: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服用方法:全部倒入带盖杯中,用适量开水冲泡搅拌后密闭15-20分钟,取药汁服用。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一、中医药预防菌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可通过饮食水、日常生活接触及苍蝇传播。
多发生于夏秋季。
此病起病急,患者往往表现为突发高烧,阵发性腹痛,大便次数增多,每天可达十几次至几十次,全身乏力,食欲减退。
其中中毒性痢疾是细菌性痢疾中最严重的一种,患者体温可达摄氏40度以上,表现严重的中毒症状,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昏迷、抽搐,会迅速出现循环及呼吸衰竭。
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防菌痢有相当长历史和显著疗效,中医药在预防菌痢方面有一定的特色。
在中医整体调摄,因人、因地、因时三因防治,注重非特异性预防的原则指导下,积极应用中医药手段可以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理论实践核心,不仅要考虑人体正气强弱、体质及精神状况、对病邪的易感性,还应包括人体与外界大环境的融合状态。
立足于这种综合的考虑,兼顾整体与个体,有必要实施中医药预防。
二、在菌痢好发季节,以宣传教育、预防为主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向公众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让公众掌握菌痢的预防知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
1.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2.讲究饮食卫生:平素要十分注意护养脾胃,忌吃生冷、油腻、肥厚、辛辣、过甜等物;慎用煎、炸、烙、烤、炙者,进食宜定时定量,避免饥饱不匀.不喝生水,菜要烧熟煮透;水果要洗净、削皮;其它食物要煮熟再吃,吃剩的菜放在冰箱里过夜,食用时应重新回锅加热,不吃变质腐败的食品;对碗筷等餐具应经常煮沸消毒;不要去大排挡就餐和购买无证经营的盒饭,不要自办大型聚餐活动;不吃被苍蝇、蟑螂等叮咬或爬过的食物。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运动要由静到动,由动到静,动作由慢到快,由易到难,逐渐过渡。
可行散步、慢跑、打羽毛球,爬楼梯、登山、蹬车、健身训练、广播操、太极拳等,但要适可而止,选用何种方法,活动强度是否可以承受,应以自身的身体条件为前提。
复方一枝蒿颗粒剂预防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初步研究分析

复 方一 枝 蒿颗 粒 剂 预 防小儿 普 通 型手 足 口病初 步 研究 分析 ※
管小 江 张忠 民 李建 丽。 李 戈燕 阿合 买 兰小青 乔 龙
, .新 疆 石 河 子 大 学 医学 院 哈 密临 床 学 院 ,30 0 1 890 、
遍 易感 。因此 , 做好 儿 童 个人 、 庭 和托 儿 机 构 的卫 生 家
级及 散居 儿童 进行 了小 样 本 干 预性 预 防手 足 口病 临床
试验 工作 , 效果 较好 , 报道如 下 。 现
一
般 资 料
2 1 年 1 月在 当地幼儿园选择干预对象 均为学龄前 00 O 儿童 。干预儿童组为整建制班 3 人 , 中男性 1 , 2 其 8人 女性 1 ; 4人 散居 组儿童 1 , 中男性 7 , 性 3人。相 邻 O人 其 人 女 班级为对照 组 , 班人 数 3 全 5人 , 中男 性 1 , 其 9人 女性 1 6 人 。年龄在 4 5 不等 。三组观察 对 象无论 在性 别 、 - 岁 年 龄、 居住 生活环境上无显著性差异 , 没有统计学意义 。 干 预方 法及 注意事 项 在普通 型手足 口病 流行 期 , 有 干预对 象 在 老师 帮 所 助下 , 与家长联系签署 知情同意 书后 , 天每人 发放复 方 每 枝蒿 颗粒剂 ( 新疆西域 药业有 限公 司生产提 供 , 编号 为 国药 准字 Z o 2 7 1 1 , 2 o 6 1 ) 袋 每次 5 , g 温开 水 5 ml 0 冲服 , 1
\ .新 疆 兵 团农 十 三 师哈 密疾 控 中心 2 /
2 毒 副作 用 : . 由于 预 防服 药 时 间为 5天 , 有 发现 没 任何 明显 毒 副作用 , 家长及 儿童 易接 受配 合 。 且 3 费 用 与后期 效应 : . 全程 预 防干预 费用 与新发 病人 所发 生 的诊 断 、 治疗 费要 少很 多 , 到 家长 的肯定 。 得
幼儿园中医药小常识

以下是一些幼儿园中医药小常识:
1. 认识中药材:让孩子认识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如枸杞、菊花、红枣等,可以通过观察、闻味等方式,让孩子了解它们的外形和气味。
2. 饮食养生: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等。
还可以介绍一些中医药膳食,如枸杞炖鸡、山药粥等,让孩子了解食物对健康的影响。
3. 中医保健方法:教孩子一些简单的中医保健方法,如按摩、艾灸等。
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学会一些基本的按摩手法,如揉揉太阳穴、捏捏足三里等。
4. 认识经络穴位:向孩子介绍一些经络穴位的知识,如太阳穴、足三里穴等,可以通过图片、模型等方式,让孩子了解它们的位置和作用。
5. 中药茶饮:给孩子介绍一些适合他们饮用的中药茶饮,如菊花茶、柠檬水等,可以让孩子了解中药茶饮的制作方法和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在向孩子介绍中医药知识时,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方式,让孩子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孩子误食中药材或使用不当的中医保健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1)吮拇指和咬指甲 (2)尿床 (3)攻击性行为 (4)破坏性行为 (5)手淫
• 行之有效的中医方法介绍:
•小儿经络 调理技术
参考:浙江省中医院原副院长王晓鸣国家级课题
• 生活中常见这样的情况: • 有的孩子感冒时常常出现高热,甚至惊厥; 有的孩子一感冒就出现咳嗽多痰,缠绵难愈 …… • 同样是添加辅食,有的孩子稍不注意就会腹 泻;有的孩子则大便干燥,难以解出…… •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浙江省中医院
学龄前期儿童保健及 常见病的中医药防治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省中医院)
任昱
提 纲
关爱孩子需讲究方法 什么是学龄前期 学龄前期儿童保健要点 常见疾病中医药防治 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小儿经络调理技术 儿童中药的煎服方法 其他
关爱孩子需讲究方法
任昱
讲者简介
医学硕士,讲师、主治中医师 1977年生人 2005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浙江中医药大学) 任教 平时悬壶于浙江省中医院儿科 主要著作:《育儿真经》儿童保健丛书共4册,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北京),副主编 专业特长:中西医防治易感儿、哮喘、腺样体 肥大、遗尿症、性早熟及矮小症等
适 合 6
辨体保健方案
平和体质 • 体质特点:形体匀称健康,面色、肤色润泽,二目 有神,耐受寒热,睡眠良好,食欲、二便正常,平 时较少患病。 • 保健处方:每天捏脊3遍;补脾经200次,清肝经、 清心经各100次,补肺经、补肾经各200次;揉板门 150次。
辨体保健方案
偏心肝有余体质
• 体质特点:面色偏红,好动烦躁,夜寐不 安,大便偏干,小便短赤。 • 保健处方:清肝经、清心经各200次,补脾 经、补肺经各100次;清天河水200次;推 六腑200次;清小肠200次。
孩子的肺是身体最薄弱的地 方,稍微照顾不周就会出问 题,爸爸妈妈一定要记得多 给他推肺经。
手法介绍
补肾经
• 位置:小指末节罗纹 面。 • 操作:顺时针方向旋 推
孩子先天不足应该多推肾经。
手法介绍
揉板门
• 位置:掌测大鱼际平面。 • 操作:用拇指端揉。
疳积可以通过推板门来治疗。
手法介绍
捏脊
• 位置:后背正中线,自尾骶部到颈 部大椎穴 • 操作: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 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 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 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 项枕部推移。 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 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 称“捏三提一法”。
如何护理性早熟患儿? 1.孩子一旦过早出现乳房、生殖器等第二性征发育, 及时到专科医生就诊,同时做好合理正确引导保护 工作,减少孩子心理上的紧张情绪,影响他们正常 的生活、学习。 2.性早熟的治疗一般疗程较长,当孩子对治疗有抵触 时应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治疗措施。 3.注意对患儿的心理保护及适当的性知识教育,尤其 是在自我保护和避免遭受性侵犯方面的教育。 4.平时加强锻炼,保证睡眠,减少因性早熟对最终身 高的影响。
手法介绍
推三关
• 位置:前臂仰阳面靠大 拇指那一直线。
•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 指指面自腕推向肘。 推三关有补益气血,温阳散寒的作用, 适应一切虚寒病灶。
手法介绍
清小肠
• 位置:小指尺侧边缘 ,自指端到指根成一 直线。
• 操作:由指根向指端 方向直推。 小肠经是孩子宁心安神的关键。
手法介绍
揉足三里
小儿经络调理技术的设计
• 理论渊源:脏腑学说
小儿保健推拿
• 心、肝、脾、肺、肾“五脏”
• 心、肝、脾、肺、肾“五经”
• 亲
有 效 增 进 亲 子 感 情
• 廉
自 己 动 手 无 需 费 用
• 验
能 提 高 身 体 素 质
• 便
家 长 自 己 在 家 完 成
• 简
方 法 简 单 易 学
经 络 岁 以调 下理 的 孩技 子 术
学龄前期儿童保健要点 • • • • •
2.起居有常
从小培养儿童有规律的睡眠习惯 新生儿:20-22h/天 婴幼儿:12-13h/天 学龄前儿:10-11h/天 7岁以上:9-10h/天
学龄前期儿童保健要点
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
3.体格锻炼
如跳绳、踢毽球、游泳、保健操等 注意多户外活动
学龄前期儿童保健要点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脏腑经络为指导。只有充分
认识小儿体质的寒热虚实,方能正确的选穴和使 用补泻手法进行保健,从而达到:“补其不足, 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祛其邪”的 目的。
儿童中药的煎服方法
煎药方法:三步曲:先泡、再煮沸、改小火。 解表、发散类药煎沸后再煮5~10分钟;补益 类药及仁、壳类煮沸后再煎20分钟。注意有无 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 煎出药量:浓煎,每日婴儿80毫升,幼儿120 毫升,学龄前儿童180毫升,学龄期儿童250毫 升为宜。 服药时间:儿童喂服中药应在两餐之间进行。 根据儿童耐受情况,少量多次喂服更好。 服药方法:尽可能鼓励自服,或用小勺将药液 顺嘴边慢慢喂入。
辨体保健方案
偏肺脾不足体质
• 体质特点:面色恍白,易感多汗,不耐寒凉, 食欲不振,大便不调。 • 保健处方:补脾经、补肺经各300次,捏脊3~5 遍,按揉足三里、三阴交各50~100次,推三关 100次,揉板门150次。
手法介绍
补脾经
• 位置:拇指末节罗纹 面。 • 操作:顺时针方向旋 推。
推脾经,不但能强身,还能治小儿黄疸和痢疾等大病。
• 中药熏蒸
• 药茶:用白菊花、金银花、生甘草等沸水冲泡再 加点冰糖当茶喝,用薏米仁、扁豆、绿豆煮粥食 用等。
(6)如何护理高热惊厥患儿? 1、出现惊厥应及时治疗,保持空气流通,可用多层 纱布包裹压舌板放于齿间,以防咬伤舌头。喉间痰 多者,应头偏侧卧。 2、发热始24小时之内体温骤升阶段,应及时采取 有效的降温措施,衣服不要裹得太多,解开衣扣, 再用温水擦浴或药物等降温。 3、发病时饮食宜清淡,应吃易消化、有营养食品, 如米汤、豆奶、新鲜果汁等。 4、反复发作者,要注意生活起居的调摄,不要穿得 过暖,适时添减衣被,加强耐寒锻炼。
• • • • 遵循规律 尊重孩子,适当引导 勿拔苗助长,勿溺爱 让孩子快乐成长
• “不教之教” • 身教重于言传 • 挫折教育
什么是学龄前期?
• 学龄前期是指3~6岁的阶段,是儿童在幼儿园接 受教育的时期。 • 3岁幼儿脑重已达成人的3/4,7岁时已接近成人。 • 以形象思维思考问题,5、6岁后喜欢提问题,开 始出现逻辑思维。 • 此期生长发育变慢,但智力发育迅速,动作和语 言能力均逐步提高,能跳跃、步登楼梯,又能唱 歌画图,开始识字写字,社会集体活动增多,好 奇多问,可塑性很强,是此期儿童的特点。
①全面的营养。 ②合理的锻炼。 ③充足的睡眠。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
在深睡眠中,晚上11点左右。
④愉悦的精神。
(5)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皮疹分布:1. 颊粘膜和手指; 2. 手掌 3. 足底 4. 唇粘膜 5.咽峡炎 6.臀部
1 2
5
3桂、山萘等中药组成 ,具有芳香化浊辟秽、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儿 童只需每天佩戴在前胸(尽量离鼻口近点),晚上睡 觉时放置枕边就行了。每半月换一包。
• 位置:膝关节外侧间隙下3寸, 胫骨前嵴外一横指。 • 操作:以指端作按揉。
揉三阴交
按三阴交、足三里,能杜绝小孩 因疳积而引起的腹泻。 • 位置:内踝上3寸,胫骨后缘。 • 操作:以拇指或食指作按揉。
保健按摩的补泻有规律吗?
如用摩法操作时多以顺时针为泻,逆时针为补;
如用推法操作时,旋推为补,直推为清;向心为 补,离心为清。
学龄前期儿童保健要点
1.合理膳食
• 供给平衡膳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独立进食、 不偏食挑食,少吃或不吃零食。 • 学龄前期儿童所需食物种类和成人基本相同,但 应除去刺激性食物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 食谱中应包括各种营养的食品,尤其应注意优质 蛋白质(动物类及豆类)、微量元素(铁、锌等)及维 生素的含量,一日三餐加午点,以保证良好的生 长发育及智力的发育。
4.早期教育
• 通过游戏培养学习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品格 毅力和培养,发展儿童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并 要注意培养健康的儿童心理。 • 幼儿园有规范的学前教育,包括课堂教学和在游 戏中学。 • 家庭中也可通过讲故事、看学前电视节目、接触 周围的人和物、到植物园动物园游览等多种多样 的形式使孩子增长知识。 • 要因势利导,耐心培养,开发智力,不能强逼。
• “遇物则教之”的学习方法: 明朝万全《育婴秘诀》:“小儿能言,必教之以 正言,如鄙俚之言勿语也;能食,则教以恭敬, 如亵慢之习勿作也;……言语问答,教以诚实, 勿使欺妄也;宾客,教以拜缉迎送,勿使退避也; 衣服、器用、五谷、六畜之类,遇物则教之,使 其知之也;或教以方隅,或教以岁月时日之类。 如此,则不但无疾,而知识亦早也。”
长期给孩子捏脊可以 治疗预防一切胃肠性慢性病。
手法介绍
清天河水
•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线, 自腕至肘成一直线。 •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 自腕推向肘部。
天河水对孩子的所有热证都有效。
手法介绍
推六腑
• 位置:前臂阴面靠小指 那条线。 •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 指面自肘推向腕部。
推六腑有清热凉血退虚热的作用, 可驱逐小孩体内的实热大毒。
(1)反复呼吸道感染
• 有一部分孩子体质差,经常出现扁桃体炎、支气 管炎、肺炎,超过一定次数,即为易感儿。 • 中药膏方 •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2)哮喘
• 包括儿童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 • • • • 中药口服 中药膏方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体质锻炼
(3)性早熟
• 指女孩在8岁以前、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第二 性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 病因: ①疾病;②药物;③食含生长激素饲料喂养的 禽畜类食物;④过食滋补品;⑤不良的媒体传 播 • 定期生长发育监测 • 中医药干预